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试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B卷(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B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be1f5bba1aa8114431d9c7.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卷(答案)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
30分)1、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可以相互替代。
答:错。
虽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研究自然规律,但前者研究的是一般的自然规律,后者研究的却是特殊的某一领域的自然规律,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
答:错。
虽然它们都是自然,但是天然自然是指未被人类活动所影响的那部分自然,而人工自然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在天然自然的基础上深刻地打上了人类活动印记。
当然不可否认,二者的客观实在性是本质相同的。
3、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答:错。
科学事实是构建科学体系的原材料,但单纯的事实并不等于科学体系,必须对科学事实进行理性加工,形成科学概念、科学理论。
这样才能构建起科学体系。
4、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
答:错。
(1)自组织理论是自然界演化的主要形式;(2)自组织理论不是谁超越谁、谁否定谁,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完善自组织理论的体系结构。
如:耗散结构理论建立了体系框架,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确立了建立理论体系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从空间和时间分析了自组织的演化过程。
5、E.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都致力于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答:正确。
这一观点正确反映了科研选题应遵循“审时度势、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善于调整、转向进攻、变副为主”的技巧和要求。
二、简述题:(回答问题要点,并对要点稍加阐述。
30分)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答案要点:从科学研究的程序来看,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
因为(1)只有在发现和找出问题后,才能解决问题,才产生科学。
正如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伟大。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e7c762558fb770bf78a5531.png)
—— 1
—— 2
- 15 - 31
37 怎样理解科学认识的特 点?
40 课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及科研选题的原则
, ,
38 结合实例论科学与哲学的 关系
1 2
39 科研的基本程序
--
---
—— ——
—— —— (1)
-2
3
4 - 16 - 31
41 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保证科 学观察的客观性?
,
42 数学方法及其特点
26
................ - 11 -
27
.... - 12 -
28
............ - 12 -
29
........ - 12 -
30
........................................................................ - 13 -
1
2 3
4
5
“
”
“”
3 “ ——
“
—— ”
” 4
1 “
2
” 3 4
“”
“”
“ ”“
”
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 征?
1
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 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 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1 ?
2
2
3 2
- 4 - 31
a.
b.
c.
4
1
2
3
4
2
A
B
5
1
2
惊
1
A
B
C D
“”
”
1
" 2. 3.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东北大学)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东北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96558f155fbfc77da369b18b.png)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1.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答: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半方法的科学,体现了人、科学技术、自然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1它以自然界为研究内容,从总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2它以科学技术认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认识科学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3它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从价值论角度着重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研究生入学以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辩证法的必要性,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B卷答案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B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e3cb4904a1b0717fd5ddc2.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卷(答案)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
30分)1、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可以相互替代。
答:错。
虽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研究自然规律,但前者研究的是一般的自然规律,后者研究的却是特殊的某一领域的自然规律,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
答:错。
虽然它们都是自然,但是天然自然是指未被人类活动所影响的那部分自然,而人工自然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在天然自然的基础上深刻地打上了人类活动印记。
当然不可否认,二者的客观实在性是本质相同的。
3、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答:错。
科学事实是构建科学体系的原材料,但单纯的事实并不等于科学体系,必须对科学事实进行理性加工,形成科学概念、科学理论。
这样才能构建起科学体系。
4、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
答:错。
(1)自组织理论是自然界演化的主要形式;(2)自组织理论不是谁超越谁、谁否定谁,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完善自组织理论的体系结构。
如:耗散结构理论建立了体系框架,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确立了建立理论体系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从空间和时间分析了自组织的演化过程。
5、E.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都致力于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答:正确。
这一观点正确反映了科研选题应遵循“审时度势、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善于调整、转向进攻、变副为主”的技巧和要求。
二、简述题:(回答问题要点,并对要点稍加阐述。
30分)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答案要点:从科学研究的程序来看,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
因为(1)只有在发现和找出问题后,才能解决问题,才产生科学。
正如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伟大。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e6bbe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d.png)
