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十五章 临床输血实验室质量管理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实验室质量控制-精品医学课件

临床输血实验室质量控制-精品医学课件
1.ABO和Rh(D)血型鉴定。 2.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与抗体特异性鉴定。 3.交叉配血(盐水介质、酶介质,聚凝胺介质试 剂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微柱凝胶法)。 4. 与过去的记录核对 5. 献血者血液ABO血型和Rh(D)血型复核
第三节临床输血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
三、临床输血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的实施
(一) ABO和Rh(D)血型鉴定室内质控 1.ABO和Rh(D)血型鉴定基本要求和试验方法选择 2.ABO和Rh(D)血型鉴定试验室内质控方法和规则
(二)意外抗体筛选试验室内质量控制 1.意外抗体筛选试验方法选择 2.意外抗体筛选试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和规则
(三)交叉配血试验室内质量控制 1.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学选择 2.交叉配血试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和规则
第十六章 输血管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 颁布时间:1997年12月29日,1998年10月1
日开始实施。 ▪ 内容:
国家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献血量:一次200或400ml 献血间隔时间: 全血:大于6个月;机采血小板:大于4周
输血实验室质量管理
第一节临床输血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 一、临床输血实验室的任务和功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临床输血实验室设置的基本要求
(一)建筑、设施、布局 (二)人员 (三)设备及物料 (四)质量文件管理
第二节 输血相容性试验过程控制
一、基本原则 二、输血相容性试验过程控制
(一)输血申请和标本采集 (二)输血相容性试验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及规章制度
汇报提纲
The report outline
一、临床输血管理组织结构 二、临床科室各项输血规章制度 三、输血质控小组职责 四、临床输血质量评价 五、相关记录表格
1 临床输血管理组织结构
临床输血管理组织结构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临床合理用血的管理工作。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负责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考核,输血科协助办公室完成输血管理具体工作任 务。
临床医师开展输血治疗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熟练掌握各种输血方法的使用适应证,实施成分输血,大力开展 自体输血;输血前应为患者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分析、凝血功能、免疫学检测等,以便掌握输血适应 证和进行输血疗效评估。《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十七条规定, 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不规则抗体 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轻则影响治疗效果, 重则危机病人生命;此外,对孕妇而言,不规则抗体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影响新生儿脏器的发育,并使其智力 发育受到伤害,严重者则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因此,抗筛选是很必要的。 ② 自体输血 有细菌感染、献血不良反应史、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不适合贮存式或稀释式自体输血。 血液可能被细菌或毒素污染,以及恶性肿瘤患者不适合回收式自体输血。
血科实验用标本送检规程》,进行输血用标本的采集和输血申请单的填写与送交。采集受血者血样,由专人将血 样试管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按规定时间送交输血科(急诊及时送达),血样试管应贴好标签。《临床输血申 请单》上的受血者血样采集和血样交接签名完整,时间具体到分钟。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 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输血科交叉配血样本不得与检验科血常规样本 共用。 ② 接收血液时,临床科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A. 输血记录单上受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床号、血型等信息; B. 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血液成分、剂量、血液的有效期等与配发血报告单是否相符; C. 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方可取血,取血人员在输血记录单上取 血者处签名。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具体参照《秭归县人民医院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③ 血液领取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准确无误后在临床科室血液接收登记 本上进行登记签收,并双签名。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标题: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引言概述:临床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患者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一、输血前的质控1.1 病史与体格检查:在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子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输血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输血。

1.2 实验室检测: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病原体筛查等,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1.3 输血适应症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输血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

二、输血中的质控2.1 输血前核对:在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多次核对,确保输血的血袋标签、患者信息等无误。

2.2 输血过程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3 输血速度控制:控制输血的速度,避免输血过快导致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同时确保输血的有效性。

三、输血后的质控3.1 输血后观察:输血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等情况。

3.2 输血后实验室检测:输血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液学指标、凝血功能等,评估输血的效果。

3.3 输血后随访:对于接受输血的患者,需要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输血质控记录4.1 输血记录完整性:对于每一次输血,需要建立完整的记录,包括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中的监测、输血后的观察等,确保记录的完整性。

