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地质找矿探讨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铜山铜矿石可选性试验研究
中 图分类 号 :T 9 3 D 1
文献 标识 码 :A
Ti e o p rp lmea l e o i i ac p e r p i n l e t n s n b tc p e o y t l cd p st i J aM o p ro eo t a s i sn o t To g ha
cpe o p  ̄mi e e u e o u kfo a in s p r to fc pp ra d l a n ,r - s fb l t t e a a in o o e n e d— zn l t t n p o e s nc n r tri d l o i cfo ai r c s, o Co e ta o n mi 一 201 o lto ,manl e t h ure tmi e d v lpme tTo g ha h i h s pe — i p e r o is c mp ei n 0 i y du o t e c r n n e e o n n s n t e h g e to n — ru p ro e b d e , a t e sg i c n ha e n t a u e o he o e o e d a d zn r e y lw n e o e y v l e o t i, h i n f a tc ng s i he n t r ft r fl a n i c we e v r o a d no r c v r a u ;d h s i mi e a r c s i g ts ft i y s o r sr s a c e n t a e a c n e tae a s yng 2 .3 Cu wa n r lp o e sn e to h s tpe fo e wa e e r h d i he p p  ̄ o c n r t s a i 24 % s o a n dwih 8 .9 Cu r c v r . t r v d sac e b ec ie i nf ra t a r c e tv . bti e t 75 % e o e i p o i e r di l rtro o c u l o r a ie y p Ke ywo ds c a g si r r pe t s T n s a o pe r ; o c nta in e p rme ; e s na e r a e t y tm r : h n e no ep o ri ; o g h n c p ro e c n e r t x e i ntr a o bl e g n se e o s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分析与找矿模型探讨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分析与找矿模型探讨作者:胡永才来源:《硅谷》2014年第23期摘要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属于一个近年来找矿中发现的超大型矿床之一,到目前为止探明的夕卡岩型矿体中铜、银、金、铅、钼、锌储量均达到大型规模以上。
在本文研究中向简要分析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并根据相关研究文献及本人多年考察资料整理分析甲玛铜多金属矿成矿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甲玛铜多金属矿找矿模型。
关键词甲玛铜多金属矿;成矿因素;找矿模型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3-0175-01青藏高原地区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复杂且岩浆活动频繁,因此造就了本地区丰富的成矿信息,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比较典型的多金属成矿地带。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首次发现了大型多金属成矿区——甲玛铜多金属矿,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像,矿找工作一直以来进展缓慢。
在本文研究中收集相关研究文献资料,重点针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因素与找矿模型进行分析,旨在为以后甲玛铜多金属矿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1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西藏地区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整体上由北向南依次分布四个不同的次级构造单元,即:班戈(早燕山期陆缘岩浆弧)——措勤(晚燕山期弧后盆地)——念青唐古拉断隆——冈底斯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陆缘岩浆弧)[1]。
本文研究中选取的甲玛铜多金属矿主要位于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的中段偏北部地区。
相关矿区勘查文献报道,甲玛铜多金属矿中主要的矿体为夕卡岩型的铜多金属矿体以及角岩型的铜钼矿体。
夕卡岩型的铜多金属矿体主要处于出露地层,一般集中在白垩统林布宗组(K1l)砂板岩、角岩以及上侏罗统多底沟组(J3d)灰岩、大理岩底板位置;而角岩型的铜钼矿体则主要位于林布宗组角岩层,而在少量的岗斑岩脉也有铜钼矿化现象。
2 甲玛铜多金属矿区成矿分析西藏的甲玛铜多金属矿是在多个地质板块相互撞击下形成的伸延结构,在较厚的地壳下部或者上地幔的局部熔融花岗岩浆经不同走向的断裂通道上侵,在这个过程中在花岗岩的岩浆顶部、内外接触地带变形成了一个细脉浸染型的矿化斑岩型矿床,而从岩浆活动的中心地带向外逐渐外延过程中含有矿气液,沿着多底沟组、林步宗组接触地带或者经岩体外接触地带而进入,当和多底沟组中的中厚层灰岩接触之后,便形成了矽卡岩及铜多金属矿床。
西藏自治区甲玛矿区牛马塘矿段铜多金属矿控矿构造简析
西藏自治区甲玛矿区牛马塘矿段铜多金属矿控矿构造简析本文主要根据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甲玛矿区牛马塘矿段铜多金属矿勘探工作成果,对牛马塘矿段铜多金属矿控矿构造进行简要分析。
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控制,同时在矿床形成后对矿床起到了改造作用。
标签:西藏甲玛构造特征控矿构造1矿床地质特征甲玛矿区位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体)板片中南部。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体,亦称拉萨微型陆块,南北分别为班公湖-怒江、雅鲁藏布江两条缝合带围限,更北为羌塘-三江地体,更南为印度板块。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被动陆缘期的碎屑-碳酸盐岩系,包括上侏罗统多底沟组,下白垩统林布宗组以及少量第四系。
矿区的矽卡岩型矿化发生于岩体与上侏罗统多底沟组接触带附近,以及和岩浆热液导通的多底沟组和林布宗组界线的层间破碎带,角岩型矿化主要发生在下白垩统林布宗组受岩浆热液影响而发生角岩化的部位。
