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38题长松图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岁寒三友》单元整合教学教案
暗香浮动诗画中——六年级上册《岁寒三友》单元整合教学教材分析《岁寒三友》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单元主题。
本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墨梅图题诗》《墨竹图题诗》《题长松图》,这三篇课文通过诗、画、诗画欣赏展示了岁寒三友的品格。
《墨梅图题诗》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所做,作者以梅喻人,表现了他卓尔不群的气节与人品。
《墨竹图题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在一个不寐的夜晚,他听到冷雨拍打窗户,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
以“竹”为依托之物,表达了画家情系百姓,以解百姓之苦为己任的伟大胸襟,以及“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苍生疾苦而呼,事事关心的品格和“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题长松图》是当代书画家启功的作品。
1990年启功先生为北师大“励耘奖学金”筹集资金以扶植贫困学生现场创作了这幅画。
整首诗和整个画面都表现了启功对长松、青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对大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向往。
三首诗都是咏物抒怀的作品,作者借物自喻或喻人,抒发自我情怀。
三首诗均是七绝,三幅作品都达到了诗格、画格、人格的完美融合。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美术课上已经学习过国画欣赏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国画欣赏水平;他们也已经学习过很多古诗,具备读悟古诗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悟古诗、欣赏画面、结合物格感悟诗画家人格魅力。
教学目标1.品读诗歌内涵和情感。
2.简单品析国画的诗情画意,提炼方法提升诗画欣赏能力。
3.感受岁寒三友的风骨和品格。
教学重点提炼诗画欣赏的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墨竹图题诗》和《题长松图》。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进行诗画欣赏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岁寒三友暗香浮动诗画中坚贞不屈借物喻人不畏严寒梅淡卓尔不群凌霜傲雪竹情虚心有节…… 松韵坚毅顽强《暗香浮动诗画中》课后反思(理念)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之初,我就力求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岁寒三友∣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三张镇油张小学王维学习目标:1. 熟读古诗,能背诵,能默写。
2. 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 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以及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能规范、漂亮地默写古诗。
专项训练:规范默写(硬笔)教学资源: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生字新词,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 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以及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师:同学们,你知道岁寒三友指什么吗?谁能说一说关于他们的古诗。
2.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岁寒三友之竹的古诗《墨竹图题诗》。
3.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4. 齐读诗题。
5. 学生读诗画欣赏第一自然段,简介作者。
强调“燮”的读音。
设计意图:采用语言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将导课也充分利用起来,达到一开课就高效的作用。
)二、识字学词(一)出示词语衙(y d)斋(zh a i )燮(xi 0)号(h co)寒放赈(zh引)救济(j i)遂(su i)1. 自由读词语。
2. 指名读词语。
3. 齐读词语。
(二)学习“衙”“斋”“ 燮”的书写1. 指名书空“衙”,教师边写板书。
2. 指名学生书空“斋”,学生边写板书。
3. 指名学生书空“燮”,学生边写板书。
5.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6. 展示优秀作品,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课标中指出,高年段要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先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评价或修正。
)三、熟读感知(一)理解诗意1. 自由读古诗。
2. 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师生评价。
3. 自读自悟: 学生依据诗画欣赏第二自然段进行自学。
(1 )出示墨竹画,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2)指名一人读一行诗,一人对应讲译文(3)男生读诗,女生讲对应的译文。
4. 检测词语意思。
衙斋、卧、萧萧、些小、吾曹、关情。
5. 结合诗画欣赏第二自然段说说“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作者:涂娟来源:《新课程教学》2016年第06期《岁寒三友》为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学习内容.该单元由三个诗画欣赏,三篇拓展阅读,三句相关对联和一个相关主题综合活动组成.在这个单元当中,选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年代等多个维度,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体会“岁寒三友”的品性.纵观整个单元,将设计4步完成学习任务.一、分组自学三首古诗,初识“岁寒三友”1看图识物,知道“岁寒三友”分别指的是什么.2讲述由来,了解“岁寒三友”.3整体了解学习内容:这个单元围绕这个主题有哪些内容?4学习语文天地中的三句对联,初步感知“岁寒三友”的品格.5根据学生喜好,自由分成墨梅组、墨竹组、苍松组.6用“五读法”分组自学古诗三首,合作完成表格,并针对其他两首诗各提出一个问题.(完成学习单.)一读,读准字音.(借助生字条中的拼音,将每一个字读正确,每一句诗读通读顺.)二读,读出节奏.(尝试画表示停顿的斜线.)三读,读懂诗意.(借助工具书和诗画欣赏,了解故事创作背景以及诗句的意思,并完成学习单.)四读,读出画面.(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与意境,有感情地朗读.)五读,熟读成诵.(各小组讨论诵读形式,在背诵中深化理解,积累语言.)作业:布置学生用毛笔书写赞美松竹梅的诗文、对联,或用国画等形式画一画松竹梅.