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15第四章第三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导学案 必修2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4-3《遗传密码的破译》示范教案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从容说课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自从“一基因一酶”学说建立(1941年)以后,人们逐步地认识到基因和蛋白的关系。
“中心法则”提出后更为明确地指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总体上来说是从DNA→RNA→蛋白质。
那DNA 和蛋白质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或者说DNA是如何决定蛋白质?这个有趣而深奥的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引起了一批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早在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尚未确定之前,1944年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发表的《什么是生命》一书中就大胆地预言,染色体是由一些同分异构的单体分子连续所组成。
这种连续体的精确性组成了遗传密码。
他认为同分异构单体可能作为一般民用的莫尔斯电码的两个符号:“·”“—”,通过排列组合来储存遗传信息。
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G.Gamor对破译密码首先提出了挑战,他用数学的方法推断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但人们不禁要问在三联体中的每个碱基作为信息只读一次还是重复阅读呢?1957年Brenner.S发表理论文章,他通过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分析,发现不存在氨基酸的邻位限制作用,从而在理论上否定了遗传密码重叠阅读的可能性。
而克里克在1961年第一个用T4噬菌体实验证明了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同一年尼伦伯格和马太利用无细胞系统进行体外重组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后来尼伦伯格和他的小组采用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思路,一举破译了全部的密码。
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生物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为人类探索和提示生命的本质的研究向前迈进一大步,为后面分子遗传生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遗传密码的破译,测序方法的建立以及体外重组的实现是基因工程的三大基石。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对科学史的介绍,但其实际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习这些科学家的那种敏锐、大胆、睿智和创新的精神还有那种巧妙的构思,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家的思维素养。
4.3高中生物必修二__第4章第3节___遗传密码的破译__导学案(选学)

第4章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学习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课前自行完成预习内容和预习自测,探究案,我们在课堂上会进行讨论,当堂检测是你们在课内最后5分钟要完成的。
〖预习自测〗一、知识梳理1.克里克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 ,同时实验还表明: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 ,编码之间没有 。
2.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 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 。
二、知识点拔1.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的比较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是指mRNA 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其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一个密码子。
2.遗传密码的特点:①.不间断性:mRNA 的三联体密码是连续排列的,相邻密码之间无核苷酸间隔。
所以若在某基因编码区(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区域)的DNA 序列或mRNA 中间插入或删除1—2个核苷酸,则其后的三联体组合方式都会改变,不能合成正常的蛋白质。
②.不重叠性:对于特定的三联体密码而言,其中的每个核苷酸都具有不重叠性。
例如如果RNA 分子UCAGACUGC 的密码解读顺序为:UCA 、GAC 、UGC,则它不可以同时解读为:UCA 、CAG 、AGA 、GAC ……等.不重叠性使密码解读简单而准确无误.并且,当一个核苷酸被异常核苷酸取代时,不会在肽链中影响到多个氨基酸.③.简并性:绝大多数氨基酸具有2个以上不同的密码子,这一现象称做简并性,编码相同氨基酸的密码子称同义密码子。
由于兼并性,某些DNA 碱基变化不会引起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
④.通用性:除线粒体的个别密码外,生物界通用一套遗传密码,细菌、动物和植物等不同物种之间, 蛋白质合成机制及其mRNA 都是可以互换的。
例如,真核生物的基因可以在原核生物中表达,反之亦然。
⑤.起始密码与终止密码: UAG 、UAA 、UGA 为终止码,它们不为任何氨基酸编码,而代表蛋白质翻译的终止。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2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遗传密码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遗传密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 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遗传密码在不同生物中的具体应用,如医学、农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 鼓励学生探索遗传密码与人类疾病的关系,例如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 学生可以研究遗传密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基因测序和蛋白质组学等。
- 学生可以思考遗传密码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探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关系。
3. 科学探究:通过遗传密码破译的案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会从实验和研究中获取和应用知识。
