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小学生人际关系

合集下载

终身成长第六章人际关系总结

终身成长第六章人际关系总结

终身成长第六章人际关系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家庭、社交圈还是工作场所,我们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和合作。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带来快乐和满足感,还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终身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在人际关系上的能力,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之一,也是建立信任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当我们与他人交谈时,要注意专注地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感受,不要急于打断或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要注重沟通的方式和态度。

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积极和尊重的语言,避免使用攻击性或冷漠的言辞。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非语言沟通,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

通过积极的沟通方式和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和理解他人,从而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关系。

要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在人际关系中,冲突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当我们面临冲突和问题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

首先,我们应该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逃避或推卸责任。

其次,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以合作和妥协的方式解决争议。

最后,我们还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和意见,以更客观和公正的方式解决问题。

要重视人际关系的维护和培养。

人际关系是需要长期维护和培养的,不能只在需要的时候才去寻求帮助或交流。

我们应该主动关心和关注他人,与他人保持联系和交流。

通过定期的沟通和互动,我们可以建立起稳固和持久的人际关系。

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感恩和表达感谢之情,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要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在人际关系上的能力。

人际关系是一门终身学习的课程。

我们应该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书籍和课程,了解更多关于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巧。

第六章人际关系

第六章人际关系

(3)感情需要: 表现为在感情上与他 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 舒茨认为,每种人际关系需要的强度都 应处于一个较适宜的水平,欲求不足或 欲求过度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与维持。 人满足三种人际关系需要的方式有主动 和被动之分。三种基本人际关系需求与 主动和被动两种满足方式组合起来,就 构成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第七章: 人际交往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
(一 )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 的直接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 好恶喜厌,远近亲疏,即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因此 它根本上受着经济、政治、法律等关系 的制约,而这些社会关系又总是通过人 际关系具体地,鲜活地表现出来,对人 们的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冲突的层次与类型 布瑞克(H.B.Braiker)等学者区分 了三个层次的冲突: 第一层次是特定行为上的冲突,即双方 对于某个具体问题存在不同意见,; 第二层次是关系规则或角色上的冲突, 即双方对于如何处理双方的关系,在关 系中各自的权利、义务有不同的理解; 第三层次是个人性格与态度上的冲突, 这往往涉及到双方人格与价值观的差异, 因此是比较深层次的冲突。
(3)由一方发出的同意、合作、友好等 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协助、温和等反应; (4)由一方发出的尊敬、信任、赞扬、 求援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劝导、帮助 等反应; (5)由一方发出的害羞、礼貌、服从、 屈服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骄傲、控制 等反应; (6)由一方发出的反抗、怀疑等行为, 导致另一方的惩罚、拒绝等反应;

(2)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影响 有不少研究表明,在合作条件下,群 体成员之间能建立和保持友好协调的 人际关系,个体的活动效率因此得到 了提高。 也有很多的研究证明,由于竞争能够 使个体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激发强 烈的行为动机,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所以它同样可以大大提高个人的活动 效率。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技巧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和个人成就。

本文将介绍一些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技巧的方法。

第一,培养友善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小学生应该学会友善地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思想和感受。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合作活动,让学生们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努力。

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树立榜样,与孩子分享友善和尊重他人的经验。

第二,倾听和表达。

小学生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和班会中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倾听技巧。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进行日常的对话,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

第三,培养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小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够分享自己的资源和经验。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与同学共享玩具和书籍,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四,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人际关系问题和冲突。

教师和家长应该教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的有效方法,如沟通、妥协和寻求帮助等。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该给予小学生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困难和挫折,增强他们的应对压力的能力。

第五,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

小学生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并乐于提供帮助。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快乐。

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总之,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合作,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友善和尊重他人、倾听和表达、合作和分享、解决冲突和处理问题、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等方式,小学生将逐渐成长为具有良好人际关系技巧的人才。

