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肝脏恶性肿瘤
CT影像诊断对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
CT影像诊断对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2-06-24T08:49:42.52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5期作者:曾琼[导读] 目的:分析临床上进行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时应用CT影像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抽取2020年2月-202曾琼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攀枝花 617068【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上进行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时应用CT影像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抽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61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CT平扫以及三期增强扫描,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良恶性质鉴别方面的应用价值。
结果:CT三期增强诊断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做为金标准,CT增强扫描诊断的敏感度:血管瘤89.47%、脓肿66.67%、局灶性结节66.67%、肝细胞癌75.00%、转移瘤94.74%,诊断总准确率为83.61%,与病理诊断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值=0.839。
结论:CT三期增强扫描用于鉴别肝脏肿瘤的良恶性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关键词】CT影像;肝脏;良恶性肿瘤临床上对于肝脏肿瘤的良恶性质鉴别一直有较大的困难,及早进行准确的鉴别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1]。
普通CT扫描时征象不够典型,因此诊断的准确性受到影响,随着CT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对于肝脏肿瘤的检出以及良恶性质的鉴别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增强扫描的应用弥补了常规CT在肝脏小病灶扫描方面的不足。
本次研究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抽取了61例做为研究对象,目的即在于进一步讨论CT影像在对肝脏肿瘤良恶性质鉴别方面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于2020年2月起直至2021年2月止,共计纳入肝脏肿瘤患者61例做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介于37-76岁之间,平均(56.42±5.79)岁,男女患者分别为39例和22例。
肝脏恶性肿瘤
康复期的心理支持
01
情绪调节
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在康复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应鼓励
患者表达感受,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
02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
活质量。
03
社会支持
家人、朋友和医疗团队的支持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应鼓励患者与
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肝脏恶性肿瘤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肝脏恶性肿瘤概述 • 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 • 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 • 肝脏恶性肿瘤的预防 • 肝脏恶性肿瘤的预后与康复 • 研究肝脏恶性肿瘤的意义与价值
01
肝脏恶性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肝脏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肝脏内的恶性细胞增生性疾病,包 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等。
分类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癌等 ;继发性肝癌主要包括从其他器官转移至肝脏的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
原发性肝癌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肝硬化、遗传因素等。
继发性肝癌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慢性炎症、药物因素等 。
临床表现
肝区疼痛
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常出现肝区疼痛 ,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的钝痛或 刺痛,且疼痛程度逐渐加重。
免疫细胞治疗等。
免疫治疗在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仍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尚未
03
得到广泛应用。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 ,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放射治疗在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主要用于控制局部症状, 如疼痛、出血等。
04
肝脏恶性肿瘤临床与影像ppt课件
6
临床医生所关注的问题
影像科医生在诠释腹盆部MRI图像时应知道 申请检查的医生所关注的问题和对患者可 能采取的治疗方案。譬如,申请给病人做 MR的外科医生已经知道肿瘤的存在且已知 到肿瘤的性质,在此情况下,外科医生想 要知道的是患者是否适合手术切除肿瘤, 以及手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7
影像科医生如何作答(一)
6、有无远处转移的表现?
应仔细观察冠状面HASTE屏气定位像,以发 现未受怀疑的脊柱和肺基底部的转移瘤。
7、是否有会给手术带来问题的解剖变异?
