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教材介绍
高中化学新教材内容(人教版)
![高中化学新教材内容(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400f4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15.png)
高中化学新教材内容(人教版)根据高中化学材(人教版),该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化学基础知识:教材首先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构成、性质和变化等内容。
学生将研究到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以及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等重要概念。
2. 化学反应:教材详细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类型。
学生将研究到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化学计量以及酸碱中和等重要概念。
此外,还会涉及到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实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教材探讨了物质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学生将研究到晶体结构、官能团的特性以及溶液的性质等重要理论。
此外,还会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如金属、非金属的性质对比以及溶解度等。
4. 化学能量与化学动力学:教材详细讨论了化学能量的转化和化学反应速率的控制。
学生将研究到热力学定律、活化能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此外,也会引入一些与化学能量和动力学相关的实例,如火箭发动机的原理等。
5. 化学与生活、环境:教材将化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介绍了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中的重要性。
学生将研究到化学在能源、材料、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应用与影响。
此外,还包括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化学品安全与环保等。
总结起来,高中化学材(人教版)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反应、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能量与化学动力学以及化学与生活、环境等内容。
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知识的全面认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理解环境中化学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我对高中化学新教材内容的简要概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一节 原电池——教学目标与教学建议〗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一节 原电池——教学目标与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1d3f60f0975f46526d3e12f.png)
第一节原电池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原电池实验,认识电极反应、电极材料、离子导体、电子导体是电池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在分析锌铜原电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原电池的系统分析思路;能根据电极反应、电流方向或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3)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能运用原电池思维模型分析其工作原理,能用电极反应表示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体会变化与守恒思想。
(4)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史,能列举常见的化学电源;能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新型电池的研发和利用,培养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的分析与表征。
(2)难点:原电池思维模型的建构。
二、教学建议1.从能量转化的特点引出锌铜原电池装置学生已经知道,把铜片和锌片置于稀硫酸中并用导线连接起来可以获得电流。
必修阶段的教学要求是“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的是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而对于其中的电流不稳定、溶液温度升高等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没有进行探讨。
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该实验引入,并用温度计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
实验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负极表面的变化及电流的稳定性,以获得该体系中化学能没有完全转化为电能的实验证据。
围绕此实验,可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该装置中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2)在正极、负极上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3)电流是否衰减?如果是,衰减的原因可能是什么?(4)你能否设计防止电流衰减的装置?在评价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演示教材中的实验4-1,帮助学生明确锌铜原电池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梳理锌铜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助力原电池思维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在必修阶段,学生对原电池往往会存在很多模糊认识。
例如,负极材料必须参与电极反应,锌与稀硫酸接触引发了电池反应才产生电流等。
2024年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024年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7bf08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7.png)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骨架和官能团对常见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3.通过对典型有机化合物中碳骨架和官能团的分析,培养分类研究有机化合物模型的科学素养。
一、依据碳骨架分类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碳骨架、官能团。
2.依据碳骨架分类(1)CH2==CH2、、都属于脂肪烃()(2)环丁烷()、甲基环丙烷()都属于脂环烃()(3)、、都属于环状化合物()(4)、、都属于芳香烃()(5)、、都属于脂环化合物()答案(1)×(2)√(3)√(4)×(5)×有机物呋喃()是否为环状化合物?是否为芳香族化合物?提示该物质属于环状化合物中的杂环化合物,即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他原子,如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等。
该物质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观察下列有机物,并按碳骨架把它们分类,完成填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1)属于链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脂环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属于芳香烃的有________________。
(5)属于脂肪烃的有________________。
(6)属于脂环烃衍生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④⑥(2)②⑦(3)③⑤⑧(4)③⑤(5)①④(6)②二、依据官能团分类1.烃的衍生物与官能团(1)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如CH 3Cl 、CH 3OH 、HCHO 等。
(2)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2.依据官能团分类有机化合物类别官能团(名称和结构简式)代表物(名称和结构简式)烃烷烃—甲烷CH 4烯烃碳碳双键乙烯CH 2==CH 2炔烃碳碳三键—C ≡C—乙炔CH ≡CH 芳香烃—苯烃的卤代烃碳卤键溴乙烷CH 3CH 2Br衍生物醇羟基—OH 乙醇CH 3CH 2OH 酚羟基—OH苯酚醚醚键乙醚CH 3CH 2OCH 2CH 3醛醛基乙醛CH 3CHO酮酮羰基丙酮CH 3COCH 3羧酸羧基乙酸CH 3COOH酯酯基乙酸乙酯CH 3COOCH 2CH 3胺氨基—NH 2甲胺CH 3NH 2酰胺酰胺基乙酰胺CH 3CONH 2(1)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含有官能团,芳香烃的官能团是苯环()(2)等质量的—OH 和OH -含有的电子数目相等,且都能稳定存在()(3)的官能团为Br -()(4)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OH()(5)和所含官能团相同,但不属于同类物质()(6)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的官能团相同()答案(1)×(2)×(3)×(4)×(5)√(6)×1.辨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是从碳骨架和官能团的角度对其进行归类,并根据官能团推测其可能的性质,请按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指出它们的官能团名称和所属的有机化合物类别,以及分子结构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023年新高考化学教材
