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为什么要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为什么要隆重纪念⾟亥⾰命⼀百周年2019-10-23⾟亥⾰命是指以孙中⼭为⾸的资产阶级⾰命派推翻清王朝,建⽴民主共和国的⼀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命。
1911年10⽉10⽇,湖北新军中的⾰命党⼈发动起义,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因武昌起义发⽣于旧历⾟亥年,⼈们便称之为⾟亥⾰命。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下旬,全国有⼗⼏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独⽴,清政府统治⼟崩⽡解。
⾟亥⾰命是中国历史上的⼀座丰碑,穿越历史的风⾬沧桑,我们即将迎来⾟亥⾰命⼀百周年的纪念⽇,在这个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国家正在筹办⼀系列纪念活动,以隆重纪念这⼀伟⼤的历史事件。
站在现实的路⼝,回望⾟亥百年,我对为什么要隆重纪念⾟亥⾰命⼀百周年谈谈⾃⼰的看法。
⼀、从历史的⾓度说,⾟亥⾰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程碑,影响深远。
(⼀)政治上。
⾟亥⾰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获得了⼀些民主⾃由权利,迈出了民主、法制的第⼀步。
⾟亥⾰命推翻了“洋⼈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使其⽆法在中国建⽴⽐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经济上。
⾟亥⾰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步发展,推动了⼯业化。
⾟亥⾰命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所提⾼。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业的热情,在实业救国思想的指引下,形成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浪潮。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阶级队伍的壮⼤,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命向新民主主义⾰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三)思想⽂化上。
⾟亥⾰命促进了⼈们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袁世凯和张勋所导演的复辟丑剧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其在⼈们的唾弃中⾛向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们开始意识到⾃⼰不再是君主的奴仆,⽽是国家的主⼈。
为什么要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 ) 三 思想 文 化 上 。 亥 革 命 促进 了人 们 的 思想 解 放 . 民 辛 使 主共 和观 念 深 入 人 心 ,袁 世 凯 和 张 勋 所 导 演 的 复辟 丑 剧 违 背 了 民 主共 和 的 历史 潮 流 。其 在 人 们 的 唾 弃 中走 向失 败 就 是 最 好 的证 明 , 们 开 始 意 识 到 自己不 再 是 君 主 的 奴仆 , 是 国 家 人 而
一
、
示敬 意 , 为推 翻帝 制 、 建共 和而 英 勇 奋 斗 的革 命 先 辈 们 表 向料 . 以促 进 幼 儿 对 科 学 现 象 、 识 的 习 可 知 得 , 提 高科 学 活 动 的学 习价 值 。 于材 料 , 们并 不 主 张用 现 并 对 我 成 的 , 是 经 过教 师精 心 加 工 的半 成 品 . 是 就 地 取 材 的 自然 而 或 材 料 、 旧材 料 。 个 好玩 的《 鱼 游 游游 》 废 有 小 的探 索 游戏 , 是 教 就 师 用 彩 色泡 沫 纸 剪 成 小 鱼 , 小 鱼 的 嘴 巴 处 别 上 回形 针 . 后 在 然 放 进装 着 水 的 塑 料瓶 中 , 儿 则 手 拿 磁 铁 , 瓶 子 外 面 吸 引小 幼 在 鱼 跟着 磁 铁 游动 。幼J I 常 喜欢 这 个 游戏 , LI 聚精 会 神地 努 力 让 小 鱼在 瓶 中游 动 , 上 游 到下 , 左 游 到右 , 此 不疲 而 在玩 从 从 乐 中, 也渐 渐 明 白磁 铁 可 以 吸引 含有 铁 的 物 体这 一 科 学知 识 教 师 也 可 以利 用 简 单 的废 旧材 料 . 过 动 手 操 作 . 变 事 通 改 物 原 来 的 形 态 , 决 问题 。 如 《 奇 的 小 纸 片 》 我 们 就 运 用 了 解 神 , 这 样 的 方 法 , 发 幼 儿对 问题 的思 考 。幼 儿 通 过 动 手 动脑 , 引 尝 试 让 一 张废 旧 的小 纸 片 站 立起 来 。 他们 用 了很 多 方 法 , : 如 折 叠、 、 卷 剪等 , 纸 片变 形 , 为立 体 的 。终 于 小纸 片站 立 起来 , 让 成 幼 儿 在 体验 成 功 的 同 时 . 知 了平 面 到 立 体 的 变 化 . 高 了 自 感 提 身 解决 科 学 问 题 的 能力 四 、 区域 游 戏 的 有 机 结 合 . 各 发挥 科学 活 动 的 隐性 作 用 幼 儿 园 的 区域 游 戏 包 括 很 多综 合 性 的 内 容 , 盖 语 言 、 涵 艺 术 、 会 、 康 、 学 五大 领域 。 社 健 科 而我 们 可 以将 科 学 活 动 的 内容 通 过 其 他 四 大领 域 彰 显 出来 。 比如 : 大班 语 言 中 , 1 幼 在 弓导 儿 『 《 水 滴 旅 行 记 》 通过 阅读 绘 本 , 解 小水 滴 从 水 变 成 剌读 小 , 理 水 蒸 气 、 成 冰 、 成 雨 , 后 回 到 水 的过 程 。 然后 通 过 美 工 变 变 最 区, 作《 水滴旅行 记》 制 小 图标 来 展 现 幼 儿 对 故 事 的 理 解 与 认 识 。再 利用 生 活 区 进 行 节 水 标 志 的粘 贴 , 育 幼 儿节 约 用 水 . 教 爱 护水 源 。从 上 例 来 看 , 一 系 列 的 区 域 游 戏 活 动 内容 , 有 这 是 机 结合 , 成 一 条 龙 贯穿 始终 的。 们 可 以 顺 着 主线 清 晰 地看 形 我 到 一次 完 整 的 科学 活动 的始 终 。 儿在 每个 区域 游戏 中 . 幼 获得 的关 于 水 的 科 学知 识 , 点 一 滴 累 积 在一 起 。 这 个 过程 又 十 一 而 分 自然 , 络 分 明 , 引 发 幼 儿 主 动 地 发 现 、 身 地 实 践 、 极 脉 并 亲 积 地 思 考 , 转 化 为 自身 内在 的 知 识经 验 和 行 为 习惯 并 五 、 时 进行 区域 游 戏 指 导 , 适 增进 科 学 活 动 的 实效 性 在科 学活 动 中 ,教 师 的 态度 和作 用 直 接 影 响 幼 儿 主 体 性
辛亥革命观后感800
辛亥革命观后感800篇一:辛亥革命>观后感800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是一场震撼人心,轰轰烈烈的革命,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在100年前,战争的硝烟蔓延在各地。
