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狼山观海》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诗词名句-语文高考-高考作文必备_作文高分_点睛之句vynm

诗词名句-语文高考-高考作文必备_作文高分_点睛之句vynm

诗词名句-高考作文必备备战高考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

归庄《锦堂春·半壁横江矗起》自古嫦娥爱少年《红楼梦·第四十六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权德舆《玉台体》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李颀《古塞下曲》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佚名《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银河万里秋浪,重载客槎还。

吴文英《诉衷情·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元好问《京都元夕》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杨万里《寒食上冢》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李益《上汝州郡楼》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

佚名《信南山》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篇》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前车覆,后车诫。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六》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诗词名句-语文高考-高考作文必备_作文高分_点睛之句jleq

诗词名句-语文高考-高考作文必备_作文高分_点睛之句jleq

诗词名句-高考作文必备备战高考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王镃《塞上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传·系辞传下·第二章》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佚名《天保》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佚名《上山采蘼芜》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林逋《相思令·吴山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纳兰性德《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诗成自写红叶,和恨寄东流。

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李白《剑阁赋》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王褒《渡河北》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董士锡《木兰花慢·武林归舟中作》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李白《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罗隐《自遣》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佚名《行行重行行》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刘攽《雨后池上》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宋祁《落花》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吕氏春秋·纪·孟秋纪》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狼山美景诗句

狼山美景诗句

狼山美景诗句1、《狼山观海》宋·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2、《狼山》宋·崔敦礼贪恋微官未得閒,二年乡梦绕狼山。

如今真个山中去,不是寻常杳霭间。

3、《短歌行赠武河汤将军擢镇狼山》明·俞大猷蛟川见君蛩然喜,虎须猿臂一男子。

三尺雕弓丈八矛,目底倭奴若蚍蚁。

一笑遂为莫逆交,剖心相示寄生死。

君战蛟川北,我战东海东。

4、《送率翁归狼山》宋·吴潜孤云住处是狼山,云本无心山自閒。

老率似云云似率,等閒飞去又飞还。

5、《狼山》宋·崔敦礼裹了青衫簪了缨,此身便是一浮萍。

五年客路春风熟,各里乡关夜月明。

华鹤归来惊物变,白狼依旧逼人清。

山中老宿争迎我,辑杖相呼问甲庚。

6、《狼山》宋·崔敦礼五载龙蟠虎踞间,峰头日月望狼山。

归来筋力犹强健,野屐登临莫厌艰。

7、《狼山》宋·韩元吉天外奇峰认九华,路人指点是狼牙。

他年刻石题车马,会遣山前属汉家。

8、《狼山归道中作》明·黄克晦前山无夕阳,犹问夕阳洞。

天寒人不行,山僧出相送。

9、《登狼山》宋·吴及郡僻山更远,尘喧与世违。

水横观雁度,天静见龙归。

落叶霜凝树,思亲泪湿衣。

西风怕回首,不忍白云飞。

10、《狼山渡口有作》宋·夏竦渡口人疏黯翠烟,登临犹喜夕阳天。

残云右倚江都树,远水南回建业船。

山引乱猿嗥古寺,电驱甘雨过间田。

季鹰死后无归客,江上鲈鱼不直钱。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狼山观海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狼山观海

古诗文系列:狼山观海
赏析: 不仅南通人重视它,也是王诗与宋诗研究 界值得珍视的。
古诗文系列:狼山观海
狼山观海: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谢谢!
古诗文系列:狼山观海
赏析:
登狼山,“举首四顾,海阔天空;长啸一 声,山鸣谷应”确使人眼界顿开,心胸豁 朗。
《狼山观海》系王安石早期作品,从 此可见这为他后来的创作现出端倪,也为 有宋一代诗作埋下根芽。象“万里昆仑谁 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遨游半是江湖 里,始觉今朝眼界开”语言率直,就如钱 钟书先生所说的“把锋芒犀利的语言时常 斩截干脆得不留余地,没有回味的表达了 新颖的意背景: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临川集》 和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以及沈钦韩 的《王荆文公诗文笺注补注》都没有收这 首诗,而是明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 中记载,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任海 门县令,当时通州属淮南路,这和宋史本 传所载“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相 合。《全宋诗》关于王安石诗部分虽没有 收全诗,可是却录有“残句”“阆苑仙人 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笫77卷)且 万历《通州志》所载诗题为《白狼观海》。
古诗文系列:狼山观海
赏析:
后为郡牧判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 搏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 (《宋诗鉴赏辞典》第11页)《狼山观海》 正体现了王安石早期的诗风。这也可能是 北宋初期诗风使然,同时王安石这一诗风 也为宋诗的质直、散文化,形象思维不及 唐诗埋下根芽。
《狼山观海》虽然是王安石的一首逸 诗,可是它给留下了写南通狼山的名篇, 也可窥见王安石早期诗风,并对研究宋诗 有一定价值。

