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

合集下载

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雨果

洛德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 恶的情欲。 《巴黎圣母院》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
中所提出的美学原则。从整部作品的对照来看,人物形象对照是《巴黎圣母 院》对照艺术的精髓,因此雨果提出的美学原则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得到 了忠实的体现。雨果运用多样手法,通过小说人物之间,人物自身美与丑、善 与恶、真与假的对比,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借助于 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 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 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 加远扬。

《巴黎圣母院》创作于 1831年,又称《钟楼怪人》
是雨果著名的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小说以离奇和对 比的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 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 郎爱斯美拉达。面貌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 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 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 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国路易 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 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恶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 叛者吉普赛女郎埃丝美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 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克
维克多· 雨果
维克多· 雨果 Victor Hugo (1802.2.26~1885.5.22)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运动领袖,人道主义 的代表人物,被人们 称为“法兰西的莎士 比亚”。
一、作者生平

悲惨世界简介

悲惨世界简介

彩的一段,也为书后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冬天,看见这个还不到六岁的可怜的孩子衣衫褴褛,在 寒气中战栗,天还没亮,便拿着一把大扫帚,用她的小 红手紧紧握着它打扫街道,一滴泪珠挂在她那双大眼睛 的边上,好不叫人痛心。 在那里,大家叫她百灵鸟。那 小妞儿原不比小鸟大多少,并且老是哆哆嗦嗦,凡事都 使她惊慌,战栗,每天早晨在那一家和那一村里老是第 一个醒来,不到天亮,便已到了街上或田里,一般爱用 比喻的人便替她取了这个名字。不过这只百灵鸟从来不

我感觉《悲惨世界》这部巨著是一部充满着人性、人道主义的作品。 作者的一个思想就是用人性来唤醒一切。人们说《巴黎圣母院》是 雨果的代表作,而我却认为,《悲惨世界》与《巴黎圣母院》相比, 是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就是雨果的代表作。 然而《悲惨
世界》是最能反映雨果文学手法,思想观
念的文学巨著。

精彩片段

在第一章《芳汀》里关于米里哀.卞福汝主教对冉阿让的感化的一 段。 对于苦役犯冉阿让,主教没有任何的鄙视,而是诚心的交往, 当冉阿让偷了主教的银器时,主教没有生气,而是把他没有偷得两 个银烛台也给了他。并说:“先生,我用这对烛台把你的灵魂从魔 鬼赎回来,从今以后你的心就是属于上帝的了。”这是整本书最精
悲惨世界
作者:维克多· 雨果
第一部共八卷; 第二部共八卷; 第三部共八卷; 第四部共十五卷; 第五部共九卷。
这本书共 五部四十八 卷。
雨果简介

维克多· 雨果1802年2月26日 - 1885年5月22 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 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 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 影响的人物。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历时三十余年,从1828年起 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雨 果才终于写完全书。是最能反映雨果文学 手法,思想观念的文学巨著。在小说中, 雨果描述了下层人民的深重苦难。并且通 过主人公冉阿让的遭遇,表达了雨果悲天 悯人的思想。

雨果简介

雨果简介

雨果简介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802年2月26日- 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

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

写有大量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出小说。

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1878年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他回到巴黎。

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几乎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志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堕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

剧本《克伦威尔》1827年发表的韵文剧本。

剧本的“序言”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爱尔那尼》(爱格尼) 1830年,它的首演是法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彻底胜利的标志。

