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问答题阅读理解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探究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 1. 考查内容均出自考纲所规定篇目,且考查篇目基本不重复, 备考时近几年未考查的篇目应作为复习重点,但考查年份较远 的篇目也应重视,有可能会考查到。 2. 近三年的命题形式趋于一致,题型主要为:字词解释题,句 子翻译题,综合分析选择题。备考时要注意熟悉课文,全面掌 握好这三类知识。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 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 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 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 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 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 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 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 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神话练习题

神话练习题

神话练习题一、选择题A. 精卫填海B. 嫦娥奔月C. 大禹治水D. 桃太郎A. 后羿B. 祝融C. 嫦娥D. 鲲鹏A. 嫦娥奔月B. 七仙女下凡C. 牛郎织女D. 白蛇传二、填空题1. ________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被称为“盘古开天辟地”。

2. ________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与水神共工发生过战斗。

3. ________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曾与火神祝融交战。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2. 请简要介绍“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

3. 请简述“愚公移山”神话故事的寓意。

四、连线题1. 嫦娥 A. 桃太郎2. 大禹 B. 嫦娥奔月3. 精卫 C. 大禹治水4. 桃太郎 D. 精卫填海五、判断题1. 《封神榜》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的文学作品。

(√/×)2. 神话故事《白蛇传》讲述了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

(√/×)3. 神话故事《牛郎织女》中,牛郎织女每年只能在七夕相会一次。

(√/×)六、名词解释1. 神话2. 创世神话3. 英雄神话七、论述题1. 请谈谈你对神话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作用的看法。

2. 请论述中国古代神话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神话练习题一、选择题A. 嫦娥B. 羿C. 后羿D. 太阳神阿波罗A. 精卫填海B. 嫦娥奔月C. 大禹治水D. 桃太郎A. 雷神B. 火神祝融C. 水神共工D. 风神二、填空题1. ____________ 是中国神话中著名的补天女神。

2. ____________ 是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被视为英雄的代表。

3. ____________ 神话故事讲述了女娲用五色石补天的传说。

三、简答题1.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原因。

2. 请简要介绍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十二主神。

3. 请说出三个与中国古代神话相关的成语。

四、连线题1. 女娲 ____________ A. 潘多拉的盒子2. 精卫 ____________ B. 女娲补天3. 潘多拉 ____________ C. 精卫填海五、判断题1. 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关系。

愚公移山问答题阅读理解

愚公移山问答题阅读理解

《愚公移山》问答题复习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笑”:“长息”: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3、分析人物形象。

愚公智叟4、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5、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6、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7、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8、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9、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10、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结果和艰巨性:11、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含义12、提问: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叟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13、提问: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并归纳中心意思。

14、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15、赏析:(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6、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17、“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劳动艰苦吗?18、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参考答案:2、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愚公:目光长远积极奋斗全面发展持之以恒雄心壮志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4、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

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问答题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问答题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问答题问答列表1. 请简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梗概。

答案:《愚公移山》是一则古代中国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决心移走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愚公和他的后代们坚持不懈,代代相传,最终感动了天神,天神派来两位大力神帮助他们将山移走。

这个故事强调了坚持不懈和努力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在《孟子·告子下》中,孟子用什么比喻来说明“性相近也,也”?答案:孟子在《孟子·告子下》中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性相近也,也”。

这个比喻意味着自己和别人都有缺点和错误,但自己认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从而嘲笑别人。

这个比喻强调了人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要过分自负,要谦虚对待自己和他人。

3. 《战国策·齐策二》中的“画蛇添足”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战国策·齐策二》中的“画蛇添足”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多此一举,不要做多余的事情。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画蛇时,为了使蛇更加生动,添上了脚,结果反而让蛇失去了原来的美感。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要遵循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要过度追求形式,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4. 请阐述《孔子见南子》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答案:《孔子见南子》故事出自《论语·雍也》。

