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重点整理-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

合集下载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艺文志》系据刘向、刘歆父子之《别 录》、《七略》著录而成,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目录学文献。 内容分“六艺”、“诸子”、“诗赋”、 “兵书”、“数术”、“方技”六略,也就 是六大类。共收书38种、596家。每“略” 有总序,每家之后有小序。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 乖:违背、背离 大義乖。故《春秋》分爲五,《詩》 分爲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 從衡,真僞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 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 患:担心、忧虑 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愚:使„„愚昧 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 脫,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 喟然:叹息的样 “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 子 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 策:策府 秘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 謁者:掌管晋 见的近待 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
至道之际:谓房 中术是阴阳交接 最奥妙之道的会 合。 节文:谓礼节、 仪制
《宓戲雜子道》二十篇 《上聖雜子道》二十六卷 《道要雜子》十八卷 《黃帝雜子步引》十二卷 《黃帝岐伯按摩》十卷 《黃帝雜子芝菌》十八卷 《黃帝雜子十九家方》二十一卷 《泰壹雜子十五家方》二十二卷 《神農雜子技道》二十三卷 《泰壹雜子黃冶》三十一卷 右神僊十家,二百五卷。
述:遵循。
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 八卷。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 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 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 國,原診以知政。漢興有倉公。 今其技術晻昧,故論其書,以序 方技爲四種。
生生之具:使生 命生长不息的工 具。前一“生” 字是使动词。
论:撰也。此编纂 整理之义。

一、通假字 1. 原人血脉、经落。通“络”。 2. 犹慈石取铁。通“磁”。 3. 辩五苦六辛。通“辨”,辨别。
二、古今字 1. 战国从衡。同“纵横”。 2. 反之于平。同“返”。 3. 仲尼没而微言绝。同“殁”。 三、异体字 1. 殽——淆 4. 盪——荡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解析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解析

《艺文志》系据刘向、刘歆父子之《别 录》、《七略》著录而成,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目录学文献。 内容分“六艺”、“诸子”、“诗赋”、 “兵书”、“数术”、“方技”六略,也就 是六大类。共收书38种、596家。每“略” 有总序,每家之后有小序。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 乖:违背、背离 大義乖。故《春秋》分爲五,《詩》 分爲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 從衡,真僞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 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 患:担心、忧虑 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愚:使……愚昧 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 脫,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 喟然:叹息的样 “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 子 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 策:策府 秘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 謁者:掌管晋 见的近待 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
《容成陰道》二十六卷 《務成子陰道》三十六卷 《堯舜陰道》二十三卷 《湯盤庚陰道》二十卷 《天老雜子陰道》二十五卷 《天一陰道》二十四卷 《黃帝三王養陽方》二十卷 《三家內房有子方》十七卷
阴道:古代房中术
右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 房中者,情性之極,至道之 際,以聖王制外樂以禁內情,而爲 之節文。傳曰:“先王之作樂,所 以節百事也。”樂而有節,則和平 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殞性 命。
《黃帝內經》十八卷 《外經》三十七卷 《扁鵲內經》九卷 《外經》十二卷 《白氏內經》三十八卷 《外經》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 右醫經七家,二百一十六卷。 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 陰陽、表裏,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 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 和之所宜。至齊之得,猶慈石取鐵, 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瘉爲劇,以 生爲死。
起:阐发、启发 箴——针 齐和:齐:同 “剂”。指药物 的配方和洽

医古文总结

医古文总结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一、分析重点字词1.没:通“殁”,死亡。

微言:含义精深的言论。

2.从衡:指战国时代七国之间纵横错杂的政治形势。

从通“纵”,合纵。

衡通“横”,连横。

3.真伪分争:真假言论分庭抗礼。

4.以愚黔首:以,介词,用。

愚,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愚昧。

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

“以”后省略了代词宾语“之”(代燔灭文章)。

5. 书缺简脱:文字残缺,书籍脱落。

书,指书中文字。

简,书简。

6.礼坏乐崩:即礼乐坏崩。

坏、崩,同义,崩溃,败坏。

7.向辄条其篇目:条,分条列举,名词作动词。

8.以备篇籍:备,使……完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9.右:以上。

古书系直排,从右到左,故称上为右。

10.针石汤火:针,针疗,针刺;石,砭石;汤,汤药;火,灸疗。

11.反之于平:反,同“返”,恢复,使动用法,使……恢复。

平,正常。

12.同死生之域:认为死与生的界限相同。

13.技术:技艺学说。

术,思想、学说。

14.故论其书:论,编纂。

15.以序方剂为四种:序,名词作动词,依次排列。

四种,指《方剂略》中列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书籍。

二、重点语句今译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译文】战国时代,各国之间合纵连横形势复杂,真假言论分庭抗礼,各派学者的言论纷繁杂乱。

