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从“修己安人”看现代管理

从“修己安人”看现代管理

从“修己安人”看现代管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从“仁者爱人”的基本思想出发,儒家在管理方面提出了一套“修已安人”的理论,作为其治理天下的基本方略。

这里“安人”的“人”字,指的是被管理者;“修己”的“己”字,则是指管理者本身。

所谓“安人”,就是要使整个社会组织中的人都能达到各得其所、各有所安。

所谓“修己”,则是要求管理者首先必须管理好自己,即培养自己的仁义道德,然后才能管理好别人。

儒家管理思想把管理的着眼点放在“人”上面而不是“物”上面,分别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两类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要求,并把“安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标,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的人本主义管理哲学流派。

一、现代管理的基本理念现代管理学对管理本质的认识,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

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种:第一,管理就是协调。

这个命题是从管理的职能这个角度来讲的。

关于管理的职能,现代管理学的奠基者泰勒在他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已经由所论及,以后法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法约尔更加明确地把管理职能概括为五条,那就是(1)计划;(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

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方案;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经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在这五项职能中,法约尔最重视计划和组织,同时认为控制对其他四项职能有某种制约和保证作用。

在法约尔之后,美国管理学家古里克则提出了管理的气象职能,那就是(1)计划;(2)组织;(3)人事;(4)指挥;(5)协调;(6)报告;(7)预算。

其中“人事”指对职工的选择、训练、培养和安排;“报告”指下级对上级的报告以及上级对下级的考核;“预算”则指财务计划、会计、控制等。

除了以上这两种概括以外,对管理职能的各种概括还有很多,以致讨论到后来,管理的职能越来越多,而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则弄得混乱不清。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意思是:君子修养自己以做到恭敬认真;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修养自己并且使百姓安乐。

2、出处:《论语·宪问》
3、原文: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4、原文译文:子路问怎样做才是君子。

孔子说:“修养自己以做到恭敬认真。

”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

”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百姓安乐。

修养自己,使百姓都安乐,尧、舜大概都担心很难完全做到吧!”。

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

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

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初探摘要:儒家管理哲学在长期的封建政治管理实践中一直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哲学一贯强调以人为全部管理活动的中心,以实施道德教化作为管理活动的首务,以“修、齐、治、平”为实现管理职能的基本途径。

正是这些构成了儒家管理哲学有别于其他管理流派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儒家;管理哲学;核心理念。

关于儒家管理哲学在封建政治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界人士普遍认为,自儒家取得独尊之势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不管他们个人有什么偏好,或尊法,或好佛,或崇道,但在治国的指导思想上,基本上都是以儒家管理哲学为主流的”[1]317;“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从总体上看,还是…治世‟多于…乱世‟,…稳态'多于‟无序…,‟常态…多于‟变态…。

因而,反映农业社会常态(稳态)运行规律的‟治国之道…———儒家管理哲学,就无可争辩地成为社会管理的主导思想”[1]321。

还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儒家管理思想在我国的管理史、哲学史、社会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中占有特殊地位,欲富国强兵,实非儒学莫能为。

这些对儒家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的评价,是符合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管理实践的基本事实的。

的确,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在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上,基本上都是以儒家的管理哲学为主流;历朝历代的先贤,不管他们从什么立场和角度对儒家的管理思想作出选择、补充、阐释和发挥,基本上都是围绕儒家圣贤所提出的几个不变的中心理念来进行。

正是这几个一以贯之的理念,规定并指导着儒家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体现出儒家管理思想与其他学派管理思想的本质区别,代表了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

本文试图对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作一探讨,以期对当今的政治管理实践提供思想借鉴。

一、为政在人:以人为全部管理活动的中心。

儒家认为,造成天下治乱的根本原因在人。

正由于人心不古、人心不仁,故乱臣贼子纷起,整个社会陷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混乱之中。

既然“天下无道”的根本原因在人,那么要使整个社会回复到“天下有道”,同样也离不开人。

中国古代经典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经典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经典思想对现在管理学的影响——以儒家思想为例摘要:管理学是在西方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它不仅是一门纯粹的技术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尽管中国古代学者并没有正式提出过管理这一概念,但其思想却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研究中国古代经典思想,分析其内涵,探究其优劣,古为今用,这对于探索建立完整的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带有鲜明民族个性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以及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古代经典思想,儒家思想,管理学在古代中国,早就存在着一门关于管理的学问,它专门研究如何治国平天下的问题,自先秦至明清,历代历朝的学者、思想家、哲学家,几乎无不关心和高度重视并悉心探讨这个问题,虽然这门学问在当时并没有被冠以“管理学”之名,而是被称作“内圣外王之学”或“修己治人之学”之类,单从名称上看,确实很难一下子把它同管理学、特别是以企业管理为其主课题的现代西方管理学联系到一起,但是,从其研究对象和实际内容来看,根据现代学科分类的一般标准,它则无疑可以也应当被理解为是一门介于政治学与管理学之间的边缘性、综合性的学问。