革命联系的不只是性命,还是命运。
今年的纪念辛亥革命的电影《辛亥革命》上映,它的上映让人们都更加了解辛亥革命。
电影主要记叙了在晚清末年,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
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推翻清政府,在之后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等一批革命党牺牲,革命陷入低潮。
1910年,孙中山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
黄兴与徐宗汉,秘密潜入广州。
然而广州之战终因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大批革命骨干牺牲,黄兴身负重伤。
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黄花岗。
武昌起义成功,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欢欣鼓舞。
立即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振奋了革命军士气。
阳夏战打得异常惨烈、艰难,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
最后打败清廷,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
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电影还原的是历史事实是不是主旋律电影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的真相。
这部电影展现了100年前的战争,让观看的观众仿佛回到辛亥革命。
这部电影注重细节与展现,让观众感同身受。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虽然有一大批革命战士在革命中牺牲,但有些人的死轻于鸿毛,有一些重于泰山。
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和平,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爱国之人。
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百姓。
我们都爱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们虽不用效仿孙中山,从一个医生,变成革命带领者,国家大总统,但我们的爱国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
我们也可以为社会出力,让祖国美丽。
革命烈士们,爱国战士们。
你们为群众获得>幸福,获得尊严。
你们用生命保卫国家,平息浓浓的烟火。
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体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体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作者:高二文尹桂香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人们的生活幸福安逸,可谁又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呢?辛亥革命的一幅幅画面正引领着我们跨入时空的大门,目睹曾经所发生的一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身为女子的她,当仁不让,积极投身革命。
她是同盟会的一员,她是众多孩子的“母亲”,她最无私、最无畏,她就是我们熟悉的秋瑾。
当天空射下第一缕阳光,给大地穿上一层柔柔的纱衣时,即将行刑的她仰望着蓝天,露出了愉悦的笑容,从容地表达着她最后的愿望:“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孩子拥有母爱,让天下的人幸福。
”这是怎样的大义凛然,怎样的博爱情怀啊!有国才有家,无数仁人志士离妻别子,背井离乡,为了国家而投身革命。
他们不会计较将失去什么,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19xx年4月21日,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在广州起义。
他亲自率领勇士一百二十余人,攻入两广总督署,遍搜张鸣岐不得,又冲出来。
到处危机四伏,我仿佛也置身于其中,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
看到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倒下,我的心在流血。
我知道有战争的地方就会有人牺牲,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到国人会自相残杀。
“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当林觉民被清政府官员审问时,他机智勇敢,坚贞不屈,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
但是他和其他人一样还是逃不过命运的齿轮。
最后,他们用鲜血点染出了最美丽的花朵,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革命的失败并没有动摇其他革命者救国的决心,他们坚信坚持就是胜利。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那一刻,我激动得哭了。
19xx年,孙文从西方走来,成立了中华民国。
从此,中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在中国上空飘扬。
雪莱曾经说过:“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革命先辈已经用他们的鲜血将中国发展的坚冰打破,民族腾飞的春天还会远吗?看: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高科技企业正遍地生花;南极上空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舰队。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岁月如流河,辛亥革命已有百年。
回望历史,我们依然激动.100年前,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
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秉承着百年的光辉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要铭记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
