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菌种领用、使用记录

合集下载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目的:规范药品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职责: QC 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受、保存、分发,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内容:1术语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 代。

2.标准:2.1 检定菌的申购QC主管每年根据检定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购买计划,交由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也可以直接向省(市)药检所购买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询问与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代数。

2.2 检定菌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QC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接收记录》(附表 1)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贴好标签并储存于 2-8?C直到需要使用时。

储存期最长不超过 5 年。

2.3 检定菌的保存2.3.1 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2~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 1 个月;酵母菌: 2 个月;霉菌及芽胞: 3 个月。

菌种记录表格

菌种记录表格
工作用菌种
操作人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分离与纯化过程

附表3:《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收到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接收人
移交人
领用日期
用途
数量
发放人
领用人
附表4:《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期
冰箱温度(℃)
塞子是否松动
是否霉变
处理措施
观察人
附表5:《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菌种名称及编号
鉴定原因
开始鉴定日期
鉴定人
复核人
年月日
鉴定项目
菌落形态
革兰染色
显微镜下形态
典型生化反应特征
鉴定结论
日期:年月日
附表6:《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领用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使用人
制备菌悬液浓度
(CFU/ml)
用于检验的
产品批号
记录名称
废弃菌种(物品)销毁处理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期
被处理菌种(物品)名称
销毁原因
处理方式
批准人
操作人
监督人
备注:废弃菌种要标明编号、数量(支)

检验科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制度

检验科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制度

检验科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制度(一)目的:加强对本科室菌、毒种的申购、保存、保管、领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疾病预防与控制,以求检验业务及科研教学工作有效进行。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科室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

(三)职责1. 相关实验室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

2. 科室必须指定两名菌、毒种库管理人员承担菌、毒种日常管理。

(四)工作程序1. 报送及入库(1)所检出的地方菌、毒株应及时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新发现的菌、毒种,要做好原始记录,逐级报送进行复核确认,报送时须两人参加。

(3)一、二类菌、毒种入库前,科室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入库。

(4)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必须由科室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入库管理。

(5)菌、毒种入库时,两名菌、毒种保管人员须认真做好菌、毒种的编号、登记工作。

2. 日常管理(1)保管人员应由两名检验人员组成。

(2)菌、毒种入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验收,统一编号,填写《菌、毒种登记表》。

(3)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专用-85℃冰柜)。

(4)菌、毒种库应由两名保管人员双锁管理,铁门与锁必须牢固有效,发现损坏须及时报修。

未经科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将钥匙委托他人代管。

(5)菌、毒种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冰箱、冰柜等菌、毒种保藏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6)菌、毒种保管人员根据菌、毒种的保存期限,及时通知分管病种的检验人员进行传代,定期鉴定,并详细记录在《菌、毒种登记表》。

(7)菌、毒种保管人员发现菌、毒种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菌、毒种登记表》。

3. 索取、领用和发放(1)因工作需要索取、领用和发放一、二类菌、毒种时,须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填写《菌、毒种领取申请表》,科室负责人审核。

(2)三类菌、毒种的领用和发放时,应有两人参加。

(3)一类菌、毒种,须报卫生部批准,二类菌、毒种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传代用菌种采用甘油冷冻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甘油并分装至冷冻管中,冷冻管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然后放置于-80℃冰箱中保存。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3.2.2液体石蜡保存法对于一些难以保存的菌种,采用液体石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液体石蜡并分装至玻璃瓶中,瓶口用铝箔密封,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保存温度为-70℃。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4菌种的传代传代用菌种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

复苏后,将菌种接种至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传代用菌种,并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

5.5菌种的使用使用菌种前,应先确认菌种的品质和纯度,并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工作用菌种。

使用后,应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5.6菌种的销毁菌种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变异或污染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应灭活处理,并填写《菌种销毁记录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销毁处理。

菌种库存中长期未使用的菌种,应定期进行清理和销毁处理。

菌复苏、复壮;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白色念珠菌复苏、复壮;青霉素-链霉素琼脂培养基: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复苏、复壮。

5.4.1.1.3复苏步骤:1.取出保存好的菌种管,用接种针在酒精灯上消毒;2.将接种针在75%酒精中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3.用接种针在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4.置于适宜温度下孵育,待菌落出现后进行传代或进行实验。