狼山观海译文

狼山观海译文

狼山观海译文
以下是为您生成的“狼山观海”译文:
原文: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
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
始觉今朝眼界开。

译文:哎呀妈呀,这万里的昆仑山脉到底是谁给凿开的呀?那无边
无际的波浪一个劲儿地拍打着天空就涌过来啦!早上的时候,那寒冷
的云雾连着远处那些孤零零的小岛。

等到春天暖和了,鱼啊龙啊都活
跃起来,好像是从冬眠中被惊蛰的雷声给叫醒了似的。

传说中那神仙
住的阆苑,到底在哪儿能找着啊?那乘槎上天的使者啥时候能回来呢?我呀,大半辈子都在江湖里游荡,直到今天来到这狼山观海,才感觉
自己的眼界一下子就打开啦!
这诗出自北宋王安石的《狼山观海》。

您瞧瞧,王安石这老兄站在狼山上看海,心里那感慨可真是不少。

他先说这昆仑山好像被谁凿开了,才有这么汹涌的浪涛滚滚而来。


后又说早上冷飕飕的,云雾把小岛都给围起来了。

春天一暖和,水里
的鱼龙都欢实了,就跟被雷给惊醒了似的。

他还琢磨着神仙住的地方
到底在哪儿,那个上天的使者啥时候能回来。

最后感慨自己以前在江
湖里混来混去,都没啥见识,今儿个到这儿一看,可算是开眼啦!咱
也不知道王安石当时是不是被这大海的气势给震住了,反正他这诗写
得倒是挺带劲的。

您说是不是?我这翻译得还算地道不?就跟咱平常唠嗑似的,把他这心里想的都给说出来啦!。

狼山观海诗意

狼山观海诗意

狼山观海诗意一、原文:《狼山观海》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二、衍生注释:1. “万里昆仑”:昆仑山是我国的名山,传说中是神山,这里用来形容一种雄伟、壮阔且神秘的源头之感,意味着海水像是从遥远神秘的源头汹涌而来。

2. “穷屿”:指远处的小岛,“穷”表示远处。

整句就是说早晨寒冷的时候,云雾连接着远处的小岛。

3. “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就像桃花源那种仙境一样美好又神秘。

4. “灵槎使者”:槎就是木筏,“灵槎”是神话中来往于天河的仙筏,关于使者驾着灵槎去了仙境后什么时候回来呢,表现出一种对神秘事物的探寻。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狼山观海所见的壮阔景象。

诗人站在狼山看着大海,内心满是对自然浩瀚力量的惊叹。

情感上,充满了远超出平凡景象的震撼与感叹。

他看着大浪拍天,想象着海水来自遥远神秘的地方,心中也泛起对未知的遐想。

表现手法方面,首先采用了夸张与想象。

像“万里昆仑谁凿破”这么夸张的问句,问谁凿破了昆仑让无尽的海水涌来。

第二是情景交融。

寒雾、春时鱼龙变化的景象和自己对仙人、灵槎使者的想象揉在一起,虚实交错。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为王安石。

他可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当官的时候那可是想搞大改革的,虽然改革路上困难重重,但这也说明他是个很有主意、不安于现状的人。

他的文学成就也相当高,诗写得很出彩,用词精炼又韵味十足,既有爱国忧民的深沉之作,也有像《狼山观海》这样描写自然壮丽风情的佳作。

五、运用片段:1. 周末我和朋友来到海边旅行。

傍晚时分,我们站在沙滩上,看着远处那一波又一波涌来的海浪,浪涛声震耳欲聋。

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这海是如此广阔无垠,仿佛真的有无尽的力量要冲破一切,而当下的我们在这海面前显得十分渺小。

朋友听我吟诗也恍然大悟,原来古人早就这么生动地描绘过海的壮阔了。

诗词研究:钟山悠游,王安石笔下的诗意江苏

诗词研究:钟山悠游,王安石笔下的诗意江苏

钟山悠游,王安石笔下的〃诗意江苏〃今年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1021—1086 )诞辰1000 周年。

