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的条件 如何出家

合集下载

女众出家前须知

女众出家前须知

女众出家前须知1、如果您信佛、学佛,想要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学习,那么您不必急着出家,因为女众僧团的集体生活是很忙碌的,个人时间并没有外界想像的那么多。

2、如果您信佛、学佛,但若需要牺牲自己的修学时间为大众做事,这一点让您有丝毫犹豫的话,您不必急着出家,因为女众僧团中老师父们非常重视“福报积累”,对沙弥尼的要求尤其如此,所以出家伊始全天做事没机会看书的日子不会少。

3、(此条极重要)如果您信佛、学佛,亦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没在女众寺庙中住过三个月以上,建议您先以净人身份在女众寺庙中带发修行至少半年再做决定。

记得,是女众寺庙,不是男众寺庙,因为男女僧团之间差异还是蛮大的,而且要记得自己是净人的身份,不是客人、居士的身份。

4、如果您信佛、学佛,想为佛教做一些事情,建议您先看看能否以在家女居士的身份胜任这些事情,如果可以,您不必急着出家。

因为或许出家后,您反倒因为种种限制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佛教做事。

5、如果您信佛、学佛,想亲近国内外的高僧大德随之学习,建议您先试着以在家女居士的身份前去求学,因为或许出家以后,种种限制会让您根本无法亲近很多大德。

6、如果您不习惯集体生活,建议您不必急着出家,因为女众僧团以集体生活为主;而且出家以后一般来说大多数时间都是囿于女性圈子里的。

7、种种原因造成知识女性出家之后,遭遇到的挫折或许比其他女性更多。

这一点需要您做好高度的身心准备。

8、最后,如果您尚未学佛、信佛,仅从影事文学作品上得来一些感觉,认为出家很清净、很悠闲,可以就此躲开人世间的许多不如意事,那么建议您不必急着出家。

因为出家后您需要面对更繁琐、更复杂的人事,需要担负更多的责任;而且在没有信仰和实证经验的情况下,素食乃至过午不食、日中一食、凌晨课诵、暑天严服等规矩可能会带给您巨大的身心困扰。

建议您可以先找来一些佛学入门书籍看看,了解之后再决定是否信仰佛教,之后进入第三条。

按: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而女性出家,需要有比大丈夫气概更为宏大的愿力、毅力,以及坚韧的忍辱心和柔软心,请问您做好准备了吗?女众出家只有一次机会,没有后悔药可吃。

出家当和尚的条件及介绍

出家当和尚的条件及介绍

出家当和尚的条件及介绍首先,作为一个合格的和尚,个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个体应该有一个强烈的修行意愿,并具备真正的忍耐力和毅力。

修行之路充满着各种艰难困苦,所以只有那些内心坚定,不畏困难的人才能够坚持下去。

其次,个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智慧和慈悲心。

和尚是一个众生的榜样,他应该以善良和智慧来感召和帮助其他人,所以个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智慧和慈悲心才能胜任这个角色。

最后,个体需要具备基本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

和尚是一个修行者,他需要遵守佛教的戒律,保持纯洁的内心和正直的行为。

在佛教中,和尚是一种特殊的修行身份,他们是专门致力于佛法的传播和宣扬的人。

和尚的修行生活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戒、定、慧。

和尚通过持守戒律,远离世俗诱惑,保持身心纯净。

通过修习禅坐,他们培养内心安定,远离杂念,悟到真实本性。

通过学习佛法和研究经典,他们增长智慧,理解佛陀的教诲,并将其传授给其他人。

和尚的生活通常是简朴的。

他们居住在寺庙里,过着禅修和学习的生活。

他们通常会起床很早,并在黎明时分开始日常的修行和祈福仪式。

随后,他们会进行禅修,以培养专注和平静的心境。

在白天,和尚会参与佛教活动、读经或教导学生。

傍晚时分,他们会进行再次的禅修。

晚上,他们进行晚课和准备入睡。

并在睡前进行晚日的检讨和反省。

和尚的服装也与常人截然不同。

他们身着破衣破鞋,头戴僧帽,手持念珠,象征着对世俗化的拒绝,以及对虚荣和物质的超脱。

和尚的出家不仅仅是对物质追求的放弃,更是对内心的修炼。

他们放下自我,放下欲望,全心投入于修行,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当然,出家当和尚也并非人人都能够胜任,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和教育。

