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 和 李嘉图 模型的图形解释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绝对优势的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 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7
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
36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如果 aLW = 1, 那 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18
单一要素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本国).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9
单一要素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 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第五, aLC/aLW< PC/PW< a*LC/a*LW, 奶酪的相对供 给是 (L/aLC)/(L*/a*LW).
32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 益。
– 我们将会用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 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第2讲 古典贸易理论(新)
(三)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2
古典贸易理论
(一)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学说
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技术差异
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
古典贸易理论
(二)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1.背景
重商主义:14至18世纪,全盛于16至17世纪 基本观点 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鼓吹经济民族主义,货币流入依靠贸易顺差 国家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24
古典贸易理论
(四)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图示 1.生产可能性边界(A国)
X=a L x x Y= a L y y L L L a x y
其中,
X Y L a a a x y
L a 表示A国的劳动供应总量。
25
古典贸易理论
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Y B A
CICb
Eb
●
CICa
●
Ea
古典贸易理论
A国过剩供给曲线与B国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国际 均衡价格。
图2-3
图2-4
由图2-3和2-4可知国际均衡相对价格PW位于PA和PB之间。
29
古典贸易理论
思考:
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
试解释原因
30
古典贸易理论
4.李嘉图模型图示:贸易后的一般均衡
如下图所示: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 ,进口Y;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进口X。
18
古典贸易理论
(二)模型基本结构:2×2×1模型
(即: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
A、B国的X、Y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XA=aXLXA, YA=aYLYA XB=bXLXB, YB=bYLYB ax,bx,ay,by为劳动生产率,L表示劳动投入。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基本内容 • 比较利益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
较,因而人们要将自身各种优势进行比较后,从 事那些自己有更大相对优势的工作。国际分工和 国际交换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即处于绝对劣 势的国家也不必停止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停 止生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 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成本,增加产品的 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贸易而增加产量,提高劳 动生产率。
• 国际贸易也是一国解决生产剩余、消除过剩的方 法之一,来解决生产能力和消费偏好之间的矛盾。
四、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
一)、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 斯密的一个假设前提是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 必须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 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的劳动绝对低的地位 上,以便利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进入国际市 场。这一点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 合实际情况,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的两难境地。
进行专业分工之后,A国将全部的3个劳动单位用于生产3单位X 产品,B国将3个劳动单位全部用于生产3单位Y产品。两国按照1X: 1Y进行X产品和Y产品的交换,两个的消费总量均会有所增加。全世 界X、Y共6单位,较之分工前各增加一单位。在A、B两国组成的世界 总消费也得到了提高。
二、绝对利益说图解
A国 Y
一个2X2X1的模型:A国和B国,且A+B=W,每个国家均生产X、Y两种产品, 一种投入要素。
国家 X产品 Y产品 共计
A国
1
2
分工前 B国
2
1
4
分工后 A国
3
0
6
B国
0
3
A、B两国劳动耗费均为3单位。在分工前,A国生产X产品只耗费 1单位劳动,生产Y产品要2单位,B国相反。此时,A国在生产X产品 上占有绝对优势,B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全世界X、Y商品共4 单位。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1
பைடு நூலகம்
单一要素经济
• 生产可能性
– 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PPF)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 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33
单一要素经济
• 相对价格和供给
– 每种产品所生产的特定数量是由价格决定的. – 产品X (奶酪)对产品Y (葡萄酒)的相对价格
是指多少Y (葡萄酒)能换一个单位的X (奶 酪). – 相对价格:指两种商品之间相交换的比率
• 如果一听可乐的价格是0.5美元, 那么可乐的相对 价格就是多少美元能换一单位的可口可乐, 是0.5.