4.2 输血记录保存:输血记录需要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后续查阅和追溯。

4.3 输血记录审核:输血记录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输血质控改进5.1 定期评估:对于输血质控制度,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2 临床研究: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提升输血的质量控制水平。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课件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课件
.
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
一、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 二、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
评价制度和流程:核对、输血的操作、输血时限、
输血观察、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和处理等
三、紧急用血:制度、预案、保障措施、人员知晓
等。
四、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 实施:1.人员培训,2.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
调查的结果。 患者病历和输血实验室都需保存输血反应的调
查报告。 疑为输血传播的病例应通知供血者并需执行重
复检验。
.
27.咨询服务
输血科作为临床医技科室,应主动向患者、护士 和医师提供咨询服务,满足其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包括提供开展的项目种类、参考值、临床意义、
回报时间、结果解释等,必要时发放临床手册。
组织实施。 四、用血储备:与血站建立用血协议、建立血液
库存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
.
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
(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 临床合理用血; (二)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根据 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 况协调临床用血; (三)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 工作; (四)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 (五)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 .
.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患者输血前 的检测、血液成分的合理应用、血液发放、 血液输注过程监视以及输血不良反应(事件) 处理和预防等过程。
要求医疗机构按照质量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要求的法规 文件,根据医院实际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经验交流
1、总则 2、质量管理职责 3、组织与人员 4、质量体系文件 5、建筑、设施与环境 6、设备 7、试剂与耗材 8、安全与卫生 9、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10、记录 11、监控和持续改进 12、合理输血和安全输血 13、血液申请 14、血液入库和出库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与安全输血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与安全输血

医护人员培训与教育
输血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
法律法规培训:确保医护人员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伦理道德培训:培养医护人员的伦理道德观念,确保患者权益得到保障
技能操作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患者及家属培训与教育
输血知识普及: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输血的基本知识、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输血流程培训: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前后的流程,包括申请、审批、采集、运输等环节
输血风险告知: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可能存在的风险,如过敏反应、感染等
输血后观察与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观察输血后的反应,以及如何进行护理和保养
社会公众宣传与教育
输血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输血的认识和了解
献血宣传:鼓励更多人参与献血,提高血液供应安全性
安全输血
输血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与安全输血的培训与教育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与安全输血的监管与评估
单击添加标题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输血前质量管理
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型匹配,避免输血反应
血液标本采集与送检:确保标本新鲜、无污染
受血者身份确认:防止输错血型或重复输血
输血申请单审核:确保申请单填写完整、准确
输血后观察与评估
输血后护理:保持输血部位清洁、避免感染等
输血后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输血部位情况等
输血后评估:评估输血效果、不良反应等
输血后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等
输血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输血后预防:对受血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并发症;对有输血反应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减轻症状并预防再次发生。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阐述观点。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临床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原则、流程和关键要素等。

二、质量控制的目的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旨在保证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输血相关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制度,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减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输血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质量控制的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制度。

2. 严格执行血液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严格遵守血液采集、储存、输血等环节的操作规范,保证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5.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和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四、质量控制的流程1. 输血前准备:包括患者的血型鉴定和血型配对、血液安全筛查、血液储存条件的检查等。

2. 输血操作:包括血液采集、血液储存、输血前的操作准备、输血过程的监测等。

3. 输血后处理:包括输血结束后的记录和报告、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等。

4. 质量监控和风险评估:包括对输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1. 血液安全筛查:对输血前的血液样本进行安全筛查,包括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测、血型鉴定等。

2. 输血操作规范:严格遵守输血操作的规范要求,包括血液采集、储存、输血前的操作准备、输血过程的监测等。

3. 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4. 质量监控和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和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临床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建立一个科学的质量控制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内容和实施方法等。

二、质量控制目的1. 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通过规范的质量控制制度,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2. 提高临床输血的有效性:通过质量控制,确保输血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 保障临床输血的合理性:通过质量控制制度,确保输血的适应症准确判断,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避免输血相关的风险。

