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表现手法课件(共47张PPT)
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北陂杏花 王安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2 (3)设想的未来之境。
续延伸,动中取静,以动 衬静。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乡明月”——“乡思情”;
用“长于亭艺折术柳创”—作—,例“惜就别是:情从”正;姜面着夔意描写《。 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
江上看山 (苏辙 )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分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
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 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修辞方法: 设问、反问
表达技巧(Ⅰ)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结构技巧: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北陂杏花 王安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2 (3)设想的未来之境。
续延伸,动中取静,以动 衬静。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乡明月”——“乡思情”;
用“长于亭艺折术柳创”—作—,例“惜就别是:情从”正;姜面着夔意描写《。 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
江上看山 (苏辙 )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分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
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 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修辞方法: 设问、反问
表达技巧(Ⅰ)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结构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情景 借景抒情 情——景——委婉含蓄
寓情于景
使客观景物涂抹强
情景交融
烈的xx色彩
情和景 之间的 衬托关 系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
衬托
以明衬暗
明暗
以暗衬明
星斗阑干分外明 鸦矫荒寒影对翻
虚实
虚实结合 奇妙交错,亦幻亦真
先抑后扬
抑扬
先扬后抑
形成对照,印象深刻
表达技能 ——结构手法
侧
景物——视听嗅味触意(《夜雪》)
结 合
渲染
正:渲染了怎样的环境 侧:烘托出某物的xx特点
渲染和烘托 是一对
侧面描写 不直接写都算侧面
点
面 结 细描:一个东西反复写
形象生动,细致入微
合 白描:同一东西,只写一次 质朴简练,逼真深刻
表达技能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直接+间接
鲜明地表达了xx的思想情感, 直接抒情 我爱你有几分 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观点二:①“弱”和“昏”用得好。弱是虚弱,昏是 昏花,在文中是指曹翰将军已经年老体衰,手臂 不如之前强健,眼睛变得昏花,但是仍旧嫌弓力 太软,仍旧能识得敌军的战阵; ②运用反衬的手法,更形象地写出了曹翰将军承 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 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 ③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 敌报国的坚毅精神。
表达技能 ——修辞
修辞题怎么问?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第几句。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4、如何理解诗歌“……”这句话?(炼句题) 5、诗歌运用xx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修辞题考什么?
炼句——一般不会直接问修辞或直接指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ppt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考点精解 考点精解
第12讲│题型探究 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第12讲│题型探究第12 Nhomakorabea│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技巧提炼 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考点精解 考点精解
第12讲│题型探究 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第12讲│题型探究第12 Nhomakorabea│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题型探究
第12讲│技巧提炼 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技巧提炼
第12讲│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第12讲│知识清单
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ppt课件
(未来)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 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梦境)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本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 除对偶外,颈联还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 要赏析。
浔阳江头也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借景抒情,写秋色夜景,渲染了凄凉氛围,烘托出主 客分别时黯然伤神的心情。
7、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 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 静,相辅相成。
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 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
刻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道。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采用对比 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 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 反差强烈。 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中。
2、衬托
一物衬一物,但陪衬之物是较粗线条的勾勒。 分为正衬和反衬 。
前两句写月色清爽皎洁,山水的明丽动人,是 静景;后两句写出了多日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 联翩而至,逆流而上,是动景,结句动态描写尤为 传神,突出动态美,使人感到美丽的兰溪山水充满 蓬勃生机。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 和蓬勃生机,表达诗人喜爱之情。
8、赋比兴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
语文(SD)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2013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
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 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级。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 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韦诗的第一句有“如”字,较容易
看出使用了比喻。赵诗的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该是“月”,而用
“晕”字替代,本是指“月晕”,这时借代指月光,有点难度,不少 同学会答成“比拟”。
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 命题,大多结合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综合设题。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中所
运用的手法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情感主旨的 作用。
菜 单 隐 藏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古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 (共54张)
2、通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 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邻家吹笙》)
解题思路:先分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作具体解 释,再分析使用这种修辞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示例:第四句 “疑有碧桃千树花”一个"疑"字, 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 (通感),别具一格。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 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 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 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用典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 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a、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 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 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 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 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 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 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的反映。
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
在,以昔衬今,表现出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独的 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三)表现手法
1、赋比兴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 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 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4、借代
“绿肥红瘦”中,“绿”“红” 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 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5、夸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表达技巧 课件(共94张PPT).ppt
• 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 形态。
• 再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 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第一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战况的紧张;第二句侧面描写 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 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 再如 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 人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 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 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 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 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 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 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白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 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列锦),巧妙地排列开来, 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 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 感之情。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 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回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 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 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 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 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楼。”
•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 形态。
• 再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 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第一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战况的紧张;第二句侧面描写 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 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 再如 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 人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 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 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 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 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 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 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白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 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列锦),巧妙地排列开来, 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 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 感之情。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 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回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 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 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 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 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楼。”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表
( 表
达现
技手
巧
法 )
表达方式
结构手法
描写手法 抒情手法 议论手法 记叙手法