要保证对所有相关的血管或管道都做了确认。
8、要获得明确的手术边界,就要知道受累的器官 需要切除多少,保留多少。
10
肝脏肿瘤的术前评估(一)
对很多肝脏恶性肿瘤及有症状的良性肿瘤患者来 讲,肝脏切除术是治愈疾病的最佳希望。
在显示肝左叶的横断位图像上,可显示 左右门静脉支,右前支进入右前叶(右前 段),右后支进入右后叶(右后段),左 门脉主干左侧为左外叶(左外段)、右侧 为左内叶(左内段)。
3
肝脏的影像学分段
根据四等分原则划分:
在显示肝左叶的CT图像上,可通过三条 线将肝大概分为四等分,第一条线将肝一 分为二,左侧的为左叶,右侧的为右叶, 然后分别做两条线将左叶平分为内、外段, 右叶平分为前、后段。三条线呈辐射状指 向第一肝门或第二肝门。
4
肝脏的影像学分段
三叶八段法: (1)左叶:内侧段、外侧段(上段、下 段); (2)右叶:前段、后段(上段、下段); (3)尾叶:内段、外段。
5
肝脏的影像学分段
五叶十段法: (1)左外叶:左外叶上段、左外叶下段; (2)左内叶:左内叶上段、左内叶下段; (3)右前叶:右前叶上段、右前叶下段; (4)右后叶:右后叶上段、右后叶下段; (5)尾叶:尾叶左段、尾叶右段。
肝脏常见肿瘤CT表现
增强:
动脉期:病灶周围结节状强化,密度与主动 脉相同。
门静脉期:结节状或条索状强化逐步向中 央扩展。
延迟期:病灶大部或完全强化(充填), 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较大血管瘤:中央多不强化(纤维结节、
血栓、厚分隔)。 医学ppt
3
医学ppt
4
医学ppt
5
医学ppt
6
医学ppt
7
肝脏良性肿瘤(肝细胞腺瘤)
肝脏常见肿瘤CT表现
医学ppt
1
肝脏肿瘤
良性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肝细胞腺瘤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脏囊腺瘤 血管平滑 肌脂肪瘤瘤(罕见)
医学ppt
2
肝脏良性肿瘤(肝海绵状血管
瘤)
CT表现 平扫: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边
界清楚,巨大血管瘤有时可见钙化线状分隔。
医学ppt
10
肝脏恶性肿瘤(肝细胞癌)
分型: 1. 巨块型:大于5cm 2.结节型:
(1)单纯结节型(包膜型肝细胞癌) (2)多结节型(两个以上,大于2cm) (3)弥漫结节型(大量小于1cm结节) 3.浸润型: 4.混合型:浸润型与结节型共存。
医学ppt
11
肝脏恶性肿瘤(肝细胞癌)
分型: 5.特殊类型
CT表现 其他: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动 静
脉瘘、淋巴结转移、腹水等表现。 CTA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纤维板层样肝细胞肝癌:平扫为边界较 清的低密度区,病灶内出现小钙化灶 为其特点,增强动脉期强化明显,而 纤维间隔为相对低密度。
医学ppt
15
医学ppt
16
医学ppt
17
医学ppt
18
医学ppt
医学ppt
29
CT肝脏恶性肿瘤讲解学习
胆管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有钙化、强化不均匀、持续强化,瘤周胆管扩
张、肝叶萎缩、门脉分支闭塞,血管受侵, AFP阴性。 【鉴别诊断】 与少血供肝细胞癌有时不易鉴别
肝转移瘤 (secondary tumors of liver)
肝脏是转移瘤的常见部位之一。 转移途径:血行(经门脉、经肝动脉)、淋巴和直接侵
分流,门静脉或(和)下腔静脉内瘤栓,表现为血管 腔内充盈缺损。 假包膜和血管受侵犯是可靠征象。
巨块型肝癌
右后叶肝癌
肝硬化并肝癌
肝癌
左叶肝癌并 腔静脉瘤栓
肝癌并门脉 广泛癌栓
右叶肝癌
肝癌大部囊性变(壁结节)
包膜下肝癌
包膜下肝癌
右叶小肝癌
肝癌并门脉癌栓
肝癌并包膜下出血
病例
男性53岁,以腹胀纳差消瘦3个月余加重1周入 院。有慢性肝炎病史10余年。
同前病例栓塞前造影 栓塞后造影图象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MRI
T1WI稍低或等信号,肿瘤出血或脂肪变性为高信号, 坏死囊变则出现低信号;
T2WI为稍高信号; 巨块型肝癌T2WI信号多不均匀,呈“镶嵌征”。 门静脉周围出现高信号套袖状水肿,或肿瘤内出现 偶数回波重聚性高信号血管影提示肿瘤侵犯血管。 发现肿瘤假包膜和血管受侵或肿瘤内的脂肪变性 征象,则支持早期肝癌的诊断。
犯。 多来自消化道、肺、胰腺、肾及乳腺等。 转移瘤的大小、数目和形态多变,以多个结节灶较普遍,
也有形成巨块的。 其组织学特征与原发癌相似。可发生坏死、囊性变、病
灶内出血及钙化等。 临床兼有原发癌症状及转移癌本身引起症状,此外,
CEA生高有一定意义。
肝转移瘤影像学表现
CT引导肝脏特殊位置恶性肿瘤的局部消融治疗
CT引导肝脏特殊位置恶性肿瘤的局部消融治疗【摘要】目的评价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局部消融治疗肝脏特殊位置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36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有45枚肿瘤,所有患者肿瘤数目≤3个,直径≤3 cm,分别位于心脏大血管旁、近膈面、肝门部、肝包膜下、胆囊旁以及结肠旁等肝内特殊部位。