三、质量控制内容1. 输血前的评估和筛选: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血液安全的保障:确保输血采集、储存和输送的血液符合质量标准,避免输血相关的感染和其他风险。

3. 输血过程的监测和记录:对输血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包括输血速度、输血量、输血时间等,同时记录输血相关的数据,以便后续的质量评估和分析。

4.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和报告:对输血过程中浮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和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质量控制实施方法1. 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制定临床输血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要求,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2. 培训和教育:对临床输血相关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确保质量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3. 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对输血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不断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水平。

4. 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血液库存管理部门、感染控制部门等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工作。

五、结论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是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制度,可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一、背景介绍临床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目的、范围、程序和指标等方面的内容。

二、目的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和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三、范围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涉及输血的环节,包括输血申请、血液采集、血液检测、血型鉴定、血液保存、输血操作、输血监测和不良事件报告等。

四、程序1. 输血申请: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进行输血申请,并填写相关的输血申请单。

申请单中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输血指征、输血量和输血速度等内容。

2. 血液采集:经过严格的血液采集培训的护士负责进行血液采集工作。

采集前,护士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采集的血液与患者一致。

采集后,应正确标注血液标本,并按规定的方法进行保存和运输。

3. 血液检测:采集的血液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血型鉴定和血液检测。

实验室应具备相关的设备和资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检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给输血医生,并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

4. 血型鉴定:根据血液检测结果,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输血的血型与患者的血型相匹配。

血型鉴定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使用可靠的试剂和方法。

5. 血液保存:血液保存应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血液应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保存,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测。

过期的血液应及时淘汰,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6. 输血操作:输血操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

在输血前,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输血血液的标签和输血单,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输血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7. 输血监测:输血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输血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监测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并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给患者,以补充患者体内血液或血液成分的缺陷。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内容和流程等。

二、质量控制的目的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旨在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降低输血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具体目的包括:1. 确保输血前的合理适应症评估,避免不必要的输血;2. 确保输血血液和血液成分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3. 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4. 提高输血效果,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三、质量控制的内容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输血前的适应症评估: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输血,并确保输血的适应症符合相关指南和标准。

2. 输血血液和血液成分的质量控制:输血血液和血液成分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血型、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等。

3. 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在输血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包括正确核对患者身份、血液样本和输血血液的一致性,保证输血器材的无菌和完整性等。

4. 输血效果的监测和评估:输血后需要对患者的输血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等。

四、质量控制的流程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输血前的适应症评估: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输血,并记录相关信息。

2. 输血血液和血液成分的质量控制:输血科医生或技术人员负责检查输血血液和血液成分的质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 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输血前,护士核对患者身份、血液样本和输血血液的一致性,并确保输血器材的无菌和完整性。

输血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和输血速率,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4. 输血效果的监测和评估:输血后,护士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观察是否出现输血相关并发症。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8
2、抑制免疫功能 3、肿瘤复发 4、术后感染 5、对器官移植的影响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9

输血的原则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10
输血的基本原则
1、输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但绝非无害
2、能不输血者不输,能少输者决不多输,能 自体输血不输异体、必须输者输成份血
(2)手术科室
PLT >100×109/L 可以不输 PLT <50×109/L 应考虑输入 PLT 50-100×109/L 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
口渗血决定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的渗血,确定PLT功能低下,输
PLT不受上述限制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40
3、新鲜冰冻血浆
(1)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 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 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13
(二)输全血的适应症
1、大出血 2、体外循环 3、换血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14
• (三)输全血的禁忌症 1、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的贫血患者、婴幼
儿、老年人、慢性病体质虚弱者
2、预期需要长期和反复输血的患者 3、对血浆蛋白过敏的患者 4、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 5、可能施行骨髓及其他器官移植的患者 6、因输血或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37
(二)、用途: 1.治疗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
病; 2.治疗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
乏症; 3.治疗血管性血友病; 4.治疗因子XⅢ缺乏症(罕见); 5.补充纤维结合蛋白。