第六章小学生人际关系

第六章小学生人际关系

1、早期亲子关系特征—依恋 、早期亲子关系特征— 婴儿大约在六个月以后,与父母建立了一种稳定 的亲子关系,婴儿便形成了依恋。依恋是儿童与 其父母之间的一种感情联系、纽带或持久关系, 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这种依恋促 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接近性。一旦依 恋形成,儿童就以各种方式对待依恋对象,如经 常接触他们、一起玩乐、做游戏,更为重要的是, 依恋对象能给儿童提供一种安全感。疲倦或紧张 的儿童会靠近其依恋对象,并且在感情上表现出 更大的宽慰,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表现出愉悦和 轻松。
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日本心理学家 广田君美研究了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整个过程分 为五个时期。 (1)孤立期(一年级上半学期)儿童之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团体,各自 正在探索与谁交朋友。 (2)水平分化期(一至二年级)由于空间的接近,如同桌座位接近、上 学同路等自然因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3)垂直分化期(二至三年级)由于儿童学习水平和身体能力的高低, 分化出属于支配地位的和被支配地位的儿童。 (4)部分团体形成期(三至五年级)儿童之间分化并形成了若干个小集 团,出现了统率小集团或班级的领袖人物,团体成员的团体意识加强 了,并出现了制约团体成员的行为规范。 (5)集体合并期(五年级以后)各个小集体之间出现了联合,形成了大 团体,并出现了统率全年级的领袖人物。
2、儿童的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 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父母与儿童的关系 发生着变化,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己作出决策。麦克斯白 (Macceby)提出一个亲子关系发生变化的三阶段模式。 Macceby)提出一个亲子关系发生变化的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 父母作出。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 12岁),父母具有较强的社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父母具有较强的社 会交往能力,并且关心儿童的社会交往,让儿童参与家庭 中某些事情的决策,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促进儿童社 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父母通过榜样作用、强化和约束,培 养儿童形成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方式,发展儿童的亲社会 行为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作出更多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作出更多 的重要决定。

小学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优秀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优秀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优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其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研究,学生将了解如何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解决冲突,并培养友善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积极的人际交往对个人的影响-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培养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培养学生培养友善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教学内容和活动1. 介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10分钟)- 向学生解释人际关系对自己的影响,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好处-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经验2. 合作游戏:团队合作(20分钟)- 组织学生参与一个团队合作的游戏,鼓励他们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反思游戏过程中的合作经验,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观察3. 解决冲突的技巧(15分钟)- 向学生介绍解决冲突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倾听、理解他人观点和寻求共识-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冲突情境中实践这些技巧,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冲突的最佳方式4. 培养友善和尊重他人的态度(15分钟)- 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友善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友善和尊重的经验和观察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向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和研究收获-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人际关系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收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解决冲突情况和策略- 学生完成与友善和尊重相关的练和作业教学资源- PowerPoint幻灯片介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解决冲突的技巧- 合作游戏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友善和尊重案例分析材料参考文献无。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第一章:人际关系的概念与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等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联系。

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是如何与他人相处的?2. 教师讲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身边的好朋友,探讨他们的人际关系特点。

四、课后作业1. 思考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制定改善人际关系的计划。

第二章: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倾听: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打断对方说话。

2. 表达: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3. 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

4. 赞美与鼓励:学会赞美他人,给予他人积极的反馈。

三、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人际沟通场景,让学生练习沟通技巧。

2.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沟通技巧。

四、课后作业1. 记录一天中与他人的沟通情况,分析自己的沟通技巧。

2. 给家人或朋友写一封表扬信,表达对他们优点和努力的赞美。

第三章:人际冲突的处理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冲突的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冲突原因:性格差异、观点分歧、资源争夺等。

2. 处理冲突的方法:冷静分析、换位思考、寻求妥协、主动道歉等。

三、教学活动1. 讨论:分析导致人际冲突的原因。

2. 角色扮演:模拟冲突场景,让学生学会处理冲突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1. 思考自己曾经遇到的冲突,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