2控矿构造简析2.1大地构造环境根据矿区内花岗岩采样及化学分析结果,在构造判别图解SiO2-TFeO/(TFeO+MgO)中,甲玛花岗斑岩投点于后碰撞造山环境区域,从野外地质产状来看,甲玛花岗斑岩的产出受区域挤压构造运动的控制,主要表现在:(1)花岗斑岩单个岩体沿NNW 向构造展布,明显主要受控于近NNW向的拉张走滑构造控制;(2)甲玛花岗斑岩分布整体呈近东西向,平行于雅江缝合带,整体受控于亚洲-印度大陆碰撞运动,是后碰撞造山期的产物。
2.2推覆构造2.2.1 红-塔背斜该背斜是本矿区的主褶皱,轴迹呈北西向,位于一号矿带的南西侧,从红旗岭-东风垭纵贯整个矿区。
红-塔背斜北东翼岩层倾向北东,倾角30°~45°,南西翼靠近核部地层倾向南西,下部转为北东,倾角为50°~70°,轴面倾向北东,该背斜的两翼地层内部褶曲发育,为一同斜倒转的复式背斜。
矿体主要生长在红-塔背斜的北翼,分布于次级的牛马塘背斜和夏工普向斜部位。
西藏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勘查与研究新进展
西藏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勘查与研究新进展西藏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是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也是中国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
近年来,针对这些矿床的勘查与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一、勘查技术不断创新钻探阶段是铜多金属矿床勘查的关键环节,传统的钻探技术仅仅通过观察钻孔岩心来推断矿床隐伏位置与规模,但会存在误差。
近年来,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铜多金属矿床的勘查,如地球物理勘测、遥感技术、多普勒雷达技术、地震勘查、卫星遥感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勘探效率和成果。
二、矿体成因机制得到深度探讨近年来,通过对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的矿体成因机理的研究,认为矿化作用与地壳演化和构造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数理化模拟等手段,得以更加深度地探究矿体成因。
同时,也在以往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矿体演化规律、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机制、超大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及资源评价等问题。
三、环境保护抓得更紧在勘查与研究的同时,环境保护建设也是关键之一。
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所在区域属于西藏高原自然保护区,根据相关政策,矿业勘查和开采必须遵守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
目前,工作人员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确保该项工作健康、安全的进行。
综上所述,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勘查与研究在技术创新、矿体成因机制、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是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其勘查与开发一直备受关注。
根据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些矿床的资料,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首先是矿床规模,据统计,甲玛矿床的铜金属储量为8.28百万吨,其中含铜量达到了0.50%,同时还有近2吨的黄金储量,同时还有显著的银、铅、锌、钼等多种金属。
可以看出,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具有非常丰富的多金属资源,具有极高的价值。
其次是矿床勘探技术,如遥感技术、地震勘查等,这些现代化的技术在甲玛等矿区的实际应用可以帮助勘探公司有效地提高矿化带的勘查效率,减少盲目投掷成本,同时也可以避免对矿区的环境造成过度破坏。
西藏甲玛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西藏甲玛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试验目的是为该矿生产实践提供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及有效的药剂条件。
甲玛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属高温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成因类型。
原矿中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少量的自然银、黝铜矿、斑铜矿,氧化铜矿物有孔雀石、兰铜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透闪石,其次为长石、石英、方解石、绢云母、褐铁矿、高岭土等。
原矿含铅14.81%,锌5.00%,铜2.98%,银226.00 克/吨。
铜、铅、锌为本次试验回收的主要元素,银以自然银状态主要富集在方铅矿中,可综合回收。
本次试验采用铜铅部分混合浮选,混合精矿进行铜铅分离浮选,混合浮选尾矿再选锌的原则工艺流程。
试验主要技术指标:铜精矿产率4.70%,品位27.66%,回收率49.80%;铅精矿产率15.38%,铅品位71.65%,回收率75.12%;锌精矿产率5.15%,锌品位58.45%,回收率68.41%。
由于闭路试验获得的铅精矿含铜远远超过含杂标准,铅精矿采用摇床除铜后,使铅精矿含铜由摇床前的6.44%降至摇床后的2.00%,含锌由摇床前的4.90%降至摇床后的1.00%,铅精矿品位也由摇床前的71.65%提高到摇床后的84.25%。
对闭路尾矿进行摇床回收铅的试验,获得产率为1.65%,品位44.20%,回收率5.34%的六级铅精矿。
伴生元素银主要富集在铅精矿中,银品位1224 克/吨,回收率83.30%,得到有效回收。
......结语:1、该矿石主要回收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铜矿,铅、锌、铜矿物总量大于34%,其中方铅矿含量大于17.5%。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榴子石、透闪石,其次为长石、石英、绢云母等,矿物种类多达16 种,金属矿物种类多于脉石矿物,金属矿物结晶颗粒粗大,含量较高,乃是该矿石的显著特征。
2、矿石自然类型较多,结构构造多样,共生关系密切,互相包裹现象较普遍。
如石榴子石包裹细粒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黄铜矿包裹细粒方铅。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有用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重要 矿 床 , 据 2 0 ~ 2 0 根 0 8 0 9年 的 勘 查 成 果 , 、 铜
钼 、 、 、 生 金 、 生 银 均 达 到 大 型 以 上 规 铅 锌 伴 伴
模_] l 。矿 区内 岩 浆 活 动 强 烈 , 多 种 类 型 岩 浆 有