一般来说,一个人希望出家当和尚,需要先前往佛寺学习佛教,并接受一位高僧的指导和传授。

在一些佛教传统中,还需要经过一定的考验和考核,以确保个体具备出家当和尚的条件和能力。

出家当和尚的条件和介绍可以概括为:内心坚定的修行意愿,具备智慧和慈悲心,遵守戒律和道德规范。

关于藏地汉僧出家的规定

关于藏地汉僧出家的规定

关于藏地汉僧出家的规定
一、必须是一个自由人。

为人子女的,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身有官职的要辞去官职;已结婚的,要解除婚姻关系等。

总之,出家前要摆脱人的所有社会属性。

二、要接受身体检查。

一些患有疾病和身体有缺陷的人是不允许出家的。

三、没有犯过罪。

尤其是犯过重罪的人是被禁止出家的。

四、没有债务纠纷。

出家和受戒密不可分,出家就要受戒,一个人只有正式受过戒了才能获得真正的僧人资格。

一般来说,汉传佛教的僧人一般要受三次戒:第一次是沙弥戒;第二次是比丘戒;第三次是菩萨戒。

这三戒合称“三坛传戒”。

第二次受比丘戒是成为一名正式僧人的根本戒律。

也就是说,受了比丘戒.就有了正式的僧人资格。

受比丘戒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受戒者必须年满20岁,并且曾受过沙弥戒。

其次,授戒仪式上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主持和尚和证明人。

出家当道士的流程

出家当道士的流程

出家当道士的流程1. 了解道教(1)先得好好研究下道教的文化、教义这些东西。

道教可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呢,像什么阴阳五行啦,道德经之类的经典著作,你得去看看,感受一下道教的思想精髓。

要是对这些都不了解,就冒冒失失说要出家当道士,那可不行。

就好比你要加入一个社团,总得先知道这个社团是干啥的吧。

(2)可以去道观里逛逛,找那些道长聊聊天。

他们都特别有智慧,能给你讲很多道教的事儿,比如道教的历史啊,在不同朝代的发展情况。

而且在道观里,你能亲身感受到那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也是道教文化的一部分哦。

2. 寻找合适的道观(1)不同的道观可能有不同的风格和传统。

有的道观可能更注重修行,环境比较清幽;有的道观可能在文化传播方面做得很好,经常会有一些讲座之类的活动。

你得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

比如说你是个喜欢安静的人,那你就找那种在深山老林里的道观;要是你想多跟人交流学习道教文化,就可以找那种位于城市周边,经常有人去参观学习的道观。

(2)打听一下道观的口碑。

你可以问问当地的居民,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下。

看看这个道观的道长们是不是德高望重,道观里的管理是不是规范。

要是一个道观老是传出一些不好的消息,那肯定就不合适啦。

3. 与道观沟通(1)主动联系道观,表达你想出家的想法。

这时候可不能害羞,要真诚地说出你的动机和对道教的理解。

你可以说,“道长,我一直对道教很感兴趣,读了很多道教的书,我觉得道教的理念很符合我的内心追求,所以我想在咱们道观出家修行。

”(2)道观可能会对你进行一些考察。

他们可能会问你一些关于道教知识的问题,也会观察你的言行举止。

这就像是一场面试,你得好好表现。

要是你对道教知识一知半解,回答得模棱两可,或者行为举止很浮躁,那可能就通不过考察了。

4. 家人同意(1)出家可不是小事,得跟家人好好商量。

要让家人理解你的选择,这可能需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

你可以跟家人说,“爸妈,我在道教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方向,我想通过出家修行来更好地提升自己,这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希望你们能支持我。

出家宗致门述记

出家宗致门述记

出家宗致门述记引言出家,即指一个人离开世俗生活,加入宗教团体,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和解脱。