![2023年新高考化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e601feb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b.png)
2023年新高考化学教材
2023年新高考化学教材主要包括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部分。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化学反应与物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与探究三个模块。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选择性必修课程则包括主题一至主题四四个模块,涵盖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内容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此外,新版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总的来说,2023年新高考化学教材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实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2-2-1 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2-2-1 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39f12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4.png)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第十七页,共十九页。
) AC
【课堂练习】
3.在固定体积的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 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 )
B.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
注意:可逆反应总是不能进行到底,得到的总是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混合物。
第三页,共十九页。
可逆反应及其特点
第四页,共十九页。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 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各 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保持不变的状态。化学平 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第五页,共十九页。
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 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D. 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R(g) + S(g) , 在恒
B
第十六页,共十九页。
【课堂练习】
2.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 已达平衡状态的说法是(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第九页,共十九页。
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的方法
第十页,共十九页。
能作为判断平衡标志的物理量的特征:
变化
不变
第十一页,共十九页。
4.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第十二页,共十九页。
4.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到平衡状态?
第十四页,共十九页。
4.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说明〗全篇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说明〗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f0a3a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1.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本章说明本章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原子结构,简述了构造原理及运用构造原理进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用电子云的概念,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原子轨道。
在比较系统而深入介绍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易成为学习难点。
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材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充分考虑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中的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注意知识的衔接与深化。
本章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教材以原子结构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推演元素的性质。
本章的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第一节“原子结构”中,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给出核外电子的能层(即“电子层”)和能级(即“电子亚层”)两个概念,给出每一能层有几个能级,每个能级最多可以容纳的电子数,并在能级的基础上引出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以及原子光谱。
有了能层和能级的概念,教材直接给出构造原理,并根据构造原理进行核外电子排布。
这样一来,教材中没有出现四个量子数的概念,降低了学习难度。
构造原理是一个经验规律,构造原理直接给出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次序。
该节在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时,借助电子云的概念,形象地引出了原子轨道。
有了原子轨道的概念,运用原子轨道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作进一步研究,进而介绍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以及能量最低原理。
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中,首先,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的角度说起元素周期表,然后,根据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解释了元素周期系的基本结构,再通过“探究”栏目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关于元素周期律,教材重点讨论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另外,多样化的图表是本章在呈现方式上的特点。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https://img.taocdn.com/s3/m/69ea345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3.png)
第一节反应热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理解反应热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会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不断完善和改进测定方法。
2.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正确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
一、反应热及其测定1.体系(系统)与环境被研究的物质及发生的反应称为体系;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
2.反应热(1)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是热量。
(2)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3)许多反应热可以通过量热计直接测定,即根据测得的体系的温度变化和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等来计算。
3.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测定原理:通过实验用温度计测定一定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根据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等来计算反应热。
反应热计算公式:Q=mcΔt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2)测定装置(3)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①反应前体系的温度:分别测量盐酸与NaOH 溶液的温度。
②反应后体系的温度:迅速混合并搅拌,记录最高温度。
