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测练题
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 同步测试卷(一)经济生活
政治(一) 【P305】 (《经济生活》全册) 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向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近
年来,银行利用新技术,不断发展信用卡服务。完成1~
题肢④正确;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银行的业务并没有拓 展,故排除;这与银行的经营风险无关,故排除题肢③; 本题答案选B。
2.某童装生产企业主通过信用卡透支解决了在购买
布料时资金不足的问题。这表明信用卡具有 ( D )
①消费功能 ②融资功能 ③储蓄功能 ④支付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互联网金融发展备受关 注,“余额宝”自面世以来便
饱受争议,近段时间“余额
宝”的投资需求曲线如右图所 示由D1向D2移动(P为投资收益 率,Q为投资需求数量)。下列可能导致这一现象出
现的是( D ) ①商业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稳步提高 ②央行宣布
将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管理,并鼓励其发展 ③政府拓
宽投资渠道,实现理财产品多元化 ④经济持续发
2题。 1.某银行将信用卡业务放入“手机银行”,通过手
机上的客户端向客户提供各项银行业务和个性化的定制
信息服务(如金融产品推荐)。这一举措有利于( B )
①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 ②扩展银行的业务范围 ③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④提高银行的服务品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将信用卡业务放入“手机银行”,通过手机 上的客户端向客户提供各项银行业务和个性化的定制信息 服务的举措方便了投资者,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故
{高中试卷}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7(人教版必修1)[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据此回答1~6题。
1.“分配的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
这就是说()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B.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这些经济条件包括()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前提条件②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③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 小张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1万元,期间炒股获得收益2万元。
小张上述收入中,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为()A.4万元、3万元B.5万元、2万元C.5万元、3万元D.4万元、2万元4.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对“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认识不正确的是()A.有助于遏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B.可以使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C.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体现D.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5.据某管理科学研究机构调研显示:中国各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年收入是一线工人年收入的5~10倍左右。
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薪酬()A.是按劳分配的具体体现B.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体现C.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D.有利于防止个人收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6.目前我国公民收入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劳动型收入、资产型收入、劳资混合型收入、技能声誉型收入等。
高三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训练题(艺术班)
班别姓名考号评分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1. (2012 ·惠州统考 ) 《中共中央对于拟订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添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酬劳增添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这就要求:①首次分派重申效率,再分派着重公正②贯彻社会主义分派原则,规范分派次序③以富民促使公正,以公正促使富国④除去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正A.②③ B .①③④ D .①④2.至 2012 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整整三周年,获得了明显成就。
该方案的目标是成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民众供应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项改革有利于:A.提高收入水平,改良人民生活B.完美分派制度,调理过高收入C.实现社会公正,建立和睦社会D.兼备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3.近十几年来,我国国家和公司分派份额表现双增添态势,而个人的分派份额则有所降落,社会收入分派差距也呈日趋扩大的态势。
为此一定:①保证居民收入在公民收入分派中占合理比重②保证劳动酬劳在再分派中占合理比重③成立公司员工薪资正常增添体制和支付保障体制A.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④合理调整投资与花费的关系4. (2012 ·淄博模拟 ) 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因为担忧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此两人就怎样公正分派争吵不下。
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想法: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先精选,这样分蛋糕的公正问题就解决了。
这个故事启迪我们:A.效率是公正的物质前提和基础B.要坚持公正竞争、优越劣汰的原则C.分派公正主要指收入分派的5. (2012 ·皖南八校一次联考同等 D.促使公正正义一定依赖合理的体制和政策) 社会保障是社会平定的重要保证。
以下对于社会保障,说法正确的是:①属于首次分派,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公民收入中的比重②属于再分派,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保障人民生活③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系统的基础④慈善事业、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系统的有利增补6. (2012 ·青岛质检 ) “十二五”规划重申实现“两个同步”的目标,即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同步增添、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酬劳同步提高。
2017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1经济生活 1.7
4.如何分清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1)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 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包括按劳分配收入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如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等。 (2)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分为三类,即要素收入、政府转移支付 和捐赠。要素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 得的收入,其中包括分红、利息、租金、出售专利等获得的收入。 (3)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劳动者、私企、外 企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私企、 外企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4)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剥削收入,只有在雇佣劳动的私营经济和 外资经济中的企业主凭借资本获得的收入才是剥削收入。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 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 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 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 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 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 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 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 (1)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2)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 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 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 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 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含解析经济生活第7课小题卷