岩 出露 。与 常见 岩 浆 岩 型矿 床 不 同 的是 , 甲玛 矿
[ 要]为 了查 明西 藏 甲玛 多金 属 矿 主 要 矿 体 有 用 元 素 在 不 同海 拔 高 度 的 三 维 空 间分 布 规律 , 摘
通过钻孔和探槽取样 , 利用原 子吸 收法和 等离子体 原子 发射 光谱 法测试 了 2 1 19 1个 化 学样
品 , 后 利 用 等值 线 图法 , 到 了 6种 有 用 元 素 在 矿 体 内部 的 三 维 空 间 分 布 。结 果 表 明 : 、 然 得 Au
体 的底部存在 一个合矿 中心 , 为岩浆热液上升中心, 由底 向上 , 呈环状 向外扩散 , 在矿体上部受 线性构造影响 , 呈近似 带状 分布 。该矿床有用元 素空 间分布具 有典 型 的岩浆热 液型矿床 分布
特征 。
[ 关键词 ]甲玛铜 多金属矿 ; 空间分布特征 ; 有用元素; ] I底斯成矿 带 R [ 分类号]P 1 . 1 6 8 4 [ 文献标志码]A
Ag )一 Mo 从 地表 到深 部 , 化 呈现 由铅锌 矿化 , 矿
床 主 矿体产 于夕 卡 岩一 角岩 系统 中, 而不是 直 接产 于 岩体 内或其 蚀 变 带 内_ 。 甲玛 矿 床 在 斑 岩一 】 ] 夕 卡岩 成 矿过程 中 , 成 了复 杂 的有 用 元 素组 合 及 形 分 布特 征_ , 3 揭示 其 分 布特 征 对 进 一 步 研 究 矿 ] 床 成 因 、 围找 矿 以及 矿 山 开采 都 有 重要 意 义 。 外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
写一篇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
的报告,600字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报告
近年来,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此次突破性成果为西藏甲玛多金属矿床采矿行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活力。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取得该成果,归功于对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普查、完井及地面勘探和相关技术的深入探索。
这次突破性成果的意义是,它使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能够以更好的效率、更有效地开发矿区。
一方面,充分利用矿区资源,大大提升了开采效率,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掌握了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结构,明晰了矿床的分布规律,保证了发现新矿体的可能性。
同时,也快速推进了开采规划和运营设备的优化,从而保证了采矿生产的安全稳定性和高效率。
总之,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对采矿行业和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为采矿企业提供多种经济收益及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新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元素的活动性的特征分析-精品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元素的活动性的特征分析矿化蚀变过程中,元素质量迁移常会导致元素的富集贫化,具有固有的内在规律性[1]。
对蚀变岩石进行物质组成变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成矿流体系统特征及其成矿作用过程[2]。
目前,对矿床成矿体系元素迁移规律的研究较多,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新评价的超大型矿床,矿区内发育大规模的矽卡岩。
与传统意义的典型矽卡岩矿床不同的是,甲玛矿区矽卡岩主要受早白垩世林布宗组角岩、板岩和晚侏罗世多底沟组大理岩之间的层间构造带所控制。
岩体与大理岩之间形成传统类型矽卡岩的同时,外围沿角岩的岩性界面形成层状、似层状的远端矽卡岩[4]。
角岩和矽卡岩之间的过渡地带,角岩常伴有明显的矽卡岩化,甚至被交代为矽卡岩。
角岩进一步被交代为矽卡岩的现象与传统矽卡岩形成理论相悖,是甲玛矿区有别于其他斑岩成矿系统所特有的蚀变现象。
王登红等认为,这种矽卡岩是岩浆流体交代早期热变质形成的角岩并使之发生矽卡岩化形成的[5]。
岩浆流体与围岩发生交代的过程中常伴随着大量的元素迁移现象,研究元素迁移规律可以了解甲玛矿区矽卡岩的形成过程。
对灰岩、大理岩等碳酸盐发生矽卡岩化及其所发生的物质组分交换的研究较多[],而对角岩的矽卡岩化关注较少,但它确实与很多重要矿床类型有关。
川西乌拉溪钨铍矿区自岩体向外依次形成岩体边缘混合花岗岩带、矽卡岩带、矽卡岩化大理岩带和矽卡岩化角岩带[8];广东大顶铁矿床西南部的角岩或弱矽卡岩化角岩层发现了层控矽卡岩型锡矿床和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铅锌矿化[9]。
笔者运用质量平衡方法,针对甲玛矿区角岩在矽卡岩化过程中元素迁移特征进行研究,并用定量方法计算元素的迁出和迁入,以进一步丰富矽卡岩型成矿理论,为蚀变与成矿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研究区地质概况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体)板片中南部, 是产出在冈底斯成矿带东南段的超大型矿床(图1)[]。
西藏甲玛超大多金属矿
“四位一体”斑岩-矽卡岩型成矿模式——以西藏甲玛超大型矿床为例摘要:甲玛铜多金属矿为超大型矿床,共探获铜资源储量超过850万吨,钼资源量达91万吨,铅锌资源量超过150万吨,伴生金储量为220t,伴生银储量超过1万吨。
历经20余年的勘查,建立了“四位一体”斑岩-矽卡岩型成矿模式,获得了勘查方法启示。
利用斑岩-矽卡岩型成矿系统理论指导甲玛铜矿勘查,取得了快速找矿突破成果。
1.矿床地质特征1.1大地构造位置与地质概况甲玛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拉萨地块南缘,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图1),区内出露的地层简单,从古到新依次为:①上侏罗统多底沟组(J3d)②下白垩统林布宗组(K1l)③第四系(图2)。
甲玛矿区地表岩浆岩出露面积较小,以中酸性岩浆活动为主,多呈隐伏岩枝侵位。
岩石类型主要为中新世中酸性侵入岩,局部有少量的基性岩脉。
其中,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包括(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
图1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图(唐菊兴、王登红等,2010)图2 甲玛矿区地理位置(a)及地质简图(b)(林彬,唐菊兴等,2019) (说明:1第四系沉积物;2下白垩统林布宗组砂岩、板岩、角岩;2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灰岩、大理岩;4矽卡岩化大理岩;5矽卡岩;6矽卡岩型矿体;7花岗斑岩脉;8花岗闪长斑岩脉;9石英闪长玢岩脉;10细晶岩脉;11滑覆构造断裂;12矿段范围;13钻孔及编号)1.2“四位一体”矿体特征甲玛矿区由主矿段、南坑矿段和则古朗北矿段组成。