临床科室输血质量管理制度

临床科室输血质量管理制度

临床科室输血质量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确保临床输血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合理、高效,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三、内容
(一)科室主任是本科室输血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用血管理工作,明确岗位职责,执行工作规范并保证落实。

(二)科室电脑中建立〃输血管理〃目录,下设"输血法律法规〃、〃医院临床用血情况通报"、〃科室输血管理记录〃三个子目录,作为输血质量管理的档案记录。

(三)科室建立〃合理用血管理〃资料台账,存放《临床输血室输血手册》、培训记录、考核记录、督查整改报告等管理记录的原始资料和手工记录。

(四)科室输血质控小组每月10日前对上月本科室用血情况进行自查、考核,接受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现场督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予以改进,并追踪落实情况。

(五)依据自查和考核结果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个人业绩考核和用血权限的认定。

(六)每年不低于2次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参加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熟练掌握〃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输血流程及病历书写规范。

(七)认真填写《临床输血手册》相关内容,实现〃安全、及时、准
确、有效〃的质量方针。

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精选全文完整版

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一、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爱岗敬业,工作认真仔细,责任心强,法制意识浓厚,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

二、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科室内设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小组”,有专人负责科室内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测和质量监督工作。

质量监督员应负责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量监督工作(同检验科)。

三、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试剂必须有专人统一管理,有专人负责血液及试剂质量,科主任监督执行。

四、定期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验和检定。

五、每天观察储血冰箱、冰柜的温度4次,并作好记录。

恒温水箱内保持清洁,解冻血浆时血浆漏出应及时消毒、换水,并防止交叉污染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六、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临床输血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专门培训,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定期进行业务考试和考核。

七、临床输血申请、血样采集、送检、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发放、运输、输注、标本及血袋保留、病历书写等,必须按《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八、建立健全各项输血制度、标准操作规程,详细记录各种实验数据,重要原始资料完好保存至少十年。

九、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活动,保证临床输血质量和安全。

十、实行定期审核、评价和检查制度,发现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解决,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十一、建立输血信息反馈制度。

及时了解临床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分析,及时解决,不断改进和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十二、跟血站交接血液时必须认真核对。

核对内容: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血液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

十三、送交叉配血标本时,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随同血标本一起交输血科。

《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完整,字迹清楚,条形码完整,有医师签字和上级医师审核签字。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输血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输血是一项复杂而高风险的医疗操作,不仅涉及患者安全,还牵涉到血液供应的安全和血液来源的可持续性。

因此,建立完善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对确保患者安全和优质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1.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临床输血是治疗危及生命的患者的重要手段,但过多或错误的输血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风险。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输血操作,减少操作风险,从而提高输血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2.制度内容(1)血液供应的安全保障。

血液供应的安全至关重要。

输血单位应设立在医院内部或附近方便取得血液,具有完善的从采血、处理、保存、运输到使用的整体流程,并配备合格的职业人员和先进设备,以确保血液的安全和可靠性。

(2)严格的输血操作规范。

临床输血操作应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和临床质量管理标准进行。

包括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明确,对输血血液的仔细检查,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证明等,以确保患者的输血操作质量。

(3)输血后的临床监测和管理。

输血后的临床监测以及管理是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

输血过程中要精确记录输血量、输血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输血反应和其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输血后患者的后续管理和护理。

对于出现血液反应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4)资料的完整保密。

因为涉及到许多涉及隐私的患者信息,所以在临床输血成立中就需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保密,以确保患者的利益和医院的安全。

