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思想
地位:春秋晚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观点:①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②强调“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
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他所追求的“礼”,是西周的
等级名分制度,要求“正名”,体现了政治思想保守的一面。
③主张“德治”。提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焉用
杀”)。
④教育:首创私学,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扩
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态度要老
实,学思结合,温故知新。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从礼、乐、射、
御、书、数六个方面培养学生
⑤文化成就:整理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
材,后人称为“六经”。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
⑥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影响: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孔子被推崇为“圣人”、“万世师表”,受后人景仰。
老子的思想
地位:春秋晚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主要观点:①哲学: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天
法道,道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②辩证法(思想精华):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
双方会相互转化,这些转化都是无条件的。
③政治: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违背了自然,提出“无
为而治”的主张。
④对社会发展持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
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①“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道、法、墨等思想流派;
②“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③“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针对社会上存在的
各种问题展开辩论。他们争相发表见解,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学术文化的繁荣局面。
(1)形成原因
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④教育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批知识渊
博、阅历丰富的文士。
(2)重要意义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其
中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新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②“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
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庄子
地位: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然洒脱乐在其中。
主要观点:①提出“齐物”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②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③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
从自然,不应破坏自然生成的东西。
影响:①他的寓言、散文蕴含深刻的哲理和神奇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文风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②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
影响。
墨家
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观点:①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反对掠夺战争。
②主张“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费。
③主张“尚贤”,重视人才,讲究实际功利。
④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提出判断知识的三条标准,即
“三表法”)和逻辑学(建立了“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
学术语)上。
影响:①墨子的思想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②墨家学派具有“赴汤蹈火”的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汉代以后,逐
渐湮没失传。
法家
韩非: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法家集大成者,
主要观点:①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②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③主张变法革新(“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④主张用“参验”的方法,检验人的言行和知识的真伪,对中国古
代的认识论作出了贡献。
影响:法家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大作用。在西汉以后一千多年中与儒家思想相表里,成为维护专制政
权的工具。
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
(2)孟子
地位: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称为“亚圣”。
主要观点:①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仁政”(政治思想的核心)。
②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
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倡导“养浩然之正气”。
(3)荀子
地位:战国末期的儒家代表,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主要观点:①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③治国上: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④伦理关系上:主张“性恶论”。
⑤君民关系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
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成为有作为的帝
王和政治家的座右铭。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背景
汉武帝时期,经济上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需要进一步巩固大一统国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2.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主张:①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
③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
义、礼、智、信)。
④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提出“限田”、“薄赋”、
“省役”主张。
特点:新儒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等学说。根本目的:通过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影响: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国家统一;
②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