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707(2004)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
QC T 707-2004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
QC/T 707-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首次制定的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产品标准。
除参考国外先进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外,其他内容及标准的编辑符合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和QC/T 413《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飞奔汽车电器有限公司、鹤壁天海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新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洛茹孝、王来生、钟华光、王荣喜、顾树坚。
QC/T 707-2004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以下简称接线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 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连接插头connecting plug接线盒上用来与外部电路进行电连接的电器的导电部分。
3.2 连接插座connecting socket接线盒上用于与继电器插头或片式熔断器连接的、具有一定卡紧力的插座。
3.3 插入力insertion force将继电器、熔断器或标准插片插入接线盒所需的力。
3.4 拔出力withdrawal force将继电器、熔断器或标准插片从接线盒中拔出所需的力。
3.5 桥接片bridge blade在测量电压降时,连接继电器或熔断器拆下后需要导通部位,具有不同形状的一种接线片。
汽车零部件检测测试标准
扭转疲劳
3
临界转速
半轴
1
静扭强度
0324
QC/T 294-1992汽车半轴技术条件
QC/T 293-1992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方法
2
扭转疲劳
燃油箱
1
安全性能要求
(
0324
GB18296-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QC/T644-2000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筒式减振器
1
技术条件
0324
12
侧标志灯配光性能
13
驻车灯配光性能
14
|
三角警告牌光度
汽车灯具
15
色温
0324
GB11564-1998、ECE R3、76/757/EEC、ECE R69、ECE R70、ECER104
0324
》
0512
GB14762-200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5
发动机净功率
0324
GB/T17692-1999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
ECE R85发动机净功率
《
80/1269/EEC发动机净功率
6
发动机性能
0324
GB/T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 9341-2000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2
力学性能
3
拉伸性能
4
~
压缩性能
5
热空气老化
6
冲击试验
7
状态调节
8
弯曲性能
汽车内饰材料
(
1
燃烧时间
0324
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CTS-17.01.02-A1-2015《汽车中央电气控制盒技术规范》
CTS-17.01.02-A1-2015《汽车中央电气控制盒技术规范》模板编号:CP-0197-V1 长安汽车工程技术规范文件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编号Code CTS-17.01.02-A1-2015代替Instead发布日期2015-6-30Release date汽车中央电气控制盒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Automobile Electric Distribution Box Assembly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前言本规范起草单位:汽车工程研究总院电装开发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建波本规范与上一版本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无本规范历次发布情况:——CTS-17.01.02-A1-2015于2013年6月30日首次发布。
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目录(目录必须包含以下10项,不能删减,如果没有该项就在正文中写无,以避免规范应包含内容的缺失。
只固化目录第一层级,各规范编制人根据需求编写目录其它层级。
绿色字体不删除)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报告评价结果 (1)4.定义 (2)5.技术规范附图中标明的规格 (3)6.技术要求 (4)7 评价方法 (7)8.技术规范的变更 (21)9.技术规范附图中的表示方法 (21)10.适用的标准 (21)附录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汽车中央电气控制盒技术规范1.范围(必须写明该文件规定了什么、适用于什么)本标准规定了长安汽车系列车型使用的中央电气控制盒的术语及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保证。
QCT29106-2014汽车电线束的检测[整理版]
QC/T29106汽车电线束性能检测整理导读:汽车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关故障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问题主要集中在汽车线束故障。
汽车线束主要由电线、接插件、包裹胶带和其他辅助性材料共同构成,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化,被成为整车的“汽车神经”,是控制汽车电信号的载体。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
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
汽车线束检测是针对汽车线束进行环境测试、电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的检测项目。
汽车线束是汽车内部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汽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如果线束失效,就会造成信号传递失效,功能设备失去作用;或接触电阻过大发热失火;或短路失火;或绝缘层失效漏电。
因而,为了保证汽车线束的品质、安全性和可靠性,汽车线束生产线上或用户使用前检测十分重要。
面对国内汽车线束检测系统功能单一、手段落后,国外汽车线束检测价格昂贵等问题,GRGT 建有专业汽车线束实验室,专注于汽车线束、连接器检测解决方案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市场转化、技术运用,提供汽车线束环境测试、电性能测试和机械性能测试,满足汽车线束生产厂商对线束导通性和阻抗测试要求。
1整车线束应符合:QC/T29106-201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1.1规定了检验线束尺寸的标准。
1.2规定了电线束中所用材料和零部件所符合的性能要求。
1.3规定了端子与线束的连接方法及连接后应符合的要求。
1.4 规定了端子与线束连接点应符合的要求。
1.5 密封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
电线与密封塞之间、密封塞与护套之间不应有目视可见的间隙。
1.6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
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
1.7电线束中电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
1.8 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
汽车标准汇编(2004)
汽车பைடு நூலகம்全玻璃
QC/T 699-2004
车用起重尾板
QC/T 708-2004
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
QC/T 703-2004
汽车转向盘聚氨酯泡沫包覆层技术条件
QC/T 704-2004
汽车转向盘聚氨脂泡沫包覆层整体硬度试验方法
GB/T18948-2003
轿车和轻型商用车辆冷却系统用纯胶管和橡胶软管
车身附件
QC/T 702-200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催化转化器可靠性试验方法
GB/T 11551-2003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T 13057-2003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GB/T 14166-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GB/T 19151-2003
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整车
车用及车载电器
QC/T 459-2004
随车起重运输车
QC/T 420-2004
汽车用熔断器
GB/T 19260-2003
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客车结构要求
QC/T 706-2004
机动车用硅雪崩整流二极管技术条件
GB/T 18986-2003
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QC/T 707-2004
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
GB/T 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QC/T 698.1-2004
车辆说明文件第一部分:车辆注册技术参数表
传动、制动
摩托车
QC/T 25-2004
汽车干磨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
GB/T 19152-2003
qc t 707-2019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doc
qc t 707-2019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前言本标准是首次制定旳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产品标准。
除参考国外先进标准规定旳技术要求外,其他内容及标准旳编辑符合GB/T1《标准化工作导那么》和QC/T413《汽车电气设备差不多技术条件》旳有关规定。
本标准旳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飞奔汽车电器有限公司、鹤壁天海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新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洛茹孝、王来生、钟华光、王荣喜、顾树坚。
QC/T707-2004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旳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那么、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以下简称接线盒)。
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旳条款通过本标准旳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旳条款。
凡是注日期旳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旳修改单(不包括勘误旳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旳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旳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旳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差不多技术条件QC/T4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连接插头connectingplug接线盒上用来与外部电路进行电连接旳电器旳导电部分。
3.2连接插座connectingsocket接线盒上用于与继电器插头或片式熔断器连接旳、具有一定卡紧力旳插座。
3.3插入力insertionforce将继电器、熔断器或标准插片插入接线盒所需旳力。
3.4拔出力withdrawalforce将继电器、熔断器或标准插片从接线盒中拔出所需旳力。