二、深入学习主体课文,感知“岁寒三友”(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体会和感悟“岁寒三友”的象征精神.2学习并尝试进行书画欣赏,感受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中国书画的艺术魅力.3初步体会和感悟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4自读课文,尝试仿写诗画欣赏.(二)课前准备1课件.2制作学习单、资料单、仿写单.(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回忆“岁寒三友”(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岁寒三友的由来,知道了这三友指的是——(板书:梅、竹、松.)(2)它们在岁寒中同生,被中国古今文人墨客所仰慕.今天,咱们就一块来学习并欣赏有关的诗与画.(板书:诗画欣赏.)2初读文本,感知“岁寒三友”(1)(出示三个学习内容.)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这三个文本,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关注整体:这三个文本的结构都是——诗、画、诗画欣赏.关注诗画:都是什么画?有什么特点?(都是中国画,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大家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这诗又是用纯熟而有神韵的书法写出来,配上红色的名人印章,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关注诗:①注意诗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这三首诗的题目都是《**图题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个题目,注意停顿.②我们把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叫——题画诗.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曾经学过三首题画诗,一起来吟诵一下.(《画》《画鸡》《惠崇春江晚景》)③你们看,在这三幅中国画的空白处,都有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的诗句.中国画与题画诗两个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景.④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三首诗,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写的都是景物,它们不畏严寒,在恶劣的环境中能独善其身,并保持旺盛生命力.)上节课你们填写了表格,谁来说一说:每首诗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象征了怎样的精神?(出示表格)⑤像这种借托一种景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首诗也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法?读一读.(《石灰吟》《梅花》《竹石》)(2)小结:刚刚我们从整体、诗、画几个角度阅读了文本,对学习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但光有这样的感受还不够,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这些诗与画.(3)你们对“欣赏”一词,有着怎样的理解?(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4)要想“欣赏”诗与画,就得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与作者有心与心的交流,以达到“共鸣”. 我们先从练习欣赏古诗开始.3汇报展示,感受“岁寒三友”(1)(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上节课,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成了三组,运用老师提供的学习古诗的“五读法”进行了自主学习,现在我们来汇报展示一下各小组的学习成果.(2)汇报展示.①诵读古诗.你们小组采用什么方式读古诗?其他小组听一听,他们有没有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如果他们做到了,我们就送给他们小组热烈的掌声!②交流体会.古诗不仅要读好,还要读懂.你们借助诗画欣赏读懂了什么?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③答题释疑.上节课每小组针对其他小组学习的古诗各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你们准备好了吗?有请主考官提问!墨梅组:A梅花的颜色多样,有红有黄有白,为什么诗中却说“个个花开淡墨痕”?(联系上句理解:梅树吸收了洗砚池融进的墨水,好像都带着淡淡的墨痕.根据画理解:画中的朵朵梅花都是点墨而成.)B诗中的“清气”指什么?(指清香,也指清高的气节.)墨竹组:A诗句中的“一枝一叶”比喻什么?B“总关情”的“情”指的是什么情?(民间的各种动静、动向.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苍松组:A全诗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解.B 该诗如何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苍松的精神?4学习诗画欣赏,尝试仿写(1)赏完了诗,再来欣赏画.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这些画?(从画的立意、布局、形象、用色,从笔法、构图等方面.)(2)小结:编者在诗画欣赏中写下了许多文字,这些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画作品.(3)以《墨梅图》诗画欣赏为例,你细细读一读,发现它是怎样介绍诗和画的了吗?(4)快速浏览一下其他两篇诗画欣赏,你还发现诗画欣赏里写了什么?(5)小结:课文中的诗画欣赏,一般先介绍作者,让我们对画家诗人的品格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然后交代诗画的创作背景,让我们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境下创作出诗与画的;最后,作者带着我们一起剖析了画面的形象、笔法、构图,与题画诗对照,帮助我们理解诗意.(6)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资料,选择一幅画,可以尝试仿写诗画欣赏.(7)交流仿写短文.5总结迁移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名诗、名画,受到了艺术熏陶,得到了美的享受;我们从中习得了欣赏的方法,可以尝试着仿写诗画欣赏.(教师推荐课外阅读《诗画鉴赏》一书.)今后,我们还可以独立去欣赏更多的诗与画.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也可以为诗配画,给画题诗,诗画一体.这样,便于我们理解和识记古诗.(四)板书设计三、学习拓展阅读课文,深交“岁寒三友”课前布置:学生课外查阅松竹梅的相关知识,可以是赞颂松竹梅的诗文,可以是具有松竹梅品格的人物事迹.1交流课前查找赞颂松竹梅的诗文.2提出本课学习任务:学习现代文《黄山松》《竹颂》《梅香正浓》.3交流、学习.4交流课前收集的具有松竹梅品格的人物事迹.小组内传阅,学习.四、举办参观书画展览,赞颂“岁寒三友”1参展.将学生的有关松竹梅的书画作品展示出来.2评议.自由参观,选出印象最深的作品,可以是书写美观、大方的书法作品,也可以是精美、有意境的绘画作品.3赞颂.可以从书画展中选出印象最深的对联、诗文进行背诵,也可以是自己阅读中喜欢的有关松竹梅的诗文.表现形式可以是独诵,可以是集体朗读,可以是领读,也可是以配乐朗诵.(责任编辑:赵继莹鄢林敢)。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8.3题长松图|北师大版 (共19张PPT)