(1)主矿段:位于甲玛矿区中部,主要包括产于层间滑脱带Ⅰ号矽卡岩矿体和深部隐伏的斑岩型矿体及其顶部的角岩型矿体,和少量产于石英闪长玢岩脉中的金矿体。
矽卡岩矿体,Ⅰ号主矿体,走向近北西-南东向,延长约3000m,倾向北东,长约2000m。
矿体北东延伸方向尚未控制边界。
矿体整体呈似层状、厚板状产于多底沟组和林布宗组之间的滑脱带,浅部矿化以铅锌为主,深部主要为铜钼矿化(图3a)。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doi:10.11792/hj20201005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为冈底斯成矿带内重要矿床 之一,属于中新世斑岩 -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通 过对该矿区斑岩体出露、剥蚀程度及成矿深度等方面 分析,并与驱龙铜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合甲玛铜 多金属矿床近年勘查成果,分析了矿区成矿潜力,并 对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 依据。
3 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内矿体可分为斑岩型铜钼矿体、矽卡岩型铜 多金属矿体、角岩型铜钼矿体,以及产于外围闪长玢 岩中的独立金矿体。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为矿区 的主要矿体,呈层状、厚板状产于林布宗组和多底沟 组之间的层间扩容构造带内,其中主矿段Ⅰ号矽卡岩 矿体走向约 300°,沿走向延伸约 3000m,倾角较缓, 倾向约 30°,沿倾向未封闭;该类矿体对应矿石类型 主要为矽卡岩型铜钼矿石,少量矽卡岩型铅锌矿石。 斑岩型铜钼矿体呈岩枝侵位,产状陡立,水平延伸约 600m,垂向延深约 600m,深部未封闭;矿石类型以 细脉浸染状斑岩铜矿石为主。角岩型铜钼矿体产于
10—滑覆构造 11—隐伏斑岩体地表投影
图 1 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地质图(底图据文献[6]修改)
斑岩型铜钼矿体顶部围岩中,呈“筒状”产出,产状陡 立,水平方向延伸约 1500~2000m,垂向延深可达 900m;矿石类型以浸染状、脉状角岩铜钼矿石为主。 此外,主矿段西北部,牛马塘地区发育少量产于石英 闪长玢岩脉中的金矿体,长约 100m,宽约 10~13m, 主要呈石英硫化物脉产出[7]。
收稿日期:2020-03-27;修回日期:2020-08-05 基金项目: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科研项目(ZJ-DZ/2015-XZJM-01) 作者简介:刘必政(1985—),男,河南新乡人,工程师,从事地质勘查工作;北京市东城区柳荫公园南街 1号,中国黄金集团资源有限公司,100086;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元素分布规律及地质意义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元素分布规律及地质意义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该矿床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铜、铅、锌、钼、金、银等多种金属元素。
在这些元素的分布规律中,铜是其主要的产出元素。
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许多复杂的因素相互作用,使得矿床的元素分布规律变得十分复杂和多样化。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内的铜元素主要分布在硫化物矿物中,例如黄铜矿、黄铁矿、赤铁矿等。
铜的富集主要受到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热液运移、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热液运移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随着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热液涌动不断,矿床地质环境得以不断改变,铜元素得以逐步富集形成矿床。
钼元素在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也有较为明显的分布,存在于黄铁矿、方铅矿和簇硫矿中。
钼的富集主要受到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成分、地质构造、热液运移等因素。
同时,钼元素是随着热液系统的不断运移聚集,得以在局部形成高级氧化物或多价钼酸根盐的。
铅元素在矿床中的分布则表现为以方铅矿、黄铅矿为主的铅锌矿物中。
铅的富集主要与成岩作用、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构造运动和盆地沉积过程中,铅元素得以逐步富集形成铅矿床。
总的来说,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的元素分布规律非常复杂和多样化,其中铜、铅、锌、钼等成分的富集主要受到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热液运移、成岩作用等多因素的影响。
这对矿产资源的寻找、探测、开采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地指导相关的地质勘探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矿床地质内涵,提高对其探科技术和产业化开发水平。
相关数据:-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铜品位为0.6%~2.5%,平均品位为1.2%- 矿区面积约72平方公里,矿床总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 金、银元素含量较低,分别为0.6g/t和20g/t- 钼元素含量为0.02%~0.06%- 矿区内以长芒辉石、二长花岗岩及其构造变质岩为主要岩石类型- 矿床形成于喜马拉雅期的裂谷盆地内,主要受到伸展构造的影响分析: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相关数据来看,该矿床的产矿量较大,矿床总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同时铜元素的平均品位也较高,为1.2%。
西藏甲玛等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勘查与研究新进展
床 、 铺斑 岩钼 ( ) 床 、 贵 拉 铅 锌 ( ) 床 , 邦 铜 矿 亚 钼 矿 其 开发 , 益 性研 究 院所 如 何 在 矿产 勘查 新 机 制 下 建 公
中甲玛 铜多 金属 矿床 已进 入 开发 阶段 , 村铜 金 矿 、 功立业 , 何建 立企 业一 雄 如 研究 所一 大学 “ 、 、 ” 结 产 学 研 三
通 甲玛 矿 区外 围 和 新格 局 , 动 西 藏 经 济 社 会 跨 越 式 发 展 。 如何 发 挥 重 大发 现 , 过继 续 实施钻 探 工程 , 带 专 业优 势 、 五大 基 地 建设 和 找矿 突 破 提 供 理论 指 深部 的当量铜 资 源量 预计 有望 突破 15 0万吨 , 而 为 0 从