雨果及创作

雨果及创作

富洛娄把爱斯梅拉达带到格雷弗广场的绞 刑架前,胁迫爱斯梅拉达在他与绞刑架之间选 择其一。爱斯梅拉达宁死也不就范于副主教, 气急败坏的富洛娄把爱斯梅拉达暂交给荷兰塔 的女修士看管,自己去叫官兵。这个女隐士1 5年前丢失了可爱的女儿,至今仍保留当年女 儿的小鞋。当爱斯梅拉达也拿出自己保存的另 一只同样的小鞋时,女修士发现爱斯梅拉达就 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母女相识悲喜交 加,但相逢的激动变成了诀别的哀号。富洛娄 带领官兵赶到,母亲为保护女儿,被刽子手推 倒在绞台下,头部着地身亡。
第二天,格雷弗广场上搭起了临时刑台。昨天还是愚 人王的加西莫多今天却跪在转盘上任人鞭笞。富洛娄 路经此地,加西莫多心中一喜,但是这个当年收养他 的义父却慌忙逃避了他的目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加西莫多口渴难忍,围观者不但无人理睬,反倒是一 片戏弄与咒骂声。 这时,只见手提水罐的爱斯梅拉达 拨开众人,走上刑台,把水送到加西莫多嘴边。可怜 的敲钟人发现此人竟是昨晚自己劫持的姑娘时,羞愧 和感激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这也许是这个不幸的人 平生第一次流出的眼泪。大家都被眼前这一动人景象 迷住了:一个漂亮、纯洁、妩媚、纤弱的少女竟然这 样垂怜一个如此可怜而又难看和凶恶的人,被感动的 台下的群众大声叫好。但荷兰塔里的女修士连声诅咒 着:“可恶的吉卜赛女人!可恶!可恶!”
雨果故居——贝尚松
雨果的夫人
他雨 妻果 子苦 的恋 阿的 黛情 尔人 , 后 成 为
雨果的情人
柔与 情阿 的黛 朱尔 丽分 叶享 雨 果
雨果的子孙
心满 爱脸 的幸 孙福 子的 乔雨 治果 与抱 珍着 尼他 最
小说代表作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笑面人》 《海上劳工》 《九三年》
长篇小说《笑面人》
其实,弗比思的伤势并不严重。两个月后, 他正站在贡德洛里耶府邸的阳台上,与未婚妻德 丽丝谈情说爱呢。这时,押着爱斯梅拉达的囚车 由远处缓缓驶来,当爱斯梅拉达抬起头,无意间 看到了阳台上的弗比思,弗比思却快地一闪,躲 进了玻璃门里,他不敢出面证明她的无罪,爱斯 梅拉达再次遭到沉重的一击,此时她别无所求, 只希望能早一步离开这冷酷的世界。就在刽子手 要动刑时,加西莫多从教堂冲了出来,只身劫了 法场,抢走了爱斯梅拉达,将她带进了教堂。并 用可怕的声音叫道:“圣地!”见到这一壮举, 群众中爆发了一阵欢呼,他们被加西莫多的热情 感动了。

关于雨果的故事

关于雨果的故事

关于雨果的故事
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关于雨果的故事,欢迎阅读。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

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欠尚松城。

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

15岁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20岁时因发表诗集的《颂歌与杂诗》,国王路易
十八赐给他年金。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

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

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
向。

1。

雨果详细介绍

雨果详细介绍

雨果详细介绍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雨果详细介绍,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

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详细介绍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欠尚松城。

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

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

写有大量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出小说。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

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

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翻了。

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

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

“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

雨果

雨果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巴特勒上尉的信
维克多· 雨果 Victor Hugo
雨果(1802-1885)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 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 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其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 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代表作是:《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 《九三年》等长篇小说.
1、首先雨果批判的是强盗政府,而不是批 判所有的法国人和英国人。因为强盗政府
并不代表人民,英国和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是 友好的。 2、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没有被狭隘的爱国狂 热所支配,而是站在人类的立场来抗议政府所 犯下的罪行。他高度赞美圆明园是对东方艺
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 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人道主 义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1、朗读第三段,找出 雨果赞美圆明园的句 子或词语。
★ 希腊 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是雅 典最著名的古迹 之一,也是举世 闻名的古代七大 奇观之一。 如今它只剩下46 根十米多的柱子 诉说那曾经的辉 煌。
巴特农神庙
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 及奴隶制国王—— “法老”的陵寝 然而,拿破仑的炮 火也曾给它以毁坏。
这些“赞誉”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这一系列的“赞誉”是反语, 其实质是表达雨果对英法联军劫掠、毁 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的强烈谴责,具有 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反语:即“说反话”,用与本意相 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含义的修辞方法。 常含否定、讽刺以及嘲弄之意。
雨果不是中国人,他却高度赞美 圆明园;他是一个法国人,但他却 说:“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 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 利。”难道他不爱国吗?
琉璃[liú lí ] ,亦作“瑠璃”,一种人造水晶

