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品质。在小学阶段养成这个习惯,将成为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主宰人的一生,积极、有益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是终身的、无限的。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新课标”同时还提出:养成谈书看报的习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生六年课外阅读总量150万字左右。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是形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1 培养阅读习惯——不畏浮云遮望眼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养成良好习惯。”那么什么是习惯呢?习惯的定义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它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

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内容,并将此信息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良好阅读习惯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1 阅读兴趣方面。初步养成经常看书看报、浏览当天报纸和近期书刊的习惯。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读书,努力做到持之以恒。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第一步。

1.2 阅读方法方面。正确的读书姿势、边读边思考想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能自觉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做笔记、勇于质疑解疑等习惯。以笔助思,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

1.3 阅读品质方面。爱护书刊,不在书上随便涂画;乐于作阅读交流,交流中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通过广泛阅读解决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

2 促进习惯养成——万紫千红总是春

习惯的养成与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需要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的力量。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是促进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习惯的形成当

然是主要靠内因。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和坚持性较弱,而习惯的形成却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习惯不是天生的,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往往是与不良习惯斗争,战胜自身懈怠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反反复复、不厌其烦、费尽心思的督促、纠正,帮助他们。

2.1 更新观念,营造利于学生阅读的氛围。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与主动阅读的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学校开展了多种活动来提升我们教师队伍的素质,向新观念转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讨论,使老师们认识到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我所参加的新课程标准语文培训、优质课评比等活动,都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新的理念、创新方法、更新观念;另外,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在家长中广泛宣传,使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转变家长的观念。每学期三次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在家营造一个爱读书的环境,建议家长坚持每天晚上都陪孩子看半小时的课外书,以此作为一个“亲子读书活动”;并且通过家长作业的形式与家长交流意见,与家长共同进步;建议家长在家庭为学生设置小书架,倡议家长与学生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书可读,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学校在班级内建起了图书角,每班书架存书虽然不多,但是同学们把自己家庭的读物带到班级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倡导平行班级之间定期交换,这样,从领导到教师、到家长更新观念,从学校到家庭,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2 改革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所以我利用课堂,以课本为依据,努力把学生变成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以此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首先是改“学前教”为“学后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让学生在预习新课之后才实施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课堂学习。教师应把讲读课上成讲读与训练的结合课,把教的“重心”放在学生反馈出来的疑难问题上,引导和帮助学生解难释疑。其次是抓住学生学习中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关键。例如,学生学了《社戏》一文后,结尾提到“再也没有那夜似的好戏,再也吃不到那夜似的好豆了”,跟前面的情节戏不好看,甚至枯燥乏味是否矛盾了,学生质疑,最后明白鲁迅先生这样写充满了对童年的无限怀念。最后是抓住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更有作用。课堂上,通过争论,辨清是非,学生会对问题发生兴趣,有利于调动他们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如学完《皇帝的新装》后问学生,“这个故事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呢?”有的学生说“是大臣”;有的学生说“是国王”;还有的说“是骗子”。这样,学生展开了争辩,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述说其中的原由。在争辩中,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有了自己的观点,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获取课外知识,增强阅读兴趣。

2.3 学校制定制度,保障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实践才能养成的。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制度建设的视野,是保证学生每天都有充裕阅读时间的一个重要举措。

作为城镇里的一所小学,我校从早晨开始每天晨读,学生到校的第一时间是朗读,嘈杂吵闹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同学们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认真

读书的情景;其中部分同学的阅读热情极其高涨,使人惊喜。其次是我校班班形成固定的每日活动内容,如:“一天一个故事”、“一天一首古诗”、“一人一条新闻”、“早间3分钟”等;利用板报,开辟“每日一句格言”、“推荐一本好书”、“读书一得”等栏目。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名人名言及心得体会等讲出来,写出来,向大家展示自己读书的成果,真正营造一个人人喜欢读书,人人学会读书的氛围。时间虽然短,但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习惯是动作的自动化。

2.4 教师引导方法,构建终身学习的舞台。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所以,我们要拓宽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一个终身学习的舞台。提供阅读思路,养成“四步”读书习惯。给学生以方法,让学生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养成习惯。这里的“四步”是指“一粗、二细、三精、四记”。“一粗”指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是粗读全文,了解大意。“二细”指第二个步骤是细读分段,品读词句。“三精”指第三个步骤是精读圈点,领会含义。“四记”是最后一个步骤中指积累优美语句,写下读书心得。《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归纳默读、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当然有时还要因材施教、灵活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从阅读书籍上入手:有些学生好胜心强,就可以找一些他所不了解的难度较大的知识来考一考他,难倒他,同时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最后再悄悄地告诉他可以去阅读哪些书籍。这样一来,完全可以调动他的好胜心,并将这种好胜心转化为积极阅读的动力。有些学生比较好动,不爱读书,基础较差。就可以推荐一些漫画书之类的既有文字又有图画的“有趣”的书籍,让他们首先接近书籍,亲近书籍,再来阅读其他纯文字类书籍,慢慢地把他们对书籍敬而远之的心态调整过来。无论是哪种学生她的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我们的鼓励,让他们的热情不消退。

正像苏赫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的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吧!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使行动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良好的习惯在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中有着重大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让孩子们真正悦读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