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疹详解
麻 疹详解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病毒主要借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性强,6个月至5岁小儿最多见。
年幼体弱患者易并发肺炎。
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过去本病每2-3年常有一次大流行,普遍应用我国自制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一)病因和发病麻疹病毒在呼吸道内增殖后,经淋巴结、血液到全身广泛繁殖,引起病毒血症和全身病变。
(二)病人表现1.出疹前期: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及眼结膜炎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结膜充血(即红眼)、畏光流泪等。
有时出现呕吐或腹泻。
病后2-3天约90%的患者在口腔两侧颊粘膜上可见针头大小的灰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称为麻疹粘膜斑(又叫柯氏斑)。
在日光下易被查见,于出疹后1-2天内即完全消失。
它是麻疹的早期特征,也是麻疹早期诊断的依据。
2.出疹期:起病3-4天后开始出疹,最先见于耳后、额部和发际,逐渐延及面颊、颈及上胸部,3-5日内自上而下蔓延全身,最后波及四肢,直至手掌、足底。
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起初皮疹稀疏分布呈淡红色,逐渐密集融合而呈暗红色,疹间可见正常皮肤。
随着皮疹的出现,体温上升可达40℃以上,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炎症症状加重。
此时易并发肺炎,是麻疹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3.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体温很快降至正常,其他症状亦随之减轻,情况好转。
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
皮疹消退处可见糠麸样脱屑和浅褐色斑痕,经l-2周后消失。
无并发症者,通常在10-14天内痊愈。
成人的麻疹中毒症状较小儿为重,体温高,皮疹密集,但并发症少见。
(三)家庭养护良好的护理对病人顺利出疹及防止并发症极为重要。
l.家庭用药(1)高热时可服用少量退热药如扑热息痛等。
可以微温的湿毛巾敷于额部,或用纱布包好葱白,放在35%酒精中煮沸约1-2分钟后,按头面、胸腹、背部、上肢、下肢等五部分的顺序进行擦浴。
在同一部位稍加用力,反复擦浴2-3遍,然后敷以柔软毛巾。
(2)烦躁不安者,酌用少量镇静剂,如安定等。
麻疹4
暴发处理
对出现暴发疫情的托幼机构、学校要做好晨检
记录和因病缺课记录;指定专人密切关注在校 学生健康状况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必要 时向疾控中心每天进行零报告;对学校环境进 行通风、消毒;对学生进行有关该病防治知识 的健康教育。 疾控中心根据情况采取应急接种等必要措施 (在请示得到批准后)。
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
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潜伏期: 平均为10-14天。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 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 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 标志。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 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 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 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恢复期:皮疹 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 病情自愈。
嚏)、与受染病人的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他们 的鼻腔、口腔分泌物进行传播。 病毒在空气中或受染表体的活力和传染性可维 持两个小时。受染个体在斑丘疹出现的前后4-5 天均可传播病毒。如果一个人得病,与其密切 接触的大量易感人群也可能感染麻疹病毒。
发病情况
尽管在过去40年具备了完全和有效的疫苗,但是麻疹
预防流行的保护措施(二)
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坚持早发现,早诊
断,早隔离,早治疗。儿童集体机构应加强晨检,及 时发现患者,做好疫情报告。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外, 还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开展入托、入学需要查 验接种证的制度,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孩子要告诉 家长及时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 发现病人后应严格隔离至出疹后5天,如有并发症时应 延长至10天。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3周。
幼儿疹子的症状及护理技巧-麻疹
幼儿疹子的症状及护理技巧:麻疹小儿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初为多见。
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具有通过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力,一般较少发病。
患过一次麻疹后即能获得自动免疫而不再得病。
病人的口、鼻、眼部粘膜的排泄物都含病原体,出疹前后5天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给他人。
症状类似重感冒,发热可达39℃,眼部发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灰白色似针尖样斑点,症状严重时可见出血性皮疹,合并粘膜出血及肺炎,当血液循环衰竭时皮疹不能透出,甚至隐退,可危及生命。
1、小儿麻疹与急疹的区别与预防:小儿麻疹和小儿急疹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要注意区分它们的不同并有效的预防,就能控制它们的蔓延。