2. 制定解决冲突的计划,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第四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2. 培养学生运用策略主动与人建立良好关系。

小学生的社交技巧必备手册

小学生的社交技巧必备手册

大家好,我是小智。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份小学生的社交技巧必备手册。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与他人进行良好的社交互动非常重要。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我们可以建立起友谊,培养自信和表达能力。

现在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第一章:友善待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友善待人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微笑,礼貌地与他人打招呼,并用温暖的语言表达我们的祝福。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学会寻求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并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激之情。

第二章: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见,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

当别人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我们应该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同时,我们也要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扰他人的休息和学习。

只有相互尊重,我们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分享和合作良好的社交技巧也包括分享和合作。

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成就,同时也要乐于帮助他人。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并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通过分享和合作,我们能够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第四章: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社交互动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我们要坦诚待人,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当我们承诺做某件事时,一定要认真履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第五章:尊重隐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

当别人不愿意分享某些事情时,我们应该懂得停止追问,并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第六章:解决冲突在社交互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要冷静地面对,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温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主动地与对方沟通,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通过解决冲突,我们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第七章: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交互动,我们还需要培养一些良好的社交习惯。

例如,我们要讲究仪表,保持整洁干净的形象;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遵守公共规则;要注重礼仪,在场合中懂得适当的礼貌和礼节等等。

第六章人际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心理学)精品PPT课件

第六章人际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心理学)精品PPT课件
• 3.社交带(约在1.20—3.60米)
• 4.公共带(约3.60米以上)
• 二、心理距离“适”度• 1.收益与付出适度 • 2.尊重对方 • 3.人际接触适度 • 4.人际情境控制适度
第二节 话出口前需斟酌
• 怎样成为谈话高手? • (一)话入人心 • 当你跟别人交谈时,你必须考虑的第一件事
3、绘声绘色 想象在讲自己的故事
12
语言基本功最佳 练习方式——朗读
13
面部表情 躯干
体态构成
眼神 手部动作
14
躯干要求
1、站直不驼背 2、站稳不摇晃 3、挺胸收腹提臀
15
眼神要求
1、必须注视观众 2、眼神适当扫动
16
面部表情要求
1、要求自然 2、亲和
3、随内容而变化
17
手部动作要求
1、动作自然 2、静动结合 3、表达态度和情绪
– 按理说,我应该让大家好好休整一下。但 是,战机稍纵即逝,下一个对手是××× , 这更是一场硬仗。
– 依形势来看,现在正是考验我们的持续作 战能力的阶段,我愿意全力支持大家,与 大家一起继续并肩作战。大家有没有信心?
如何善用赞美的艺术
赞美:将下列对方身上确实存 在的东西强调给对方听:
• 优点与长处 • 你欣赏他的地方 • 他希望你欣赏的地方
18
五种手部运动方式
方式1:双手自然下垂(不建议) 方式2:一手拿着东西(如话筒),一手下垂 方式3:一手拿着东西(如话筒),一手活动
方式4:双手均自由活动(高级方式) 方式5:抱住双臂(不建议)
19
四种常见手势
方式1:大拇指一指式(大拇指伸出,其它内收) 方式2:食指一指式(食指伸出,其它内收) 方式3:全掌式(五指伸出) 方式4:握拳式(五指握拳)