出家在不同的宗教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仪式。

本文将重点探讨佛教中的出家仪式和宗致门述。

一、佛教中的出家仪式佛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广泛传播的宗教之一。

佛教中的出家仪式被称为“剃度”或“剃发”,是成为僧侣或尼姑的第一步。

1. 剃度的含义剃度是指将头发刮去,代表着舍弃尘世繁华和个人欲望。

剃发后,僧侣或尼姑会穿上统一的袈裟,象征着他们已经脱离了世俗生活。

2. 剃度仪式剃度仪式通常在寺庙内进行,由高僧主持。

在仪式开始前,候选人会接受准备工作,包括念经、净身、沐浴等。

然后,在众多信众见证下,候选人的头发会被高僧剃去。

剃度过程中,会伴随着庄严的经文诵读和香火的燃烧,以示神圣和庄重。

3. 剃度后的生活剃度后,僧侣或尼姑将过上清心寡欲、修行苦行的生活。

他们遵守戒律,每天进行禅修、念经、晨钟暮鼓等修行活动。

他们通常住在寺庙中,依靠信众供养来维持生活。

二、宗致门述宗致门述是佛教出家仪式的一部分,也是出家者向师父表达自己对佛教信仰和修行的决心和愿望。

1. 宗致宗致是指出家者对佛教三宝(佛、法、僧)所发表的忠诚和归属感。

在宗致中,出家者会表示愿意遵守戒律、修行苦行,并为众生利益而努力。

2. 门述门述是指出家者向师父请益和求教。

在门述中,出家者会向师父请教关于佛法的问题,寻求指导和启示。

门述也是出家者与师父之间的对话,体现了师徒关系的重要性。

3. 宗致门述的意义宗致门述是佛教出家仪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宗致门述,出家者向佛、法、僧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愿望,同时也向师父请益和接受教诲。

这一过程不仅使出家者更加坚定信仰和修行的决心,也加深了师徒之间的联系和信任。

三、结语出家宗致门述是佛教中非常重要且庄严的仪式。

通过剃度,一个人舍弃了尘世繁华,选择了追求精神上的超脱;而宗致门述则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佛教信仰和修行的决心,并与师父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佛教中倡导舍弃贪欲、慈悲为怀、利益众生。

出家的法律规定(3篇)

出家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引言出家作为一种宗教行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佛教、道教等宗教信徒选择出家,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修行。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出家行为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为了规范出家行为,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详细解读我国关于出家的法律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规范出家行为,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出家,是指宗教信徒自愿放弃世俗生活,剃度出家,成为出家僧尼、道士等宗教职业人员的行为。

第三条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干涉宗教信徒的出家行为。

第四条出家行为应当遵循自愿、平等、诚信的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宗教团体和宗教职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出家条件第六条出家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具有宗教信仰;(三)自愿放弃世俗生活;(四)剃度出家。

第七条下列人员不得出家:(一)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二)患有严重疾病,无法进行宗教修行的;(三)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正在服刑的;(四)其他不符合出家条件的。

第八条出家者应当向宗教团体提出出家申请,宗教团体应当对出家者的身份、信仰、健康状况等进行审查。

第三章出家程序第九条出家者应当向宗教团体提交以下材料:(一)出家申请;(二)身份证明;(三)宗教信仰证明;(四)健康状况证明。

第十条宗教团体应当自收到出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出家者进行审查。

审查合格的,应当出具出家证明。

第十一条出家者取得出家证明后,应当向宗教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宗教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出家者备案材料之日起15日内,予以登记。

第十三条出家者应当遵守宗教团体和宗教管理部门的规定,履行出家义务。

第四章出家者的权益与义务第十四条出家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二章 出家手续及沙弥戒行 第一节 出家相关条件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二章 出家手续及沙弥戒行 第一节 出家相关条件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第二章出家手续及沙弥戒行第一节出家相关条件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二章出家手续及沙弥戒行济群就后段中更分为五:一、明出家具缘,二、作法不同,三、受戒方式,四、随戒相,五、杂行教示。

