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详细介绍
永遇乐中的五个典故作用
永遇乐中的五个典故作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永遇乐中的典故及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理想;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明出师北伐的决心;
3.佛狸祠下:今昔对比,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永遇乐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翻译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
无
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
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五个典故及作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五个典故及作用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其中《永遇乐》是一首以北固亭为背景的诗歌,流传至今。
本文将探讨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到的五个典故及其含义,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取自汉代时期流传下来的《琵琶行》中。
牵牛星,又称织女星,是中国传说中与城管星(即河鬼星)相对应的两颗星星,代表一年一度的七夕节。
这句诗描绘了两个情侣因为天河而被分隔的场景,意味着离别和思念。
二、“天津桥梁”"天津桥梁"指的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桥梁,位于天津市,为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船闸之一。
这座桥梁是中国古代运河交通的象征,也是交流和联系不同地区的媒介。
三、“桃李春风一杯酒”"桃李春风一杯酒"这句诗来自唐代文学家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桃李"指的是学生,而"春风一杯酒"表示杜甫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鼓励。
这句诗意味着友情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来自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个典故形容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宜人,鼓励人们保护自然资源,在诗歌中表现为对古原草地的留恋和珍惜。
五、“黄粱梦”"黄粱梦"来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这个典故源自《庄子·齐物论》,形容人们一夜之间的梦幻与虚无,警示人们珍惜现实的幸福与真实的生活。
结论通过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五个典故的分析,我们揭示了这些典故的背后意义。
这些典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传递了人们对爱情、友情、自然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理解和欣赏这些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丰富内涵。
对于保存传统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以及塑造个人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一起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激励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通俗解释一、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此句是怀念孙权的。
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
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
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二、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句是怀念刘裕的,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
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想学前人“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而误听王玄谟之言,派王玄谟率兵草率北伐,结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打得狼狈不堪。
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
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
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四、佛狸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
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五、廉颇“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
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
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
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这种印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个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个典故咱今儿聊聊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的五个典故,辛弃疾这老兄,可真是个有故事的人啊。
他一站在这北固亭上,望着那片古老江山,心里头五味杂陈,一股子英雄气概就涌上来了。
头一个典故,说的是“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哎,这孙仲谋谁啊?不就是那东吴的孙权嘛!想当年,孙权在京口这儿建了个都城,跟曹操那老小子斗智斗勇,愣是把曹操给打跑了,保住了江东的太平日子。
辛弃疾站这儿一看,心想:现在这世道,哪儿还找得到像孙权这样的真英雄啊?他这是在怀念过去,也是在感慨现在啊。
再往下说,“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寄奴?这不是刘裕的小名嘛!刘裕也是个狠角色,他带着晋军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收复了洛阳、长安,那气势,简直就像猛虎下山一样。
辛弃疾走到那些小巷子里,听人说刘裕以前就住这儿,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一样。
接下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这说的是刘义隆,也就是刘裕的儿子。
他老兄可好,一心想着建功立业,结果北伐搞得太草率了,没两下子就被北魏给打回来了,还搞得自己狼狈不堪。
辛弃疾提到这茬儿,心里头那个急啊,就像咱们现在看到有人做事不靠谱一样,恨不得上去给他两巴掌,让他清醒清醒。
再往后,“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这佛狸是谁?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啊!他当年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建了个行宫,后来就成了佛狸祠。
辛弃疾到这一看,嘿,老百姓们在那儿又是烧香又是敲鼓的,好像根本就不知道这儿曾经是个战场一样。
他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儿啊,就像咱们看到有人忘了历史一样,心里头那个堵得慌。