4. 社会责任:使学生认识到遗传密码研究对人类健康和生物科技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DNA、基因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他们应该能够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基本遗传现象。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遗传密码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测试。
4.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实践活动的表现,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教师应提供具体、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巩固优点和改进不足,并鼓励学生在遗传密码的学习中持续努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4.3 遗传密码的破译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学案课前预习:翻译问题探讨中出现的电文:一、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学生任务1:一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时能决定种两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时能决定种三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时能决定种推论: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二、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克里克的实验证据)学生任务2:以不同方式阅读以下片段:-GGTTCGCACGCT-结论:遗传密码中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以方式阅读。
三、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一)尼伦伯格、马太多聚核苷酸实验学生任务3:阅读资料和教材75页内容,回答问题:资料:1961年,美国两位年轻的生化学家尼伦伯格和马太利用大肠杆菌的破碎细胞溶液,建立利用人工合成的RNA在试管合成多肽链的实验系统,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实验步骤:每支试管中均加入除去DNA和mRNA的破碎细胞溶液(也称为无细胞系统)、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UUU……),并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
…1 2 3 … n思考:1. 一共准备几个试管?试管中要加入什么物质?作用是什么?2. 无细胞蛋白质合成体系中含有什么物质?他们为蛋白质合成提供了什么条件?3. 为什么要除去破碎细胞溶液中存在的DNA 和mRNA ?4. 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5.如果是你是尼伦伯格或马太,需要怎样设计对照实验,才有说服力?6.破碎的细胞溶液中有氨基酸吗?如果有,是否会影响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实验结果?7.通过这种方法还破译了哪些遗传密码?(二)其他三核苷酸密码子的破译学生任务4:阅读资料,设计实验资料:截至到1964年,与破译遗传密码相关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手段如下:1.能在体外合成各种tRNA2.能合成全部的64种三核苷酸(如,AUG 、GCA 等)3.在无细胞系统中,特殊的三核苷酸能够促使特殊的氨酰tRNA (氨基酸与tRNA 结合后的物质)与核糖体结合。
氨酰-tRNA 与核糖体结合后形成体积较大的复合体4.硝酸纤维膜是一种具有一定孔径的滤膜,体积大的物体可以留在滤膜上,而体积小的物体可以透过滤膜。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4.3《遗传密码的破译》a教案.doc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联体推断,克里克的实验推断,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科学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和良好的心理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学难点: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教学突破阅读分析教材资料,结合已有转录、翻译的知识,通过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分析学习,理解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指导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阅读分析、合作探究、直观演示等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挂图、研究资料等。
学生准备:搜集遗传密码破译的史实。
教学过程1.研究背景什么是莫尔思电码呢?它是由美国画家和电报发明人发明的一套有“点”和“划”构成的系统,通过“点”和“划”间隔的不同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请根据莫尔思电码表,将书本中问题探讨中的那段电文译成英文。
学生:where are genes located学生:基因位于DNA上要破译一个未知的密码,一般的思路就是比较编码的信息,即密码和相应的译文。
对遗传密码来说最简单的破译方法就是将DNA顺序或mRNA顺序和多肽相比较。
但和一般的破译密码不同的是,遗传信息的译文——蛋白质的顺序是已知的,未知的都是密码。
2.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的探索当图中的DNA 的第3个碱基发生改变的时,如果密码子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生:一个。
如果密码子是重叠的,这一改变又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生:三个。
当图中的DNA的第3个碱基T后插入一个碱基A的话,如果密码子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生:将会影响后面所有的氨基酸。
如果插入两个碱基呢?生:也会影响后面所有的氨基酸。
第4章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遗传密码的应用—蛋白质工程
• 干扰素是动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但在体外 保存相当困难。
• 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就可以在低温下保存半年。
半胱氨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 UGU
丝氨酸 UCU
ACA
AGA
TGT
TCT
课堂小结
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用数学的方法推断3个 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1961年克里克第一个用T4噬菌体实验证明了遗 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1961年尼伦伯格和马太利用无细胞系统进行体 外合成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1969年科学家们破译了全部.......