故事讲述了孔子去见卫国的贵妇人南子,孔子名声在外,南子想见他,但孔子担心自己会受到误解,但还是去了。

见面后,孔子遵循礼节,没有做出任何不当行为。

这个故事表现了孔子坚守礼节、洁身自好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妇女的限制和偏见。

5. 《庄子·逍遥游》中的“逍遥游”指的是什么?答案:《庄子·逍遥游》中的“逍遥游”指的是自由自在地游走于世间,超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这篇文章表达了庄子对自由和逍遥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精神上的解放和超越。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1 愚公移山语文版知识点练习第一百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1 愚公移山语文版知识点练习第一百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1 愚公移山语文版知识点练习第一百篇第1题【单选题】读课文《愚公移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生动的愚公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承担B、胆子C、担心D、负担【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对《愚公移山》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读课文《愚公移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愚公移山语段题全

愚公移山语段题全

《愚公移山》———哈市132中学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重点实词:1、方:指面积。

方七百里,就是四周各七百里。

2、高万仞:形容极高。

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3、河阳:黄河北岸。

4、且:副词,将近。

5、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6、惩:苦于。

7、塞:阻塞。

8、迂:曲折,绕远。

9、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10、汝:你们。

11、毕力平险: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

12、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指,直。

13、汉阴:汉水南岸。

14、杂然相许:纷纷赞成他。

杂然,纷纷的样子。

许,赞同。

15、献疑:提出疑问。

1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座小山也平不了。

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损,削减。

丘,土堆。

17、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就是“把……怎么样”。

18、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真题阅读与训练(附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真题阅读与训练(附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真题阅读与训练(附答案)一、填空题1.教育孩子要讲诚信的寓言故事是。

2《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和。

3.《黔驴技穷》中,驴子最后被吃掉了。

4.“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

5.《高山流水》讲述了和的故事。

6.模仿西施皱眉的丑女叫。

7.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寓言故事叫。

8.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

出自寓言故事。

9.自己丢失了一件黑衣服,就要扒下人家的衣服。

出自寓言故事。

10.怕别人听到钟声,就捂住自己的耳朵。

出自寓言故事。

二、选择题1.( )在宫廷中滥竽充数,后来逃走。

A.齐宣王B.东郭先生C.南郭先生2《狐假虎威》中,野兽看见了它们就都跑开了,是因为野兽( )。

A.害怕老虎B.害怕狐狸C.害怕老虎和狐狸3.古时候有个人害怕天塌下来,因此吃不好、睡不好,他是( )。

A.齐国人B.杞国人C.秦国人4( )以坚强的意志,不顾他人怀疑、讥笑,带领全家人移山。

A.智叟B.愚公C.夸蛾氏5.《纪昌学射》这个寓言故事中,纪昌的老师是( )。

A.甘蝇B.飞卫 C更赢6.福可以转为祸,祸可以转为福,变化无穷。

世间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世事难料。

这里讲的是寓言故事( )。

A《三人成虎》 B《塞翁失马》 C《庖丁解牛》7.《造父学御》这个寓言故事中,造父是一名( )。

A驾车能手 B.下棋能手 C.射箭高手8.《买椟还珠》这个寓言故事中,“椟”是指( )。

A.珍珠B.箱子C.盒子9《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 )。

A.公明仪B.公孙仪C.孙步敖10.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寓言故事( )。

A《自相矛盾》 B《南辕北辙》 C《亡羊补牢》三、判断题1《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公明仪。

( )2《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老渔人得到了好处。

( )3《望梅止渴》叙述的是刘备打仗途中发生的故事。

( ) 4.教育孩子要讲诚信的寓言故事是《曾子杀猪》。

( ) 5《掩耳盗铃》用来比喻多此一举,反而没有好处。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迸溅(bìng)亵渎(xiè)恹恹欲睡(yān)B. 狡黠(xiá)谀词(yú)强聒不舍(guō)C. 佝偻(lóu)缄默(jiān)吹毛求疵(cī)D. 阴晦(huì)栈桥(zhàn)歇斯底里(xī)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隐匿沉湎获益匪浅一气呵成B. 逞辨狼藉哑雀无声相辅相成C. 诓骗恻隐睡眼惺松鞠躬尽瘁D. 旁骛亵渎怒不可遏重蹈复辙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儿,不要惊醒他。