5.4.1.2标准菌株的确认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确认菌株的纯度和种属。

5.4.1.3标准菌株的传代将菌株从原始保存方式中转移到新的保存方式中,确保菌株的保存和传承。

传代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代。

菌种鉴定记录

菌种鉴定记录
体呈红色,即为革兰氏阴性菌(G)。鉴定结果:□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 阴性菌(G)
油镜观察镜检结果:
2.生化特征鉴定试验
生化试验
鉴别现象
结果
精品文档
3.结果判断
根据中国药典Βιβλιοθήκη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现行版进行结果判断。
确认结果 :
鉴定结果:
检验人:
检验时间:
精品文档
标准储备菌种纯度特性确认记录
菌种来源:
检验日期:
菌种纯度、形态的确认
操作方法
所用培养基
培养条件
菌落形态特征
取接种环轻轻沾取
名称:
温度:
菌落菌液于琼脂平
皿上或斜面琼脂培
养基上
批号:
时间:
1.革兰染色
操作方法:取洁净载玻片,用接种环沾取1〜2滴纯水至于载玻片上,再沾取少 许培养物菌苔,于纯化水仔细研匀,使涂片上的菌悬液均匀并微显浑浊, 待干后 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结果说明:菌体呈蓝紫色,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

检验用菌种管理制度

检验用菌种管理制度

检验用菌种管理制度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修订页目录1. 目的 (4)2. 适用范围 (4)3. 职责 (4)4. 程序 (4)5. 相关文件 (11)6. 记录表样 (11)1.目的规范公司微生物实验使用的检验用菌种的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采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

3.职责检验员负责本制度的执行。

质管部负责人对检验员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程序4.1菌种的定义4.1.1标准菌种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4.1.2 传代用菌种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4.1.3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半固体培养基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工作用菌种的传代次数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机构获得的标准菌种为第0代);4.1.4本文中检定菌种包括传代用菌种和工作用菌种。

4.2菌种的采购和验收4.2.1微生物检测人员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年度购买计划,交质管部经理审批;4.2.2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控制传代代数;4.2.3菌种到达实验室后,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种接收记录》,并将其暂贮存于2-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4.3菌种的保存4.3.1 斜面低温保存法操作方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2-8℃冰箱中;4.3.2半固体石蜡低温保存法操作方法:将菌种穿刺接种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待菌生长充分以后,经培养箱培养后取出,用无菌液体石蜡滴加到半固体琼脂菌种管表层约0.5cm高度,转移至2-8℃冰箱中;4.3.3 甘油冷冻管保存法操作方法:4.3.3.1用无菌接种环轻轻刮取经冷冻复溶增菌后并接种至平板或琼脂斜面的菌苔,并通过接种环与试管壁之间的轻轻摩擦而使细菌充分扩散到预先装入试管中的0.9%无菌生理盐水;4.3.3.2调整菌液浓度,向已制备好的菌悬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无菌含20%甘油的0.9%无菌生理盐水,即为10%甘油菌悬液;4.3.3.3轻轻振摇,使内容物充分混合,分装于无菌小试管,转移至-20℃冷冻条件下;4.3.4各菌种的保存方法、条件及期限,见下表1表1 传代用菌种保存方法、保存温度、保存期限4.4标准菌种的复苏和确认4.4.1标准菌种的复苏4.4.1.1在生物安全柜内用75%的酒精擦拭冻干菌种管(安瓿)的外表面并让其自然风干。

菌种记录表格

菌种记录表格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领用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使用人
制备菌悬液浓度
(CFU/ml)
用于检验的
产品批号
记录名称废弃菌种(物品)销源自处理记录代码页次1
共1页
日期
被处理菌种(物品)名称
销毁原因
处理方式
批准人
操作人
监督人
备注:废弃菌种要标明编号、数量(支)
附表7:《废弃菌种(物品)销毁记录
传代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
操作人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分离与纯化过程
纯度
检查结果
操作人: 复核人:
附表3:《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收到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接收人
移交人
领用日期
用途
数量
发放人
领用人
附表4:《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附表1:《检定菌接收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接收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名称及编号
数量
代数
来源
接收日期
接收人
检查情况
保存条件
附表2:《检定菌种传代、分离、保存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传代、分离记录
代 码
页次
1
共1页
名称及编号
购进(领取)日期
年 月 日
来源
传代前菌种保存方法