绵延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基干。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其管理思想的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在个人的追求上,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认知和个人修为上主张“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在个人和家国的协调发展上强调个人奋斗和家国利益的趋同一致,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追求的终极结果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和谐统一,崇尚内圣外王和天下大同思想。

因此,受儒家影响,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既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入世追求,也有辄遇困难挫折就退隐山林、避于桃源自娱的消极遁世思想,这给古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很大的通达权变的空间,因而也使得中国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下都能活得适得其所。

孔子的管理思想

孔子的管理思想

孔子的管理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周代以来的文物典章制度,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文之治,集于孔子。

”这说明孔子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圣王之治,代表了中国最经典的管理思想。

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修己安人”,讲“为政以德”,讲“正己正人”,并在管理的载体、目的、手段、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即使到今天看来仍是我们现代管理者无法超越的思想境界。

一、在管理载体方面,孔子管理思想的中心概念是“仁”。

“仁,亲也,从人以二”,即“仁”是“二人”的复合。

这里孔子实际上是把人以及人际关系作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管理就是在于搞清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孔子眼里,管理的本质是“人治”,管理的关键是“择人”“得人”,管理的组织原则则是“人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安人”———总之,一切都离不开“人”。

二、在管理的手段方面,孔子强调“为政以德”,主张用道德教化的手段感化百姓,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孔子看来,用道德教化感动人心,要比一味地采用惩罚的管理手段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在管理的途径方面,孔子在主张“内圣外王”,即管理若要想取得“众星供之”的良好效果,首先得使自己“内圣”起来,要从自己做起,注意自己个人的道德修养,注意榜样的力量,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只有管理者从自我管理到家庭管理,再到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层层推进,不可或缺,不可能跳越。

孔子认为,管理者只有管理好了自己才能管理好别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一个人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国家,“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都是论述这些思想的。

以今天的普世价值看问题,孔子的治理思想具有三个向度:求真、向善、爱美。

三者一体,以真善美的统一来追求人类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

其内里,还具有以“命”为核心的生存哲学,以“仁”为核心的境界哲学,以“中”为核心的行动哲学,以“道”为核心的形而上学。

论孔子的“安人”之道

论孔子的“安人”之道
联 系 又 区 别 的 分 析 , 出 “修 己 以 敬 ”、 提 “修 己 以 安
由于大 多数 普 通 人 不 可 能 直 接 参 与 到 国家 行 政 事务 中 , 庭 亲友 间就是 其首 要 的社 会 活 动范 围。故 家 孔 子 认 为 , 向 高 远 者 , 先 实 现 以 “ 悌 ” 本 的 志 必 孝 为
人 ”、 修 己 以 安 百 姓 ”( 宪 问 》) 个 递 进 发 展 阶 段 , “ 《 三
并 间 接 指 明 了二 者 应 达 到 的 最 终 目标 , 后 人 总 结 出 即
的 “内 圣 ” “ 王 ” 与 外 。
“ 亲 ”, “ 信 ” 原 则 的 “ 友 ”, 其 后 的 社 会 活 安 以 忠 为 安 为
家 的 前 途 命 运 , 以 孔 子 认 为 , “ 人 ”之 道 应 始 于 所 其 安
“ 君 ”。 “ 事 君 以 忠 ”( 八 佾 》), 之 明 君 所 行 的 安 臣 《 加
王 道 , 到 “ 民 ”的 阶 段 。 对 于 “ 民 ”之 道 孔 子 有 达 安 安
发展的最高 阶段”
在 第 二 条 途 径 中 , 于 对 象 有 可 能 直 接 影 响 到 国 由
让 我们 看一 下 孔子 自己在 “ 己 安人 ” 所 达 到 修 上
的 境 界 , 难 发 现 , 子 于 “ 己 ”方 面 已 达 “内 圣 ” 不 孔 修 。
《 语 ・为 政 》 : 论 篇 “子 日 :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学 , 十 ‘ 三
而立 , 十 而不 惑 , 十 而 知 天命 , 十 而耳 顺 , 十 四 五 六 七 而 从心 所 欲 , 逾 矩 。 冯 友 兰 先 生 对 此 的分 析 是 : 不 ”’

孔子“修己安人”管理思想的现代诠释

孔子“修己安人”管理思想的现代诠释

孔子“修己安人”管理思想的现代诠释【摘要】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是崇尚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文化,注重自我价值和追求法治,强调管理的制度化、定量化和严格化,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崇尚人文精神、伦理道德、集体主义的“家天下”文化,以重视“情感管理”,强调人本位的儒家思想理论体系为主导。

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要想成为“君子”即好的管理者,务必从这三方面进行由“内圣”到“外王”的修炼。