第一节出家相关条件一、自身条件考察本章讲述出家手续和沙弥戒行。

在出家手续中,首先涉及出家资格的审查。

关于这一点,许多人都不甚明了。

查阅《律藏》可以发现,受戒问遮难的许多内容,也正是出家的相关条件。

换言之,这些遮难不仅会障碍受戒,也会障碍出家。

所以出家时就应问遮难,若等受大戒时再问,就为时晚矣。

《行事钞》中,这一部分的内容为:《僧祇》:“七岁解知好恶者,应与出家。

八十、九十太老,过七十卧起须人,不听度,若能修习诸业,听出家。

若太老、太小已出家不应驱出,比丘越悔。

”《央掘经》,老母求佛出家,佛以偈止:“汝今年衰老,出家时已过,但当深信心,以法自苏息。

”净饭王求佛出家,《律》中佛言:“但观无常诸行,足以得道,不须出家。

”《智论》云:“若二根、无根者,毗尼中以无得道根故,不得出家。

”失男女相,其心不定,结使多,智慧浅薄故。

大乘中无所不容,但以其心邪曲,难可拔济,如稠林曳曲木故,不得入佛法中。

《善见》:“欲烧寺者,听不白父母得度出家。

”《五百问》云:“父母王法不听,盗度犯重。

此谓教化示导,令弃背课役故。

”如《论》中得度,违王教,吉罗,自来者得。

又云:“若贼捉比丘卖,后来投比丘,初时得,经主不得。

若主赐姓放出,经无正文。

”《僧祇》:“欲新出家者,先说苦事,谓一食、一住、一眠,少饮食,多学问。

言能不?答可者,方得受之。

”主要提出年龄适当、生理正常、堪能吃苦耐劳几点要求,并就特殊情况的处理略作说明,相对比较简单。

在此,参考律藏相关内容,将出家条件补充为十六项。

其中也包括道宣律祖归纳的几个条件,所以《行事钞》的相关内容就不另外讲述了。

【1.年龄适当】第一,不能太老或太小,并且生活能够自理。

《摩诃僧祇律》卷23,T22-418中。

哪些人命中注定要出家

哪些人命中注定要出家

哪些人命中注定要出家
第一类情况:感悟生死。

人一旦遭遇了生死关头,发现生命原来对于宇宙和自然而言太脆弱了,转而想寻求生命的答案,这个时候,若机缘巧合,往往就能出家。

第二类情况:宿世因缘。

因为出家人修行到可以控制生死的时候,他希望下辈子继续普渡众生,于是会“乘愿再来”,再次降生到这个世界,由于前世是僧人,所以这一世一旦接触到佛缘,会豁然醒悟,马上就会出家;有些慧根好的,生下来连肉都不吃。

第三类情况:对生活绝望、感情绝望的人,也会选择出家,不过这类人往往是处于逃避的念头,未必能坚持很久。

出家的流程

出家的流程

出家的流程介绍出家是指一个人离开尘世,加入宗教团体,从而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和解脱。

不同宗教对出家的要求和流程各有不同,本文将以佛教为例,详细介绍出家的流程。

佛教出家的意义佛教认为出家是一种修行方式,通过摒弃尘世的欲望和束缚,追求解脱和觉悟。

出家者将放下家庭、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全身心地专注于修行,以期达到超越痛苦和追求真理的目标。

佛教出家的条件佛教出家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以下是佛教出家的基本条件:1.心志坚定:出家者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和决心,愿意放弃世俗的生活,追求精神的富足。

2.年满二十:佛教规定,出家者必须年满二十岁,以确保其具备成年人的心智和责任。

3.得到家人的同意:出家者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因为出家将对其家庭产生一定的影响。

佛教出家的流程佛教出家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慈航普渡在开始出家之前,出家者通常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准备期,称为慈航普渡。

在这个阶段,出家者将通过参加佛教活动、禅修和学习佛法等方式,加深对佛教的理解和修行。

2. 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是出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皈依三宝是指皈依佛、法、僧三宝,即皈依佛陀作为教主、皈依佛法作为教理、皈依僧众作为修行的伙伴。

出家者在皈依仪式中会宣誓遵循佛陀的教诲,接受佛法的指导。

3. 禅定净心禅定净心是出家的重要环节,也是修行的核心。

出家者通过禅修和冥想,专注于观察自己的内心和思维,达到冷静、平和和专注的境地。

禅定净心有助于出家者摆脱世俗的纷扰,提升修行的境界。

4. 剃度出家剃度出家是指出家者剃掉头发,象征着放下世俗的形象和欲望。

在剃度仪式中,出家者会被一位长老或导师剃掉头发,并宣誓成为僧众的一员。

剃度出家标志着出家者正式进入僧团,成为佛教徒。

5. 受戒受戒是出家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受戒仪式中,出家者会接受戒律和戒规,成为正式的僧人。

戒律和戒规是出家者修行的准则和规范,有助于保持修行的纯净和正道。

佛教出家的生活佛教出家者的生活方式与尘世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

出家的条件及方法

出家的条件及方法

出家的条件及方法出家是指一个人选择放弃世俗生活,追求修行的道路。

在佛教中,出家被视为一种精神修行的方式,以追求解脱和觉悟为目的。

出家的条件和方法可以因宗派和地区而有所差异,但一般而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出家条件和方法。