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发展

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发展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首次交往时彼此产生 首因效应是指首次交往时彼此产生 的第一印象对后继交往行为和关系 的心理影响。 的心理影响。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交往过程中所形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交往过程中所形 成的印象对双方关系的重要影响。 成的印象对双方关系的重要影响。
20112011-6-28
信息 通道 反馈
背景
信息接受者
(接收、解码、理 接收、解码、 接受、行动) 解、接受、行动)
(图) 人际交往沟通模式
20112011-6-28二人际交往的功能1、信息沟通功能 2、情绪互动功能 3、人际协调功能 4、自我调节功能
20112011-6-28
20112011-6-28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2011-6-28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交往时对人的某些品质、 晕轮效应是交往时对人的某些品质、 是交往时对人的某些品质 特征形成了较深刻的印象后, 特征形成了较深刻的印象后,掩盖了 对人的其余品质和特征的知觉。 对人的其余品质和特征的知觉。又称
月晕或光环效应。 月晕或光环效应。
20112011-6-28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结果。 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结果。 社会心理学把人们在物质交往与 精神交流中发生、 精神交流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 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心理关 叫做人际关系。 系,叫做人际关系。
20112011-6-28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
认知、情感和行为 认知、
(三)人际关系的分类
心理上 阅历上
心理成熟,有主见。 有独立的愿望, 心理成熟,有主见。 有独立的愿望,不能控制自 己的情绪。 己的情绪。 饱经风霜, 饱经风霜,有丰富 的人生经验。 的人生经验。 父母掌握更多的知 识,但许多知识已 显得陈旧。 显得陈旧。 只是学生, 只是学生,未真正走上大千 社会。 社会。 生活知识比家长少, 生活知识比家长少,信息技 术和家长在同一起跑线上。 术和家长在同一起跑线上。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第一章:认识人际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与人相处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与人相处的好处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与人相处的例子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学生分享与人相处的经历和感受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第二章:与人沟通的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培养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2 教学内容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如何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与人沟通的场景讲解如何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沟通技巧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3.2 教学内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3.3 教学活动讲解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重要性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四章:处理人际关系的冲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冲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2 教学内容处理人际关系冲突的方法如何解决问题情景剧:模拟人际关系冲突的场景讲解处理人际关系冲突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处理方式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情景剧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收获培养学生持续改进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改进空间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5.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六章:学会倾听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倾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耐心倾听他人讲话的能力倾听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何耐心倾听他人讲话6.3 教学活动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倾听的故事讲解倾听的重要性和如何耐心倾听他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倾听的场景6.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七章:培养同理心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同理心的概念培养学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7.2 教学内容同理心的定义及其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同理心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探讨同理心的含义和作用讲解如何培养同理心,并分享相关实例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展现同理心的场景7.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八章:团队协作与合作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合作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团队协作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协作和合作8.3 教学活动小组游戏:通过团队游戏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协作学生分享在游戏中的团队协作经历和感受8.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团队游戏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九章:学会拒绝与妥协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拒绝和妥协培养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冲突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拒绝和妥协的重要性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9.3 教学活动情景剧:模拟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拒绝和妥协的场景讲解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处理方式9.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情景剧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收获培养学生持续改进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10.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改进空间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10.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一章认识人际关系中的“讨论话题引入”和“学生分享经历和感受”环节。

(精品文档)小学生人际关系完整片重要别删

(精品文档)小学生人际关系完整片重要别删

小学生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

它的变化和发展取决于双方之间需要满足的程度:只有双方在相互交往中都获得了各自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才能产生并保持接近的心理关系和友好的情感。

研究人际关系指导的目的在于协调好人际关系。

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总是在不断的交往活动中从事工作、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的。

人际关系状况如何,对于人们顺利地完成活动任务,对于集体的形成和巩固,对于个体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均有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由于其生活阅历和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适应方面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

学生是在班级这种特殊的群体环境中学习和发展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其学习的重要条件,人际交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教育者必须了解班级中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人际关系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

我认为,对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指导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调整认知结构。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取决于人与人及群体之间相互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若相互得到满足,则产生彼此接近、信任的心理关系;反之,则产生疏远、回避甚至敌对的心理关系。

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分析。

一个维度是交往中的组织关系,可据此分为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

正式关系由在组织形式上已明确的正式群体中的角色所决定,如教师、班干部是班级的领导者。

非正式关系一般是在相互之间具有共同的情感或观点基础上形成的,如由于都爱好文学而经常进行交往所形成的关系。

区分班级中人际关系的另一个维度是交往者之间的角色,可据此分为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

