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合集下载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07人教新版][教案3].doc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07人教新版][教案3].doc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二、本课重难点:重点:走向联合的欧洲、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四、过程设计:(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材料一: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导致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欧洲共同体条约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德] 阿登纳材料三: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整体里,到那时,我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法] 卢梭【问题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2、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进程(1)深谋远虑: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2)雏形初备: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德和解。

(3)更上层楼:1957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三位一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总部:布鲁塞尔)。

(5)不断扩大: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3、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影响【问题探究】二战后至今,欧洲联合的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特点?(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经济崛起的表现2、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问题探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3、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习延伸】你赞成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吗?(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2、兴起3﹑影响(四)、中国的振兴五、课堂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20世纪90年代前]:二战后美苏争霸造成了彼此实力的下降,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欧洲逐渐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日益强大,这些因素促使世界走向多极化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及其形成背景,掌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表现;
2.了解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特别是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初步形成;
3.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在这一背景下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2.讲述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分析多极化趋势初步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3.阐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在这一背景下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4.结合现实案例,讲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表现,让学生认识到这一趋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史料教学,运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讨论:
1.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讨论我国在这一背景下应如何应对;
2.探讨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这一趋势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结合现实案例,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具体表现。
讨论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同时,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与形成背景;
-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及多极化趋势的初步形成;
-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多极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2.请学生从以下三个问题中任选一个,进行深入思考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在世界多极化背景下,如何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
2.方法方面:强调史料教学、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7: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7: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本课概述】本课教材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在美苏对峙之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区域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走向复兴的西欧,联合自强,建立欧洲共同体;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产生;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走向。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

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两极格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通过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走向,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培养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和掌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欧共体的建立过程。

(2)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3)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过程与方法(1)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

(2)从内因和外因角度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什么叫世界格局?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里?对国际形势带来了什么影响?多媒体显示:材料一欧共体总部大厦、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大丰收、日本太阳神塔、不结盟运动会议四张图片材料二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国家朝鲜战争伊拉克战争苏俄支持中朝作战反对中国遭受侵略,抗美援朝反对日本成为战争的大后方提供经济支持法国、德国参加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反对英国参加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参加对伊拉克作战问题探究:(1)在表格中填写各国对两场战争的态度。

(2)四张图片和各国对两场战争态度的不同表明了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师生共同完成上述表格。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通用4篇)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通用4篇)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通用4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晓两级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战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探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国际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横向比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2)以合作学习的“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索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弥补了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3)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4)分析欧共体兴起的原因和过程,体会“人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单赢走向共赢”过程中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分析和艰难历程。

在欧洲国家一体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即是如何化解积怨已久的法德矛盾。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在美苏对峙之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区域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走向复兴的西欧,联合自强,建立欧洲共同体;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产生;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走向。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

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两极格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二、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知识比较广泛,学生知识整体化把握能力弱,要注意整合教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突出主题。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图片、材料或其他媒介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目标:1)知道欧共体的建立过程,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2)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提问法,阅读教材法,激发法、思考分析,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

六、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教案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回顾前课】【导入新课】材料一欧共体总部大厦、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大丰收、日本太阳神塔、不结盟运动会议四张图片材料二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欧洲经济共同体谋求欧洲统一,是欧洲政治家们长期的愿望。

欧共体成立的必要性: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唯一的出路在于“联合”;②西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的反战情绪强烈,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恢复和发展经济;③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相对贫乏。

因此,西欧各国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现一体化;④雅尔塔体系使欧洲处于美苏两强的控制之下,既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

随着西欧各国的经济恢复发展,要求摆脱美国、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愿望日益强烈。

欧共体成立的可能性:①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也比较密切;②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③西欧各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④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⑤法德两国逐渐排除宿怨,实现和解。

欧共体的建立:①1951年,法、意、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上述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④80年代中期,欧共体扩大到欧洲12国。

⑤90年代,欧共体确定经济上的目标是实现欧洲中央银行,政治上的目标是建立国家联盟。

欧洲联盟成员国至1995年1月已扩大到15个并向东欧逐渐扩大。

1999年1月,欧元问世。

⑥2004年5月,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等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此次扩大后的欧盟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

⑦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

至此,欧盟已成为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超过4.8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

欧共体的性质和影响:欧共体(现称欧洲联盟)本质上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和国家政权协调建立的国家间经济联盟。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点: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欧洲共同体;美国对日政策由占领转向扶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结盟运动兴起、形成的标志及其行动纲领、中国的改革开放。

2、技能: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运用:以史为鉴:从其他国家(如日本)发展经验探寻中国发展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由此加深对当前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政策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的两极格局。

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多个区域或国家的综合国力加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

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那么这些多极具体指哪些?又是怎么形成的?这是本节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推进新课】【合作探究】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哪些重要力量?主要有欧洲走向联合,日本迅速崛起,中国力量的壮大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走向联合的原因:【合作探究】你认为西欧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原因有哪些?①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回应。

欧洲联合和建立统一的欧洲的思想早在中世纪末甚至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形成,是欧洲的一种理想主义思潮。

这种思潮根植于对中世纪基督教帝国的眷恋,希望欧洲停止分裂,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