科学竞赛 胜利者: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了第一 个遗传密码。
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1
环境条件: 含ATP,核糖体,tRNA等
....
甲亮苯 丝
原料:
硫 氨 丙 氨氨 氨 酸 氨 酸酸
模板:
酸
酸
......
单一氨基酸 相同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①每支试管各加等量一种氨基酸,共20支试管 ②每支试管加入等量除去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 ③每支试管加入等量多聚尿嘧啶核苷酸(...UUUUUUUUUUUUU...)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
中心法则
复制 DNA
转录 逆转录
复制 翻译
RNA
蛋白质
“中心法则”提出后更为明确指出了遗传信息 传递的方向,总体上来说是从DNA→RNA→蛋白质。
我们知道了核酸中的碱基序列就是遗传信息,翻 译实际上就是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 氨基酸序列,那么碱基序列与氨基酸序列是如何对 应的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优质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张亚军)教学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联体推断,克里克的实验推断,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思维过程并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教学难点:1.克里克的T4噬菌体实验2.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生活中到处都是密码,正确的解读密码有时是非常有用的,如:二战中因图灵发明了密码破译机而有效的获取敌方军情,从而彻底的扭转战争的形势.研究背景:1944年,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发表大胆地预言:染色体是由一些同分异构的单体连续所组成。
这种连续体的精确性组成了遗传密码。
同分异构单体可能作为一般民用的莫尔斯电码的两个符号:“·”、“—”,通过排列组合来储存遗传信息。
(什么是莫尔思电码呢?它是由美国画家和电报发明人发明的一套有“点”和“划”构成的系统,通过“点”和“划”间隔的不同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请根据莫尔思电码表,将书本中问题探讨中的那段电文译成英文。
学生:where are genes located学生:基因位于DNA上)要破译一个未知的密码,一般的思路就是比较信息,即密码和译文。
和一般的破译密码不同的是,遗传密码是全然未知的。
遗传密码的“·”、“—”是什么?怎么方式储存遗传信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DNA双螺旋模型,给予科学家们很大的激励。
破译遗传密码成了势在必行的工作。
(1944年,薛定谔在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尚未明确,十年后DNA 双螺旋模型才得以建立的背景下:将遗传信息设想成一种电码式的遗传密码,实在是一种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
)对于遗传密码来说最简单的破译方法应是将DNA顺序或mRNA 顺序和蛋白质(多肽链)相比较。
DNA、mRNA — 4种碱基蛋白质的氨基酸— 20种四种碱基—20种氨基酸(蛋白质的)呢?此处:加强学生讨论探究1.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的探索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在理论上尝试了遗传密码的解读伽莫夫是用数学的排列组合的方法在理论上作出推测的,后来的实验证实这一推测是完全正确的。
高中生物 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课题: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第周第课时授课人:审批人:学习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学习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学习难点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自主研讨目标与导入导入:1944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就在他的《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最早提出了遗传密码的设想。
他猜想染色体中的有机单体严格、精确地排列,构成了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
这个大胆的猜想,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投身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去破译遗传密码小组合作,问题探讨独立思考,基础巩固小组合作,思考探究自学与诊断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对破译密码首先提出了挑战。
他设想:若一种碱基与一个氨基酸对应的话,那么只可能产生4种氨基酸,而已知天然的氨基酸有20种,因此不可由一个碱基编码一种氨基酸;若2个碱基编码一种氨基酸的话,4种碱基共有42=16种,也不足以编码20种氨基酸;因此他认为3个碱基,编码一种氨基酸。
伽莫夫用数学的排列组合的方法在理论上作出推测的,后来的实验证实这一推测是完全正确的。
合作互动互动与展示二、克里克的实验证据学生阅读教材P74相关内容,结合有关句子中插入英语字母对语句产生的变化来理解,进行类比分析。
克里克对遗传密码提出了4个特点:⑴3个碱基一组,编码一个氨基酸。
⑵密码是不重叠的。
⑶碱基的顺序是从固定起点解读的。
⑷密码是简并的,即某个特定的氨基酸可以由几个碱基三联体来编码。
三、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1、尼伦伯格和马太的实验巧妙之处是什么?2、为什么要除去细胞提取液中的DNA和RNA?3、如果你是尼伦伯格或马太,你准备如何设计对照组的实验,确保你的重大发现得到同行的认可?精讲与点拨1944年薛定谔提出了遗传密码的设想1954年伽莫夫用数学的方法,推断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遗传密码的破译1957年否定遗传密码重叠阅读的可能性1961年克里克实验证明了遗传密码中3 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1961年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1965年破译了全部的密码独立思考,提高升华检测与评价总结与升华教材中安排了蛋白质体外合成的实验示意图,意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的设计思路。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2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遗传密码的破译技能。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高中二年级时,已经完成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学习,对细胞结构、遗传学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习本章节的遗传密码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对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有一定认识。