小学生人际关系1ppt课件

小学生人际关系1ppt课件
• 3)态度问题:小学生交往双方态度不端正, 存在偏见、歧视对方、各存异心造成的相互排斥 。
精选ppt
• 4)交往空间的狭小:大量出现的独生子女 ,使兄妹交往的机会缺乏。现代家居形式 的改变,特别是城镇,使小学生交往的物 质空间和环境受到制约。更有甚者,随着 升学压力的加剧,家长往往强化儿童的“学 习”意识,淡化儿童的“社交”意识,人为地 剥夺了小学生本应获得的“交往”机会,主客 观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小学生人际交往的不 良。
精选ppt
2.正确调控情绪,避免人际冲突
• 积极健康的情绪能促进小学生更好的人际
交往。对于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
绪,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按照当时
的情境,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控。即通过
让他们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估来认识交
往中不良情绪反应的不良后果,避免在人
际交往中与同学产生冲突。同时,指导他
们在遇到人际冲突情境时,如何运用克制、
精选ppt
(2)交往行为因素
1)认知失调:小学生交往双方在信息交流中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有自身的思维定势, 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理解,对交往状况 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评价出现了偏差, 既不能准确地理解同学,又不能正确评价 自己,必然导致交往行为的不当。不良的 交往很重要的一条是认知失调和不良的思 维方式所致。因此,通过适当认知策略改 变,如说服理解、情境讨论、互换角色、 阅读辅导等,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改 变人际关系。
精选ppt
(1)交往技艺因素
• 1)仪表问题:由于心理效应中的“第一印象”作用 以及小学生交往“表面性”特征,长相丑陋、不修 边幅、不讲卫生、没有风度等也成为小学生交往 不良的重要因素。
• 2)语意问题:因为小学生各自的经验不同, 而出现在语言交流过程的不当引起的,表现为谈 话态度不诚恳,说话喋喋不休,语音语调不恰当 ,开玩笑没有分寸,轻易打断对方谈话等以及信 息交流沟通不畅,被歪曲或误解,断章取义,造 成语意的障碍。

小学生的社交能力

小学生的社交能力

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超过1000字的关于小学生社交能力的创作:第一章:了解社交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与家人、朋友、同学等不同的人建立联系和互动。

这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合适、积极、有效的行为,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情绪管理和自信心等方面。

通过培养和发展社交能力,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协作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章: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应该学会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他们可以主动向他人问候、打招呼,并与他人进行简单而友好的对话。

在课堂上,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并尝试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小学生可以建立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第三章:倾听与尊重他人在社交中,倾听和尊重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小学生应该学会静心倾听他人的讲话,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

当别人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或感受时,他们应该给予关注和尊重,并适时给予回应和支持。

通过倾听和尊重他人,小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建立更加融洽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合作与团队精神在学校和课堂活动中,小学生需要与同学们进行合作和协作。

他们可以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小组任务、参与集体游戏等。

在合作中,他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贡献,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观点。

同时,他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并为团队的共同目标努力。

通过合作与团队精神,小学生可以培养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同时也能够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第五章:理解情绪并适当表达情绪管理是社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应该学会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适当地表达出来。

当他们遇到挫折、困难或者不愉快的事情时,他们应该学会冷静思考和积极应对,而不是情绪失控或者消极退缩。

同时,他们也应该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六年级学生的社交技巧指南

六年级学生的社交技巧指南

六年级学生的社交技巧指南第一章:社交技巧的重要性社交技巧是一种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和成功交流的能力,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掌握适当的社交技巧,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互动,建立友谊,增强自信,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第二章:面对他人时的基本礼仪面对他人时,六年级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基本礼仪:1. 礼貌问候:要学会用友善的语言和表情问候他人,比如“你好”,“早上好”等。

2. 注重交流:学会倾听对方,不要打断别人发言,并保持良好的眼神接触。

3. 尊重他人: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不鼓吹自己的专断观点。

4. 言谈举止得体:避免说脏话或伤害他人的言辞,要注意说话的音量和语速,以及身体姿态。

第三章:建立友谊的技巧建立友谊是六年级学生社交技巧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建立友谊的技巧:1. 共同兴趣:找到与他人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运动、音乐或读书,以此作为交流的起点。