B. 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观赏。

C.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 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连绵起伏的山峦错落有致,令人陶醉。

答案:C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B.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 在“庆祝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和舞蹈。

D.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答案:A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

B.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选自《羊脂球》。

C.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订。

D.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一篇奏章。

五年级课外阅读之《中国民间故事》测试

五年级课外阅读之《中国民间故事》测试

五年级《中国民间故事》考核一、选择题。

(30分)班级姓名1、三位商人想羞辱阿凡提,向他提了三个问题。

他都一一作答,让他们哑口无言。

不属于其中的问题是()。

A 地球中心在哪儿B天上有多少颗星星C商人的胡子有多少根D金子怎么种出来2、孟姜女的丈夫叫()。

A 范喜良B 范孟良C 孟喜良D 姜喜良3、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头长犄角,尖牙利齿,凶猛异常,时常会发出“年——”的声音,它被称为()。

A 龙兽B 麟兽C 年兽D 蛇兽4、《张良拾履》中履指()。

A 鞋子B 袜子C 帽子D 围巾5、张良拾履后,老头给了他一本书,这本书是()编写的()。

A 刘邦B 姜子牙C 黄石公D 《孙子兵法》E 《太公兵法》F 《黄石兵法》6、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的一项。

A 最残酷B 最轻松C 最省钱D 最有趣7、张古老让三个儿媳妇带的礼物:纸包火是(),没脚的团鱼是(),红心萝卜是()。

A 灯笼B 豆腐C 鸡蛋D 韭菜E 绿豆F 大米二、判断题。

(26分)1、《中国民间故事》里共收录了100篇精彩有趣的中国民间故事。

()2、被称为“中国古代民间四大故事”的是《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

()3、著名的民间故事讲述家谭振山,能讲1000多个民间故事,被誉为“国宝”级“民间故事大王”。

()4、由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花木兰》改编自民间故事《花木兰从军》,讲述花木兰替父从军抗击匈奴的故事。

()5、祝英台是女扮男装去上学的。

()6、长生果,又名落花生,简称花生。

()7、苏州灵隐寺有个济癫和尚抢新娘子救了大家的性命,还带着老百姓凿了五百尊石罗汉镇住了“飞来峰”。

()8、华佗模仿虎、熊、猴、鹿、鸡的动作写成了一本名叫《五禽戏》的书。

()9、《一幅壮锦》中的勒惹是孝顺的。

()10、北宋名臣包公廉洁公正,是史上有名的清官。

()11、阅读时,要有规划,还要做读书笔记。

()12、《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就是个笑话。

愚公移山问答题u

愚公移山问答题u

《愚公移山》问答题1.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大家都知道,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A山高、大。

B搬运土石路途遥远。

C年老,人手少。

D工具简陋。

E人为阻挠。

3、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4.愚公的妻子与智叟都对愚公移山提出了异议,他们的“同”中有什么不同?①相同:愚公年纪大,力气弱。

②目的不同点:是出于对寓公的关心,并不反对,而是为了怎样把挖山做得更好;而智叟是在嘲笑,是在阻止。

5.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什么?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什么?①侧面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得到很多人支持。

②突出愚公移山目光远大,意志坚定。

6、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8.最后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在与自然斗争中,人们往往借助具有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9.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愚公最终移山成功,本文说明什么道理?只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能战胜。

10.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

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

⑤有志者事竟成。

11.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愚公移山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

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

12.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不愚。

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13.什么是愚公精神?A、坚忍不拔的精神B、敢于向困难作斗争的精神C、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D、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14.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答:我们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和()。

