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简答题(1-9章)
学前心理学绪论和第一章试题答案
学前心理学绪论和第一章试题答案、单项选择题1卜列属于新生儿(出生至1个月)条件发射的是( C )A. 抓握反射B. 惊跳反射C. 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D. 游泳反射2、视觉中枢位于脑( A )机能结构。
A.枕叶B. 顶叶C. 颞叶D. 额叶3、心理过程包括(A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B 、能力、气质和性格C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D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4、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中,(A )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
A.遗传和生理成熟B. 环境C. 教育D. 环境和教育5、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自然环境D .社会环境和教育二、填空题1、社会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2、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3、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4、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 。
三、解释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学答: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列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答:(1 )社会环境可以是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过程;(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五、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
(2)有利于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3)为今后更好的进行幼教工作和开展幼教研究打好基础。
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答:(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
(2)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条件。
(3)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需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六、案例分析题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
学前心理学简答题(1-9章)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1.描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探究个体差异与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3.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动机。
1.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
2.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
1.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3.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
5.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6.文化比较法。
1.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
2.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3.心理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4.心理活动从零乱到形成体系。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差异性4.不平衡性(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
(2).表象活跃(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4.)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1.)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认识过程的无意性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进行。
无意性是由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支配。
认识过程的无意性主要在幼儿的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张晓红表现出来。
(2.)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儿心理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心理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
(3.)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幼儿中期已近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5—6岁幼儿已经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的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1)由情感易变化向逐步稳定方向发展(2)由情感易外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展。
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1.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及参考答案[1]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参考答案第一章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对)6.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7.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8.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9.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10.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11.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13.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14.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C.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D.个性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时间段包括()A.0~6岁B.0~18岁C.从出生到死亡D. 从出生到成熟3.在发展心理学中,通常把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经典的,本质的特质称为()A.年龄特征B.心理特征C.关键特征D.典型特征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是()A.皮亚杰 B.达尔文 C.陈鹤琴 D.普莱尔5.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著作是()A. 《儿童心理学》B. 《一个婴儿的传略》C.《儿童心理之研究》 D. 《儿童心理》6.学前儿童教育专著《母育教育》(1633年)的作者是()A.卢梭B.蒙特梭利C.斐斯泰洛齐D.达尔文7.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A. 《理想家》B. 《林哈德与葛多德》C. 《爱弥儿》D. 《母育学校》8.首先将幼儿学校命名为“幼儿园”的教育家是()A.福禄贝尔B.蒙特梭利C.普莱尔D.达尔文9.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还是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化”思想,其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多德》,这位教育家是()A.斐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 卢梭D.杜威10.英国自然科学家达尔文根据对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长期观察和记录,于1876年出版的婴儿心理发展的著作是()A. 《儿童心理学》B. 《一个婴儿》C. 《儿童心理之研究》 C. 《儿童心理》11.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将儿童心里研究的年龄扩展到()A.童年B.少年C.青年D.青少年12.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1930年)的作者是()A.霍金B.何林沃斯C.普莱尔D.詹姆斯13.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开始用“发展心理学”代替以前的“儿童心理学”,从此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开始注重人的毕生发展研究,发展心理学也被称为( )A.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B.个体发展心理学C.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D.儿童发展心理学14.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的作者是()A.陈鹤琴B.朱智贤C.王国维D.陈大齐15.1962年朱智贤出版了代表当时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著作( )A. 《儿童心理之研究》B. 《发展心理学》C.《思维发展心理》 D. 《儿童心理学》1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成立独立,这位心理学家是()A.穆勒B.艾宾浩斯C.布伦塔诺D. 冯特17.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主张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使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答案第一章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 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二、填空题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 调查方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产品分析法四种三、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2.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四、判断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对)2.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3.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4.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五、简答题: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2.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六、论述题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幼儿心理学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人的认识过程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3.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本身的规律和制约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二. 单项选择题1-5:B C A B A ; 6-10:B C D B A三.简答题1.首先,人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其次,心理的产生具有客观源泉;最后,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2.第一,个体心理的发生;第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四.论述题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因是:第一,了解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提高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