2. 友善待人:学会对他人友善,尊重别人的感受,主动与他人交流,不要孤立自己。

3. 倾听他人:学会倾听他人的问题和困扰,给予支持和帮助,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

4. 团队合作:在课堂活动或社团中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第四章:解决冲突的技巧在社交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冲突。

以下是一些解决冲突的技巧:1. 冷静沟通:遇到冲突时,首先要冷静下来,然后与对方进行理性的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对方的想法。

2. 寻求帮助:如果冲突无法解决,可以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中立的意见和解决方案。

3. 妥协与互谅:在解决冲突时,双方都需要做出妥协和互相理解,以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第五章:网络社交的注意事项在当今数字时代,网络社交已经成为六年级学生社交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网络社交的注意事项:1. 尊重他人:在网上交流时,要注意用友善和有礼貌的语言对待他人,不发表冒犯或人身攻击的言论。

2. 保护个人信息: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电话号码、住址或其他敏感信息。

小学生的社交技巧

小学生的社交技巧

小学生的社交技巧第一章:友善与尊重小明是一个友善和善良的小学生。

他知道在社交中要以友善和尊重为基础,与人相处时要体谅他人的感受。

小明通过微笑和友好的语言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倾听他人的观点。

他相信友善和尊重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第二章:沟通与表达小明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他学会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尽量使用准确的词语和语法。

小明还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尊重他们的观点。

他相信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表达,可以建立起真实和深入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合作与分享小明喜欢与同学们合作,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他相信通过合作和分享,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和取得更好的成果。

小明与同学们一起组织小组活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他鼓励大家相互支持和帮助,建立起和谐的团队氛围。

第四章:解决冲突与妥协在社交中,小明明白遇到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他学会了冷静思考和控制情绪,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明知道通过沟通和理解,可以解决许多冲突。

他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尝试达成妥协,以实现双赢的结果。

第五章:拒绝与辨别小明明白在社交中要懂得拒绝和辨别。

他知道自己有权利保护自己,并拒绝那些不合适或不安全的要求。

小明学会了辨别哪些是好的朋友和值得信任的人。

他相信通过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警觉性,可以避免被欺骗或受到伤害。

第六章:未来展望与责任在小学生的社交技巧中,小明担负着未来的责任。

他明白良好的社交技巧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小明希望将友善和尊重的价值观传递给更多的人,并与他们一起建立积极和健康的社交关系。