从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巨变,蕴含丰富历史启示,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标明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辛亥革命开启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成就了百年后现在富强的中国.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学习和弘扬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继承和推进其现代化国家理想,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
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回首百年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辛亥广州起义100周年:百年铭记,碧血黄花永不凋
辛亥广州起义100周年:百年铭记,碧血黄花永不凋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今天,是辛亥革命第一枪三二九广州黄花岗起义100周年。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就在一百年前的今天,130多位革命英雄立下必死之心,单凭着那铮铮铁骨,以一敌百,向着两广总督署冲锋,打响了辛亥武昌起义的第一炮。
蓦然回首,黄花别样红回望过去,早在1910年11月,孙中山便主持召开同盟会槟榔屿会议,决定在广州再次起义,并组织选锋队(敢死队)作为起义中坚力量。
但广州黄花岗起义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1911年4月8日,革命党人温生才在广州东门外开枪击毙副都统兼署广州将军孚琦,后被捕就义。
广州清吏戒备益严,起义被迫推迟到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
1911年4月27日(旧历辛亥年三月二十九)下午5时30分,革命党先锋队(即敢死队)130多人,在黄兴率领下举行起义。
起义军带着满腔热血,留下一封封绝命书(年仅25岁的林觉民所写的《与妻书》正是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手执枪械炸弹,一举攻入清政府两广总督署。
此后,革命党人又兵分多路,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
随后,起义军又对督练公所、小北门、南大门进行进攻防守,经过一夜作战,虽打死打伤敌人多名,但起义仍宣布失败。
三二九可考的牺牲烈士共有86名,其中华侨29人。
根据统计,其中最大年龄52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9岁。
烈士的遗骸被同盟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收殓合葬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
故又称黄花岗之役。
今日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百年铭记,碧血黄花永不凋一百年前起义何其惨烈?谭人凤说:是役也,死者七十二人,无一怯懦士。
事虽未成,而其激扬慷慨之义声、惊天动地之壮举,固已碎裂官僚之胆,震醒国民之魂。
一百年后,孙中山、黄兴等15位辛亥名人的后人,以及12位研究辛亥革命的著名专家学者、协同全国政协领导一同来到黄花岗祭拜,漫步于黄花岗公园,重温先烈感人肺腑的绝命书,为前人的英雄事迹而自豪含笑。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怀念──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一、辛亥革命1.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2.到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
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还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
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中国同盟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
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
5.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以后,仅一个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第二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6.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2.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诞生了!3.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祭
l璺 1
辛 亥革 命 一百 周 年 祭
■ 管 群 华
几种力量进行了一场殊死角逐 ,这就是 “ 戊戌变法” 运 动, 又称 “ 日维新 ” 百 。这场惊心动魄的历 史大变革虽然 今年 1 0月 1 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 日。 重读 任光椿先生所著长篇历 史小说《 辛亥风云录》 重忆清 王 , 朝末期 统治下的旧 中国那段腐败 落后 、 残酷 剥削 、 风雨 飘摇 的历 史, 实在让人痛心疾首 。 好在 中国人素有“ 天下 兴亡 , 匹夫有责” 的雄心壮志 , “ 在 戊戌变法 ” 失败后 , 无 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 、 前赴 后继 。 中山 、 孙 黄
19 年 冬,他在檀香山成立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 84 个革命组织兴 中会 , 出丁“ 提 驱除鞑虏 , 恢复 中华 , 创立
E墨 嗣幽
I i s ra 。I第1 期I 1 4麓 文 c t i A d i 总 4 1 I 山 谭 i n C et n r cm 1 2 0
19 年 ( 88 戊戌年 ) 月 1 6 1曰到 9月 2 1日,以康有 为、 启超 、 梁 谭嗣同等 “ 戊戌六君子 ” 为首的 资产阶 级维
新派 , 在光绪帝的支持下 , 发动 了一场变法图强运动 , 受 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 力的反 对 。短短 的一 百天 内, 维新与守 旧 、 民主与专制 、 科学 与愚昧 、 进步 与倒退
的斗争 。
我们不要忘记 ,孙 中山先生这 ~位致 力国民革命
的领 袖和旗手 , 19 自 84年到 天津 向李鸿 章上 书 , 求 要 变法 图强 , 到冷落 以来 , 就下定 决心 , 力国 民革 遭 他 致 命 , 多年来 , 十 尽管受 到了许 多挫 折 , 但他屡挫屡起 , 从
档案里的云南百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一