第二,可以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第三,通过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并在教育工作中,运用此方法,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
第四,学习学期儿童心理学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二章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客观性、活动性及发展性原则局外观察和参与性观察能使儿童表现自然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试验法二.单项选择题1-5:B D D D B ;6-9 :A D D B三.简答题1优点: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宜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缺点: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的结果有一定局限性。
2.区别在于:第一,前者室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而后者是在自然情景下。
第二,前者是严格控制,可重复进行,而后者难以做到这一点。
由于实验法有其缺点,因此一般要结合其他的方法一起进行。
3.调查法在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有特殊作用。
第一,儿童的心理活动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偶然的自然表现,因此一般由与儿童在一起的家长发现。
第二,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变化答,研究人员与学前儿童接触的时间有限,因此采用调查法有利于研究者从儿童家长或教师的交谈中较深入的了解,有利于研究的进行。
四.论述题应考虑以下问题:(1)幼儿实验室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幼儿日常生活环境,同时要避免无关刺激引起被试幼儿的分心。
幼儿心理学各章测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各章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幼儿心理学2.关键期3.生理成熟二、填空题1.影响幼儿比较多的具体环境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3.动机的基础是人的__________。
4.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__________。
5.人的个性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6.心理是__________的机能。
7.__________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
8.__________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9.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__________的作用。
三、选择题1.幼儿心理学中的“幼儿”,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_______。
A.0-3岁B.3-6岁C.6-12岁D.0-18岁2.一个小黑点,有的孩子看后说像蚂蚁,而有的孩子则说像芝麻,但在成人看来那只是一个小黑点。
上述这段话说明________。
A.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B.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被动的。
C.小孩子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准确的。
D.成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准备的。
四、简答1.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一、名词解释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二、填空题1.1-3岁是儿童_______、_______的一个重要时期。
2.幼儿前期出现的新的心理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3~4岁是学前时期,也是幼儿园小班年龄,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A.生活范围扩大B.认识依靠行动C.情绪作用大D.爱模仿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_______。
A.感觉和知觉B.感觉和记忆C.知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象3.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不正确的是_______。
【附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0~3岁B.0~6岁C.0~12岁D.0~18岁2.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爱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相互作用论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学前教育学D.儿童解剖生理学4.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是( )。
[浙江省2007年10月真题]A.个体心理的发生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C.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D.异常儿童心理的诊断与矫治5.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 )。
[浙江省2007年4月真题]A.物质基础B.决定C.主导D.一般6.心理就是( )。
[浙江省2007年4月真题]A.人脑对心理现象和客观现实的反映B人脑像镜子一样对一切客观现实的反映C.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D.当人体成熟后,对周围环境的反映7.西方儿童心理学的鼻祖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巴甫洛夫B.皮亚杰C.普莱尔D.马斯洛8.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后半期D.20世纪,9.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的影响因素是( )。
[湖北省2007年真题]A.生理成熟B.环境和教育C.遗传D.个体的主观努力10.广义的学前期是指( )。
[湖北省2007年、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1~3岁B.4~5岁C.0~6岁D.3~6岁1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12.下列关于个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学前心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学前心理学——同步练习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家中的“儿童”一般是指()A.0~6岁B.0~12岁C.0~15岁D.0~18岁【答案】D【解析】广义的学前时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A.0~6岁B.3~6岁C.0~12岁D.0~18岁【答案】A【解析】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3.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A.个体心理的发生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C.种系心理的发生D.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答案】C【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有:①个体心理的发生;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③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4.下列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B.活动性C.发展性D.高效性【答案】D【解析】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为:①客观性原则;②活动性原则;③发展性原则。
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A.投射法B.观察法C.测验法D.问卷法【答案】B【解析】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访问法、问卷法、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其中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
6.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测验法【答案】B【解析】对学前儿童进行实验,就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7.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访问法【答案】B【解析】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习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习题一章一、术语解释:1。
心理学2.学前儿童心理学3.观察法二、判断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只研究3-6岁和7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印度狼童的例子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心理学的源泉和内容。
3.在对学龄前儿童的研究中,通常只采用一种方法。
4.客观性原则是儿童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原则。
5.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广义的儿童期是指0―15岁。
6.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是人类心理活动中两种不同的心理现象。
7、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因此,只要有了正常的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一定会产生人的心理。
8.人们能够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客观世界。
这表明人类心理是主观的。
9.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反映也不同。
10.大脑是大脑的器官,大脑是大脑的功能。
因此,只要有一个正常人的大脑,人类的心理就可以产生。
3、多项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是从()开始的。
