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包括说话、 写作等行为以及所说的话、所写的文章等。
语言和言语是相互依存的,语言为言语提供规则和材 料,言语则是语言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没有语言就没
有言语,没有言语也就没有语言。
语言学流派及研究方法
历史比较语言学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的异同来探究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和演变规律。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语言,包括口语、书面语以及 手语等。
语言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语言的本质和规律,探索语言的 起源、发展、演变和消亡的过程和原因,以及语言与人类 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语言与言语关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约 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用于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
词义关系与语义场理论
词义关系
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等。这些关系构成了词汇的语 义网络。
语义场理论
语义场是由一组具有共同义素的词构成的集合。同一语义场中的词具有相互依存和制约 的关系,形成一个系统。语义场理论对于理解词义的变化和词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词汇变化规律及历史比较法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目录
• 语言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 语音与音系学 • 词汇与语义学 • 语法与句法结构 • 文字、书写系统与文献学 • 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现象解读 • 现代汉语专题研究
01
语言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语言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科学,包括语言的性质、结构、 发展、演变以及语言与思维、文化、社会等方面关系的学 科。
语法单位及层次分析法
语法单位
语素、词、短语、句子等是语言的基本单 位,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形成 语言的各级结构。

《语言学纲要》187个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187个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187个名词解释1.语言学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提高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语言学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2.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共时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从一个发展的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4.历时语言学语言学的分支,又叫历史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

5.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6.“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7.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8.理论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理论语言学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

☆9.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教学(包括聋哑盲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撰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10.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具有共同母语的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

第一章简述: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①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人们也可以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比如文字、旗语、信号灯等。

②从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上,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文字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

③旗语、电报代码等信息传递的形式,大多是对语言文字的再编码,离开语言与文字,就不能独立存在,而且使用的领域也有局限性。

④人们在使用语言传递信息时,面部表情、手势以及躯体姿态常常可能会参加进来,帮助语言传递某种信息。

⑤在一定条件下,身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脱离语言独立传递信息。

⑥总而言之,在各种信息传递的形式中,身势等非语言形式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因此,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2.简述儿童语言习得的两个阶段。

①独词句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只会用单个的词表达意思,这时候孩子的席位能力主要表现为词和某类事物行为挂钩,初步学会了概括。

孩子能说出独词句,既表明孩子掌握了某类概念,同时也包含着对于概念的运用,用掌握的知识对现实做出判断(举例,猫狗的分类)。

②双词句阶段:这时候,孩子不仅注意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而且注意到不同事物中共同的东西,抽象出事物的属性(白猫、白狗的白),同时也会把统一的事物分析成不同的要素(“白”和“狗”)。

第二章一、概念1、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关系。

任意性所属的语言符号系统决定于它所属的语言符号系统。

2、线条性: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3、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哥哥富豪,成为结构的成分。

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成为组合关系。

语言学纲要 资料pdf

语言学纲要 资料pdf

语言学纲要资料pdf摘要:一、引言1.语言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语言学的历史发展二、语言学的基本分支1.语音学2.语法学3.语义学4.语用学5.语言学的历史比较研究三、语言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心理学2.社会学3.人类学4.计算机科学四、语言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1.教育领域2.翻译和interpretation3.语言治疗和康复4.语言技术应用五、语言学的前沿发展与挑战1.神经语言学2.语言演化与演化语言学3.语言多样性与语言濒危4.语言技术的新发展六、结语1.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影响2.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正文: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探讨语言的结构、起源、发展、变化、认知、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语言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思维、沟通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学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对语言的本质和结构进行思考。

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学逐渐分化出许多不同的分支,如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

语音学研究语音现象,包括音位、音高、音节、音调等方面。

语法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包括单词、句子的构成和语法关系。

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包括词汇、句子的意义和语义关系。

语用学研究语言的用途和语境,包括语言行为、言语交际和话语分析等方面。

语言学的历史比较研究则关注语言的起源、演变和亲缘关系。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对于理解语言的认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对于理解语言的社会与文化功能有重要作用。

人类学则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研究语言,探讨语言的起源和演变。

计算机科学则将语言学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语言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在教育领域,语言学为提高教学质量、设计课程和评估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翻译和interpretation 领域,语言学为准确传达信息、消除语言障碍提供了方法指导。