______医科大学2015级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开卷考)(A)(考试时间:2016年1月11日8:30—9:30)姓名:_________专业: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论述题:要求结合教材及课堂讲授内容、紧扣题意、合乎逻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每题50分,共100分)一、 联系我国严重的雾霭等现象,阐述“发展”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二、 请结合医学案例辩证解析伪证模式、纲领模式及假说结构中每个要素在医二、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______医科大学2015级在职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开卷考)(A)(考试时间:2016年1月11日8:30—9:30)姓名:_________专业: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论述题:要求结合教材及课堂讲授内容、紧扣题意、合乎逻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每题50分,共100分)一、从哲学与医学关系出发,试述唯物主义三种自然观对医学影像。
二、请结合医学案例说明科技三部曲中前两部曲每个内容在医学科研中的根本意义。
意义。
(部分答案DIY ,仅供参考呵呵哒),仅供参考呵呵哒)联系我国严重的雾霾问题简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随着近几年来北京、天津、上海、东三省等地区,不断遭受雾霾侵袭。
但无可否认,可否认,作为人类深度参与和改变环境的结果,作为人类深度参与和改变环境的结果,雾霾的出现将越来越频繁,雾霾的出现将越来越频繁,对于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将越来越严重。
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将越来越严重。
气污染构成了雾霾形成的主因,气污染构成了雾霾形成的主因,而工业废弃物而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又是大气污染的主因。
的排放又是大气污染的主因。
伴随着我国持续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我国持续经济高速发展,一些地方在发展中以环境为代价,一些地方在发展中以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盲目追求经济总量的恶果开始以雾霾等环境污染事件开始出现。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8470b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7.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的创始人是()。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黑格尔D. 康德答案:B2.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C. 机械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
A. 可变的B. 不可变的C. 随机的D. 人为的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
A. 直线式B. 循环式C. 螺旋式上升D. 无序的答案:C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是()。
A. 人为制造的B. 客观存在的C. 主观臆想的D. 偶然出现的答案:B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无规律的B. 有目的的C. 无目的的D. 随机的答案:C8.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是()。
A. 线性的B. 非线性的C. 可逆的D. 不可逆的答案:D9.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多样性是通过()实现的。
B. 变异C. 遗传和变异D. 环境答案:C10.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统一性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包括()。
A. 物质性B. 多样性C. 统一性D. 矛盾性答案:ABCD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性表现在()。
A. 必然性B. 偶然性C.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 随机性答案:C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运动包括()。
A. 对立B. 统一D. 静止答案:ABC4.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包括()。
A. 实验B. 观察C. 推理D. 计算答案:ABCD5.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包括()。
A. 渐进B. 突变C. 渐进和突变的统一D. 循环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试题(整理)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试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a9753eaa00b52acec7ca65.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 2021.11.5 〕( 一) 必做题 ( 每题 25 分)1、阐述生态自然不雅观的底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试述你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某一方法的理解和认识,并举例说明。
( 二) 选做题 ( 以下任选两题,每题 25 分)3、为什么大陆上的中国人至今没有获得诺贝尔科 87 学奖?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怎样对待科学的?你是怎样对待科学的?5、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并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 意义。
6、简述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的科学划界理论,并对其科学划界理论进行比较。
7、什么是工程?技术与工程的区别安在?举例说明工程有哪些显著特点?8、什么是科学共同体?如何理解科学共同体( 或科学 ) 的社会尺度?你认为应如何遵循这些尺度? 1、 生态自然不雅观底子思想: 〔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 5〕生态系统是稳 定性与非不变性的统一平衡。
现实意义:自然生态不雅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为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 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互相依赖的各局部组成的共同体, 人那么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 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 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 伙伴,并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
促使人们知道:只有保证生命共同体和谐、不变和斑斓,才 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开展、共同进化。
2、 我选择的研究方法: 科学测验考试 。
理解和认识: 按照 研究目的,运用必然的物质手段,通 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不雅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测验考试和科学不雅观察一样, 也是搜集科学事实、 获得感性材料的底子方法,同时也是查验科学假说,形 成科学理论的实践根底, 二者互相联系、 互为补充。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33de4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7.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以及答案一、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答: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包括:2、物质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 而物质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自然界的物质机构是有层次的, 物质的机构层次是无限的。
3、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其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得物质的存在方式, 时空是无限的。
规律观。
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时有规律的, 而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人们一旦认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就可以按照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 同时也改造自己。
1、二、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答: 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包括:3、整体性。
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 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4、开放性。