雨果是什么主义诗人

雨果是什么主义诗人

雨果是什么主义诗人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及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雨果是什么主义诗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浪漫主义诗人雨果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19世纪,他的创作生涯达到60年之久,创作经久不衰,在法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堪称是一个神话。

他的浪漫主义题材的小说作品精彩动人,雄浑有力,读者甚是喜爱。

在这些以浪漫主义为题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仁慈的作家,为社会的底层人士鸣不平。

雨果是个怎样的人完全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展现出来。

在《巴黎圣母院》中所展现出来的是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层面。

这部作品以离奇和对比的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了禁欲主义的破产,同时歌颂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善良、有爱、舍己为人等良好的品质,与上层人士的道貌岸然和蛇蝎心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851年12月,路易·波拿马发动政变,雨果参加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遭到波拿马的无情镇压,雨果也遭到迫害,他只能流亡国外。

在流亡期间,他一直和拿破仑三世作斗争,写政治讽刺小册子和政治讽刺诗,猛烈抨击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显示出他不畏与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敢品质。

雨果的性格特点雨果性格特点跟他母亲十分相像,他从小就受母亲的影响,性格也是非常的坚定,但是失去了母亲那种骄傲的特性。

雨果的性格也是很坚毅的,有自己的主见,不受任何人的束缚。

在中学时,雨果非常喜欢作诗,但是老师并不喜欢他写诗,于是就给雨果出很多习题来抑制他写诗,但是他却不理会老师,依然坚持自己对诗歌的创作。

雨果的性格也是非常坚毅的,从不言放弃,这与他母亲的教导是有直接关系的。

有时在写作技巧上,雨果认为自己写的“糟糕”,但是母亲却不这样认为,她看到的是雨果的坚持和努力,而且从这样一位坚持不懈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儿子的未来。

船长

船长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片段: “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 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品 质的写法。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 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 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维克多.雨果
读读生词
诺曼底 不可开交 哭泣 斗殴 阴森可怖

玛丽 嘈杂 大副 巍然屹立 雕像
救生艇 简短有力 肇祸 舰桥 忠于职守
秩序 机械 井然有序 深渊 履行
新词释义






大副:轮船上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肇祸:闯祸。 井然有序:形容很有秩序,丝毫不乱。 屹立:形容山或建筑物雄伟的样子。 调遣:调派,差遣。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
课文分段

诺曼底号被玛丽号撞击,情况十分危急。 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脱险。
第3至28自然段


船长坚守岗位,以身殉职。
第29、30自然段
课文解析

薄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 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 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来。 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 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 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 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 舱。
这是一位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船长; 一位尊重妇女、关心弱小的船长。 但就在一个平常的夜晚,一个普通的夜 晚,他,为了乘客的生命付出了自己的 生命。俗话说:“疾风知劲带,烈火见 真金”,有这样的一位船长,是一种福 气,更是一种荣幸!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2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2


普希金的创作

政治抒情诗、浪漫主义抒情诗;
《茨冈》( 1824 )是诗人过渡到现实主义的最后 一部浪漫主义叙事诗;

20 年代后期他转向了现实主义,创作了诗体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1)、长篇历史 小说《上尉的女儿》( 1837 )和短篇小说集《别 尔金小说集》(1832)等现实主义作品。

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和代表,人道主义的代表人 物。 从 20 年代至 70 年代,他写下

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小说
和文学评论,反映了法国的 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
浪漫之爱

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 德鲁埃,并坠入爱河, 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 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 1818年在巴黎广场上看到一次行刑场面:一个妇女因犯了所 谓的“仆役盗窃罪”而当众接受烙刑。雨果后来回忆说: “我从那出来,下决心(那时我16岁)要永远同法律的恶劣 行为作斗争”。


从40年代开始写作,1862年才 完成,前后达20年之久; 作者宣称力图“把一切史诗融 合在一部高级的、终极的史诗 中”,这部史诗表现“从恶到 善、从非正义到正义、从假到 真、从渴望到觉醒、从腐朽到 生命、从兽性到责任、从地狱 到上天、从虚无到天主。”
内容

