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

合集下载

2020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 3(含答案)(精选)

2020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 3(含答案)(精选)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一、选择题1、唐朝时期,与亚洲各国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根本原因是()A、对外交通发达B、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度先进,文化昌盛C、采取对外开放政策D、疆域辽阔,国力强盛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C、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中日两国交往频繁3、“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A、朝鲜B、日本C、天竺D、越南4、《西游记》中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印度、寻求佛教经书的高僧()A、鉴真B、法显C、玄奘D、阿倍仲麻吕5、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A、鉴真B、张骞C、玄奘D、班超6、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玄奘西行B、开凿大运河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来华7、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融合和中外交往的过程。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鉴真东渡日本④孝文帝迁都洛阳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8、1998年,唐招提寺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的重要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

唐招提寺是()友好交往的见证A、唐朝与阿拉伯B、唐朝与朝鲜C、唐朝与天竺D、唐朝与日本9、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

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10、《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 ( )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二、阅读题11.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见下图:玄奘西行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北京语言大学《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

北京语言大学《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以下理解有误的是()A: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B: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C: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D: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正确选项:A鉴真在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A:佛教方面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了正轨B:建筑方面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C:留有《伤寒杂病论》一卷,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D:书法方面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正确选项:C对唐景教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景教碑是一块黑色的石灰石碑,大体完好B:高10英尺,宽4英尺,厚1英尺,重约2吨C:正面文字32行,每行62字,共1900余汉字D:下方和左右侧面是一些专门的文字,即希腊文正确选项:D对佛教三世佛认识有误的是()A: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B:西方极乐世界的释迦牟尼佛C:过去佛燃灯佛D:未来佛弥勒佛正确选项:B不属于“摩西十戒”的内容的是()。

A:一定要信耶和华B:不能把自己作为神C:不能偷盗、杀戮,不能侵占别人的财产D:于礼拜日谨守安息日正确选项:D有关佛教中国发展,认识有误的是()A:佛教东汉初年已传入中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还看不出影响的迹象B:由于时代的局限,魏晋时代所理解的佛学只能是玄学化的佛学C:印度禅学在中国的变异并发展成禅宗的原因是时代浪潮的影响D: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正确选项:C对中国丝织物的发达认识有误的是()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养蚕织丝的国家B:至迟在殷商时代,中国已发明了提花装置C:两汉时期,已可以织出各种提花的彩色的丝绸D:先秦文献中不同织法的丝绸有不同的名称正确选项:C唯一得到谥号的来华传教士是()。