3.5桥接片bridgeblade在测量电压降时,连接继电器或熔断器拆下后需要导通部位,具有不同形状旳一种接线片。
汽车零部件检测标准汇总表
防止转向机构对驾驶员的伤害
性能
座椅总成性能 座椅强度
B28 4160 轿车背门撑杆试验方法
GB/T13061-199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 簧橡胶气囊
QC/T 629-1999 汽车遮阳板
EQCT-159-1999 汽车制动气室台架试 验方法
EQC-193-1999 汽车制动气室技术条件
CCAP/SB 538.1-2001 产品技术要求
GB12732/T-1996 汽车 V 带
2 V带
3 4
5
1 2 汽车 3 4 转向盘 5 6 1 2 3 车辆 4 用橡胶 5 密封条 6 7 8
汽车
燃油箱 1
(塑
料)
车辆 用植绒 1
密封条 1
车辆 2
伸长率 耐高温 耐低温 疲劳寿命 外观 热性能 受力变形 表面硬度 耐溶剂 摩擦性能 硬度 拉伸性能 撕裂性能 压缩永久变形 脆性温度 热空气老化 耐臭氧 污染性、耐候性
车前照灯的统一规定
ECER31 关于批准发射非对称近光或远
光或两者兼有的卤素封闭式(HSB )机
动车前照灯的统一规定
三角警告牌光度
ECER112 ECE R98 关于批准装用气体放电光源的
机动车前照灯的统一规定
ECE R99 关于批准用于已通过认证的机
动车的气体放电灯具的气体放电光源的
统一规定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
发动机
车排气污染物
值及测量方法
GB/T17692-1999 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
5
发动机净功率
测试方法 ECE R85 发动机净功率
完整汽车零部件检测标准大全
支撑力测定
3
撑杆伸出速度
4
拉伸阻力
5
疲劳试验
橡胶气囊
1
伸缩试验
0324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GB/T13061-1991气囊
2
弹簧特性
3
垂直疲劳
遮阳板
1
性能
QC/T 629-1999汽车遮阳板
2
耐光性
3
寿命
制动气室、储能弹簧制动气室总成
1
密封性
0324
汽车制动气室台架试验方法EQCT-159-1999 EQC-193-1999汽车制动气室技术条件
2
光通量
3
前照灯配光性能
4
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配光性能
5
前雾灯配光性能
6
后雾灯配光性能
7
倒车灯配光性能
8
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
9
回复反射器光度
10
后牌照板照明
11
前后位灯、制动灯、示廓灯配光性能
12
侧标志灯配光性能
13
驻车灯配光性能
14
三角警告牌光度
GB15235-1994汽车倒车灯配光性能
ECE R23、SAE J593 OCT95
2
真空度
3
爆裂强度
4
弯曲试验
5
粘附强度
6
耐高温
7
耐低温
8
耐臭氧
9
耐汽油
10
变形要求
11
耐腐蚀
后视镜性能
1
曲率半径
0324 0512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GB15084-1994 ECE R46后视镜
2
反射率
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3-2002(2002-12-31发布,2003-03-01实施)前言QC/T 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在标准号转化前是专业标准ZB T35001-1987。
因此本次标准修订实际上是在15年后对该标准的重大修改。
以日本、德国及法国等国的相关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对标准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代替QC/T 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本标准与QC/T 413-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取消适用于湿热型产品的规定,相应取消1999年版的3.25及3.26;——取消长霉试验(1999年版的4.16);——取消电机换向器上的火花等级(1999年版的3.17,4.10);——取消互换性检验(1999年版的3.22,4.14);——对产品的温度围做了调整和修改,规定了上、下限工作温度和贮存温度的围(1999年版的3.3;本版的3.1.3);——修改了标称电压的规定,取消了6V电系,增加了工作电压围的规定(1999年版的3.9;本版的3.1.4);——在对产品的基本性能参数的规定中,增加了对低压电线束和机械紧固件的技术要求(1999年版的3.10;本版的3.2);——对短时定额工作时限的推荐档次做了修改,取消0.2 min,增加5 s,15 s (1999年版的3.8.2;本版的3.1.7.3);——对产品有关部位的温升限值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3.18,4.11;本版的3.3,4.3);——增加了噪声试验方法的规定(见4.4)——对超速性能的规定做了补充修改(1999年版的3.16;本版的3.5,4.5);——对产品的防护性能规定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3.7,4.8;本版的3.6,4.6);——增加了产品耐异常电源电压性能(见3.7,4.7);——对产品绝缘耐压性能规定中的编排和措辞进行部分变动(1999年版的3.15,4.9;本版的3.8,4.8);——对产品的防干扰性能规定做了较大修改,改为产品的电磁兼容性(1999年版的3.13;本版的3.9,4.9):——对低温试验的温度和时间规定做了修改(1999年版的4.2;本版的3.10.1,4.10.1);——对高温试验的温度和时间规定做了修改(1999年版的4.4;本版的3.10.2,4.10.2);——对温度变化试验做了部分修改,选用方法Na进行试验(1999年版的4.3;本版的3.10.3,4.10.3);——取消交变湿热试验(1999年版的3.4,4.5);——增加了产品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见3.11)及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见4.11);——对振动试验做了较大修改,取消定频振动,增加了扫频振动的严酷度(1999年版的3.6,4.7;本版的3.12,4.12);——增加了盐雾试验的严酷度(1999年版的3.5,4.6;本版的3.13.4.13);——增加了产品耐工业溶剂性能(见3.14.4.14);——对产品表面防护性能的容和编排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3.19,3.20,3.21,4.12;4.13;本版的3.15,4.15);——产品的贮存期由1年改为2年(1999年版的3.23;本版的6.3);——对产品通用试验条件的容和编排做了修改(1999年版的4.1;本版的4.1);——增加了性能参数检测的规定(本版的4.2);——提高了产品合格质量水平的规定(1999年版的5.4b;本版的5.4;——做型式试验的样品数量由3组9台改为4组12台,并对试验分组和项目顺序进行了修改(1999年版的5.6;本版的5.5.2);——对产品的标志(产品标志和包装标志)应包括的容按GB/T 1.1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补充和修改(1999年版的6.1、6.5;本版的6.1);——明确规定产品的贮存和保管应符合QC/T 238《汽车零部件的贮存和保管》的有关规定(1999年版的6.7;本版的6.3);对标准中有关容的说明:连续定额是制造厂对产品所规定的可以作长期运行的负载和条件,短时定额是制造厂对产品所规定的可以作短时运行的负载、时间和条件。
QZTB.04.029-2010-汽车电器盒[1]
1)1)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T2010-8-30发布2010-9-30实施众 泰 控 股 集 团 有 限 公 司发布Q/ZTB 04.029-2010汽车用电器盒标准前言本标准参考QC/T707标准,在满足众泰汽车的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的依据。
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9的规定。
本标准由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法规科归口管理本标准由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电器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明、林军昌汽车用电器盒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电器盒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众泰公司各种车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C:振动(正弦)试验方法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Ka:盐雾试验方法GB/T 2423.3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GB/T 2423.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D:温度/低温试验方法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C/T 707 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QC/T 695 汽车通用继电器QC/T 420 汽车用熔断器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518 汽车用螺纹紧固件拧紧扭矩规范Q/ZTB.04.032 车用电线束接插器Q/ZTB.04.030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ZTB 008汽车产品图样格式Q/ZTB 024 商标标记Q/ZTB 025 汽车零部件标记要求3 术语和定义3.1连接插头电器盒上用来与外部电路进行电连接的电器的导电部分。
CTS-17.01.02-A1-2015《汽车中央电气控制盒技术规范》详解
模板编号:CP-0197-V1 长安汽车工程技术规范文件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编号Code CTS-17.01.02-A1-2015代替Instead发布日期Release date2015-6-30汽车中央电气控制盒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Automobile Electric Distribution Box Assembly前言本规范起草单位:汽车工程研究总院电装开发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建波本规范与上一版本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无本规范历次发布情况:——CTS-17.01.02-A1-2015于2013年6月30日首次发布。
目录(目录必须包含以下10项,不能删减,如果没有该项就在正文中写无,以避免规范应包含内容的缺失。
只固化目录第一层级,各规范编制人根据需求编写目录其它层级。
绿色字体不删除)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报告评价结果 (1)4.定义 (2)5.技术规范附图中标明的规格 (3)6.技术要求 (3)7 评价方法 (7)8.技术规范的变更 (21)9.技术规范附图中的表示方法 (21)10.适用的标准 (21)附录汽车中央电气控制盒技术规范1.范围(必须写明该文件规定了什么、适用于什么)本标准规定了长安汽车系列车型使用的中央电气控制盒的术语及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长安汽车系列车型使用的中央电气控制盒(以下简称“中控盒”)。
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引用文件排列需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顺序,并必须写明以下引用说明。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QC T 707-2004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
QC/T 707-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首次制定的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产品标准。
除参考国外先进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外,其他内容及标准的编辑符合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和QC/T 413《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飞奔汽车电器有限公司、鹤壁天海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新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洛茹孝、王来生、钟华光、王荣喜、顾树坚。
QC/T 707-2004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以下简称接线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 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连接插头connecting plug接线盒上用来与外部电路进行电连接的电器的导电部分。