使用方法包括微波、射频及无水酒精消融术,根据情况选择单一或联合应用治疗方法,随访12~84个月,观察并发症和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45枚肿瘤,其中8枚进行了微波治疗,20枚进行了射频治疗,10枚进行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7枚进行了射频联合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
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
45枚肿瘤均完全坏死。
结论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肝脏特殊位置恶性肿瘤数目≤3个,直径≤3 cm,根据情况选择方案进行CT引导局部消融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消融治疗;CT引导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治疗有多种手段,如手术切除、影像引导的原位消融、栓塞化疗、放射治疗、全身化疗、肝脏移植等。
临床研究证实,经皮穿刺微波、射频及无水酒精消融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该法创伤小、安全性高,已成为一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1]。
但是对于一些位于心脏大血管旁、近膈面、肝门部、肝包膜下、胆囊旁以及结肠旁等肝内的特殊部位的恶性肿瘤,进行经皮穿刺局部消融治疗具有一定难度和风险。
本文报道一组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局部消融治疗肝脏特殊位置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CT引导下经皮穿刺局部消融治疗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35~84岁,平均63岁。
原发性肝癌23例,转移性肝脏恶性肿瘤13例,36例总共有45枚肿瘤,其中位于心脏大血管旁5枚,近膈面9枚、肝门部5枚、肝包膜下9枚、下腔静脉旁6枚、胆囊旁7枚以及结肠旁4枚。
CT在肝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效果中的价值分析
CT在肝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效果中的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7-04-25T13:35:57.99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4月第4期作者:滕军钊[导读] CT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效果较好。
湖南省慈利县人民医院湖南张家界 427200 【摘要】目的:评价CT在肝脏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2014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诊断肝脏肿瘤患者57例,合计病灶185个。
结果:恶性病灶占23.89%,良性病灶占76.22%。
血清标志物、超声、CT检查效果对比,CT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超声,CT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血清标志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良性病灶BF、BV、MTT、PS 低于恶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效果较好。
【关键词】肝肿瘤;定性诊断;CT肝脏肿瘤是临床常见病,早期诊断较困难。
近年来,因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发病率上升,肝癌发生率也随之上升,我国肝癌发病例、死亡例均世界之首。
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及早诊断肝癌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晚期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1]。
肝脏肿瘤病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血清标志物检查,放射性检查技术如CT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试评价CT在肝脏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诊断肝脏肿瘤患者57例,其中男50例、女7例,年龄17~85岁,平均年龄(56.4±10.4)岁。
合并肝硬化46例,肝癌患者随访复查者25例。
单发病灶12例,多发病灶40例,合计185个。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有完善的CT检查结果;③最终采用活检或手术检查诊断确诊。
1.2 方法患者为体检检查、因肝硬化等疾病检查、恶性肿瘤复查患者,诊断的主要为了筛查是否有原发性肝癌或复发转移病灶。