《语言学纲要》课件

《语言学纲要》课件

音位是语音中的最小单位,而音 素是具体语音的单位,是音位的 实际发音表现。
词汇
词汇的构成
词汇是由单词和词组构成的,单词是词汇的基本单位,词组是由 两个或多个单词组成的。
词汇的意义
词汇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语境意义,概念意义是词汇的基本意义 ,而语境意义则是根据上下文语境所表现出的意义。
词汇的演变
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而发生变化,一些旧词会逐渐消 失,而新词则会不断涌现。
词汇的演变包括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或意义 的变化等。
3
语法变化
语法的演变包括词序的变化、虚词的变化等。
04
语言与社会文化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社会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具有交流、沟通、表达思想等功能,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 的纽带。
语言的类型与演变
语言的类型
孤立语
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词与词之间没有形 式上的关联。
屈折语
通过词形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词与词之间有形式上的关联 。
语言的类型
• 粘着语:介于孤立语和屈折语之间,通过在词根上添加粘 着词素来表达语法关系。
语言的类型
孤立语
汉语、藏语、苗语等。
屈折语
俄语、德语、法语等。
《语言学纲要》课件
目录
• 语言学概述 • 语言的要素 • 语言的类型与演变 • 语言与社会文化
01
语言学概述
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定义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讨语言的本质、结构、功能和发展等方面 的规律。
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研究对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一、语言学的概念(一)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探索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发展规律:语言的性质: 1、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人类的思维工具;3、符号系统。

语言的结构:由语音(外在形式)[+载体:文字]、意义(内容)统一构成。

(二)语言学的对象——语言“任何语言”:横向研究——包括书面语、口语和外语;纵向研究——包括“活”语言和“死”语言;从结构上说,语言学研究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文字等方面。

二、有关《语言学纲要》这本书是理论语言学的入门书,讲述三方面的问题: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成体系(语音、语汇和语义、语法),语言的发展变化。

三、什么是理论语言学?是语言学学科的主体,它包括对个别的、具体的语言的研究和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

四、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语文学以经典为研究对象五、语言学的分类1、理论语言学包括(1)、专语语言学——是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又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2)、普通语言学——是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2、应用语言学——是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语言学分类示意图六、什么是文言和文言文?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或著作。

思考:什么是白话?白话文?七、什么是“小学”?是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八、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古代: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现代:十分重视口语的研究。

第二,研究目的不同。

古代:主要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现代: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探索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第三,地位不同。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旨在探讨语言的结构、发展、使用和认知等方面的规律和现象。

声音:声音是由空气振动引起的,可通过耳朵感知得到的物理现象。

在语言学中,声音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用于构成语音。

语音:语音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中的音素、音位等声音单位的特征和规律。

音素:音素是语音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指在一个语言中差异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声音单位。

语言声调:语言声调是描述不同语言或方言中声调变化和使用的规律和现象。

音韵学:音韵学是语言学中一个研究语音的分支,研究不同语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辅音:辅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需要舌头、唇等口腔器官接触或与之产生摩擦的音素。

元音:元音是指发音时空气通过喉咙、口腔等器官自由通过而不产生摩擦的音素。

音系:音系是指一个语言中所有音素的组合和制约关系。

语法: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则的科学,包括句法、词法等方面。

句法:句法是语法的一个分支,研究句子在语言中的组织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词法:词法是研究词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的学科,包括词的构成、词类等方面。

形态学:形态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词的形态构成、词的形态变化等现象。

句子:句子是语言中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

意义:意义是语言符号所包含的符号和概念的含义。

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符号意义的学科,包括词义学和句义学等方面。

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行为的学科,关注社会语言学、会话分析等方面。

会话分析:会话分析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对话结构、对话参与者行为等方面。

语言地理学:语言地理学是研究语言在地理分布和变化中的规律和影响的学科。

语言变异学:语言变异学是研究语言变异和变体使用的学科。

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研究人类如何学习和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机制的学科。