A:汤若望B:南怀仁C:白晋D:利玛窦正确选项:B写下《读景教碑书后》的中国人是()。

A:李之藻B:钱大昕C:张庚虞D:韩泰华正确选项:A郑和到达各国的第一件事就是()。

1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234

1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234

1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一、单选题1. 隋唐时代日本先后派遣十八批僧侣、官员来中国,学习中国制度、文化,这属于哪一文化交流途径()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B. 贸易往来C. 战争与掠夺D. 宗教传播正确答案:A2. 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地域认识的是()A. 生活在极东的地方B. 东临大海C. 与印度、大夏相邻D. 去赛里斯只能走陆路,海路行不通正确答案:D3. 对中国丝织技术西传认识有误的是()A. 中国公主将蚕种带到了于阗,使那里的人懂得了种桑养蚕B. 中国的丝织锦技术直接传入波斯,使波斯有了自己的丝织业C. 中国的蚕种是从新疆运到拜占廷的D. 李约瑟认为,西方使用提花机至少晚于中国4个世纪正确答案:B4. 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人种形象认识的是()A. 人种矮小,不高B. 长寿,寿逾200岁C. 红头发、蓝眼睛D. 声音嘶哑,不轻易与外人交谈正确答案:A5. “支那”解释中影响最广的是()A. 中国所产丝绸“绮”的对音B. 羌的对音C. “茶”的对音D. “秦”的对音正确答案:D6. 对大秦国认识有误的是()A. 大秦有类中国B. 大秦多宝、欲通使于汉C.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建都在君士坦丁堡,在唐、宋中国典籍中,称之为叫“拂菻”D. “拂菻”是从意大利语翻译而来的正确答案:D7. 以下不是河西四郡的是()A. 武威B. 酒泉C. 张掖D. 吐鲁番正确答案:D8. 影响文化的交流和排斥的因素没有()A. 主体文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B. 外来文化的效用性C. 主体文化相比外来文化是否先进D. 外来文化的适应性正确答案:C9. 对西域三十六国认识有误的是()A. 月氏被匈奴打败赶到西边之后地盘变小了,改称小月氏B. 西域三十六国实际是受汉王朝管辖的,两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10. 对中国丝织物的发达认识有误的是()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养蚕织丝的国家B. 至迟在殷商时代,中国已发明了提花装置C. 两汉时期,已可以织出各种提花的彩色的丝绸D. 先秦文献中不同织法的丝绸有不同的名称正确答案:C11. 以下是通过宗教传播进行文化交流的()A. 13世纪蒙古统治者向西扩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B.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唐朝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和医药之学C. 张骞出使西域与外国联谊、交通D. 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买卖中国丝绸等商品正确答案:B12. 对中国丝织物外传认识有误的是()A. 公元前8世纪,中国的丝绸可能已经传到印度与波斯B. 至迟在两汉,中国的丝织物一北传到阿尔泰地区C. 据古希腊雕塑和陶器彩绘人像服装可以推测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人物喜爱的服装D. 公元前后,罗马教皇下令禁止男士穿着丝绸,以缓解对丝绸的需求正确答案:B13. 以下不是前三史对西域记载的特点的是()A. 语言准确生动,但所闻与所见没有分开记载B. 对西方国家分土著与行国分别加以介绍,分类科学C. 这500年来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丰富起来D. 介绍其物产经济、城郭属国、军事实力和制度交通等,记述比较详细正确答案:A14. 对张骞出使认识有误的是()A. 张骞的西行之前,中国人还没到那么远过,眼光也没那么广B. 张骞两次出师西域,第二次被匈奴俘虏了C. 初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生还者共两人D. 初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安息、天竺等国家正确答案:B15. 对西域诸国理解有误的是()A. 大宛、大夏、安息属于土著国B. 匈奴最强C. 大月氏败给了大夏D. 汉得乌孙马,称为“天马”,后得到大宛汗血马,改称乌孙马为“西极”。

北语19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4

北语19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4

(单选题)1: 白晋在其写的帝传中,这样描写一位皇帝:“思想敏捷,明智,记忆力强,有惊人的天才,他有经得起各种事变考验的坚强意志。

”这位皇帝是A:  顺治B: 雍正C: 康熙D: 乾隆标准答题:(单选题)2: 以下对唐四大发明的有关认识有误的是()A: 罗盘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意大利商船率先采用B: 火药的成分硝传入阿拉伯帝国,波斯人称为中国盐、阿拉伯人称为中国雪C: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D: 中国发明的铅活字印刷开始了印刷史上的新时代标准答题:(单选题)3: 利玛窦认为中国人也应该更多的建立一种平等、博爱的关系,因而写了()。