在知识层面,学生对于遗传密码的概念、特点和破译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学生对于生物学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
当堂检测:
1.遗传密码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有哪些?请列举出两种。
3.遗传密码在生物学研究中有什么应用?请举例说明。
4.请简述遗传密码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5.遗传密码的破译对于生物学研究有什么意义?请简要说明。
6.请解释什么是密码子?它与遗传密码有什么关系?
7.请解释什么是遗传密码表。它有什么作用?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继续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教学,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我还将结合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与总结
首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方面。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他们的自主探究。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在教学策略上,我尝试运用了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和应用。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教案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联体推断,克里克的实验证据,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的体外合成实验。
2.过程与方法(1)感受和重温科学家的思维历程。
(2)类比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家那种敏锐、大胆、睿智和创新的精神还有那种巧妙的构思表达敬佩。
(2)认同遗传密码的破译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思维过程并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
教学难点1.克里克的T4噬菌体实验。
2.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创设]在第1节我们学习了有关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我们知道了核酸中的碱基序列就是遗传信息,翻译实际上就是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那碱基序列与氨基酸序列是如何对应的呢?就是通过密码子。
(呈现密码子表)现在大家已经十分清楚了这些遗传密码,而当时是经过许多科学家艰辛的思考和探索,最后被几个年轻人的富有创新的实验才破译的,这个过程充满了思维的智慧。
那这些遗传密码是怎样被破译的呢?让我们重新重温一下这段科学史,追寻科学家探索的足迹,对我们的思维会有好的启迪作用的。
[师生互动]1.研究背景在孟德尔遗传规律于1900年被再次证实之后,许多科学家投入到遗传问题的研究上来,试图揭示基因的本质和作用原理。
“中心法则”提出后更为明确地指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总体上来说是从DNA →RNA→蛋白质。
那DNA和蛋白质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或者说DNA是如何决定蛋白质?这个有趣而深奥的问题在五十年代末就开始引起了一批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1944年,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发表的《什么是生命》一书中就大胆地预言,染色体是由一些同分异构的单体分子连续所组成。
这种连续体的精确性组成了遗传密码。
他认为同分异构单体可能作为一般民用的莫尔斯电码的两个符号:“·”“—”,通过排列组合来储存遗传信息。
(名师课堂)高中生物 第4章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高中生物 4.3 遗传密码的破译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学习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教学难点: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自主探究】【例题精析】例1已知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序列是GAU,它转运的是亮氨酸,那么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下面哪个碱基序列转录来的?()A、GATB、GAUC、CUAD、CTA解析:从转录、翻译逆行推理。
tRNA的特定的三个碱基是GAU,那么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决定此氨基酸的mRNA上的密码子是CUA。
mRNA是由DNA转录而来的,所以mRNA上CUA是由DNA上的GAT转录来的.答案:A例2揭示基因化学本质的表述是()A.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C.基因是蕴含遗传信息的核苷酯序列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解析:考查基因的概念,从遗传学角度,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从细胞学角度,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从分子学角度,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也就揭示了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
答案:B例3、科学家已经证明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1)据理论推测,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可以构成________种排列方式,实际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________种。
(2)第一个被科学家破译的是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UU。
1959年,科学家M.Nireber和S.Ochoa用人工合成只含U的RNA为模版,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只有苯丙氨酸组成的多肽,这里一定的条件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上述实验后,又有科学家用C、U两种碱基相同排列的mRNA为模版,检验一个密码子是否含有三个碱基。
如果密码子是连续翻译的:①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两个或四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中应由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三节遗传密码的破译导学案新人教版必

第三节遗传密码的破译一、教学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进程。
二、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进程。
三、教学难点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自主学习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对破译遗传密码第一提出了挑战。