a.17世纪后半期b.18世纪后半期c.19世纪前半期d.19世纪后半期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是()。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学前教育学的分支b、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C.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发展D.普通心理学的基础4、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
a、观察儿童在正常生活条件下的外部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B.观察儿童在受控条件下的行为,揭示他们的心理C.通过儿童父母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学龄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只需要记录行为本身b.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可以采用简略的、成人化的语言c、儿童活动的观察和记录不得使用笔记以外的任何辅助手段d.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6、实验室试验法的缺点在于()。
学前心理学分章节练习
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练习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所研究的年龄范围是()A、0—3岁B、0—6岁C、0—18岁D、0—25岁2、与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种属关系的学科是()A、辩证唯物主义哲学B、儿童解剖心理学C、广告心理学D、发展心理学3、下面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的是()A、客观性原则B、能动性原则、C、活动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4、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验法D、问卷法5、下面关于谈话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谈话法是研究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B、和幼儿交谈,可以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C、谈话形式是自由的,谈话内容围绕儿童的兴趣展开D、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熟练的谈话技巧6、下面作品分析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完善的、绝对正确的方法B、测验法中的“绘人测验”同时也是作品分析法C、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D、这是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图画等作品去了解儿童的心理的方法7、对学前儿童实施测验,应注意的事项不包括()A、对学前儿童应用个别测验,不宜用团体测验B、测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C、不可凭一次测验的结果判断某个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D、不能过高估计统计结论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1.实验室实验法2.教育心理实验法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2.学前儿童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有何关系?四、论述题论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练习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属于超常儿童的特点的是()A、心理年龄小于实际年龄B、智力年龄小于实C、心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D、心理年龄等于实际年龄2、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这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A、延续性B、多变性C、稳定性D、可变性3、在我国,新生儿期属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幼儿期4、学前期又称()A、幼儿期B、幼儿早期C、幼儿初期D、幼儿中期5、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学龄期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1.年龄特征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三、简答题1.简述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和复杂性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形成的因素有哪些?3.4—5岁儿童发展的特征是什么?4.5—6岁儿童发展的特征是什么?四、案例分析题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工作繁忙的张三下班后特地给3岁的儿子买了一件玩具,让他自己玩,张三忙完家务,准备了洗澡水,叫儿子洗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9)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9)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心理发展的特点的是:(B)A、方向性B、顺序性C、阶段性D、社会性2、认母的关键期是;(D)A、2—3个月B、5—6个月C、1—2个月D、1岁前3、儿童基本具备想象的基础是在(B)A、2-3岁B、1.5-2岁C、1-1.5岁D、4-5岁4、不属于儿童口吃的原因的是(C)A、生理原因B、心理原因C、暗示D、模仿5、“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6、1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C)A、10-15分钟B、8-10分钟C、5-8分钟D、15-20分钟7、顶叶属于:(B)A、运动中枢B、体觉中枢C、视觉中枢D、听觉中枢8、使用排除法时,小班的图片为(B)A、3张B、4张C、5张D、6张9、儿童大脑中接受,加工和保持信息的结构是(C)A、脑干B、大脑皮层C、后脑D、沟回10、大班幼儿的游戏多为(A)A、规则性游戏B、角色性游戏C、模仿性游戏D、社交性游戏二、填空题1、传统气质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社会性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2岁以后,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
4、婴儿形成对父母的依恋是在__________月时。
5、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是__________。
6、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
7、人们把记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过程。
8、儿童大脑皮层各区成熟最晚到是__________。
9、第二信号系统是以_______最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10、__________保证了新生儿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三、名词解释:1、无意想象指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的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学前心理学试题10套附答案(详细版)
学前心理学试题(1)一、单选题(共10题,20分)1、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A、劳动B、生活C、学习D、游戏正确答案:D2、幼儿主要以()思维为主。
A、具体形象思维B、直觉行动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具体直观思维正确答案:A3、学前儿童主要使用的是()A、复合句B、简单句C、单词句D、多词句正确答案:B4、幼儿正在组织游戏,突然外面下起大雪,幼儿的注意转移到雪上,这是()注意。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正确答案:A5、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兴趣选择活动B、排除无关刺激C、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交互使用D、连续进行单调活动正确答案:D6、以下关于幼儿时间知觉说法不正确的是()A、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B、时间知觉与幼儿生活经验呈正相关C、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由远及近的发展趋势D、理解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与年龄呈正相关正确答案:C7、刚入园的幼儿存在“分离焦虑”,一个孩子哭了,其他孩子也跟着哭起来。
说明情绪具有()作用A、动机作用B、认知作用C、人际交往作用D、感染的作用正确答案:D8、儿童的性别认同出现在()岁A、2岁B、3岁C、4岁D、6岁正确答案:B9、自我意识中的意志成分是指()A、自我控制B、自尊C、自我评价D、自我监督正确答案:A10、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是()岁A、2-3B、3-6C、7岁以后D、4-5岁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共7题,18分)1、表象的主要特征是()和()正确答案:第1空:直观性第2空:概括性2、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不同,可以分为()()()。
正确答案:第1空:心境第2空:激情第3空:应激3、儿童个性的形成是在()岁正确答案:第1空:5-64、按照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想象可以分为()()。
正确答案:第1空:再造想象第2空:创造想象5、幼儿自制的两种形式是()和()正确答案:第1空:抗拒诱惑第2空:延迟满足6、对幼儿来说,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外表和()正确答案:第1空:性格7、情境性言语和连贯性言语主要区别是()正确答案:第1空: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做支柱三、判断题(共6题,12分)1、想象和情绪没有必然关系。
学前心理学(简答题)笔记
1、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到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2、学前儿童的理解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语的理解;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3、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1多种能力显现与发展;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3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4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6创造能力萌芽。
4、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5、幼儿观察力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
6、幼儿想象的夸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原因是什么?表现:1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2混淆想象与真实。
原因:1认知水平的限制;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3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7、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的具体表现在哪些?1情绪发展的社会化: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2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情绪的丰富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所谓情绪的深刻化,是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内在的特点。