回顾王安石的一生,他的人生与江苏特别是南京有着不解之缘。

他在江苏写的一系列精彩诗作,不但载入了中国文学史,也成为江苏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安石画像钟山风光赵灯明摄明月何时照我还——南京,他的“第二故乡”〃王安石17岁时就跟随着父亲,来到北宋时被称为‘江宁府’的南京。

〃南京文史作家严中告诉记者,王安石父亲王益于景祐四年(1037 )来江宁做官,王安石随父一同前来,并定居于此。

两年后,王益在江宁府去世,并没有葬回故乡。

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牛首山发现了王安石家族墓,找到了王益和王安石长兄王安仁的墓。

在江宁府居住五年之后,王安石于庆历二年(1042 )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在扬州、堇B州、舒州、常州等地出任地方官。

嘉祐三年(1058 ),王安石出任度支判官,上《言事书》,主张改革政治,受到宋仁宗重视。

此后的宦海沉浮中,他两度拜相,又两度罢相。

他反对因循守旧,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口号,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方田均税、保甲、保马等新法,以期富国强兵。

王安石的政治舞台在北宋都城汴梁(开封)铺开,但地处江南的南京,对王安石的影响却贯穿了他的一生。

严中介绍,王安石曾三次出任江宁府知府,也就是南京的最高行政长官。

在这座城市,王安石留下了很多轶事,流传至今。

庆历初年,尚未出仕的王安石在南京结识了比自己大两岁的著名文学家曾巩。

二人一见如故,曾巩评价王安石〃文甚古,行称其文〃。

曾巩还亲自渡江到滁州,向另一位文豪欧阳修推荐王安石。

欧阳修读过王安石文章后也赞叹〃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演绎了一段文坛佳话。

熙宁八年(1075 ),时任江宁知府的王安石认为,玄武湖占地多达二百余亩,〃前代以为游玩之地,今则空贮波涛,守之无用〃,应〃泄湖为田〃,将玄武湖改为耕地。

写景咏物诗

写景咏物诗

一.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5. 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2分)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二、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5.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分)三、【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2分)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答:四、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分)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2分)五、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分)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六、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2分)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狼山观海原文及赏析

狼山观海原文及赏析

狼山观海原文及赏析狼山观海原文及赏析原文: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赏析: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既描狼山之景,又抒诗人之情,在众多关于狼山的诗篇中可称冠冕。

首联总起全篇,突兀峥嵘。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北宋时狼山还孤悬江中,尚未和陆地相接,到南宋文天祥《渡海望狼山》时也只见“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

”王安石是登山眺望,又处于长江出海处,和唐代杜甫登夔州白帝城时所写《登高》虽也见“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同,那是在长江中上游,从高处俯瞰,而狼山仅一百多公尺高,和长江入海处的江面开阔相比较,就更觉江阔水大,波浪拍天。

“凿破昆仑,地势高,水量大,气势恢宏。

用“谁凿破”的提问,更是想落天外。

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加之“无边波浪拍天来”更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

这一开篇,不仅起笔不凡,而且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

颈联写近景,叙感受。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诗人是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上句的静景,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

如果说首联从宏观上写出了狼山地处长江之委海之端的地理形势,那么此联就从近景上写出了狼山的地貌特色。

腹联宕开一笔,赞此处犹如仙境。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阆苑”,传说神仙所在的地方。

到哪里去寻找阆苑的仙人呢?意谓这里就是人间仙境。

“灵槎”即星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博物志·杂说下》: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诗人由上两联的实写,到此转为虚写,意在赞美狼山实为神仙居所。

以上则将狼山的远景、近景、实景、虚意写全、写足,充分显示了狼山的风貌和意境。

水意境最美33句诗句

水意境最美33句诗句

水意境最美的33句诗句1.“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3.“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李白《送友人入蜀》4.“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

”——朱栴《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眺》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9.“花自飘零水自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1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12.“秋水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1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14.“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1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1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2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2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2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2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2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海边观海诗

海边观海诗

海边观海诗1、《狼山观海》【床宋代】]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露连穷屿,春暖鱼龙化垫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2、《观海》【宋代】胡仲弓
海天云气入微茫,遥认潮头数点樯。

眼界只消如许阔,不知何处是东洋。

3、《观海口占》【宋代】胡仲弓
扬帆饱风腹,望眼无东西
天围沧海阔,日射昆仑低
鱼鳖夜深泣,鸿鹄空中迷
风涛且莫作,心撼神龙栖。

4、《观海》【唐代】独孤及
北登渤解岛,回首秦东门。

谁尸造物功,凿此天池源。

澒洞吞百谷,周流无四垠。

廓然混茫际,望见天地根。

5、《海观》【宋代】阎苍舒
云南之阴大江东,二水奔腾如海冲。

谁能具此壮观眼,南定楼中今卧龙。

王安石《狼山观海》鉴赏及译文

王安石《狼山观海》鉴赏及译文

王安石《狼山观海》鉴赏及译文导读:《狼山观海》宋代: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狼山观海》创作背景这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