不少欧洲的大师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雨果,包括政治家邱吉尔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念。

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

讲课稿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

讲课稿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李晓涛【导入新课】师:上课前呢我们首先来看一幅漫画,请看大屏幕。

同学们从张这张漫画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呢?(呈现美日英法对伊拉克作战的态度漫画)有同学说是,英法没有听从美国的意见,如果是这样这是为什呢?这是因为包含德法的欧洲正在走向联合,那么,欧洲为何要走向联合的呢?这一问题答案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中的一个内容。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以下内容:一、走向联合的欧洲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四、中国的振兴【讲授新课】一、走向联合的欧洲(一)原因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内容“走向联合的欧洲”,刚才我们提到了欧洲为何要走向联合的呢?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下,请同学们看材料一现实原因:材料一:现在(注:二战后)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根本(经济)原因:材料二: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政治因素:材料三: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提示:两极格局)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思想因素:材料四:“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师:材料一告诉我们的原因是什么?生:师:说得不错,是现实原因,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教学设计10: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10: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目标】重点: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

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结合教材有关欧共体的知识介绍,启发学生思考:欧洲国家为何要建立这一组织?其主要目标是什么?欧共体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欧共体的成立对欧洲历史乃至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欧共体的成立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产物。

欧洲国家随着自身实力的恢复与增强,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要求改变受美国支配的局面。

同时,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

西欧的联合从经济领域开始,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7年3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总称《罗马条约》。

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共体”。

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2.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欧共体随着经济的一体化,正朝着政治一体化发展,努力在国际上步调一致,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性质是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

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

欧共体12国间建立起了关税同盟,统一了外贸政策和农业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建立了统一预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发展成为欧洲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代言人。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为人教版必修1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2课,它主要围绕战后出现的多极化趋势,重点介绍了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内容。

在知识结构上,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关注时事,学习的兴趣较浓,对本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本课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比较弱,归纳概括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整合教材,突出主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崛起的情况,理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采用课前合作探究,课堂师生讨论相结合,突出对史实的分析与归纳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心,并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1)教学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确定依据】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这种多极化趋势至今都在发展的过程中,当前国际热点问题的处理无不体现出这种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另外,从知识结构上,它上承《两极世界的形成》,下启《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影响【确定依据】这个问题理论性很强,需要比较高的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归纳历史结论的能力,而学生的理性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往往趋于简单,很难理解这个问题。

二、教法与学法1、教法:本课采用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模拟学生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新闻发布会,教师充当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引导学生掌握本课基础知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作业质量。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应把握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合作意识。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其特点;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世界多极化的背景、发展过程、主要特点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2.选择一个与世界多极化相关的历史事件,分析该事件对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影响,要求不少于300字。
3.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道关于世界多极化的思考题,要求题目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
2.强调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4.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国际新闻,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最新动态,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难点: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掌握各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世界多极化的过程。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世界多极化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c.如何看待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要求不少于1000字,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世界多极化的相关书籍或文章,如《世界多极化:理论、政策与实践》等,要求学生撰写一篇阅读心得,不少于500字,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国际视野。
(四)课堂练习,500字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列举世界多极化趋势下的大国和地区,并简要分析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2.根据教材内容,简述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3.结合时事政治案例,分析多极化背景下的大国关系。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我将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具体内容包括:
1.世界多极化的定义和特点,如多极化格局下各大国和地区的力量对比、相互关系等。
2.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从冷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哪些变化。
3.多极化趋势在国际事务中的体现,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竞争。
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生动的案例、图表和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心和参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合作、尊重差异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使学生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到自豪,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度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度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考点同步解读1.简述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2.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原因分析(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

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

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

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核心素养聚焦1.以建立欧洲联合的方式解决法德两国矛盾为例,对现代国际关系领域中的热点,如:巴以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提出解决意见。

2.熟悉挑战美苏两极格局的政治经济力量发展壮大的史实,记忆有关的组织、机构名称,理解世界由美苏两极对立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史实依据。

认识图片材料的价值及其与文字资料的印证。

4.提高认识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增长,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第26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案

第26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案

文华高中历史导学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班级组名姓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崛起的情况,理解多极化的概念及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影响。

通过研习史料,逐步形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相结合,突出对史实的分析与归纳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经济发展对多极化趋势出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发展经济对中国的重要性;认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重点与难点】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自主学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⒈原因:⑴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有共同的心理认同感;⑵在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国家感到;⑶二战后,西欧各国在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了联合的道路;⑷的和解。

⒉过程:⑴1951年签订,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⑵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⑶欧洲共同体成立。

⒊影响:⑴西欧各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⑵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的控制,推行;⑶推动西欧各家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二、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⒈原因:⑴,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发展奠定基础;⑵帮助日本经济恢复发展,包括减免战争赔款、提供资金和物质;⑶通过朝鲜战争,日本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还使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⑷制定,如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口号。