昔时,他在《自然Nature》杂志第一次发表了遗传密码的理论研究的文章,指出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可是,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在这三个碱基中的每一个碱基是只读一次仍是重复阅读呢?以重叠方式和非重叠方式阅读DNA序列会有什么不同呢?试探:讲义74页试探与讨论。
二、遗传密码的验证(克里克的实验)1、实验材料:2、研究方式:增加或减少某个基因的碱基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影响。
3、实验结果:在相关碱基序列中增加或删除一个碱基,(能或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增加或删除两个碱基,(能或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当增加或删除三个碱基时,(能或不能)合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4、实验结论:克里克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的科学家。
五、同时表明: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
三、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觉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一、实验技术:。
二、实验进程:在每一个试管中别离加入一种氨基酸,再加入除去了的细胞提取液,和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3、实验结果:只有加入了的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4、实验结论: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应该是。
在尔后的六七年里,科学家沿着的思路,不断地改良实验方式,破译出了全数的密码子,并编制出了密码子表(图4-1)。
知识总结遗传密码的特点:一、不中断性:mRNA的三联体密码是持续排列的,相邻密码之间无核苷酸距离。
所以,若在某基因编码区的DNA序列或其mRNA中间插入或删除1~2个核苷酸,则其后的三联体组合方式都会改变,不能合成正常的蛋白质。
二、不重叠性:对于特定的三联体密码而言,其中的每一个核苷酸都具有不重叠性。
遗传密码的破译教案-生物高二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人教版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一、教学目标:遗传密码子的破译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一结论的探索过程。
2.教学难点:重叠阅读方式和非重叠阅读方式三、专家建议: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习者进行遗传密码子的破译的前概念的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大家对遗传密码子的认识很浅,只有1/2的学生知道遗传密码子的作用及其阅读方式,而只有1/5的知道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的个数和其是否编码氨基酸,基本上没人知道总共有多少个遗传密码子,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在这些方面的教学。
遗传密码子是一节选学课,课程主要讲遗传密码子的探索发现过程,其探索过程主要通过实验的形式进行发现,对于没怎么进行实验的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前面课程已经学习了转录翻译过程,已经知道什么是密码子和密码子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以讨论、探究、实验教学法为辅。
分组学习,问题讨论,激发思维,实施探究,分析归纳,总结梳理。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用具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1.课程的导入:通过给同学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对应左图的莫尔斯密码表将书上给的那一段密码文字翻译出来,然后问“学生如果没有这个密码表,他们能译出来吗?再问那么密码表重要吗?”“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也藏有一个密码表吗?知道它是什么吗?了解它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我们身体里的密码子-----遗传密码子”2.新课的展开:我们知道了核酸中的碱基序列就是遗传信息,翻译实际上就是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那么碱基序列与氨基酸序列是如何对应的呢?“中心法则”提出后更为明确地指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总体上来说是从DNA→RNA→蛋白质。
那DNA和蛋白质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或者说DNA是如何决定蛋白质?这个有趣而深奥的问题在五十年代末就开始引起了一批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G.Gamor对破译密码首先提出了挑战。
高中生物 4.3 遗传密码的破译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1)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三节遗传密码的破译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二)能力目标:1. 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训练学生科学推理能力。
2.通过再现科学史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总结遗传密码的特点训练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三)情感目标:1. 通过再现科学史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
2.通过再现科学史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发现过程的艰辛和漫长。
【教学重点】1.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学难点】1. 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2.运用数学方法及实验方法探究“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在课标中属选学部分,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而设计的;面向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选修学生分通过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习化课程资源,来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是对本章第1节的重要补充。
学生在第1节中已经学习了遗传密码,但并不了解遗传密码是如何破译的,本节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使学生通过这一研究过程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方法推理和猜想“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根据科学资料,运用英语词句类比推理“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借鉴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与体验破译遗传密码的方法和过程。