3.2 连接插座connecting socket接线盒上用于与继电器插头或片式熔断器连接的、具有一定卡紧力的插座。
3.3 插入力insertion force将继电器、熔断器或标准插片插入接线盒所需的力。
3.4 拔出力withdrawal force将继电器、熔断器或标准插片从接线盒中拔出所需的力。
3.5 桥接片bridge blade在测量电压降时,连接继电器或熔断器拆下后需要导通部位,具有不同形状的一种接线片。
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电热耦合仿真分析
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电热耦合仿真分析祁顶春;金波涛;王志广【摘要】以QC/T 707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所规定的负载程序加载至电路所产生的温升现象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零部件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多回路PCB线路、继电器插座,熔断器插座、继电器、熔断器和接触电阻替代零件模型等的温升现象并记录得到时间温升曲线.与试验室按照QC/T 707的实物试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及标定参数的可靠性,满足设计需求,也证明了该仿真分析推广至新产品开发设计验证及设计优化的可靠性.【期刊名称】《汽车电器》【年(卷),期】2010(000)008【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电热耦合;仿真分析;温升【作者】祁顶春;金波涛;王志广【作者单位】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河南,鹤壁,458030;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河南,鹤壁,458030;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河南,鹤壁,458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61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俗称配电盒,是车辆电器中的重要部件,它集继电器、熔断器、输入输出接口及一些电子模块于一体,从而实现灯光、空调、喇叭、刮水、车窗升降、中央门锁等用电设备的动力及控制信号的分配,并对各种用电设备及电线束进行过载保护,保障各个用电器的运行安全。
配电盒是线束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必须保证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对开关、用电器的功能连接的持续畅通,防止发生电气中断的现象。
随着车辆舒适性、安全性要求的提高,配电装置的电气系统越发复杂,所驱动的用电器数量及功率越来越大。
同时其工作环境比较恶劣,高温、密闭、潮湿、酸碱等也在侵蚀着配电盒本身。
在这种趋势下,如果配电盒没有作出相应的设计突破,就会造成系统内温度大幅升高,直接导致永久性的功能失效。
中央电气接线盒的设计主要考虑因素是:功能分配设计、内部走线设计、线路可靠容量设计及安装定位空间设计等,这些设计的验证需经试验室的实际产品测试,更改较为频繁,导致前期研发周期长,费用通常也比较高。
汽车国标整理
标准系列号标准名称全部汽车标准CMVDR294 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CMVRA01-01 车辆识别代号(VIN )管理规则CNCA—02C—023:2002 机动车辆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汽车产品2002CNCA—03C—027:2001 机动车辆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轮胎CNCA—04C—028:2001 机动车辆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汽车用安全玻璃DFAC1002-2003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客车车辆识别代号(VIN)编号规则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DFAC1006-2003 产品型号编制规则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GB 11551-2003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14166-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GB 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16735-2004 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GB 16737-2004 道路车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GB 19151-2003 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GB 19344 在用燃气汽车燃气供给系统泄漏安全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GB10327-1989 发动机检测用标准轻柴油技术条件GB10830—1998 机动车制动液使用技术条件GB11550-1995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GB11553一89 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漏的规定GB11554—1998 汽车及挂车后雾灯配光性能GB11555-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11557—1998 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GB11561-1989 汽车加速器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GB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11564—1998 机动车回复反射器GB11566-1995 轿车外部凸出物GB11567.1-2001 汽车与挂车侧面防护要求GB11567.2-2001 汽车与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GB11568—1999 汽车罩(盖)锁系统GB12503-1995 电视车通用技术条件GB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12732-1996 汽车V带GB12981-2003 机动车辆制动液GB13057-2003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GB13094—199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13552—1998 汽车多楔带GB14023-2000 车辆机动船和由火花点火发动机驱动的装置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14166-1993 汽车安全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14167-1993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14761.2-93 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5-93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6-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GB14762-2002 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诽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495-2002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1496—79 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GB15082-1999 汽车用车速表GB15083-1994 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GB15084-1994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GB15085-1994 汽车风窗玻璃刮水器洗涤器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15086-1994 汽车门锁及门铰链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15235-1994 汽车倒车灯配光性能GB15380-2001 小容积液化石油气钢瓶GB15739-1995 小型汽油机噪声限值GB15740-1995 汽车防盗装置性能要求GB15741-1995 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GB15742-2001 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15743-1995 轿车侧门强度GB15766.1-2000 道路机动车辆灯丝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GB16170-1996 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16897-1997 制动软管GB17258—1998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GB17259—1998 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用钢瓶GB17509—1998 汽车和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GB17691-2001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795—1996 轮胎气门芯GB1796—1996 轮胎气门嘴GB18047-2000 车用压缩天然气GB18099-2000 汽车及挂车侧标志灯配光性能GB18285-2000 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18296-2001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18299-2001 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集成阀GB18322-2002 农用运输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51-2001 车用乙醇汽油1修改单GB18352.1 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IGB18352 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IIGB18408-2001 汽车及挂车后牌板照灯装置配光性能GB18409-2001 汽车驶车灯配光性能GB18463-2001 机动车驾驶员身体条件及其测评要求GB18564-2001 汽车运输液体危险货物常压容器(罐体)通用技术条件GB18565-2001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GB18655-2002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18986-2003 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19159-2003 车用液化石油气GB19578-2004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252-2000 轻柴油GB3847-1999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4094—1999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4599-1994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GB4660—1994 汽车前雾灯配光性能GB4785—1998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5620-2002 道路车辆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GB5763—1998 汽车用制动器衬片GB5920-1999 汽车及挂车前位灯后位灯示廓灯和制动灯配光性能GB7036.1-1997 充气轮胎内胎GB7063-1994 汽车护轮板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956—1998 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8410—1994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9465.1-1988 高空作业车分类GB9465.2-1988 高空作业车技术条件GB9465.3-1988 