到了秦代,秦始皇对这种形势产生了忧虑,于是焚烧天下书籍,用这种办法来使百姓愚昧无知。

2.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译文】每一部书校勘完毕,刘向就分条列出它的篇名目录,摘取归纳它的内容大意,抄录下来,呈给皇帝。

适逢刘向死了,汉哀帝又让他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他的父亲的事业。

3.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译文】医学经典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理特征,用来阐发各种疾病的根源,区分死生的界限,并且用它推断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施治的方法,调制各种药物配方的适当比例。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易》有数家之传:传注《易经》的 有数家之传:传注《易经》 春秋》分为五:指传注《春秋》的有左丘明、 《春秋》分为五:指传注)春秋》的有左丘明、 (一 《 有施仇、孟喜、梁丘贺等数家,今皆佚。 有施仇、孟喜、梁丘贺等数家,今皆佚。 公羊高、谷梁赤、邹氏、夹氏五家,今存前三家。 公羊高、谷梁赤、邹氏、夹氏五家,今存前三家。 (zhuàn):解说,注释。 传(zhuàn):解说,注释。 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微言: 没:“殁”的古字。 (一) 隐含精深意义的 的古字。 微言: 言论。 隐行也” 言论。微:“隐行也”。
昔仲尼没 微言绝 七十子丧而大义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 丧而 春秋》分为五, 分为四, 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 七十子:指孔子 大义:要义, 七十子:。战国从衡,真伪分争, 大义:要义,要 有数家之传。 《易》有数家之传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 弟子七十二贤者, 旨背离, 戾也” 背也” 乖:“弟子七十二贤者, ,背离, 戾也”,“背也” 。此指六经之 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 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 举其成数, 要义, 举其成数,故言 要义, 抵触,不一致。此处意为分歧不一。 抵触,不一致。此处意为分歧不一。即儒家的 以愚黔首。 字在古代不当乖巧讲。 以愚黔首。 字在古代不当乖巧讲。 。 七十。 思想学说。 七十 思想学说 (“乖” 。 乖张” 出乖露丑” 如“乖张”、“出乖露丑”。)
(一) 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 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 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 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 遗留在民间的书 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 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 相当,严重。 颇:很,相当,严重。 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 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 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三)房中
概括介绍房中术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容成:相传为黄帝的大臣,最早发明历法。 阴道:古代房中术。 务成子:即务成昭,舜的老师。 汤,盘庚:均为殷商君王。 天老:相传为黄帝三公之一。 天一:即天乙。成汤之名。殷王朝的创建者。 百八十六卷:今计为一百九十一卷。以上所列 八家之书均已失传。





盪意平心:净化意念,平定心境。盪, “荡”的异体字,洗涤。 同死生之域:把死与生的区域视为相同。 同,意动用法。 怵惕:恐惧。指对死的恐惧。 诞欺怪迂:荒诞、欺骗、怪异、迂曲。 “索隐行怪”句:寻求隐秘之事,奉行 怪异之道,后世有效法这样做的。我不 做这样的事。 述,效法,继承。
结语 总述方技的作用和著录方技的目的
第二段 (一) 医经 概括介绍医经的内容和作用
Βιβλιοθήκη 右:以上。古书竖写,从右向左,故以 右为上。 二百一十六卷:所记为一百七十五卷, 少四十一卷。故颜师古说:“其每略所 条家及篇数,有与凡总不同者,转写脱 误,年代久远,无以详知。” 原:推原,探究根源。名作动。 落:通“络”。



七略: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系统目录。 由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完 成。 辑略:颜注:“辑,与集同,谓诸 书之总要。”据后人研究《汉志》, 每略叙文即取《辑略》而成,换言 之,《辑略》是各略大序的汇集。 删:选取。颜注:“删去浮 ,取 其要旨也。”段玉裁《说文注》: “凡言删剟者,有所去即有所取。”