根据来源的不同,部分患者还联合了血清标志物检查,RMI检查,所有患者都进行过超声检查。
肝脏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资料38页
同前病例栓塞前造影 栓塞后造影图象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MRI
T1WI稍低或等信号,肿瘤出血或脂肪变性为高信号, 坏死囊变则出现低信号;
T2WI为稍高信号; 巨块型肝癌T2WI信号多不均匀,呈“镶嵌征”。 门静脉周围出现高信号套袖状水肿,或肿瘤内出现 偶数回波重聚性高信号血管影提示肿瘤侵犯血管。 MRI发现肿瘤假包膜和血管受侵或肿瘤内的脂肪变性 征象,则支持早期肝癌的诊断。
巨块型肝癌
右后叶肝癌
肝硬化并肝癌
肝癌
左叶肝癌并 腔静脉瘤栓
肝癌并门脉 广泛癌栓
右叶肝癌
肝癌大部囊性变(壁结节)
包膜下肝癌
包膜下肝癌
右叶小肝癌
肝癌并门脉癌栓
肝癌并包膜下出血
病例
男性53岁,以腹胀纳差消瘦3个月余加重1周入 院。有慢性肝炎病史10余年。
CT扫描:显示肝形态异常,肝内占位病变,动 脉期强化明显并见门静脉早期显影。门静脉主 干见巨大充盈缺损。胃底脾门等静脉明显扩张 迂曲。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动脉造影:肝右动脉增粗,肝右叶见异常血管 团块,动脉期显示血管增多,呈较幼稚的不规 则增粗、扩张,动脉早期见门静脉显影。门静 脉主干扩张,其内见明显的充盈缺损。门静脉 血流为逆向,胃冠状静脉等侧支血管明显扩张 迂曲。
栓塞过程:以40-50%NBCA超选择注入病灶后 造影显示门静脉早期显影现象已基本消失,只 显示病灶局部门静脉分支。门静脉主干不显影。 继之以10毫升碘化油混合DDP60毫克、吡柔比 星60毫克、5-FU750毫克乳化后注入肝总动脉行 栓塞化疗。 在栓塞化疗术中病人病人左季肋部 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清楚。 增强后肿瘤强化,境界清楚; “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为高密度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影像
肝内血管侵犯
CT血管造影(CTA)或MRI血 管成像可显示肿瘤侵犯门静脉 或肝静脉,表现为血管内充盈
缺损或血管截断征。
淋巴结转移
CT或MRI可发现肿大的淋巴 结,多位于肝门部或腹腔淋 巴结。
胆管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胆管扩张
肿瘤阻塞胆管导致胆管扩张,多见于肝门部胆管癌。CT表 现为肝内胆管扩张,MRI T2WI显示扩张的胆管呈高信号。
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பைடு நூலகம்原发肿瘤病史
转移性肝癌通常有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 如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而肝脏少见
恶性肿瘤无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
病灶形态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形态多不规则,边缘不 清晰,而转移性肝癌形态相对规则,边缘
清晰。
病灶数量
转移性肝癌病灶数量较多,可分布于肝脏 不同部位,而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病灶数量 较少,多局限于一处。
02
核医学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肿 瘤、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转 移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03
常用的核医学检查方法包括正电 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 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
03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影像 学表现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肝实质占位
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灶,增 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 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快速 降低。MRI表现为T1WI低信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诊断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多种检查方法, 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理学诊断需要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进行组 织学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组织学类型。