高空作业车试验方法GB9656-2003 汽车安全玻璃GB9743-1997 轿车轮胎GB9744—1997 载重汽车轮胎GB9764—1997 轮胎气门嘴芯腔GB9765—1997 轮胎气门嘴螺纹GBT 11565—89 轿车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面积GBT 18881-2002 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GBT 19147-2003 车用柴油GBT 19239-2003 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的安装要求GBT 19240-2003 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的安装要求GBT 5620-2002 道路车辆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GBT10042-2003 离合器术语GBT10397-1989 中小功率柴油机振动评级GBT10398-1989 小型汽油机振动测试方法GBT10399-1989 小型汽油机振动评级GBT10414.2-2002 汽车同步带GBT10485-1989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基本环境试验GBT11181-2003 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GBT11381-1989 客车顶部静载试验方法GBT1148-1993 内燃机铝活塞技术条件GBT1149.1-1994 内燃机活塞环通用规则GBT1149.2-1994 内燃机活塞环术语GBT1149.3-1992 内燃机活塞环刮环GBT1149.4-1994 内燃机活塞环技术要求GBT1149.5-1992 内燃机活塞环油环GBT1149.6-1994 内燃机活塞环检验方法GBT11545-1996 汽车V带疲劳试验方法GBT11551-1989 汽车乘员碰撞保护GBT11559-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GBT11563-1995 汽车H点确定程序GBT11611-1989 汽车液压制动系金属管、内外螺纹管接头和软管端部接头GBT12428-1990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GBT12478-1990 客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GBT12480-1990 客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GBT12534-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12535-90 汽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GBT12536-90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GBT12537-90 汽车牵引性能试验方法GBT12538-2003 两轴道路车辆重心位置的测定GBT12538-90 汽车重心高度测定方法GBT12539-90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GBT12540-90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GBT12541-90 汽车地形通过性试验方法GBT12542-1990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冷却能力道路试验方法GBT12543-90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GBT12544-90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GBT12545.1 乘用车辆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2545.2 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2546-90 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GBT12547-90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GBT12548-1990 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GBT12549-1990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GBT12673-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GBT12674-90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GBT12677-90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GBT12678-90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GBT12679-90 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GBT12734-1991 汽车同步带尺寸GBT12781-91 汽车供油系气阻试验方法GBT12782-91 汽车采暖性能试验方法GBT13043-1991 客车定型试验规程GBT13044-1991 轻型客车定型试验规程GBT13051-1991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动力输出孔连接尺寸GBT13053-1991 客车驾驶区尺寸GBT13054-1991 客车驾驶区尺寸术语GBT13055-1991 客车乘客区尺寸GBT13056-1991 客车乘客区尺寸术语GBT13061-199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GBT1332-1991 载货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13352—1996 汽车V带尺寸GBT13405-1992 汽车V带轮GBT13492—92 各色汽车用面漆GBT13493—92 汽车用底漆GBT13594-2003 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GBT13604-1992 汽车转向球接头尺寸GBT13872-2002 货运挂车产品质量检查试验规程GBT13880-1992 半挂牵引车牵引座的安装GBT13881-1992 窜引车与挂车之间气制动管连接器GBT14071-1993 汽车气制动系管路螺纹孔和管接头外螺纹GBT14168-1993 汽车制动液类别图形标志GBT14169-1993 汽车空气滤清器接头A型和B型GBT14170-1993 载货汽车空气滤清器滤芯尺寸规范GBT14172-1993 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GBT14222-1993 内燃机活塞环矩形环GBT14223-1993 内燃机活塞环梯形环和楔形环GBT14450-1993 胎圈用钢丝GBT15087-1994 汽车牵引车与全挂车机械连接装置强度试验GBT15088-1994 汽车半挂车牵引座牵引销强度试验GBT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5704-1995 轿车车轮冲击试验方法GBT15705-1995 载货汽车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GBT15766.2-2000 道路机动车辆灯丝灯泡性能要求GBT15766.3-2000 道路机动车辆灯丝灯泡辅助用灯泡GBT16570-1996 汽车柴油机架装直列式喷油泵安装尺寸GBT16735-1997 VIN位置和固定GBT16736-1997 VIN码的内容与结构GBT16737-1997 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GBT16738-1997 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GBT16887-1997 卧铺客车技术条件GBT16888-1997 客车安全顶窗GBT17250-1998 声学市区行驶条件下轿车噪声的测量GBT17340—1998 汽车安全玻璃的尺寸、形状及外观GBT17347-1998 商用道路车辆尺寸代码GBT17348-1998 道路车辆会车光束倾斜角随载荷变化的测量GBT17349.1-1998 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词汇GBT17349.2-1998 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图形符号GBT17350-1998 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术语和代号GBT17351-1998 汽车车轮双轮中心距GBT17578—1998 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GBT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7653—1999 汽车柴油机旋装式燃油滤清器安装和连接尺寸GBT17676—1999 天然气汽车和石油液化气汽车标志GBT17692-1999 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GBT18183-2000 汽车同步带疲劳试验方法GBT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T18305-2003 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应用GBT19001-2002的特别要求GBT18343-2001 汽车盘式制动器修理技术条件GBT18344-2001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77-2001 汽油车用催化转化器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8410-2001 车辆识别代号条码标签GBT18411-2001 道路车辆产品标牌GBT18437.1-2001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压缩天然气汽车GBT18437.2-2001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液化石油气汽车GBT18506-2001 汽车轮胎均匀性试验方法GBT18566-201 运输车辆能源利用检测评价方法GBT1859-2000 往复式内燃机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GBT18948-2003 轿车和轻型商用车辆冷却系统用纯胶管和橡胶软管GBT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GBT19056-2003 汽车行驶记录仪GBT19233-2003 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9260-2003 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客车结构要求GBT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GBT2061-1989 散热器散热片专用纯铜带黄铜带GBT2900.9-1994 电工术语GBT2933-1995 充气轮胎用车轮和轮辋的术语、规格代号和标志GBT2977—1997 载重汽车轮胎系列GBT2978—1997 轿车轮胎系列GBT3181-1995 漆膜颜色标准GBT3273—89 汽车大梁用热轧钢板GBT3275—1991 汽车制造用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3487-1996 汽车轮辋规格系列GBT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3730.2-1996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GBT3730.3-1992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GBT3821-1983 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测定方法GBT3845-1993 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GBT3846-19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测量滤纸烟度法GBT3900—1997 轮胎气门嘴系列GBT3977—1997 颜色的表示方法GBT3978-1994 标准照明体及照明观测条件GBT4095-1995 载货汽车辐板式车轮在轮毂上的安装尺寸GBT4365-2003 电工术语电磁兼容GBT4501—1998 载重汽车轮胎耐久性实验方法转鼓法GBT4502—1998 轿车轮胎耐久性试验方法转鼓法GBT4503—1996 轿车轮胎强度试验方法GBT4504—1998 轿车无内胎轮胎脱圈阻力试验方法GBT4606-1984 道路车辆半挂车鞍座50号牵引销主要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GBT4607-1984 道路车辆半挂车鞍座90号牵引销主要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GBT4659-1984 汽车前照灯类型、主要尺寸和连接尺寸GBT4759-1995 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GBT4780-2000 汽车车身术语GBT4781-1984 