二、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流程1.患者的评估和选择。

临床输血前,首先要进行患者的评估和选择。

评估患者的Blood Type,RH因子,新鲜出生婴儿和早产儿等患者必须进行一定的输血选择。

2.血液配型和测定。

根据患者的血型和RH因子,选择相应的血液类型和RH因子配型。

如果无法直接配型,还需要进行血浆反应试验和交叉配血试验。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14第十五章 临床输血实验室质量管理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14第十五章 临床输血实验室质量管理
• 室内质量控制定义 实验室内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 进行的操作技术和活动,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所谓的室内质量控制就是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的 一套程序,连续并与试验同步的评估实验室的检 测工作,评估检验结果是否可靠,是否可以发出 。
• 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 监测试验过程,评价及排 除质量环节的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确 保试剂、设备和方法发挥功能达到预期效果,控 制实验室检验结果的精密度。
(二)人员 •数量 人力资源配置应当数量适宜,能够满足承担的各种 试验需要。 •不同岗位的学历和资质要求
实验室负责人最好具备医学实验室相关专业高级 技术职称,具有医学实验室工作经历和管理能力。
负责临床输血咨询人员最好具备输血医师资格或 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输血工作资历。
一般技术人员至少具备医学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 学历和国家认可的卫生技术职称。
ABO血型鉴定应当同时设置阳性和阴性两种对照,控制抗A的检测能力 是使用A型质控试剂红细胞作为阳性对照,使用B型质控试剂红细胞作为阴性 对照;控制抗B的检测能力是使用B型质控试剂红细胞作为阳性对照,使用A 型质控试剂红细胞作为阴性对照;
控制抗D的检测能力是使用RhD阳性细胞做阳性对照,使用RhD阴性细胞 做阴性对照。
• 主要开展血液相容性试验,包括血型鉴定、意外 抗体筛选及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 主要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白细胞相容性 试验以及器官、骨髓移植配型。
• 免疫血液学相关试验,进行临床相关疾病的实验 室诊断、疑难配血等;条件允许可以开展血清学 参比试验。
二、临床输血实验室设置的基本要求
(一)临床输血实验室建筑、设施和布局的基本要求
4.交叉配血试验 试验前应当仔细核对输血 申请单中信息与标本试管标签上信息是否 一致;采用的试验方法必须能够检测出 IgM和IgG型两种红细胞抗体;试验结果 不出现红细胞凝集和/或溶血现象,血液 方可发出 ;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和规 则。

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

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
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24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
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11)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
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
5、输血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1)凡接到临床科室反映有输血反应时,输血科医师 应及时深入临床科室,妥善处理并报告科领导。
(2)记录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 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 输入量、反应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
4、输血管理制度
(8)输血时,必须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遇有疑问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输 血科查找原因,待查清原因后再作处理。
(9)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
放置室温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单位负责。 (10)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反应卡》,
(二)输血科配备标准
1、人员 输血科(血库)的规模可根据医院床位数或医院年用
血量及救治患者对象来决定。一般人员与床位之比为1:100~ 150。
2、人员技术职称 都应该是具备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中专毕
业生,并有专业技术职称。三级医院至少配备一名主任医(技) 师;二级医院至少配备一名副主任医(技)师以上人员;其他各 级医院输血科(血库)至少配备一名医学专业人员。
(3)及时收回因输血反应未输完的血液,重复交叉配 血和正反定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以及其它相关检
测。
(4)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以利临床医师对 症治疗。
(5)输血科医师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治疗 情况,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并宣传教育输血反应防治 知识,提高临床诊断输血反应能力。
(6)严重的输血反应,在处理后(必要时应及时)一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给患者,是治疗和救治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质量控制的目标、内容、流程和评价等方面。

二、质量控制目标1. 提高输血的安全性:确保输血过程中不发生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如输血反应、感染等。

2. 确保输血的有效性:确保输血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 优化输血资源的利用:合理使用输血资源,减少输血相关的浪费和成本。

三、质量控制内容1. 输血前的评估:在进行输血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输血的指征和输血量。

2. 输血血液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选择适当的输血血液成分,如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

3.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核对患者身份、血液标本的采集和标签的贴附、输血血液的核对等,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输血过程的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输血后的观察和处理:输血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时处理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并记录相关信息。

6. 输血质量的评价:对输血过程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价,包括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输血效果的评估等。

四、质量控制流程1. 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制定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

2. 建立质量控制团队:组建专业的质量控制团队,包括临床医生、输血科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等,负责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制度。

3. 培训和教育: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

4. 建立质量控制档案:建立和维护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档案,包括相关的文件、记录和数据等。