③重复操作两次,取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4)数据处理某小组用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 -1 NaOH 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次数反应物的温度/℃ 反应前体系的温度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温度差 盐酸NaOH 溶液t 1/℃ t 2/℃ (t 2-t 1)/℃ 1 25.0 25.2 25.1 28.5 3.4 2 24.9 25.1 25.0 28.3 3.3 325.625.425.529.03.5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 -3,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 =4.18 J·g -1·℃-1,则反应放出的热量Q =cm Δt =c ·[m (盐酸)+m (NaOH 溶液)]·(t 2-t 1)≈1.42 kJ ,那么生成1 mol H 2O 放出的热量为Q n (H 2O )=1.42 kJ0.025=56.8 kJ 。
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选择性必修1与旧版教材选修4对比分析
![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选择性必修1与旧版教材选修4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ecbc24770bf78a642954ad.png)
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选择性必修1与旧版教材选修4对比分析!二、新旧教材的目录对比(1)第一章目录从目录上看,新教材第一章将旧教材中前两节合并成了一节,使节奏更加紧凑。
同时因为在之前必修阶段已经学到过能源的问题,因此新版教材中将该内容删除,不赘述。
第一节顺序有调整:先讲反应热(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再给出焓变概念,更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同时还有一个变化是先讲中和热的测定,再讲热化学方程式,且删除了能源这一部分的内容。
(2)第二章目录从目录上看,新教材将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合并到了一节,这样节奏更紧凑。
同时增加了化学反应的调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影响因素,实际过程中,通过综合考虑,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
新教材第一节的变化:将旧教材中绪言部分的内容“活化能及有效碰撞理论模型”调整到了本章第一节,这样整个速率的有关概念及影响因素更为完整和紧凑。
而新教材中关于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内容呈现是先从实验的角度进行探究,再从活化能与有效碰撞的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新教材中第二节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1)删掉了旧教材中“可逆反应”的有关内容,因为在必修中也详细讲解了什么是“可逆反应”,因此不赘述;(2)新教材调整了一下顺序,先讲化学平衡常数,再讲影响平衡的因素,强调了一些外在条件的改变引起浓度商和平衡常数不再相等时,将导致平衡发生移动。
这样改动符合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更能理解这部分内容。
同时新教材中新增加了“化学反应的调控”这一节内容,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3)第三章目录从目录上看,新教材第三章标题改为了“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这样的表述更加准确,实际上溶液中除了有离子平衡外,还有离子反应,比如双水解反应,又比如有些离子大量共存,但微量反应等等;此外第四节的标题也作了修改,新的说法更为准确。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1-2-1 盖斯定律 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1-2-1 盖斯定律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a10c8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0.png)
科 目:化学 反应热的计算
课时1 盖斯定律
第一页,共十一页。
课程回顾
1.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393.5kJ/mol 1)写出石墨的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碳转化为石墨和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第八页,共十一页。
【课堂练习】
1.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石墨,s)+O2(g)= CO2(g) △H1=-393.5kJ/mol ②C(金刚石,s)+O2(g)= CO2(g) △H2=-395.0kJ/mol
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 -H282.57 kJ/mol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A.392.92 kJ
B. 2489.44 kJ
C. 784.92 kJ
D. 3274.3 kJ
第十页,共十一页。
【课堂练习】
3.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s)→CuSO4+5H2O(l)-Q1kJ,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 溶液时放出Q2kJ,则Q1和Q2的关系( )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确定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 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 关。
第四页,共十一页。
盖斯定律的理解
第五页,共十一页。
22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电离平衡
![22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电离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dd13c51daeaad1f347933fb6.png)
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将向电离的反方向移动。
(4)化学反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
反应的物质,电离平衡将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3. 实例
当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等)发生变化时,电离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弱电
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遵循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以 CH3 COOH ⇌ CH3 COO− +
+
−
NH
⋅
H
O
⇌
NH
+
OH
3
2
4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1 NaHSO4 (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NaHSO4 = Na+ + H + + SO2−
4 ,
有的同学类比 NaHSO4 写出 NaHCO3 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 = Na+ + H + +
部分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概念
在水溶液中能⑧
全部
________________电离的电
解质
电解质在溶
液中的存在 只有阴、阳离子
形式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只能⑨
部分
________________电离的电解质
既有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
子
续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a.多数盐(包括难溶性盐);
未电离分子的浓度
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溶液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是一个
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教材分析+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教材分析+课件(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27e7a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0.png)
找到体系微粒
认
思考微粒反应
识
思
路
确定主要平衡
想到平衡移动
微粒观
变化观
形
成
观
念
平衡观
➢ 应用前一章所学的化学平衡原理,探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 体现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认识定量实验的仪器特点和操作原则。
本章核心素养的培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变化观和平衡观
二、本章内容和结构
Na2CO3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 盐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1. 借助情境、实验、示意图等多种方式将抽象内容具体化
科学研究
FeCl3可用作净水剂,经研究 发现FeCl3净水过程中杂质的 去除率与废水的pH的关系如 图所示:
溶液配制
在配制FeCl3溶液时,若将FeCl3 晶体直接溶于蒸馏水中,制得 的液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为 什么?