微生物实验用菌种管理规程(含表格)

微生物实验用菌种管理规程(含表格)

微生物实验用菌种管理规程(ISO13485-2016/YYT0287-2017)1.0目的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用菌种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0引用/参考文件ChP2015实用药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指南4.0职责质量控制实验室负责菌种的申购、传代、使用、销毁等工作,QA负责监控和参与OOS调查。

5.0程序5.1术语和定义5.1.1标准菌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或者其他经认可的机构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5.1.2传代菌株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3代后的传代菌株在需要时可以作为工作菌株使用。

5.1.3工作菌株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5.1.4菌种的代将菌种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5.2菌种来源5.2.1标准菌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菌种保藏中心(CMCC)或者其他经认可的机构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

5.2.2质量控制实验室涉及到的菌种种类、代码、保存方法及保存条件如下。

菌种名称菌种代码保存方法保存温度保存期限TSA斜面2~8℃1个月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冷冻干燥管-20℃1年TSA斜面2~8℃1个月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冷冻干燥管-20℃1年TSA斜面2~8℃1个月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冷冻干燥管-20℃1年SDA斜面2~8℃3个月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冷冻干燥管-20℃1年SDA斜面2~8℃3个月黑曲霉菌CMCC(F)98003冷冻干燥管-20℃1年TSA斜面2~8℃1个月生孢梭菌CMCC(B)64941冷冻干燥管-20℃1年5.3菌种的申购、验收、保存5.3.1菌种的申购5.3.1.1微生物室QC依据菌种的库存及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采购申请,申请需明确菌种的名称,标准编号以及申购数量等信息。

菌种传代、接受和使用记录

菌种传代、接受和使用记录
菌种传代记录
菌种名称: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金黄色葡萄球菌□Escherichia coli /E.c/大肠埃希氏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铜绿假单胞菌□Bacillus subtilis /B.s/枯草芽孢杆
□Clostridium sporogenes /C.s/生孢梭菌□Candida albicans /C.a/白色念珠菌□Aspergillus niger /A.n/黑曲霉菌
菌种编号:
、、、
、、、
、、、
□传代菌种□工作菌种
保存条件:
传代所用菌种编号:
传代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培养基/批号:
培养温度
□30-35℃
□20-25℃
培养时间:
□h
□d
传代数量:支
编号:
编号:
传代所用菌种编号:
传代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培养基/批号:
培养温度
□30-35℃
□20-25℃
培养时间:
保存温度
有效期
复核人/日期
使用人/日期
用途
复核人/日期
备注
□ -20 ℃ □ 2-8 ℃
□ -20 ℃ □ 2-8 ℃
□ -20 ℃ □ 2-8 ℃
□ -20 ℃ □ 2-8 ℃
□ -20 ℃ □ 2-8 ℃
□ -20 ℃ □ 2-8 ℃
工作菌种接受和使用登记
菌种名称:
□Staphylococcus aureus/S.a/金黄色葡萄球菌□Escherichia coli/E.c/大肠埃希氏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铜绿假单胞菌□Bacillus subtilis/B.s/枯草芽孢杆

实验室菌种的使用和管理

实验室菌种的使用和管理

xxx食品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1。

目的规范实验室菌种的收集、使用、保管程序;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2.范围本管理细则适用于实验室菌种的使用和管理。

3。

职责3.1菌种保管员:按照本指导书做好菌种的收集、转种、使用、保存和发放以及销毁工作. 3。

2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菌种的使用及管理。

4.管理细则本实验室保存的菌种仅包括一部分致病性较弱的三类细菌、一部分无致病能力的普通细菌和常见真菌。

不包括病毒、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保存的菌种主要用于各类培养基、检测试剂的性能测试和质量控制。

4.1在本实验室保管的菌种名4。

1。

1保留工作菌种:大肠杆菌A TCC25922、鼠伤寒沙门氏菌50013、福氏志贺氏菌2a ATCC12022、副溶血性弧菌200904—1、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5923、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溶血性链球菌23310、铜绿假单胞菌10211、普通变形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小肠结肠炎耶森氏菌ATCC 23715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ATCC19111、枯草芽胞杆菌ATCC6633b 、蜡状芽胞杆菌A TCC11778、白色念珠菌A TCC10231、酿酒酵母ATCC9763、黑曲霉菌、展青霉菌、黄曲霉菌。