语言分析:语言分析是对语言进行形态、句法、语用等方面的分析。

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是指通过教育和教学方法来教授和学习语言的过程。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导言1、传统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形成统称小学的文字(字形)、音韵(字音)、训诂(字义)的我国传统语言学。

3、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普通语言学创始人:洪堡特瑞士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出现。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1957年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建立.4、语言学的分类研究对象的不同:个别(具体)语言学和普通(一般)语言学研究内容的时限不同: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5、语言交际的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6、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有语言,会说话7、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室语言研究的最根本问题。

8、语言学的应用价值:解读古代典籍,继承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教学;语言应用;语言政策法规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社会功能:①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是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信息的表达。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理解:①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身势等飞语言形式,独自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②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③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的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室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②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室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即人际互动功能。

互动包括两方面:一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2语言的思维功能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①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室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②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和思维是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二.儿童语言的三个过程①独词句的阶段②在独词句的基础上学会两个词的组合,到双词句③从双词句到实词句,进而掌握表示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的三.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功能A左半球: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

1、语言学史:(一)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二)20世纪的上半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索绪尔)三大派别(1)布拉格学派,特鲁别茨柯的《音位学原理》(2)哥本哈根学派,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和耶姆斯列夫的《语言学理论导论》(3)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鲍阿斯《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三)20世纪后半期的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句法结构》《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句法理论面面观》2、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3、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专门的研究对象,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系统阐述语言性质、特点、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4、语言学的学科分类:1、从研究的侧重点上,可以把语言学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概括语言事实,总结语言规律,形成科学原理。

研究语言理论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叫应用语言学2、从研究对象范围来看,可分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3、从研究对象存在的时间来看,可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是截取语言发展中某一横截面,进行静态的研究,描写和研究语言在这个时期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和结构规律,不涉及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演变问题。

共时语言学关心的重点是平面的语言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语言的体系性。

历时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

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规律,是对语言的纵向研究。

4、从语言学研究内容上看,可分为宏观语言学和微观语言学5、语言和言语及其关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使用的符号系统。

所谓言语就是说(写)或者说出来的话(包括写出来的话)区别:1、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个人现象。

2、语言是封闭的系统,而言语是开放的。

3、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阶级性。

4、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

联系: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没有言语也就没有语言。

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语言学纲要大纲(考研重要资料)

语言学纲要大纲(考研重要资料)

导言1.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是什么?2.简述语言研究的历史。

(段辅5)3.重要概念: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语文学、小学;历史语言学、结构语言学(描写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4.语言学有哪些重要流派?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语言学家及其代表作?5.语言交际过程大体分为五个阶段。

6.怎样理解“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关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7.语言学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本教材讲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说话、说出来的话之间的关系。

(徐辅11)2.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语言?3.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4.为什么说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5.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怎样理解这句话?6.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互相依赖:思维是语言通向现实的桥梁,而语言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

(2)语言是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

如聋哑人由于不会语言,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

(3)语言和思维并不对等,不能混为一谈。

思维能力是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却具有民族性特点。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他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2.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由哪些因素构成?3.就语言符号而言,什么是形式,什么是意义?它们的相互关系有什么特点?4.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怎么理解?5.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6.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为什么说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7.掌握语言需要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发音的能力,狼孩的故事、鹦鹉学舌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8.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有哪些根本区别?(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第三章语音1.什么是国际音标,学习和使用国际音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语音的四要素在语音系统中的作用。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篇1《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语言学纲要》是一本由王力编著的经典语言学教材,自出版以来一直备受推崇。

这本书旨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了解语言的结构和使用。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语言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和深度。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

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语音的发音原理、语法的功能和结构、词汇的构成和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作者还介绍了语言的发展历史、语言的变异和分化、语言的接触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语言学的基本知识,而且也反映了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语言学的热爱和执着。

作者在书中不仅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知识,而且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启发了我对于语言学的探索和研究。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和观点。

例如,作者介绍了语言的形式主义、功能主义、符号主义等不同的理论流派,并深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和优劣之处。

这些内容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语言学的本质和内涵,而且也启发了我对于语言学的思考和创新。

总的来说,《语言学纲要》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语言学教材,它不仅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知识,而且也分享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体系,而且也激发了我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任何对语言学感兴趣的人都是一本必读的经典之作。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篇2标题: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从书名开始,一本名为《语言学纲要》的书,似乎预示着它将为我们揭示语言学的核心要义。