获 得 189 0 .1万 吨铜 铅 资 源 量 ( u 5 .6万 吨 , 3 评 为 院 2 0 C 22 32 0 9年 十 大 科 技 进 展 之 一 , 得 2 0 获 0 9年 中
类 别 1 .7万 吨 , 3 03 3 3类 别 1 .3万 吨 , 3 1 别 国矿 业 大会最 佳 国 际合 作 开 发 奖 , 在 2 1 的 天 55 34 类 并 00年 2 .6万 吨 ; b5 .5万 吨 ,3 66 P 6 3 3 2类 别 7 8 .1万 吨 ,3 津 国际 矿业 大会 上进行 了展 讲 。《 床 地质 》 表本 33 矿 发
( 前 言) 代
圈定 独 立 的金 矿 体 ; 岩 中 的 角 近年 来 在 西 藏 重要 成 矿 带 的找 矿 重 大 突破 , 得 发 现 了新 的找金 线索 , 控 0 到 了 中央及 地 方 政 府 的重 视 , 中央第 五 次 援 藏 工 作 钼铜 矿体 为 巨厚 筒 状 矿 体 , 制 铜 资 源 量 超 过 2 0 钼 0万 吨 以 上 ; 多 个 钻 孔 中矽 在 会 议 上 做 出决 定 , 西 藏 建 设 五 大 有 色 金 属 、 铁 万 吨 , 资源 量 控 制 3 在 铬 铜 矿 表 矿、 盐湖 资源 开发 和资 源 储 备 基 地 。资 源 开 发 基 地 卡 岩矿 体之 下 发 现 斑 岩 型 钼 ( ) 体 , 明深 部 还 大有 找 矿潜力 。根据 成矿 系列 理 论分 析 和 近 年来 的 的建设必将 重 塑 中国铜 等有 色 金属 资 源勘 查 开 发 的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一个科学找矿的成功范例(宋磊,汪雄武,唐菊兴,秦志鹏,《矿床地质》2010年增刊)
4 蚀变分带和矿化分带分析
成矿元素的平面分带由浅部向深部由 Pb+Zn(Au+Ag)→Pb+Zn(Cu+Au+Ag)向 Cu(Mo+Au+Ag) →Cu+Mo(+Au+Ag)→Mo 演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元素分带、矿石矿物分带。
5 多种勘探手段的合理布置
结合矿区的地质情况,以先稀后密、先易后难、先地表再深部为原则,分阶段、分地段实施勘探的总 体规划: (1)分步骤实施:地、物、化、遥先行侦察:先小比例尺圈定异常,然后大比例尺追踪分析,由面 到点缩小靶区,再结合地质勘探,用地表轻型(如:坑探、槽探)工程、钻探工程验证异常,揭露矿体; (2)分地段实施:由浅到深突破的矿种大致如金属分带:矽卡岩 Pb-Zn、矽卡岩 Cu、角岩 Mo、Mo, 由露头到外围突破的矿种:从 Pb-Zn 到 Au。
1 在正确把握矿床成因的基础上,建立成矿系统地质模型与找矿模型
通过对近端矽卡岩矿体特征、成矿年龄、成矿元素分带、斑岩与矽卡岩紧密的时空和成因关系、流体 包裹体呈岩浆热液的特征这几方面的分析,否认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沉积喷流成因。综合分析有利成矿 的地质条件后,建立了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地质模型与找矿模型。主要的找矿标志有:物、化、遥异常 信息,矿物学标志,地质标志。
本文得到国土资源部西藏甲玛斑岩铜多金属矿科学基地协作研究( BH0908-3 )、地质调查项目念青唐古拉地区成矿条件研究与找矿靶区优选 (N0807)、青藏专项(编号:1212010818089)、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勘探项目、技术开发项目“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质 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项目(编号:E0804)”、教育部岩石学矿床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建设项目(SZD0407)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宋 磊,男,1987 主要从事固体矿产普产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 汪雄武,1964 年生,教授,长期从事花岗岩类及相关矿产的调查研究。Email:wangxw@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岩石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
矿床地质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岩石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张俊成1,唐菊兴2,胡志莲1(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甲玛铜多金属矿是冈底斯成矿带内通过科学找矿与模式找矿的结合,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的范例,与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对找矿实践的指导密切相关(陈毓川等,2007;唐菊兴等,2011;宋磊等,2011),矿床成因的认识经历了从喷流沉积(姚鹏等,1999;2002;潘凤雏等,2002)向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唐菊兴等,2010;2011;宋磊等,2011)的巨大转变,这也正是该矿床成功勘查的关键。
本文在甲玛铜多金属矿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基础上,以斑岩型矿床的地球化学分带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研究指示元素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了解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情况,分析找矿前景,确定找矿潜力。
1 矿床地质特征甲玛铜多金属矿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林布宗组(K1l)砂板岩、角岩以及上侏罗统多底沟组(J3d)灰岩、大理岩。
矿区岩浆岩种类较多,岩性较杂,包括了花岗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闪长岩、闪斜煌斑岩、角闪辉绿(玢)岩、石英辉长岩等基性和中酸性岩(图2)。
成矿时代15.2 ~16.3 Ma,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赋存在林布宗组与多底沟组的层间构造中或甲玛-卡军果推覆构造体系中的多底沟组中;角岩性铜钼矿体分布于林布宗组中(唐菊兴等,2010;2011)。
2 地球化学特征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取自然对数后,再进行分布检验,从所作的直方图和拟合的正态分布曲线来看,基本呈对数正态分布。
所以选择采用传统的方法确定异常下限:异常下限=μ+2σ,μ表示元素含量平均值,σ表示元素含量标准差。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值的确定时先将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将通过克立格法数据变换后的数据,在统计软件中自动生成(statistics)统计表和其它统计图件。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的岩浆热液交代成因_地质与地球化学证据