思考:岁寒三友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松竹梅共同的特点是:不惧风雨冰霜, 在恶劣的环境中能独善其身,并保持旺 盛的生命力。象征了刚正耿直、洁身自 好、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不向世俗 献媚的高尚品格。
诗画欣赏: 请欣赏本单元的三幅作品,体 会“诗画欣赏”是怎样介绍 诗和画的? 首先介绍作者,再介绍诗的背 景或主题,最后对作品简短 的评论。
启功:字元白,也
作元伯,满族,雍 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 家、古典文献学家、 书画家、文物鉴定 家、红学家、诗人, 国学大师。
题长松图 启功
郁郁长松涧壁生, 亦高亦下半天青。 偶然遥和风篁韵, 如听琴台万古声。
我能读:
遥和 山涧 枝干 陡峭 顽强 韵味 应和 抒发 郁郁葱葱 遥相呼应 生生不息 天籁之声 古往今来
题长松图 启功
郁郁长松涧壁生, 亦高亦下半天青。 偶然遥和风生, 亦高亦下半天青。
郁郁:形容松树枝叶苍翠茂盛的样子。 长松:高大的松树。 涧壁:山涧的峭壁。 半天青:形容山涧上空由于有这棵苍松的遮 蔽,一派葱茏的景象。
诗意: 郁郁葱葱的松柏在涧边峭壁上生 长。枝干倾斜,有的向上直指天 穹,有的弯曲向下俯向深涧,半 边天都青了,一派葱茏景象。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唯有松、 竹、梅傲 立于风雪之中。而松是风骨 的象征,它苍劲挺拔, 傲斗冰雪,顶 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 士。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 赞美松,风雪 洗礼松更翠, 大雪压枝 更挺拔。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 走进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题长松图》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岁寒三友 墨梅图题诗》精品教案_3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和感悟“岁寒三友”的象征意义。
2.自读课文,学习并尝试进行书画欣赏,并学会概括课文大意。
3.积累词语,并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4.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并汇报自学课外古诗的成果。
课前预习
1.能将古诗、课文读通、读熟。
2.自学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收集古诗资料。
教学环节一
首学检测
1单元引入
(1)课件出示单元课题,了解三友所指的内容。
(2)了解单元课文安排。
(3)生汇报。
2.首学检测
(1
3.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古诗,抽生朗读,检测自学情况。
(2)展示交流。
教学环节二
3.互学环节,研读感悟。
课题
第八单元
岁寒三友
教师
单元解读
《岁寒三友》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编排了六篇课文。《墨梅图题诗》《墨竹图题诗》《题长松图》。这三篇文章在编排提列上大致相同,基本上都是先呈现古诗和画,然后配以欣赏文字。《黄山松》,.《竹颂》《梅香正浓》为拓展阅读篇目。虽同为松,竹,梅,但体裁各异,写作角度也各不相同。本单元综合活动要求学生办书画展览,一方面拓展和加深岁寒三友的风格和品格,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书画才能的平台,在活动中体会音韵之美。
(一)检查古诗自学预习情况。
1抽读古诗,读出韵律。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谈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概括古诗主要内容,整体把握古诗中心思想,抓住古诗主旨思想。
(小组汇报)
(二)小组展示,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三)汇报古诗学习方法,师总结送金钥匙。
1.回顾学习古诗的过程,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八单元岁寒三友一、单元分析竹与松、梅一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受到人们的喜爱。
历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吟颂松、竹、梅的诗篇很多。
作为小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传统文化应该起到传承的作用。
在“岁寒三友”这个单元当中,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年代等多个维度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体会“梅竹松”的品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重点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
2、品味诗句个性化的语言,体会“竹、松、梅”的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4、充分发挥诗画结合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发挥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继续提高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单元重难点1、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重点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
2、品味诗句个性化的语言,体会“竹、松、梅”的象征意义。
3、发挥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继续提高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5课时左右五、单元知识树岁寒三友【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并模仿写一首。
3、通过朗读、理解诗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塑造良好的人格。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塑造良好的人格。
【教学难点】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并模仿写一首。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讲授法【预习问题生成单】1、查找诗人松、竹、梅的相关资料。
2、熟读成诵,识字学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读文后提问质疑。
4、在感触深的地方作批注。
5、预习《阅读与表达》篇目——《》。
【课前准备】1、幻灯片3张(松、竹、梅的图片)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松竹梅的古诗或语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岁寒三友”有特殊的情感,有很多文章赞颂它们,今天我们能够有幸一起欣赏三位名家的诗画。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8.3岁寒三友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