小说共分五部,分别是:“芳汀”、“珂赛特”、“马吕 斯”、“卜吕梅街的儿女情与圣安东尼街的英雄血”、“冉 阿让”。

雨果的人道主义
1、同情人民苦难,控诉社会黑暗:“男人在 12岁就落入感化院,18岁去坐牢,在40岁就 被送上断头台。” 2、坚持向上的乐观信念:雨果是性善论者, 对人类前途充满信心,相信人类有光明美好 的未来。雨果的乐观信念是他高出其他同时 代作家的地方。

巴尔扎克的葬词

巴尔扎克的葬词
这句话的意思是巴尔扎克用他天才的观 察和想象,将现实撕破给人看,让们看清了社 会的真面目,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社会理想。
难度系数:★★ ★
(第5段)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 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对于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后人必 将永远推崇他,尊敬他,纪念他。
难度系数:★★
(第7段)他的一生是短促数:★★★
(第2段)就像文明发展中,出 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 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这句话表面是在揭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 规律,即每一大变动时代先出现武力统治 者,然后才出现精神统治者。实际上作者 在这里是赞誉巴尔扎克,把他看成一个比 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
难度系数:★★☆
人格
影响
众目仰望 永垂不朽
(伟大的) 死亡
著名作家
作品
一部有生命 的光亮的书 一部既是观察 又是想象的书
成就
雄伟纪念碑
精神统治者
一部历史书
写作背景
巴尔扎克和雨果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
义文学两座并峙的高峰。
两位文学大师在同一时代,又在同一城市,对 文学的执着和共同拥有的崇高声望,使这两位文
学大师交往甚密并成为朋友。
巴尔扎克的逝世使整个法国陷入了悲痛之中。 雨果痛悼一代伟人的永不复生,为巴尔扎克在并 不长寿的生命中的巨大创造而骄傲,同时他也思 考人活着的意义、死后的荣辱等问题。1850年8 月20日,天气阴晦,细雨霏霏,巴尔扎克葬礼在
(第3段)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
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 也没什么。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它 的现实主义精神提供了一部法国社 会的历史。
难度系数:★★ ★★ ★
(第3段)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

介绍雨果优秀作文

介绍雨果优秀作文

介绍雨果优秀作文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介绍雨果优秀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介绍雨果优秀作文1 贯穿雨果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

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

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序言》(1827),“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

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

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

介绍雨果优秀作文2 雨果,全名是维克多·雨果。

他是法国最杰出的作家代表之一,一生中创作无数。

雨果是继巴尔扎克以后,法国又一个“文坛国王”。

我眼中的雨果,是公正的、有胆量的。

炮兽(1)

炮兽(1)

• 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 欧洲.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风格,在表现现实上,它 强调主观和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 想像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 现实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浪漫 主义文学偏爱表现主观理想,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 体验,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情节戏剧化,人物超 凡化等.
• 雨果在著名的《克伦威尔· 序》中写道:"丑就在美旁 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 存,光明与黑暗与相共." 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 则",对照法是他在创作中最喜欢采取的方法. • 多用"对照法"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显示了浪 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为 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 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 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 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 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 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 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 模仿.
•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 然.(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 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 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 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 理解的美好.
问题思考
桥边的老人》中, 海明威那么一两 百字就展现了军 民撤退的壮阔画 面,而雨果所写 的画面简单说就 是四个字“炮兽 肆虐”,但雨果 却写了那么多字, 这是为什么呢?
雨果写场景之所以繁复是因为他喜欢议论联 想形容,生怕读者不会想象,用的是加法, 符合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海明威写场景喜欢 的是白描,不加修饰,不事渲染,几乎不用 形容词,绝不议论,尽量客观,什么思想内 涵让读者自己揣摩,用的是减法。
第一场景(从开头到“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 打”)炮兽肆虐,惊心动魄。 第二场景(从“突然间”到“把舵索的……青铜 脖子上”)人兽大战,紧张激烈。 第三场景(从“斗争结束了”到结尾) 罚罪,跌宕起伏。 赏功

巴黎圣母院 雨果生平

巴黎圣母院 雨果生平

雨果的生平简介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是法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法国浪漫主文学的翘楚、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19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1、诗歌创作第一块纪念碑:《颂歌和杂诗》(处女作,1828年定名为《歌吟集》)。