《春秋》:据传是孔子所作,是我国最 早的编年史书。它按年代记载各诸侯国 的历史事件,斟酌用词,常在一字之中 暗寓褒贬之义,后人说它讲的是“微言 大义”。因此《春秋》一书的注解较多, 有《左氏春秋》、《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另有邹氏、夹氏的书 已失传。故曰“《春秋》分为五”。 《诗》:《诗经》或称《诗三百篇》。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汉初传解《诗 经》的有毛、齐、鲁、韩四家。仅存毛 诗一家。世称《毛诗》、《毛传》。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原文及翻译原文: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肴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皇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於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於天下。

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歆於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翻译:往昔仲尼逝世而精微的言谕消失,孔门七十二贤人丧亡而经谕要义乖违。

因此《春秋》有了五家傅授,《诗经》分别有四家傅注,《易经》也有好几家的注释。

到了战国时,各国或合纵或连横,形势错综复杂,真真假假纷纭争执,诸子百家的言谕错杂混乱。

到了秦代,始皇对此感到忧患,於是焚烧文章书籍,以使百姓愚昧无知。

汉朝兴立,改革秦代的弊政,广泛收集各种典籍,大开献书的途经。

到了孝武帝时,书册又有所散佚短缺礼乐衰颓败坏,皇上感慨地说:“对此我非常忧虑!”於是公布藏书的教令文书,设置録写书籍的职官,下至诸子百家的学说以及傅闻等等,全都收入宫廷藏书的秘府。

到成帝时,又因书籍多有散佚,便指派谒者陈农向天下徵求遗留下的书籍。

又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核经书傅注、诸子和诗赋,令步兵校尉任宏校核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核数术类图书,侍医李柱国校核方技之书。

每一种书校毕,刘向就分别列出它的篇目,摘要说明其内容大意,记録呈报给皇上。

刚好遇上刘向去世,哀帝再令刘向之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来完成乃父的事业。

刘歆於是综括各种书籍而编著成《七略》呈报皇帝。

因而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数术略》、有《兵书略》和《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译文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译文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译文《〈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译文《〈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译文从前孔子去世以后,简洁平实而涵义精深的言论就无人能够传授了;七十二贤去世以后,对儒经大义的解释就开始产生分歧。

所以《春秋》分成了五个学派,《诗经》分成了四个学派,《易经》有了好几家的传注。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学术上也是真价格立门户、互相争论,诸子百家的学说众多而又混乱。

到了秦朝,认为这种状况是一个祸患,就焚毁儒经,想用来使百姓变得愚昧无知,利于统治。

汉朝建立以后,改革了秦朝的弊政,大量收集图书,广泛开辟了献书的途径。

到了汉武帝的时代,书籍中文字残缺、竹简脱落,礼乐制度也衰败到了废弛的地步。

皇上感慨地声称道:“朕对此非常有旅啊!”于是建立了藏书的策府,设置了抄书的机构,上自儒经,下到诸子百家的传注与著述,全都收藏到了秘府之中。

到了成帝的时候,见于书籍严重散失,派谒者陈农向天下搜求散失的书籍,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订儒经、传注、诸子之书和诗歌、词赋,命令步兵校尉任宏校订兵书,命令太史令尹咸校订数术之书,命令侍医李柱国校订方技之书。

每一部书校订完毕,刘向就分别列出它的篇名,总结它的大要内容,抄录下来然后呈报给皇上。

工作即将完毕之际,适逢刘向去世了。

哀帝就又让流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继续完成他父亲未竟的事业。

刘歆于是总括了整理完毕的全部书籍的内容,然后向皇上呈报了他的《七略》,包括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现在节取其中的主要内容,用来完善图书的记载。

方技略《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以上医经共七部,记二百一十六卷。

医经,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的本源并用来阐述百病的根由和生死的界限,进而用来研究针刺、砭石、汤药、艾灸施用的范围与探讨各种药物的恰当配伍及其适宜的病症的道理的。

《汉书·艺文志序》(带部分注释)

《汉书·艺文志序》(带部分注释)

