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毒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食品毒理学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课程学分:1 总学时:18
1 课程定位
《食品毒理学基础》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以评定食品的安全性。这门课程重点是从毒理学的角度,研究食品中所含的内源化学物质或可能含有的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的毒作用机理,检验和评价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围,从而确保人类的健康。
2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入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对这种有毒物质的毒性作用的进行评价;了解各种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天然和污染的有害物质的毒性作用;以便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藏以及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生成和污染,使学生适应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评价等工作的需要,同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
2.1能力目标
2.1.1了解常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试验的目的,试验过程,常用指标和评价方法;
2.1.2 掌握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程序。
2.2知识目标
2.2.1了解食品毒理学的学科定义、性质、内容、任务和地位,了解食品毒理学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了解食品安全性和饮食风险概念;
2.2.2熟悉毒理学主要基本概念;
2.2.3理解毒物生物转运的机理、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理解毒物生物转化的概念、特征、意义;
2.2.4了解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实验动物的选择、染毒和处理;
2.2.5理解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经典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分级;了解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概念、目的、试验方法;
2.2.6掌握外源化学物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原理、法规、程序。
2.3.素质目标(提示:含职业素质、道德素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
2.3.1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3.2道德素质: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
2.3.3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
2.3.4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3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3.1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专业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的选取采用“有用”的原则,即选取对学生核心课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的学习有用的理论知识,学生用不到的知识不做介绍。
3.2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采用的是启发式、讨论式和提问式教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5实施建议
5.1 教材编写
应该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应该及时将新的内容补充到课程内容中,内容的选取应科学,项目安排应合理,充分考虑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5.2 教学场地
本课程要求开放式教学场地,即有多媒体设备、桌椅可以移动方便组成学习小组来开展学生讨论。
5.3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观看录像等。
5.4 师资要求
构建精通毒理学的优质教学团队,要求教师及时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5.5 考核评价
5.5.1.考核形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总成绩由平时成绩、过程考核、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总成绩=平时成绩(10分)+过程考核(30分)+期末考试成绩(60分)
平时成绩(10分):学习态度、考勤(5分)、课堂表现记录(2.5分)、课堂笔记(2.5分)
过程考核(30分):课堂提问及讨论(15分)、作业(15分)
期末考试:采用笔试、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和评价学生对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及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时间2小时。
5.6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不断充实和完善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编写符合课程标准和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实训指导书,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6编制说明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