义 : 伐 袁 世 凯 称 帝 的 护 国 运 动 , 护 孙 中 山 民 国 讨 拥
临 a-9法 的 护 法 运 动 ; 91 1 ̄ , 1 9年 昆 明 的 五 四 运 动 ; 云 南 龙 云 、 若 愚 、 汝 骥 、 选 廷 四镇 守 使 联 合 于 胡 张 李 1 2 年 推 翻 唐 继 尧 统 治 的 “ 六 ” 变 , 对 英 帝 97 二 政 反
族 工 商 业 开 始 萌 芽 。 经 济 上 , 南 拥 有 全 国 第 一 座 云 水 电站 , 济作 物 的 广泛 种植 影 响 深远 ; 治上 , 经 政 腾
l j
盘
盎辩0剿 V :
\
通 、 族等 方面 的情 况 。如云 南矿 业 发展 中锡 、 、 民 铅 铜 等 矿 的 矿 产 资 源 勘 查 、 采 、 山 生 产 管 理 ; 战 开 矿 抗
馆 馆 藏档 案 资料 共 有 5 5个全 宗 4
( 档 单 位 )计 立 ,
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之 前 , 国 民 党 党 政 军 警 机
关 、 会 团 体 、 事 业 单 位 和 社 会 知 名 人 士 形 成 的 社 企 档 案 。 共 计 档 案 1 4 个 " 宗 3 07 2卷 。 5 A- 0 5 云 南 和 平 解 放 , 民 国档 案 得 以 完 整 接 收 下 来 , 较 全 面 地 反 映 了云 南 自辛 亥 革 命 以后 至 1 4 年 的 99 历 史 。云 南 境 内 发 生 的 一 些 在 国 内 外 有 重 大 影 响 的 事 件 , 案 中 都 有 详 细 的 记 述 。 如 昆 明 辛 亥 重 九 起 档
辛亥革命纪念团日活动方案(通用5篇)
辛亥革命纪念团日活动方案(通用5篇)辛亥革命纪念团日篇1一.活动主题:辛亥风雷百年激荡,中山遗韵万古流芳二.活动背景:一百年前,在辛亥革命的血与火中,无数的英雄先烈在革命中站起。
孙中山先生,我校的始创者,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民主共和的提倡者,辛亥革命后中国的首届总统,他为推翻帝制及民主共和思想的深入人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今年,作为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们为纪念辛亥革命及孙中山先生,特举办此次团日活动,望同学们可以继承辛亥革命及中山先生遗留下来的精神,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三.活动目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同时让同学们对辛亥革命与孙中山有更深入地了解,提升同学们的精神及道德品质,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主办单位:中山医学院临床五年四班五.活动时间:六.活动地点:南校区、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七.参加人员:中山医学院临床五年四班全体同学八.活动准备流程:1.工作安排:总体策划:团支书班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娱委员收集资料与踩点:团支书宣传委员稿件及摄影:宣传委员登记借教室:组织委员通知布告:团支书2.有关内容的商定与改进:首先由四班团支部进行商定,得到的多种方案由飞信方式通知各位同学,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并经行适当修改九.活动流程:1.7:35于隧道口集合2.活动1:参观南校区,以牌坊为参观重点,同时领略中山大学原始校区的风貌,缅怀纪念孙中山先生.时间估计:坐早8:00公交车去南校。
参观大约于10:40结束。
交通:坐公交(大学城三号线).下车地点(中大站).3.午餐:同学们可选择在南校区附近或越秀公园附近按各自口味自行解决。
4.活动:越秀公园集合.参观五羊雕塑及国父纪念碑同时进行一些关于辛亥革命的小活动。
时间估计:12:00在越秀公园西门集合.参观大约于2:00结束.辛亥革命纪念团日活动方案篇2(一)活动主题: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二)活动背景: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引导广大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增强同学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号召各学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背景资料】
1、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指出: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2、10月8日,成都、武汉、南京三地举办活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市对包括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在内的辛亥革命旧址、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维修保护,其中被称为红楼”的武昌起义纪念馆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进行修缮,以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为主要内容,展现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10月11日在此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以共和政体建设民国”的历史风貌。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纪念辛亥革命
纪念辛亥革命——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今年恰逢辛亥革一百周年,我决定围绕“纪念辛亥革命”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寻访广州黄花岗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乘坐广州地铁的一号线,在烈士陵园站出站即可到达。
六月中旬的广州全然已失去春的清新与迷蒙,只剩夏的严酷,艳阳射穿千层云簇,令广州城湿润的气候里更添一份热乎乎的粘稠,并逐渐升温至沸腾。
走出地铁口,淌过车水马龙的高架桥,穿过繁华喧嚣的商业区,我与同伴来到了一栅红铁门前。
斑驳的红漆诉说着它的历史,肃穆高耸的西式风格则揭示着门后那世界的与众不同。
是的,这便是黄花岗的红铁门了。
怀着肃穆沉静的心情,我开始寻访黄花岗。
今日的黄花岗由黄花岗公园及七十二烈士陵园区组成。
所以自红铁门始,漫步于长长碑廊时,便不时能看见花甲老人在绿树浓荫下乘凉,摇着蒲扇、枕着凉风,怡然自得。
不知是否因为受老人们的惬意熏染,亦或是被黄花岗的祥和宁静感化,方才在闷热天气下生成的烦躁已荡然无存。
不久,我便来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墓冢之地,在一方偌大的广场中央,是以麻石砌成的方形墓基,刻着“七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高高树立。