4。

1.2常规检测,科研分离得到的有保留价值的三类/四类菌种根据需要可继续保留;如果在食品中分离到二类/一类菌种,及时送上级单位进一步鉴定,并按规定立即销毁。

本实验室不保存一类、二类菌种。

4.2 菌种的保管4.2.1实验室菌种保存于专用的菌种室。

4.2。

2菌种保管员及科室负责人双人双锁负责保管菌种.4.2.3使用菌种需提出申请、经科室负责人批准后,向菌种保管员领用。

4。

2。

4菌种应按规定的时间定期转种,一般每转种3代做一次鉴定,如发现污染或变异应及时处理。

4。

2。

5保管人员工作变动时应作好交接工作。

4。

3 菌种的使用和保存4。

3.1菌种的类别4.3.1。

1实验室内的标准菌种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储存菌种、传代用菌种和工作用菌种。

疾控中心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疾控中心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检定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的管理,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定义: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4.职责:4.1检验科负责提出菌(毒)种的购买申请,并按国家有关生物安全法规的要求做好使用管理和销毁工作。

4.2总务科负责实施采购,检验科负责保存、验收。

5.规程:5.1.检定菌的申购检验科每年根据检定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购买计划,交由中心分管主任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也可以直接向省(市)疾控部门申请提供传代用菌种,需询问与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代数。

5.2.检定菌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菌(毒)种保管人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种接收记录》(附表1)上,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5.3.检定菌的保存5.3.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2~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1个月;酵母菌:2个月;霉菌及芽胞:3个月。

5.3.2.传代用菌种的保存采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或液体石蜡保存法。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管理规定和流程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管理规定和流程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管理规定和流程1. 目的对本实验室菌种、毒种的申购、保存、保管、领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业务及科研教学工作。

2. 适用范围及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适用于本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的管理;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3. 职责3.1 微生物实验室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

3.2 科室菌种、毒种库管理人员承担菌、毒种日常管理。

3.3 科室负责人负责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核。

3.4 技术管理层批准本实验室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批。

4. 工作程序4.1 报送及入库4.1.1 当微生物实验室检出菌、毒株应及时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1.2 新发现的菌、毒种,要做好原始记录,逐级报送进行复核确认。

4.1.3 一、二类菌、毒种入库前,科室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入库4.1.4 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必须由科室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入库管理4.1.5 菌、毒种入库时,菌、毒种保管人员须认真做好菌毒种的编号、登记工作。

4.2 日常管理4.2.1 保管人员由检验人员组成。

4.2.2 菌、毒种入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验收,统一编号,填写《菌、毒种登记表》4.2.3 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应做到三专(专室、专柜、专锁)。

4.2.4 菌、毒种库由 2 名保管人员双锁管理,铁门与锁必须牢固有效,发现损坏须及时报修。

未经各科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将钥匙委托他人代管。

4.2.5 菌、毒种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冰箱、冰柜等菌、毒种保藏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4.2.6 菌、毒种保管人员根据菌、毒种的保存期限,及时通知分管病种的检验人员进行传代,定期鉴定,并详细记录在《菌、毒种登记表》4.2.7 菌、毒种保管人员发现菌、毒种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菌、毒种登记表》。

检定菌管理规程

检定菌管理规程

检定菌管理规程1. 目的规范检定菌种的管理与使用程序,确保菌种的溯源性和稳定性,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准确可靠,保证检验人员的安全。

2.范围检定菌的申购、接收、保存、传代、使用与销毁等。

3.术语或定义3.1标准菌株:来自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其复苏、复壮或培养物的制备应按供应商提供的说明或按已验证的方法进行。

3.2 标准储备菌株:从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获得的标准菌株经过复活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中生长后,即为标准储备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应进行纯度和特性确认。

3.3 工作菌株:是指用标准储备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作为以后工作使用的菌株。

4. 职责4.1 质量控制部主任负责菌种的申购。

4.2 微生物检验人员负责菌种的验收、保管、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4.3 质量管理负责人负责菌种申购计划的批准。

5. 程序5.1 检定菌种的购买质量控制部主任根据菌种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申购计划,由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后,申购记录(附件1)交给物供部负责人购买。

5.2 检定菌种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微生物检验人员验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种接收记录(附件2)上,内容包括:菌种名称、数量、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