【关键词】儒家管理思想孔子修己安人文化孔子认为管理是个修己安人的过程。

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儒家倡导“修己以敬”、“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从领导者的自我管理,到对各级管理人员的人事管理,再到对整个组织成员的管理,这就是儒家所提出的修己安人的管理方式。

以“修己”作为出发点,进而推广到“安人”的目标,“修己”,契合儒家的“内圣”之道,指人的主体心性修养,道德、学识、能力方面的自我修养,当然以道德修养为重,这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基础。

“安人”即所谓“外王”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修己到推己及人,使人“安”,“安”是一种精神上的自足状态,必须使人“安”才会达到管理之“和”。

《大学》把“内圣外王”具体化,提出“三纲领”,“八条目”。

“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发扬光大自身的德性,即推己及人,使人民弃旧从新,亦即以己之德教化百姓,就是达到仁的至高境界。

“八条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前五条是“内圣”即修己,后三条属“外王”即安人,“格物而后至知,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是最重要的核心,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本,后四者只是修身的方法,是从属于修身的目的;修身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尽管三者是修身的理想,但为了实现这些理想,则又必须从修身做起,正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探析孔子教育管理思想

探析孔子教育管理思想

探析孔子教育管理思想本文对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庶、富、教的教育管理理念,以身作则的教育管理原则,自我管理的教育管理方法,礼乐熏陶的教育管理途径,“择乎中庸”的教育管理尺度,这些管理思想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标签:教学管理思想;理念;原则方法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人,是世界公认的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毕生治学,管理私学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管理思想。

一、庶、富、教的教育管理理念古代中国政治与教育一体,教育是政治的宽缓手段,政治是教育的强硬措施。

所以古代谈政治管理问题,也是教育管理问题。

孔子认为立国先须繁衍充足的劳动力,进而使人民富足,随之要倡导教育。

这就是他阐述的“庶、富、教”的社会管理理念。

孔子认为人民有了安定,相对富裕的生活后,就应大搞民众教育。

教育作为社会管理手段与行政、刑法相比具有独特功能。

这里的教育不只是指学校教育,更多的是指社会教育。

孔子主张实行道德教育,以刑政作为硬性的限制可免人犯罪错,却难以唤起人的自觉,而道德和礼教不仅使人服从管理,更发掘出人的内在自觉。

二、以身作则的教育管理原则中国古代教育管理者即社会管理者。

孔子认为统治者和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作百姓和学生的表率,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是孔子教育管理思想中重要的方面。

它既是为政的原则,也是教育的原则,并以此来调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论语·卫灵公》中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以及《论语·颜渊》中的“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都对统治者和教育者提出,只有立足于自身修养和出众的德才及理性自觉才能达到管理属下和百姓的目的。

如果自己不正其身,怎能去正人要以“正己”“正人”,才能达到“不令而行”的效果;“修己”以行“身教”,大大胜过“言教”,因此,管理是感化,感化须从管理者自身做起。

(完整版)第三讲儒家管理思想

(完整版)第三讲儒家管理思想

第三讲儒家管理思想第一节儒家管理思想概述一、儒家管理思想的影响1、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早尊儒,早安定;不尊儒,不安定。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2、有利于个人立身处世1982年8月27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33周年,美国各界人士在旧金山举行祭孔大典,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先生致函说:“孔子的高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

孔子的学说世代相传,为全世界人民提示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二、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三、儒家管理思想特点•强烈的伦理色彩•注重和谐的管理理念•积极的入世精神第二节孔子的管理思想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

•孔子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

三十多岁到齐国,没有得到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

•晚年在鲁国编订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

弟子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

•倡导“有教无类”,为学术平民化的开端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为中心,讲究推己及人,“忠恕而已”。

•以和为贵-孔子的管理目标•修己安人-孔子的领导方式•义利合一-孔子的经营方式•举贤育才-孔子的人才思想•中庸之道-孔子的管理艺术一、以和为贵(一)和谐圆通(二)井然有序(三)和而不同•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问:何谓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尧曰》•惠而不费——给别人好处,对自己没有损害;•劳而不怨——做事任劳,还要任怨;•欲而不贪——欲则可以,不可过分贪求;•泰而不骄——心胸宽大,不骄傲;•威而不猛——个人的修养,真有威德,并不使人恐惧;楚庄王的宽容•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次和群臣宴饮,当时是晚上,大殿里点着灯,正当大家酒喝得酣畅之际,突然灯烛灭了。

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精髓探析

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精髓探析

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精髓探析关于《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精髓探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精髓的探讨和分析,促进传统管理理念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发展与应用。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传统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精髓一、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三条主线1.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出发点。

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修己安人”。

管理者要先修己,用良好的个人行为感召被管理者实现自我改变。

双方积极参与,形成互动,形成更加合理的管理制度。

修己安人看起来是伦理,同时也是管理。

中国传统式管理的整个过程充满着“伦理道德”精神。

2.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三条主线。

一是以人为本。

主张有人才有事,事在人为,只有以人为本才有办法把事做好,中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说是人性化的管理。