A: 《西国记法》B: 《交友论》C: 《畸人十篇》D: 《天主实义》标准答题:(单选题)4: 对唐朝盛世景象叙说不正确的是()A: 唐长安城里外国人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居住区,享受一定的治外法权B: 在唐的侨民以波斯人最多C: 唐朝一般让外国人穿自己民族的服饰,以示区别,不与华人混同D: 昭武九姓曾经是月氏人标准答题:(单选题)5: 以下是通过宗教传播进行文化交流的()A: 13世纪蒙古统治者向西扩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B: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唐朝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和医药之学C: 张骞出使西域与外国联谊、交通D: 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买卖中国丝绸等商品标准答题:(单选题)6: “支那”解释中影响最广的是()A: 中国所产丝绸“绮”的对音B: 羌的对音C: “茶”的对音D: “秦”的对音标准答题:(单选题)7: 对中国丝织技术西传认识有误的是()A: 中国公主将蚕种带到了于阗,使那里的人懂得了种桑养蚕B: 中国的丝织锦技术直接传入波斯,使波斯有了自己的丝织业C: 中国的蚕种是从新疆运到拜占廷的D: 李约瑟认为,西方使用提花机至少晚于中国4个世纪标准答题:(单选题)8: 对佛教三世佛认识有误的是()A: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B: 西方极乐世界的释迦牟尼佛C: 过去佛燃灯佛D: 未来佛弥勒佛标准答题:(单选题)9: 为路易十四写了一份报告《康熙帝传》的是()。

北语1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

北语1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

1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 一、单选题 1. 对佛教三世佛认识有误的是() A.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B. 西方极乐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C. 过去佛燃灯佛D. 未来佛弥勒佛正确答案:B 2. 《茶经》对茶文化的改进没有() A. 减少添加物 B. 讲求饮茶器具 C. 讲究水质 D. 讲究煮水的技巧正确答案:B 3. 遣唐使在华活动没有() A. 遣唐使主要成员前往长安路途一切费用由中国政府负担 B. 长安城有唐廷内使饮马出迎,引住四方馆 C. 遣唐使上贡受封赏 D. 活动受限于在长安和内地与唐朝官员进行交流正确答案:D 4. 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 A. 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 B. 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 C. 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 D. 人身材变高正确答案:B 5. 以下对唐朝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突厥降唐之人居长安者是长安战俘中为数最多的 B. 回纥与唐朝保持着友好和从属的关系,曾帮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 C. 唐不承认大食在中亚的扩张,双方长期军事对峙 D. 吐蕃是古代藏族所建立的地方政权,唐朝与吐蕃长期处于和战不定的局面正确答案:C 6. 对鉴真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著有《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 B. 鉴真出生于扬州,俗姓淳于 C. 鉴真及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 D. 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正确答案:A 7. 对万叶假名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A. 出现“假名” B. 最初的假名,是直接借用汉字的音来记录日本语言的发音,即放弃汉字的固有含义,只取其音 C. 万叶假名看上去全是汉文,但中国人看不懂,现代日本人却可以看懂 D. 在记录同一个日语发音时,不同时候不同人会用不同的同音汉字正确答案:C 8. 有关佛教中国发展,认识有误的是() A. 佛教东汉初年已传入中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还看不出影响的迹象 B. 由于时代的局限,魏晋时代所理解的佛学只能是玄学化的佛学 C. 印度禅学在中国的变异并发展成禅宗的原因是时代浪潮的影响 D.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正确答案:C 9. 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A. 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 B. 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 C. 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 D. 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正确答案:A 10. 对汉籍和训认识有误的是() A. 训读是把汉字的意思用对应的日语发音发出来 B. 起源于平安时代,14世纪中叶基本定型成系统C. “桂庵和训”使得汉籍和训成型通行开来 D. 所有人都必须借助送假名才能阅读汉籍原文正确答案:D 11. 秦汉渡来人对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A. 传入青铜器和制铁技术 B. 传入了水稻种植、农耕技术 C. 创立了日本茶道 D. 促进了大陆和日本岛人种的混杂合流正确答案:C 12. 有关佛教能与中华文化融合的原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文化有不足之处需要补充 B. 佛教的适应性 C. 佛教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D. 中国哲学体系中没有“本体论”论述正确答案:D 13. 对日语借用汉字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A. 日本国使用的最初文字就是汉字 B. 汉籍传入日本之始,最早的记载当推百济王仁博士带去的《论语》和《千字文》。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目和答案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目和答案

中外文化交流史一. 什么是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什么事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乂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惜、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长期受到人们尊崇并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的思想观念和固有传统,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广义地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

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渗透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中。