教学要求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情画意。
3.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气节。
重点 难点 重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气节。
难点:体会题画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1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2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①这句诗写什么?]释义:你看到了吗,天已经很冷了,到处没有绿草。
3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②这句诗用了什么手法?]4释义:可是,你又看见了吗,松树屹立着,还那么青翠挺拔。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③这句诗寄托了怎样的感情?]释义:天地之间本来都不是刻意修饰的,世间万物贵在保持本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句导读:这句写松树挺直的躯干使山峰更显雄壮,二者融为一体,构成人间佳景。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句导读:这句赞美了松树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 释义:松树挺劲的枝干挺直使山峰更加雄壮,秀丽的景色在冬日里无可匹敌。
饱经风霜与冰雪,永远那么苍劲。
1 知识点详解 ☜2①这句写芳草尽绝,为下句作铺垫。
3②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生机。
4 ③这两句隐含了作者对松树的褒扬之意。
5拥护天阙(què)高且坚,迥(jiǒnɡ)干春风碧云里。
[④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释义:松树挺拔的身姿直插云天,那弯曲苍劲的枝干一直伸向碧空。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情画意。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品味作者的个性化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感情。
3.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气节。
作者相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苍松怪石图题诗》。
二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
1.读准字音。
膺(yīng)矫(jiǎo)阙(què)迥(jiǒng)阿谀(ēyú)耿直(gěng zhí)铮(zhēng)2.解释词语。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38题长松图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题长松图》【教材分析】《题长松图》是当代著名学者、诗人、画家启功的作品,这首题画诗不但诗画结合,而且诗乐结合,抒发了作者对松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具有以下能力:1、积累了大量古诗,并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能够通过诵读对古诗的含义有所感悟,能够借助图画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诗情画意,但对诗句中的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还有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字斟句酌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
2、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查阅书本、上网等手段查找到诗画家启功及该诗的相关资料,以及古今诗人赞美松树的诗句,并进行整理,为理解诗歌起了铺垫作用。
3、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生已学会自主学习,在课前预习时做批注,提出疑难问题,在课上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解决疑问,并已掌握通过读文,品文释疑的方法。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课堂上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二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表现课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理解“松”的象征精神。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诗画欣赏”介绍诗和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品读课文,理解松的象征精神。
欣赏名画《题长松图》,学习“诗画欣赏”介绍诗和画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自制课件。
2、学生收集古今诗人赞松的诗句及关于松、竹、梅的图画作品或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谈话引入。
(约5分钟)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唯有松、竹、梅傲立于风雪之中。
而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八 岁寒三友 墨梅图题诗》优质课教学设计_5
问“画”松竹梅拜“诗”岁寒三友一、导入新课1、理解“岁寒三友”:松竹梅2、为什么称为“岁寒三友”?(引读诗句)3、出示三首古诗(理解“题画诗”,背诵《惠崇春江晓景》)二、学习《墨梅图题诗》1、解诗题2、知诗人(生介绍,师补充)3、读古诗,正音,断句再读,齐读4、明诗意:有什么方法?给出3种方法。
5、理解词义。
古诗常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要把古诗译成优美的语言,需要我们抓住事物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在译文中展现古诗的美。
文中勾画梅花特点、作者的目的。
尝试美美的翻译古诗。
6、“清气”其实指的就是?(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和卓尔不群的人品)7、是的,梅花凌寒独自开,傲霜而立的品性从古至今得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李老师在这里给大家拓展了四首非常有名的咏梅诗。
一起来读一读。
——说一说你喜欢哪首或哪句?为什么?8、带着我们的喜爱之情,尝试背诵三、学习《墨竹图题诗》《题长松图》1、出示学海导航,自学3分钟2、解题3、走进诗人作者,才能让我们明白其题诗作画的目的。
认识郑燮、启功(生读、师补充)4、读古诗,正音,断句,齐读5、明诗意(三种方法)《墨竹图题诗》(1)理解重点词语(2)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联想?(了解写作目的)(3)朋友说他糊涂,他却写下了“难得糊涂”四字来表明态度,映照了诗中的哪句呢?——理解“一枝一叶”(4)正是郑板桥的这份不可动摇的爱民之心,让他在被罢官后,百姓来挽留之际,毅然又作了一副墨竹图,并题诗一首。
