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疹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特征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 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 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 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 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 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发病原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


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侵入人上呼吸道和眼结合膜上 皮细胞内复制繁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 入血流(初次病毒血症),病毒被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吞噬,在该处广泛繁殖,大量 病毒再次进入血流,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 出现高热和出疹。

2、出疹期 发病3—4日耳后、发际渐及耳前、面颊、 前额、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足心,2~5日 布及全身。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 2~5mm,稀疏分明,疹间皮肤正常。此时 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全身淋巴结 肿大,肝脾肿大、肺部可有罗音。嗜睡或 烦躁不安。咳嗽加重,结膜红肿、畏光。 查体:浅表淋巴结肿大、肝及脾大。肺部 常闻干、湿性罗音。

3、 恢复期: 3~5d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减轻, 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褐色色素斑, 1~2周消失、留有碎屑样脱皮。 麻疹面部皮疹
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 染力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 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故近几年来成年人 麻疹及8个月前婴儿发病率有增加增加趋势。 潜伏期约10天(6~18天),曾接受主 动免疫或被动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

(一)典型麻疹分三期: 1、前驱期: 从发病至出疹前一般3~5天。发热、咳嗽等上 呼吸炎、粘膜炎、病毒血症、口腔粘膜斑的出现 早期诊断有价值。麻疹粘膜斑(KopLik斑)—— 在口腔粘膜告第一齿处,可见0.5~1mm大小细砂 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该粘膜斑亦可见于唇 内,出现2—3日即可消失。 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病程2~3d,口腔双侧 第一臼齿的颊粘膜上麻疹粘膜斑(科普利克斑), 初起时仅数个,1~2d内迅速增多、融合,扩散 至整个颊粘膜,2~3d内很快消失。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 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 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 具有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 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பைடு நூலகம்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 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成人多 因儿童时换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 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但 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 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 保护能力也下降。

临床表现 麻疹的传染性极强,人类为唯一的自然 宿主。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 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以 往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 疹疫苗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 冬末春初为多。成人多因儿童时换过麻疹 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 受母体抗体的保护。


麻 疹

定义: 以初热期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 充血、畏光等,2~3天后口腔颊黏膜 粗糙,有细小白点(麻疹黏膜斑)为 主要表现的疾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 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 (Koplik’s spots斑)。单纯麻疹预后良好, 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发病特征:发热,斑丘疹 主要病因:病毒感染 多发群体:儿童传染性:有传染性
(四)查多核巨细胞:取病人鼻咽部分泌物、 痰和尿沉渣涂片,用瑞氏染色查多核巨细胞,也 可以通过电镜找多核巨细胞内外包涵体中麻疹病 毒颗粒。多核巨细胞以出疹前2d至出疹后1d阳性 率高。 根据疫情,接触史、既往史及疫苗接种史,临 床上的发热、卡他症、结合膜炎症、粘膜斑及典 型皮疹诊断不难。非典型病例需借助免疫学确诊。
目前认为麻疹发病机制:①麻疹病毒侵 入细胞直接引起细胞病变;②全身性迟发 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在麻疹的发病机制 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麻疹皮 疹、巨细胞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和异性麻疹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 麻疹的病理变化特征是当病毒侵袭任 何组织时均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即形成多核 巨细胞,称为Warthin-Finkeldey giant cells 细胞。多核细胞大小不一,内数十至百余 个核,核内外均有病毒集落(嗜酸性包涵 体)。因病毒或免疫复合物在皮肤真皮表 浅血管,使真皮充血水肿,血管内皮细胞 肿胀、增生与单核细胞浸润并渗出而形成 麻疹皮疹和粘膜疹。
因病程中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和免疫反 应降低,哮喘、湿疹、肾病综合征等在麻 疹病程中或病后得到暂时的缓解,较易继 发细菌感染。结核病在麻疹后可复发或加 重,麻疹初期结核菌素实验多转为阴性。
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 胞相对增多。 (二) 血清学抗体检查: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 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升为阳性。目前有用 ELISA法测血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疹后3d IgM多呈阳性,2周时IgM达高峰。但成人麻疹麻 疹约7.9%IgM抗体始终阴性。 (三)病原学检查:取前驱期或出疹期病人眼、 鼻、咽分泌物,血、尿标本接种于原代人胚肾细 胞或羊膜细胞,分离麻疹病毒;或通过间接免疫 荧光法检测涂片中细胞内麻疹病毒抗原;也可以 采用标记的麻疹病毒cDNA探针,用核酸杂交方法 测定病人细胞内麻疹病毒RNA。
鉴别诊断



需要与风疹、幼儿急疹、药物疹等鉴别。 风疹:前驱期短,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症状轻, 无口腔粘膜斑。发热1~2d出疹。皮疹主要见于面 部和躯干,1~2d即退,不留色素沉着,不脱屑。 幼儿急疹 :幼儿急起发热或高热3~4d,症状 轻,热退后出现玫瑰色散在皮疹,面部及四肢远 端皮疹甚少,经1~2d皮疹退尽。 药物疹 :近期有服用药物或接触药物史,皮 疹呈多样性,痒感,伴低热或无热,无粘膜斑及 呼吸道卡他症状,停药后皮疹可渐消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