小儿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以春冬季节最为常见。
起病时,有轻度的体温上升。
2~4天出现皮疹。
这时的体温达40度以上。
小儿急疹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突发性皮疹,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尤以春、秋两季较为普遍。
常见于出生6个月至1岁左右的宝宝。
幼儿急疹的潜伏期大约是10~15天。
发病时突然,高烧可达39-40度,可出现高热惊厥,热退后9~12小时内出疹。
还会出现咳嗽、颈部淋巴结肿胀、耳痛等症状。
它虽然是传染性的疾病,却很安全,不会象麻疹那样广泛传染。
麻疹与急疹的预防方法差不多。
除了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并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外。
还要让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坚持锻炼身体,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宝宝抵抗力的提高也大有好处。
另外尽量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合去,防止传染。
还要定时到医院接种疫苗。
2、小儿麻疹的护理1)居室要安静、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光线柔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患儿眼睛。
室温不要太高,衣被不要太多,以免患儿大量出汗,容易造成脱水。
且出汗后易着凉,不利于麻疹透发而并发肺炎。
2)饮食宜清淡,含高热量及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
麻疹出疹顺序
麻疹出疹顺序文章目录*一、麻疹出疹顺序1. 麻疹出疹的顺序2. 麻疹有哪些症状3. 麻疹如何确诊*二、麻疹易发哪些并发症*三、麻疹如何护理麻疹出疹顺序1、麻疹出疹的顺序麻疹出疹期:发病3-4日,先从耳后、发际渐及耳前、面颊、前额、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足心,2~5日布及全身。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5mm,稀疏分明,疹间皮肤正常。
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肺部可有罗音。
嗜睡或烦躁不安。
咳嗽加重,结膜红肿、畏光。
查体:浅表淋巴结肿大、肝及脾大。
肺部常闻干、湿性罗音。
2、麻疹有哪些症状麻疹自潜伏期到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发热、流涕、头痛、流泪、怕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皮肤疹状等。
麻疹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症状比较相似,患者会有发热的情况,体温在38℃-39℃,伴有咳嗽、流涕、鼻塞、头痛等,有些患者还会眼睛结膜发炎、流泪、畏光、眼睑水肿等。
在发热3天后,患者的口腔首先出现灰白色的小斑点,叫做麻疹黏膜斑或科氏斑,这是最早出现的麻疹症状,也是比较可靠的症状,主要分布在牙龈黏膜和下唇内侧,多数在出疹后1~2日自行消退。
如果麻疹病毒进入到胃肠道,就会影响消化系统,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佳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
3、麻疹如何确诊 3.1、一般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好。
若白细胞数增加,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加,提示继发细菌感染。
3.2、血清学检查抗体检测:elisa测定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但igm的阳性率与取血时间有关,有研究认为,在患者出皮疹后3天至4周内取血,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的阳性率达97%,而在出皮疹后3天内取血其阳性率只有77%或更低。
抗原检测: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鼻咽部脱落细胞内的麻疹病毒抗原是一种早期快速的诊断方法。
有人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患者血和鼻咽分泌物并本及外周血单核细胞扩增麻疹病毒的n、h基因来检测麻疹病毒。
荨 麻 诊
荨麻诊荨麻诊俗称"风疹快","风坨"。
人们往往认为是吹到某种风后皮肤出现的反应。
其实,荨麻疹的发生原因至今不明,可能与饮食、药物、虫咬、花粉、肠道寄生虫等有关。
发生荨麻诊时,皮肤有红斑和水肿,大多先出现红斑,以后形成水肿。
儿童仅有红斑而无水肿,成人有水肿而红斑不容易察觉。
荨麻疹可发生在皮肤的任何部位,在十几分钟内延及全身,也可在1-2小时内消失,正所谓"来得快、去得快"。
皮疹处奇痒以致常常去抓,抓后出现一条条抓痕,突出于皮肤表面。
有时一天发几次;也有数天发一次。
发作频繁的荨麻疹小儿,家长最好记录小儿一天的生活内容(例如吃过什么食品,到哪里去过,闻到过什么气味等等),希望找到过敏原,今后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减少荨麻疹的发生。
有时除了皮肤上出现荨麻疹外,还伴有一阵阵剧烈的腹痛,这种现象说明胃肠道粘膜也受到过敏原的影响过敏原的影响,出现水肿、充血。
最为严重的是喉部粘膜也可因过敏而出现水肿,引起喉梗阻,影响呼吸尤其是吸气发生困难。
此时需要气管切开,进行抢救。
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要提高警惕。
有的家长认为荨麻疹是吃海鲜引起的,因而禁止小儿吃这类食物。
其实,这种做法并非正确。
过敏原有许许多多,只有确实抓到了"证据"才能忌食某种食物!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风团”,中医称为“瘾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荨麻疹的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淡红色或瓷白色的风团,这种风团常突然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荨麻疹可反复发作,慢性者可反复发作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瘙痒难忍。