(5)为什么郑板桥那么爱竹?找原因——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题长松图》(1)从诗画欣赏中找到古诗的解释(2)前一句有形有色,后一句有声有韵,不仅做到了诗画结合,而且诗乐结合。
(3)这首诗的创作目的呢?(4)是的,越是艰难逆境,越是不屈不挠,这是我们看到松的高贵品质。
让我们再从补充的两首诗中去感悟一番。
读四、总结1、岁寒三友有什么共同特点?共同的精神品质?2、三首古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背诵)3、回顾本节课学到的诗画欣赏的方法。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八 岁寒三友 苍松怪石图题诗》优质课教学设计_0
《苍松怪石图题诗》(北师大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苍松怪石图题诗》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中的一篇课文,它的作者是清朝诗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
全诗从松的外形入手,赞颂了苍松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品质,表现了诗人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男儿气概。
整个作品诗画相配,画中怪石耸立,描绘了苍松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但苍松扎根于怪石之上,挺立悬崖而生机勃勃,饱经风霜而不屈不挠,象征了画家本人的铮铮铁骨,抒发了他的凌云壮志。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古诗,但诗配画的欣赏,在本单元中是初次接触,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凭借工具书和资料上的有关注释,进行讨论交流,并联系画面才能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但对于诗和画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形趣、意趣、志趣等仍缺乏真切的感受。
【设计理念】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理念,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读出古诗的韵味,读出美感,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同时根据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的生活经历,合理引进相关资料,丰富教学资源,既拓展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增加了课堂情趣,很好的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整个教学设计中以品读“松”的君子形象为主线,贯穿全课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会古诗中“松”的形象;能借助工具书和资料进行讨论交流,理解全诗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的内容;能结合画来品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诗句中的重点词句,主动交流讨论,获得独特的学习经验;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性化地诵读古诗,领悟古诗的意境;能结合作者生平及作者的画体会整个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形趣、意趣及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入情入境品诗悟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古诗中“松”的形象,从而体会诗人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岁寒三友》教案、教学设计
1.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梅、竹、松的生态习性、文化寓意及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复述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情感升华:教师强调岁寒三友所代表的坚韧品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种精神,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学手段:通过故事、名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观察实践:布置学生在家中或校园内观察梅、竹、松的生长状态,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的生态习性。要求以观察日记的形式呈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6.家庭互动: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岁寒三友》一课的学习成果,让家人了解梅、竹、松的寓意,共同探讨生活中的坚韧品质。要求学生记录下与家人的交流过程,以简短的文字描述家庭成员对此话题的感悟。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尤其是对梅、竹、松的生态习性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的把握。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课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岁寒三友的赞美之情,以及将这些情感态度内化为学生的个人价值观,是教学的又一重难点。
(二)讲授新知
1.逐句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的主题、修辞手法及文学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梅、竹、松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策略:运用图解、实物展示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文化寓意。
2.知识拓展:针对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我是岁寒三友中的一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植物的坚韧品质。
【北师大版】2019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教案)题长松图
题长松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松”的象征精神。
2.学习“诗画欣赏”介绍诗和画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理解松的象征精神。
教学难点欣赏名画《题长松图》,学习“诗画欣赏”介绍诗和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唯有松、竹、梅傲立于风雪之中。
而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
正如陈毅所写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题长松图》。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二、初读古诗,体会诗情画意。