牵引车与全挂车的机械连接装置互换性GBT4782-2001 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词汇GBT4783-1984 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GBT4970-1996 汽车平顺性随机输人行驶试验方法GBT4971-1985 汽车平顺性名词术语和定义GBT5053.1-1985 汽车与挂车之间24N型电连接器GBT5053.2-1985 汽车与挂车之间12N型电连接器GBT5053.3-1985 汽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的试验方法与要求GBT5054-1985 汽车与挂车的七芯电缆线GBT5137.1-1996 汽车安全玻璃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137.2-1996 汽车安全玻璃光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137.3-1996 汽车安全玻璃耐辐射、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方法GBT5137.4-2001 汽车安全玻璃太阳能透射比测定方法GBT5143-2001 乘驾式高起升车辆护顶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5179-1985 汽车转向系术语和定义GBT5180-1985 汽车悬架术语和定义GBT5181-2001 汽车排放术语和定义GBT519-1993 充气轮胎物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T521-1993 轮胎外缘尺寸测定方法GBT5333-1985 汽车驱动桥术语及语义GBT5334-1995 轿车钢制车轮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5335-1985 汽车制动装置液压试验的连接器GBT5337-1985 汽车电器、灯具和仪表名词术语GBT5345-1985 制动液容器的标记GBT5727-1985 汽车液力变速器术语及定义GBT5728-1985 汽车离合器术语及其定义GBT5764—1998 汽车用离合器面片GBT5766-1996 摩擦材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T5902-1986 汽车平顺性脉输入行驶试验方法GBT5909-1995 载货汽车车轮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5921-1985 汽车和挂车气压制动系统部件上接口的识别标记GBT5922-1985 汽车和挂车气压制动装置压力测试连接器GBT5923-1986 汽车柴油机燃油滤清器的试验方法GBT5924-1986 汽车柴油机燃油滤清器的试验值及分级GBT6072.1-2001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1部分:GBT6072.6-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GBT6072.7-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GBT6323.1-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蛇行试验GBT6323.2-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GBT6323.3-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GBT6323.4-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回正性能试验GBT6323.5-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轻便性试验GBT6323.6-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GBT6326-1994 轮胎术语GBT6327-1996 载重汽车轮胎强度试验方法GBT67825-1987 火花塞GBT6784-1986M10×1 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6785-1986M12×1.25 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6786-1986M14×1.25 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6787-1986M14×1.25 矮型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6788-1986M14×1.25 矮型锥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6789-1986 M14×1.25 锥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6791-1986M18×1.5 锥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GBT6792—1996 客车车身骨架应力、形变测量方法GBT6809.8-2000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术语第8部分起动系统GBT7031-1984 车辆振动输入面平度表示方法GBT7031-1986 车辆振动输入路面平度表示方法GBT7034—1998 轿车轮胎高速性能试验方法转鼓法GBT7035-1993 轻型载重汽车轮胎高速性能试验方法转鼓法GBT7127.1-2000 使用非石油基制动液的道路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用制动软管组合件GBT7127.2-2000 使用石油基制动液的道路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用制动软管组合件GBT7129-1986 汽车液压制动胶管内容积膨胀测定方法GBT725-1991 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GBT727-1985 涡轮增压器产品GBT7360-1987 汽车与挂车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工作电压及其测量GBT7361-1987 半挂牵引车的制动及电路连接位置GBT7362-1987 全挂牵引车和货车的制动及电路连接位置GBT7726.1-1998 铰接式客车机械连接装置术语GBT7726.2-1998 铰接式客车机械连接装置技术要求GBT7726.3-1998 铰接式客车机械连接装置球头销GBT7726.4-1998 铰接式客车机械连接装置球形衬套GBT7726.5-1998 铰接式客车机械连接装置伸缩篷GBT8188-2003 内燃机排放术语和定义GBT8409-1999 汽车发动机旋装式机油滤清器连接尺寸GBT9417-1988 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GBT9768-1988 轮胎使用与保养规程GBT9769-1988 轮辋轮廓检测JTT 489-2003 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JTT 325—2004 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QC T 698.1-2004 车辆说明文件第1部分车辆注册技术参数表QCT 265-2004 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CT 420-2004 汽车用熔断器QCT 639-2000 客车门窗用橡胶密封条QCT 703-2004 汽车转向盘聚氨酯泡沫包覆层技术条件QCT 704-2004 汽车转向盘聚氨酯泡沫包覆层整体硬度试验方法QCT 705-2004 客车电子报站器QCT 706-2004 机动车用硅雪崩整流二极管QCT 706-2004 机动车用硅雪崩整流二极管技术条件QCT 707-2004 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QCT 708-2004 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QCT10-1992 汽车、摩托车用磁感应式车速里程表QCT11-1992 汽车、摩托车用电流表QCT1—1992 汽车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QCT12-1992 汽车、摩托车用燃油表QCT13-1992 汽车用温度表QCT14-1992 汽车用轮胎气压表QCT15—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QCT16-1992 点火线圈通用技术条件QCT17—92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QCT18—92 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术语QCT19-1992 汽车用分电器技术条件QCT196—1994 汽车工业科学技术档案分类表QCT198-1995 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QCT199-1995 汽车车轮平衡块QCT200-1995 汽车气制动装置用储气筒技术条件QCT201-1995 汽车气制动用热塑管接头尺寸QCT20-1992 汽车用气压式制动灯开关技术条件QCT202-1995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牵引性能试验QCT203-1995 矿用自卸汽车驾驶室噪声测量方法及限值QCT207—1996 汽车用普通气弹簧QCT208-1996 汽车用温度报警器QCT209-1996 汽车、摩托车用软轴QCT21-1992 气卸散装电石粉车技术条件QCT213-1996 汽车、摩托车仪表术语QCT214-1996 汽车、摩托车用组合仪表QCT215-1996 汽车、摩托车仪表型号编制方法QCT216—1996 汽车用地毯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217-1996 汽车用压力报警器QCT218-1996 汽车用转向管柱上组合开关技术条件QCT219-1996 汽车用脚踏式变光开关QCT2—1992 汽车产品图样格式QCT220-1996 汽车用易熔线QCT221-1997 汽车轻合金车轮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QCT22-1992 计量检测车QCT222-1997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223-1997 自卸汽车性能试验方法QCT23-1992 奶罐车QCT236—1997 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QCT237-1997 汽车驻车制动器性能台架试验方法QCT238-1997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CT239-1997 货车、客车制动器性能要求QCT240-1997 车轮轮辐在轮毂上安装尺寸的检验方法QCT241-1997 汽车无内胎车轮密封性试验方法QCT24-1992 邮件运输车技术条件QCT242-1997 汽车车轮不平衡量要求及测试方法QCT243-1997 车轮安装面平面度要求及测试方法QCT245-2002 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技术条件QCT246—1997 汽车风窗玻璃电动洗涤器技术条件QCT247-2002 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技术条件QCT248-1998 汽车化油器性能试验方法QCT249-1998 机械膜片式汽油泵试验方法QCT250-1998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制动性能试验QCT25-2004 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QCT252-1998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254-1998 运钞车技术条件QCT255-1998 运钞车防护性能试验方法QCT256-1998 液化石油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257-1998 压缩天然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258-1998 轿车钢制车轮螺母座刚度要求及试验QCT258—1998 轿车钢制车轮螺母座刚度要求及试验QCT259—1998 车轮轮辋/轮辐焊接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QCT260—1998 汽车高位制动灯QCT261—1998 客车安全门技术要求QCT262—1999 汽车渗碳齿轮金相检验QCT265—2004 汽车产品零部件编号规则QCT266—1999 汽车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一般要求QCT267—1999 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268—1999 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269—1999 汽车铸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270—1999 汽车钢模锻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271-1999 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QCT27-1992 