第一,真心渴望修行。

出家需要具备强烈的内在愿望和追求解脱的渴望。

出家不仅仅是追求禅定与智慧的修行,更是放下世俗执着和欲望的修行,因此必须真心渴望修行的人生才能出家。

第二,了解和接受佛陀所传授的教义。

出家人必须对佛教的原理、戒律和修行方法有坚实的了解,并且能够完全接受并遵守这些教条。

第三,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出家是一项重大的决定,对家庭关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出家者需要与家人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寻找一个合适的寺庙或师父。

出家人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寺庙,或是一个有资深导师的修行环境。

在佛教寺庙中,出家人可以接受更为系统和深入的佛法教育和指导。

第五,准备自己的修行物品。

出家人需要准备一些物品,例如僧袍、袈裟、钵等,以满足出家生活的各种需求。

第六,进行出家仪式。

出家人正式进入寺庙后,需要接受出家仪式。

这个仪式会由师父主持,包括念经、皈依、剃头和受戒等仪式。

第七,接受戒律训练。

出家人在出家之后必须严格遵守僧众的戒律。

这些戒律包括禁止杀生、禁止偷盗、禁止淫欲、禁止妄语、禁止饮酒等等。

除了以上的条件和方法外,出家者还应该有一颗平等宽容、慈悲无私的心态。

在修行的过程中,出家人需要将悲心和利他心的慈悲精神发扬光大。

出家并不是每个佛教徒都必须选择的道路。

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凡夫俗子,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修行,并以善心善行去回报社会,度化众生。

总之,选择出家修行是一个重要的决定,需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和深思熟虑。

出家需要具备内在的强烈渴望,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寻找合适的寺庙或师父,准备好修行物品,接受出家仪式,尊重并遵守戒律,以及展现慈悲无私的心态。

当尼姑的条件

当尼姑的条件

当尼姑的条件1、五官端正、身体健康、六根具足,无不良嗜好。

2、年龄在17-60岁之间,父母同意。

3、无法律纠纷,无负债,无婚姻关系。

4、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即可。

5、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身份证、户籍证明、体检证明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去办理。

6、到寺院后要一切按照寺院的要求去做,放下世间一切娱乐设施,进入考验阶段,7、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学习沙弥律仪、学佛教基础知识。

2、当尼姑条件以下的条件: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开)、体健正面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四肢齐全。

(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五官端正。

(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

(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

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5. 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

(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 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

(指遭警方通缉者。

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7.年龄不小过7岁,不大于60岁。

8. 精神健全。

(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

(双性人不可出家。

)10.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

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学习沙弥律仪、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比丘,女性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剃度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

并按规定发给度牒。

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

百丈清规丛林二十要则

百丈清规丛林二十要则

百丈清规丛林二十要则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出家的条件和方法(一)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相关规定。

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以下的条件: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佛制可通融),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有的地方不要)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 四肢齐全(佛制)。

(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佛制)。

(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佛制,病好了可以出家)。

(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

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5. 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佛制,债务还清了可以出家)。

(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 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

(指遭警方通缉者。

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佛制可通融)7. 沙弥年龄不小于7岁(佛制),沙弥年龄不小于17岁(政府)。

(佛制年满二十受大戒,不满二十的可以出家做沙弥。

出家年龄没有上限,佛在世时有一百二十岁才出家受戒的。

但是最少要生活能够自理,有能力修学受持戒律,否则不许出家。

)8. 精神健全(佛制,病好后可以出家)。

(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

(双性人不可出家。

出家的条件如何出家

出家的条件如何出家

出家的条件如何出家出家是指一些宗教信仰的人抛弃世俗的生活,选择过一种与众不同的、专注宗教修行的生活方式。

在佛教中,出家是指一个人放弃个人世俗生活,进入僧侣或尼姑的修行生活。

1.决心修行:一个出家人需要有强烈的决心,愿意把个人利益放到次要的位置,并致力于达到宗教的最高境界。

这种决心应该是真诚的,基于对佛法或其他宗教教义的信仰。

2.年龄要求:不同的宗教和传统有不同的年龄限制。

年轻人可能需要获得家长或导师的同意,而年长者则可能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倾听。