电离平衡常数计算
② 沉淀溶解平衡正文中引入溶度积和离子积概念,并用其分析 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正文
溶度积表达式
离子积表达式
溶度积和离子积的相对大小 与反应方向间的关系
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转化
新版教材正文
教材习题
P60页
P85页
③ Kw和Kh的表达式中直接忽略了水的浓度
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
定性
化 学 平 衡 理 论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 (溶质)
水
(溶剂)
定量
电离常数
水的离子积常数
盐类的水解平衡 (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
新旧教材对照:高中化学人教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
![新旧教材对照:高中化学人教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94e1c4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b.png)
新旧教材对照:高中化学人教选择性必修
1与选修4
简介
本文档对比了高中化学人教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两个版本的教材内容,以帮助读者了解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和变化。
内容对比
- 选择性必修1
选择性必修1是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教材,主要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化学反应等内容。
该版本着重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包含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
- 选修4
选修4是高中化学课程的进阶教材,主要涵盖了化学的深入理论和实践应用。
与选择性必修1相比,选修4更加注重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以及化学平衡的研究。
此外,选修4还增加了一些有关化学能量、化学电流和电解质溶液等内容的讲解。
对比分析
- 深度与广度
选修4相较于选择性必修1在内容上更加深入和广泛。
它涵盖了更多的化学理论和实践应用,适合对化学感兴趣且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
- 难度和复杂性
选修4相较于选择性必修1在难度和复杂性上有所增加。
它引入了更多的概念和理论,并提供了更多的实验和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 实用性
选择性必修1主要关注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而选修4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选修4的内容更贴近实际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结论
高中化学人教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是高中化学课程的两个不同版本教材。
选择性必修1适合初学者,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选修4则适合对化学感兴趣且希望深入学习的学生,涵盖了更多的理论和实践应用。
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的版本进行学习。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2774843208a1284ac950439d.png)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必修第一册绪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整理与提升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物质的量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1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节金属材料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附录Ⅰ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附录Ⅱ一些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附录Ⅲ名词索引附录Ⅳ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V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附录V相对原子质量表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实验活动5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实验活动7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整理与提升附录Ⅰ名词索引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附录Ⅳ相对原子质量表元素周期表选择性必修1引言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整理与提升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2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实验活动3 盐类水解的应用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电解池第三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4 简单的电镀实验实验活动5 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附录I 某些物质的燃烧热(25℃,101kPa)附录Ⅱ某些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25℃)附录Ⅲ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5℃) 附录Ⅳ名词索引元素周期表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1 能层与能级知识点2 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知识点3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知识点4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知识点5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知识点6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点7 原子半径知识点8 电离能知识点9 电负性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1 共价键知识点2 键参数--键能、键长和键角知识点3 分子结构的测定知识点4 多样的分子空间结构知识点5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知识点6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知识点7 共价键的极性知识点8 分子间的作用力知识点9 溶解性(相似相溶原理)知识点10 分子的手性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点1 物质的聚集状态知识点2 晶体与非晶体知识点3 晶胞知识点4 晶体结构的测定知识点5 分子晶体知识点6 共价晶体知识点7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知识点8 离子晶体知识点9 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知识点10 配合物与超分子实验探究.