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台架试验方法QCT272—1999 汽车用铝合金铸件技术条件QCT273—1999 汽车用锌合金、铝合金、铜合金压铸件技术条件QCT274-1999 汽车钢板弹簧喷丸处理规程QCT275-1999 汽车发动机镶耐磨圈活塞金相标准QCT276—1999 汽车零件热处理硬度规范QCT277-1999 起动机特性试验方法QCT279-1999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钢带组合油环技术条件QCT280-1999 汽车发动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QCT281-1999 汽车发动机轴瓦铜铅合金金相标准QCT282-1999 汽车发动机曲轴止推片技术条件QCT283-1999 汽车发动机镶耐磨圈活塞技术条件QCT284-1999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球墨铸铁活塞环金相标准QCT287-1999 汽车燃油滤清器纸质滤芯尺寸规格QCT288.2-2001 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试验方法QCT289-2001 汽车发动机机油泵技术条件QCT29009-1991 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QCT29010-1991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T29011-1991 汽车用点火线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T29013-1991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T29015-1991 自卸汽车栏板锁紧装置技术条件QCT29017-1991 汽车模制塑料零件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29018-1991 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QCT29020-1991 微型货车定型试验规程QCT29021-1991 微型货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QCT29022-1991 微型货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QCT29025-1991 汽车管带式散热器芯子型式尺寸QCT29031-1991 汽车发动机轴瓦电镀层技术条件QCT29033-1991 汽车液力变速器台架性能试验方法QCT29035-1991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QCT29058-1992 载货汽车车箱技术条件QCT29061-1992 汽车发动机用蜡式调温器技术条件QCT29063-1992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技术条件QCT29064-1992 汽车用起动机技术条件QCT29078-1992 汽车用空气压缩机技术条件QCT29082-1992 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QCT29087-1992 汽车焊接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29088-1992 汽车发动机化油器出口凸缘尺寸QCT29089-1992 汽车软化仪表板表皮QCT29090-1992 汽车用刮水电动机技术条件QCT29092-1992 汽车用暖风电动机技术条件QCT29094-1992 汽车用交流发电机技术条件QCT29096-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29097-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QCT29100-1992 图书馆车技术条件QCT29101-1992 汽车用操纵拉索总成QCT29104-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QCT29105.1-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术语及其定义QCT29105.2-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装置及装置的清洗QCT29105.3-1992 专用汽车压液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取样QCT29105.4-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显微镜颗粒计数法QCT29106-1992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CT29111-1993 扫路车技术条件QCT29113-1993 真空吸粪车技术条件QCT29114-1993 洒水车技术条件QCT291-1999 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性能要求QCT292-1999 汽车机械式分动器台架试验方法QCT293-1999 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方法QCT294-1999 汽车半轴技术条件QCT296—1999 用球带尺检验汽车轮辋标定直径的检验方法QCT297—1999 汽车轮辋检验用球带尺QCT298-1999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QCT299-2000 汽车动力转向油泵技术条件QCT301-1999 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技术条件QCT30-1992 汽车用电喇叭技术条件QCT30-2004 机动车用电喇叭技术条件QCT302-1999 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台架试验方法QCT303-1999 汽车动力转向油罐技术条件QCT304-1999 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305-1999 汽车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技术条件QCT306-1999 汽车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307—1999 真空助力器技术条件QCT309-1999 制动鼓工作直径及制动蹄片宽度尺寸系列QCT310-1999 半挂车支承装置QCT311-1999 汽车液压制动主缸技术条件QCT31-1992 汽车用全流式机油滤清器滤芯尺寸QCT316-1999 汽车行车制动器疲劳强度台架试验方法QCT319-1999 自卸汽车取力器技术条件QCT3—1992 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完整性QCT32-1992 汽车用空气滤清器性能试验方法QCT323-1999 汽车门锁QCT324-2000 汽车燃油空气加热器QCT33-1992 汽车风扇离合器试验方法QCT34—92 汽车的故障模式及分类QCT35-1992 汽车与挂车气压控制装置台架试验方法QCT36-1992 汽车与挂车气压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QCT37-1992 汽车与挂车气压调节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QCT38-1992 汽车与挂车气压调节保护装置台架试验方法QCT39-1992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检测方法QCT40-1992 气卸散装电石粉车性能试验方法QCT41-1992 环境监测车QCT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础技术条件-2002QCT414-1999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QCT415-1999 汽车用点烟器技术条件QCT416-1999 点火系统的测试方法QCT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QCT417.2-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QCT417.3-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QCT417.4-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QCT417.5-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5部分QCT419-1999 喇叭继电器技术条件QCT4—1992 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采用与更改办法QCT420-1999 汽车用熔断器QCT421-1999 汽车交流发电机轴伸尺寸QCT42—1992 汽车盘式制动器摩擦块试验后表面和材料缺陷的评价QCT422-2000 机动车用硅整流二极管QCT423-1999 汽车电器接线柱标记QCT424-1999 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电气特性试验方法QCT425-1999 汽车用直流发电机安装尺寸QCT427-1999 汽车用电源总开关技术条件QCT429-1999 高能点火装置产品型号编制方法QCT430-1999 火花塞产品型号编制方法QCT431-1999 火花塞瓷绝缘体技术条件QCT43—1992 汽车风窗玻璃气动刮水器技术条件QCT438-1999 汽车点火系高压塑料件技术条件QCT439-1999 摇臂式自装卸汽车技术条件QCT440-1999 摆臂式自装卸汽车试验方法QCT44—1997 汽车风窗玻璃电动刮水器技术条件QCT446-1999 鞍式牵引车牵引座QCT447-1999 建筑大板运输车技术条件QCT448-1999 炊事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449-2000 保温车、冷藏车性能试验方法QCT450-2000 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QCT451-1999 售货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45—1992 汽车风窗玻璃气动刮水器型式与尺寸QCT452-1999 住宿车通用技术条件QCT453-2002 厢式运输车QCT454-1999 养蜂汽车技术条件QCT455-1999 牲畜运输汽车技术条件QCT456-1999 颗粒粮食散装车技术条件QCT457-2002 救护车QCT458-1999 计划生育专用汽车技术条件QCT459-1999 随车起重运输汽车技术条件QCT460-1999 自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QCT461-1999 自卸汽车换向阀技术条件QCT46—1992 汽车风窗玻璃电动刮水器型式与尺寸。
国产汽车用电器盒标准(试行方案)
汽车用电器盒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电器盒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种车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SQR.04.028-2005 整车金属零部件涂层技术规范Q/SQR.04.057-2003 CAC-商标标记Q/SQR.04.058-2005 汽车零部件标记要求Q/SQR.04.112-2005 生产用件、销售备件包装标志要求Q/SQR.04.228-2006 汽车用熔断器3 术语和定义3.1连接插头 connecting plug电器盒上用来与外部电路进行电连接的电器的导电部分。
3.2连接插座 connecting socket用于与继电器插头或保险片连接的具有一定卡紧力的插座。
3.3插接力 insertion force将继电器端子或标准插片插入电器盒所需的力。
3.4拔出力 withdrawal force将继电器插头或标准插片从电器盒中拔出所需的力。
3.5桥接片 bridge blade在测量电压降时,连接继电器或保险丝拆下后需要导通部位具有不同形状的一种接线片。
3.6连续定额连续定额是制造厂对产品所规定的可以长期运行的负载和条件。
4 技术要求14.1 电器盒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
规定采用的熔断器应符合Q/SQR.04.228-2006《汽车用熔断器》的规定,插接件应符合QC/T 417.1-2001中4.3.2的规定。
十八、汽车电器标准[001]