5. 定期的质量评估:定期对输血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输血科工作质量管理制度

输血科工作质量管理制度

输血科工作质量管理制度一.血型检测质量控制1.常规ABO血型定型,须包括正面定型红细胞定型)和反面定型血清定型)标准血清和试剂红细胞必须按无菌要求制备2.如正.反定型不一致,应及时查找原因⑴技术和管理因素:包括样本和试剂搞错结果记录或判断错误.器材不洁.细胞与血清间的比例不适当,试剂污染或失效,离心、过程不足,阳性反应产生的溶血现象未能识别等.均可实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2)血清异常,华通氏胶或血清蛋白引起缗钱状形成可影响反定型结果(3)红细胞致敏,受免疫球蛋白致敏的红细胞在含高蛋白介质的试剂中可致凝集⑷异常基因型,嵌合型血型或疾病因素导致抗原减弱如白血病)等,均致检出困难(5)近期输血:使得试验前曾输入另一种ABO型别的血液,致血样本成别不同型别的红细胞混合物,定型时显示”混合外观凝集”现象(6)红细胞因遗传或获得性因素致表面异常发生多凝集现象(7)血型特异性物质过高,可中和抗A或抗B定型试剂,要得到正确的正定型结果,必须洗涤红细胞多次(8)近期曾进行大量的血浆置换治疗,样本血清中含有供血者提供的抗A或抗B,造成反定向错误⑼样本血浆中异常的白蛋白,球蛋白,高浓度的纤维蛋白原能使细胞成缗钱状,造成假凝集现象(10)在科室主任的领导下,质控小组负责本科业务技术的全面质量检查监督(11)质量控制人员必须坚持原则,作风正派,遵纪守法,能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能胜任本岗位工作(12)负责对血液及成分,化验检查等各项技术进行前面检查和监督(13)负责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检,标签,外包装,入库,出库和有关资料等质量检查和监督(14)负责对仪器,设备,衡器,量具,质量的检查和监督(15)质量中有违反操作规程和严重问题要及时向科主任汇报(16)按质量检验规定检测试剂,血液,器材等,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输血相容性试验过程控制
过程定义
•使用资源,使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互关联 的活动称为过程。输血相容性试验就是一个过程, 输入端是输血科(血库)的库存血液及临床医生开 具的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输出端是交叉配血试验 报告单和相应的血液,通过许多活动完成整个试验 过程。
(一)输血申请和标本接受
(四)质量管理文件
• 制定文件的意义 •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应当建立体系文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基本要求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SOP和质量记录
第二节 输血相容性试验过程质量管理
一、基本原则
• 过程改变控制 • 质量控制 • 识别和可追溯性 • 人力资源控制 • 文件控制 • 设备控制 • 物料控制
• 建筑、设施和布局应当按照生物安全防护二级水平要求建设 • 根据自身工作范围和工作量大小来确定实验室建筑面积,一
般以是否满足工作需要作为判定实验室面积是否合理的标准。 • 布局设计应当做到工作流程合理,人物流分开,最好建立医
疗废弃物专用通道,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实验室内应当明 确划分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区域以及专门临时存放医疗 废物区域。
A或B 最后 选择O
患者血型
O A B AB
相容性血浆
A、B、AB
AB AB AB
RhD阴性的受血者在不能得到RhD阴性的 血 液成分,不输血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时,可以考虑 输注RhD阳性的血液成分。
在决定输注RhD阳性血液成分时,应当遵循 下列原则:①RhD阴性育龄妇女原则上不能输注 RhD阳性的血液成分;②输注RhD阳性红细胞时 ,应当确定受血者没有产生抗D并经过交叉配血 试验证明血液相容;③由于机采血小板红细胞残 留较少,血小板表面没有RhD抗原,RhD阴性受 血者可输注RhD阳性机采血小板。
• 室内质量控制应当贯穿试验全过程以及涉及的人员、设备 、物料、试验方法和环境。
三、室内质量控制的实施
(一)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室内质量控制 1.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基本要求和试验方法选择
