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地质找矿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地质找矿探讨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地区的超大型矿床,其丰富的钼矿产于矽卡岩型和角岩型矿,以及斑岩型矿石中。笔者通过对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区的简介,主要地质构造及元素分布分析,找矿分布及多种找矿模型的探讨,供该行业参考。

标签:甲玛铜多金属矿区找矿模型

1引言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找矿一直是西藏找矿勘查的主要项目,作为中国超大型的矿床,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具有极大的开采及研究价值,并且在不同矿型的研究中找到了突破点。

2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及地质概述

2.1金属矿床总况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处于特提斯区域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地体板片的中南方向,属于超大型矿床。矿区及其邻近区域地层主要属于被动陆缘火山沉积岩,如上三叠统麦隆岗组T 3m,中下侏罗统叶巴组J1-2y,上侏罗统却桑温泉组J3q以及多底沟组J 3d。前期岩基主要通过地壳的增厚、壳源的岩浆活动、同碰撞剪切以及逆冲推覆为特征的碰撞汇聚和挤压增生环境而形成的,在后期,岩基凭借壳慢物质的流动、慢源或是壳慢混源岩浆活动、大规模的断裂和剪切为特征的陆内俯冲及构造转换环境形成,如图1为矿床外景。

2.2金属矿区的地质构造

金属矿矿体在水平方向上呈北西西走向,倾向北北东,在走向上矿体长三千四百米,倾向方向延伸则超过两千米,总体成隐伏和半隐伏。按照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一般可分为九个矿体,大部分以似层状在多底沟组与林布宗组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发现,少部分以似层状、透镜状及脉状在多底沟组顶部或是林布宗组底部发现,其余的矿体多产于顶板角岩中和底板大理岩等中的热液型矿区。

2.3找矿分类及其元素分布

找矿主要根据矿石的构造分类,一般矿区的矿石类型有浸染状矿石以及细脉浸染状矿石[1],几乎占到总体储量的总体,其他类型主要为稠密的浸染状矿石及块状矿石。可以通过矿区的主要有用矿物组合来进行矿石的分类,其主要类型有黄铜矿系矿石、辉钼矿系矿石、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系矿石、黄铜矿-辉钼矿系矿石、方铅矿-闪锌矿系矿石等六类,其他类型是黄铜矿-黄铁矿系矿石等等。还可以根据矿石的有用组成对其进行分类,主要有铜、铜钼或钼铜矿石、铅锌铜矿石、铅矿石、铜铅锌或是铅锌铜矿石等六大类。一般矿区的金属矿物涵盖黄铜

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辉钼矿、闪锌矿、硫钴矿、铋矿物、碲银矿、黄铁矿、蓝辉铜矿、辉砷铜矿、孔雀石、蓝铜矿、自然铜、自然金、雄黄、镜铁矿、褐铁矿等等。

通过矿区的分类可以考察矿区金属矿元素的分布,如图2所示,由南西向北东向分布总体为

Pb+Zn(Au+Ag)→Pb+Zn(Cu+Au+Ag)→Cu(Mo+Au+Ag)→Cu+Mo (+Au+Ag)→Mo

单矿种的浓集中心整体是以则古郎-铜山地区为主体,为近南北向,在北东南西向为雁列式排布,流体通道主要是则古郎-铜山区域,但由于区域东西向的走滑拉张应力影响,流体沿雁列式张性裂隙运移,形成特征成矿的元素分布带。此外,剖面上的成矿元素分布带同样是以则古郎-铜山区域为中心的流体运移方向。

3甲玛铜多金属矿质找矿探究

3.1勘察不同地质条件对成矿影响

3.1.1角岩岩性对成矿的影响

角岩是一种深灰色且致密块状的岩体,随着其距矿化中心远近,会形成相对应的蚀变分带,近矿化的中心为强硅化角岩,且向外分布为硅化角岩、长英质角岩、黑云母-长英质角岩及红柱斑点状石化角岩。林布宗组的巨厚硅化角岩,对成控制影响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林布宗组的黑色砂板岩在岩浆侵位受热变质,形成了巨厚角岩,根据目前钻探结果可以看出角岩厚度在1000m以上。由于角岩的孔隙度很低因此能够成为含矿流体良好的隔挡层,并形成优质且规模巨大的天然型圈闭层,使成矿流体只可以沿林布宗组角岩和多底沟组大理岩层间充填成矿。此外,角岩形成一个800立方千米的强硅化角岩矿体,矿石类型主要为网脉状的钼铜矿石,其矿体上部为Cu及Mo矿体,其下部以Mo及矿化Cu 矿体为主,分布带很清晰。