寥寥七字,简明而铿锵,虽无凄凄沥沥的悼念檄文,却更显悲壮。
墓冢左侧立着一块约两米高的石碑,上面清晰记录着七十二名烈士的姓名与籍贯。
当心中默念着七十二烈士的名字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著名学者金冲及的一句肺腑之言——“让千百万人起来抛头颅、洒热血,‘革’人的‘命’,不是万不得已,谁会走这样一条路?”1911年的中国深陷内忧外患的困局中,岌岌可危,清末新政并无明效,处处生灵涂炭。
当“民主”与“革命”的种子在神州大地上播撒时,有七十二位勇士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民主的事业,他们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坚定地信仰为年末的武昌起义献上了一出绝佳的预演。
心想至此,我的心中不禁多了几分敬畏。
此刻抬眼望去,墓冢后高大巍然的“浩气长存”墓坊更显其意义深刻。
从结果而论,黄花岗起义是一次失败的起义,但其推动革命的作用却是巨大的,不容忽视的。
当代大学生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
三一文库()〔当代大学生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牢记历史,认清形势,刻苦学习,振兴中华历史的车轮碾压过百争峥嵘岁月,辛亥革革命撒播的反帝反封革命火种,照亮了百年中国这巨人沉重艰难的步伐。
时至今日,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富庶繁华、安定团结的社会中成长、学习,我们记得一句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那我这就一代,这些未来社会的栋梁,该怎样承传历史的革命精神呢?这里,我剖析心迹,愿与大家共勉。
富庶繁华的物质海洋,不能淹没了作为人的峥嵘铁骨,当代大学生要广泛深入地学习历史,牢记历史教训,振兴中华民族。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数千年来,王朝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可总有人忘记历史,轻易地就滑入了历史的覆辙。
通过反观历史,可以总结社会发展的规律,可以减少历史弯路,从而使中华民族早日复兴的宏图早日实现。
辛亥革命发生在满清王朝数百年闭关锁国的统治末期。
正是大清帝国的闭锁政策,数百年来“不与秦塞通人烟”,造成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的蒙昧无知。
当帝国主义的坚船大炮在海上汹汹而来,我们只能挨打,受辱,割地,赔款……就在黑夜如磐的历史关头,孙中山先生率先举起革命的大旗,吹响战斗的号角,前赴后继,屡败屡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号召人民建立民主共和的新国家。
从此,中国睡狮醒了!沉睡的巨人步履蹒跚,艰难的站起来了。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国共数次合作,消灭了军阀,中国的社会由一片混乱,逐步趋于统一。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革命,是打开通向崭新未来的大门必经之路。
不想死,就要干革命。
中国的命运一度摇摆不定,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关头,能捐弃前嫌,合作抗日,赶走了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日寇,改变了我们沦为亡国奴的历史可能。
这是团结的力量,这是民族精神的坚强凝聚。
就在今天,就在我们欢聚一堂,庆祝的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的日子,我们绝不能忘记和忽略我们眼前正面临的重重危机:中国的南海,日本、菲利宾、越难等挑衅不断,我们的主权正遭受历史上罕见的侵犯,我们海洋的资源,正被大肆掠夺。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选之一(完整版)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选之一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选之一革命伟人风范长存演讲者:江西师范大学秦亚希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选之一。
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进向近于完全的革命的工作。
直到临终之际,他仍不忘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中山先生,穿越历史的洪流,我多想见到您! 那时的我必然是黑发齐耳,布衣长裙,眼里盼望光明的一个普通青年。
我的怀里放着您的一本书,我时常会借着阴霾天空下的晨光阅读:我年轻时学医,后弃医从政,立誓颠覆满清造福国人,离开香港时,母亲大人眼见我常年奔波心疼规劝,革命的目的在于救人,行医的目的亦是救人。
同是救人何必东奔西跑。
我说母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行医只能救助很少的人,而革命却能救助中国亿万大众。
两百六十年亡国之痛,二千余年专制之祸。
中国睡梦之深,满清政府腐败不堪恰如江河日下,如此黑暗的政府,只能带给人民灾难和罪恶连绵不绝。
今日革命风潮已经兴盛,人民思想逐步开通,我们当鼓起勇气,乘此良机,推翻满清政府,建立真正的人民之国。
革命者革之以命,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人民之幸福,其价值之重可知,屡败屡起百折不馁岂畏其难其痛,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不再水深火热,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不再背井离乡。
↑以“辛亥革命与孙中山”为主题的“中山杯”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201N年6月12日在伟人故里——广东省中山市隆重举行。
此次大赛由中国演讲与口才协会、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山市教育局联合主办。
上图为中山市唐颖副市长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
中山杯演讲大赛介绍地址:.cn/s/blog_4cbe5d260100jxiu.ht ml 先生的良言萦绕耳边惊醒着我。
辛亥革命的世界影响和历史意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法 国 在 华 势 力 有 西 南 三 省 、租 借 的 广 州 湾 以 及 山 海 、 利机 会 ,恢 复 越 南 江 山 。志 士 阮 仲 常 说 :“中 华革 命 党 成 功之
天 津 、汉 口 的 租 界 。当 时 法 国 正 与 德 国 有 摩 洛 哥 问 题 的 严 风 潮 ,影 响 于 我 国甚 大 ,人 情 激 奋 ,比 前 大 增 。在 外 若 有 先
传 统 信 仰 ,都 会 变 成 西 方 文 明 中举 足轻 重 的一 部 分 。” “中 2 日 ,美 国 驻 华 代 办 向 中 华 民 国 总 统 递 交 国 书 ,正 式 承 认