8、幼儿期儿童性格发展表现出怎样的年龄特点?1活泼好动;2喜欢交往;3好奇好问;4模仿性强;5好冲动。
9、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判断形式间接化;2判断内容深入化;3判断根据客观化;4判断论据明确化。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答案(1)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客观环境遗传素质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
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
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
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答:P17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
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其一,选择功用。
(听课)。
其二,保持功用。
(画画)。
其三,调节和监督功用。
(搭积木)由上可知,注意对于人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使人能随时察觉外界的变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1]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它更多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展,即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8.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9.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10.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1.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2.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3.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4.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5.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6.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17.关键期:某个心理机能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能迅速发的时期。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历年考试题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历年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B.活动性C.发展性D.高效性2.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访问法3.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解释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测验法4.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方法是()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作品分析法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A. 投射法B. 观察法C. 测验法D. 问卷法6.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A.0—6、7岁B.3—6、7岁C.0—12岁D.0—18岁7.“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B.访谈法C.作品分析法D.实验法8.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9.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A.个体心理的发生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C.种系心理的发生D.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10.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
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A.实践性原则B.活动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11.学前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这反映的是( )A.客观性原则B.活动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因材施教的原则12.研究者利用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访谈法1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符合( )A.活动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14.看见、想象、思考是人的()A认识过程 B情绪 C意志过程 D个性心理特15.兴趣、能力是人的()A认识过程 B情绪 C意志过程 D个性心理特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每小题4分)14.学前儿童心理学15.人的心理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16.一般地,了解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方法有哪些?17.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18.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四、论述题19.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一、选择题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器官是()A、脑B、心脏C、感觉器官D、大脑神经2、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是()A、人脑所固有的B、父母遗传的C、客观现实D、人脑想象出来的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A、主观能动的反映B、像镜子一样的反映C、被动的反映D、原原本本的反映4、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这说明了心理是()A、脑的机能B、对客观现实的反映C、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反映D、脑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人的社会行为B、人的心理现象C、人的心理过程D、人的个性心理6、学前儿童期通常是指()A、3-6岁B、0-1岁C、1-3岁D、0-6、7岁7、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技能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B、敏感期C、危机期D、最近发展区8、下列不属于6-12个月婴儿的身体发展特征的是()A、能够坐、站、趴B、出现分离焦虑C、能连续清楚的发出一些音节D、有抓握反射9、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出生时并不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这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是()A、从笼统到分化B、从具体到抽象C、从被动到主动D、从不齐全到齐全10、婴幼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A、无意触摸到东西B、握住手里的东西C、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D、玩弄手指11、下列属于4-5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是()A、爱模仿B、个性初具雏形C、抽象思维开始萌芽D、开始接受任务12、下列属于5-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是()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的生活自理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章第二节一、选择题1、儿童心理发展中提供最初的自然物质基础的因素是()A、遗传B、生理成熟C、教育D、主观因素2、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B、遗传C、生活条件D、教育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环境B、邻居C、母亲D、成熟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A、生理成熟B、家庭因素C、环境因素D、教育因素5、()可以使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A、社会环境B、生理成熟C、心理内部矛盾D、心理活动6、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社会环境B、生理成熟C、心理内部矛盾D、心理活动7、()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A、社会环境B、生理成熟C、遗传D、心理活动8、()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A、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B、生理成熟C、遗传D、心理活动二、简答题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一章第三节1、提出成熟势力说的心理学家是()A、高尔顿B、华生C、格赛尔D、斯金纳2、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对幼儿学习技能的重要作用A、遗传因素B、教育因素C、环境因素D、生理成熟3、()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华生D、斯金纳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种成分,人格中的最高部分是(),它遵循的至善至美的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1.描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探究个体差异与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3.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动机。
1.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
2.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
1.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3.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
5.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6.文化比较法。
1.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
2.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3.心理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4.心理活动从零乱到形成体系。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差异性4.不平衡性(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
(2).表象活跃(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4.)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1.)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认识过程的无意性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进行。