祖国医学认为荨麻疹主要是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或因血热又感外风而发病。
荨麻疹治疗一般都是用中药。
急性荨麻疹的中药治疗以祛风、清热、祛湿为主:处方一:荆芥10克,防风10克,紫草30克,黄芪30克,苦参20克,地肤子20克,蒲公英20克,水煎服。
麻疹的中医分型诊治
麻疹的中医分型诊治1病因病机麻疹,中医称“麻毒”,亦称“痧疹”,属中医“温病”范畴。
麻毒为阳毒、热毒,属疫疠之邪。
麻毒经口鼻而入,先伤肺卫,继而蕴于肺胃,发于肌肤,而见麻疹。
常突然发病,先感皮肤瘙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
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风团可局限也可泛发全身,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消退不留痕迹,但新风团又陆续出现,此起彼落,消化道受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喉头及支气管受累可发生喉头水肿,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症状在数日至2~3周内消退者称为急性寻麻疹;若反复发作,病程达1~2月,大多找不出原因,顽固性难治者称为慢性寻麻疹。
本病初起,为邪郁肺卫,类似风热肺卫表证,如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但与一般风热表证不同的是,麻毒为阳热疫疠之邪,易于化火内炽上炎,上炎则目赤流泪、畏光羞明,内炽则肺胃热盛,而见发热继增、咳嗽增剧、烦躁口渴。
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麻毒内蕴肺胃,由里达外,发泄于肌肤,则肌肤出疹,所谓疹出隐隐于皮肤之下,磊磊于肌肉之间。
疹点外透则毒随疹泄,故麻疹以透达为顺。
在麻疹蕴热外透的过程中,阴液受伤,故后期表现为热去津亏,肺胃阴伤之证。
2寻麻疹的症状除以上两型外,还有几种特殊型寻麻疹:2.1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寻麻疹,手抓或钝器划其皮肤后,该处出现暂时性红色条状隆起。
2.2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性寻麻疹。
发生在眼睑、口唇、包皮、外阴等组织松弛部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肿胀,边缘不清,持续1~2日自行消退,常反复发作。
2.3压迫性寻麻疹皮肤受压4~6小时后,局部发生深在性肿胀,8~12小时后消退,多发生在臀部、腰部、足背等受压部位。
2.4日光性寻麻疹暴晒日光或紫外线后,在照光部位出现风团,并有瘙痒和针刺感。
2.5寒冷性寻麻疹分家族性和获得性两型。
前者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从婴儿开始持续终生。
后者开始于儿童或成人,在气温骤降或接触冷水冷风时,在皮肤露出部位出现风团,持续半小时至3~4小时,冰块试验和被动转移试验阳性,多见于女性青年。
麻疹科普文章
麻疹科普文章
麻疹,又称红疹、风疹、痲疹等,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它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病毒性感染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麻疹的症状一般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等,随后出现皮疹。
皮疹通常从头部开始,逐渐蔓延到全身各个部位,呈现出淡红色斑丘疹,疹子中央呈深红色,周围则呈浅红色。
疹子会逐渐扩散,直到全身都被覆盖。
疹子会在几天内逐渐消失,但是皮肤可能会有轻微剥脱。
麻疹的传播非常容易,患者在发病前后都可以传染病毒,且只要在同一空气中呆上几个小时,就有可能被感染。
因此,人群中如果有一个患者出现麻疹,就有可能引起疫情。
麻疹的高传染性也是造成疫苗接种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麻疹并非是一种轻微的疾病。
在发展中国家,麻疹仍然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发达国家,虽然麻疹并不会导致死亡,但是其并发症却非常严重,如肺炎、脑炎等,严重时还会导致永久性的残疾。
预防麻疹的最好方法就是接种疫苗。
目前已经有了针对麻疹的疫苗,一般是在儿童时期进行接种,成年人也可以接种。
疫苗可以很好地
预防麻疹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减轻病情。
除了接种疫苗之外,还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来预防麻疹的传播。
比如勤洗手、避免与麻疹患者接触、保持住所的通风等。
总的来说,麻疹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感染病。
预防麻疹的最好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同时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患有麻疹,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麻疹的中医名词解释是啥
麻疹的中医名词解释是啥麻疹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也被称为风疹。
在中医的术语中,麻疹通常被称为“痲疹”(ma zhen)或“麻模疹”(ma mo zhen)。
痲疹是由于寒湿之邪侵袭肌表所引起的。
在中医理论中,病因主要与邪气入侵有关。
正常情况下,人体在气候温暖、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气血运行畅通,身体与外界的关系处于平衡状态。
然而,当寒湿之邪侵入人体时,它们会阻碍全身的气血运行,从而导致病症的产生。
寒湿之邪是指湿气和寒气的结合体,它们可能来自于自然环境、饮食生活或他人传染。
当寒湿进入体内后,它们会阻碍正常的气血运行,导致体内湿气的积聚。
这种积聚会导致人体出现症状,例如体温升高、喉咙发炎、皮肤疹子等。
在中医理论中,痲疹是一种外感病因引发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寒湿之邪入侵体表。
在传统中医诊断中,中医师会关注患者的舌苔、脉象等指标来确定病因及其病程。
例如,舌苔会显示湿气的程度,脉象会反映气血运行是否正常。
根据这些指标,中医师选择适合的中医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痲疹有“里外合治”的特点。
也就是说,中医治疗注重调理内外两个方面。
外治要通过推拿、艾灸等手段来促进气血运行,通过改善肌肤温度和湿气排出来缓解患者症状。