名垂史册的三部杰作:《惩罚集》(1853)、《静观集》(1856) 、《历代传奇》(1859-1883) 。

其他主要诗集:《东方集》(1829)、《秋叶集》(1831)、《暮歌集》(1835)、《心声集》(1837) 、《光影集》(1840)等。

三大代表作:《巴黎圣母院》(1831)、《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其他作品:《布格·雅加尔》(1819,第一部小说)、《死囚末日记》(1829,最早表现人道主义思想)、《笑面人》(1869) 、《九三年》(1873)2、小说创作第一个剧本:《克伦威尔》(1827) ,其序言成为浪漫主义的理论纲领。

1830年,戏剧《欧那尼》在巴黎上演,引起古典主义派与浪漫主义派的激烈争斗,史称“欧那尼之战”。

《城堡里的爵爷们》(1843)被称为“雨果戏剧创作生涯的最后一曲”。

3、戏剧创作青年雨果的生平与创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藏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领,母亲信奉旧教,拥护王室,在政治倾向上与父亲不同。

雨果青年时期思想比较保守,和母亲的影响有直接联系。

—这时期受古典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较深,1822年发表《颂诗集》,歌颂封建王朝和天主教,获国王的年金赏赐;182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冰岛恶魔》,有明显的消极浪漫主义色彩,十分崇拜消极浪漫主义代表夏多布里昂。

表示:“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

”转向浪漫主义—雨果逐渐看清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反动面目,于1826年左右公开站到反对波旁王朝的一边,表示对革命的同情。

1827年写下剧本《克伦威尔》,在序言中正面阐述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批判伪古典主义,反对“假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有力地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

炮兽

炮兽

“乌拉!”水手们欢呼起来。 惊惶代替了欢呼。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
第三场景中对照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朗德纳克侯爵对炮队队长两 次截然相反的处臵的对比,使 他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 无情的性格跃然纸上。
三个场景中的对照
场景一: 炮兽的强大、疯狂与人的渺小、怯懦
勇士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 场景二: 船员的束手无策与炮队队长的英勇无畏 炮队队长的勇斗大炮与神秘老人的智取大炮 场景三: 赏功与罚罪 欢呼与惊惶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突出了炮兽的巨大、灵活、 运动的不可预测、人类完全无法控制的特征,制造了 一种极其紧张恐怖的气氛。
面对这一场景,船上的人有什么反应,作者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
(1)船员——所有这些惯于在打仗时欢笑的水手们都哆 嗦起来了。要描写这种恐怖的气氛是不可能的。 (2)船长和大副——船长布瓦斯贝特洛和大副利· 维厄维 勒虽然是两个勇士,也在楼梯顶上停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 脸色发青,犹豫不决,向中甲板里面张望。 (3)老人——走到中甲板里来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在楼梯 底像一尊石像一样站着。他用严峻的眼光望着这种破坏的情况。 他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法向炮舱里挪动一步。 面对“炮兽”的巨大破坏能力,大家内心似乎都充满了恐 惧,只有老人沉着冷静,这一对比暗示了老人作为一位领导人 物所具有的临危不乱的优秀品格,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位 神秘人身上。 作者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人们内心的恐惧,这也 从侧面烘托了“炮兽”的巨大破坏力;同时也为炮队队长的出 现作了铺垫,衬托了后文老人与队长的英勇行为。
总结用“对照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作用:
1.使小说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 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 2.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3.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语文手抄报资料:法国文化先驱

语文手抄报资料:法国文化先驱

语文手抄报资料:法国文化先驱语文手抄报资料:法国文化先驱语文手抄报资料:法国文化先驱维克多雨果(1802 1885),诗人、小说家、政治活动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

他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

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

由于家庭的影响,雨果最初的诗歌大都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

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

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写了长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艺宣言。

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坚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体地表现情节。

他特别宣扬了真善美与伪恶丑对照的原则。

这篇序言在法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30年,雨果浪漫戏剧代表作《欧拉尼》的公开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决定性胜利。