文章编号:1008-0244(2001)04-40-09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的岩浆热液交代成因:地质与地球化学证据冯孝良1,2,管仕平1,牟传龙1,侯增谦3,李胜荣4(1.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610082;2.成都理工大学,610059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100037;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摘 要: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前人已提出了很多种观点。
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的观察,并结合矿区和区域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与对比,作者认为该矿床的成因属于岩浆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推测其成矿时代为喜山早期。
关键词:矽卡岩;矿床成因;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中图分类号:P 618.2;P 611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0-09-25;修回日期:2001-11-13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973-03-04)第一作者简介:冯孝良(1963-),男,副研究员,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地质与矿产研究。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是青藏高原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上目前已探明的唯一大型铜多金属矿床。
该矿床的成因认识已有各种观点,如岩浆热液交代成矿说、斑岩成矿说、韧性剪切带成矿说、构造蚀变破碎带成矿说、沉积-层控改造成矿说和复合成因成矿说。
近年来提出的“喷流成因矽卡岩成矿”观点备受关注[1、2]。
本文将以作者野外收集和观测到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结合部分室内分析测试成果,对该矽卡岩的成因提出自已的看法。
1 区域地质概述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墨竹工卡县甲马乡境内,距县城约二十余公里。
构造上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东段,矿床就位于甲马-日多中生代盆地中段中部,其北侧为旁多-松多中生代隆起岛链带,南侧为冈底斯南缘侏罗-白垩纪岛弧带。
矿区及外围出露地层主要为多底沟组(J 3d )、林布宗组(J 3-K 1)l 、叶巴组(J 2-3y )、楚木龙组(K 1ch )和却桑温泉组(J 3q ),其中多底沟组和林布宗组为甲马矿床的含矿地层。
甲玛铜矿植被类型
甲玛铜矿植被类型分析甲玛铜矿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藏。
然而,矿业活动往往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植被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甲玛铜矿周边的植被状况,本文将对甲玛铜矿的植被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矿区植被概况甲玛铜矿所在的地区属于高原气候,植被类型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和土壤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在矿区及其周边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多种不同的植被类型,包括高山草甸、灌丛、针叶林等。
二、主要植被类型1. 高山草甸高山草甸是甲玛铜矿周边最为常见的植被类型之一。
这种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伴有一定的灌木和苔藓植物。
高山草甸的植物种类丰富,包括多种高原特有的草本植物,如红景天、紫花苜蓿等。
这些植物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和抗旱性,能够在恶劣的高原环境中生存。
2. 灌丛灌丛是甲玛铜矿周边的另一种重要植被类型。
灌丛主要由各种灌木组成,如杜鹃、柳等。
这些灌木通常具有较矮的树干和茂密的枝叶,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灌丛还为许多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3. 针叶林针叶林是甲玛铜矿周边较为稀少的植被类型之一。
这种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地区,以针叶树种为主,如松树、云杉等。
针叶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甲玛铜矿的开采活动,部分针叶林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三、植被变化及其影响甲玛铜矿的开采活动对周边植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矿区的建设和运营导致了部分植被的破坏和消失;另一方面,矿业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物也可能对植被造成污染和损害。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植被的种类和分布,还可能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减轻矿业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甲玛铜矿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如植被恢复、废弃物处理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植被破坏的问题,但仍需持续关注和改进。
四、结论与展望甲玛铜矿周边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高山草甸、灌丛和针叶林等。
西藏甲玛铜钼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西藏甲玛铜钼矿石选矿试验研究作者:张晓敏刘璇遥王刚王振来源:《硅谷》2014年第12期摘要针对西藏甲玛铜钼矿石进行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该矿石中主要目的矿物为黄铜矿、铜的次生矿物及辉钼矿。
通过铜钼混合浮选-铜钼混合精矿再磨后铜钼分离的选别工艺流程及适宜的药剂制度,取得了较好的选矿指标。
小型闭路试验获得的指标为:钼精矿品位47.71%,钼回收率73.20%;铜精矿品位32.11%,铜回收率94.22%;铜精矿含金16.65 g/t,含银351.7 g/t,金回收率47.88%,银回收率67.30%。