3.1.2地层对成矿的影响

林布宗组及多底沟组是组成甲玛矿床主要的赋围岩,矽卡岩型矿体以铜钼铅等多金属的矿化为主,处于林布宗组角岩及多底沟组的大理岩间;而角岩型的矿体多以钼铜银多金属矿化,其矿体赋存于角岩中之,且硅化十分强烈。

一般出露的矿区主要赋矿地层为林布宗组砂板岩、角岩及多底沟组的大理岩及灰岩[2]。林布宗组的上部岩层为灰色或暗灰色的砂岩及板岩分层,其中部地区见安山质凝灰岩和凝灰质的砂岩,下部岩层为黑色的粉砂岩夹层碳质泥页岩,黑色斑点状板岩和灰白色的绢云母板岩组成。

林布宗组在甲玛矿区形成了利于成矿的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障。受岩浆热力影响普遍出现角岩化,并由于大量斑岩的脉体侵位,在岩浆热液活动中心的附近区域会发生强烈的硅化,形成岩体顶部角岩内的硅化帽。此外,矿区内几乎所有都发育到不同程度的大理岩化,靠近林布宗组角岩的大理岩出现蚀变,形成矿化的矽卡岩。

3.2几种矿床找矿模型

矿床找矿模型,也叫做矿床勘查模型或矿床勘查模式等等。一般说来,成功的找矿模型是建立在系统大比例的地球物理或化学化资料基础之上的,且根据不同矿床类型具不同的找矿模型。一般的矿床找矿模型是建立在矿床成矿模式研究基础上的,且针对某类具体矿床所必须具有有利的地质条件及有效的找矿技术、手段和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矿化信息概括及总结工作。

3.2.1土壤测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土壤测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测量范围约为12平方公里。一般情况下,亲铜成矿元素(如Au、Ag、Cu、Pb、Zn、Sb及Hg)的标准差及变化系数都很大,此表示土壤中的亲铜成矿元素的富集强度及能力很高。在矿区南部地域,元素的异常组合比较地齐全,元素套叠比较好,异常形态十分复杂,且其强度也相对较大,构成了南东侧未圈闭半圆形异常区域。不同元素的代表性不同,如A s、Sb、Hg的异常代表角岩中广泛含有的细脉状浸染黄铁矿,属于弥漫性蚀变异常,该类大面积元素异常为斑岩型成矿区上部元素的异常,体现斑岩成矿区上部剥蚀的程度不大,整体斑岩的成矿系统保存比较完好。

3.2.2高精度磁测找矿模型

根据高精度磁测找矿模型的范围区内的磁异常可将矿区分为北西及南东两个部分。异常的总体走向呈现北北东方向。南东部的磁异常位于勘探线以东,异常的等值线密集且梯度变化很大,AT值也较高,其走向在主体为北北东方向,在南部为近东西方向,且呈现不规则状的压扁椭圆形,此外剖面曲线波动很大,有时候波动值最高可达1530nT,属于强磁性区,根据磁异常可判断矿层方向及分布。如环状的中高磁异常带可以显示出斑岩矿化体接触带的特征,而隐伏含矿斑岩体可以呈现出上部小而向下慢慢变大的趋势特点。

3.2.3激电测量找矿模型

从激电探测找矿模型的范围异常区可以发现赋存角岩中的钼铜矿体、矽卡岩型矿体及斑岩型矿体等的分布区,其极化率在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十之间,而视电阻率在50到700 QT间。尤其是斑岩型矿体分布区基本上是呈现的中极化率及低阻特征,可以很好辨别。矿区西侧的高极化区多为碳质板岩的出露区,其角岩化较弱,但具有很高的极化率及高阻的特征。一般低阻和中高极化的区域是由于矽卡岩型的硫化矿体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