无意性是由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支配。
认识过程的无意性主要在幼儿的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张晓红表现出来。
(2.)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儿心理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心理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
(3.)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幼儿中期已近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5—6岁幼儿已经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的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1)由情感易变化向逐步稳定方向发展(2)由情感易外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展。
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1.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
2.儿童与于成人的交往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3.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
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2.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3.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4.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5.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3.生理成熟是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生理成熟是有一定顺序性的。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幼儿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是幼儿心理发展最直接的自然物质基础。
环境是幼儿周围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导作用。
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的具体环境有: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托儿所、电视等各种媒体。
1. 幼儿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客观条件,而且有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主观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有: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以及行为习惯、自我意识等。
2.幼儿的活动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活动。
幼儿在与人交往中发展了社会性,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模仿是幼儿的一种主要的活动方式。
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1.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险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之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由于儿童心理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对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
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险期。
2.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幼儿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行为比较容易,幼儿心理某个方面的发展最为迅速地时期。
3.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幼儿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成人指导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幼儿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也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在幼儿心理发展的每时每刻都存在,同时,时刻在变化,而变化因人而异。
4.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人生第一年: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
4.人际交往的开端。
(二)婴儿早期(1~6月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
(三)婴儿晚期(6~12月)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
二、先学前期(1~3岁)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1.生活范围扩大。
学前初期是3—4岁的孩子,也就是幼儿园小班年龄的孩子。
具备了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
首先,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健壮,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活动精力充沛。
其次动作的发展也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
此外语言能力也基本发展起来,能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
2.认识依靠行动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
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好了再做。
3.情绪作用大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闹。
4.爱模仿3—4岁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
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1.活泼好动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
2.具体形象思维这时候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
他们的思维很形象很具体的。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一日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活动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1.好学好问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更强,他们不再满足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
2.抽象逻辑思维还是萌芽5—6岁幼儿的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幼儿出现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里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再那么外露。
看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1.观察的目的性幼儿早期的观察受外界的影响,基本上都被动的、无意识的观察,观察是随意的,没有目的性的。
到了幼儿中期和后期,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增强,开始排除干扰,主动进行观察。
2观察的持续性由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和情绪的影响,幼儿无法像成人那样坚持长时间观察,观察的持续时间很短。
不过在教育和引导下,幼儿可以逐步学会持续地进行观察。
3.观察的概括性观察的概括性是指透过事物的表面显现,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或通过信息的收集总结出事物的共有属性特征。
幼儿早期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观察处于无意识、零碎、孤立的阶段,幼儿只能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和现象,无法从整体的角度去看问题,观察的概括水平很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观察概括能力不断提高。
4.观察的细致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成熟、经验的丰富,实践机会的不断增多。
在幼儿后期观察的细致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观察的组织性幼儿早期观察是随意的,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逐步得到改善,幼儿中期开始尝试按照事物的表面联系进行计划的观察。
幼儿后期,已经可以从主次关系、系统性、顺序性几个方面入手去观察事物了。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本身结构的组合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的组合。
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4.观察方法的形成。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对客观现实认识的主动形式。
因此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很重要。
1.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概括。
3.启发幼儿用多种感官方式参与观察。
4.教给幼儿有顺序地观察方法。
(1)谈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2)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状态。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显著特征。
注意对幼儿的活动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集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儿活动的意义1.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注意是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保证。
2.注意可以使幼儿持续地进行学习活动,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实现。
(2)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1.注意能使幼儿从环境中接受大量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2.注意对幼儿认识过程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3.注意对幼儿坚持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幼儿注意发展受生活制度与规范的影响。
2.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与游戏密不可分。
3.语言调节对幼儿有意注意发展有很大的帮助1幼儿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
2.幼儿对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3.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良好的活动形式。
4.言语知道和言语提示5.幼儿的性格与意志特点。
在幼儿期,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