高三政治小题卷(经济生活第7课)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空?分,共?分)1、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公平的表述从制度设计的角度传递出社会公平新希望。
让社会更公平,从经济角度看国家就必须()①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②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④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A.①③ B.②③ C.③④D.①④2、某公司通过工资集体协商,保障员工每月工资不少于最低工资标准1400元,还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制定了职工本年度工资增长幅度达到8%。
提高工资后,员工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该公司也越来越红火。
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①提高劳动报酬在按劳分配中的比例②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③在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④通过公平分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为加快解决民生问题,尽早补齐社会保障短板,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加紧编织一张覆盖全省3000多万人口的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
上述做法的影响路径,正确的是()A.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抑制通货膨胀→提高货币购买力→改善人民生活B.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C.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调节过高收入→抑制盲目消费→稳定物价D.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发展生产4、2014年5月1日,云南省决定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一、二、三类地区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依次调整为1265元、1130元、955元,增幅为15%。
这直接反映了()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更注重公平 B.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国家经济发展同步C.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D.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5、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政治生活第7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训练题(附详细答案)
政治生活第七课练习题1(2010·江苏单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表明()①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2010·重庆文综)国家制定了许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例如:①优先在民族地区安排资源开发项目;②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给予政策倾斜;③保证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干部的相应比例;④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饮食、年节等方面的习俗。
其中体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0·安徽文综)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
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③我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2010·福建文综)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
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5(2010·全国文综Ⅱ)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2009年在江苏无锡举行,论坛主题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论坛就佛教的修学体系、佛教的慈善关怀、佛教的国际交流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研讨和交流。
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测试题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自测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为了实践低碳生活、营造绿色家园,某校高一学生实行了“以物易物、‘换’醒低碳”的主题活动。
不少学生通过自愿、自由的交换,将手头闲置的或购买后不喜爱的物品与学校师生交换,使这些物品的效益最大化,实现物尽其用、环保节约、循环利用的良好环境效益。
材料中的以物易物( ) ①不同于买卖,并没有运用任何金钱作为交易的工具 ②是商品流通的一种特殊形式 ③体现了爱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观念 ④每次交换时价格都必需与价值相符合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2. 央视纪录片《货币》的片头词这样写道:“她在今日人们的心中,仿佛是空气,是水,是阳光,是陪伴人一生的东西……人们知道她从哪里来,但不知道她到哪里去,她——就是熟识而又生疏的货币。
”货币之所以如此重要,最根本的缘由是( ) 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宝的代表 B.货币具有奇妙的魔力,能买到人们须要的一切 C.货币是特殊商品,有满意人们一切须要的属性 D.货币是国家强制运用的,代表着人们的经济利益3. 2019年2月,央行在发行数字货币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在该平台试运行。
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央行将成为首个发行数字货币的中心银行。
这说明( )①数字货币将在商品交换中执行货币的职能 ②数字货币的发行能缓解通胀压力③货币流通规律失去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条件 ④数字货币具有节约发行和流通成本的优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 通常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以通胀率正负划分的,假如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于1或者是连续下降,则表明有稍微通货紧缩趋势。
2019年6月份,我国CPI 总水平同比上涨1.4%,连续5个月处于“1时代”。
2017高考政治(全国通用I)一轮复习习题:一 第三单元 课时2财政与税收 含答案
课时2财政与税收A组1。
(2015·天津卷,5)根据《经济生活》知识,结合图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正相关B.财政赤字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C。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手段D。
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解析题图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增加,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都在增加,这说明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D符合题意;财政收支是依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确定的,并不是与经济总量正相关,A项错误;财政赤字并非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因此B观点明显错误;材料反映出近3年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实行的并非是紧缩性财政政策,排除C;故答案选D。
答案 D2。
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发展高速铁路,加大力度发展航空航天事业,加大力度推行“宽带中国”战略。
国家加大力度实施这些措施是着眼于运用财政()A。
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B.促进资源合理配置C.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D。
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解析国家通过支持不同行业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答案 B3。
(2014·重庆卷,2)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标价格制度违背了市场供求规律B.补贴生产者避免了农产品价格的下跌C。
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发挥了财政改善民生的功能D。
目标价格制度使农产品价格在目标区间内波动解析价格补贴是在价格波动至目标区间之外时,对生产者或者消费者采取的财政补贴制度,这一制度能够减少低收入者或者生产者因价格大幅波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补贴低收入消费者体现了财政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故C项正确。
这一制度是对价值规律的运用,并未违背,故A不正确;对生产者的价格补贴是在价格低于目标区间之后进行的,并未避免价格下跌,并未使价格控制在目标区间之内,故B、D两项错误。
答案 C4.“如果把做大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这句话中“政府的责任”和“良知”分别指()A.财政收入财政支出B.分配政策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C.财政支出财政收入D.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解析做大财富即提高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好社会财富即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D项符合题意,应入选。