而内治则侧重于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平衡,以加强患者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在中医的视角下,痲疹是一种与体内外湿气的不和谐相关的疾病。
人体湿气的增加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有关。
例如,大量的寒凉食物和饮料可能会导致体内湿气的积聚。
因此,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中医师除了对症治疗外,还会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和保持适度的运动,以调养体内的湿气。
总之,痲疹是一种由寒湿之邪入侵体表引起的传染病。
中医的名词解释为“痲疹”或“麻模疹”,与寒湿湿气的积聚有关。
中医治疗注重从内外两个方面调理身体,以达到湿气排除和气血平衡的目的。
此外,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可以改善体内湿气的情况。
这种中医的综合治疗方法在缓解症状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麻疹的表现及图片
⿇疹的表现及图⽚⿇疹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疹是以往⼉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斑丘疹为特征。
【流⾏病学】天(⼀)典型⿇疹可分以下四期1、潜伏期⼀般为10~14天,亦有短⾄1周左右。
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般为3~4天。
这⼀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条明显充⾎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疹极有帮助。
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点,外有红⾊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齿的颊粘膜上,但在⼀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关。
此期肺部有湿性罗⾳,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合并症发⽣的情况下,⾷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
疹退后,⽪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素沉着,7~10天痊【并发症】(⼀)喉、⽓管、⽀⽓⾳炎⿇疹病毒本⾝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
由于<3岁的⼩⼉喉腔狭⼩、粘膜层⾎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需⾏⽓管切开术。
临床表现为声⾳嘶哑、⽝吠样咳嗽、吸⽓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肺炎由⿇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
⽀⽓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黄⾊葡萄球菌和嗜⾎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胸。
AIDS病⼈合并⿇疹肺炎,伴有⽪疹,常可致命。
(三)⼼肌炎较少见,但⼀过性⼼电图改变常见。
(四)神经系统1、⿇疹脑炎发病率约为1‰~2‰,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外周⾎⽩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
疹子识别图谱大介绍,让你轻松识别各类疹子
疹子识别图谱大介绍,让你轻松识别各类疹子引言疹子是皮肤常见的表现症状之一,可以是局部或全身性的,经常反映了身体某些状况或疾病的发生。
不同类型的皮肤疹子因其表现方式的不同,有时候会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困惑。
因此,学习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皮疹是特别重要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如何识别各类皮疹。
方面一:病毒性皮疹病毒性皮疹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如水痘,风疹,麻疹和流行性感冒等。
其特点是疹子的消失往往与病毒感染前兆如头痛,发热和咳嗽等有关。
且特征明显且持续性痛苦或发痒等。
常见病毒皮疹如下:一、水痘:病毒首先感染呼吸道黏膜,然后通过血液传播到皮肤,导致消失丘疹、水泡、溃疡等,常由稍微的发热伴随。
二、麻疹:麻疹的发生主要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
皮肤表现出斑丘疹,并伴有发热,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
方面二: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皮疹是一种皮肤过敏的反应。
该疹消失的缘由可以是食物,药物,化妆品,花粉以及砂尘等。
常见的过敏性疹子包括:一、荨麻疹:由于身体对特定物质过敏而导致,这种疹子会表现出红色的隆起斑丘疹和瘙痒,很快就消逝了。
二、接触性皮炎:由于皮肤直接接触到某些刺激性物质而导致的,这种疹子有明显的红色皮疹,瘙痒,和水泡。
方面三:免疫性皮疹免疫性皮疹是由于身体免疫系统的特别反应而引起的。
常见的免疫性皮疹包括:一、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性疾病。
特征是皮肤表现出银色鳞屑色素和分布在关节和皮肤上的红色鳞状斑块。
二、红斑狼疮: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它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皮疹和关节炎,体内抗核抗体水平上升。
方面四:真菌性皮疹真菌性皮疹由真菌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白癣病。
常见的真菌皮疹如下:一、白癣病:常伴有局部湿疹,皮肤炎症,红疹和瘙痒。
白癜风病症状可被渐渐缓解,但是由于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能需要不同的真菌治疗药物。
总结疹子识别图谱可以关心人们更快地识别皮肤疹子的类型,包括病毒性皮疹,过敏性皮疹,免疫性皮疹和真菌性皮疹等,每一种皮疹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特征,识别和了解不同类型的皮肤疹子是特别重要的,人们可以实行相应的治疗方法。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皮疹图谱及外治