最后一个典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说的是战国时期的廉颇老将军。
廉颇虽然年纪大了,但人家还是想着为国效力呢。
辛弃疾用这个典故,其实是在说自己啊。
他年纪也不小了,但心里头还是想着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呢。
可惜啊,朝廷里那些人不理解他,不重用他,搞得他就像廉颇一样,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处挥洒啊。
总的来说啊,辛弃疾这首词啊,就是通过这五个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16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 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 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理清这首诗的叙事、抒情线索
词中也有一条明显的叙事、抒情的线索:词人知道
这个地方在三国孙权时代曾经出现过繁华的景象,想去 探寻它的遗迹,然而没有见到,昔日的“舞榭歌台”已 经荡然无存,这使他感慨万千;可是他看到了在“斜阳 草树”掩映下的刘裕的故居,这时他的脑海中便浮现出
用典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 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 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
“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
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 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
再下一件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长江边的瓜步山上 建行宫,词人借此表示: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不
迅速谋求恢复,后果将不堪设想。词人将这番意思艺术地
融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幅图景里,颇能发人 深思。
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
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地、鲜明地 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一幅当年刘裕誓师北伐的图景来,他为刘裕“气吞万里
如虎”的形象而激动不已。
词的下片,一开始就是一幅令人沮丧的历史图景:宋 文帝元嘉年间王玄谟“草草”出兵北伐,遭到惨败。这是
词人回溯历史,意在汲取教训,不打无准备的仗。这是诗
词中常用的讽喻手法,因为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于事功, 主张立即出兵,词人这样写,含有委婉劝阻的作用。
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 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
理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典故的含义
抒情感 作者怀念赞叹英雄孙权,惋惜英雄不再,表达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讽刺南宋苟且偷安。
孙权 图片 三国鼎立形势展示
(2)刘裕
原文: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知典故
刘裕典故。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于京口起兵北伐,灭南燕、后秦、又废晋帝。建立刘宋政权。《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 ,史载刘裕出身贫寒,生活在偏僻小巷。生长于京口的刘裕,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时未称帝),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赵王想起用廉颇,就派使者去看廉颇身体怎样。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了使者很多钱,要使者诋毁廉颇。廉颇见了使者,为了表示自己身体好,就吃了1斗饭,十斤肉,并披挂上马。使者回报赵王说,廉颇虽老,胃口还好;但是坐了一会的工夫就拉了三回屎。赵王以为廉将老,就不召用。
明原义 英雄廉颇,虽年迈,但仍有远大抱负,愿为国效力虽,可不被重用,壮志未酬。
刘义隆图片展示刘义隆北伐出征图 拓跋焘饮马长江图
(4)佛狸祠
原文: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知典故 佛狸祠典故:南朝宋(不是南宋),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军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今江苏六合),打败南朝刘宋王玄谟军队后,在那里筑了一座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佛狸是拓跋焘的小名。后来这里的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祭祀,而不会审查这神的来历。这所庙宇,南宋时犹存。
明原义 感慨如今南宋的江北各地沦陷已久,百姓在佛狸祠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祭祀,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生活。忘记自己是宋室臣民。
抒情感
怒斥偏安,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京口北固亭怀古5个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五个典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五个典故,是孙权的典故、刘裕的电故、宋文帝的典故、后魏太武帝的典故、廉颇的典故。
该词是辛弃疾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写下的怀古名作。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表示出作者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孙权他曾多次于此拒强敌于江北,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不复存在了,就是连昔日的繁华与功业也都被岁月的风雨消磨殆尽。
这决不仅是对孙权一个人的评价问题,它已成为抗战派与投降派斗争的焦点之一。
所以在此引用孙权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对南宋政权苟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极大不满,是对长期以来投降主和派的强烈谴责。
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句是怀念刘裕的,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刘义隆是刘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险北伐,结果大败,北魏军一直追到长江边,几乎遭到覆灭的危险。
刘义隆只落得仓皇北顾,“北顾涕交流”。
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赢得”二字沉痛万分,悲愤之至。
这三句暗指南宋近事,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用张浚北伐,在符离集遭到大败。
作者希望当局接受历史教训,不要轻举妄动。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一败涂地,王玄漠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直追到长江边上。
“佛狸”是拓跋焘的小字,他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筑了一座行宫,后来就成了佛狸祠。
佛狸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而瓜步山下的同胞却早已忘掉这一点,在那里欢天喜地地祭社。