国人 不 再 被 他 们 傲 慢 的 西 方 邻 居 排 挤 和 强 迫 做 生 意 的 时 中 华 民 国 。与 政 府 不 同 ,美 国 公 众 同 情 和 支 持 孙 中山 的 革
1 辛 亥 革 命 在 主 要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的 影 响
病 ,写 信 给 孙 中 山 表 示 对 辛 亥 革 命 的 祝贺 与 敬佩 。高 尔 基
1.1 英国 :政府 阻挠 革命 与民众 客观清 醒 的认识
写道 :“我 是 一 个 俄 国 人 ,也 正 为 着 你 所 奋 斗 的 那 些 同 一
德 国 在 华 势 力 较 小 ,辛 亥 革 命 爆 发 后 ,英 美 等 国 采 取 为 我 辈 不 可 辞 之 义 务 ,但 此 时 尚 属 太 早 。现 在 所 能 为 君 计
重 争 执 ,不 能 把 更 多军 事 力 量 投 入 远 东 ,标 榜 “团 结 协 商 ”、 声 ,在 内不 患 无 再 活 之 气 势 。”潘 佩 珠 说 :“此 信一 来 ,而 余 喜
“利 益 均 沾”是 出 于 事 实 上 的 无 奈 。与 其 他 列 强 一 样 ,法 国 猎 故 态 ,又怦 怦 然 欲 动 。…‘中 华 民 国之 建 立 ,风 声 影 响 ,颇 及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黑板报手抄报内容资料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黑板报手抄报内容资料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廷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俩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
变革之道从洋务运动到君主立宪 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一般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长期的闭关自守终于被迫划上句号。
国内部分官员及知识分子开始明白,不变革便不足以应对中国所面临的千载未逢的挑战。
1860年代至1890年代(同治至光绪初年)的皇族内阁部分成员洋务运动,是一场由清室自发的改革。
其重点为改良生产技术,透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试图以兴办工商业来加强中国的国力。
然而中国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再败于日本,显示只限于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并未能根本改变中国自北宋以来重文轻武的观念,19世纪后期迅速强大的德国与日本在社会上却充斥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养成做事一板一眼的风气习惯。
自1895年的公车上书,在知识分子中普遍出现要求更深层的改革。
当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物成为维新派,主张在体制内的改良,提倡效法日本及俄国,在皇权之下大幅改变政治及社会制度。
我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一、题目: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二、摘要在今天,我们来纪念辛亥革命,不仅是为了缅怀过去牢记历史,更是为了肩负起时代重任,创建中华民族的未来。
前辈们成功地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赶走了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新一代人要肩负起新的历史责任——促进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民族。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也是前辈们对年青一代人的期望。
三、关键词:辛亥革命孙中山 100周年四、正文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百年前,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之中。
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矛盾重重,社会危机四伏。
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是辛亥革命,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是辛亥革命,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
100年来,我们的民族从不断沉沦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国家从风雨飘摇、濒临灭亡边缘到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人民从穷苦不堪到总体上实现小康,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翻阅历史,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非常深刻,随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正是辛亥革命发生的最大背景。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到处是国中之国。
他们逐渐从控制中国的政治到加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利权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
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等,十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速增4倍之多,迫使各种旧税一次又一次被追加,种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各级官府还要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
2023年辛亥革命纪念团日活动方案
2023年辛亥革命纪念团日活动方案2023年是中国辛亥革命的一百周年纪念年,作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这一天,我们将以庄重而庄重的方式纪念这一历史,展示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敢精神,同时也展望未来,思考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活动一:辛亥革命主题书展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我们将在各地图书馆和博物馆举办辛亥革命主题书展。