由于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

现在“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二. 中国文化史如何分期?各阶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雏形期(炎黄一夏、商、周时代):中国文化在韵事社会(即新石器时代)开始萌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原始艺术和原始的哲学思维不断演进。

在早期的神话传说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史影,盘古开天,女娱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白草,伏羲画八卦……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和取得的业绩,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思考。

从黃帝逐鹿中原到夏、商、周三代,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步伐。

在商代,脊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成熟阶段;殷末周初,哲学思想乂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出现了阴阳、五行观念;《周易》古经大约也于此时期形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八卦学说,从而使中国文化逐渐具备了雏形。

2.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使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期。

北师19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4-答案

北师19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4-答案

北师19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4答案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题目】(选择题)以下是用万叶假名写成的是()。

A、《古事记》B、《日本书纪》C、《怀风藻》D、《枕草子》正确的选择是:A【题目】(选择题)礼仪之争的内容不包括()。

A、“Deus”是直接译为陡斯、天主,还是中国的天、上帝B、敬孔是偶像崇拜还是祭念先师C、祭祖是祈神佑福还是追忆尽孝D、是否要尊长听君正确的选择是:D【题目】(选择题)对唐朝盛世景象叙说不正确的是()A、唐长安城里外国人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居住区,享受一定的治外法权B、在唐的侨民以波斯人最多C、唐朝一般让外国人穿自己民族的服饰,以示区别,不与华人混同D、昭武九姓曾经是月氏人正确的选择是:B【题目】(选择题)对平假名、片假名理解错误的是()A、日语假名发明后,日本文字的书写体系就不用汉字了B、片假名只是取用了汉字的一部分C、平的意思是平常、不严格,一般柔和婀娜,棱角较少D、手写草了,就是平假名正确的选择是:A【题目】(选择题)对日本文字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从历史上看,日本的文字和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血缘关系B、日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假名混合体”C、汉语和日语属于同一种语言,即“汉字文化圈”D、假名是在吸收、改造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日本自己独特的字母正确的选择是:C【题目】(选择题)有关佛教中国发展,认识有误的是()A、佛教东汉初年已传入中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还看不出影响的迹象B、由于时代的局限,魏晋时代所理解的佛学只能是玄学化的佛学C、印度禅学在中国的变异并发展成禅宗的原因是时代浪潮的影响D、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哪个地区的文化交流?A. 欧洲B. 中东C. 非洲D. 南美洲答案:B2.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的遣唐使主要学习了哪些中国文化?A. 农业技术B. 宗教信仰C. 政治制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期访问了中国,他是哪国人?A. 意大利B. 英国C. 法国D. 德国答案:A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 非洲东海岸B. 印度洋C. 太平洋D. 大西洋5. 清朝时期,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科技B. 艺术C. 宗教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19世纪末,中国留学生赴日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学习军事B. 学习法律C. 学习语言D. 学习经济答案:A7. 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A. 鲁迅B. 胡适C. 陈独秀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20世纪中叶,中国与苏联的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经济援助B. 军事合作C. 文化交流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主要体现在哪A. 教育B. 科技C. 文化产业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哪些途径?A. 国际会议B. 文化节C. 旅游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A. 丝绸B. 瓷器C. 茶叶D. 香料答案:ABCD2. 清朝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贸易B. 宗教C. 外交D. 军事答案:ABC3. 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倡导民主B. 倡导科学C. 反对封建D. 反对迷信答案:ABCD4.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A. 经济B. 教育C. 文化D. 政治答案:ABC5. 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哪些途径?A. 国际会议B. 文化节C. 旅游D. 媒体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要说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1.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商品的交流,其主要路线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B. 长安—江南—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C.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D.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答案:B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文化交流的?A. 郑和B. 马可波罗C. 玄奘D. 鉴真答案:B3. 唐朝时期,以下哪种艺术形式是由外国传入中国的?A. 书法B. 绘画C. 音乐D. 舞蹈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开始?A. 张骞出使西域B. 丝绸之路的开通C. 郑和下西洋D. 鉴真东渡日本答案:A、B、C、D2. 以下哪些作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A. 《马可波罗游记》B. 《大唐西域记》C. 《红楼梦》D. 《一千零一夜》答案:A、B三、判断题1.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对)2. 元朝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的游记成为西方了解中国的窗口。