—— 亚当.斯密,1776
12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 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 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 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 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 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 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4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5
背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 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李嘉图模型
斯密的研究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 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 但是,绝对优势理论只是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 但是, 易产生的原因,或者说, 易产生的原因,或者说,它解释的是国际贸易 中的一种特例 一种特例: 中的 一种特例 : 至少在一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 势的国家,才能进行国际贸易, 势的国家,才能进行国际贸易,没有绝对优势能 否进行国际贸易,没有说, 否进行国际贸易,没有说,因此其理论不具有普 遍意义。 遍意义
示例
小麦(日产量) 小麦(日产量)
布(日产量) 日产量)
美国
0.5=50吨/100日 0.5=50吨/100日
√日
=20匹 0.2 =20匹/10
英国 0.3 =50吨/150日 =50吨/150日
√ 0.4=20匹/50日 0.4=20匹/50日
√ √
按斯密的理论, 按斯密的理论,美国在生产小麦方面具有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应该分工生产小麦而放弃布的 生产;相反, 生产;相反,英国在生产布方面具有绝对 优势, 优势,应该分工生产布而放弃小麦的生产
(五)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2*2*1模型。 2*2*1模型。 模型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 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自由流动, 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 生产技术不同。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 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不变。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的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实行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 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 企业的生产决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企业的生产决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消费者的 决策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决策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不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 不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二章 李嘉图模型
本国的进口 外国的出口 本国的提 供曲线 M
PF’ PE
YE
H’
E
外国的提 供曲线
0
XE
本国的出口 外国的进口
• 2.3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 2.3.1 分析工具 • 边际效用(marginal analysis) • 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opportunity cost and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 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
贸易条件越是接近对方国内交换比率, 本国分享的贸易利 益比重越多
2.2.3 提供曲线(Offer Curve)
• 也称为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 指在不同的价 格水平下,一国愿意出口和进口数量交点的轨迹
亚麻布 英国 C 英 国 进 口 W1 亚麻布 德国
B A 英国出口 毛呢 毛呢
酒产量 (单位 )
所需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 (人/年)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英国 葡萄牙
1 1
120 80
1 1
100 110
在英国和葡萄牙,酒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120,1/80 毛呢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100, 1/110 可见,葡萄牙生产酒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英国,但在毛呢上, 英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葡萄牙因此,英国应专门生产毛呢, 而葡萄牙应专门生产葡萄酒 在英国和葡萄牙,酒的生产成本分别是:120, 80, 显然是葡萄牙低,因此葡萄牙应专门生产酒 英国和葡萄牙毛呢的生产成本分别是:100,110, 英国低于葡萄牙,因此英国应专门生产毛呢。
资料-比较优势理论
3.1 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指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两个国家产品生产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绝对劳动成本。
一个国家在生产各种产品时,即使劳动成本都高于其他国家,但是,只要在劳动投入上有所不同,仍可以开展贸易并从中获益。
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七章论对外贸易中,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产品(毛呢和葡萄酒)这种分析模型,提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这一命题,成功地论证了更为广泛的国际贸易现象的客观必然性——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贸易互利性原理,解释了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能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1.有劳动1种生产要素、2种商品以及2个规模既定的国家;2.两国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消费者偏好相同;3.国内劳动要素具有同质性;4.劳动要素可以在两个生产部门间自由流动,但不能跨国流动;5.贸易是自由的,并且不考虑运输成本等任何贸易费用;6.规模收益不变,商品与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这一模型也就是所谓的2×2×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
由于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且规模收益不变,所以两国间生产技术差异就表现为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因此,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实际上是从技术差异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二、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内容大卫·李嘉图在一系列假设前提基础之上指出,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中提供某种商品比提供其他商品相对来说更为便宜合算。
为了说明比较优势,大卫·李嘉图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
国际贸易学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00
175 +25
200
整理课件
9
三、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1)揭示了社会分工及国际分工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 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各国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生产,然后进行国际贸 易,都可获利,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动 机及目的。
(3)国际交换是建立在商品价值,即劳动价值基础上的。
整理课件
3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模型分析
1.基本假设:
(1)2x2x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 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 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 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25
25
100 100 50
25
100+?
17
17
150 150
17+? 300 150
42
42
250 250 42+8 50
250+50 300
整理课件
15
整理课件
16
整理课件
17
3.李嘉图理论的基本要点
(1) 李嘉图理论发展了斯密关于国际分工的原则,肯 定了国际分工的必要性。
(2) 按照“两优取重,两劣择轻”的原则来进行生产 分工和交换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贸易利益。
8
表2-2 绝对优势下贸易的福利影响
英国 法国 世界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斯密绝对优势说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不存在着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那么这个国家还要不要参加国际贸易,或者说还能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呢?而当时许多殖民地便处于这种状况,它们又与宗主国之间发生了大量的双向贸易。
李嘉图(D. Ricardo)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说)解释了这一问题,李嘉图认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与别国相比都处于劣势,仍然会进行国际贸易,仍然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第7章“论对外贸易”中,运用两国两产品模型,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一、李嘉图模型的假设进行经济分析常常需要通过一些假设条件使问题简化,李嘉图及其追随者们关于比较优势的分析使用或隐含了以下假设:(1)两国两产品模型。