2017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训练:货币流通与物价稳定
2017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训练:货币流通与物价稳定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收支运动,下面是2017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训练,请考生练习。
一、选择题1.比特币(注:跟腾讯公司的Q币类似,可以在网上任意购买虚拟装备,也可以购买现实生活中的物品)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其价格一路攀升,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说:“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
但是,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这说明()①金融创新必须以制定规则为前提②比特币在特定情况下具有货币的某些职能③比特币只能在我国国内流通使用④比特币的使用是公民个人的经济行为A.①② .②③C.②④ .③④答案 C解析题意表明,比特币只是虚拟商品,不是法定货币,但可以用它购买商品,因此具有了货币的某些职能,如流通手段职能,故②符合题意。
题中并没有涉及比特币的使用范围,故③与题意无关。
比特币是一种金融创新产品,普通民众拥有参与的自由,但题意并没有涉及其创新的规则,故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
2.关于幸福的话题,有人认为“若因为你变富而使我受损失,我不觉得幸福;若因为我变富而使你受穷,我同样不觉得幸福;但若你或者我在变富的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利益,那才是幸福。
”对此我们可以这样解读()①君子爱财应该取之有道,同时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②在鼓励人们致富的同时要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③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重要条件④要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A.①② .②③C.③④ .①④答案 A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我富的同时,没有给别人带来损害,那才是幸福,没有体现竞争,④不符合题意。
3.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发放了4G牌照。
2017届高三政治一轮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
效率
含义 效率提高的意义
第3页,共26页。
考点一 分配制度
1.理解决定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因并能准确表述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23页,共26页。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4.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 ①含义
②意义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关系: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 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 证。第二,两者又存在矛盾。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第24页,共26页。
构建和谐社会
第19页,共26页。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2.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和措施
(1)原因 ⑤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增加居民收 入,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引导生产, 扩大内需。
⑥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 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考点一 分配制度
3.关于“收入分配”的几个误区 (4)具体分析农民的收入
农民通过种植承包的土地所得收入为按劳分配。 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得收入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土地属 于集体所有,农民无权出售土地所有权,但可以通过出售土地 的使用权获得收入。
第15页,共26页。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国企上班 在私营或外资企业工作
第25页,共26页。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得收入,属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
第12页,共26页。
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4第7课考点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含答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前自我把脉1.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2015·浙江高考·29②]2.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2015·山东高考·34A]3.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015·四川高考·4③]4.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2014·安徽高考·10③]5.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2014·安徽高考·10④]6.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2014·江苏高考·23①][提示]1.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
3.当部分以合理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联系。
5.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人为事物的联系才具有“人化”的特点。
6.人为事物的联系同样具有客观性。
考点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精讲1.唯物辩证法(1)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表现特别提醒关于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条件性: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但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世界的普遍联系:前者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后者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题;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必然要承认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
3.联系具有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体现: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017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课件
易错点二: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提醒 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属于哪种分配形式,应作具体分析。(1)公有制企业
中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 入。(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收入,属于 按技术要素分配收入。(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 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4)科技人员自办科技实体、自办公司,其科 研成果或技术专利归自己所有,通过转让成果或专利所获得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按贡 献参与分配收入。
特别提醒4 、根据关键词区分按劳分配与非按劳分配 (4)根据关键词区分收入分配方式
①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收 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于股份制企业、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个人投资活动中, 凡是看到股息、利息、科技入股、出租、私营企业工资、土地流转等信息都可直接判 定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特别提醒] 按劳分配体现公平,不一定缩小差距 按劳分配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能有效防止两极分化,保证实现共同富 裕,体现公平的要求;但按劳分配中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又体现了效率的要求。由于 人们劳动能力、贡献的不同,也会导致一定的收入差距,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5)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答案:C