二、风疹
发热一日疹全身,面部躯干四肢分; 手足无疹耳枕大,四日疹去无色沉。
目前孩子常规接种风疹疫苗,所以现在 风疹发病率较前大幅降低。风疹多发生 在学龄期-青春期儿童,是由于风疹病毒 引起的,多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亲密 接触也可以传播。
临床特点为,多数先在耳后、颈后、枕后出现淋巴结肿大。之后1天-1周左右 时间,孩子出现发热,多数是低热,在发热的同时出现皮疹,从面部开始 (可以记忆为:风吹过我的脸),播散很快,24小时内躯干、四肢都出现皮 疹了。有时躯干上有皮疹时,脸上皮疹都消退了。
猩红热是一种有全身弥漫性的红色斑丘疹的呼吸系统疾病,是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导致的,严重的,如果不经治疗,有可能导致风湿热或者急性肾小球肾炎。 猩红热好发生在3-7岁的儿童,大多首先表现出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发热、咽峡炎。 之后1-2天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丘疹(猩红猩红的),凸出皮肤表面,摸着粗糙(牛 皮纸样),按压可褪色,疹子之间没有正常皮肤。这时用手按一下皮疹,能留下白 色的手印。这是典型的猩红热特征。
A、麻疹躯干皮疹特点; B、C、口腔柯氏斑
皮疹大约3天消失,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 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见下图), 脱屑可能会持续1周,之后就完全恢复为正常 的皮肤了。出现麻疹后,传染性最强,隔离至 少在出疹后5天。在此期间,对症处理,发热 时使用退热药处理,保证饮水量,在医生指导 下补充维生素A。
内治法
一、选方 1、银翘散 2、清瘟败毒饮 3、犀角地黄汤 4、化斑汤 5、泻黄散
外治法
一、洗浴 1、退热。 2、退疹。
二、放血疗法 耳尖、少商、中冲。 三、灌肠 1、退热:大青龙汤 2、便秘:大柴胡汤
皮疹多表现为针尖大小,红色斑疹或丘疹,多在3天左右消失。出疹快,病程 短,又称为“三日麻疹”
中华秘方之麻疹
麻疹麻疹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潜伏期一般为8一12天。
从发热到出疹约1一7天称为前驱期,此期除体温上升外。
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继而出现流涕、喷嚏、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泪、怕光、脸浮肿、声音哑等症状。
起病后2一3天,90%患儿的咽部、口腔粘膜可见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的麻疹粘膜斑,对早期诊断有特殊意义。
出疹期自发热第4天开始,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逐渐密集融合呈鲜红色然后发展为暗红色;皮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先见于耳后,渐及头面、颈部躯干以至四肢达手足心,一般在2一5天出齐;出疹同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更高,他症状更明显。
恢复期始于疹出全后、体温降至正常,皮疹依透发先后次序而隐退。
麻疹由麻疹病毒感染而发生。
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结膜、鼻、咽、气管、支气管及血液、大小便等处,具有较强传染性。
人体对麻疹病毒普遍存在易感性,发病以6个月至5岁小儿最高。
主要通过接触、吸入带毒飞沫而受染,病毒在周围物体的生存时间很短,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可大大降低传染性。
麻疹息后可产生持久性的免疫,很少有患两次麻疹者。
有典型临床表现者诊断不难。
在流行期对有接触史而未患过本病的小儿出现有卡他症状应首先考虑为本病,若发现有特殊粘膜斑即可确诊。
病程中根据皮疹特点及其他临床表现,恢复期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均为诊断之依据。
现代医学对本病除一般对症治疗和护理外无特殊治疗方法。
对各种并发症则针对其病理变化而予适当处理,如并发肺炎用抗生素,心血管机能不全予以强心剂等中医学认为本病由内蕴热毒,外感天行所致,时邪疾毒入侵人体后首先犯肺,继之脏腑受邪,邪热窜犯血络,气血津液耗损。
一般分初热期、见形期、收没期。
对于麻疹的辨证认为应辨明须证与逆证。
热势和缓,神志安详,皮疹依次这发出齐,疹色红润荣活者为顺证;如热势过高,神志烦躁或昏迷,皮疹甫出即隐,透发不齐,稀疏不均或稠密成片,疹色紫晴等为逆证。
至于出现体温突降,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指纹青紫等象则为热毒内陷,正气不支,心阳虚衰,为险恶之证。
麻疹知识简介
麻疹知识简介什么是麻疹?麻疹以初热期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2—3天后口腔颊黏膜粗糙,有细小白点(麻疹黏膜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极易发生流行。
传播途径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者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
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传染源后90%以上均发病。
临床表现麻疹具有“烧三天、出(疹)三天、退三天”的特征,临床表现为四期:1、潜伏期约10日,曾接触过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
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
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症状,以眼部症状突出,如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
部分病例可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
另外,柯氏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
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避免诱因1、注意饮食,避免诱因。
某些食物有可能是诱因,例如海鲜等,另外刺激性的食物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机率。
2、注意卫生,避免不良刺激。