1830年七月革命后,雨果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他的长篇名著《巴黎圣母院》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这部作品奠定了雨果作为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1848年二月革命开始时,雨果已成为坚定的共和党人,并当选为制宪会议的成员,成为法国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左派的领袖。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xx政变。

雨果立即发表宣言进行反抗,不幸遭到失败。

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鲁塞尔。

在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期间,雨果始终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独裁政权的斗争,并坚持写作。

1852年,他出版了对拿破仑三世进行辛辣嘲骂的政治小册子《小拿破仑》。

炮兽

炮兽

2、炮队队长与神秘老人
课文相关内容:
炮队队长——那汉子站在一个角落里,手里紧 握着铁棍和带子,背靠在一根船骨上,两条小 腿稳稳地站定,仿佛两根钢柱;他的面容苍白、 镇静、凄苦,像在甲板上生了根似的,等待着。 (37段) 炮手拿着他的起重铁棍等着。大炮仿佛瞥见了 他,根本不屑把身子转过来,就用一种斧劈似 的速度向后倒退,朝汉子冲过来。被迫退到船 舷上的汉子已经到了绝境。(54段)
*现代小说的场景观
【合作探究】 1、《炮兽》大致可切分为几个场景?如果你是 导演,这场戏你认为应该分成哪几个场景来拍摄? 并给这几个场景拟一个小标题。 2、在整个场景描写中,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 是炮队队长,还是那个神秘的老头(将军),或 者是炮兽?说说你的理由,并结合文本分析这个 人物形象。 3、雨果在著名的《克伦威尔•序》中写道:“丑 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 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他的创 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对照法是他在创作中 最喜欢采取的方法。请说说在这篇课文的场景描 写中他是如何运用对照法的。
补充问题探讨: 对炮队队长的处罚合适吗?是否过重 了?
合适。因为队长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1、5个船员因此丧生。
2、舰船多处创伤,基本丧失了战斗力。船壁 五道裂缝。二十尊大炮毁坏。舱底进水。
3、修补船只可能会被敌人发现。因为不得不 挂起船灯来照亮。
4、偏离了航向。可能会被风暴吞噬。
文章小结 节选部分场景的设置,为塑造朗 德纳克这一人物形象的出场提供了 一个舞台,初步展现了他的精神和性 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后文 他在斗争中的表现作了铺垫。
“现在,把这个人拉出去枪毙。” “……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 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 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 砍在橡树上。 “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
世界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

9岁开始写诗,15
岁时在法兰西学院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
西学士院的奖励,17岁获得“百花诗赛”第一
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25岁发表剧本
《克伦威尔》及其序言。

剧本虽未能演出,但
那篇序言却被共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8岁剧作《欧那尼》在法兰西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的主导地位。

1878年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他回到巴黎。

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几乎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志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其他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笑面人》等。

雨果作品特色:
创作主调:赞颂真、善、美,鞭挞黑暗、丑恶、残暴。

诗作方面:有着瑰丽的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绝妙的音乐性,多方面的用字与巧妙的用韵法,达到优雅、精美、雄伟、朴实的非常境界。

小说方面:多半写社会小说描写人生百态为主,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情节生动、结构离奇、感情澎湃、气势磅礴,震慑人心,脍炙人口。

剧作方面:打破希腊悲剧的三一律,创始了悲喜交杂的浪漫剧。

运用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情绪、无边的气魄、美丽的诗词,造成一种强烈而矛盾的戏剧效果。

画作方面:作品包括名著插画、人物画、风景画。

描绘作品中的情节,展现内心的思绪,而以水墨画西方山水。

十九年流亡期间,“海”成了他绘画的主题
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
《九三年》——法国大革命的史诗(1793年,法国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
这一年年初,代表共和国革命势力的国民公会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由此引起了保王党的叛乱和外国反动势力的进攻。

于是革命和反革命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代表共和国的革命势力的是神父西穆尔登和他的学生郭文,代表反共和政府势力的是朗德纳克侯爵。

旺岱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和他的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

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生动地描写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生死搏斗场面。

小说最后:死里逃生的朗德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登在郭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尽。