《汉书·艺文志序》(带部分注释)【简介】《汉书·艺文志》,班固撰。

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保留了第一部官修目录《七略》的大概,收录了图书三十八种,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汉书·艺文志》的学术研究价值非常高,同时也是后代史书艺文志或经籍志的先祖。

后人编有《汉书艺文志考证》。

【总序】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今删其要,以备篇辑。

[注释]微言:微妙精深的言论。

燔:焚毁。

书缺简脱:书简缺漏佚失。

成帝:西汉第12位皇帝汉成帝刘骜。

【序】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

易传周氏二篇。

服氏二篇。

杨氏二篇。

蔡公二篇。

韩氏二篇。

王氏二篇。

丁氏二篇。

古五子十八篇。

淮南道训二篇。

古杂八十篇,杂灾异三十五篇,图一。

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说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

章句施、孟、梁丘各二篇。

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以下诸书不记其各家篇目)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

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作者简介]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后汉书·班固传》[著作介绍]本书是《汉书》中载录古书目录的部分,是当时国家藏书的总目,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目录书。

是东汉明帝时期班固以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和《别录》为依据修撰而成的。

目录学是研究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科学。

“目”的含义是篇目,即一书的篇和卷的名称。

“录”指叙录,即对一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对书的评价,校勘经过等,作扼要的介绍的文字,二者合起来称为目录,或曰书目。

一个完整的目录,大致包括书名、卷数、作者、版刻、提要、分类诸项内容。

[目录的作用]1、提示指导读书学习的门径2、可了解图书文献的某些基本情况时代、作者、卷数,分类排纂,内容提要,版本情况等3、可了解科学文化的成就及学术的渊源与流派4、是收集、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医药文献的钥匙,也是确定科研课题准备有关资料的指南《四部总录·医药编》、《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三百种医籍录》、《中国医籍考》微言:含义深远精要的言论七十子: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春秋》: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编年体春秋经。

记载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242年的历史。

战国从衡:战国时期,秦据关西,六国在关东,苏秦说六国联合抗秦叫“合纵”;张仪说六国解合纵之约以事秦叫“连横”。

当时列国形势,或纵或横,变化激烈。

闵:忧虑;担心《左传·宣公十二年》:“寡君少遭闵凶。

”杜注:“闵,忧也。

”《汉书·武帝纪》:元朔五年(前124)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说文》:“删,剟也。

”段玉裁注:凡言删掇剟者,有所去即有所取。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原文】昔仲尼没而微言绝(1),七十子丧而大义乖(2)。

故《春秋》分为五(3),《诗》分为四(4),《易》有数家之传(5)。

战国从衡(6),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肴乱(7)。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8),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9),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10),书缺简脱(11),礼坏乐崩,皇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12)!”于是建藏书之策(14),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至成帝时(14),以书颇散亡(15),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16)。

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17),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18),太史令尹咸校数术(19),侍医李柱国校方技(20)。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21),撮其指意(22),录而奏之(23)。

会向卒,哀帝複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24)。

歆于是总君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25),有《六艺略》(26),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今删其要,以备篇籍(27)。

【译文】往昔仲尼逝世而精微的言谕消失,孔门七十二贤人丧亡而经谕要义乖违。

因此《春秋》有了五家傅授,《诗经》分别有四家傅注,《易经》也有好几家的注释。

到了战国时,各国或合纵或连横,形势错综複杂,真真假假纷纭争执,诸子百家的言谕错杂混乱。

到了秦代,始皇对此感到忧患,于是焚烧文章书籍,以使百姓愚昧无知。

汉朝兴立,改革秦代的弊政,广泛收集各种典籍,大开献书的途经。

到了孝武帝时,书册又有所散佚短缺礼乐衰颓败坏,皇上感慨地说:“对此我非常忧虑!”于是兴建藏书的策府,设置録写书籍的职官,下至诸子百家的学说以及傅闻等等,全都收入宫廷藏书的秘府。

到成帝时,又因书籍多有散佚,便指派谒者陈农向天下徵求遗留下的书籍。

又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核经书傅注、诸子和诗赋,令步兵校尉任宏校核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核数术类图书,侍医李柱国校核方技之书。

每一种书校毕,刘向就分别列出它的篇目,摘要说明其内容大意,记録呈报给皇上。

精选医古文重点-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

精选医古文重点-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摘要: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