ABO血型鉴定应当采用正反定型,只有正反定型结果一致,或正反定型不 一致,但进行补充试验例如A亚型鉴定、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 质检测后,有确凿证据证明是某种血型后,方可发出血型鉴定报告。最好选 择试管法或微柱法。 2.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试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和规则
(二)人员 •数量 人力资源配置应当数量适宜,能够满足承担的各种 试验需要。 •不同岗位的学历和资质要求
实验室负责人最好具备医学实验室相关专业高级 技术职称,具有医学实验室工作经历和管理能力。
负责临床输血咨询人员最好具备输血医师资格或 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输血工作资历。
一般技术人员至少具备医学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 学历和国家认可的卫生技术职称。
• 输血申请 信息完整,内容详实,临床医 生完成,输血科工作人员核对和接受。
• 标本采集 试管标示,采集标本前两次核对, 医务人员采集。
• 标本接受 标本质量检查和核对,输血科工 作人员完成。质量合格的标本才能进行血 液相容性试验。
(二)输血相容性试验 输血相容性试验的目的 通过体外试验来判定 受血者和献血者血液是否相容,避免发生溶血性 输血反应。 1.ABO血型鉴定 选择可靠的试验方法;采用正 反定型;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和规则。 2.RhD血型鉴定 选择可靠的试验方法;建立室 内质量控制方法和规则。 3. 红细胞意外抗体筛选试验 选用的试剂红细胞 应当表达尽可能多的红细胞抗原;试验方法可靠; 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和规则。
7.输血相容性试验注意事项 •注意影响试验结果的重要环节控制 •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应当由一个人完成整个试 验过程。 •交叉配血试验使用的标本应当符合标本离体时间 要求。 •受血者存在同种抗体时,一般情况下选择缺少相 应抗原的血液给患者输注。 •使用试管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不得忽略盐水 介质直接离心试验。 •发出的血液其血袋表面必须进行标识。
ABO血型鉴定应当同时设置阳性和阴性两种对照,控制抗A的检测能力 是使用A型质控试剂红细胞作为阳性对照,使用B型质控试剂红细胞作为阴性 对照;控制抗B的检测能力是使用B型质控试剂红细胞作为阳性对照,使用A 型质控试剂红细胞作为阴性对照;
控制抗D的检测能力是使用RhD阳性细胞做阳性对照,使用RhD阴性细胞 做阴性对照。
•检测出红细胞意外抗体时,应当进行红细胞意外抗体鉴 定。
(三)交叉配血试验室内质量控制
1.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学选择 应当选择盐水介质直 接离心加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或微柱法(含有抗人 球蛋白试剂)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条件允许可以 使用全自动设备进行红细胞相容性试验。
计算机配血原则 抗体筛查试验阴性;以往没有抗 体筛选试验阳性史;血型鉴定结果可靠;采用软 件性能可靠。有些学者认为计算机配血仍然不能 完全替代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
二、室内质量控制意义及特点
• 通过质量管理进行临床输血全过程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 防止或减少实验室人为错误的发生,以杜绝或减少人为错 误所造成的输血事故的发生。
• 血液相容性基本试验主要是以细胞凝集试验为主,属于免 疫学的定性试验范畴。
• 依据免疫学定性试验的室内质量控制原则,主要是检测能 力控制和特异性控制。检测能力控制是保证能检出分析物 中的最小值,对于输血相容性试验可以通过采用描述最大 检测能力情况的判断标准来监测检测能力。在输血相容性 试验中,由于交叉配血试验和抗体筛选试验不能监测特异 性,所以不宜采用特异性控制,这种控制方法仅适用于血 型鉴定试验。
• 手工ABO血型鉴定和RhD血型鉴定模式采用每批次设置 对照的方法,进行室内质量控制。
• 使用全自动设备进行自动化ABO血型鉴定和RhD血型鉴 定时,应当注意对照和待检标本同时放置设备内,同步 进行检测。控制频度为每天进行2次。
• 发现患者血标本中存在自身冷凝集素或怀疑患者标本可 能存在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应当建立患者自身红细胞对 照。
• 紧急用血定义 指若延误输血将危及受血者的生命 安全,在未完成交叉配血情况下,发出并输用同型 或相容血液的应急措施。
• ABO血型未知的受血者只能接受O型红细胞;ABO 血型已知,但未能完成交叉配血试验时,患者只能 接受同型全血和红细胞或血型相容的红细胞。
第三节 临床输血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