1.(课件出示苍松怪石图)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特别强调“篁、韵”的读音)4.全班齐读古诗。
5.仔细欣赏图画,这是怎样的松树和石头?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画家启功寥寥几笔就把松树的挺拔、苍劲、历经风霜而傲然凛立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在诗中他又是如何赞美松树的?1.学习诗歌前两句,你读懂了什么?(1)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知道这两句展现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2)指导朗读。
2.学习诗歌后两句(1)诗人把清风中的松树和丛竹的声音比作了古琴声。
(2)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对“偶然遥和风篁韵,如听琴台万古声”的理解。
这两句写出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松竹的顽强精神。
3.练习背诵。
(自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诵)4.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赞美松树,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下面分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赞美松树的诗句。
5.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指导朗读)如:《赠从弟》(三国)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单元
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涂娟
【期刊名称】《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岁寒三友》为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学习内容.该单元由三个诗画欣赏,三篇拓展阅读,三句相关对联和一个相关主题综合活动组成.在这个单元当中,选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年代等多个维度,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体会“岁寒三友”的品性.纵观整个单元,将设计4步完成学习任务.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涂娟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南昌33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02
【相关文献】
1.单元整体教学\"三模块\"推进策略\r——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 [J], 余金丽
2.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体育”为例 [J], 孙凤霞;
3.立足单元整体达成语文要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教学为例[J], 张珠英
4.立足单元整体达成语文要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教学为例[J], 张珠英
5.从鲁迅,到五四精神——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J], 周世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年级语文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
三年级语文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教材分析《苍松怪石图题诗》是北师大版六班级上册第8单元的一篇课文。
单元主题为《岁寒三友》。
这是“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的作品。
全诗从松的形状入手,赞颂了苍松的品行,表现了自己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整个作品诗画相配,画面中怪石屹立,为苍松设置了极好的背景;苍松挺劲,生气勃勃,带给人无限的力气。
同学分析六班级同学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古诗,但诗配画的观赏还是在本单元初次接触。
学习中,估量同学凭借工具书和资料上的有关解释,再联系画面能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但对于诗和画通过其特别形式表现出来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缺乏真实的感受,要引导他们深刻地去体验。
教学设想与目标古诗教学中,我们不能仅停留于对诗意繁冗枯燥的解说,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语言学问的例证、情理的空洞说教之类的'“教教材”行为,而应当实现以此诗为资源的“用教材教”。
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再联系画面,理解全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反复诵读诗歌、观赏画面,想象并体会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
教学重点:1、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再联系画面,理解全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诗歌、观赏画面,想象并体会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赏图对比,训练语言。
课件出示两幅图:一幅是文中“苍松怪石图”,另一幅是没有怪石背景的松树图。
请同学组织语言分别描述一下两幅画面。
二、反复朗读,品尝诗句。
师: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是这样描述其中一幅画面的。
(出示古诗全文)1、同学读诗,直至成诵。
2、引导同学品尝诗的语言。
师:画面好独特,背景好特别。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试着描述了画面,用了66个字,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出来,赢得了众多人的宠爱与赞扬。
你们喜爱这幅图和它的题诗吗?为什么?同学自由发言,对比谈对画面和诗句的宠爱之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38题长松图教案设计北师大
版
【教材分析】
《题长松图》是当代著名学者、诗人、画家启功的作品,这首题画诗不但诗画结合,而且诗乐结合,抒发了作者对松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具有以下能力:
1、积累了大量古诗,并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能够通过诵读对古诗的含义有所感悟,能够借助图画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诗情画意,但对诗句中的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还有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字斟句酌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
