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当代外国德育理论与实践》- 填空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德育论》(班华主编)

第十一章《当代外国德育理论与实践》填空题

1、外国德育思想产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和昆体良等思想家都阐述自己的德育思想。

2、苏格拉底认为人类最重要的课程在于尽力优化灵魂。杰出人物所具有的“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

3、柏拉图认为,人与生俱来有三种素质——理性、气概、欲望。它们分别形成各自的德性:源于理性的智慧,源于气概的勇气,源于欲望的节制。……当一个国家具备了这四种德——智慧、勇气、节制、正义之时,理想国也就诞生了。

4、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出于习惯,主张通过反复实践使人养成“中庸”、“适度”的“公正”、“节制”和“勇敢”等美德。

5、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后,在西方教育史上潜心研究道德教育理论的教育家层出不穷。较为著名的有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等。

6、法国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理论。他认为儿童生而具有善性,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7、瑞士的裴斯泰洛齐认为德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道德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中心是发展儿童积极的爱。

8、德国的赫尔巴特将道德教育看做是教育的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提出著名的“教学的教育性”思想。他把全部道德教育内容概括为“五种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提出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有针对性地借助管理、训练和教学的形式,来形成良好的品性。

9、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掀起了一场在欧洲称为“新教育”,在美国称为“进步教育”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教育变革。这场运动中起关键作用的首推美国的杜威。

10、作为“进步教育运动”领袖的杜威,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1、杜威的道德教育论渗透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强调经验)、(重视行动)、(追求实用),(尊重儿童个性)等基本特征。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几乎构成了当代道德教育理论的全部内容。

12、“学校即社会”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主张。

13、杜威强调知行统一的原则。

14、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应是培养儿童道德判断的能力。

15、杜威认为,学校“地理和历史是扩大个人直接经验的意义的两大学校资源”。

16、杜威认为道德不是教来的,而是儿童在参与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他倡导“做中学”基本理论。

17、在进步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同时,对儿童道德和道德发展所进行的心理学研究也日益增多,其中,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对当代道德教育理论的影响最大。皮亚杰通过有规则游戏中儿童对规则的意识和实践的研究,第一次科学低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变化的规律。

18、从60年代后期起,涌现出大批道德教育理论家和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学说。这些不同的

学派归纳起来主要有: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体谅关心道德教育理论,以及理论基础建构模式、价值分析模式、社会行动模式、新精神分析模式、品德教程学派等等。

19、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教育理论。它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石”。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和道德教育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他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

20、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的产生来源于三个方面: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道德社会学。

21、杜威提出的发展的道德教育的概念;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理论;科尔伯格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

22、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研究中,核心部分是他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和界说。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23、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方面,科尔伯格提出了一系列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其中,“课堂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最为著名。

24、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25、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自我实现。

26、罗杰斯提出,要把传统的“权威主义课堂”改变成为一种“人道主义的课堂”,形成新型民主的学校德育氛围。

27、罗杰斯提出了创设实现人本主义教育目标的三大条件:真诚、接受、移情性理解。

28、人本主义者还提出了德育工作中的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1)主动倾听;(2)理解和把握教育过程;(3)教师要做“促进者”。

29、社会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演变过来的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班杜拉和米切尔。

30、社会学习理论者不认为人是由环境决定的。他们强调人类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在社会环境里,人类通常是直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模式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观察和模仿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有关社会行为的学习,因为也称“社会学习”。

31、榜样示范对品德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班杜拉看来,榜样示范多种多样。作用于学生的包括家长、教师、伙伴的示范作用,大众传媒及学校环境的示范作用。教育者应注意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

32、观察学习的过程由(注意示范过程)、(保持示范过程)、(实施具体行为的运动再生过程)和(强化榜样模仿的过程)构成。

33、社会学习理论进一步指出,在“模仿”和观察学习的全过程中,(自我调节)极为重要。主体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都影响着观察学习的过程及其结果。

34、反对(传统道德灌输)成为当代德育理论的共同呼声和理论起点。反对灌输实质上是要求教育者尊重儿童的主体和自由,把儿童从“容器”还原为鲜活的生命。

35、道德认知能力包括(道德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以及(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

36、美国当代最为著名的两大道德教育理论——(价值澄清学派)和(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都是以重视儿童道德认知力的培养为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