关键词铜钼矿石;混合浮选;铜钼分离中图分类号:P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199-02西藏甲玛铜钼矿石中的目的矿物为铜矿物和钼矿物及一定量的金银,铜的品位为1.02%,钼的品位为0.054%。
为合理有效的回收该资源中的有用金属,在参考大量科研成果[1-5]的基础上,对矿石进行选矿试验研究。
以期通过试验研究确定该矿石适宜的药剂制度、工艺参数和各项技术指标。
1原矿性质1.1 矿石化学多元素分析及物相分析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原矿含铜1.02%、含钼0.054%,此外,还伴生有金、银,其含量分别为1.07g/t、16.08 g/t。
原矿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原矿中铜、钼氧化率分别为5.26%和12.22%,由此可知该矿样主要为硫化矿。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1.2 矿物组成该矿石中铜矿物有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铋黝铜矿、黝铜矿、铜蓝。
钼矿物有辉钼矿(含少量的氧化钼矿物),其他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褐铁矿、白钨矿。
非金属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硅酸盐等。
1.3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的嵌布特征辉钼矿粒度多在0.01~0.053 mm区间占47.6%,大于0.1 mm占18.6%,黄铜矿的粒度多在0.01~0.053 mm区间占42.2%,大于0.1 mm占16.1%,次生铜矿物粒度多在0.01~0.053 mm区间占57.7%。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勘查开发调查报告(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勘查开发调查报告(上)篇一: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元素的活动性及质量平衡龙源期刊网.cn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元素的活动性及质量平衡作者:杨欢欢唐菊兴林彬应立娟郎兴海郑文宝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xx年第02期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项目(20xxcb403103);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专项项目(12120xx3093700)摘要:运用质量平衡方法,研究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位于角岩和矽卡岩接触带内的矽卡岩化角岩被流体交代蚀变形成矽卡岩过程中元素的迁移特征和流体性质。
对两类样品分别进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并运用等浓度线方程及其推导方程分别判断在交代蚀变过程中元素的带入、带出特点及元素的活动性,进而推断流体特征。
结果表明:主量元素只有al2o3、na2o和k2o为带出元素,sio2、Fe2o3和cao为带入元素且带入量较大;微量元素w、V、cr带入量较大,bi、ni、pb、ga带入量中等;稀土元素除pr和la外均为带入元素,其带入序列趋势由强至弱依次为eu、er、yb、dy、ho、gd、tm、lu、tb、sm、nd、ce;成矿元素ag、cu、mo、pb、zn为带入元素,带入序列趋势由强至弱依次为mo、ag、cu、pb、zn;蚀变过程元素k、na、li、be、zr被带出与F、cl、oh、co2等组成络合物存在于溶液中;带入元素cu、mo、pb、zn以硫化物形式存在于矿区内,上述硫化物中硫、铁为低价态,而贫氧的流体有利于硫、铁以低价态出现。
总之,推断蚀变流体富F、cl、oh、co2,具有富含硫和铁元素且贫氧的特征。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床;元素迁移;成矿流体;交代蚀变作用;矽卡岩;甲玛;西藏中图分类号:p618.41文献标志码:aelementmobilityandmassbalanceofore formingsysteminjiamacopperpolymetallicdepositoftibe tyanghuan huan1,tangju xing2,linbin1,yinglijuan2,langxing hai1,zhengwen bao2(1.schoolofearthsciences,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 ogy,chengdu610059,sichuan,china;2.keylaboratoryofmetallogenyandmineralassessmentofm inistryoflandandResources,instituteofmineralResources,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 ,beijing100037,china)篇二: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铜山铜矿石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铜山铜矿石可选性试验研究无机阴离子与十二胺捕收剂添加顺序对硅酸盐矿物浮选的影响篇三:地球化学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毕业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日一、论文说明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地质找矿探讨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地区的超大型矿床,其丰富的钼矿产于矽卡岩型和角岩型矿,以及斑岩型矿石中。
笔者通过对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区的简介,主要地质构造及元素分布分析,找矿分布及多种找矿模型的探讨,供该行业参考。
标签:甲玛铜多金属矿区找矿模型
1引言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找矿一直是西藏找矿勘查的主要项目,作为中国超大型的矿床,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具有极大的开采及研究价值,并且在不同矿型的研究中找到了突破点。
2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及地质概述
2.1金属矿床总况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处于特提斯区域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地体板片的中南方向,属于超大型矿床。
矿区及其邻近区域地层主要属于被动陆缘火山沉积岩,如上三叠统麦隆岗组T 3m,中下侏罗统叶巴组J1-2y,上侏罗统却桑温泉组J3q以及多底沟组J 3d。
前期岩基主要通过地壳的增厚、壳源的岩浆活动、同碰撞剪切以及逆冲推覆为特征的碰撞汇聚和挤压增生环境而形成的,在后期,岩基凭借壳慢物质的流动、慢源或是壳慢混源岩浆活动、大规模的断裂和剪切为特征的陆内俯冲及构造转换环境形成,如图1为矿床外景。