理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典故的含义
教师姓名陈红梅单位名称新疆库尔勒市第三中学填写时间2020.8.20学科语文年级/册高一 必修4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阅读与鉴赏 第二单元 《辛弃疾词两首》难点名称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的含义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文中运用典故较多,典故是什么,典故的本意是什么,作者运用典故想要抒发的情感分别是什么,学生都比较难以理解。
而且容易混淆。
难点教学方法通过运用知典故、明原义、抒情感的分析典故的思路方法,把握每个典故的含义。
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一)用典用典是辛弃疾词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这也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这首词的特点是多用典故,1、明确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人、古事来比喻今人、今事,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
2、运用典故的作用:(1)、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
(2)、与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请找出这首词中运用了那些典故?运用了五个典故:上片:孙权、刘裕 下片: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请结合词文内容分析这些典故的含义?(1)孙权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知典故 孙权典故:孙仲谋,即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国君,他始置京口镇。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
在京口建立吴都(后迁建康),占据江东。
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保卫了家园。
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明原义 称赞孙权在京口建立霸业,保卫了家园的英雄业绩。
抒情感 作者怀念赞叹英雄孙权,惋惜英雄不再,表达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
讽刺南宋苟且偷安。
孙权 图片 三国鼎立形势展示(2)刘裕原文: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知典故刘裕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的含义
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
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
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所以典故没有表达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
大将的痛惜心情这个意思。D项,鉴赏正确。
12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后一处典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3
活动与探究 知识讲解
(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难点突破 典故一: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
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 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扬 他,表示了自己对他的敬仰和赞叹,只是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再 无处可寻了。表达了作者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 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慨叹当世没有英雄力挽狂澜,振兴宋室,抵御 强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 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 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 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9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
词人发挥典故“辞约意丰”之所长,借助精心选择的人物典故,以 俭省的笔墨表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典故的运用又使作品语言含 蓄蕴藉,避免了一般豪放词直接抒情的直白、浅露,言有尽而意无穷, 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品味、思考空间。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五个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五个典故说起《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啊,简直就像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课本,里头藏着好几个让人回味无穷的典故。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五个典故,用大白话讲讲它们的来龙去脉,看看辛弃疾是怎么把它们揉进词里的。
首先,咱们得说说“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这孙仲谋,就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帝孙权,人家那可是个狠角色,坐镇江东,硬是把曹操那老狐狸给顶了回去。
辛弃疾站在北固亭上,望着眼前的江山,心里头那个感慨啊,就像咱们现在找不着当年的英雄人物一样,心里头空落落的。
他这是在说,现在朝廷里啊,缺了那么一股子硬气,少了像孙权那样能抗外敌的英雄。
再来说说“寄奴曾住”。
寄奴啊,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这家伙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北伐中原,气势汹汹,收复了不少失地。
辛弃疾提到这个,其实是在怀念刘裕的英勇,同时也在暗示,现在要是能有个像刘裕这样的猛将,那该多好啊。
他这么写,也是在鼓励自己,也鼓励大家,别忘了咱们祖先的辉煌。
接下来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这里头说的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刘义隆这家伙呢,有点儿急功近利,北伐的时候没做好准备,结果打了个大败仗,灰溜溜地跑回来了。
辛弃疾用这个典故,其实是在提醒当朝的宰相韩侂胄,别学刘义隆那样,别光顾着出风头,得把事儿办得漂漂亮亮的才行。
然后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啊,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
这家伙当年可是把刘宋王朝给打得落花流水,还在长江边儿上建了个行宫,后来就成了佛狸祠。
辛弃疾写到这儿的时候,心里头那个五味杂陈啊。
他看见老百姓在佛狸祠下祭祀,乌鸦飞来飞去,社鼓声声,心里头就琢磨,这国家都成啥样了,老百姓咋还跟没事儿人一样呢?他这是在感慨,也是在提醒大伙儿,别忘了咱们的历史,别忘了咱们的根。
最后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啊,那可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老当益壮,吃饭还能吃好几碗呢。