《临川集》和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以及沈钦韩的《王荆文公诗文笺注补注》都没有收这首诗,而是明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中记载,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任海门县令,当时通州属淮南路,这和宋史本传所载“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相合《狼山观海》赏析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既描狼山之景,又抒诗人之情,在众多关于狼山的诗篇中可称冠冕。

首联总起全篇,突兀峥嵘。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北宋时狼山还孤悬江中,尚未和陆地相接,到南宋文天祥《渡海望狼山》时也只见“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

”王安石是登山眺望,又处于长江出海处,和唐代杜甫登夔州白帝城时所写《登高》虽也见“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同,那是在长江中上游,从高处俯瞰,而狼山仅一百多公尺高,和长江入海处的江面开阔相比较,就更觉江阔水大,波浪拍天。

“凿破昆仑,地势高,水量大,气势恢宏。

用“谁凿破”的提问,更是想落天外。

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加之“无边波浪拍天来”更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

这一开篇,不仅起笔不凡,而且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

颈联写近景,叙感受。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诗人是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上句的静景,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

如果说首联从宏观上写出了狼山地处长江之委海之端的地理形势,那么此联就从近景上写出了狼山的地貌特色。

腹联宕开一笔,赞此处犹如仙境。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关于狼山的诗句

关于狼山的诗句

关于狼山的诗句
1、《狼山观海》宋·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2、《狼山》宋·崔敦礼
贪恋微官未得閒,二年乡梦绕狼山。

如今真个山中去,不是寻常杳霭间。

3、《送率翁归狼山》宋·吴潜
孤云住处是狼山,云本无心山自閒。

老率似云云似率,等閒飞去又飞还。

4、《狼山渡口有作》宋·夏竦
渡口人疏黯翠烟,登临犹喜夕阳天。

残云右倚江都树,远水南回建业船。

山引乱猿嗥古寺,电驱甘雨过间田。

季鹰死后无归客,江上鲈鱼不直钱。

5、《狼山归道中作》明·黄克晦
前山无夕阳,犹问夕阳洞。

天寒人不行,山僧出相送。

狼山观海阅读答案-王安石

狼山观海阅读答案-王安石

狼山观海阅读答案-王安石(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狼山观海阅读答案-王安石狼山观海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关于狼相关的诗词

关于狼相关的诗词

关于狼相关的诗词《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狼疐其尾,载跋其胡。

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一、衍生注释:1. “跋”:踩。

2. “胡”:兽颔下下垂的肉。

3. “载”:则,且。

4. “疐”:同“踬”,绊倒。

5. “公孙”:诸侯之孙。

6. “硕肤”:大腹便便貌。

7. “赤舄”:红色的鞋。

8. “几几”:形容鞋头弯曲的样子。

9. “德音”:声誉。

10. “不瑕”:不坏。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狼前行时踩着自己下巴下的肉,后退又被尾巴绊倒的滑稽模样。

诗人用狼的这种形象来暗喻公孙,表面上看似在描写公孙体态臃肿,穿着华丽,实际上是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对公孙的态度。

诗中充满了诙谐和幽默,以狼的行动来影射人的行为,是一种独特的讽喻手法。

三、作者介绍:关于《狼跋》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

这首诗收录于《诗经》中,《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四、运用片段:我在看一部历史剧的时候,里面有个胖胖的官员,他总是穿着华丽的官服走来走去,但是做事却很笨拙。

我就突然想起了《狼跋》里的“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你看啊,那个官员就像诗里的公孙一样,外表看着光鲜,实际做事就像狼前行踩肉、后退踩尾巴一样,总是出岔子。

哎,这古人的诗啊,真的是把人的那种状态形容得很贴切呢。

《狼山观海》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一、衍生注释:1. “狼山”:位于江苏南通。

2. “昆仑”:山脉名,这里可能是形容山的雄伟或者是一种夸张的想象。

3. “穷屿”:远处的岛屿。

4. “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5. “灵槎”:神话中能来往于天河的木筏。

狼山观海王安石赏析

狼山观海王安石赏析

狼山观海王安石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狼山观海王安石赏析本文配图均由作者提供在中国,如果有人问:土地是从哪里来的?回答一定是:盘古开天辟地得来的。