5.3 检定菌种的保管5.3.1 菌种保管应有专人负责,保存于加锁的冰箱中,将购进的试管斜面菌种放入(2~8℃)冷藏保存,有效期为3个月。

确保菌种安全,因工作变动时,必须做好交接工作。

5.3.2 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5.3.3 检定菌种的定期检查在菌种的保存期间,应每周检查保存菌种冰箱的温度、菌种管的塞子是否松动或生霉,并及时填写《检定菌种观察记录》(附件3),如有异常应及时灭活处理后销毁。

5.3.4 所保管的菌种,不能随意转让其他单位和个人,需要时应有单位证明和批准手续方可供应。

5.4 检定菌种的传代5.4.1 1代是指将活的培养物接种到微生物生长的新鲜培养物中培养,任何形式的转种均被认为是传代1次,从菌种保藏机构获得的标准菌种为第0代。

菌种购入、使用、销毁记录表单(新)

菌种购入、使用、销毁记录表单(新)
菌(毒)种保藏登记表
菌毒种名称:菌株数量:保存支数:部门:更新时间:
序号
菌毒种编号
来源
入库日期
保存方式
备注
原有数量
存放位置
(盒-格)
领用情况
现有数量
菌(毒)种使用记录
部门:
领用日期
菌、毒种名称
编号
保存方式
用途
领用数量
领用人
保管人
备注
购置菌(毒)种入库登记表
部门:
日期
菌毒种名称
编号
来源
保存方式
数量(支)
用途及使用范围
实验中菌毒种增殖情况
实验中菌毒种安全状况
实验中出现问题及处理情况
无有(如果有请另附页详细说明)
实验中及实验后
菌毒种处理情况
返还:数量:保存方式
销毁:数量:销毁方式:销毁人员:
实验后是否还保留菌毒种

是保存方式:数量:安全情况:
责任人:
郑重声明,以上所填写内容全部真实可靠,如有虚假隐瞒,愿承担一切应负责任。
菌(毒)种使用申请表
菌、毒种名称
编号
保存方式
数量
用途及使用范围
拟交回《菌毒种使用追踪登记表》时间:
申请人:
领用部门:
申请人:
年月日
部门负责人批示:
年月日
技术负责人批示:
年月日
主管领导批示:
年月日
注:一、二类菌、毒种的引入、上交、下发及交换须经主管领导批准。
菌(毒)种使 用 追 踪 登 记 表
菌毒种名称:编号:领取日期:
申购人
保管人
备注实验室菌(毒)种入源自登记表部门:日期菌毒种名称
编号

菌种管理操作规程

菌种管理操作规程

菌种管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本中心标准菌种和野生菌种的管理。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标准菌种和实验过程中分离纯化的野生菌种的管理。

3.职责3.1菌种管理员: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保存、分发。

3.2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3.3科室负责人:负责指导、监督检验员和管理员对菌种的管理。

4.术语4.1标准菌种(冻干菌种):由国内或国际菌种保藏机构保藏的,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菌种。

4.2标准储备菌种:又称传代用菌种,由标准菌种经一次传代得到的培养物,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菌种。

4.3工作菌种:工作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标准储备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4.4代: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菌种为第O代(Go)。

5.程序5.1菌种的申购菌种管理员每年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购买计划,经批准后,向菌种保藏中心购买标准菌种(冻干菌种),采购执行《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程序》。

5.2菌种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菌种管理员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标准菌种接收记录表》,贴好标签并按照该菌适宜储存条件进行储存(储存期及储存条件见菌种说明书)。

5.3菌种的编号5.3.1标准/标准储备菌种采用字母加数字表示:英文缩写字母•来源编号•代次・传代日期■顺序号。

菌种的英文缩写字母:大肠埃希菌(E.c)、金黄色葡萄球菌(S.a)、枯草芽胞杆菌(B.s)、黑曲霉菌(A.n)、白假丝酵母(Ca)等,来源以购进方编号为准;代数用一位带有下标数字的字母表示;标准/标准储备菌种用G表示;工作菌种用W表示;如G3表示标准菌种第3代;W3表示工作用菌种第3代。

传代日期用6位数字表示:年份取最后两位数,月、日分别用两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曲霉□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检定菌种领用、使用记录
文件编号:SOR-ZL-042-A/0
检定菌种名称:
领用日期
领用菌种编号
领用人
发放人
用途
使用人
备注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