【实验3-2】配合物的生成(1)【实验3-3】配合物的生成和析出【实验3-4】配合物的颜色【实验3-5】配合物的生成(2)规律方法方法比较物质熔点、沸点高低的方法选择性必修3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知识点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识点2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知识点3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知识点4 有机物的表示方法知识点5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知识点6 确定实验式--元素分析知识点7 确定分子式--质谱法知识点8 确定分子结构--波谱分析规律方法方法1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方法2 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方法3 同分异构体书写方法第二章烃知识点1 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知识点2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知识点3 烯烃知识点4 炔烃知识点5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知识点6 苯知识点7 苯的同系物知识点8 稠环芳香烃实验探究【实验2-1】苯的分子结构【实验2-2】苯的同系物的性质规律方法方法1 解有机物共线、共面问题的通用模板方法2 烃的比较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知识点1 溴乙烷知识点2 卤代烃知识点3 醇知识点4 酚知识点5 乙醛知识点6 醛类知识点7 酮知识点8 羧酸知识点9 酯知识点10 油脂知识点11 酰胺知识点12 有机合成实验探究【实验3-1】溴乙烷的取代反应【探究】1-溴丁烷的化学性质【实验3-2】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3-3】乙醇的氧化反应【实验3-4】苯酚的酸性【实验3-5】苯酚的取代反应【实验3-6】苯酚的显色反应【实验3-7】乙醛的氧化反应(银镜反应)悬浊液的反应【实验3-8】乙醛与新制Cu(OH)2【探究】羧酸的酸性第四章生物大分子知识点1 糖类的组成和分类知识点2 单糖知识点3 二糖知识点4 多糖(淀粉、纤维素)知识点5 氨基酸知识点6 蛋白质知识点7 酶知识点8 核酸实验探究【实验4-1】葡萄糖的性质【实验4-2】纤维素的水解【实验4-3】蛋白质的盐析【实验4-4】蛋白质的变性【实验4-5】蛋白质的显色反应第五章合成高分子基础知识知识点1 加成聚合反应知识点2 缩合聚合反应知识点3 通用高分子材料知识点4 功能高分子材料规律方法方法高聚物单体判断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内容解读
2-1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
P 4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与测定方法(速率方程) • •
知道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反应有限度,有快慢,并受外界条件 的影响。知道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和能 量守恒定律。。
运用元素守恒、电子数守恒、质量和能 量守恒、变化与平衡的观念分析氧化还原反 应、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包括在陌生情景 下较为复杂的反应)。能用辩证的观点分析、 看待物质本性与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物质 氧化性/还原性、化学反应的限度(平衡转 化率)、溶液的酸碱性、电解质溶液各组分 浓度/数量关系的影响,并能运用实验、数 据图表描述、分析、说明。知道化学反应有 一定历程,能依据图示解读反应历程,认识 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中间产物、催化剂、 各步反应/总反应的能量变化。
选择性必修教科书共3册,分别是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 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性必修3 《有机化学基础》。 三册教科书依据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2011年版的同 名的三个选修模块教科书的基础上修订,编写而成。
作为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学生,需要 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全部内容,获得6个学分 ;是考选考化学的学 生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
P 79, P119
αSO2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为:v=k( α′−1)0.8(1−nα')。
《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内容解读
二 若干学习内容的解释
2-1 基元反应与反应历程
每个化学反应,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经历的过程就 是所谓反应历程。反应物分子经过一次碰撞就转化为产物分 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基元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中间产 物生成。
选择性必修课程教科书总体介绍
二 必修课程新教科书修订的重点
(1)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德育功能。 结合教学内容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发展成就、我国科学家的
研究成就和贡献; 渗透法制意识、国家安全和生态文明教育;注重实践与 养成;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注重模块知识的整体理解,凸显化学科学大观念(化学观念、思 想)的统领作用,化学思维方式、研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科学精神的熏陶, 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认识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知道反应条件对有机反应方 向、速率、转化率的影响, 知道可以利用有机反应通过 一定路线合成有机化合物。
扩展对烃、烃衍生物、与生命有密切关系的 常见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的认识,形成 对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化学键、官能团、空 间结构)性质间关系的基本认识,了解核磁共振 谱图在有化合物组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系统认 识同分异构现象,并能进行分析推断。扩展对常 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特点、能分析说明各类有机反 应在有机合成中碳骨架建构、官能团转化的作用, 并能运用与分析、设计现对简单的有合合成反应。
非晶体之分、知道离子晶体、共价 理判断简单的共价分子的的空间结构。 能结合
晶体与分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特点。 晶胞结构示意图(剖面图、投影图)、晶胞常
数分析晶体结构。了解。物质聚集状态对性质的
影响。,
高中必修课程