CT肝脏恶性肿瘤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胆管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肝动脉造影】 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不明显,可见邻近血管的改变。 【CT】 平扫为边缘不清低密度肿块,瘤内可有钙化、结石。 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 实质期轻度强化,平衡期强化渐明显(延迟强化)。 近肝门者,肿瘤周围见扩张胆管或肿瘤包埋胆管。 附近肝叶萎缩和门静脉分支闭塞。 【MRI】 表现与肝细胞癌相似。可见瘤周血管受侵、胆管扩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肝硬化、右肝小肝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左肝癌,门静脉瘤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肝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组织学、影像学、血清学 【鉴别诊断】 血管瘤 肝硬化再生结节 转移性肝癌 肝腺瘤 FNH 炎性肿块
小肝癌:直径小于3cm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 〈3cm。
临床症状呈多样性,化验检查AFP常升高,阳性率大 于70%。
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容易侵犯血管、胆管及淋巴形成 肝内外转移、静脉瘤栓及阻塞性黄疸。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包膜下肝癌
பைடு நூலக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包膜下肝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右叶小肝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影像
影像特点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using deoxyglucose (FDG) scan has been performed for further evaluation FDG–PET/CT showed diffuse intense FDG uptake in the enlarged liver and spleen, with systemic FDG-avid lymphadenopathy including the hepatic hilar nodes
There are three morphologic patterns in hepatic lymphoma:
large solitary masses (>4 cm), multiple focal nodules diffuse infiltrative type.
Hepatic lymphoma appears as low-density lesions on unenhanced and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s, or has a thin enhancing rim . The CT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c secondary lymphoma include blood vessel floating sign and enhancement
However, none of the imaging findings is specific for hepatic lymphoma.
影像特点
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影像特点
根据PHA的生长方式将其分为4种 多发结节型、单发巨块型、巨块及结节混合 型、弥漫浸润性微结节型。
C肝脏恶性肿瘤ppt课件
巨块型肝癌
肝硬化并肝癌
肝癌
左叶肝癌并 腔静脉瘤栓
右叶肝癌
肝癌大部囊性变(壁结节)
包膜下肝癌
右叶小肝癌
肝癌并门脉癌栓
肝癌并包膜下出血
病例
男性53岁,以腹胀纳差消瘦3个月余加重1周入 院。有慢性肝炎病史10余年。
CT扫描:显示肝形态异常,肝内占位病变,动 脉期强化明显并见门静脉早期显影。门静脉主 干见巨大充盈缺损。胃底脾门等静脉明显扩张 迂曲。
胆管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有钙化、强化不均匀、持续强化,瘤周胆管扩
张、肝叶萎缩、门脉分支闭塞,血管受侵, AFP阴性。 【鉴别诊断】 与少血供肝细胞癌有时不易鉴别
肝转移瘤 (secondary tumors of liver)
肝脏是转移瘤的常见部位之一。 转移途径:血行(经门脉、经肝动脉)、淋巴和直接侵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CT
平扫:密度,形态,境界。 增强扫描反映肿瘤内造影剂“快进快出”的特点,时