《汉书》:班彪、班固、班昭、马续(天文志&八表),研
究西汉史,自高祖刘邦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
分12纪、8表、10志、70传。

以刘向、刘欣
父子《别录》和《七略》为基础,是我国现存
第一部官修群书目录。

目录:鼻祖:刘向、刘欣父子《别录》和《七略》,已失传。

目录的作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学术史、文化史的作用:指示你读书的门径
词语注释:
仲尼没.:同“歿”,死亡
战国纵横
..:合纵连横
改秦之败.:弊病
书.缺简脱:文字
朕甚閔.焉:忧虑
于是建.藏书之策:公布
向辄條.其篇目:逐一登录
撮其指意
..:内容意义
今删.其要:选取
原.人血脉:推究
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揣度
调百药齊和
..之所宜:指药物的剂量
因.气感之宜:依据,依照
辯.五苦六辛:通“辨”
致水火
..之齌:寒凉与温热
及.失其宜者:至于
常得中醫
..:中等水平的医生
至道之際.:会合
而为之節文
..: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
则和平壽考
..:寿命长久(老)
而无忄朮忄易
....于胸中:(对死的)恐惧后世有述.焉:遵循
今其技术晻昧
..:淹没
以序.方技为四种:依次排列。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剂略医古文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剂略医古文
班固《汉书》
5
《说文解字》 第一部字典
东汉·许慎
6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班固
“班马”并称
“丘明既殁,班马迭兴,奋
鸿。汉·藏笔 ”书于之处西京长·安,·骋直词于东观·
《晋书·陈寿传》
8
内容提要


一、作者简介:
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 辞赋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 阳东北人。继承父亲班彪的遗愿,历时 二十余年完成《汉书》初稿。死后,其 妹班昭与同郡马续完成了八表和《 天 文志》。
21
天一阁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 书阁,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 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明嘉靖四 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 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平生喜欢收 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 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 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32
释词(四)
述:遵循。 晻没:湮没。晻,“暗”的异体字 序:依次排列。
33
伊尹
(?~前1713)
商初大臣。一说名挚,尹为官名。今 莘县人。出仕前,曾在“有莘之野”躬 耕务农。传说他为了见到商汤,遂使自 己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后为成汤 重用,委以国政,助汤灭夏。
34
伊尹
(?~前1713)
巫彭制药丸,伊尹创煎药。 —— 《串雅》序
陆 游
作 郡

学 庵
自笔
讳 其
记︾



42
右 陆游

《老学庵笔记》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
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
左 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
下 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汉书·艺文志》是我国首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大型国家文献分类目录。

东汉史学家班固作《汉书》以记载自秦以来到王莽篡汉之断代史,该书中记载律历、礼乐、刑法等“十志”,是对西汉及先秦社会的典章制度、风俗文化的总结,《汉书·艺文志》是“十志”之一,是据刘歆《七略》增补、删削而成的,是对西汉先秦时书目的目录著录。

把天下图书分为:(1)六艺略,著录极易、诗、书、礼、趣、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类图书,这些都就是儒家经典或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

(2)诸子略,著录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著作。

(3)诗赋略,著录了辞、诗赋、歌诗等五类文学作品。

(4)兵书略,著录了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四类军事文献,包括了战略思想、战术技巧各个方面。

(5)数术略,著录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卤占到、形法六类图书。

(6)方技略,著录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著作,大体上是医学科学及方士巫术两方面的杂拌。

以上六略三十八类,共著录了当时可以看到的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图书。

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在《十七史深究》中评价《汉书·艺文志》“未通《汉书·艺文志》,不可以念天下书。

艺文志者,学术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汉志》不仅是我国史志目录的开山鼻祖,其中也包含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目录。

“方技略”就是专为医药文献专门编订的目录,其中把方技类的文献书目列为四大类,又把每类医籍的具体篇目详细开列,即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及其下各目。

《汉志》不仅以“六分法”为核心,以文献内涵功能展开著录分类,还以总论、四书为辅助手段,阐明了先秦至汉代包含医史文献在内的中华文化学术总体发展脉络。

通过研究《汉志》中的医学文献目录,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反映当时医药活动的医史资料信息。