3.完全剃度:在很多宗教、例如佛教中,出家意味着剃掉头发和长发。

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代表抛弃世俗外貌和个人附属。

4.遵守戒律:出家人承诺遵守特定的戒律,这些戒律包括诸如不杀生、不偷盗和不妄语等行为约束。

这些戒律旨在帮助出家人提升内心修行,并在精神上清净自己。

5.接受出家仪式:出家人通常需要接受正式的出家仪式,这是一个正式的仪式,在面对比世俗生活更严格的生活方式之前标志着一个人的入门。

关于如何出家,下面是一些一般流程的描述:1.寻找导师或指导者:出家是一个重大的决定,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导师或指导者来指导并协助整个过程。

这个人可能是一个资深的僧侣、尼姑,或一个有经验的修行者。

2.进行准备期:在出家之前会有一个准备期,这段时间主要是用来考察个人是否在信仰和修行上有足够的准备。

在这个准备期间,出家人会与导师进行密切的接触,接受训练和指导。

3.执行剃度仪式:在准备期结束后,出家人会接受正式的剃度仪式,以剃除头发和长发。

这通常由导师或有资格执行仪式的僧侣或尼姑主持。

4.接受出家仪式:剃度后,出家人将接受正式的出家仪式。

这个仪式被视为一个人正式进入僧团或修道院的标志,有时也涉及向神圣的教义做出誓言。

5.接受教育和训练:一旦出家,一个人将开始接受教育和训练,以了解和实践宗教教义和修行。

这包括学习经文、禅定、慈悲和其他重要的教义。

6.开始修行生活:一旦完成了基本的教育和训练,出家人将开始实践修行生活。

佛教徒出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佛教徒出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佛教徒出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提起《水浒传》里的花和尚鲁智深想必大家都印象很深刻。

“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等故事都是他的事迹,并且在民间广为流传。

今天咱们要说的是鲁达拳打镇关西后,渭州府早就发下海捕文书,并悬赏一千贯,画影图形,要各处州府捕捉鲁达。

后来无意中遇到自己解救的女子金翠莲的丈夫赵员外,赵员外将鲁达请到自己的府上,热情款待。

为了躲避灾难,赵员外建议鲁达到文殊院出家,以躲避官府的缉捕。

鲁达一想自己闯下那么大的祸,也没地方去,就同意出家。

赵员外出钱重修文殊院,请求住持智真长老为自己的“表弟”鲁达剃度。

他瞒下了鲁达杀人之事,只称其是“因见尘世艰辛,情愿弃俗出家”。

僧侣们一看鲁达长的那模样都不像善茬,纷纷不想留下,只有智真长老认为鲁达心地刚直,并且力排众议,坚持为鲁达剃度,并赐其法名“智深”。

从那以后,鲁达便在文殊院做了和尚,改名叫鲁智深了。

大家可能越看越糊涂:这是不是跑题了?网友咨询的是出家都有什么条件和程序,不是听你讲鲁智深的故事。

当然这只是个楔子,由此你能看出一些出家的程序和要求。

回到现实中,鲁达这样的条件显然是不达标的。

佛教徒出家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且要经过层层筛选,符合条件才允许遁入空门。

等你看完下面的条件,才会明白出家到底有多难!01出家者要建立在对佛法信仰,对三宝虔诚的基础上很多人对出家持有偏见。

认为一个人穷困潦倒、无以生计的时候就会出家,或者感情受到伤害、事业不顺利、心理受到过严重的打击······说白了,就是看破红尘、万念俱灰的人才选择到寺院里清心寡欲度余生。

如今你我所处的社会物质繁华,安定和平,家家户户解决温饱问题,人人都为追求小康生活而努力奋斗。

相比之下,寺院里枯燥单调的生活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

如果不是虔诚的追求佛法,很有少人能带着毕生的信仰走进佛门,愿意摒弃繁华的物质、离开家人妻女、丢下工作事业,用几十年的时间修的功德圆满。

剃度出家的程序

剃度出家的程序

剃度出家的程序
剃度出家是佛教传统的一种仪式,指的是一个人由此成为了一名出家人(僧人),他必须遵守比众更多的戒律,一生都要过简朴的生活,依仗自己的智慧去修行。

以下是剃度出家的程序:
1.一开始,在佛寺中举行开示仪式,传授出家人必须遵守的戒律,并且组织一个有资格的长老或剃度师傅主持出家仪式。

2.在仪式前,出家人要穿上一件整洁、朴素的服装,并且洗干净身体、清理美发和面部污渍,以示尊重整个出家过程。

3.在传授戒律和开示仪式之后,出家人需要献上三个鞠躬,然后跟着长老进入剃发室。

4.在进入剃发室之前,在佛像前献礼,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接受剃度成为出家人的信仰行程。