一、室内质量控制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 采用两位操作人分别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和反定型,然 后相互验证试验结果,控制人为错误,尽可能避免或减 少血型鉴定错误。
• 血型鉴定结果发布前应当使用计算机Lis系统自动与以往 的血型记录比对,如果出现不一致,应当重新抽取患者 血标本,再次进行血型鉴定。
(二)意外抗体筛选试验室内质量控制 1.意外抗体筛选试验方法选择 最好选择使用抗人球蛋白 试管法或微柱法。 2.意外抗体筛选试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和规则 •使用弱的抗D质控血清或含有抗D<0.1U/ml的质控液加试 剂红细胞(红细胞表达的抗原符合筛选试验要求)作为 质控,进行同步平行试验。推荐使用已知具有临床意义 和特异性(例如抗Fya)且呈弱反应(一般在间接抗人球 蛋白试验反应为2+)的人源性血清作为附加质控血清, 加入试剂红细胞作为附加质控。 •一般不需要自身对照 •出现阴性反应结果,需要加入IgG抗体致敏的红细胞,重 新离心,如果加入的红细胞凝集,表明试验结果可靠 。
•培训 培训的意义
培训实施方法 培训内容
(三)设备及物料
• 基本配置的设备要求 应当满足红细胞相 容性试验需要,每种设备应当至少2台。
• 根据实验室承担的任务和功能配置相应的 设备。
• 基本配置的物料要求 应当满足红细胞相 容性试验和质控需要。
• 根据本实验室开展的项目准备适宜的物料
(三)血液选择及紧急用血
血液选择
患者无论输注全血或者各种血液成分, 最佳的选择是与自身ABO血型和RhD血型 相同。在不能得到相同ABO血型的血液成 分,不输血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时,可以考 虑相容性输注。
红细胞相容性输注血型选择 血浆相容性输注血型选择
患者血型
O A B AB
相容性红细 胞
O O O
• 室内质量控制定义 实验室内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 进行的操作技术和活动,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所谓的室内质量控制就是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的 一套程序,连续并与试验同步的评估实验室的检 测工作,评估检验结果是否可靠,是否可以发出 。
• 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 监测试验过程,评价及排 除质量环节的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确 保试剂、设备和方法发挥功能达到预期效果,控 制实验室检验结果的精密度。
•作用和目的 输血相容性试验室间质量评价作为一种质量控制工具,可以 帮助临床输血实验室提高检验质量,通过分析试验中存在的 问题,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保证给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血 液。室间质量评价有助于识别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差异,客观 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帮助实验室识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 相应的改进措施;有利于改进实验室分析能力和试验方法; 提供实验室检测质量的客观证据;增强实验室用户对实验室 的信心;是实验室认可和我国卫生部医院等级评审的要求, 也有助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院对实验室质量管理实施监 管。 •局限性 参评实验室没有把室间质评标本按照要求与常规试验同步进 行检测,且选择最好的技术人员,使用最好的设备单独进行 试验,难以反映实验室真实的检测能力;结果录入时的人为 错误,甚至质控品本身存在问题等。
2.交叉配血试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和规则
• 手工试管法进行单个人份交叉配血试验的工作模式,可 以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试验前使用含有抗D质控血清(与抗 体筛选试验要求相同,且呈弱反应)加试剂红细胞( RhD阳性)严格按照SOP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出现预期的 试验结果后,方可进行正式的交叉配血试验。
• 采用批量手工试管法、微柱法或使用全自动设备进行交 叉配血试验时,应当每批都要进行室内质控。
• 出现失控的现象,立即停止试验,及时调查分析和处理 并记录。问题解决后,重新进行室内质控,结果符合要 求后,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