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系统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5、动态性。
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6、层次性。
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三、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答:自组织的概念: 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1)、开放性和非平衡约束。
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
无序和熵增是封闭系统运行的唯一方向, 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远离平衡态也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
(2)、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 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 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 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1d46fa551810a6f5248626.png)
1,怎样理解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建立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有哪些规律?答: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恩格斯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可见,假说既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思维形式,又是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基本程序之一。
假说作为科学研究中的核心要素,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假说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是在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某些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假定性说明。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内容就是构成事物的诸种要素;形式就是事物诸种要素的结构表现。
定律的确立、学说的形成、理论的建立和研究远景的展示等就是构成自然科学发展自身的要素,而假说的不断提出、被证实或被证否,就是它的发展结构的表现,假说在自然科学大厦各层次的兴建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假说使科学研究带有自觉性。
第二,假说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
第三,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科学假说的建立:为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现象作出一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
科学假说的类型:一种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材料,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之下,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提出关于现象之间某种联系的普遍的假定。
另一种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材料,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之下,不仅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方法,而且更突出的是应用类比、想象、抽象等方法,提出关于现象之间具有普遍性的某种联系是如何形成的假定。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思想是什么?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本文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揭示了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生态科学基础;论述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自然辩证法试题集
![自然辩证法试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8308263d376baf1ffc4fadcf.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集自然辩证法概论试卷一一、判断题(用对号或错号填在括号中)(2分×15)1.科学假说具有或然性的特性。
() 2.科学仪器、思维方式、研究对象都是科学认识系统的中介要素。
() 3.发现新的自然过程,是自然科学的创造性的表现。
() 4.知识经济是一种以自然资源占有量为核心、以人力资本、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的经济形态。
() 5.“天鹅皆白”这一结论是由观察法和类比法得出的。
() 6.技术发展的动力是技术目的与技术体系、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矛盾运动的结果。
() 7.几种逻辑方法的创造性与可靠性之间通常有正比和反比关系。
() 8.爱因斯坦运用“火车实验”得出狭义相对论的有关原理和结论,研究用了观察方法和思想实验方法。
() 9.生物学教科书按照由低级生物到高级生物的顺序排列各章内容。
这个课程体系是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和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构建的。
10.观察方法中的观察和实验方法中的观察是一回事。
()11、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途径。
() 12.科学抽象的结果往往以科学概念、定理和推论表现出来。
() 13.科学继承越多创新就越多。
() 14.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15.人和自然的矛盾,直接地是由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所引起的,因此它的解决,也有赖于对物质生产的调节。
()二、辨析简答题(请简单陈述下列说法正确与否的理由。
(5分×3))1 由于实验和观察中出现的机遇缺乏客观依据和认识论根源,所以机遇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是值得怀疑的。
答:2 SARS至今未被认识清楚,原因在于科学认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联系存在问题。
答:3 欲想实现科学的创新,必须要全面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
答: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 科学家曾经用鸡做过一种关于营养的实验。
他们用去糠的精白米喂一组鸡,而用粗米喂另一组鸡。
吃精米的一组鸡不久都得了一种和人的脚气病类似的病,吃粗米的一组鸡没有得这种病。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9884553b580216fc700afd02.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A 非B 非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A 非B 非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A 亦B 亦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A 非B 非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A 亦B 亦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A 亦B 亦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A 非B 。
D 亦A 亦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其论证方式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A 亦B 亦C 。
11 科学理论A 都有其适用范围。
B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7d61274b35eefdc8d333aa.png)
05-06(上)《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 (硕士研究生)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
21分,每小题7分)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
答:错。
因为: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学科。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答:正确。