⒉表现:⑴1956年—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⑵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⒊影响:日本开始,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格局逐渐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⑴背景: ①二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获得民族独立为其成立奠定了基础;②新独立的亚非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⑵标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秀教学案例
在案例的呈现方式上,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同时,我还设计了一系列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具体包括: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将以一个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具体包括:
1.展示一张世界地图,标出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竞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我将运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具体包括:
1.通过展示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竞争与协作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产生和发展。
2.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如美苏冷战、日本崛起、欧洲一体化等,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
1.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
2.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4.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现实中的世界多极化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人教版必修一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案

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标要求通过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史实,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学习目标1。

知识能力了解战后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崛起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形成和中国的振兴,并通过对以上现象的分析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曲折中发展。

分析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和日本经济崛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认识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世界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

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及途径,认识此过程与方式对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意义。

分析日本迅速崛起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研读和分析历史材料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和能力。

分析概括欧洲一体化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影响,理解三者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关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析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所在,这一问题的处理方式对解决当今国与国之间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内在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分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形成表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是振兴发展中国家自身实力的必由之路。

(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由此加深对当前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政策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两极格局之下欧洲走向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在于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一体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即是化解久已积怨的法德矛盾,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的“煤钢联营计划”,将法、德两国重工业发展的经济利益绑定在一处。

欧洲煤钢联营开创了欧洲联合的先河,促进了各成员国资本的相互渗透,紧密了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为欧洲进一步的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7年7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分析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从外部和自身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从外因来看,最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于美国;从内因来看,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集团意识和忧患意识,战后日本历届政府都积极干预经济活动,把迅速提高国家实力作为重要的执政目标,制定出合乎经济发展需求的战略,形成了一套具有日本特色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教学设计4: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4: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设计背景】本课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国际关系复杂、时空跨度大;学生普遍对国际关系认识的单薄等,这给我们实施该课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如何设置一个主体的历史情境,将该课的主要问题变复杂为简洁、艰涩为通俗,成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现代国际意识已成为历史课程刻不容缓的任务。

它包括培养学生关注国际大事的习惯、学会评析国际焦点、明了中国所处的真实的国际环境、探讨中国的外交战略和国内方针、关心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等等。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总体设计如下:一、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既要让学生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清晰的世界多极化的总体格局与趋势,又能对这种格局与趋势有较深入的理解与探讨,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基石与关键,也是创设学生能在课堂中进行活动和体验的主体历史情境。

为此,本课设计以美国发动对朝鲜的战争和硝烟未散尽的对伊拉克的战争作为主体历史情境,以此搭建学生活动的历史舞台。

又以“你会参加或参与战争吗”“你对战争的态度立场是什么”“是什么改变了你们”等问题为切入点,将学生分成代表法国、日本、前苏联或俄罗斯和中国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代表“自己的国家”去讨论、决策与思考。

二、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以设计的主体历史情境为主线,参照教材,扬长避短给予取舍,让教材为我所用,为学生学习所用,大胆进行取、舍、增,编写适合教学的新教材,真正落实教材的材料观。

三、结合当今世界热点,收集最新信息,让学生深刻体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时代气息和历史与现实极其强烈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让人思维更深刻。

美国攻打伊拉克烽火未灭,各种媒体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如何理解这次战争,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如何看待这次战争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影响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而又不一定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课堂上以此为切入点,本身就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而各大国领导人对美国攻打伊拉克的不同反应,恰好能鲜明地反应出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欧洲共同体;美国对日政策由占领转向扶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结盟运动兴起、形成的标志及其行动纲领、中国的改革开放。

2、技能: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运用:以史为鉴:从其他国家(如日本)发展经验探寻中国发展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由此加深对当前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政策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的两极格局。

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多个区域或国家的综合国力加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

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那么这些多极具体指哪些又是怎么形成的这是本节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推进新课】【合作探究】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哪些重要力量
主要有欧洲走向联合,日本迅速崛起,中国力量的壮大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走向联合的原因:
【合作探究】你认为西欧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原因有哪些
②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

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③经济发展的需求。

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

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扭转在与日本、美国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
④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地位。

2、进程:
【合作探究】欧洲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形成欧共体的
(1)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建议西欧国家在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

(2)1951年,法、德、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3)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3、内容:
⑴.关税和贸易政策⑵.农业和渔业政策⑶.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⑷.政治一体化⑸.共同的外交政策
4、影响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思考欧共体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⑴.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⑵.在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⑶.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原因:
【合作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是如何摆脱战败国地位而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的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美国大力扶植。

⑷.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⑸.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合作探究】日本经济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何启示
⑴.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消除生产关系中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合理吸引外资,充分利用外资。

⑷.强抓机遇,促进经济发展。

⑸.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影响:
【合作探究】日本经济的崛起有什么影响

⑴.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⑵.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
1、不结盟运动原因
⑴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⑵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

2、形成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统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影响
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⑵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⑶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⑷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

四、中国中国——改革开放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三大改造后,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受“左”倾思想影响二十年,我国经济停滞不前。

直到1978年,重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课堂小结】二战后美苏争霸造成了彼此实力的下降,与此同时,战后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美国、西欧、日本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另外,随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世界日益显示出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日益强大,这些因素促使世界走向多极化发展。

【习题解答】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①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

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②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

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展开“经援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③以1955年亚非会议为标志兴起的不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开始振兴。

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⑤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