2、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查阅书本、上网等手段查找到诗画家启功及该诗的相关资料,以及古今诗人赞美松树的诗句,并进行整理,为理解诗歌起了铺垫作用。
3、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生已学会自主学习,在课前预习时做批注,提出疑难问题,在课上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解决疑问,并已掌握通过读文,品文释疑的方法。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课堂上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二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表现课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理解“松”的象征精神。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诗画欣赏”介绍诗和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理解松的象征精神。
欣赏名画《题长松图》,学习“诗画欣赏”介绍诗和画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自制课件。
2、学生收集古今诗人赞松的诗句及关于松、竹、梅的图画作品或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
一、谈话引入。
(约5分钟)
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
零,唯有松、竹、梅傲立于
风雪之中。
而松是风骨的象
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
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
正直坚韧,是勇士。
千百年
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
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
雪压枝更挺拔。
正如陈毅所
写的《青松》:大雪压青
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
洁,待到雪化时。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
一同走进当代著名作家的作
品《题长松》图》。
(板书
课题,全班齐读)
1.学生交流诗画家启功的
资料。
2.教师根据情况做适当补
充。
启功(1912——2005),
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
北居士。
佛名察格多尔札
布,满族,北京市人。
中
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教育
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
家、鉴定家、红学家、诗
人,国学大师。
幼年失怙
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
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
稍长,从贾羲民、吴镜汀
习书法丹青,从戴姜福修
古典文学。
他的旧体诗词
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
诗、书、画“三绝”之
称。
著作等身,主要代表
作有《启功丛稿》《启功
韵语》《古代字体论稿》
《论书绝句一百首》等。
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
书法协会名誉主席、中国
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顾
问等要职。
本环节主要是
通过教师的导
语,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调
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情感
兴奋。
资料的
调查又能锻炼
学生搜集资料
的能力。
二、初读古诗,体会诗情画意。
(约15分1.(课件出示苍松怪石图)
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认
真倾听。
2.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特别强调“篁、韵”的读
音)
1.学生认真倾听。
2.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特别强调“篁、韵”的
读音)
4.全班齐读古诗。
自主读悟,从
整体粗知课文
大意,是“略
读课文”的主
要学习方式。
充分地自主地
读课文,自读
自悟,有目的
钟) 4.全班齐读古诗。
5.仔细欣赏图画,这是怎样
的松树和石头?请学生用自
己的话来描述。
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约15分钟)画家启功寥寥几笔就把松树
的挺拔、苍劲、历经风霜而
傲然凛立的气概表现得淋漓
尽致,那么在诗中他又是如
何赞美松树的?
1.学习诗歌前两句,你读懂
了什么?
(1)学生交流。
(引导
学生知道这两句展现了大自
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2)指导朗读。
2.学习诗歌后两句
(1)诗人把清风中的松
树和丛竹的声音比作了古琴
声。
(2)同桌讨论后全班交
流。
(重点指导对“偶然遥
和风篁韵,如听琴台万古
声”的理解。
这两句写出了
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
(3)指导有感情地朗
读。
读出松竹的顽强精神。
3.练习背诵。
(自背、同桌
互背、指名背诵)
4.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
客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赞美
松树,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下面分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赞
美松树的诗句。
5.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
指导朗读)如:《赠从弟》
(三国)刘桢。
《咏寒松诗》(南朝)范
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6.欣赏古今画家的松树国画
作品。
总结:松树以它那苍翠
的枝叶装扮了这个冰雪世
界,以它那不畏险阻、饱经
风霜的品格深深地吸引着人
们,愿同学们都能像松树一
样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做
生活中的强者。
1.学习第三句。
(1)自读前两句,你从这
句中还知道松树的什么特
点?
(2)学生交流。
(理解诗
句的意思。
)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
你想到了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让我们看着这幅画,走
进画中,看看生长在涧壁
上的苍松,再读诗歌后两
句,说说你的感悟(教师
引读,学生接读诗歌,谈
感悟)
引导学生读,
可以让学生明
确阅读目标、
阅读重难点,
有助于学生有
的放矢地进行
学习,提高学
习实效。
围绕
重点、难点,
在小组中读
读、议议,互
相交流阅读情
况和感受,互
相提出和解决
问题。
组织学
生集体交流,
教师适当地引
导对信息点的
梳理、整合、
概括,并对难
点进行适当的
点拨解疑。
1.课下自读《黄山松》,体 1.自读《黄山松》。
课后拓展,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