即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只有劳动一种要素,所有的劳动是同质的(homogeneous)。
(3)生产成本不变。
单位产品成本不因产量增加而增加,总是和生产单位产品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比例。
(4)运输成本为零。
即不考虑运输、进入市场的费用。
(5)没有技术进步。
这意味着技术水平是给定的、不变的,从而经济是静态的。
(6)物物交换。
目的在于排除货币和汇率因素的影响。
(7)完全竞争市场。
但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
(8)充分就业。
即没有闲置的资源,劳动力作为惟一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9)国民收入分配不变。
即贸易不影响一国国民的相对收入水平,这样有助于说明贸易对整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人都是有利的,可以直接衡量贸易利益。
二、相对成本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于,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会存在劳动生产率或成本上的差异,各国应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即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或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数种产品中)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优势。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名词解释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当整个产业的规模扩大时,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H-0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引力模型: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与其各自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成正比,与两个国家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生产可能性曲线:当资源和科技水平都固定的情况下,生产两种产品a与b,当a被生产,用来生产b的资源随之被消耗,b的产量降低,同样,当b被生产,情况相反。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出口偏向性增长: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
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绝对优势理论: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我们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要素比例理论: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生产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通过国际贸易下的商品交换,各个交易国的内部生产要素价格将会趋于一致。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
是指同产业中双方国家互有不同质的贸易往来,在统计数据上显示同一类同时存在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额,表明在该产业有着互补性的贸易需求。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毕业条款:当受惠国或地区的某项产品或其经济发展到较高的程度,使它在世界市场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时,则取消该项产品或全部产品享受关税优惠待遇的资格,称之为“毕业”。
知识外溢:是指包括信息、技术、管理经验在内的各种知识通过交易或非交易的方式流出原先拥有知识的主体。
知识外溢源于知识本身的稀缺性、流动性和扩散性。
比较优势原理扩展: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 界
Y
• 两国没有贸易的充分条件: 生产函数、要素供应量、 消费偏好都相同;规模收 益不变和完全竞争。
O
E
p
X
图1-16
Y • 两国没有贸易的充分必要条件:
(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B (3)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4)规模收益不变; (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A 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表2- 4 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续表 2)
棉制品 1.5 0.11
人造丝
啤酒 水泥 男式毛制品 人造奶油 毛衣
1.4
2.0 1.1 1.3 1.2 1.4
0.09
0.06 0.09 0.04 0.03 0.004
资料来源:迈克道格尔(1951)。
FIGURE 2-4 Relative Labor Productivitie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United States and United Kingdom.
机会成本递增、不变、递减
• 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 • 1、生产要素并非均值。 • 2、不同产品生产中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的 比例不一样。
机会成本递增、不变、递减
• 例如,假设某国部分土地是平原,适宜种植小 麦;部分土地是山区,更适宜放牧与生产乳制 品。该国最初只生产小麦,但现在要集中力量 生产乳制品。通过把山区的麦田转化为牧场, 该国小麦产量并未下降很多,但获得了大量乳 制品。这样,用小麦减产来表示的乳制品的机 会成本刚开始是很小的。但是,如果这种转化 继续下去,直到最后很适宜种植小麦的平原都 被用来放牧,生产乳制品的机会成本就会不断 上升。
第2章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一个别针工厂的例子
亚当·斯密在工业革命的高潮中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天下,一些国家却一贫如洗?他用强调劳动分工与自由市场的作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在《国富论》中举了一个别针工厂的例子,用18世纪70年代的手工工具,1个工人1天能造20个别针。而如果通过劳动分工,把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工人专门从事的工序,第一个人负责拉铁丝,第二个人负责弄直,第三个人负责切断,第四个人负责削尖,第五个人负责磨光,然后有三个人做针帽,再有一个人负责固定,最后再将别针擦亮并包装。这样,即使同样的手工工具,10个工人一天可以惊人地完成48000个别针!思考:如果没有很大的市场,这种劳动分工能否得到支撑?
4. 产品的比较优势的衡量
(1) 相对劳动生产率:
(2) 相对成本:
(3)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1936哈伯勒):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选择一单位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表2.5 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1)
大米/小麦
小麦/大米
中国
2.0
0.5
观点:金银贵金属或货币是财富的惟一象征;贸易顺差可以带来金银的流入,国家富强的方法是使出口大于进口;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演变:早期重商主义——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重工主义——贸易差额论政策: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进 口替代贸易性质:零和博弈(zero-sum game):贸易使一方得益另一方受损。WHY?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说明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从而阐明了发展程度不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益。
2 李嘉图模型
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在全国各地组
织“反谷物法同盟”,广泛宣传“谷物法”的危害 性,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 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他们认为,既然英国能 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 谷物上自由贸易。 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 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应,他认为,英国不仅要 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 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 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 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为此,李嘉图 在进行废除“谷物法”的论战中,提出了比较成本 说。
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及社会无差异曲 线为分析工具的一般均衡分析。
1776年,亚当· 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富论》,书
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
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
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
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
交换比例为1:1 )。可见,即使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两种
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不利地位,通过两国分 工与贸易,双方仍可获益。
例外情况:即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
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而且两种 商品生产的绝对不利程度相同或绝对不利比 例相同时,没有互惠贸易发生。
比较利益论的现代分析
比较利益论的现代分析主要是以边际分析、
2 李嘉图模型
THE RICARDIAN MODEL
亚当·斯密(Adam Smith):绝对优势论
古典经济学的伟大创始人亚当· 斯密在其著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提出的“绝对优势理 论”则雄辩地证明了自由贸易的可能性与必 然性,从而建立起了古典主义的国际贸易理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