这本书的作者王力,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关于语言学的全面且深入的地图。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为我们展示了语言学的定义、范围和历史。

作者强调了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性,并指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

此外,作者还回顾了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到现代的电脑语言,为我们展示了语言学的发展脉络。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

汉语词类(一)什么是词类:根据词的语法性质分出的类,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意义和形态,语法功能是最基本依据。

(二)词类划分的依据:(1)功能(语法功能):A: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就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的为虚词。

B:词的组合能力,即实词可和哪些实词组合,虚词能和哪些实词和短语组合,组合后是舍命关系,表示什么语法意义。

(2)意义并非具体词义而是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如名词动词等(3)形态A:构形形态如重叠,B:构词形态,如能否加词缀音位的组合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在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

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发生的语音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于受相邻的音位的影响或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览”念阳平。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如汉语变调)、弱化(如轻声音节)、脱落(豆腐)等。

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如bi.zi.zhi中的i。

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

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指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没有相应的语音条件,这个变体一般不会出现,而且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当然,从理论上说是可以换用的,换用后不影响意义,即仍然没有区别意义,所以还是属于一个音位。

例如普通话的/a/音位,有/Q/、/a/、/A/、/§/等变体,但它们各有不同的出现条件,所以这四个音位就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

《语言学纲要》教材评价

《语言学纲要》教材评价

《语言学纲要》教材评价
《语言学纲要》是一本经典的语言学教材,被广泛用于大学中文系和外语系的教学。

以下是对这本教材的评价:
优点:
1.系统性强:教材系统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发展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语言学的知识体系。

2.深入浅出:教材在阐述理论时,注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使得初学者也能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例证丰富: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语言实例,来说明语言现象和规律,使得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语言学的理论。

4.学术性强:作为一本专业的语言学教材,本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引用了大量国内外语言学界的经典研究和观点,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究语言学的各个领域。

缺点:
1.理论性较强: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教材的理论性可能较强,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消化。

2.部分内容较难: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较为深入和专业,可能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总的来说,《语言学纲要》是一本优秀的语言学教材,具有系统性、深入浅出、例证丰富和学术性强的特点,对于学习和研究语言学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自然科学。

它在研究口头或书面语言方面有着广泛的工作。

它旨在了解语言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有关人类语言、语音、文字和文化的所有可能的问题。

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语音结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和文化背景几个方面。

首先,语音结构研究语言的发音和语音的变化,例如音节、音素、语焉的变化,以及语言的发音可能会对意义产生的影响。

其次,句法结构研究一种语言中句子的结构,以及语言中句子与句子以外元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语义结构研究语言形成的意义,即语句或语言性的关键要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语言的意义,以及从句法到语义是如何转换的问题。

最后,文化背景研究语文中表现或反映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元素,以及如何从语言学研究中找到文化偏好或语言使用倾向的结论。

另外,语言学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分支研究,包括语言起源和演化、社会语言学、语言心理学、比较语言学、口语学、书面语学、语法学、综合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对外语言学等研究。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

主要的方法包括:实验、调查、观察、记录和实际参与等。

其中,实验方法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中,通过控制条件来获得客观结论,以便从实验结果中得出有效的结论。

调查则是指通过问卷、采访等方式,收集口头或书面的数据,从中获得结果。

观察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同的视角观察分析各种语言现象。

记录是指记录并归档所获得的语言信息,以便以后分析。

而实际参与则是指直接参与语言学研究,例如参加各类语言学会议,观察和分析实际话语等。

综上所述,语言学研究是一门研究普遍存在的自然科学。

它是从语言现象出发,探究普遍存在的语言规律及其文化背景的自然科学。

它旨在揭示一门语言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语言的关系的内在规律。

它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以更好地收集、解读数据,更好地把握它们的内在规律,揭示其文化背景。

只有这样,语言学才能更好地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_语言学纲要整合版

1_语言学纲要整合版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语言的社会功能1.其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信息的传递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通过信息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的分工协作。