(对)3. 明朝时期,中国没有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

(错)四、简答题1. 简述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答案: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商品的贸易,还极大地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通过这条路线,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到了西方,同时,西方的宗教、艺术、科技等也传入中国,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和相互影响。

2. 描述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上远航活动,其历史意义重大。

它不仅展示了明朝强大的海上力量,还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与这些地区的联系,对后世的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论述题1. 论述中外文化交流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中外文化交流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北语网院18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3

北语网院18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3

------------------------------------------------------------------------------------------------------------------------------ 单选题1(4分) : 对楼兰古国认识有误的是()。

A: 官衙“三间房”是楼兰古城中最高的建筑B: 民居由红柳、芦苇搭建而成C: 有佛塔D: 有古烽火台、粮仓等建筑遗址2(4分) : 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A: 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B: 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C: 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D: 人身材变高3(4分) : 从佛教的正规说法来说,寺庙应该叫()。

A: 僧伽蓝摩B: 精舍C: 支提D: 浮图4(4分) : 以下不是河西四郡的是()A: 武威B: 酒泉C: 张掖D: 吐鲁番5(4分) : 确定罗布泊是个移动性湖泊,并指出其当时准确位置的考古学家是()。

A: 普尔热瓦尔斯基B: 李希霍芬C: 斯文赫定D: 斯坦因6(4分) : 以下曾主持完成了《皇與全览图》的绘制工作的是()。

A: 汤若望B: 南怀仁C: 塔夏尔D: 张诚7(4分) : 有关佛教中国发展,认识有误的是()A: 佛教东汉初年已传入中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还看不出影响的迹象B: 由于时代的局限,魏晋时代所理解的佛学只能是玄学化的佛学C: 印度禅学在中国的变异并发展成禅宗的原因是时代浪潮的影响D: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8(4分) : ()是满二十岁的出家男子,俗称和尚。

A: 沙弥B: 比丘C: 沙门D: 比丘尼9(4分) : 以下理解有误的是()A: 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 B: 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C: 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D: 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10(4分) : 徐福和日本真正的接触,相交是在()。

维语 中外文化交流史 作业

维语 中外文化交流史 作业

维语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中西文化交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近代以前,世界尚未紧密联系为一个整体,各个地区之间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文化的交流传播主要靠一些先驱人物的引领和撮合。

十七、十八世纪的东西方世界处于风云激荡的转型时期,文化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东弱西强格局的形成,中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李约瑟难题”的历史遗憾,一失手成千古恨,致使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近代受尽凌辱。

十七、十八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仍然主要是靠一些先驱人物的引领和撮合,在此过程中,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个曾经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

康熙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一位杰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他思想比较开明,勤于学习,对西方文化兴趣浓厚,努力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把十七、十八世纪的中国首都北京打造成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能够勤于学习的皇帝并不多,能够在学习国学的同时还能学习西学从而学贯中西的皇帝则仅见康熙皇帝一人。

可以说,康熙皇帝是中国众多古代皇帝中最有学问的皇帝,学贯中西的第一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满族的皇帝,康熙帝比他的前朝一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一明朝的历代皇帝更热爱和精通汉族的传统文化(即国学)。

他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诗词、书法、音律等都有研究,对宋明以来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则颇有钻研。

他“钦点”了《资治通鉴纲目大全》,凭借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一些著名的理学家像李光地等进行过学术探讨,组织他们编纂了《朱子大全》《性理精义》等著作。

又“盛世修宏书”,访求散落民间的书籍,网罗一大批博学鸿儒,大规模地组织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大清会典》等宏大典籍,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系统总结,促进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康熙以其对儒学的浓厚兴趣和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开创了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在他的垂范下,有清一代,文化繁荣昌盛,涌现了一批一流的人文科学家,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