十八、汽车电器标准GB 15742—2001 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5742—1995GB/T 5053.1—1985 GB/T 5053.1—2006 道路车辆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7芯24V标准型(24N)GB/T 5053.2—1985 GB/T 5053.2—2006 道路车辆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7芯12V标准型(12N)GB/T 5053.3—1985 GB/T 5053.3—2006 道路车辆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定义、试验方法和要求GB/T 5054.1—2008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1部分:普通护套电缆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5054.2—2008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2部分:高性能护套电缆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5054—1985 GB/T 5054.3—2006 道路车辆多芯电缆线第3部分:无屏蔽护套低压电缆线的结构、尺寸和标记GB/T 5054.4—2008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4部分:螺旋电缆组件的弯折试验方法和要求GB/T 5337—1985 汽车电器、灯具和仪表名词术语GB/T 20716.1—2006 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第1部分:24V标称电压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行走系的连接GB/T 20716.2—2006 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第2部分:12V标称电压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行走系的连接GB/T 20717—2006 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24V15芯型GB/T 20718—2006 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12V13芯型GB/T 25085—2010 道路车辆60V和600V单芯电线GB/T 25086—2010 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12V7芯辅助型(12S)GB/T 25087—2010 道路车辆圆形、屏蔽和非屏蔽的60V和600V多芯护套电缆GB/T 25088—2010 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24V7芯辅助型(24S)GB/T 25089—2010 道路车辆数据电缆GB/T 25984.1—2010 汽车电动燃油泵第1部分:有刷电动燃油泵GB/T 26672—2011 道路车辆带调节器的交流发电机试验方法GB/T 26673—2011 道路车辆点火系统电气特性试验方法GB/T 26674—2011 道路车辆起动机电气特性试验方法GB/T 28542—2012道路车辆应急起动电缆GB/T 31465.1—2015 道路车辆熔断器第1部分:定义和通用试验要求GB/T 31465.2—2015 道路车辆熔断器第2部分:用户指南GB/T 31465.3—2015 道路车辆熔断器第3部分:片式熔断器GB/T 31465.4—2015 道路车辆熔断器第4部分:插座式和螺栓式熔断器GB/T 31465.5—2015 道路车辆熔断器第5部分:板型熔断器GB/T 32691—2016 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QC/T 16—2016 汽车用点火线圈QC/T 16—1992 QC/T 20—1992 (2009) 汽车用气压式制动灯开关技术条件QC/T 30—2004(2010) 机动车用电喇叭技术条件QC/T 30—1992 QC/T 73—1993(2009) 汽车电气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JB 1546—1983 QC/T 198—2014 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QC/T 198—1995 QC/T 218—2017 汽车用转向管柱上组合开关技术条件QC/T 218—1996 QC/T 220—2014 汽车用易熔线技术条件QC/T 220—1996 QC/T 413—2002(2009)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3—1999 QC/T 414—2016 汽车电线(电缆)的颜色规定和型号编制方法QC/T 414—1999QC/T 730—2005 QC/T 415—2016 汽车用点烟器及点烟器座式电源插座QC/T 415—1999QC/T 417.2—2001(2009)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摩托车部分) QC/T 417—1999、QC/T 418—1999、QCn29012—1991QC/T 422—2000(2009) 机动车用硅整流二极管QC/T 422—1999 QC/T 427—2013 汽车用电源总开关技术条件QC/T 427—1999 QC/T 501—2015 汽车信号闪光器QC/T 501—1999 QC/T 504—1999(2009) 汽车用点火开关技术条件JB 3127—1982* QC/T 549—1999(2009) 汽车倒车报警器JB 3919—1985* QC/T 550—1999(2009) 汽车用蜂鸣器JB 3920—1985* QC/T 632—2000(2009) 汽车用翘板式开关技术条件QC/T 695—2002(2009) 汽车通用继电器QC/T 706—2004(2010) 机动车用硅雪崩整流二极管技术条件QC/T 707—2004(2010) 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QC/T 708—2004(2010) 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QC/T 729—2005(2012) 汽车用交流发电机技术条件QC/T 29094—1992 QC/T 731—2005(2012) 汽车用起动机技术条件QC/T 773—2006 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技术条件QC/T 774—2006 汽车交流发电机用电子电压调节器技术条件QC/T 803.1—2008 车用氧传感器技术条件第1部分:管形加热型氧传感器QC/T 810—2009 汽车起动机用电磁开关技术条件QC/T 830—2010 汽车高压气体放电灯用电子镇流器QC/T 949—2013 车载音频播放器技术条件QC/T 951—2013 汽车用电路断电器QC/T 967—2014 汽油机进气道喷射式喷油器QC/T 977—2014 汽车电子油门踏板总成技术条件QC/T 978—2014 汽车起动机用辅助控制继电器技术条件QC/T 979—2014 汽车电气电子设备防护用防水透气组件QC/T 1014—2015 汽车、摩托车起动电机用换向器QC/T 1015—2015 汽车空调控制器QC/T 1034—2016 汽车交流发电机用整流桥QC/T 1035—2016 汽车发动机用电子节气门体QC/T 1036—2016 汽车电源逆变器QC/T 1037—2016 道路车辆用高压电缆QC/T 1038—2016 汽车用发光二极管(LED)及模组QC/T 1039—2016 汽车空调用阳光传感器QC/T 1067.1—2017 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QC/T 417.1—2001QC/T 1067.2—2017 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器第2部分:插头端子的型式和尺寸QC/T 417.3—2001、QC/T 417.4—2001、QC/T 417.5—2001QC/T 1067.3—2017 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器第3部分:电线接头的型式、尺寸和特殊要求QCn 29010—1991、QCn 29011—1991、QCn 29013—1991QC/T 29090—1992(2009) 汽车用刮水电动机技术条件JB 3256—1983QC/T 29092—1992(2009) 汽车用暖风电动机技术条件JB 3257—1983QC/T 29106—2014 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QC/T 29106—2004 *********GB/T 5008.1—2013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第1部分: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T 5008.1—2005GB/T 5008.2—2013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第2部分:产品品种规格和端子尺寸、标记GB/T 5008.2—2005 GB/T 5008.3—2005GB/T 14820—2009 公路车辆用高压点火电线GB/T 14820.1—1993、GB/T 14820.2—1993、GB/T 14820.3—1993。
QT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完整版
Q T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QC/T 413-2002(2002-12-31发布,2003-03-01实施)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前言QC/T 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在标准号转化前是专业标准ZBT35001-1987。
因此本次标准修订实际上是在15年后对该标准的重大修改。
以日本、德国及法国等国的相关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对标准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代替QC/T 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本标准与QC/T 413-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取消适用于湿热型产品的规定,相应取消1999年版的及;——取消长霉试验(1999年版的);——取消电机换向器上的火花等级(1999年版的,);——取消互换性检验(1999年版的,);——对产品的温度范围做了调整和修改,规定了上、下限工作温度和贮存温度的范围(1999年版的;本版的3.1.3);——在对产品的基本性能参数的规定中,增加了对低压电线束和机械紧固件的技术要求(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产品有关部位的温升限值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增加了噪声试验方法的规定(见)——对超速性能的规定做了补充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产品的防护性能规定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增加了产品耐异常电源电压性能(见,);——对产品绝缘耐压性能规定中的编排和措辞进行部分变动(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产品的防干扰性能规定做了较大修改,改为产品的电磁兼容性(1999年版的;本版的,):——取消交变湿热试验(1999年版的,);——增加了产品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见)及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见);——对振动试验做了较大修改,取消定频振动,增加了扫频振动的严酷度(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产品表面防护性能的内容和编排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产品的贮存期由1年改为2年(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产品通用试验条件的内容和编排做了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增加了性能参数检测的规定(本版的);——提高了产品合格质量水平的规定(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产品的标志(产品标志和包装标志)应包括的内容按GB/T 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补充和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明确规定产品的贮存和保管应符合QC/T 238《汽车零部件的贮存和保管》的有关规定(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标准中有关内容的说明:连续定额是制造厂对产品所规定的可以作长期运行的负载和条件,短时定额是制造厂对产品所规定的可以作短时运行的负载、时间和条件。
QCT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 C T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QC/T 413-2002(2002-12-31发布,2003-03-01实施)前言QC/T 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在标准号转化前是专业标准ZB T35001-1987。
因此本次标准修订实际上是在15年后对该标准的重大修改。