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即建立和保持某种社会关联的功能。

表现在:(1)说话者传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态度,意图。

(2).受话者的信息反馈。

(二)语言的思维功能1.简单地说,思维就是动脑筋的过程。

分为两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离不开语言。

语言和思维二者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2.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1)人类大脑相对明确的分工。

左半脑:语言与抽象推理。

右半脑:艺术与内在想象力(2)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区。

3.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

(1)词汇的掌握既是语言掌握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指标。

(2)语法掌握的阶段(3)儿童习得语言的多种解释4、语言学习与人类大脑的敏感期。

4.聋哑人的语言与思维。

5.思维能力的普遍性与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1)思维与语言的普遍性(2)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民族特性(3)对客观现实世界分类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词汇系统不同的分类及语法的差异性第二章(一)符号的定义:1.符号就是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或标记。

2.符号与其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是人们约定俗成的。

(任意性)3.符号要有一定的外在形式。

符号也要代表一定的意义。

(内容和含义)(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1.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能指(音)与所指(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具有不可论证性,由社会约定俗成,因而这种音义之间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在不同语言中,不同的音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相同或相似的音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线条性:指语言符号的能指(音)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顺着时间先后依次出现。

2.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

语言学纲要(整理)

语言学纲要(整理)

语言学纲要第一章、语言的功能分为社会功能(传递基本信息的功能、建立和保持某种社会关联,即人际互动的功能)和思维功能(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一)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很多,除了语言之外,人类还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身势、表情等,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也都在交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们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和灵便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它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的发挥,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1)文字是辅助性的,处于从属地位。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2)人类语言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漫长,而文字仅有数千年的历史。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因此,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更加后起的交际工具,离开语言和文字,它们就不能独立存在。

这些交际工具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表达的内容极其有限,而语言的服务领域非常广阔。

所以旗语等只是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3.脸部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都可以参加到交际中来,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

这些体态语有时甚至可以脱离语言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如汉族人用点头表示“肯定”,用摇头表示“否定”;西方人用摊手耸肩表示“不知道”或“无可奈何”。

在特定的场合,使用体态语方式进行交际,往往会收到比只用语言表达更好的效果。

但是体态语充其量也只能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辅助性交际工具,它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因为它没有系统,不能表达复杂的思想,使用频率低,只能在有光线的条件下使用,不准确、不可靠,容易使人误会。

语言学纲要-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学纲要-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世界上之所以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就是因为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社会群体不同,各自的约定不同,所使用的语言也不同。
语言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人类的思维成果依赖语言才能得以贮存,得以交流,人类的生产活动、生存发展,依赖语言才能得以协调,得以维系。诚如斯大林所指出的,一旦失去了语言,“社会便会停止生产,便会崩溃,便会无法继续生存”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
语言有多少?世界的语言非常复杂。德国语言学家芬克(Frans Nikolous Finck)在1909年出版的《世界语言的谱系》,收集2000种语言的标本。现在调查出来的语言大约有5000种。正在使用的语言大约有3000到4000种,其中70%的语言没有文字记录。 中国56个民族有120多种语言。 联合国的6种工作语言是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和俄语。
人类的交际工具有很多,重要的有文字、手势语(哑语)、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这些交际工具固然具有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功用,但其重要性不可和语言同日而语。语言是人类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 在人类各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这个交际工具,因为它具有基础性和广泛性两个明显的特点。
基础性 基础性是说其他交际工具都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比如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科学公式等都需要用语言加以规定和解释。握手、鼓掌、接吻、拥抱等虽然与语言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作为一种交际行为,必须在人们的头脑中转换成语言代码才能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它同西方那些自罗马帝国解体以后,在公元8世纪到16世纪先后建立起来的新兴的民族国家——如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等——的语言和民族的对应状况颇为吻合,因为这些国家基本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个国家”,“语言、民族、国家”几乎是同义词,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可能会有口音的差异,但相互理解是不成问题的。这种观点不具有周遍性,它并不能反映世界各国的语言和方言、语言和民族的复杂状况。

语言学纲要(语言的功能)

语言学纲要(语言的功能)