北语2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辅导答案】

北语2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辅导答案】

北语2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1.影响文化的交流和排斥的因素没有()<A>项.主体文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B>项.外来文化的效用性<C>项.主体文化相比外来文化是否先进<D>项.外来文化的适应性<正确答案>:C2.以下对唐朝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项.突厥降唐之人居长安者是长安战俘中为数最多的<B>项.回纥与唐朝保持着友好和从属的关系,曾帮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C>项.唐不承认大食在中亚的扩张,双方长期军事对峙<D>项.吐蕃是古代藏族所建立的地方政权,唐朝与吐蕃长期处于和战不定的局面<正确答案>:C3.有关汤若望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项.第一位外国人钦天监正<B>项.明末1620年,汤若望随法国传教士金尼阁来华<C>项.主持《崇祯历书》的修订工作<D>项.大胆排斥中国传统的旧历——大统、回回、东局三家历法<正确答案>:C4.对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阶段性的理解有误的是()。

<A>项.汉代佛教与中国道术方士思想相结合<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玄学相结合<C>项.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D>项.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有学派而无宗派<正确答案>:D5.有关佛教能与中华文化融合的原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项.中国文化有不足之处需要补充<B>项.佛教的适应性<C>项.佛教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D>项.中国哲学体系中没有“本体论”论述<正确答案>:D6.礼仪之争的内容不包括()。

北语网院18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234

北语网院18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234

18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 )1.对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阶段性的理解有误的是()。

A. 汉代佛教与中国道术方士思想相结合B.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玄学相结合C.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D.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有学派而无宗派答案:D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2.对西域三十六国认识有误的是()A. 月氏被匈奴打败赶到西边之后地盘变小了,改称小月氏B. 西域三十六国实际是受汉王朝管辖的,两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C.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 楼兰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答案:A3.明清耶苏会传教士东来传教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是通过()这一途径进行的。

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B. 贸易往来C. 宗教传播D. 战争与掠夺答案:C4.不是昭武九姓的是()。

A. 安B. 米C. 成D. 火寻答案:C5.范礼安在澳门总结了几条到中国传教的方针,不正确的是()。

A. 传教士要说是仰慕中国文化而来B. 要穿佛教徒僧袍,称自己是印度西僧C. 到中国大陆的传教士应该学习中文D. 劝导加入天主教的中国人学葡萄牙语答案:D6.()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A. 《西字奇迹》B. 《两国记法》C. 《二十五言》D. 《畸人十篇》7.利玛窦认为中国人也应该更多的建立一种平等、博爱的关系,因而写了()。

A. 《西国记法》B. 《交友论》C. 《畸人十篇》D. 《天主实义》8.对中国丝织技术西传认识有误的是()A. 中国公主将蚕种带到了于阗,使那里的人懂得了种桑养蚕B. 中国的丝织锦技术直接传入波斯,使波斯有了自己的丝织业C. 中国的蚕种是从新疆运到拜占廷的D. 李约瑟认为,西方使用提花机至少晚于中国4个世纪9.第一个把范礼安的传教方略自觉认真实施的传教士是()。

A. 沙勿略B. 汤若望C. 罗明坚D. 利玛窦10.在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是()。

直属北语19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4

直属北语19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4

单选题1(4分) : 不属于赛里斯形象的意义的是()A: 是主体对客体关注的产物,是异域形象B: 分析赛里斯形象,只需要看它是否符合客体C: 其形象描写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并不是一无是处的D: 对赛里斯的形象的认识,折射了主体自身的文明程度2(4分) : 不属于“摩西十戒”的内容的是()。