5.进入剃发室后,出家人坐在一个简单的蒲团上,由长老或剃度师傅剃掉其头发,然后将其发烧至成灰色。

6.在完成剃发的整个过程后,出家人会再次献上三个鞠躬,然后换上新的袈裟服装。

在仪式结束之前,出家人还需要行一些谦虚和奉仕的仪式。

7.出家后,出家人必须过着简朴的生活,不再沉迷于物质和欲望。

和其他出家人一样注重修行,努力掌握佛法的真谛,以实现升华。

剃度成为出家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看似只是剃发、着袈裟,而实际上,它需要了解佛教的规律、坚定的信念、情感的宁静、对人生的理解等,这一切都是出家人需要掌握的技能,因此,十分重要,需要深刻体会。

出家修道的十大条件

出家修道的十大条件

出家修道的十大条件
出家修道是指一个人放弃一切物质欲望,追求精神上的升华,从而达
到向善向上的目的。

作为一个出家修道者,必须具备以下十大条件:
1. 决心坚定:出家修道是一项艰苦的任务,需要极强的毅力和坚定决心。

一个出家修道者必须有不畏艰难、不退缩的信仰和准则。

2. 完全超脱:出家修道者必须完全超脱名利、情爱等物质欲望的诱惑,追求心灵的升华和内在的平静与安宁。

3. 智慧开放:出家修道者应具备宽广的心胸和开放的智慧,欣赏和接
受各种观点和思想。

4. 具备广博的学识:出家修道者应该具备广博的学识和修养,以便能
够更好地了解佛教教义和传统。

5. 具备勤劳的精神:出家修道者必须勤奋、努力和坚持不懈,以便能
够不断地进步和提高自己。

6. 具备无私的心态:出家修道者应该具备无私的心态和随和的性格,
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和造福众生。

7. 具备宽容的心态:出家修道者应该具备宽容的心态和高尚的情操,以便能够包容一切、宽恕一切。

8. 具备虔诚的信仰:出家修道者应该持有虔诚的信仰和忠诚的奉献精神,以便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9. 具备毫不妥协的態度:出家修道者应该毫不妥协,始终保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修行。

10. 具备恒久的耐心:出家修道者应该具备恒久的耐心和不懈的努力精神,以便能够不断地向精神上的升华和提高迈进。

总之,出家修道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和意义深远的精神追求。

只有具备这十大条件的人才能够持久地修行,实现自己向善向上的目标,同时为社会和人类做出有益的贡献。

女子出家当尼姑的流程

女子出家当尼姑的流程

女子出家当尼姑的流程
出家当尼姑是佛教信仰中的一种修行方式,也是一种对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对社会的奉献。

女子出家当尼姑的流程是一个严谨而庄重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考验和验证。

女子需要有出家的决心和信仰。

出家是一种对自己的承诺,需要有坚定的信仰和追求。

女子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信仰和修行目标,确定出家的意愿和决心。

女子需要寻找一位导师或师父。

导师或师父是女子出家的重要指导者和支持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佛学知识和修行经验。

女子需要认真选择导师或师父,与其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

接着,女子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准备和学习。

女子需要学习佛教的基本知识和修行方法,了解尼姑的生活和规矩。

女子需要在导师或师父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禅修和念佛,提升自己的修行水平和精神境界。

然后,女子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试住。

试住是女子出家的重要环节,需要在寺庙中生活一段时间,体验尼姑的生活和修行。

女子需要遵守寺庙的规矩和纪律,与其他尼姑和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女子需要进行正式出家仪式。

出家仪式是女子出家的最后一步,需要在导师或师父的主持下进行。

女子需要剃度,穿上尼衣,接受三
皈五戒,成为正式的尼姑。

女子出家当尼姑的流程是一个严谨而庄重的过程,需要女子具备坚定的信仰和决心,选择合适的导师或师父,进行一定的准备和学习,进行试住,最后进行正式出家仪式。

女子出家当尼姑是一种对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对社会的奉献,需要女子认真对待和珍惜。