【小学文言文阅读】小学诗歌阅读答案:《狼山观海》

【小学文言文阅读】小学诗歌阅读答案:《狼山观海》

【小学文言文阅读】小学诗歌阅读答案:《狼山观海》以下就是为同学们搜集的小学诗歌
阅读
答案资料。

希望同学们学习进步。

小学诗歌
阅读答案
:从狼山看海
《狼山观海》
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早晨寒冷的云雾连接着贫穷的岛屿,温暖的鱼龙在春天融化并发出刺耳的雷声。

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
半路行走江湖,我开始觉得眼前的视野开阔了。

【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6.第一副对联描绘了景色的壮丽特征。

请结合诗歌作一简要分析。

(4分)
答:
7.对联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感情?(2分)
答:
参考答案:
6.首联使用想象、夸张等手法,用“凿破”“拍”等颇具表现力的词语描绘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诗句语言的赏析。

完成时,要注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概念,赏析时,可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首联”中前半句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后半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7.它表达了诗人面对浩瀚水面时开阔的视野和突然的开放的喜悦和钦佩。

分析:这个问题考察了对这首诗中包含的情感的把握。

在这句话中,作者表达了他面对大海的情感。

他主要面向江湖。

现在他觉得面对大海时眼睛睁得大大的,所以他表达了作者突然开悟的情感。

上文就是给您带来的小学诗歌阅读答案,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狼山观海》诗词赏析
狼山观海
宋代: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创作背景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

《临川集》和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以及沈钦韩的《王荆文公诗文笺注补注》都没有收这首诗,而是明万
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中记载,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任海门
县令,当时通州属淮南路,这和宋史本传所载“擢进士上第,签书淮
南判官”相合
赏析
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既描狼山之景,又抒诗人之情,在众多关于
狼山的诗篇中可称冠冕。

首*起全篇,突兀峥嵘。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
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
北宋时狼山还孤悬江中,尚未和陆地相接,到南宋文天祥《渡海望狼山》时也只见“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

”王安石是登山眺望,又
处于长江出海处,和唐代杜甫登夔州白帝城时所写《登高》虽也见
“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同,那是在长江中上游,从高处俯瞰,而狼山
仅一百多公尺高,和长江入海处的江面开阔相比较,就更觉江阔水大,
波浪拍天。

“凿破昆仑,地势高,水量大,气势恢宏。

用“谁凿破”
的提问,更是想落天外。

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加之“无边波浪拍天来”更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

这个开篇,不但起笔不凡,而且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

颈联写近景,叙感受。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诗人是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上句的静景,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

如果说首联
从宏观上写出了狼山地处长江之委海之端的地理形势,那么此联就从
近景上写出了狼山的地貌特色。

腹联宕开一笔,赞此处犹如仙境。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
几时回。

”“阆苑”,传说神仙所在的地方。

到哪里去寻找阆苑的仙
人呢?意谓这里就是人间仙境。

“灵槎”即星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
上的木筏,《博物志·杂说下》: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诗人由上两联的实写,到此转为虚写,意在赞美狼山实为神仙居所。

以上则将狼山的远景、近景、实景、虚意写全、写足,充分显示了狼山的风貌和意境。

尾*绾全诗并发感概。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王安石从家乡临川出来后,应试、为官,还不曾有后来丰富的阅历,
初见如此浩渺江面,“始觉今朝眼界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赞叹之
言出于胸臆。

登狼山,“举首四顾,海阔天空;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确使人眼界顿开,心胸豁朗。

《狼山观海》系王安石早期作品,从此可见这为他后来的创作现
出端倪,也为有宋一代诗作埋下根芽。

象“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
浪拍天来”“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语言率直,就如钱
钟书先生所说的“把锋芒犀利的语言时常斩截干脆得不留余地,没有
回味的表达了新颖的意思”(《宋诗选》第48页)缪钺先生也说:“王
安石少以意气自许,故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

后为郡牧判官,
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搏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
趣。

”(《宋诗鉴赏辞典》第11页)《狼山观海》正体现了王安石早期的诗风。

这也可能是北宋初期诗风使然,同时王安石这个诗风也为宋诗的质直、散文化,形象思维不及唐诗埋下根芽。

《狼山观海》虽然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不过它给留下了写南通狼山的名篇,也可窥见王安石早期诗风,并对研究宋诗有一定价值。

不但南通人重视它,也是王诗与宋诗研究界值得珍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