他相信每个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社交技巧,成为一个独立、自信和善良的人。

结语:小学生的社交技巧小明用自己的友善和善良,成为了一个小小社交能手,在与人交往中展现自己的责任和热爱。

他相信每个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社交技巧,成为一个独立、自信和善良的人。

愿小学生的社交技巧充满合作与分享!你的朋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师对儿童的态度 因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个性作风的不同,教师对儿 童的态度也不同,这直接影响交往质量、师生关系和教育 效果。 我们倡导的是亲密型(或情感型)的师生关系,这种 类型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对待学生亲切友好,学生尊敬、 热爱教师。师生交往正常而频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彼此接纳、真诚友好,教师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因而会 对学生有和蔼、愉快的态度,经常表现友好的行为,微笑、 点头、注视学生,与学生有较多的谈话,对学生给予密切 关注,并且经常表扬学生。师生配合默契,教学相长。这 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不仅是学生分数的提高, 而且是学生更强的自信心、与日俱增的创造性,以及对他 人更喜爱、更亲近的态度。
1、早期亲子关系特征—依恋 、早期亲子关系特征— 婴儿大约在六个月以后,与父母建立了一种稳定 的亲子关系,婴儿便形成了依恋。依恋是儿童与 其父母之间的一种感情联系、纽带或持久关系, 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这种依恋促 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接近性。一旦依 恋形成,儿童就以各种方式对待依恋对象,如经 常接触他们、一起玩乐、做游戏,更为重要的是, 依恋对象能给儿童提供一种安全感。疲倦或紧张 的儿童会靠近其依恋对象,并且在感情上表现出 更大的宽慰,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表现出愉悦和 轻松。
3、小学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的人际交往逐渐丰富起来,与同 伴的交往也明显增多,与父母的关系从依 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 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 但小学儿童与父母仍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他们对父母仍然怀有深厚的依恋的感情。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 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是儿 童除父母、教师及亲属以外的另一重要的 社会关系。
(二)小学生人际关系指导的重要性 1、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小学生人格健全和 社会个性化的发展。 2、小学生处在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期,迫 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 更多的联系。 3、独生子女群体缺乏正确的交往方式。
二、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性交往是 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社会生活之一。小学儿 童的人际关系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亲子关 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 (一)亲பைடு நூலகம்关系的发展特点 亲子关系是儿童与父母之间建立的一 种人际关系。它是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 并发展起来的。
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日本心理学家 广田君美研究了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整个过程分 为五个时期。 (1)孤立期(一年级上半学期)儿童之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团体,各自 正在探索与谁交朋友。 (2)水平分化期(一至二年级)由于空间的接近,如同桌座位接近、上 学同路等自然因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3)垂直分化期(二至三年级)由于儿童学习水平和身体能力的高低, 分化出属于支配地位的和被支配地位的儿童。 (4)部分团体形成期(三至五年级)儿童之间分化并形成了若干个小集 团,出现了统率小集团或班级的领袖人物,团体成员的团体意识加强 了,并出现了制约团体成员的行为规范。 (5)集体合并期(五年级以后)各个小集体之间出现了联合,形成了大 团体,并出现了统率全年级的领袖人物。
三、小学儿童存在的主要交往问题
(一)人际孤独 1、什么是人际孤独 孤独感是指因离群索居而产生的一种无依无靠、孤单烦闷 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际孤独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因 交往障碍而带来的孤独体验。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感到孤独的时候,孤独是人存在的 感受标志。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孤独感特别强烈,并且长 期存在,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影响工作和学习,那么就 可能是心理问题或障碍了。对于小学儿童而言,尽管他们 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学校的集体环境里,但是,由于社会、 家庭、个性或交往技能方面的原因,仍有一部分小学儿童 在交往中表现出人际孤独,与同学交往不主动,狭隘孤立, 其行为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3)小学儿童的性别交往 在小学阶段,儿童都喜欢选择同性而不 是异性朋友。因为在小学儿童看来,同性 朋友可以分享共同的兴趣,并从中获得快 乐。此外,女性好朋友比男性好朋友更注 重人际关系,因而也更愿意分享彼此的秘 密,而男性好朋友之间则更看重活动本身 及其成就。
(三)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 师生关系是小学儿童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成分。由于小 学教师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起主导作用,因而师生关系对 儿童的影响更加重大而深远。 1、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 刚入学的儿童,几乎都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 在儿童的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教师要求他们做到的一切, 他们几乎都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 有效果。在这个时期,师生关系比较平稳 有效果。在这个时期,师生关系比较平稳,儿童对教师的 比较平稳,儿童对教师的 绝对服从心理有助于他们很快学习、掌握学校生活的基本 要求。