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 )。

3.《可笑的南歧人》中,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了() 病。

4.《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俞伯牙和( )的故事.。

5.《此地无银三百两》中“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 )。

6.“曲调越高雅,唱法就越难,跟他唱的人自然就越少.”出自寓言故事()。

7.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

8. 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寓言故事()。

9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 )。

10.《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一名( )。

二、选择题1. 南郭先生是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 ()A.季子投师B.刻舟求剑C.滥竽充数D.纪昌学射箭2. “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A.东施效颦B.邯郸学步C.刻舟求剑D.螳螂捕蝉3.《棘刺母猴》中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国人? ()A.郑国B.燕国C.赵国D.卫国4.“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A.画龙点睛B.画蛇添足C.叶公好龙D.腾蛇与飞龙5.“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 ()A.猴子B.狐狸C.蛇D.兔子6.《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 ()A.狮子B.老虎C.狐狸D.大象7.《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 ()A.珍珠B.箱子C.包D.盒子8.“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A.为虎作伥B.亡羊补牢C.狐假虎威D.骑虎难下9.《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 ()A.公明仪B.张僧繇C.孙叔敖D.宋元君10.“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A.自相矛盾B.杞人忧天C.塞翁失马D.南辕北辙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老渔翁得到了好处. ()2.“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寓言故事《杞人忧天》. ()3.《叶公好龙》中,当叶公见到真正的龙后非常高兴. ( )4.《望梅止渴》叙述的是刘备打仗途中发生的故事. ( )5.《染丝》是墨子出游,路过一个染行,看见有人在染丝. ( )6.《万字》告诉我们:学无止境,若浅尝辄止,盲目自满,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 )7.《晏子的车夫》中晏子的妻子说要跟他离婚. ( )8.《螳螂捕蝉》中:“螳螂捕蝉”的下一句是“黄雀在后”. ( )9.《夸父追日》中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化作了一大片梨林. ( )10.《穆公失马》讲的是秦穆公在韩地打仗时发生的故事. ( )四、问答题1.你最喜欢《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哪一篇?至少说出两条原因。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问答题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问答题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问答题
1. 《狐狸和葡萄》是哪位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作者?
《狐狸和葡萄》是《列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作者是战国时
期的文学家列御寇(列子)。

2. 《孔雀东南飞》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孔雀东南飞》是古代中国一则寓言故事,它寓意着珍惜和满
足现有的条件,不要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

3. 《愚公移山》是哪个朝代的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它的作者是东汉时
期的文学家许慎。

4. 《鹿角和蜗牛角》中的鹿角和蜗牛角最终谁赢得
了争斗?
在《鹿角和蜗牛角》这个寓言故事中,鹿角和蜗牛角最终没有
谁赢得了争斗,而是相互理解并和解。

5. 《老马识途》这个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老马识途》这个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经验和智慧的重要性,以及尊重老人的价值。

6. 《九色鹿》中的九色鹿代表着什么?
在《九色鹿》这个寓言故事中,九色鹿代表着稀有珍贵的事物,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7. 《钓鱼岛》是哪个朝代的寓言故事?
《钓鱼岛》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它的作者是明代的文
学家冯梦龙。

8. 《夸父追日》中的夸父最终如何了结?
在《夸父追日》这个寓言故事中,夸父最终没有追上太阳,因
为他过度自信而倒下了,成为了一座山。

9. 《猴子捞月》中的猴子最终得到了什么教训?
在《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中,猴子最终得到了脱离不了自
己的影子的教训,意味着贪婪的后果。

10. 《一箪食,一瓢饮》中的箪和瓢分别代表着什么?
在《一箪食,一瓢饮》这个寓言故事中,箪代表着简朴的生活,瓢代表着节俭的态度。

愚公移山问答题u

愚公移山问答题u

愚公移山问答题愚公移山是中国传统的寓言故事,以愚公和他的家人移山的故事来形象地表达了人们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的精神。

下面是一些与愚公移山相关的问答题:Q1:愚公移山的故事是出自哪本书?A1:愚公移山的故事最早出自《列子》。

《列子》为战国时期的文献,原是一位名叫列御寇的思想家创作的著作集。

愚公移山的故事被收录在《列子·汤问》篇。

Q2:愚公移山的主要人物是谁?A2:愚公移山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愚公的老人。