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急剧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人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自视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逐渐漠视自身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对自然一味地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对自然的对立。
3、用系统思想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之间的矛盾。
答:正确。
因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是由技术内外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技术体系内在动因来看,劳动过程中各种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因。
它们以技术规范和技术实践的矛盾表现出来。
技术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技术改变、创造结构,从而开发功能。
二、简述题:(简述问题要点,并对要点进行阐释。
30分,每小题15分。
)1、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答: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协同论、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所构成的“复杂理论”体系。
它从各个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其方法论意义在于:(1)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达尔文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的矛盾。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习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0cb03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a.png)
1、简述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
包括: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二、基本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④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作为人的一类社会活动,和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教育活动、思想文化活动之间,无不存在着互动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双向作用: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能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户称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这类作用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什么关系?(一)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哲学层次研究的内容与自然科学不尽相同。
研究生考试《自然辩证法概论》练习题考试题单选多选判断题_2
![研究生考试《自然辩证法概论》练习题考试题单选多选判断题_2](https://img.taocdn.com/s3/m/1d1067a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0.png)
绪论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关于( )的根本观点。
D.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 )思想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D.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选题。
1、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 )的性质。
B.直观D.思辨E.猜测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和( )。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科学社会主义三、判断题。
1、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2、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单选题。
1、米利都学派“三杰”是泰勒斯、阿拉克西曼德和阿拉克西朱尼。
2、提出绝对时空观的人是牛顿。
3、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提出地质渐变论。
二、多选题。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有A.机械论B.还原论C.机械决定论D.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哲学意义是B.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运动不灭”的观点C.证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3、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科学基础的自然科学成就是A.星云假说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4、系统科学的哲学意义是A.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B.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C.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E.表明分析式的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是有重大缺陷的5、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看来,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的哲学意义是表明A.人类不可能把握微观客体的“本来面目”C.在微观领域中,决定论、因果关系失效了,应代之以非决定论。
D.在微观领域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6、系统的特征是A.整体性B.动态性C.开放性D.层次性7、马克思说:“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句话表明A.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B.人与自然密切相关C.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界D.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制于自然界8、从根本上说,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A.机械自然观D.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三、判断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复习资料-13年真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复习资料-13年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bb7f941e04a1b0717ed5dd71.png)
一、判断题(10*3)、恩格斯认为,星云假说“在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 T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互相借鉴。
( T )、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只是由于科学的作用。
( T )、文明两要素是指文字和铜器。
( T )、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的分界年是1543。
( F )年成为中世纪科学与近代科学的分界线,、科学研究要严格遵循逻辑推理来实施,不存在、也不需要知觉的参与。
( F )、“被中香炉”是一种佛教法器。
( F8、十二平均律是管子创建的律制。
(F ))、温室作业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温室效应是这种方式导致的不良后果。
( F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与马克思合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 F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二、(3*10)、“我们不需要过分的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从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说明恩格斯的观点。
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有些同志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
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例。
当今,绿色/b5ad2075d8753d24305b1c9d8.html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
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志敏自然辩证法概论