《九三年》可以说是雨果的写作艺术和人道精神的最终显示。

雨果的《九三年》——法国大革命的史诗
《炮兽》可分为几个场景?
第一场景(开头----“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打”)炮兽肆虐,惊心动魄
第二场景(“突然间”-----“把舵索的……青铜脖子上”)人兽大战,紧张激烈
第三场景(“斗争结束了”----结尾) 赏功罚罪,跌宕起伏
这些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
1.给全篇“定调”。

小说开头的场景就带给我们紧张的气氛,结尾的场景则给我们带来不详的预兆。

从喧嚣的静寂、阴郁的气氛弥漫开来,一直渗透到全篇,给小说定下了悲剧的调子。

2、导引人物出场。

《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全书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出场。

3、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炮兽》中一开始对大炮疯狂的破坏场景的描写为我们渲染出了一种紧张、急迫、恐怖的气氛,既写出了情势的险恶,又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4、揭示人物性格。

比如第三部分中炮手与大炮搏击的场景,就集中表现出了炮手的英勇无畏、侯爵的智勇双全以及坚毅果敢的性格。

5、作为象征。

《炮兽》中,大海的风暴、船上的劫难,象征了命运隐隐的威胁和凶多吉少的不可测的未来。

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这些场景的?
采用对比法(对照法)
雨果说:“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


雨果的创作主张是“美丑对照原则”,因此对照法是他在创作中最喜欢采取的方法。

•第一场景中的对照:
•1、炮兽的强大,疯狂——人的渺小,怯懦
•2、勇士的六神无主——老人的沉着冷静
•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

——雨果
在这一场景里,炮兽越是凶猛、庞大、威力无穷,就越显得人的怯懦、渺小、无能,人越是怯懦、渺小、无能,就越能显出炮队队长的勇敢。

困苦越大,就越能显出人的力量的强大。

这样的对照,为炮队队长的出场作了有力铺垫。

面对“炮兽”巨大的破坏能力,大家内心似乎都充满了恐怖。

连“勇士”都犹豫不决,只有老人沉着冷静。

这一对照暗示了老人作为一位领导人物所具有的临危不乱的优秀品格,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神秘的人物身上。

•第二场景中的对照
1.船员的束手无策——炮队队长的英勇无畏
2.炮队队长的勇斗大炮——神秘老人的智取大炮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通过海洋、天空、心灵的层层对照,写出了心灵的广阔无比。

•在这一场景中,也是通过船员、炮队队长、老人的层层对照,写出了老人的智勇与果敢。

•与其他人的束手无策相比,炮队队长的勇敢无畏就脱颖而出了。

其实,突出炮队队长的勇气,则是为了衬托神秘老人的有勇有谋。

这个场景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层层对照,将重要人物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果敢、智勇双全作了第一次展示。

•第三场景中的对照
1.赏功与罚罪
2.欢呼与惊惶
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雨果
•按照常理,人的两只耳朵听到的是同一个声音,所以,“上帝的声音”与“魔鬼的声音”
是同一个声音。

这句名言与这一场景的共通之处就在于朗德纳克侯爵的赏功与罚罪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

朗德纳克侯爵对炮队队长两次截然相反的处置的对比,使他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性格跃然纸上。

•赏析《炮兽》的场景描写,体会雨果的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

雨果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手法是将无生命或非人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令人惊叹。

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风格,在表现现实上,它强调主观和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像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

浪漫主义文学偏爱表现主观理想,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情节戏剧化、人物超凡化等。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九三年》的开头,《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全书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出场。

讨论:《炮兽》这一场景为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作了哪些设计?
1.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坚定意志.船在大海上航行,波涛汹涌,天气恶劣,充满不可预测的危险,这样的环境足以展现人物的坚定意志.
2.炮兽肆虐的特定场景考验了人物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英雄人物施展自己才能的良好舞台.
3.船员,炮队队长,老人的层层对照展现了人物的极大勇气,沉着冷静,坚毅果敢,智勇双全.
4.卖足关子,保持神秘,吸引读者.身为重要人物,肩负重大使命,却以\'穿着农民服装的老头\'出场,关键时刻的出色表现,一步步加深了人物的神秘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总结:因此,这一场景的设置为塑造朗德纳克这一人物形象的出场提供了一个舞台,初步展现了他的精神和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后文他在斗争中的表现作了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