2.2金属矿区的地质构造
金属矿矿体在水平方向上呈北西西走向,倾向北北东,在走向上矿体长三千四百米,倾向方向延伸则超过两千米,总体成隐伏和半隐伏。
按照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一般可分为九个矿体,大部分以似层状在多底沟组与林布宗组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发现,少部分以似层状、透镜状及脉状在多底沟组顶部或是林布宗组底部发现,其余的矿体多产于顶板角岩中和底板大理岩等中的热液型矿区。
2.3找矿分类及其元素分布
找矿主要根据矿石的构造分类,一般矿区的矿石类型有浸染状矿石以及细脉浸染状矿石[1],几乎占到总体储量的总体,其他类型主要为稠密的浸染状矿石及块状矿石。
可以通过矿区的主要有用矿物组合来进行矿石的分类,其主要类型有黄铜矿系矿石、辉钼矿系矿石、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系矿石、黄铜矿-辉钼矿系矿石、方铅矿-闪锌矿系矿石等六类,其他类型是黄铜矿-黄铁矿系矿石等等。
还可以根据矿石的有用组成对其进行分类,主要有铜、铜钼或钼铜矿石、铅锌铜矿石、铅矿石、铜铅锌或是铅锌铜矿石等六大类。
一般矿区的金属矿物涵盖黄铜
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辉钼矿、闪锌矿、硫钴矿、铋矿物、碲银矿、黄铁矿、蓝辉铜矿、辉砷铜矿、孔雀石、蓝铜矿、自然铜、自然金、雄黄、镜铁矿、褐铁矿等等。
通过矿区的分类可以考察矿区金属矿元素的分布,如图2所示,由南西向北东向分布总体为
Pb+Zn(Au+Ag)→Pb+Zn(Cu+Au+Ag)→Cu(Mo+Au+Ag)→Cu+Mo (+Au+Ag)→Mo
单矿种的浓集中心整体是以则古郎-铜山地区为主体,为近南北向,在北东南西向为雁列式排布,流体通道主要是则古郎-铜山区域,但由于区域东西向的走滑拉张应力影响,流体沿雁列式张性裂隙运移,形成特征成矿的元素分布带。
此外,剖面上的成矿元素分布带同样是以则古郎-铜山区域为中心的流体运移方向。
3甲玛铜多金属矿质找矿探究
3.1勘察不同地质条件对成矿影响
3.1.1角岩岩性对成矿的影响
角岩是一种深灰色且致密块状的岩体,随着其距矿化中心远近,会形成相对应的蚀变分带,近矿化的中心为强硅化角岩,且向外分布为硅化角岩、长英质角岩、黑云母-长英质角岩及红柱斑点状石化角岩。
林布宗组的巨厚硅化角岩,对成控制影响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林布宗组的黑色砂板岩在岩浆侵位受热变质,形成了巨厚角岩,根据目前钻探结果可以看出角岩厚度在1000m以上。
由于角岩的孔隙度很低因此能够成为含矿流体良好的隔挡层,并形成优质且规模巨大的天然型圈闭层,使成矿流体只可以沿林布宗组角岩和多底沟组大理岩层间充填成矿。
此外,角岩形成一个800立方千米的强硅化角岩矿体,矿石类型主要为网脉状的钼铜矿石,其矿体上部为Cu及Mo矿体,其下部以Mo及矿化Cu 矿体为主,分布带很清晰。
3.1.2地层对成矿的影响
林布宗组及多底沟组是组成甲玛矿床主要的赋围岩,矽卡岩型矿体以铜钼铅等多金属的矿化为主,处于林布宗组角岩及多底沟组的大理岩间;而角岩型的矿体多以钼铜银多金属矿化,其矿体赋存于角岩中之,且硅化十分强烈。
一般出露的矿区主要赋矿地层为林布宗组砂板岩、角岩及多底沟组的大理岩及灰岩[2]。
林布宗组的上部岩层为灰色或暗灰色的砂岩及板岩分层,其中部地区见安山质凝灰岩和凝灰质的砂岩,下部岩层为黑色的粉砂岩夹层碳质泥页岩,黑色斑点状板岩和灰白色的绢云母板岩组成。
林布宗组在甲玛矿区形成了利于成矿的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障。
受岩浆热力影响普遍出现角岩化,并由于大量斑岩的脉体侵位,在岩浆热液活动中心的附近区域会发生强烈的硅化,形成岩体顶部角岩内的硅化帽。
此外,矿区内几乎所有都发育到不同程度的大理岩化,靠近林布宗组角岩的大理岩出现蚀变,形成矿化的矽卡岩。
3.2几种矿床找矿模型
矿床找矿模型,也叫做矿床勘查模型或矿床勘查模式等等。
一般说来,成功的找矿模型是建立在系统大比例的地球物理或化学化资料基础之上的,且根据不同矿床类型具不同的找矿模型。
一般的矿床找矿模型是建立在矿床成矿模式研究基础上的,且针对某类具体矿床所必须具有有利的地质条件及有效的找矿技术、手段和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矿化信息概括及总结工作。
3.2.1土壤测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土壤测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测量范围约为12平方公里。
一般情况下,亲铜成矿元素(如Au、Ag、Cu、Pb、Zn、Sb及Hg)的标准差及变化系数都很大,此表示土壤中的亲铜成矿元素的富集强度及能力很高。
在矿区南部地域,元素的异常组合比较地齐全,元素套叠比较好,异常形态十分复杂,且其强度也相对较大,构成了南东侧未圈闭半圆形异常区域。
不同元素的代表性不同,如A s、Sb、Hg的异常代表角岩中广泛含有的细脉状浸染黄铁矿,属于弥漫性蚀变异常,该类大面积元素异常为斑岩型成矿区上部元素的异常,体现斑岩成矿区上部剥蚀的程度不大,整体斑岩的成矿系统保存比较完好。
3.2.2高精度磁测找矿模型
根据高精度磁测找矿模型的范围区内的磁异常可将矿区分为北西及南东两个部分。
异常的总体走向呈现北北东方向。
南东部的磁异常位于勘探线以东,异常的等值线密集且梯度变化很大,AT值也较高,其走向在主体为北北东方向,在南部为近东西方向,且呈现不规则状的压扁椭圆形,此外剖面曲线波动很大,有时候波动值最高可达1530nT,属于强磁性区,根据磁异常可判断矿层方向及分布。
如环状的中高磁异常带可以显示出斑岩矿化体接触带的特征,而隐伏含矿斑岩体可以呈现出上部小而向下慢慢变大的趋势特点。
3.2.3激电测量找矿模型
从激电探测找矿模型的范围异常区可以发现赋存角岩中的钼铜矿体、矽卡岩型矿体及斑岩型矿体等的分布区,其极化率在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十之间,而视电阻率在50到700 QT间。
尤其是斑岩型矿体分布区基本上是呈现的中极化率及低阻特征,可以很好辨别。
矿区西侧的高极化区多为碳质板岩的出露区,其角岩化较弱,但具有很高的极化率及高阻的特征。
一般低阻和中高极化的区域是由于矽卡岩型的硫化矿体造成的。
3.2.4矿床精细结构剖面分析找矿技术
对矿床的剖面进行精细化的分析,根据详细地质勘查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属于典型的斑岩成矿系统,从围岩-赋存角岩中钼铜等矿体-矽卡岩型铜钼铅锌(金银)矿体-斑岩型钼铜矿体,形成完整的斑岩体系。
利用剖面分析可以直观表示出矿体的分布,便于研究。
4总结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中国西藏境内的超大型矿床,地质找矿的突破成为近年来地质勘查研究的方向。
通过现代科技化模型,对矿区进行地球物理化或化学化等的分析,在未来还需要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文宝,陈毓川,唐菊兴.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矿区筒状矿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矿床地质,2011(4).
[2]应立娟,王登红.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成矿意义[J],地质学报,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