在故事中,他和他的家人在不断地挖山填海,希望移山来方便他们的出行。

Q3:为什么愚公要移山?A3:愚公住在一个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的地区,山道崎岖,十分危险。

出门必须要绕着两个座大山。

所以他和他的家人决定不惜代价,移山方便出行。

Q4:愚公移山的故事男女主人公都有哪些特点?A4:愚公妻子的坚定、友松虎狮的正义和众生的无限感悟让我产生深深的感触。

愚公和他的家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其勤劳、不屈不挠、信仰坚定”等优良品格,以及“苦干实干、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

Q5:愚公移山的故事有什么寓意?A5:愚公移山的故事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只要你有毅力,有信念,就一定可以成功,哪怕面临再大困难也能克服。

作为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也激励了无数的人们去奋斗自己的梦想,带给了他们信念和希望。

Q6:是否有真实的愚公移山事件呢?A6:历史上,有一位叫庐山张大千的人实际上也劳动20年挖山的真实事件。

庐山张大千的故事和愚公移山有很大的相似,他是为了便于村民的出行而自费修建山路,历经20年才移去一座山。

虽然与愚公移山的故事不完全一致,但也展现了中国人的勤劳和刻苦精神。

Q7:除了愚公移山,还有哪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也很有影响力?A7: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很多,其中最经典的几个还包括《掩耳盗铃》、《三打白骨精》、《伯牙绝弦》等等。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寓意和道德意义,对于引导人们严格要求自己、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和推动社会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专题4 文言文对比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真题分项汇编(上海专用)

专题4  文言文对比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真题分项汇编(上海专用)

专题4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22·上海松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文】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渔家傲》的作者是_______(人名);《愚公移山》选自道家经典__________。

【答案】李清照《列子·汤问》【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

是战国早期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

全书共8篇,134则,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答案】你太不聪明了!【解析】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甚,严重、厉害;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本句是倒装句式。

3.以下对【甲词】【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中天帝被词人所感动从而帮助她实现了愿望。

B.【乙文】中愚公对于智叟的目光短浅感到深深的叹息。

C.【甲词】的词人【乙文】的愚公都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D.【甲词】的词人【乙文】的愚公都遭遇了诸多的困难。

【答案】A【解析】A.“天帝被词人所感动从而帮助她实现了愿望”有误。

词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理想。

《愚公移山》问答题阅读课堂指导

《愚公移山》问答题阅读课堂指导

【考点一:移山五大困难】
1.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难?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句侧面写出了什么?
【考点二:人物形象】
A组:愚公pk智叟
1.(2分)愚公从哪两个方面驳斥了智叟?
B组:愚公妻子pk智叟
1.(2分)文中写“其妻献疑”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这两个对情节对故事发展有什么作用?
2.(2分)愚公妻子和智叟对愚公的称谓分别是什么?从中你能读出怎样的不同?
3.(2分)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C组:众人支持
1.(3分)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众人对愚公的支持?
2.(2分)写“遗男”跳往助之的情节有何作用?
【考点三:愚公精神】
1.(2分)“虽我之死...何苦而不平”包含着怎样的思想和现实意义?
2.(2分)愚公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为明学校中考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为明学校中考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为明学校中考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翘首.(qiáo)诘.责(jié)杳.无消息(chá)B. 滞.留(zhì)炽.热(chì)器宇轩.昂(xuān)C. 踌.躇(chóu)遒劲.(jìn)惟妙惟肖.(xiào)D. 洗涤.(tiáo)记载.(zǎi)坦荡如砥.(dǐ)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专注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把简单做到就是不简单,朝着目标专心做事就会有,甚至创造奇迹。

有了专注的心态和习惯,一件事、一份工作、一个目标、一项事业,便获得了一步步前进的持续性内动力。

A. 保障极致收成B. 保证极致收获C. 保证极端收成D. 保障极端收获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①天津的桥数不清,解放桥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桥。