A: 一定要信耶和华B: 不能把自己作为神C: 不能偷盗、杀戮,不能侵占别人的财产D: 于礼拜日谨守安息日3(4分) : 对唐景教认识有误的是()。

A: 其取名和建碑有关系B: 唐景教碑由一个叫伊斯的人写碑文C: 由一个叫吕秀岩的中国人刻碑D: 叫它景教是因为它的教义实在是太美好了4(4分) : 不属于汉王朝管辖西域三十六国的表现的是()。

A: 皇帝会往每个小国派出中央军队,象征性地外驻在那里B: 三十六国国王每年必须进贡C: 这些王国的国王有的时候要受西汉皇帝册封D: 有时,在皇帝顾得着的时候还会派一些屯兵在那里屯田、开垦5(4分) : 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写到的中国被叫作“支那”,是外国人对()的翻译。

A: 绮B: 秦C: 羌D: 茶6(4分) : 对大秦国认识有误的是()A: 大秦有类中国B: 大秦多宝、欲通使于汉C: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建都在君士坦丁堡,在唐、宋中国典籍中,称之为叫“拂菻”D: “拂菻”是从意大利语翻译而来的7(4分) : 以下理解有误的是()A: 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B: 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C: 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D: 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8(4分) : ()之后,天主教就基本上不来中国了。

A: 康熙B: 雍正C: 顺治D: 乾隆9(4分) : ()是世界上横穿中亚、南亚大陆,并由南洋海路回到中国的第一人。

A: 法显B: 玄奘C: 朱士行D: 义净10(4分) : 远古时期,不同民族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幼芽会沿着有利于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方向发展成熟,这是文化的()A: 发展的不平衡性B: 民族性C: 时代性D: 隔离机制11(4分) : 楼兰女尸属于哪一种人种()A: 蒙古人种B: 高加索人种C: 尼格罗人种D: 不确定12(4分) : 和平年代最通常的中外文化交流渠道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检测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检测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检测作业2020年春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检测作业一、选择题1.如下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一位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拟定了一幅对联(见下图),横批应为()A.海路通达B.经济繁荣C.民族和睦D.文明互鉴3.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

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

这说明了唐朝()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4.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①鉴真东渡日本②玄奘西游天竺③日本“遗唐使”来华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反映的史实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王昭君出塞6.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A.《唐本草》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金刚经》7.据下图,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A.吐蕃B.波斯C.大食D.天竺8.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A.文成公主B.松赞干布C.玄奘D.鉴真9.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调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主要表明()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10.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推荐】2020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 1(含答案)

【推荐】2020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 1(含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单项选择题1.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下列有关唐对外交往的正确叙述是()A.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B.天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人的某些风尚C.唐太宗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D.唐玄宗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3.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这一艘艘帆船反映了()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B.新罗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C.商业贸易繁荣D.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贸易的繁荣4.“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的“东瀛”指的是()A.天竺B.朝鲜C.日本D.印度5.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6.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这位“伟大僧人”的贡献是()A.促进中日友好交流B.维护了国家统一C.促进中印友好交流D.推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7.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哪部典籍()A.《日本书纪》B.《大唐西域记》C.《金刚经》D.《西游记》8.从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这些史实得出的结论中( )①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②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比较频繁③唐朝只和日本、印度这两个国家有往来A.①②正确③错误B.①正确②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错误D.①③错误②正确二、非选择题9.新华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主题为“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新闻在线】材料一 2014年4月14日,大型群雕《鉴真东渡》在江苏扬州大明寺鉴真广场正式落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
作业名称:1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
客观题预算成绩:92 分
注意:客观题是指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等能自动判分的题!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为路易十四写了一份报告《康熙帝传》的是()。

A、张诚
B、白晋
C、南怀仁
D、塔夏尔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云南普洱茶属于()。

A、绿茶
B、红茶
C、青茶
D、黑茶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明清耶苏会传教士东来传教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是通过()这一途径进行的。

A、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贸易往来
C、宗教传播
D、战争与掠夺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确定罗布泊是个移动性湖泊,并指出其当时准确位置的考古学家是()。