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塞尔曼(Selman,1980)认为儿童友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塞尔曼(Selman,1980)认为儿童友 谊的发展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3 第一阶段(3~7岁),尚不稳定的友谊关系。儿童还没有形 成友谊的概念,儿童间的关系还不能称之为友谊,而只是 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友谊就是 一起玩,朋友往往与实利和物质属性以及时空上的接近相 关联。认为朋友就是与自己一起玩的人,与自己住在一起 的人。 第二阶段(4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要求 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 否则就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6 12岁),双向帮助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能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能 互相帮助,但还不能共患难。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 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以上阶段变化反映了儿童随年龄的增长,对 友谊有着不同的理解,对小学儿童而言,最初 (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只是根据一些表面的 行为和关系来定义朋友,认为朋友就是住得较近、 有好玩的玩具、喜欢与自己一起玩、玩自己喜欢 的游戏的同伴。到后来(小学四、五年级),慢 慢发展为将友谊视为更抽象的相互关心、互享情 感、互相安慰的内在关系,认为朋友就是互相支 持、互相忠诚、合作、彼此不打架。最后(开始 于小学五年级),儿童将友谊看成是可以进行自 我表露和倾吐彼此秘密的特殊同伴关系,朋友就 是有共同兴趣、互相了解、互相透露个人小秘密 的人。
2、同伴关系发展特点 (1)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发展 儿童对同伴交往的需要是逐渐建立的,交往随 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时间 更多、形式更复杂,并且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同伴团体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 的。人是社会性动物,是社会群体的一分子,具 有交往与归属的需要。儿童的同伴团体能满足儿 童交往与归属的需要,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 过程中有重要影响。
第六章
小学生人际关系指导
一、小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 之间通过交往建立起来的某种比较稳定的 心理联系, 心理联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其社 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 表现为亲子关系、同伴关 系和师生关系 。
1、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作用、功能) (1)同伴交往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对儿 童学习社会技能有特别的作用。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在共 同的活动和相互的协作中,儿童能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 能力,汲取种种间接经验,包括游戏规则、物理经验、学 习方法等,学会遵守规则、尊敬权威、承担责任、完成任 务等,从而培养社会责任感,学会充当社会成员。 (2)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情绪发展与调节有重要作用, 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3)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儿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 (4)同伴关系的功能还在于发展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吸 收同伴的经验 。
从三年级开始,随着同伴之间交往的增多,特别是随 着年龄增长,儿童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增长,儿童 无条件信赖、服从教师的程度有所下降,他们对教师的态 度开始变化,开始对教师作出评价,对不同的教师也表现 出不同的喜好,对于满意的教师表现出亲近,并报以积极 反应,对于不满意的教师表现出疏远或反抗。如同样是批 评,如果来自于自己喜欢的教师,则会感到内疚、羞愧; 如果来自于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则会引起反感和不满。在 这个时期,师生关系中出现了不平稳状态 这个时期,师生关系中出现了不平稳状态,教师的权威地 不平稳状态,教师的权威地 位开始受到挑战。 小学儿童最喜欢的教师往往是讲课有趣、平和开朗、严 格、耐心、公正、知识丰富、尊重学生、能为学生着想的 教师。
第四阶段(9 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儿童发展了朋友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儿童发展了朋友 的概念,认为朋友之间是可以相互分享的,友谊是随时间 推移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朋友之间应相互信任和忠 诚,同甘共苦。他们开始从品质方面来描述朋友,认为自 己与朋友的共同兴趣是友谊的基础。儿童的友谊开始具有 一定的稳定性。朋友之间可以倾诉秘密,讨论、制订计划, 互相帮助。但这一阶段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第五阶段(12岁以后),自主的共存阶段,是友谊发展的最 第五阶段(12岁以后),自主的共存阶段,是友谊发展的最 高阶段。它以双方互相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力量,互相获 得自我的身份为特征。由于择友更加严格,所以建立起来 的朋友关系持续时间都比较长。
2、儿童的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 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父母与儿童的关系 发生着变化,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己作出决策。麦克斯白 (Macceby)提出一个亲子关系发生变化的三阶段模式。 Macceby)提出一个亲子关系发生变化的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 父母作出。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 12岁),父母具有较强的社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父母具有较强的社 会交往能力,并且关心儿童的社会交往,让儿童参与家庭 中某些事情的决策,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促进儿童社 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父母通过榜样作用、强化和约束,培 养儿童形成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方式,发展儿童的亲社会 行为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作出更多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作出更多 的重要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