书展将展示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图书、文件、图片和展览品,展示辛亥时期的历史风貌和人物形象。
这将为人们提供了解这段历史的机会,并引导他们思考中国的现状和未来。
活动二:辛亥革命主题演讲会在各大高校和社区,我们将组织辛亥革命主题演讲会。
演讲嘉宾将包括历史学家、教授和研究辛亥革命的专家。
他们将以生动的方式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演讲会,我们希望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担当精神。
活动三:辛亥革命主题电影放映在电影院和大学校园,我们将放映一系列与辛亥革命相关的电影。
这些电影将通过故事和角色,再现辛亥时期的历史场景和人民奋斗的精神。
这样的放映将不仅仅是娱乐,更是让观众深入了解辛亥革命历史的机会,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四:辛亥革命主题艺术展览在美术馆和公共场所,我们将举办辛亥革命主题艺术展览。
这些展览将展示艺术家们对辛亥时期的思考和创作。
他们将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表达对历史和人民的敬意,并传达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这样的艺术展览将以美丽和感人的方式,让人们思考历史和当今社会。
活动五:辛亥革命主题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和其他音乐厅,我们将举办辛亥革命主题音乐会。
音乐会将演奏与辛亥革命相关的音乐作品,包括以辛亥为题材的交响乐、合唱和独奏曲等。
通过音乐的力量,我们将让人们深情地感受辛亥时期的历史情怀和人民精神。
活动六:纪念辛亥革命主题邮票发行为了让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更加传播和长久,我们将发行纪念辛亥革命的主题邮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一,关于清末改革问题一:如果没有辛亥革命,清政府是否会自行走上宪政之路?1)从一九O一年到一九一一年十年间,清政府的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其中包括:一九O一年一月,清廷发布上谕,命令高级官员提出改革制度和行政管理的意见,并创立政务处负责审查这些建议。
在教育制度方面,一九O五年九月,政府下令于次年废除科举,兴建各种新式学堂,鼓励学生出洋留学。
在军事制度方面,取消了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改建兵制,招募和训练新军。
在行政制度方面,政府推行了若干改革措施,整饬吏治,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
在法律制度方面,从一九O二年起,清政府决定着手修订法律和改进司法管理班工作;设置专署,聘请专家,编纂新的刑律以及编订商法与民法。
与此同时,清政府还在民间开展了一场革除陋习的运动,包括反对缠足和禁止鸦片。
为了缓和满汉矛盾,清廷也修订了一些新的规章。
尤其重要的是,清政府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推行立宪。
一九O五年十二月,以载泽为首的五大臣奉旨赴日、英、美、法、德等国考察,认真研究在中国实行立宪政体的可能性。
一九0六年九月,政府正式下令预备立宪。
一九0八年八月宣布了预备立宪的具体计划,许诺在一九一六年颁布宪法和首次选举国会,并发布了“宪法大纲”。
在一九0九年分别举行了咨议局(类似于省级立法机构)和资政院(类似于国会)的选举,并于当年和次年先后召开了第一次咨议局会议和资政院会议。
到了一九一O年,迫于朝野压力,清政府宣布修改立宪计划,决定提前四年实行立宪。
到了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当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清廷又匆匆宣布宪法重要信条“十九条”,试图进一步加速立宪以平息革命运动,但为时已晚。
不难看出,在本世纪最初十年间,清政府确实进行了大量的政治改革工作。
无论是就其深度还是就其广度而言,这次改革都远远超过了戊戌变法。
但是,这场改革终于被辛亥革命所打断。
一场旨在防止革命的改革,到头来也许倒成了引发革命的催化剂。
于是有人埋怨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必要的革命,批评当时的所谓激进主义思潮。
按照这种观点,如果那时的中国人更有耐心一点,给予清政府稍多的时间去完成其立宪计划,以后中国的情况可能还要更好一些。
2)应该说,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这样或那样的“革命”后,中国人对“革命”一词早已极度反感,而对渐进和平的“改革”则情有独钟。
以这种心情回过头去检讨历史,很容易得出那样的结论。
我从来不认为,凡历史上实际发生的一切都注定是必然要发生的。
但是,在考察晚清的改革何以失败的原因时,我们不可忽略以下几件事实。
第一,晚清的政治改革几乎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在镇压下戊戎变法后,本来清政府是变得更顽固而决不是更开明。
为了进一步抵制西方的影响,慈禧煽动和利用狭隘的排外情绪,由此引出了庚子事变。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用武力直接干涉中国内政。
联军中有人主张干脆废除清廷,另立孔子后裔作皇帝;另外一些人则要求慈禧还政于光绪。
仅仅是迫于这种压力,慈禧为保全自己的权势,才一反常态地同意实行政治改革。
刺激清政府实行立宪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九O五年的日俄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小日本竟然打败了大俄国。
这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立宪君主制优于专制君主制的一个铁证。
于是在朝野上下,要求实行立宪的富国强兵的呼声便越来越高,包括张之洞、袁世凯一类地方实力派也力主立宪,清政府再无法对此置若罔闻。
慈禧本人则被说服相信立宪实际上是维持皇室权力的最好手段,因此才最后下定了预备立宪的决心。
第二,在改革过程中,清政府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
首先,政府拒绝为戊戎变法平反。
虽然它后来几乎实行了当年变法提出的所有主张甚至还有过之,但它却出于权力斗争的需要继续监视光绪、通缉康梁。
其次,政府中有势力的满人集团对汉人地方实力派百般猜忌排斥,借改革之机进一步地获取权力。
再者,政府的若干措施显然是自相矛盾,例如开创咨议局和资政院,本意应是广开言路,但与此同时,政府却又愈来愈严格地控制人们表达不同政见。
另外,制定改革的时间表上,政府的步子总是太慢,连体制内立宪派的愿望都不能满足。
如此等等。
粗略地讲,一场自上而下的宪政改革若要获得成功,有赖于一系列条件:它要有一种起码的道义感召力,它需要证明改革是为国为民,而不仅仅是为了保持统治集团的特权私利。
它要有一定的主动性,不能是纯粹被逼迫而不得已的结果;如果它从一开始就缺少这种必要的主动性,那么它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魄力加快改革的步伐(一九八六年汉城学生再次走上街头争取民主,南朝鲜当局由于八O年光州事件本来已经失去了改革的主动权,但由于卢泰愚等采取断然措施,一方面逼迫全斗焕退位,一方面立即接受了比示威者预期更多的要求,从而赢回了某种主动即为一例。