❖ 语言是一套规则系统,每个人说话 (言语),都要遵循这个规则系统, 说话(言语)是对规则系统的运用。
❖ “我、他、老师、和、看见了”这几 个语言单位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 根据不同的需要能造出许多的句子来:
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 (1)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就能知道说话者是 谁;或只读其作品就能知道作者是谁。这些现象 说明什么道理? (2)《祝福》中的祥林嫂、《孔乙己》中 的孔乙己、《阿Q正传》中的阿Q,在言语使用 上都有鲜明的语言特点。但他们的话语又能被人 们所理解,这种情况又说明什么?
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人际互动功能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通 过语言人们建立并维持他们在社会中的身份 地位。
第一,交际活动是由说者和听者双方 共同参与的,而不是单方面的事情。
第二,交际功能只是语言的基本社会功能,除此以 外,还有其他的功能,如:调节情绪、思维工具等。
你好! 你吃饭了吗? 来一份稀饭! 坐下。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是行为和结果。
二、语言的社会功能
1、信息传递功能
2、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是社会现象。 自然现象是没有人类社会之时就已经 存在的现象。 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才出现 的现象,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产物。
❖ 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 语言为社会服务
B 色彩范畴的语言化 不同语言中对光谱的切分 汉语:赤橙黄绿青蓝紫 英语:red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purple 利比里亚的巴萨语(Bassa) 暖色 ziza(赤橙黄)冷色 hui (绿蓝紫)
2、思维的类型
❖思维包括:具体思维(包括动作思维 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即逻辑思 维)。

语言学纲要目录

语言学纲要目录

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版)目录导言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三、语言学的功用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说话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思维离不开语言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三、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四、关于聋哑人的思维五、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六、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要用符号来交际?二、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语言能力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第三章语音与音系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一、语音学和音系学二、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和音位三、国际音标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一、语音四要素二、音质的声学分析三、声学分析的仪器和软件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一、发音器官二、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三、元音四、辅音第四节音位与音系一、对立和互补二、音位和音位变体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第五节音位的聚合一、区别特征二、音位聚合群第六节音位的组合一、音节二、语流音变三、韵律层级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一、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二、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三、语法单位第二节组合规则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二、词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三、组合的层次性四、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型第三节聚合规则一、词类二、形态三、语法范畴第四节变换一、变换和句型二、变换和句法同义三、变换和句法多义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一、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二、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三、语言的普遍特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二、词的词汇意义三、词义的概括性第二节词义的各种关系一、一词多义二、同义关系三、反义关系四、词的上下位关系五、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场第三节句义一、词语的搭配和词义在句中的实现二、句子的语义结构和人类经验的映像三、句子的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四、句子的真值和句义的蕴涵、预设关系第四节语用一、语境与语境义二、话题和说明三、焦点和预设四、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的言内意外五、言语行为第六章文字第一节文字和语言一、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二、文字的基本性质三、汉字和汉语第二节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一、实物记事二、图画记事三、刻划符号四、早期文字:原始的图画文字第三节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一、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类二、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第四节文字的发展与传播一、早期自源文字:不完善的意音文字二、自源文字的发展三、他源文字的创新与文字的换用四、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五、汉字与汉语拼音第五节书面语一、口语和书面语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三、书面语的规范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三、语言演变的特点第二节语言的分化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二、社会方言三、地域方言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一节社会接触和语言接触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一、借词二、借词与社会第三节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一、语言联盟与社会二、系统感染第四节语言的替换与地层一、语言替换二、语言替换的社会原因三、自愿替换和被迫替换四、语言替换的过程五、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第五节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一、通用书面语与地方语二、文白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三、外族书面语的层次四、共同语第六节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语一、“洋泾浜”二、混合语三、我国境内的土汉语和混合语四、世界语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一、组合规则的演变二、聚合类的演变三、类推四、结构的重新分析(浙大方一新老师的研究领域)五、语法化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一、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和词语替换二、词汇演变和语言系统三、词义的演变。

语言学纲要(重点笔记)

语言学纲要(重点笔记)

语言学概论•绪论•一、语言学的概念•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2、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探索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

•二、关于语言学课程•本课程是中文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之一,主要内容: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成体系(语音、语汇和语义、语法、文字、修辞);语言的发展变化;语言的应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三、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1、中国古代的语言学•语文学:主要是为古代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