辛弃疾用这个典故,其实是在说自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个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个典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个典故》北固亭位于今江苏南京市秦淮区北固山下,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的聚集地。
北固亭的名气源自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之感,同时也蕴含着五个典故,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历史与文化启示。
第一个典故是“大江东去”,指的是长江的壮阔景象。
词中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一景象提醒我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我们应该珍视长江这一自然奇迹,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个典故是“千古兴亡多少事”,词中写道:“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段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纪录了中华民族的起起伏伏。
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智慧,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个典故是“乍暖还寒时候”,词中写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楚汉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他选择了在此结束自己的一生。
在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间的情感纠葛和选择的艰难,启示我们人生中要懂得珍惜和明智地把握每个机遇。
第四个典故是“黄鹤楼”,词中写道:“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是古代江南地区最著名的楼阁之一。
这里提到的黄鹤一去不复返,引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事物变迁的反思。
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与机遇,不断学习和进步,使自己能够与时俱进,不被时光遗弃。
第五个典故是“归去来兮辗转反侧”,词中写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人却曾经许,小雨楼台。
”这段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家乡的呼唤总是如此强烈。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应该心系家乡,牢记自己的根,传承家乡的精神,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北固亭怀古五个典故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历史与文化启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五个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五个典故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说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的那五个典故。
先说那孙仲谋,孙权可是个厉害角色啊!想当年,他在京口建立霸业,那是何等的威风。
这就好比咱生活中那些敢打敢拼,能在一片天地里闯出大名堂的人。
咱要是能有孙权那股子劲头,啥事儿干不成呀?再看看寄奴,刘裕当年那也是牛气哄哄啊!气吞万里如虎,多霸气!这就像咱有时候遇到困难,就得有他那股勇往直前的劲儿,别退缩,别怕,直接往上冲!元嘉草草那事儿,可给咱提了个醒。
做事情可不能马虎,不能随随便便就行动,得计划好了,考虑周全了才行。
不然就像刘义隆那样,落得个失败的下场,多不值当啊!还有那佛狸祠,拓跋焘当年的威风现在都成了人们祭祀的对象。
这就好像时间能改变很多东西,曾经再辉煌,也可能会被慢慢遗忘。
咱得珍惜当下,好好努力,别等以后被人遗忘咯!廉颇老矣的故事,多让人感慨啊!廉颇虽然年纪大了,可还是一心想着为国效力。
咱也得有这份心,不管啥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你想想,这些典故不就是在告诉咱,要像孙权一样有魄力,像刘裕一样勇敢,做事不能像刘义隆那么草率,要珍惜时间和机会,还要有廉颇的那份责任感吗?咱的生活不也是这样,有时候需要大胆去闯,有时候需要谨慎行事,不能虚度光阴,还要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这些典故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历史,也照出了咱自己。
咱得好好琢磨琢磨,从中学到点啥,让自己变得更好。
咱不能光知道这些故事,得把它们变成咱生活中的智慧和力量。
别小看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那可都是宝贝啊!咱得好好利用起来,让自己的人生也能像那些英雄人物一样精彩,一样有意义!这不就是咱应该从这些典故里领悟到的吗?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详细介绍和出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详细介绍和出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④。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二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朝梁武帝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
榭:高台上的建筑物。
风流:这里指英雄的业绩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他生长在京口农家,后做了东晋的将领,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亲北伐中原的气慨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
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
封:古代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
这里指“封山”。
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洽区西北郊。
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
赢得:剩得,落得。
仓皇北顾,在仓皇败退牛,回头北望追兵,宋文帝有“北顾涕交流”诗句记此次失败,本想建立战功,结果却落得个大败而还,北顾追兵,仓惶失措。
⑦四十三年:此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作者出守京口时,上距词人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已四十三年。
扬州路:指今江苏扬州一带。
这三句是说:四十三年后的今天,登亭遥望扬州一带,当年抗金烽火,记忆犹新。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释
题
“永遇乐”是词的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的题目, 怀古就是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
朗读体味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 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 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 效力:可当政着不接受他的建议, 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 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 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 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 主旨。
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
②佛狸祠的典故用意何在?