二是因道结合。

认为制度不如理念能更好地结合志同道合的人士。

只有大家有共识,才比较容易同心协力,把一盘散沙集聚起来发挥巨大的力量。

三是依理而变。

合理解决,一直被视为是比依法办理更为合理的管理方式。

中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可以说是合理化管理。

二、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主要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用人之道”。

主要包括: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管理人才等。

1.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孔子在《论语》一书中,全面提出“以人为本”的“仁学”。

孔子认为人不同于自然物,人具有某些共同社会性,理想的社会与道德的行为要靠人去实现。

因此,提出“为仁由己”,强调了人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孟子认为:“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先务本而后务末。

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仁人无敌于天下”的管理理念,这是对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

2.培养人才的思想。

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

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

12人力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By:刘甜甜朱颖汪颖徐娜娜先秦时期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

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先秦时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萌芽、兴起时期。

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

《周易》《周易》管理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

在管理主体上,它肯定了“人”是管理的主体,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管理对象,都应该是“以人为本”;在管理方法上,它重视变通的思想,强调创新进取;在管理目的上,它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内部的整体和谐。

周易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理思想: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周易所提出的“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周易以“人道观”进行管理的基本思路。

周易明确了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管理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管理的一切都离不开“人”。

二:讲究变通的管理方法《周易》不仅讲变,还讲通。

《周易》的通表示了对立面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变化过程的连续不断。

它运用史实,来说明这种变通的思想。

如曰:“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

”又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这些史实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社会变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首先,《周易》设置了阴、阳这对对立物,以分别对应天地间的事物。

其二, 设置“爻”以揭示自然界不断运动变化的道理,爻的含义就是运动。

其三,《周易》规定了爻与爻之间的特有关系,以揭示事物的变通规律。

三:追求和谐的管理观念和谐是《周易》管理观念又一重要特征和追求的目标。

这一特征和目标主要体现在其视阴阳交感平衡协调为吉,要求人们中正得道而趋吉避凶。

1《尚书》《尚书》中存在大量的"敬"、"慎"观念。

"敬"的思想包括"敬天"、"敬民"、"敬德"等。

儒家理念修己以安天下

儒家理念修己以安天下

儒家理念修己以安天下单兰勇儒家学说在长达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历史中,始终被统治阶级奉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先有《管子·》中明确指出“,国乃灭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后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虽本意常为人们混淆,亦可见儒家思想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意义。

同时,后人将儒家与道家、法家、纵横家相融合,归纳“治国”(国家管理)、“治生”(经济管理)、“治身”(自我管理)三个方面的治国之道、管理之道、教化之道的管理智慧,始终以“修己以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宪问》)为目的。

现代中国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也丢掉了些什么,GDP有了,然而,社会浮躁了,人们功利了,官员落马了,面对众多现象人们常常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底线在哪里?”。

社会要健康发展必须面对问题、寻找答案,也必须找到答案!在向西方学习管理经验、借鉴管理模式的时候,当我们转过身、回头看,如今现代的很多问题在古人的书中均已说尽、道明,我们可以也必须从宝贵的中华文化中去发掘财富,去古圣先贤的管理智慧中汲取营养。

现在国学越来越火、儒家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是儒家的理念是否适合现代社会,这一切需要实证,需要一个好的实践体作为我们参照学习的样本,这方面我们需要向新加坡学习!在新加坡,新加坡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多种因素,普遍认为儒家的领导理念毫无疑问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儒学发源地的中国而言,分析新加坡政府领导如何借鉴儒家治国理念开展现代公共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可以分为不同层面、内容涉及较广,同时国内环境与新加坡亦有很大不同,新加坡的成功有其特殊性,其经验可以借鉴但不一定可以移植,一切不能拿来主义。

首先,如何对待儒家思想。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这是新加坡领导对待西方思想的态度,同样也是对待儒家思想的根本态度。

我们在运用儒家管理智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升领导水平时是否也可以做到理性对待、取精去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将儒家思想现代化、生活化、具体化、实用化、制度化,体现其针对性和现实性。