而其中所体现的医学史观及所蕴涵的医学思想理念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官方的正统观念,同时也留下了作者班固医学史观和医学思想的深深烙印。

七、《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七、《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二)《汉书艺文志》及我国目录学 的发展概况
《汉书》一百篇——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十二 八




七十 传
十二 十 本纪 表

三十 七十

世家 列传
《史记》一百三十篇——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西汉成帝河平三年,杰出的学者刘向、刘 歆父子受命主持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整理群书的工作。
每一部书整理完毕,刘向便撰写一篇序录, 记述这部书的作者、内容、学术价值及校 雠过程。
[以为]即“以之为”。 [弥以益多]越来越
[务]事务,业务。
多。弥,益,皆有
“更加”之义。
然而或者专以为务,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 非圣王之所以教也。
(五)《方技略》中的神仙和小序。
[生生之具]使生命生长不息的 工具。前一“生”字是使动义。 后一“生”,生命。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
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条]分条列举。 用如动。指,旨意。
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会]正好,恰巧。 [卒]完成,完毕。 [卒]死。
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删]选取,节取。颜师古注: [备篇籍]使书 “删去浮冗,取其旨要也。” 籍完备。备, 《说文》:“删,剟也。” 使动用法。 段玉裁注:“凡言删剟者, 有所去即有所取。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燔(fán)]焚烧。
[愚]使……愚昧。形容 词的使动用法。
[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 民的称谓。黔,黑色。 首,头。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礼坏乐崩]即“礼乐坏崩”。
[书缺简脱]书 礼、乐,指礼乐制度。古时制

精选医古文重点-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精选医古文重点-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精选医古文重点-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1、了解《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方技略》的大致内容。

2、了解秦汉以来图书典籍的播迁经历。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文章难点:对《方技略》中神仙、房中两种应予以正确评价。

(一)用字和词语1、燔(灭) 2、闵1、(仲尼) 没2、从衡3、(之) 败4、书 (缺)5、建 (藏书之策)6、诏(光禄大夫)7、数术8、条 (其篇目)9、指意10、删 (其要)11、原 (人血脉)12、起 (百病)13、度 (箴石)13、(假药味之) 滋14、因(气感)15、辩(五苦)16、水火17、(于)平18、及(失)19、中医20、(之) 际21、节文22、寿考23、怵惕24、(有)述25、(一) 守26、原(诊)27、晻昧28 序 ( 方技 )(三)今译1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译文:战国纵横错杂,群雄纷争,诸子各家学说杂出纷乱。

到了秦朝,为这件事担忧,于是焚烧书籍,用来愚弄平民。

2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译文:医经是推求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理特征,用来阐发人体的本源,区分死生的界限,而酌情采用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治疗方法,调配各种药剂以适应治病需要。

3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译文:经方是根据药物的寒温,测度疾病的深浅,凭借药物性味的功能,依据气候感应适宜的情况,辨明药物各种性味,运用寒凉与温热的方剂,使郁闭疏通,使结症解开,使身体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志》序及⽅技略《汉书·艺⽂志》序及⽅技略[教学⽬的]1.掌握⽂中⽣僻字的读⾳;掌握⽂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中重点词语;掌握⽂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中出现的实词活⽤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掌握《汉书·艺⽂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录学⽂献,《⽅技略》的⼤致内容。

3.了解汉代图书典籍的分类整理情况。

[教授⽅法]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3学时[教学内容]⼀、⽣僻字燔朕歆疝瘅拙黔乖陨怵⼆、繁体字滅鐵條總縱劑憂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昔仲尼没()⽽微⾔绝。

2、战国从()衡()。

3、诸⼦之⾔纷然殽()乱。

4、原⼈⾎脉、经落()、⾻髓。

5、辩()五苦六⾟。

6、⽽⽤度箴()⽯汤⽕所施。

7、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8、以瘉()为剧。

9、反()之于平。

10、犹慈()⽯取铁。

11、《五脏六腑痺()⼗⼆病⽅》。

12、聊以盪()意平⼼。

13、今其技术晻()昧。

四、重点词语1、(仲尼)没2、从衡3、燔(灭)4、(之)败5、书(缺)6、闵(焉)7、诏(光禄⼤夫) 8、条(其篇⽬) 9、会(向卒) 10、卒(⽗业) 11、删(其要) 12、右(医经) 13、原(⼈⾎脉) 14、起(百病) 15、⽤(度) 16、度(箴⽯) 17、假(药味) 18、因(⽓感) 19、辩(五苦) 20、反(之) 21、及(失) 22、中医 23、(之)际 24、节⽂ 25、寿考 26、怵惕 27、索隐 28、⾏怪 29、(有)述 30、(⼀)守 31、晻昧 32、序(⽅技)五、指出语法现象1、以愚黔⾸。