高中选择性必修课程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组成、 结构特点,了解化石燃料、 食品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组 成、结构(碳键类型、含有 的官能团、同分异构现象)、 主要性质与重要的转化化反 应。
高中选择性必修课程介绍
(苏教版)
主要内容
1 选择性必修课程标教科书总体介绍
教材修订的重点
教科数编写体例
教科书的内容与教学要求
2 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内容解读
3 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解读
4 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内容解读
选择性必修课程教科书总体介绍
一 选择性必修课程的修习要求
P 45 ,P55, P58, P62
《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内容解读
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电解•• 质溶液组成、性质的 分析、溶液pH检测、计算机-------从离子反应与化学平衡 的视角 认识酸碱中和反应、盐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沉淀 溶解平衡,并学习运用于说明、解决生产生活中酸碱盐溶液 的组成与反应实际问题,了解电解质溶液原理在物质检测、 转化,化学反应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
常见烃、烃的衍生 物的结构、性质、反 应与应用,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
有机化合物组成、 结构、有机反应的 研究方法,
有机合成路线的 设计思路和方法,
有机化合物官能 团的检验、引入与 转化。
础。
有机物碳键类型与 官能团对性质的决 定作用,
有机化学是创造 新物质的科学,
有机化学与生命 科学密切相关。
认识与应用价值 (研究究有机物性 质与结构的关系,
高中必修课程
高中选择性必修课程
知道从原子分子水平,从不同层次研究物
认识微粒间存在着电磁作用力, 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了解作用力类型。知道原子中原子
能用电离能、电负性等概念、有关结构的
核的质子与核外电子中存在静电作 数据定量分析说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作用的强
用,粗浅认识作用强弱与元素原子 弱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性质差异。能运用键能、
从原子核外电子的构造、电子 的运动状态定量分析说明元素的金 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不同 价态的原子、离子的氧化性、还原 性。
高中必修课程
高中选择性必修课程
能运用实验现象、数据做类比、 分析、推理,认识反应规律。
能运用电解质、离子反应、氧化 还原反应的概念定性地认识、描述、 分析电解质溶液的组成、溶液中的离 子反应、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 电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内容解读
1-2 电化学反应原理 :利用认识模
型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电极上氧化
•
还原反应的分析、带电微粒的移动; •
电子转移与物质氧化还原的数量关系
----化学电源与电化腐蚀(防护)的 分析。
P 16-20
《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内容解读
2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基元反应的 反应速率理论。
---基元反应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影响速
率的因素,应用于调控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数据、图
线的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内容解读
2-2 了解反应方向与限度 认识自发反应,知道反应有方向---了解反应方向的判据(焓变与熵
变)---反应有一定限度----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化 学反应限度的表征)、表达式及其计算----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状态 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建立与移动的判断----特定条件下化学平衡 状态数据和图像的分析---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状态。
探索反应规律与 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的能 量转化, 反应速率、方向 与限度, 水溶液中的离子 反应与平衡, 电化学反应基本 原理。
了解化学 研究方法
形成化学 基本观念
认识化学 科学价值
认知模型建构模块,的主题与内容能要求量守恒与转化, 分类、比较归纳,科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
学探究与证据推理, 想,
实验方法、
认识价值, 应用价值(解 释说明或预测物质 结构、性质,优化 物质结构改变材料 性质), 物质结构的探 索无止境。
选择性必修课程教科书总体介绍
建构模块 知识系统
了解化学 研究方法
形成化学 基本观念
认识化学 科学价值
常见各类有机化
合物结构性质特点、 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
有机化学的发展研 究方法,有机化合物 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指导学
提供学习情
反
境与资料
应
习方法
原
理
物
专
质
题
呈示学习目标 结
简述学
2
(目标预览)
构
习内容
单 元
与 性 选择性必修课程新教科书编写体例
3
质
设计学习活动
专 题
3 单
指导学
元
习方法
4
选择性必修课程教科书总体介绍
单元 教学 内容
专题 复习
选择性必修教科书总体介绍
四 各模块主要内容及其逻辑结构
建构模块 知识系统
选择性必修课程教科书总体介绍
三 选择性必修课程新教科书编写体例
选择 性必 修课 程教 科书
模块1 模块2 模块3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专题‥ 专题‥
单元1 单元2 单元3 单元‥ 单元‥
目标预览 学习情境 内容要点 学习活动 学习方法 学习资料 理解应用
专题 回顾总结
专题 综合评价
选择性必修课程教科书总体介绍
(6) 注重与必修课程的衔接、进阶。
依据学生认识规律和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认识必修课程与选择性 必修课程学习的阶段性与进阶
高中必修课程
高中选择性必修课程
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角度,运用实 验探究钠、氯、铁、氮、硫等元素的典型代 表物的主要性质、变化与应用,了解对人类 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了解有利于建构化学重 要概念、思想方法的常见其他金属、非金属 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初步学习并运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的的概念描述、解释简单的化学反应现象。 运用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知识联系常见元素 的性质变化,描述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 的递变规律。
能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定量分析 分析常见元素化合物反应的能量变 化(如热效应、化学能与电能的转 化)、反应速率、反应中的电子转 移方向数目、运用平衡观念分析在 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