要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家中避免喂养宠物。
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
烟酒、情绪激动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荨麻疹。
区分五种儿童"疹子"疾病
区分五种儿童"疹子"疾病在儿童时期,有好多疾病都可以让孩子"出疹子'。
孩子出了皮疹,应当怎样识别?这是做父母所关怀的事。
以下分别谈谈各种疹的特点,以便关心家长辨别。
1.麻疹麻疹俗称"打糠'。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通过鼻咽部的分泌物飞沫传播。
一个健康小儿与麻疹病人接触后,大约要经过10天到半个月的时间开头发病,这段时间,我们称埋伏期。
发病开头有发烧、咳嗽、流鼻涕、流泪等与感冒相像症状。
发热第2、3天时,在孩子口腔颊粘膜上见到发红充血的粘膜上有很多小白色点状(如针尖大小)粘膜疹,称麻疹粘膜斑。
这是诊断麻疹最早、最牢靠的依据。
这一段时间(从开头发热到出皮疹前)称为前驱期,大约3、4天。
经过前驱期(即从发热开头经3、4天)进入出疹期。
在出疹期时体温更高,眼睛怕光流泪,眼分泌物许多,流涕、咳嗽都加重,同时开头出疹子。
皮疹呈玫瑰色斑疹,指压可退色,先见于耳的前后、颈部、脸蛋、前额部皮肤,以后皮疹渐增多,进展到胸、背、腹部,最终四肢皮肤消失皮疹,大约经过3、4天,皮疹在手心、足心上也消失,这表示疹子已经出齐出透。
皮疹由单个散在可以渐渐融合成片,但疹间仍可见到健康皮肤。
出疹后第5天开头消退,第7天消退完全,留下细小的脱屑(如糠皮样)及棕褐色痕迹(即色素镇静)。
以后热度下降,咳嗽减轻,食欲增加。
化验白细胞总数偏低。
整个麻疹经过约10天。
假如在出疹时合并肺炎、喉炎,则病程更长,病情更重。
2.风疹风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
多见于3~7岁学龄前儿童,春秋两季流行。
风疹开头发热(中度)约1天就消失皮疹。
皮疹为粉红色小斑丘疹,散在于躯干而四肢稍少。
孩子一般状况较好,除发热外,有流涕、稍微咳嗽,但全身无中毒症状,2、3天后皮疹消退,无脱屑,无色素镇静。
耳后及枕部的淋巴结稍有肿大,很少消失合并症,化验白细胞总数偏低。
3.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俗称"骚糠',也是一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病。
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麻疹,又称麻风或风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麻疹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密集的地区。
虽然麻疹疫苗的普及程度已经有所提高,但仍然有许多人因未接种疫苗或免疫力低下而感染麻疹。
因此,了解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至关重要。
麻疹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和白色斑点等。
一般来说,患者在感染麻疹病毒后的7-14天内会出现上述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渐扩散到全身。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咽喉炎、肺炎、腹泻等并发症。
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在疫情流行期间,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测。
针对麻疹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对症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缓解症状,例如使用退热药物降低发热、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充分休息、多饮水、保持清洁卫生,以帮助身体抵抗病毒。
对于合并并发症的患者,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生素治疗肺炎、补液治疗腹泻等。
除了治疗,预防麻疹同样重要。
目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所有儿童应在出生后12个月龄时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然后在15-18个月龄时接种第二剂麻疹疫苗。
此外,成年人和特定人群(如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等)也应接种麻疹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在麻疹疫情流行期间,应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总之,麻疹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于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我们需要了解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积极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者等。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麻疹疫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健康。
痧子(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痧子(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痧子是麻疹的别称,见《麻证新书》,又称痧疹。
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传染病,是由感受麻疹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恶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泪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肤按序布发芝麻粒样大小的红色斑丘疹、皮疹消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等为特征。
病毒主要侵犯肺胃。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体外抵抗力弱,对热、紫外线和消毒剂均很敏感。
在空气飞沫中保持传染性不超过2小时,但耐寒冷和干燥,在零摄氏度可保持约1个月。