![秦志敏自然辩证法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8acfab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1.png)
自然辩证法答题一、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最初是由()于19世纪70年代创立的。
[单选题]*A、毛泽东B、马克思、恩格斯*C、列宁2、自然物质系统演化运动与演化的根本动力是()。
[单选题]*A、外在环境B、矛盾*C、量变质变D、太阳和其他行星3、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根本问题是()。
[单选题]*A、人类的起源的问题B、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C、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D、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关系问题4、自然辩证法是这样的一门学科,它是()。
[多选题]*A、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学科*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学科*C、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的学科*D、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5、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多选题]*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B、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C、马克思主义科技方法论*D、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理论*6、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属性或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A、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B、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理论学科*C、自然辩证法是包含自然哲学、科技哲学的一级学科D、自然辩证法不是一门学科7、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选题]*A、对*B、错8、自然辩证法是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有区别的,不存在什么联系()。
[单选题]*A、对B、错*9、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的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是存在原则性区别的()。
[单选题]*A、对*B、错10、自然辩证法是沟通自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桥梁”()。
[单选题]*A、对*B、错11、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单选题]*A、古希腊自然观思想的影响B、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及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发展*C、机械力学D、人是机器的思想1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复习资料 (2)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复习资料 (2)](https://img.taocdn.com/s3/m/c595cecde2bd960591c6775f.png)
科学的社会建制这一专题主要应清楚两个问题:第一,科学是什么?它有哪些属性、结构?第二,科学的发展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现象?了解这些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一、科学技术的性质1、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简单问题。
关键在于科学是一个多面体,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把握、认识它。
起源:科学是实践与智慧的产物;内容:科学是客观事物属性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形式:科学是由事实材料、概念、判断组成的理论系统;职能:科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对科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学科。
17世纪,F.Bacon 认为:真正的科学是实验和理性的结合。
19世纪,达尔文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这都是从认识和方法的角度去理解科学。
按这种传统研究形成了“科学哲学”这门学科。
科学哲学的研究展示了科学作为方法论和知识体系的侧面。
18世纪一批科学家回顾了本专业发展的历史。
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惠威尔(W.Whewell,1794—1866)首次推出了他长期研究的成果──《归纳科学的哲学》,较全面地阐述了作为整体的科学发展的历史。
这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科学,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科学史。
科学史的研究展示了科学产生、变化、发展的侧面。
从电力革命开始(更早可以从热机应用),特别是本世纪中叶以来,科学的社会功能大大加强。
科学不再仅仅是少数科学家的个人兴趣和业余爱好,而成为一种社会职业、一种社会建制。
它对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注意研究科学和社会其它方面的相互作用,这正是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科学是人类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这种活动涉及到人类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社会体制;科学还包括这种活动的结果即知识体系,是经过检验的系统化知识。
科学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
2、自然科学的基本属性及特点⑴. 自然科学的基本属性①.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没有阶级性②.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知识形态的生产力1988年,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2008.11.5)(一)必做题(每题25分)1、阐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试述你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某一方法的理解和认识,并举例说明。
(二)选做题(以下任选两题,每题25分)3、为什么大陆上的中国人至今没有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怎样看待科学的?你是怎样看待科学的?5、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并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意义。
6、简述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的科学划界理论,并对其科学划界理论进行比较。
7、什么是工程?技术与工程的区别何在?举例说明工程有哪些显著特点?8、什么是科学共同体?如何理解科学共同体(或科学)的社会规范?你认为应如何遵循这些规范?1、生态自然观基本思想:(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非稳定性的统一平衡。
现实意义:自然生态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为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互相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
促使人们知道:只有保证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2、我选择的研究方法:科学实验。
理解和认识: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通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和科学观察一样,也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检验科学假说,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二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
但实验是在变革自然中认识自然,因而有着独特的认识功能。
原因是科学实验中多种仪器的使用,使获得的感性材料更丰富、更精确,且能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更快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本质;此外,它还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对自然条件的控制力,揭示极端条件下物质运动的规律,提供更多的发现新事物、新现象的机会。
科学实验的基本类型是探索试验和验证实验,常见的实验类型有比较实验、析因实验、模拟实验、判决实验等。