A、普尔热瓦尔斯基
B、李希霍芬
C、斯文赫定
D、斯坦因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记载了西域三十六国每个国家有多少户,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兵力,这三个数字都被记载了下来。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左传》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对楼兰古国地形图认识有误的是()。

A、位于东经85度55分12秒
B、位于北纬40度30分57秒
C、占地略呈300米的方形
D、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至今依稀可辨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礼仪之争的内容不包括()。

A、“Deus”是直接译为陡斯、天主,还是中国的天、上帝
B、敬孔是偶像崇拜还是祭念先师
C、祭祖是祈神佑福还是追忆尽孝
D、是否要尊长听君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记载了侵略者大肆屠杀华人事件的是()。

A、《佛郎机传》
B、《和兰传》
C、《吕宋传》
D、《意大里亚传》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贸易往来属于文化
的那个层面()。

A、物质层面
B、制度层面
C、精神层面
D、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三山夹两盆”首先是由()在地图上勾画出来的。

A、李希霍芬
B、斯文赫定
C、普尔热瓦尔斯基
D、斯坦因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首次用四个字“合敬清寂”概括出茶道的精神的是()。

A、冈仓天心
B、千利休
C、荣西
D、最澄
正确性:正确
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有关唐以来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造纸术的西传是在高仙芝败于大食兵的8世纪中叶。

B、火药的制作方法由阿拉伯商人带到国外
C、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意大利商船率先采用
D、雕版印刷术在8-10世纪传入伊斯兰世界的两河流域和埃及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对日文假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片假名只取用了汉字的一部分
B、手写草了就是平假名
C、《源氏物语》是用日文假名写成的文学作品
D、日语假名发明后日本文字的书写体系就不用汉字了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A、《西字奇迹》
B、《两国记法》
C、《二十五言》
D、《畸人十篇》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范礼安在澳门总结了几条到中国传教的方针,不正确的是()。

A、传教士要说是仰慕中国文化而来
B、要穿佛教徒僧袍,称自己是印度西僧
C、到中国大陆的传教士应该学习中文
D、劝导加入天主教的中国人学葡萄牙语
正确性:正确
题号:1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唐三彩中有很多胡俑,深目高鼻,或抱西域乐器,或牵引驼马,风尘仆仆于沙漠山岭之间,这些都是()商人。

A、突厥
B、波斯
C、大食
D、回鹘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1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写了一本《远东游记》的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是()。

A、柏朗嘉宾
B
、罗伯鲁
C、马可波罗
D、孟高维诺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1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不属于汉王朝管辖西域三十六国的表现的是()。

A、皇帝会往每个小国派出中央军队,象征性地外驻在那里
B、三十六国国王每年必须进贡
C、这些王国的国王有的时候要受西汉皇帝册封
D、有时,在皇帝顾得着的时候还会派一些屯兵在那里屯田、开垦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1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写到的中国被叫作“支那”,是外国人对()的翻译。

A、绮
B、秦
C、羌
D、茶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2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以下是用万叶假名写成的是()。

A、《古事记》
B、《日本书纪》
C、《怀风藻》
D、《枕草子》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2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对唐景教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景教碑是一块黑色的石灰石碑,大体完好
B、高10英尺,宽4英尺,厚1英尺,重约2吨
C、正面文字32行,每行62字,共1900余汉字
D、下方和左右侧面是一些专门的文字,即希腊文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2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在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是()。

A、乌孙
B、月氏
C、于阗
D、车师前国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2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和平年代最通常的中外文化交流渠道是()。

A、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贸易往来
C、宗教传播
D、战争与掠夺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2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鉴真在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A、佛教方面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了正轨
B、建筑方面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
C、留有《伤寒杂病论》一卷,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
D、书法方面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员答案:A
正确性:错误
题号:2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对楼兰古国认识有误的是()。

A、官衙“三间房”是楼兰古城中最高的建筑
B、民居由红柳、芦苇搭建而成
C、有佛塔
D、有古烽火台
、粮仓等建筑遗址
学员答案:D
正确性: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