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使复杂的问题更容易理解;以分析“尼伦伯格和马太实验”的设计思路为突破口,初步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
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1944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就在他的《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最早提出了遗传密码的设想。
他猜想染色体中的有机单体严格、精确地排列,构成了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
这个大胆的猜想,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投身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去破译遗传密码。
[问题探讨]展示教材P73莫尔斯密码表及相关问题,学生回答:译成英文为:Where are genes located. 用莫尔斯密码回答为—••/—•/•基因位于DNA上。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4:4.3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4:4.3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学习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3—75页,完成下列知识填空。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1.____________的阅读方式:以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依次阅读。
2.________的阅读方式:同一个碱基,被不同的遗传密码重复读取,解读出不同的含义。
二、克里克的实验证据1.克里克以T4噬菌体为实验材料。
2.实验发现(1)在相关的碱基序列中增加或删除一个碱基,无法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2)增加或删除两个碱基,也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3)增加或删除三个碱基时,合成了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3.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__________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三、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在每支试管中预先加入ATP、游离的氨基酸、酶和核糖体等,再加入当时并不清楚是否带有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设计得非常巧妙,实验结果更令人兴奋。
在加入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和苯丙氨酸的试管中产生了一些多肽。
他们成为世界上破译第一个遗传密码的人。
通过艰辛的实验,1967年科学家终于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
尼伦伯格等的研究表明,在全部64个密码子中有61个密码子负责20种氨基酸的编码,其中AUG不仅编码甲硫氨酸,同时也是真核细胞唯一的起始密码子;有3个是终止密码子(UAA、UAC、UGA),不编码任何氨基酸。
尼伦伯格等因破译遗传密码而荣获196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的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预习,你有哪些疑惑想老师帮助?请写下来:[课堂活动与探究]活动一:比较本节“问题探讨”中的莫尔斯密码与遗传密码的异同,完成P74“思考与讨论”,总结遗传密码的特点。
1.当图中DNA的第三个碱基(T)发生改变时,如果密码是非重叠的,将影响1个氨基酸;如果密码是重叠的,将影响3个氨基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遗传密码破译选学》教学设计课件

《遗传密码的破译》教课方案桐城八中毛玉一、教材剖析这节课是必修二《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属于选学范围。
固然是选学内容,但遗传密码的破译这一事件自己在生物学史上据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科学教育价值,表现了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学习研究方法供给了难得的典范。
因此,将这节内容归入讲堂讲课范围。
二、学情剖析同学们在第一节学习了基因的表达,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熟习了遗传密码子表以及遗传密码子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了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如何的,对进一步认识遗传密码子是如何破译的,有激烈的兴趣。
三、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 :⑴、遗传密码是如何破译的⑵、遗传密码有哪些特色2、能力目标 :⑴、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训练学生科学推理能力⑵、经过再现科学史培育学生实验设计与科学研究能力⑶、经过总结遗传密码的特色训练学生对照剖析、概括总结能力3、感情目标 :⑴、经过再现科学史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⑵、经过再现科学史让学生感觉科学知识发现过程的艰辛和漫长四、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教课难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五、教课方法第 1 页指引学生经过数学方法推理和猜想“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 依据科学资料,运用英语词句类比推理“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 借鉴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研究与体验破译遗传密码的方法和过程。
六、教课过程1、导入新课 ( 问题导入)mRNA是如何把此中的碱基序列转变为蛋白质中相应氨基酸摆列序次的?mRNA的碱基与氨基酸之间是如何对应的 ?下边将经过同学们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2、从数学角度认识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资料 1:mRNA只有 4 种碱基,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种,这四种碱基是怎么决定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的呢 ?假如 1 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那么 4 种碱基只好决定 4 种氨基酸,明显这类组合是不够的。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4.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案.doc

教案 B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学难点1.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2.运用数学方法及实验方法探究“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教学策略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是对本章第1节的重要补充。