病人是麻疹惟一的传染源,传染性极强。
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结合膜分泌物中含有麻疹病毒。
主要是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对于麻疹,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就会有持久免疫力。
以1岁至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婴儿可从胎盘获得母亲的抗体,生后6个月内不会发病,但易感母亲所生的婴儿无先天性免疫力,生后即可得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二季为流行高峰。
二病因病机麻毒属阳毒,经口鼻而入,主要侵犯肺、脾二经,全身其他脏器也常受累。
发病初期,邪在肺卫,正邪相争,肺失宣肃,故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类似感冒症状;脾主肌肉,合四肢,麻疹时邪由肺卫入里,郁阻于脾,正邪交争,驱邪外泄,邪毒出于肌表,皮疹布达于全身,皮疹色泽红润,自头面部向下蔓延,皮疹透布全身,邪尽外达,毒随疹泄,热去津伤,无合并症者,为顺症。
如感邪较重,正不胜邪,不能托邪外泄,邪毒内陷,可产生逆证,如邪热灼津成痰,痰热壅盛,肺气闭塞,可见气急、鼻煽、喉内痰鸣等,而成肺炎喘嗽;气分热盛,常有壮热、口渴、纳差、腹泻、烦躁等热毒壅盛之证;疹毒夹痰上攻咽喉,咽喉不利,则成咽痛音哑喘憋等急喉喑症;邪毒炽盛,内陷厥阴,蒙蔽心包,则成神昏惊厥等邪陷心肝之证。
三临床表现发热3日左右后出疹,出疹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更高,达40℃左右。
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可有谵妄,婴幼儿常有惊厥。
01第一节 麻 疹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麻疹顺证(含非典型麻疹) 辨证要点:麻疹顺证(含非典型麻疹) 收没期: 收没期: 正胜邪却,皮疹按先出先没,依次隐退; 正胜邪却,皮疹按先出先没,依次隐退; 疹没热退,脉静身凉,咳嗽减轻,精神转佳, 疹没热退, 脉静身凉, 咳嗽减轻, 精神转佳, 胃纳增加; 胃纳增加; 皮肤可出现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 皮肤可出现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疾病渐 趋康复. 趋康复.
中医儿科学
第八章 传染病 第一节 麻 疹
[概述] 概述]
定义: 麻疹是感受麻疹时邪(麻疹病毒) 一,定义: 麻疹是感受麻疹时邪(麻疹病毒) 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临床以: 发热恶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 临床以: 发热恶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泪 水汪汪,畏光羞明; 水汪汪,畏光羞明; 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 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 周身皮肤按序布发麻粒样大小的红色斑丘疹; 周身皮肤按序布发麻粒样大小的红色斑丘疹; 皮疹消退时, 皮疹消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 等为特征. 等为特征.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麻疹的辨证,主要辨别顺证,逆证, 1.辨证要点 麻疹的辨证,主要辨别顺证,逆证,掌握疾病的 轻重和预后. 轻重和预后. 辨 别 顺 逆: 顺 证 逆 证 发 热 初热期: 热,咳,涕,泪 初热期: 发热不高 壮热不退 出疹期: 出疹期: 皮 疹 布 发 或身不发热 疹没期: 疹没期: 疹 没 热 退 潮热汗出(热一阵,汗一阵) 汗 出 潮热汗出(热一阵,汗一阵) 大汗如珠 肤干无汗 精 神 烦而能眠 神萎嗜睡 神烦谵语 皮 疹 初热期:麻疹黏膜斑 初热期: 出疹期:皮疹始于耳后,发际, 出疹期:皮疹始于耳后,发际 皮疹骤没 皮疹暴出 颜面,躯干,四肢. 颜面,躯干,四肢. 疹稀色淡 疹稠紫暗 疹没期:疹没脱屑, 疹没期:疹没脱屑,色素沉着 咳 嗽 咳声清爽 咳声低微 咳声闷浊 舌 脉 各期舌脉症象与证相符 舌淡苔薄 舌绛苔黄 脉细无力 脉数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出疹期 发病3—4日耳后、发际渐及耳前、面颊、 前额、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足心,2~5日 布及全身。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 2~5mm,稀疏分明,疹间皮肤正常。此时 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全身淋巴结 肿大,肝脾肿大、肺部可有罗音。嗜睡或 烦躁不安。咳嗽加重,结膜红肿、畏光。 查体:浅表淋巴结肿大、肝及脾大。肺部 常闻干、湿性罗音。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 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 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 具有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 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 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成人多 因儿童时换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 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但 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 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 保护能力也下降。
(四)查多核巨细胞:取病人鼻咽部分泌物、 痰和尿沉渣涂片,用瑞氏染色查多核巨细胞,也 可以通过电镜找多核巨细胞内外包涵体中麻疹病 毒颗粒。多核巨细胞以出疹前2d至出疹后1d阳性 率高。 根据疫情,接触史、既往史及疫苗接种史,临 床上的发热、卡他症、结合膜炎症、粘膜斑及典 型皮疹诊断不难。非典型病例需借助免疫学确物疹等鉴别。 风疹:前驱期短,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症状轻, 无口腔粘膜斑。发热1~2d出疹。皮疹主要见于面 部和躯干,1~2d即退,不留色素沉着,不脱屑。 幼儿急疹 :幼儿急起发热或高热3~4d,症状 轻,热退后出现玫瑰色散在皮疹,面部及四肢远 端皮疹甚少,经1~2d皮疹退尽。 药物疹 :近期有服用药物或接触药物史,皮 疹呈多样性,痒感,伴低热或无热,无粘膜斑及 呼吸道卡他症状,停药后皮疹可渐消退。