孔子的学生管理思想浅析

孔子的学生管理思想浅析
llI
孔子 的学 生管理思想浅析
陈 颢
(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5 0 ) 10 9
摘 要: 孔子是我国古代 的教育家 、 思想 家和社会活动 家, 他在 长期 的实践 中形成 了较为 系统的学生管理思想 , 主要体现在“ 以人 为本” “ , 德 育” “ 我 管理” 中庸” ,自 “ 等方面 , 这对我们仍有很 重要的启发和借鉴 意义。 关键词 : 孔子 ; 学生管理 ; 思想
孔子, 名丘 , 仲尼 , 字 春秋末 期鲁 国人 , 生 也” 。为此他很赞赏颜回“ 一箪食 , 一瓢饮 , 在陋 正错误 。 过.】 “ 贝 勿惮改 。 l ”改正错误的时候 , 需 对 采取欢 于公元前 5 1 , 5 年 卒于公元前 4 9 。 7 年 他是 中国 巷 。 人不堪其忧 , 回也不改其乐 。 贤哉 ! 回也。 要有别人的指点 , 于别人的批评忠告 , ” 古代伟大 的教育家、 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 是儒 2 克 己。孔子主张在处理人与人 的关 系 迎的态度 。 丘有幸, I 2 “ 苟有过, 人必知之 ” 但如果 。 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他创 的时候 , 要严格要求 自己, 约束 自己的言行。使 有 了错 误而不改 正 , 那就是 “ 而不改, 谓过 过 是 建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 他毕生治学 , 之合于礼、 的规范 。 仁 他说“ 君子求诸 己’、 , 人求 矣。”从而妨碍了 自己的道德修养。 j , 从私学管理 中积累 了丰富 的教育管 理经 验 , 形 诸人。 , “ 自厚, ” 应该 躬 而薄责 于人, 则远怨矣。 ” 4“ 中庸” 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尺度 成了独特 的教育管理思想 , 的教育管理思想 孔子还提 醒学生要注意 “ 他 克己” 这个原则 , 遇到 如何管理学生 , 是从严还是从宽?孔子认 包括了教学管理思想、 教师管理思想 、 学生管理 不开心的事情 , 在外不怨, 不怨, 要“ 在家 不怨天, 为 : 或是“ “ 过” 不及” 不好 。 都 他提 出了“ 中庸” 的 思想等诸多方面。其中学生管理思想虽历经两 不怨人” “ 。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这些 想法, 。 认为这样才恰 到好处 。 中庸本义有三 : : 庸 千多年岁月磨砺 , 但对现代学生管理工作还是 都是要求 自己, 而不是责怪别人 。 即用, 中庸即用 中; 即常, 经常, 庸 一指 一指平常 。 有很强 的现实指导意义 。 2 力行 。孔子提倡力行 , I 3 涉及 到时下 的 孔子所谓 中庸强调 了执两而用 中, 以之为经 并 1以人为本是学生管理思想 的基础 “ 实践” “ :诚信 ” 教育等诸多方面, 他认为做人要 常之道 。 子始终注意分寸感 , 望将对立的两 孔 希 孔 子的思想核 心是 “ ” 仁 。他 的“ ” 仁 的学 言行一致 , “ 言必行 , 行必果 ” 他还说 “ 。 力行近乎 端结合起来 。 孔子 的曾经称赞颜 回, : 回之为 说 “ 说 ,是他在学生管理 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论基 仁 ” ,认为努力按道德规 范实践 的人接 近于仁 人也, 择乎 中庸。 得一善 , 拳服 膺而 弗失之 则拳 础。 以人为本” 其“ 的思想 , 表现在社会政治方面 德 , 他表扬了子路 ,子路无宿诺” 子路 答应办 矣。” “ , 所谓“ 择乎中庸”就是 明辨各种行为过 与 , 就是实行 “ 德政”仁政”其精神实质就是 “ “ , 仁者 的事情 , 从来不过夜 。 孔子认识到不仅要注意学 不及的是非得失 , 着其中道而行 。 左传 中记载着 “ 政宽则民慢, 慢则纠之 以猛。 猛 爱人” 即关心人 , , 重视人 , 爱护人。孔 子认为只 生 的道德认识 ,更重要的是观察学生的道德实 孔子论政 :善哉! 要实行 “ 德政仁政”就能受到人 民拥戴 ,为 以 践 , “ 他说 : “ 始吾于人也 , 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 则 民残, 残则施 之以宽。宽 以济猛, 以济宽, 猛 政 德, 譬如北辰 。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 子为政 , 焉 于人也 , 言而观其行。” 听其 是 以和。 由此类推 , ” 在学生管理的过程 中, 我们 用杀! 子欲善而 民善矣” 而表现在教育上 , 。 就是 3 自 管理是学生管理的重要 内容 我 也需要将严格和宽松的尺度有机结合 ,始终坚 要关心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为学生的全 面发展 孔子很 注重学生 自我 管理 的意识培养 , 希 持教育为主 , 处罚 为辅 , 把握好“ ”这 样才能 度 , 更加科学的开 服务。 要尊重学生 、 理解学生 、 关心学生、 帮助学 望学生具有 自主意识和独立性 , 具备 自 我教育 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效果最大化 , 生、 了解学生 , 到学生中去, 在教育的过程 中, 充 和反思 的能力 , 不断提高个人能力 和素质 。 