表达技巧
❖ 在试题题干中又称为表现手法、写作技巧、 艺术手法或艺术特色等。
❖ 考题中常见的内容有 ❖ 一、 抒情方式 ❖ 二、 修辞方法 ❖ 三、描写手法
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人“封”了又“开”的奇怪行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一典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慌乱的心绪和挂念亲人的情意, 加强了思乡的效果。
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感情,讽刺时事。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 处边?--- 《桃花溪》张旭
(1)请分析“桃花”在这首诗中的含义。
在这首诗中,小松象征什么?作者借用小松的形象意在表达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在作者笔下,借松喻人,托物言志,小松象征怀才不遇的出身 低微的读书人,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作者通过小松的形象来 表达自己不甘埋没远大志向,同时也批评世人的目光短浅。
借细节抒情:通过对人物行动细节的描画表达感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 又开封。--- 《秋思》张籍
夜常闻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
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故山,故乡。
说明本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和表达作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感情表达更加生动、深切。
托物言志:即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特征。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 云始道高。--- 《小松》杜荀鹤
描 写
方法
角度:正(渲染)、侧(烘托)、 点面、感官、观察角度
详略:白描、细描(工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静
乐哀 特点
虚实
(衬托)
远近
正面侧面 远近结合
描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写 声色结合 白描工笔 点面结合 细节描写
正面侧面
正面: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 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 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九、正侧结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 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 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渲染:一种国画技法, 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 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 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 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 写。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 、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 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2)作者“洞在清溪何处边”的询问,表现了怎样的心情?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桃花有三层含义。1、溪的名称。2、飘落的桃花花瓣。3、隐喻, 暗扣桃花源的故事。
表现诗人探询桃花源迫切希望找到、心弛神往的急切心情,从而 表达了诗人对幽雅如桃源的隐居之处的向往与追求,显示诗人高 山隐士的人生志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谴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以景结情: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先抒 情后写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抒情(议论)+叙述(描写)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忆江南。------ 《忆江南》白居易 诗人一开始就一往情深地赞美江南,然后用水绿如蓝,江花胜火的 明丽景色,将读者领到胜景中,油然而生喜悦之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社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 托物 言志(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略)、借细节抒情、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略)。
寓情于景:将感情融合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之中,借对这 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写抒发感情。情在景中。表达方式基本为叙 述+描写或描写+描写。
“冯唐”句说的是: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守边有功,后被削 职,经冯唐代为辩解后,文帝就“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 守。”说说作者用冯唐这个典故的用意。
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牛刀小试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此诗的抒情方式是————————————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 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 无尽,随水长流。全诗感情含蓄深远。
借景抒情: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 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先写景后抒情。叙述(描写)+ 抒情(议论)
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 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 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把这 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 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 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 人或事物。不说本意,只 说与 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 本意的目的。
《水口行舟》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此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 理,说说你的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 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做资料的题目
❖描写手法
对象:人物、事物、场面 景物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
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军和征夫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 羌
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 写的悲凉凄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 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西》孟浩然
指出此诗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抒情方式上的 不同之处。
两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 情,寓情于景;孟诗既借景抒情,借想象抒情,还有直接抒情。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
修辞手法
表
( 表
达现
技手
巧
法 )
表达方式
结构手法
描写手法 抒情手法 议论手法 记叙手法
表达技巧
❖ 在试题题干中又称为表现手法、写作技巧、 艺术手法或艺术特色等。
❖ 考题中常见的内容有 ❖ 一、 抒情方式 ❖ 二、 修辞方法 ❖ 三、描写手法
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人“封”了又“开”的奇怪行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一典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慌乱的心绪和挂念亲人的情意, 加强了思乡的效果。
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感情,讽刺时事。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 处边?--- 《桃花溪》张旭
(1)请分析“桃花”在这首诗中的含义。
在这首诗中,小松象征什么?作者借用小松的形象意在表达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在作者笔下,借松喻人,托物言志,小松象征怀才不遇的出身 低微的读书人,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作者通过小松的形象来 表达自己不甘埋没远大志向,同时也批评世人的目光短浅。
借细节抒情:通过对人物行动细节的描画表达感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 又开封。--- 《秋思》张籍
夜常闻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
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故山,故乡。
说明本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和表达作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感情表达更加生动、深切。
托物言志:即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特征。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 云始道高。--- 《小松》杜荀鹤
描 写
方法
角度:正(渲染)、侧(烘托)、 点面、感官、观察角度
详略:白描、细描(工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静
乐哀 特点
虚实
(衬托)
远近
正面侧面 远近结合
描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写 声色结合 白描工笔 点面结合 细节描写
正面侧面
正面: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 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 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九、正侧结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 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 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渲染:一种国画技法, 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 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 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 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 写。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 、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 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2)作者“洞在清溪何处边”的询问,表现了怎样的心情?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桃花有三层含义。1、溪的名称。2、飘落的桃花花瓣。3、隐喻, 暗扣桃花源的故事。
表现诗人探询桃花源迫切希望找到、心弛神往的急切心情,从而 表达了诗人对幽雅如桃源的隐居之处的向往与追求,显示诗人高 山隐士的人生志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谴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以景结情: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先抒 情后写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抒情(议论)+叙述(描写)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忆江南。------ 《忆江南》白居易 诗人一开始就一往情深地赞美江南,然后用水绿如蓝,江花胜火的 明丽景色,将读者领到胜景中,油然而生喜悦之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社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 托物 言志(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略)、借细节抒情、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略)。
寓情于景:将感情融合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之中,借对这 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写抒发感情。情在景中。表达方式基本为叙 述+描写或描写+描写。
“冯唐”句说的是: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守边有功,后被削 职,经冯唐代为辩解后,文帝就“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 守。”说说作者用冯唐这个典故的用意。
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牛刀小试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此诗的抒情方式是————————————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 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 无尽,随水长流。全诗感情含蓄深远。
借景抒情: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 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先写景后抒情。叙述(描写)+ 抒情(议论)
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 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 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把这 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 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 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 人或事物。不说本意,只 说与 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 本意的目的。
《水口行舟》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此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 理,说说你的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 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做资料的题目
❖描写手法
对象:人物、事物、场面 景物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
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军和征夫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 羌
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 写的悲凉凄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 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西》孟浩然
指出此诗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抒情方式上的 不同之处。
两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 情,寓情于景;孟诗既借景抒情,借想象抒情,还有直接抒情。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