怎么才能当道士

怎么才能当道士

怎么才能当道士
道士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

2、皈依“道、经、师”三宝,有传统的道教师承法派。

3、熟悉道教主要威仪规范,了解道教基本教义;能习诵《早晚功课经》、《道德经》等道教经典。

4、遵守道教规戒,品德良好。

5、年满18周岁,有一定文化程度,皈依出家或入道两年以上,受过冠巾或传度。

办理道士证方法:
1、由本人申请,住宫观的向所在宫观提出,在道教协会工作的向所在协会提出,散居正一派道士向所在宫观或所在地道教协会提出。

2、受理申请的宫观、道教协会提出审核意见,符合条件的,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

3、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对所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听取本人所在地设区的市、县道教协会的意见后,予以认定。

4、本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成立道教协会的,报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听取本人所在地设区的市、县道教协会的意见后,予以认定。

5、道教协会认定后,报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完成备案程序后,由认定其教职人员资格的道教协会颁发道教教职人员证书,道教教职人员证书由中国道教协会统一印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家的条件如何出家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与法律,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以下出家的条件: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艾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3、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4、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5、年龄不小过7岁,不大于60岁。

6、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7、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

8、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信仰虔诚,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父母许可,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学习沙弥律仪、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比丘,女性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剃度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

并按规定发给度牒。

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

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

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补者。

(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

短期出家的条件
1、男众沙弥班:年满7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女众净人班(无需剃发):18岁以上、60岁以下。

2、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严重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精神及心理疾病、弱智、六根不全等)。

3、目前无违法违纪在逃行为者。

中国天台山慈恩寺上智下渡法师慈悲,自2006年起,不定期接受信众短期出家;从今时起,为了让更多的信众能得到快速积福,特在杭州下院及天台山两地长期举办为期三个月至两年的短期出家活动,帮助有缘能暂时放开世间束缚,到寺院体验清净梵行的人们,早日进入佛门”人乘、天乘及声闻、缘觉、菩萨乘“的五乘共道。

若能到慈恩寺短期出家,过一段相对宁静的日子,边整理、充实自己,边修学佛法、积福积德,此中功德利益实难以言语衡量,岂不善哉!
短期出家内容安排
出家乃大丈夫行为,亦非帝王将相所能为。

如何让大家到寺院来能体验清净梵行,进入佛门“人乘、天乘及声闻、缘觉、菩萨乘”的五乘共道呢?
天台山慈恩寺之短期出家,为了能让参与者过一段相对宁静的日子,边整理、充实自己,边修学佛法、积福积德,将作如下内容安排:
一、出家受戒:
1、出家皈依、受净人五戒;
2、男众受沙弥十戒、女众受八关斋戒;
3、所受戒律讲授。

1、早晚课诵;
2、上、下午各一支香持诵仪轨和经典;
3、每天一支养息香;
4、每天出坡(即出家体力劳动)或参与《白玉大藏》编校或阅经;
5、每天练习“慈恩操”锻炼身体。

(因现代人业障重、运动少、疾病隐患多,慈恩健身操来之于佛教的理念与修行法,但没有宗教色彩,不受信仰的限制,是广利众生的健身方法,也是人们解脱病痛、提高生命质量、乃至延年益寿的好途径。


三、特别安排:
1、法师开示;
2、自愿请法或灌顶;
3、半月诵戒(所受戒律);
4、特别指导。

信众问:女众只有一次正式出家的机会吗?女众短期出家是否如法?女众短期出家还俗后,还有没有机会正式出家呢?
天台山慈恩寺主持智渡法师答:
1、“短期出家”为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的所有男众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习俗,以体验僧团生活,播种出离之因。

2、短期与长期之别在于:在“出家”时是否已设定还俗时间,如1月、3月、6月、一年、二年等。

如无设定,出家一天、七天亦非“短期”。

3、因女众一生中只有一次正式出家的机会,为了让女众既保持这一正式出家的机会,又能参与随喜“短期出家”,因此“短期出家”的女众最好受持八关斋戒,以净人方式参与较为如法,让在家女众也能体验出家生活,引导其生起正信,契入佛法清凉自在的本来面目;若能生起真实出离心,在家庭开许下正式使用“出家”机会。

慈恩寺短期出家登记表
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