间-密度曲线呈速升速降型。 动脉期明显强化,实质期及平衡期呈相对低密度。 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分隔) 。 肿瘤血管及肝内血管受侵犯。例如:肝动脉-门静脉
分流,门静脉或(和)下腔静脉内瘤栓,表现为血管 腔内充盈缺损。 假包膜和血管受侵犯是可靠征象。
肝硬化、右肝小肝癌
左肝癌,门静脉瘤栓
肝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组织学、影像学、血清学 【鉴别诊断】 血管瘤 肝硬化再生结节 转移性肝癌 肝腺瘤 FNH 炎性肿块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
指发生在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它部位 者另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前病例栓塞前造影 栓塞后造影图象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MRI
T1WI稍低或等信号,肿瘤出血或脂肪变性为高信号, 坏死囊变则出现低信号;
T2WI为稍高信号; 巨块型肝癌T2WI信号多不均匀,呈“镶嵌征”。 门静脉周围出现高信号套袖状水肿,或肿瘤内出现 偶数回波重聚性高信号血管影提示肿瘤侵犯血管。 MRI发现肿瘤假包膜和血管受侵或肿瘤内的脂肪变性 征象,则支持早期肝癌的诊断。
动脉造影:肝右动脉增粗,肝右叶见异常血管 团块,动脉期显示血管增多,呈较幼稚的不规 则增粗、扩张,动脉早期见门静脉显影。门静 脉主干扩张,其内见明显的充盈缺损。门静脉 血流为逆向,胃冠状静脉等侧支血管明显扩张 迂曲。
栓塞过程:以40-50%NBCA超选择注入病灶后 造影显示门静脉早期显影现象已基本消失,只 显示病灶局部门静脉分支。门静脉主干不显影。 继之以10毫升碘化油混合DDP60毫克、吡柔比 星60毫克、5-FU750毫克乳化后注入肝总动脉行 栓塞化疗。 在栓塞化疗术中病人病人左季肋部 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右后叶肝癌
肝硬化并肝癌
肝癌
左叶肝癌并 腔静脉瘤栓
肝癌并门包膜下肝癌
包膜下肝癌
右叶小肝癌
肝癌并门脉癌栓
肝癌并包膜下出血
病例
男性53岁,以腹胀纳差消瘦3个月余加重1周入 院。有慢性肝炎病史10余年。
CT扫描:显示肝形态异常,肝内占位病变,动 脉期强化明显并见门静脉早期显影。门静脉主 干见巨大充盈缺损。胃底脾门等静脉明显扩张 迂曲。
犯。 多来自消化道、肺、胰腺、肾及乳腺等。 转移瘤的大小、数目和形态多变,以多个结节灶较普遍,
也有形成巨块的。 其组织学特征与原发癌相似。可发生坏死、囊性变、病
灶内出血及钙化等。 临床兼有原发癌症状及转移癌本身引起症状,此外,
CEA生高有一定意义。
肝转移瘤影像学表现
【肝动脉造影】多血供、少血供 【CT】 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病灶;囊变、钙化等;界不清或
清楚。 增强后肿瘤强化,境界清楚; “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为高密度
强化,最外层密度又低于肝实质。 【MRI】 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 “环靶征”—肿瘤中心T2WI为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 “亮环征”或“晕征”—T2WI瘤周呈高信号环(与肿瘤
周边水肿或丰富血供有关)。
胆管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有钙化、强化不均匀、持续强化,瘤周胆管扩
张、肝叶萎缩、门脉分支闭塞,血管受侵, AFP阴性。 【鉴别诊断】 与少血供肝细胞癌有时不易鉴别
肝转移瘤 (secondary tumors of liver)
肝脏是转移瘤的常见部位之一。 转移途径:血行(经门脉、经肝动脉)、淋巴和直接侵
肝硬化、右肝小肝癌
左肝癌,门静脉瘤栓
肝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组织学、影像学、血清学 【鉴别诊断】 血管瘤 肝硬化再生结节 转移性肝癌 肝腺瘤 FNH 炎性肿块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
指发生在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它部位 者另述。
欢迎指正、赐教!
谢谢!
组织学表现为腺样分化或伴有粘液分泌,富于 纤维性间质,比肝细胞癌硬。
呈少血供型。 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上腹痛及腹块,胆管阻塞出
现黄疸。常有胆管结石病史;AFP阴性。
胆管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肝动脉造影】 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不明显,可见邻近血管的改变。 【CT】 平扫为边缘不清低密度肿块,瘤内可有钙化、结石。 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 实质期轻度强化,平衡期强化渐明显(延迟强化)。 近肝门者,肿瘤周围见扩张胆管或肿瘤包埋胆管。 附近肝叶萎缩和门静脉分支闭塞。 【MRI】 表现与肝细胞癌相似。可见瘤周血管受侵、胆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