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小学•2、印度的语言学成就•特点:不是重于理论,而是基于观察。

所讨论的理论基本上与文学研究与哲学争论有关。

词的性质和句子意义被经常讨论,句子与其所包含的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也是经常讨论的问题之一。

•贡献:A、区分了外显即时表达和内含永久主体。

认为语言有两种,一是具体场合说的话,一是抽象的语言原则。

B、语音学和音位学方面有突出成就。

认为语音是连接语言和话语之间的桥梁,语音描写分三部分:发音过程、语音的组成成分(元音,辅音)、语音在音位结构中的结合。

C、语法描写和分析方面有突出成就。

潘尼尼在著作中详细的描述了各种屈折变化、派生现象、组织结构和各种句法的用法。

•印度学者在词法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在分析词的构成时发现了¡°词根¡±、¡°后缀¡±与¡°词尾¡±三种主要造词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作用是什么?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每个社会,无论它是经济发达的社会,还是经济十分落后的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都离不开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语言是组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没有语言,人类无法交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崩溃,不复存在。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5.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

根据思维活动的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6.社会: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7.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 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语言符号的特点:)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人义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它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

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4.语言符号依存性: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对人们就有强制性,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5.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即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

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

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6.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即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

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

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是造句材料,是交际的基本单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语言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图示为:音位语素词句子7.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8.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

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9.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10. 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11. 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第三章语音1.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

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

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功能。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声音和语言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语言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

2. 音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音节的最小语音单位。

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

3.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4.音标: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

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如汉语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

5.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8月制订公布,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6.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交际中执行不同的功能。

语音的这种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7.音高: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

8.音重: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而振幅的大小与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

9.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

10.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11元音: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生振动,然后让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声道发出的声音。

12.辅音: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13.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4.音位体系:一种语言的音位总是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独立而又互相联系,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15.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16.对立和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

彼此对立的音素,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相似而互补的音素,可能被语言社会当作同一个语音使用。

17.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叫同化。

18.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同或不相近,叫异化。

19.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叫弱化。

第四章语法语法:是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包含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词组合成句、名组合成句群的规则。

2.语(词)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要素。

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词缀、词尾三类。

3.词干:一个词除去词尾的部分。

4.词根: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

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

(词根和词缀叫构词语素)4.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

前缀、中缀、后缀都是粘附在词根之上的附加成分,所以它们又称为前加成分、中加成分和后加成分。

5.(变词语素):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

6.词: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7.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8.句子:语言中最大的语言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

语法研究现在一般分析到句子为止。

9.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有的语言里加上词尾)构成的词。

10.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11.复合词: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

12.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

13组合的递归性:因为语法的组合结构一层套一层,所以同样的结构规则尽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叫组合的递归性。

14.语法意义: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

15.词汇意义:由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

16.语法形式: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

17.直接(组成)成分:句子分析中,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

18.词类:具体说是具有相同语法功能的一类词的集合,抽象地说是一组分布环境的总和。

19. 语法范畴: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级等。

20. 语法手段/方式:把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概括成的类别。

21.直接成分:句子分析中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直接成分。

22.句子成分分析法: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

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23.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组合形式层次性的分析,把句子的各个部分不断地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切为止。

24.孤立语:又叫词根语,缺乏词形变化;特点是词序严格、虚词重要、复合词多、派生词少;以汉语为代表。

25.粘着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本身形式的变化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的语言;日语、为其代表。

26.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俄语、英语为代表。

27.复综语:又叫编插语,突出特点是分不出词和句子。

词和句子合二为一,一个词的构成部分同时又是另一个词的组成部分,许多个成分互相编插组合在一起,难分你我。

28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同义;同一个句式所表示的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多义。

第五章词义1. 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 基本词汇:词汇体系中,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以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虚词的总汇叫…;…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具有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等特点。

3.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

其特点是变化迅速。

缺少历史稳固性。

4.词汇意义(词义):由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

5.词的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为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

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6.词义的附加色彩: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附加色彩。

词义还可以带有褒贬色彩。

词义的这种附加色彩不是因人而异的个人现象,而是大家都这么使用的社会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