)它应该善于化解历史包袱而不能继续制造政敌。
它应该表明诚意、行为一致,而不能自相矛盾。
在以上几方面,清政府差不多全部做错,因此,它所推行的改革的失败即便不是必要的,至少是难免的。
3)清末改革的失败,主因当然在于清政府自身。
一个成功的革命家未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混战一场,到头来总会有个结果,而最后赢得胜利的人,不一定就是最高明的人。
象在《说唐》里罗成夺了武状元,其实他只算第七条好汉。
改革却不同。
改革基本上不是用武力消灭对手,而是运用政治手段去协调、分解、诱导各派力量与各种利益,这显然需要更高超的智慧和技巧。
所以,一个成功的改革家必定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清末改革的关键人物当然是慈禧。
慈禧虽非等闲之辈,但正是她的刚愎自用、狭隘顽固,精于权术而昧于治道,长于小算计而缺乏大眼光,最终导致了一场本非不可能成功的改革的失败。
二,关于改革开放我在前边列举了清政府在最后十年间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为的是让读者便于和这三十年改革开放作个比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邓小平的改革受到了充分肯定称赞。
这当然是因为原先毛泽东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大战钢铁及尔后四清、文化大革命运动把中国的经济导入了崩溃的边缘。
邓小平两次上《时代》杂志封面,中共在国际舞台上的左右逢源,这证明了整个国际环境对中共改革的善意期待。
其次,国内环境也十分有利于改革。
“文革”留下的摊子虽烂,但它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期待改革、要求改革的极好的心理基础。
举国上下求治求变,这就使得任何一项改革都能获得超乎预料的大效果。
仅仅是恢复高考,就造成了亿万青少年如饥似渴读书学习的好风气。
仅仅是允许农民包产到户,立时就迎来了农业的持续丰产。
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共领导人,以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主人翁姿态重新出现。
天下百姓对他们刮目相看,他们自己也有了一个现成的可以从新做起的大好机会。
再有,“文化革命”把中国的极权统治发展到顶峰。
物极必反,它刺激了中国人也许是第一次自发地萌生了强烈的自由民主要求。
出于对多年来“革命”和“运动”的痛切反省,人们普遍地向往那种和平的、渐进的改革路线。
三十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稳健地趋于成熟完善。
2)回顾中国这三十年的改革,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三.关于辛亥革命问题二:辛亥革命是太革命还是太妥协?1)辛亥革命受到两种相反的批评。
有人责怪它太“革命”,用暴力推翻旧政权;有人又责怪它太“妥协”,把胜利果实拱手相送给黎元洪和袁世凯。
这两种批评都不无事实依据,但又显然彼此矛盾。
也许,我们应该把辛亥革命称为一场温和的革命。
这场革命之所以采取了暴力的形式而又同时具有温和的性质,那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没有任何一种因素强大到得以支配整个过程。
和历史上许多次重大变化一样,其最终结局和几乎每一派政治力量的预期都不相同,但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愿望。
2)辛亥革命前夕的中国,主要有三种政治力量:满清王室、立宪派和革命派。
先谈革命派。
当时的革命派仍处于分裂状态。
第一,海内外的革命派之间彼此脱节。
孙中山是革命派中最有国际声望的领袖,但他对国内的革命派活动缺乏有效的协调指挥能力。
许多次国内革命派的武装反抗都和孙中山没有关联。
包括武昌起义,孙中山本人都是在武昌起义成功之后才从美国的报纸上得知这一事件的。
第二,不同的革命派组织之间相互隔膜,彼此竞争。
例如后来共同发起武昌起义的文学社和共进社,在此前并未能精诚合作。
在国内活动的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和其它革命组织在如何行动上也迟迟达不成共识。
第三,即便是属于同一组织的革命派成员,其活动也是各自独立的。
比如同盟会中部总会就无视同盟会最高领导权而坚持自己独立行动的自由。
包括武昌起义在内的各次大小武装斗争都只是这一个或那一个革命组织单独行动的产物,而并非整个革命派统一领导的结果。
但是,革命派有两个突出的优势。
首先,革命派的声势很大,尤其是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影响很大,许多并非革命派的人,上至立宪派中的激进分子,下至普通百姓,都深受革命派思想的感染。
其次,革命派的组织虽然分散,但成员分布甚为广泛,例如在四川省咨议局中就有四名议员是同盟会会员。
在新军的中下级官兵中,革命派成员的比重尤大。
因此,革命派在鼓励风潮、造成时势方面能起到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其整体组织行动的力量。
再谈立宪派。
立宪派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合法地位。
许多立宪派成员政治经验丰富,并享有受尊敬的社会地位。
有的立宪派头面人物,如梁启超,后来的主张已经十分接近于革命派。
一九一一年三月梁启超发表文章,号召中国人民“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
虽然在当时,梁启超还没有在实际行动上与革命派合作,但以他为代表的一批激进的立宪派却越来越发现他们的政治主张已经和革命派差不多没有两样。
另外还有象张赛这样的立宪派,同时也有一点保皇色彩。
他们依然坚持要“尊重君主立宪”。
同时也很有势力。
不过就大部分立宪派而言,其立场却是介乎梁、张二者之间:他们虽然无意于发动革命,但却随时准备接受革命。
他们本来不打算对抗清政府,但更不打算保卫清政府。
尔后的事变证明,立宪派这种微妙的政治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至于满清王室,正如我在“关于清末改革”一节中说过的那样,它在整个立宪改革中,既缺乏诚意,又丧失主动。
一九一一年五月,清政府宣布了两项重要决定,一是成立了以保守无能的王室贵族为主的内阁,一是宣布粤汉铁路国有化。
前者激起了立宪派的强烈反对,连谨慎的张赛都公开批评,警告说国家正在迅速瓦解。
野心勃勃的袁世凯也相当不满。
后者则激起了广大地方绅士和商人的愤怒抗议。
尤其是在四川。
以四川省咨议局局长蒲殿俊为首,四川的立宪派组织了保路同志会。
他们开大会,发声明,办报纸,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和平而温和的抗议活动。
清政府采取了顽固的不妥协态度,坚拒谈判协商。
清政府说,如果它接受了四川的要求,“各人将就各种问题与政府争论不休,诏令将不得遵行。
”九月一日,保路同志会决定抗税,整个抗议活动席卷全川。
四川总督把蒲殿俊等几位保路会会员投入监狱,从而激起了更广泛、更强烈的示威抗议活动,有的地方还爆发了武装起义,大量的农民和流民投入暴动,形成了公开武装对抗的紧张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