真题演练 1.(2014四川)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 后,将1 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 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 400元)/亩· 年的标 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D )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 了价值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 村民所有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 业劳动收入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 地资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测练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老王从开始给私营企业老板打工,到给自己打工,最后大量雇用别人打工,其主要收入分配方式变化的顺序是A.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B.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2.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包容性增长”成为此次全会的主旋律。
“包容性增长”是使经济发展回归增长本意,即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使人民生活水平随经济增长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
理顺收入分配机制①要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②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③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④应主要依靠国家来调节收入分配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3.某市市长认为,惠民富市才能建设和谐社会。
必须顺应群众的期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力度,把财政增量部分更多地用于民生。
这需要地方财政A.在初次分配中把效率和公平结合起来 B.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C.优化财政的支出结构 D.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A.社会总产品B.个人消费品C.生活必需品D.物质总产品5.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 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 000元。
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A.29 760元;17 000元 B.49 760元;20 000元C.48 800元;20 000元 D.44 260元;3 000元6.国务院决定,从 2009 年起三年内我国医改投入8 500 亿,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这样做A.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B.是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根本途径C.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要求近年来,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据此回答7~8 题。
7.2009年9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 (被称为“限薪令”)。
对中央企业高管发出“限薪令”的依据在于A.国有企业员工收入应贯彻按劳分配原则B.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C.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8.要解决我国上述收入差距大的问题,还应该①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④再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以下有利于初次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增加财政支出C.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D.扩大财产性收入10.观察下图,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工不同酬应不同,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B.容易导致职工收入差距扩大C.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D.初次分配也应注重公平11.改革开放30年来,在所有制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物权法》明确规定,保护一切合法财产;党的十七大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这样的变化A.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有利于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C.必将使个人资产增值D.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2.2016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
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项改革有利于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满分52分。
13.(27分)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据调查,目前,影响我国公众社会心态的因素依次是住房、医疗、下岗行业、教育、家庭收入低等,公众对城乡之间的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最缺乏公平感。
材料三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1)请根据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什么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国家应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实现分配的公平?(10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优化公众的社会心态?(8分)(3)结合材料三,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国家怎样才能实现“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9分)14. (25分)材料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图表:2005—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增长状况材料二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材料三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这份公报体现出三个重点,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对民生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二五”规划“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图表中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5分)(2)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怎样解决材料一、二中反映出的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
(8分)(3)结合材料,试分析怎样实现收入分配上的公平正义?(12分)《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测练题参考答案1—5 CBCBB 6—10 CCBCA 11—12 DC13. (1)①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即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分)②财政政策: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4分)税收政策: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过高收入,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
(4分)(2)①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方面的物质保障。
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④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⑤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每要点2分,学生回答其中四点,可给满分)(3)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②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④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的比重。
⑤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调节过高收入,保障过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⑥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⑦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只要回答三点即可得满分)14. (1)2005—2009年,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有较快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低于财政收入增速,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5分)(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
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3)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④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⑤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⑥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