学生在第1节中已经学习了遗传密码,但并不了解遗传密码是如何破译的,本节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使学生通过这一研究过程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
1.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使复杂的问题更容易理解。
2.以分析“尼伦伯格和马太实验”的设计思路为突破口,初步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方法推理和猜想“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根据科学资料,运用英语词句类比推理“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借鉴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与体验破译遗传密码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问题探讨”导入本课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P73“问题探讨”,讨论后回答问题。
提示1:根据莫尔思密码表,将书本中用莫尔思密码编写的问题译成英文就是:where are genes located。
二、新课教学要破译一个未知的密码,一般的思路就是比较编码的信息,即密码和相应的译文。
对遗传密码来说最简单的破译方法就是将DNA顺序或mRNA顺序和多肽相比较。
但和一般的破译密码不同的是,遗传信息的译文——蛋白质的顺序是已知的,未知的都是密码。
莫尔思密码是由美国画家和电报发明人发明的一套有“点”和“划”构成的系统,通过“点”和“划”间隔的不同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而mRNA上的碱基只有4种,这就出现几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的问题,请大家探讨一下几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学生探讨:若一种碱基与一种氨基酸对应的话,那么只可能产生4种氨基酸,而已知的天然氨基酸有20种,因此不可由一种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
若2个碱基与一种氨基酸对应的话,4种碱基共有16种不同的排列组合,也不足以编码20种氨基酸。
【教学设计】高中必修二教案《第三节遗传密码的破译》

《第三节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1) 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具体过程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对遗传密码的特点、作用有了清楚的认识,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遗传密码的发现创造了条件。
(2) 高二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较活跃。
通过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理解程度,将影响其对于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的设计。
因此在探究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强引导,细化各步骤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3.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通过遗传密码破译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 体会“假说-演绎”的重要作用, 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态度。
(2) 教学难点: 遗传密码阅读方式的实验证据,无细胞系统破译遗传密码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1)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2) 遗传密码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 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训练学生科学推理能力。
(2) 通过再现科学史,培养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究能力。
(3) 通过总结遗传密码的特点,提高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再现科学史,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
(2) 感受科学知识发现过程的艰辛和漫长,理解科学的本质。
(3) 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运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采用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体验探究与自主构建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
环节四哪几个碱基决定某一种氨基酸? 结论: 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是非重叠阅读环节二几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环节四资料4尼伦伯格和马太的大肠杆菌实验结论: 用实证验证了三联体假说。
资料 3 大肠杆菌T4 噬菌体的移码突变实验环节三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结论: 3 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资料 2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碱基编码氨基酸环节一DNA 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复习旧知识: DNA 结构特点及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引入复习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 分子模型,回顾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
人教版必修2生物:4.3 遗传密码的破译 教案

《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1.知识目标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2.能力目标
(1)重温和感受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历程。
(2)学习类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对科学家巧妙、创新的科学精神的敬佩感。
(2)认同遗传密码的破译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及地位
教材中本节内容为选学内容,在新课标中也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本节内容是对科学史的介绍,其最重要的教学价值在于:让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科学家的那种敏感、睿智和创新的精神还有那种巧妙的构思,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家的思维素养。