3、 恢复期: 3~5d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减轻, 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褐色色素斑, 1~2周消失、留有碎屑样脱皮。 麻疹面部皮疹
麻
疹
麻 疹
定义: 以初热期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 充血、畏光等,2~3天后口腔颊黏膜 粗糙,有细小白点(麻疹黏膜斑)为 主要表现的疾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 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 (Koplik’s spots斑)。单纯麻疹预后良好, 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发病特征:发热,斑丘疹 主要病因:病毒感染 多发群体:儿童传染性:有传染性
因病程中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和免疫反 应降低,哮喘、湿疹、肾病综合征等在麻 疹病程中或病后得到暂时的缓解,较易继 发细菌感染。结核病在麻疹后可复发或加 重,麻疹初期结核菌素实验多转为阴性。
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 胞相对增多。 (二) 血清学抗体检查: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 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升为阳性。目前有用 ELISA法测血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疹后3d IgM多呈阳性,2周时IgM达高峰。但成人麻疹麻 疹约7.9%IgM抗体始终阴性。 (三)病原学检查:取前驱期或出疹期病人眼、 鼻、咽分泌物,血、尿标本接种于原代人胚肾细 胞或羊膜细胞,分离麻疹病毒;或通过间接免疫 荧光法检测涂片中细胞内麻疹病毒抗原;也可以 采用标记的麻疹病毒cDNA探针,用核酸杂交方法 测定病人细胞内麻疹病毒RNA。
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 染力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 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故近几年来成年人 麻疹及8个月前婴儿发病率有增加增加趋势。 潜伏期约10天(6~18天),曾接受主 动免疫或被动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
(一)典型麻疹分三期: 1、前驱期: 从发病至出疹前一般3~5天。发热、咳嗽等上 呼吸炎、粘膜炎、病毒血症、口腔粘膜斑的出现 早期诊断有价值。麻疹粘膜斑(KopLik斑)—— 在口腔粘膜告第一齿处,可见0.5~1mm大小细砂 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该粘膜斑亦可见于唇 内,出现2—3日即可消失。 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病程2~3d,口腔双侧 第一臼齿的颊粘膜上麻疹粘膜斑(科普利克斑), 初起时仅数个,1~2d内迅速增多、融合,扩散 至整个颊粘膜,2~3d内很快消失。
流行特征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 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 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 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 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 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发病原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
○
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侵入人上呼吸道和眼结合膜上 皮细胞内复制繁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 入血流(初次病毒血症),病毒被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吞噬,在该处广泛繁殖,大量 病毒再次进入血流,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 出现高热和出疹。
临床表现 麻疹的传染性极强,人类为唯一的自然 宿主。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 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以 往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 疹疫苗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 冬末春初为多。成人多因儿童时换过麻疹 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 受母体抗体的保护。
目前认为麻疹发病机制:①麻疹病毒侵 入细胞直接引起细胞病变;②全身性迟发 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在麻疹的发病机制 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麻疹皮 疹、巨细胞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和异性麻疹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 麻疹的病理变化特征是当病毒侵袭任 何组织时均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即形成多核 巨细胞,称为Warthin-Finkeldey giant cells 细胞。多核细胞大小不一,内数十至百余 个核,核内外均有病毒集落(嗜酸性包涵 体)。因病毒或免疫复合物在皮肤真皮表 浅血管,使真皮充血水肿,血管内皮细胞 肿胀、增生与单核细胞浸润并渗出而形成 麻疹皮疹和粘膜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