他强 展学生管理工作 。 分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 发掘学 调 “ 为仁由已, 而由人乎哉?” 。孔子认 为学生应 总之 。 子的思想 中蕴 涵着丰富的学生 在孔 这些思想对我 们仍 旧有很重要的启 生的潜 能和创造能力 。 这与我们现在提出的“ 学 有 自己的主见 , 不能人云亦云, 他反对 “ 乡人” 的 管理思想 , 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 是不谋而合的。 角色。 强调人要有独立j 识 。 蕞 子贡曾经问孑 子 : 发和现实意义 。我们要认真挖掘, L 大胆利用 , 为 2德育教育是学生管理 的核心所 在 “ 乡人 皆好之 , 何如?孔 子回答说 :“ ” 未可 新时期的学生工作服务 ,进而培养全 面发展 的 。又问 :“ 乡人 皆恶之 , 何如 ? 孔子 回答 : 未来一代。 ” 孔 子认为学生是需要全面发展 的, 以他 也 ” 所 确定了教学内容, 即是“ 六艺” 礼、 、 、 、 “ 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其 不善者恶 一 乐 射 御 未 参 考 文献 书 、 。这六 门课程 , 数 包括了德育教育 、 艺术教 之 ” 。 【】 1高时良. 中国教 育 史纲【 . M】 北京 : 民教育 出 人 2o. 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四大部分 ,而礼 孔子还强调“ 内省”这是 日常必要 的修养 版社 . 0 3 , ( 德育教育 ) 是居于核心地位 的。 之一 。 他认为不论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 , 都需要 【 孙培青. 2 】 中国教 育 史【 】 海: 东师 范大学 M. 上 华 20. 孔子把德育教育 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 一 主观积极的思想活动 , 他在私学中广为推广 。 他 出版社 . 0 0 方面认 为教育 的 目标是培 养贤 良之士 ,举 贤 经常教育学生要提高 自己的 自身素质 。然后才 【 徐志刚. “ 3 】 论语通译【 】 M . : 民文学 出版社 , 北京 人 “ 子路 问君 2O0o. 才”使 贤才“ , 仕而优则学 , 学而优则仕 ” 一方 面 能考虑管理别人。在论语中有记载 : ; 把德育作为治 国安邦 的有效途径 ,道之 以政 , 子。子日: 己以敬。E: 斯而已乎? 修己以 “ 修 ln  ̄ 日: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 以德 , 道之 齐之以礼 , 有 安人。 如斯而 已乎? 修 己以安百姓 。 日: 日: 修己以 尧舜其犹病诸 ! 他 的学生曾参说过“ ” 吾 耻 且格。 希望用 “ ” 以德育人” 实现教育为社会发 安百姓 ' , 展服务之 目的的保证 , 而达 到“ 从 以德治 国” 的 日三省吾身” 就是受 到了孔子的教诲 。内省主 目的 , 这就是孔子乃至整个儒家教育的根本特 要是靠 自 我的管理 , 的重要结 果就是 “ 内省 内省 点。 孔子从教育就是塑造人才这个角度 出发 , 强 不疚 , 夫何忧何惧” 心安理得 , , 就增加了道德行 见贤思齐焉, 贤 见不 调做人必须受教育 , 必须学 习, 否则就不能成 为 为的信心和勇气。他又说 “ 个全面而完美的人。他认为德育教育应该遵 而内 自 省也 !” 强调通过 “ 自省” 从而对 自 的 , 我 循如下原则 : 修养进行提高 。 2 立志。 . 1 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 , 孔 子要求学 生严格对 待 自己,不单是 大 不要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还要有精 神上的更 事 , 生活中的琐事 , 也要有条不紊。君子食无求 “ 高追 求。他在教育中引导学生立足现在而面向 饱 ,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 未来 , 以“ 为个人 志向和人生理想。 说 谓好 学也 己。” 确定 仁” 他 “ 苟志于仁 矣, 无恶也 ” 要以实现 “ ” 目标 , , 仁 为 在不断 “ 内省 ” , 后 发现 了自己的一些不 对 要 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他教育学生要坚持 的做法 , 那么就需要“ 改过” 孔子认为现实中没 。 志向 ,笃信好学 , “ 守死善道” 要抵御各 种的物 有不犯错的圣人 ,圣人吾不得 而见之矣 ! 见 , “ 得 质诱惑 。他说 :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人本管理思想管子:“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荀子:“法不能独立,类不能独行,得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韩非子:“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孔子提出君子“使人也,器之”;而小人“使人也,求备焉”。