举例:电磁学中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物理学中赫兹证明电磁波存在实验;化学中测定元素、离子等定性分析实验。
3、第一,我们国家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低。
我们国家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2000-2003年,日本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为2.99%,3.07%,3.12%,3.15%。
我国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一直在1%以下。
2001年3月,日本出台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表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
当时许多人认为日本政府疯了,从现在的速度看,这一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日本有人称,中国科技人才缺乏,70年也撵不上日本。
如果我们不在研发上多投入,就不会有高产出。
第二,教育体制以及科技体制的因素。
现在申请科研经费都要和应用挂钩,基础科研的经费少。
许多人拿经费也是靠关系。
好课题未必能得到经费支持。
而诺贝尔奖奖励的都是基础科学。
美国教授对中国学生的普遍看法是人很聪明,也非常勤奋,考试能出好成绩,但是创造力不足。
这是和我们整个教育体制有关。
我们的体制培养出的就是这样的学生。
此外我们尊崇权威,不敢挑战权威的文化传统也是让学生缺乏创造力和挑战力。
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教授的位子很难拿,一个教授基本就是他所在研究领域,比较有成就的人。
我国教授成堆,整体水平不怎样,有的就是排资论辈上的。
有些院士也是知识老化,根本是靠老本,而不是能真正担当科技带头人。
我以前见到有文章深入分析比较中国院士的水平(以他们发表文章所在的杂志和文章数量为准),有的院士水平还不及美国的助理教授。
这样的学术带头人带出来的怎么能有获诺贝尔奖的竞争实力?在国外开学术会议,很少见到从大陆来的科学家。
自然是研究经费所限。
见到的华人大多都是从欧美来的。
没有这样的国际交流,怎么把握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动向?怎能在同行圈子里展示自己的影响,树立自己的威信?不为外界所知和认可,即便有天大成就,又如何能被提名诺贝尔奖?就我所看到的,即便有个别来参加国际会议的,也没有自信的表现。
也许是受英文能力所限,他们的表现和意见也大多没什么影响力。
那些拿着国家钱出来考察的所谓科技团,更是不用提,噼里啪啦乱照一通,提不出什么关键问题,也听不懂人家介绍的是什么。
考察团成了到国外旅行的旅游团。
第三,人的因素。
再看看国内的那些“科技接班人”。
人心浮躁,很少有人安下心来搞科研的。
海归们回了国的,很多热衷于政治,当个官什么的。
即便是以前有成就的科学家,回国后被给予各种头衔,最后从政,根本不搞科研了。
有些海归,在国内不切实际地乱吹,不吹拿不到经费啊。
很多在国外还有点成就的,回了国即便没当官,也没什么作为了。
再说学生,以中科院的博士生们为例,很多根本不想继续搞科研,想博士毕业,进大公司挣钱。
有很大一部分是想出国,那些博士后们甚至有了副教授们头衔也都不例外。
国家的优秀人才都外流了,回到国内的科学人才却没了声响,难怪国外华人能获奖。
现在在美国的科研界,华人占很大的比例。
有些物理,生物会议甚至看到1/4的参加者为海外华人。
我可以肯定的说,还会有海外华人不断继续获得诺贝尔奖。
至于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获奖可能要经过不止一代人的努力。
有人认为,诺奖并非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发达程度唯一指标,而是要用更综合的指标去衡量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
其实,对于诺贝尔奖任何故作轻松的不屑只能是无知和做作。
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没有获奖很难说明已经具有世界顶尖水准。
自大和盲目自吹是掩耳盗铃。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看到自己的不足,去改善造成不足的原因。
4、后现代主义: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后现代主义如何看待科学:关于后现代主义者对传统科学观的理论基础的批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后现代哲学家主要批判了作为现代科学观基础的理性观念,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哲学家福柯的工作以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就是很好的代表;其二,后现代主义者对传统科学观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科学的客观性的批判上,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由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学者们完成的,他们通过采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的方法,深入到科学共同体的内部以及实验室,进而提出了“制造知识”的社会建构主张,关于上述两方面的主张,国内学者已经进行了比较详细和全面的研究,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后现代科学观对传统科学观的进步理念的消解,而这一点恰恰是后现代科学观进行建设性重建的逻辑起点。
你怎样看待科学: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科学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科学是由人类感知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抽象、总结形成家教个性论说,再形成有因果系统的宗教共性论说,再通过设置实验环境、证明宗教论说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统的科学个性结论,再形成有因果系统的科学共性结论,进而形成有因果系统的有实验共性结论的可重复验证的学问,这就是科学。
科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可重复性;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
对于科学的认识:(1)感性认识:源于实践。
(2)理性认识:源于实践中对于感性认识的升华。
(3)非感性认识和非理性认识:实践中始终存在的思维的混沌认识。
(4)用实践的观点、立场、方法、方式,去认识世界和宇宙,使人类的思想结晶和技术手段逐渐的走向科学,并且,建立起科学的发展史。
(5)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科学浓缩。
5、写作和出版过程:《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是一部没有写完的著作,是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 - 1895)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自然辩证法在恩格斯生前从没有发表过,在他去世後1896年发表了其中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98年发表了其中另一篇论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
直到1925年才在前苏联出版的德文和俄文译本对照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全文发表。
恩格斯原准备写成一部巨著,为此仔细研究了大量文献,写了十几篇论文和170多个札记。
从1873年开始写作,1878年以前,他要写作《反杜林论》,因此只是为本书收集材料。
1878年以後,他开始正式写作,写了大部分论文和片段,并拟订全书计划草案,写了导言。
1883年马克思去世,恩格斯全力于完成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版校对工作,还承担起主要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责任,没有时间继续写作,虽然後来陆续还写到1886年,但再没有能继续写,直到1895年他去世。
目前出版的是基于恩格斯遗留下的四束材料,除去其中显然和《自然辩证法》无关的几篇札记,共包括十篇论文,169段札记,两个计划草案,共有181部分。
其中包括辩证法、数学、力学和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的内容,对物质运动形式的分类,对科学历史、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等的见解。
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对自然科学研究的观念,对过去自然科学发现的总结和对未来科学发展的预测。
学习自然辩证法意义:一、有利于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二、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三、有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
(详细资料见杨水旸书P7)6、逻辑实证主义:认为观察事物越多,通过归纳得出的科学定律或理论越被高频率经验论证所证实,那么它就越具有普遍性,解释力和说服力就越强,所包含的非科学的错误成分也越少。
波普的“伪证主义”:又叫“猜测-反驳”模式,这一模式认为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大胆提出假说,通过证伪,然后被推翻的过程,科学知识的增长就是不间断地革命。
两者比较:见杨水旸书P777、工程:人们综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方法与手段,有组织、系统化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实践活动,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
技术和工程区别:见杨水旸书P171表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