以日本、德国及法国等国的相关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对标准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代替QC/T 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本标准与QC/T 413-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取消适用于湿热型产品的规定,相应取消1999年版的及;——取消长霉试验(1999年版的);——取消电机换向器上的火花等级(1999年版的,);——取消互换性检验(1999年版的,);——对产品的温度范围做了调整和修改,规定了上、下限工作温度和贮存温度的范围(1999年版的;本版的3.1.3);——修改了标称电压的规定,取消了6V电系,增加了工作电压范围的规定(1999年版的;本版的);——在对产品的基本性能参数的规定中,增加了对低压电线束和机械紧固件的技术要求(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短时定额工作时限的推荐档次做了修改,取消 min,增加5 s,15 s (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产品有关部位的温升限值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增加了噪声试验方法的规定(见)——对超速性能的规定做了补充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产品的防护性能规定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增加了产品耐异常电源电压性能(见,);——对产品绝缘耐压性能规定中的编排和措辞进行部分变动(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产品的防干扰性能规定做了较大修改,改为产品的电磁兼容性(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低温试验的温度和时间规定做了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高温试验的温度和时间规定做了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温度变化试验做了部分修改,选用方法Na进行试验(1999年版的;本版的,);——取消交变湿热试验(1999年版的,);——增加了产品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见)及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见);——对振动试验做了较大修改,取消定频振动,增加了扫频振动的严酷度(1999年版的,;本版的,);——增加了盐雾试验的严酷度(1999年版的,;本版的);——增加了产品耐工业溶剂性能(见);——对产品表面防护性能的内容和编排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产品的贮存期由1年改为2年(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产品通用试验条件的内容和编排做了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增加了性能参数检测的规定(本版的);——提高了产品合格质量水平的规定(1999年版的;本版的;——做型式试验的样品数量由3组9台改为4组12台,并对试验分组和项目顺序进行了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产品的标志(产品标志和包装标志)应包括的内容按GB/T 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补充和修改(1999年版的、;本版的);——明确规定产品的贮存和保管应符合QC/T 238《汽车零部件的贮存和保管》的有关规定(1999年版的;本版的);对标准中有关内容的说明:连续定额是制造厂对产品所规定的可以作长期运行的负载和条件,短时定额是制造厂对产品所规定的可以作短时运行的负载、时间和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C/T 707-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首次制定的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产品标准。
除参考国外先进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外,其他内容及标准的编辑符合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和QC/T 413《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飞奔汽车电器有限公司、鹤壁天海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新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洛茹孝、王来生、钟华光、王荣喜、顾树坚。
QC/T 707-2004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以下简称接线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3 -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 QC/T 417.1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连接插头 connecting plug 接线盒上用来与外部电路进行电连接的电器的导电部分。
3.2 连接插座 connecting socket 接线盒上用于与继电器插头或片式熔断器连接的、具有一定卡紧力的插座。
3.3 插入力 insertion force 将继电器、熔断器或标准插片插入接线盒所需的力。
3.4 拔出力 withdrawal force 将继电器、熔断器或标准插片从接线盒中拔出所需的力。
3.5 桥接片 bridge blade 在测量电压降时,连接继电器或熔断器拆下后需要导通部位,具有不同形状的一种接线片。
4 要求4.1 一般要求 接线盒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
4.2 温度范围 接线盒为连续定额。
应能在-40℃~70℃(驾驶室内)、-40℃~110℃(发动机罩下)的温度范围内正常接通、断开,其储存温度分别为-40℃~90℃(驾驶室内)、-40℃~130℃(发动机罩下)。
4.3 外形及安装尺寸 接线盒的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
其中,外电路电气连接不允许采用铆接和焊接。
4.4 外观 接线盒的外观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
经环境试验后,不允许出现裂纹缺损等缺陷;表面不应有明显的颜色改变。
4.5 插入力和拔出力 接线盒的插入力和拔出力应符合如下规定:4.5.1 与接线盒相配之继电器和熔断器的插入力分别为50N~150N和9N~50N。
继电器和熔断器插拔10次后允许插入力比规定值下降20%,其与多线插接器配合的插入力、拔出力应符合QC/T 417.1-2001中4.3.2的规定。
4.5.2 连接插头为扁平形插片的插入力及拔出力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扁平形插片插入力及拔出力4.5.3 连接插头为圆插头的插入力及拔出力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圆插头的插入力及拔出力4.5.4 连接插座拔出力应符合表3规定,插拔10次后的拔出力应大于5N。
表3 连接插座拔出力4.5.5 对于连接插头为螺栓的接线盒,其扭转力矩要求及试验方法由制造厂和顾客协商确定。
4.6 抗挤压强度扁平形插片和圆插头的抗挤压强度应符合表4和表5的规定。
表4 扁平形插片抗挤压强度表5 圆插头抗挤压强度4.7 电压降根据接线盒不同的产品功能及顾客使用要求,从附录A图A.1和附录B表B.1中选取相应的负载程序和试验负载。
当负载电流I≤10A时,其电压降不应大于40mV;当负载I≤1A时,其电压降不应大于4mV;当需拆下继电器或熔断器测试时,允许每安培下降1mV。
除此之外,任何情况下,其电压降均不得大于100mV。
当顾客有其他负载要求时,按其要求执行。
4.8 耐过电流强度性能接线盒应经受熔断器额定电流1.1倍的过电流强度试验而无损伤,试验后电压降允许增加20%。
4.9 耐击穿电压强度性能接线盒应经受50Hz实际正弦波形电压,有效值1000V、历时1min的耐击穿电压强度试验而无损伤。
4.10 无载通风储存性能接线盒应经受90℃(驾驶室内)、130℃(发动机罩下)48h的无载通风储存试验。
试验后应通、断正常并符合本标准4.4的规定。
4.11 耐低温性能接线盒在-40℃时应通、断正常,并符合本标准4.4的规定。
电压降允许增加20%。
4.12耐温度变化性能接线盒应在-40℃~70℃(驾驶室内),-40℃~110℃(发动机罩下)温度范围内经受共4个循环(6h为一个循环)的耐温度变化试验,试验后应通、断正常并符合本标准4.4的规定。
电压降允许增加20%。
4.13 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接线盒应经受共10个循环(24h为一个循环)的耐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试验后应通、断正常并符合本标准4.4的规定。
电压降允许增加20%。
4.14 耐振动性能接线盒应按QC/T 413-2002表3"其他部位"的规定经受扫频振动试验,试验后应通、断正常并符合本标准4.4和4.7的规定4.15 耐久性(带载通风储存)接线盒的耐久性,应根据不同的产品功能及顾客使用要求,从附录A图A.1和附录B表B.1中选取相应的负载程序和试验负载在环境温度70℃(驾驶室内)、110℃(发动机罩下)下进行,共计24h。
试验后应通、断正常并符合本标准4.4的规定。
电压降允许增加20%。
5 试验方法5.1 试验条件如无特殊规定,接线盒的试验条件应符合QC/T 413-2002中4.1的规定。
5.2 外形及安装尺寸检验接线盒的外形及安装尺寸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和专用量具检验,应符合本标准4.3的规定。
5.3 外观检验接线盒的外观用目视法检验,应符合本标准4.4的规定。
5.4 通、断试验接线盒的通、断试验在能自动显示数值的专用试验台上进行。
5.5 插入力、拔出力试验使用继电器、熔断器以及用来代替扁平插片或圆插头的标准插片进行插入力、拔出力试验时,应在能自动显示数值的专用试验台上进行。
插入力、拔出力应符合本标准4.5的规定。
5.6 抗挤压强度试验接线盒的抗挤压强度试验在能自动显示数值的专用试验台上进行,应符合本标准4.6的规定。
5.7 电压降试验接线盒的电压降试验在能自动显示数值的专用试验台上,测定自输入到输出的整个电路。
试验时,将接线盒上的继电器和熔断器拆下,用桥接片连接需导通的部分,应符合本标准4.7的规定。
5.8 过电流强度试验接线盒的过电流试验在能自动显示数值的专用试验台上进行。
试验时根据不同的产品功能及顾客使用要求,从图A.1和表B.1中选取相应的负载程序和试验负载,施加熔断器额定值1.1倍的电流,历时1h,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4.8的规定。
5.9 耐击穿电压强度试验接线盒进行耐击穿电压强度试验时,先将其放入湿热试验箱中,在温度为18℃~28℃、相对湿度为90%~98%情况下保持24h,取出后常态环境下存放1h,在相互绝缘的导电零部件及导电零部件与外壳之间施加50Hz l000V实际正弦波形电压。
试验开始时施加的电压应小于500V,然后在不小于l0s的时间内稳步增加至全值,保持1min后均匀地下降至零。
试验用变压器容量不应小于0.5kVA,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4.9的规定。
5.10 无载通风储存试验接线盒的无载通风储存试验在高温箱中进行。
试验时将接线盒在不工作状态下放人初始温度为室温的高温箱中,将温度升至90℃(驾驶室内)、130℃(发动机罩下),并保持48h。
试验结束2h后再在5.1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应符合本标准4.10的规定。
5.11 耐低温试验接线盒的耐低温试验按QC/T 413-2002中4.10.1的规定进行,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4.11的规定。
5.12 温度交变试验接线盒的温度交变试验采用自动调温设备进行:a)-40℃无载情况下保持1h;b) 带载情况下由-40℃升至70℃(驾驶室内)、110℃(发动机罩下,第4循环为130℃),温度交变时间为2h;c) 温度达到70℃或110℃时保持1h;d) 将接线盒负载去掉,将温度从70℃或110℃降至-40℃,温度交变时间为2h。
上述过程构成一个循环,共进行4个循环,试验后将接线盒在常态情况下放置2h后测量其性能,应符合本标准4.12的规定。
5.13 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按照QC/T 413-2002中4.11的规定进行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其下限温度为-40℃,上限温度分别为70℃或110℃,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4.13的规定。
5.14 振动试验接线盒在不工作状态下按QC/T 413-2002中4.12的规定进行扫频振动试验,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4.14的规定,试验时每个平面使用不同的接线盒。
5.15 耐久性试验接线盒的耐久性试验(带载通风储存)在高温箱中进行:将接线盒置于温度为70℃(驾驶室内)、110℃(发动机罩下)的高温箱中,根据不同的产品功能及顾客使用要求,从图A.1和表B.1中选取相应的负载程序和试验负载,保持接通8h后断开8h,再接通8h,试验结束后应符合本标准4.15的规定。
6 检验规则接线盒的检验规则应符合QC/T 413-2002第5章的规定。
6.1 出厂检验、验收检验项目抽样方法及数量见表6。
表6 出厂检验、验收检验项目6.2 型式检验时,先按表6进行复验,合格后再按表7的规定进行。
表7 型式检验项目7 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接线盒的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应符合QC/T413-2002第6章的规定。
附录A(规范性附录)接线盒负载程序A.1 接线盒负载程序见图A.1。
图A.1 负载程序附录B(规范性附录)接线盒的试验负载B.1 接线盒的试验负载见表B.1。
表B.1 试验负载表B.1(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