《孙子兵法》中“择人任势,不责于人”。

2、教育管理思想儒家孔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3、“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4、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人事为本,天道为末”(《论天道》)。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孔子曰:“富与贵使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曰:“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也”。

孟子曰:“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孟子·里娄》)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墨子·法仪》)总之,百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没有法制,国将不国。

以上是春秋战国时期管理思想5、夏代的管理思想夏王朝是尧、瞬时代的继续和发展,因此管理思想具有较多的氏族民主精神,在信奉“天命”的同时,强调“德治”。

6、商代的管理思想权利机构有师、保、傅即后世的“三公”,在其之下是两僚(卿史僚、太史僚)机构。

权利机构中各种职官分别掌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大权。

统治阶级借助于鬼神的意志来通知和麻痹被统治阶级,神(鬼)治思想是商代意识形态的最大特点。

“修己”与“安人”

“修己”与“安人”

“修己”与“安人”摘要:孔子的“修己安人”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主线,其中,“修己”体现了终身教育思想,“安人”则蕴涵着教育的全民普及理念。

“修己”是完善自我价值的必要条件,并且终身都要坚持。

“安人”是道德高尚的君子通过从政和教育实现教化他人,“安人”是教育普及、全民素质提高的保障。

关键词:孔子;修己;安人;终身教育;教育普及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而这一传统的形成与儒家有着密切关系。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他在教育上的创见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教育思想涵盖人生的各个阶段,是一种终身教育思想,同时孔子提出的“修己以安人”①(《宪问》),成为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主线。

无论是“修己”和“安人”都离不开教育。

探讨儒家与教育之关系有利于增强继承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自觉性。

修己(即修身)是通过老师的教育和自我的学习不断完善自我道德、掌握知识的过程。

安人是道德高尚、才能出众的君子通过从政,以国家管理者的身份对百姓进行教化,使之也逐步养成完善的道德,掌握一定的知识。

如果君子不从政,可以通过教书育人,从而使更多人的向善,这也是“安人”的做法。

一、修己是完善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论语》是研究孔子和早期儒家最可靠的资料。

二十篇《论语》,以《学而》作为第一篇的名称,而《学而》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这足以表明孔子对学习和教育的重视。

习(習)是个表意字,原意是小鸟刚刚展翅学习飞翔,通过不断地练习,逐渐掌握飞翔的技巧。

孔子以此为喻,劝导人不断学习,反复实践,就会逐步掌握人伦日用、洒扫应对的技艺了。

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表明,人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其次是要有安全感,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②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很喜欢走路,即使经常摔倒也并不减少走路的热情。

当爸爸妈妈分配给她一点简单的任务,她会很高兴的去做,做好以后,得到父母的表扬,小孩子自然显得很快乐。

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探寻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古为今用摘要: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其中的有关理念为后人学习、研究管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理论源泉。

本文浅析了儒家、道家和兵家三种管理思想,并从古为今用的角度评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古为今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是兵家、儒家、道家。

墨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管理思想也有可取之处,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刻。

兵家长于决策;兵家和道家都善于权变;儒家重视人性和人际关系,企图用道德修养与教化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如果从精神实质上衡量,儒家的管理思想类似现代西方的行为学派,兵家的决策思想类似现代的决策学派,道家的“与时迁移、因物变化”的思想类似西方的权变管理。

兵家讲韬略,道家尚权变,儒家贵和谐,这些积极成分对管理现代化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都富有治国安民的管理思想。

下面仅对儒家、道家和兵家的管理思想作简要阐述,便可以窥其一斑以见全豹。

一、儒家的管理思想儒家文化的特点是关心人生、社会问题,在伦理道德方面建立了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管理和人事管理思想。

其一,修己安人的管理目标在儒家看来,治国首先是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又可分为“修己”的自我管理和“安人”的社会管理两大部分。

首先,“修己”的自我管理,强调管理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才能赢得部下的尊重与信任,管理过程才能有效地开展。

提醒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自身的品行修养,必须做到安人先正己。

其次,“安人”的社会管理,是立足于自我修身的基础之上,其内容包括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天下之本在于过,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的道理。

儒家学说把政治与伦理相结合,把国家、家庭和个人联系起来,构成了社会管理系统。

从管理角度看,要把天下治理好,就得使国家安定;为使国家安定,就需要人人从自己做起。

其二,民为邦本的管理意向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

修己安人——试析《论语》的职业教育管理启示

修己安人——试析《论语》的职业教育管理启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尤其 在学 校 中 ) 发 泄愤 怒 是一 种很 不恰 当的 方式 , 这 就 需要 我 们 去 控 制 自己 的情 绪 , 调整好内心 , 不 带 任伺 的偏 见 和 情绪 去面 对 学生 , 把 职校 学 生看 成 “ 无可 救 药 ” 的 这种 先入 为 主 的思 想 会 影响