②天津解放桥又称万国桥,俗称法国桥、法俄桥,是目前海河桥中仅剩的三座可开启的桥之一。

③万国桥是一座双叶立转式开启桥,合则走车,开则过船。

④这座桥的发展与诞生见证了天津由旧转新的全过程,是一块天津的活化石。

A. 第①句B. 第②句C. 第③句D. 第④句4.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好,做一个快乐的人吧()摘掉面具,卸下伪装,静守己心,笑谈浮华。

以风的洒脱,笑看经年岁月()以莲的恬淡,随遇而安。

人生无常,世事无常。

不要人夸颜色好,取悦自己,向阳而行,温暖自己照亮他人,才是大美的人生,智慧的人生()A. !;。

B. !,!C. 。

;。

D. 。

,!5. 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问答题复习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
“笑”:
“长息”:
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3、分析人物形象。

愚公
智叟
4、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5、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
6、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7、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8、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9、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0、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结果和艰巨性:
11、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含义
12、提问: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叟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13、提问: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并归纳中心意思。

14、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15、赏析: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6、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17、“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劳动艰苦吗?
18、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参考答案:
2、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愚公:目光长远积极奋斗全面发展持之以恒雄心壮志
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
4、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

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

其妻的这些顾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

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他知道仅凭自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

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

5、写此事有两个作用:
(1)表明愚公此举之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艰辛,愚公一行之坚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以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

6、愚公不“愚”。

(1)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下定了决心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

移山的成功地说明愚公不“愚”。

7、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

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

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
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

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8、愚公移山困难有(1)山高而且大;(2)运土石的工具很小;(3)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

(4)智叟之类的人不理解支持。

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9、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10、①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②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③方法: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④信心: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⑤结果: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⑥愚公移山的艰巨性:愚公移山的任务异常艰巨,这一点在文中多处表现,归纳起来具体表现为四点:
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山之高大)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搬运土石的路途遥远)
C、年且九十(年事已高)
D、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移山的工具简陋)
(或者直接答:本文从山之高大,从愚公的年事已高,从移山的工具简陋,从搬运土石的路途遥远这几个方面,充分反映出移山的任务的艰巨。

正是因为移山任务如此之艰巨,才更能衬托出愚公那高尚的思想。

宏伟的抱负,超人的智慧,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从而更加突出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


11 、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这里二人针锋相对,对比鲜明,智叟眼中的愚公是“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他的“智”其实是老于世故,鼠目寸光;而愚公所看到的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他认为人的力量无穷,只要世代坚持移山,终能为人所平。

他的“愚”,其实是勇于奉献,公而忘私是大智若愚,在命名上特意将两个人物颠倒过来,不仅对比鲜明,而且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12、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

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则简直是嘲笑愚公无能了。

因此,这两句语气不同。

13、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14 、对比指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

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实则是愚。

这样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

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天帝的“感”,对愚公形象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15 、(1)品析:愚公虽年岁已高,但并不糊涂,“指通”、“达于”两个词写出了他做事目标明确。

语言描写,反映了愚公民主的作风。

(2)品析:这段话是愚公针对智叟阻止他挖山的言行时说的。

歌颂了愚公目光长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

语言描写,突出了愚公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16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外表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

“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内心的想法,接着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则用讥笑和嘲讽的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则更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

这两个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的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阻之”,引出愚公的反驳,从而自然过渡到神话结尾。

17、明确下列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方七百里,高万仞——方,方圆、面积,方七百里,写山之大,是约数;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虚指,极言山之高。

山又高又大,说明移山之难。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即一年),才返家一次。

说明劳动的紧张、艰苦,也显示了愚公移山决心之大。

可以看出,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愚公他们人数不多,而且老的年近九十,小的才七八岁,工具又落后,要移山的确是千难万难的。

在艰巨的任务面前,最能显示出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人物表”里的这些人,在“移山”这个巨大的困难面前各自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面貌。

18、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

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
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
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