从这个角度来说“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又与新课标的要求是非常吻合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难得好材料。
2.教学重点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思维过程并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
3.教学难点
(1)克里克的T4噬菌体实验
(2)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学生总体水平较高。
在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内容时,学生已经对“遗传密码”的概念有较全面的理解,能运用遗传密码解相关的题,会查遗传密码表。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遗传密码的破译》的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15第四章第三节遗传密码的破译导学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二、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三、教学难点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自主学习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对破译遗传密码首先提出了挑战。
当年,他在《自然Nature》杂志首次发表了遗传密码的理论研究的文章,指出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但是,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在这三个碱基中的每个碱基是只读一次还是重复阅读呢?以重叠方式和非重叠方式阅读DNA序列会有什么不同呢?思考:课本74页思考与讨论。
二、遗传密码的验证(克里克的实验)
1、实验材料:
2、研究方法:增加或减少某个基因的碱基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影响。
3、实验结果:在相关碱基序列中增加或者删除一个碱基,(能或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增加或者删除两个碱基,
(能或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当增加或者删除三个碱基时,(能或不能)合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4、实验结论:克里克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的科学家。
5、同时表明: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
三、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1、实验技术:。
2、实验过程:在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再加入除去了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3、实验结果:只有加入了的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4、实验结论: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应该是。
在此后的六七年里,科学家沿着的思路,不断地改进实验方法,破译出了全部的密码子,并编制出了密码子表(图4-1)。
知识总结遗传密码的特点:
1、不间断性:mRNA的三联体密码是连续排列的,相邻密码之间无核苷酸间隔。
所以,若在某基因编码区的DNA序列或其mRNA
中间插入或删除1~2个核苷酸,则其后的三联体组合方式都会改变,不能合成正常的蛋白质。
2、不重叠性:对于特定的三联体密码而言,其中的每个核苷酸都具有不重叠性。
不重叠性使密码解读简单而准确无误。
并且,当一个核苷酸被异常核苷酸取代时,不会在肽链中影响到多个氨基酸。
3、简并性:绝大多数氨基酸具有2个以上不同的密码子,这一现象称做简并性。
由于简并性,某些DNA碱基变化不会引起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这对维持物种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4、通用性:生物界通用一套遗传密码,细菌、动物和植物等不同物种之间,蛋白质合成机制及其mRNA都是可以互换的。
例如,真核生物的基因可以在原核生物中表达,反之亦然。
巩固练习
1、在下列基因的改变中,合成出具有正常功能蛋白质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在相关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删除或增加一个碱基对
B、在相关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删除或增加二个碱基对
C、在相关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删除或增加三个碱基对
D、在相关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删除或增加四个碱基对
2、最早提出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科学家和首次用实验的方法加以证明的科学家分别是:()
A、克里克、伽莫夫
B、克里克、沃森式化
C、摩尔根、尼伦伯格
D、伽莫夫、克里克
3、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的技术揭示遗传密码实验中,改变下列哪项操作,即可测出全部的遗传密码与氨基酸的对应规则:( )
A、无DNA和mRNA细胞的提取液
B、人工合成的多聚核苷酸
C、加入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
D、测定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的方法
4、在一个DNA分子中如果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则:()
A、不能转录
B、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前的遗传密码改变
C、不能翻译
D、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后的遗传密码改变
5、如果DNA分子模板链上的TAA变成了TAC,那么相应的遗传密码将会:()
A、由AUU变为AUG
B、由UUA变为UAC
C、由AUG变为AUU
D、由UAA变为UAC
6、关于密码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4个
B、CTA肯定不是密码子
C、一种氨基酸可有一到多个对应的密码子
D、同一密码子在人和猴子细胞中可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7、把小鼠的信使RNA加入到大肠杆菌提取液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合成出小鼠的血红蛋白,这个事实说明:()
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位于信使RNA上
B、小鼠的信使RNA能使大肠杆菌向小鼠转化
C、生物的遗传密码都相同
D、小鼠的信使RNA在大肠杆菌体内控制合成了小鼠DNA
8、大肠杆菌某基因原有18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180对碱基(减少的碱基对与终止密码子无关),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差异可能为:()
A、只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不变
B、除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其他顺序也有改变
C、长度不变,但顺序改变
D、
A、B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