“ 修 己” 是 搞好 教 学管 理的 前提 和 关键 所在
来讨 论 职 业教 育 管理 。先 修 己后 安人 . 着 重探 讨教 师 的 “ 修 己” 和 对 学 生的 “ 安人 ” 。教 师 需要 修 的是 学 习 、 自省 、 克 己. 教 师 只有 不 断 的修 炼 提 高 自己 、 完 善 自我 , 才 能 让 学 生安 心 、 快乐、 积极 主 动
堂 上那 种对 立 局面 一 定可 以 避免 .毕 竟 处在 这 个年 龄 段 的 学生 , 还 是有很 强 的 自尊 心的 。尊 重 学生 其实 也是 尊 重 自己的 表现 。同 时, 我们 要处 处主 动 克 制 自 己 , 时 时 提 醒 自己 , 这种态度称为 自 律, 自己主 动管 好 自己 。学 高 为师 . 身正 为范 。我们 教 师 自己都 不 能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 , 不能爱岗敬业 、 乐学好学 , 严格要求 自
分 中职 教师 说 , 一 看 见他 们 心里 就难 受 , 就想 发 火 , 带 着这 种 横看 竖 看 不顺 眼 的 心理 教 学 , 一走 进 教 室 就 晴转 阴 , 一遇 到 学 生 不 听
招呼 , 教 师 就会 火 冒三 丈 , 怒 火 中烧 , 极 易发 生 师 生 冲 突 , 常 常 弄
个 人 的情 绪 , 会 不 自 觉 的带 到 课 堂 中 , 从而 引起 教 师 厌教 、 易怒 、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管理活动,人们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产生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这些管理思想对实践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使管理活动更加有效。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家代表人物中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

其中,孔子、孟子、孙子、管子的管理思想最具有代表性。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其管理思想的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被后世尊为“亚圣”,堪称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

他的性善论的人性观、施“仁政”的管理准则以及“修其身而天下平”等思想,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孙子兵法》中。

但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把《孙子兵法》作为管理著作来研读。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唯民是保”等思想至今仍为管理者们所运用。

管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曾经辅佐齐桓公40年,政绩卓著,富国强兵,帮助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

他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时变”的发展与创新精神、德能并举、“德”与“能”不可偏废的选贤标准等许多管理思想,无不透射出永恒的智慧之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管理思想进行归纳、提炼、综合的结果,总结有四个重要特征。

第一,人本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把人作为管理的重心,管理者必须以人为本,“爱人贵民”,认为管理的成败在于用人。

第二,教育管理思想。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认为: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道出了教育的功能。

孔子还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能“明德”、能“亲民”、能“止于至善”、能“化民从俗”、能“使近者悦服,远者怀之”的管理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孔子“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入选推荐日志,加10币)
修己安人是孔子管理思想的重要课题。

修己是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安人是管理的目的。

孔子在《大学》里,提出了一个融修身、治国与知行于一体的简明公式。

即所谓的“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八条目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在孔子看来,管理的根本目标与规律,在于宣传弘扬光明的德性,并用这种德性去改造人民,使他们安居乐业,修身养性,处于宁静和谐的状态中去追求善的境界。

这就是管理的目标,也即是“安人”。

这就是孔子的“三纲领”。

但是,我们怎么来达到这种管理的目标呢?那么,孔子给了我们一把金钥匙,那就是“八条目”的方法。

他说古代那些圣明的人,当他们要想把自己光明的品德显彰于天下,以便去影响人民时,他们的方法是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但是,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呢,首先你得有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的能力;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的人,首先要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想要修养好自己的品德的人,首先要诚实自己的意念;想要诚实自己意念的人,首先要取得一定的知识。

取得知识,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懂得事物的原理。

这里,孔子在表达“八条目”时,用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类推逻辑结构。

在这条八条目的逻辑结构中,“修身”是八条目的核心。

首先,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本,因为后四者只是修身的方法,是从属于修身的目的。

其次,修身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尽管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修身的理想,但为了实现这些理想,则又必须从修身做起。

孔子说:“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只有知道怎样修养自己,才能知道怎样管理别人。

治人,治国,治天下都是“治已”即修身的外化与扩大。

这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管理者应该以个人的道德修养为基础,树立榜样,影响被管理的人,第二方面,是修养自己的过程中,你会体会到很多思路、思想、知识和方法。

如怎么格物,怎么致知,怎么诚意,怎么正心等,用指导自己修身的方法,去指导管理别人修身,其思路是相通的,所以,管理者必须时刻不忘记个人的道德修养——“修身”。

但,修身的目的是什么?是治国,平天下,最终达到显彰美德,使人达到于至善,使人民生活幸福,这是孔子管理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荀子讲:“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在儒家管理思想中,安宁乃人生最大的幸福与快乐。

这就是孔子“安人“的管理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代的企业管理中仍很有意义,当代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其对管理目标的探讨中,就特别强调“人”的目标,现代人本管理论述的企业目标更是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企业是人的群体,企业的活动就是人的活动,人的群体必须建立在共同的信念之上,必须把人聚集在共同原则的周围。

不然的话,企业就会瘫痪,不能够活动,不能够要求它的成员努力工作。

因此,安人即是企业的目的,也是企业的手段。

所以,管理者的使命必须去完成这一课题,怎么去完成呢?孔子的管理思想就是“修已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