2、向辄条其篇⽬。

3、以备篇籍。

4、同死⽣之域。

5、⽣⽣之具。

六、今译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之⾔纷然殽乱。

⾄秦患之,乃燔灭⽂章,以愚黔⾸。

2、每⼀书已,向辄条其篇⽬,撮其指意,录⽽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侍中奉车都尉歆卒⽗业。

3、医经者,原⼈⾎脉、经落、⾻髓、阴阳、表⾥,以起百病之本,死⽣之分,⽽⽤度箴⽯汤⽕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艺文志及方技略

艺文志及方技略

(五)词类活用:

1. 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 2. 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今刪其要,以備篇籍。 4. 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 5. 是以聖王制外樂以禁內情,而爲之節文。 6. 聊以蕩意平心,同生死之域。 7.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8. 故論其書,以序方技爲四種。


熱訛雜,殊不可曉。嘗見一名醫云,此方只前八味至蒲 黃而止,自乾山藥以下凡二十一味,乃補虛門中山芋 丸,當時不知緣何誤寫在此方之後,因循不曾改正。‛ 余
因其說而考之,信然。如此之類,必多有之云云,是並 不能無所舛誤矣。然歷代相傳專門禁方,多在是焉,在用 者詳審而已。必因噎而廢食,則又一偏之見矣。 2. 拿著古代的方劑來治療現在的疾病,那勢必不能完全符合 實際情況。如果要建立法度、制訂規則、頒佈標準,就一 定要依據《素問》、《難經》等經典吧! 3. 此略。

四、题解


(一)简介《汉书· 艺文志· 方技略》与作者; (二)简述文献学的滥觞与史志文献及其他;
(三)概述本文、说明学习的要点与要求。
五、课文串解
(一)繁体字与生僻字:此略。 (二)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古字、通假字、异体字合称为非通用字,今字、 本字与正体字合称为通用字。说明非通用字与通用 字之间的关系,即说明它们是属于古今、还是属于 通假、拟或是属于异正的关系。关系不属古今、通 假、异正者,无须说明。
7. 8.
9. 10. 11. 12. 13.
瘉:‚愈‛的異體字。 辨:通‚辨‛。 齊:同上5‚齊‛。 反:同‚返‛,康復。 見:同‚現‛,表現,顯現。 隕:通‚殞‛。 僊:‚仙‛的異體字。 盪:‚蕩‛的異體字,荡涤,这里是‚净化‛的意思。 晻:‚暗‛的異體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摘要: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

《汉书》:班彪、班固、班昭、马续(天文志&八表),研
究西汉史,自高祖刘邦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
分12纪、8表、10志、70传。

以刘向、刘欣
父子《别录》和《七略》为基础,是我国现存
第一部官修群书目录。

目录:鼻祖:刘向、刘欣父子《别录》和《七略》,已失传。

目录的作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学术史、文化史的作用:指示你读书的门径
词语注释:
仲尼没.:同“歿”,死亡
战国纵横
..:合纵连横
改秦之败.:弊病
书.缺简脱:文字
朕甚閔.焉:忧虑
于是建.藏书之策:公布
向辄條.其篇目:逐一登录
撮其指意
..:内容意义
今删.其要:选取
原.人血脉:推究
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揣度
调百药齊和
..之所宜:指药物的剂量
因.气感之宜:依据,依照
辯.五苦六辛:通“辨”
致水火
..之齌:寒凉与温热
及.失其宜者:至于
常得中醫
..:中等水平的医生
至道之際.:会合
而为之節文
..: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
则和平壽考
..:寿命长久(老)
而无忄朮忄易
....于胸中:(对死的)恐惧后世有述.焉:遵循
今其技术晻昧
..:淹没
以序.方技为四种:依次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