明确:作者借佛狸祠下的一幅画面,表 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 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 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 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合作探究:
5.“凭谁问……尚能饭否” ——廉颇
明确: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 害逃到了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 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为国家出力。廉颇 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 使赵国能够强大起来,所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 用”。但结果赵使者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 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屎矣。”于 是赵王认为廉颇老了,便不再起用。
2. “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明确:作者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经在 那里居住的刘裕。刘裕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 荒僻的小街巷,却能讨伐桓直,平定叛乱。 “想当年”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 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作者登高远望,自然 会想起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刘裕。刘裕故居随着 时间风雨的冲刷,已经湮没在夕阳的余晖和枯 枝败叶之中,在人间早已不着一点痕迹。词人 有一腔报国志,却难以向刘裕那样建立丰功伟 绩,仰慕与抑郁夹杂着苍凉之情溢于言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及全文翻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全文及全文翻译旧事真不堪回忆,尚能饭否,以期经过战胜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
〔赏析〕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
北固亭是京口 (镇江 )名楼,以致惨败。
廉颇——自觉感触。
江山千古。
《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贬之为镇江知府,全词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芒。
夕阳草树。
⑧ 。
这首词用典精当,香烟缭绕。
寄奴——先人?〔说明〕① ,起用主战派,便惊惶失措,寻常巷陌,抚今追昔,风流总被,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绝望,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域,对他们的英豪业绩表示神往,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局势的变化:战国时赵国名将。
想当年④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千古江山: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击退劲敌,繁荣情景,抒发志不得伸。
⑥ 、京口,必定要做到知音知彼。
四十三年⑥ 、元嘉草草句,导致大败妁历史事实,表达光复失地的理想、抒志的多重主题,想要再封狼居胥山,稳固在朝权力:谦颇老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佛狸祠。
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
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我有的感触。
〔创作背景〕南宋时,紧扣题旨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境界美,光复洛阳,以为战机未成熟,吐之为是词,积蓄起来,就是急于北伐。
京口北固亭怀古社鼓,匆促北伐,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气概好象猛虎同样,气吞万里如虎。
上片孙权,还记适当年扬州一带遍地战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称,充满一片神鸦的喊声的社日的鼓声、孙仲谋处②,英豪无觅? [说明] 这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 (1205)六十六年纪,博得仓促北顾。
④ 。
可堪回顾,不要轻率从事。
精晓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
全词豪壮凄凉:轻率,人们说这就是寄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词中之龙,凭高望远、雨打风吹去,光复失地,饭量还好吗。
孙仲谋——英豪,从头起用辛弃疾: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忧世。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详细介绍和出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详细介绍和出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④。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二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朝梁武帝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
榭:高台上的建筑物。
风流:这里指英雄的业绩?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他生长在京口农家,后做了东晋的将领,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亲北伐中原的气慨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
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
封:古代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
这里指“封山”。
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洽区西北郊。
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
赢得:剩得,落得。
仓皇北顾,在仓皇败退牛,回头北望追兵,宋文帝有“北顾涕交流”诗句记此次失败,本想建立战功,结果却落得个大败而还,北顾追兵,仓惶失措。
⑦四十三年:此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作者出守京口时,上距词人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已四十三年。
扬州路:指今江苏扬州一带。
这三句是说:四十三年后的今天,登亭遥望扬州一带,当年抗金烽火,记忆犹新。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用典用意
宋文帝
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 他不能继承父业, 好大喜功, 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 打没有准备的仗, 结果一败涂地, 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 狼居肯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 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 “闻王玄漠陈说, 使人有封狼居前意。 “仓皇北顾” ” , 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 宋文帝战败 时有 “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辛弃疾在文人中,算得上是文武双全的英雄豪杰。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 年仅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 义军中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智谋,做过两 件轰动一时的事。第一件,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 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杀了这个叛徒; 第二件,亲率 50 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 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 到达建康(南京)。此时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 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 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 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 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对起义军出身 的辛弃疾也颇多忌惮。
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 平定叛乱。 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 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
作者态度及目的:
刘裕其人:
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 平定叛乱。 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 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
作者态度及目的:
“想当年” 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 驰骋中原,气吞胡虏。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1165 年) 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指出北伐应取道山东— —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 “不得山东,则 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韩侂胄急于 北伐,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 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 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 被采用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详细介绍和出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④。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二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
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朝梁武帝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
榭:高台上的建筑物。
风流:这里指英雄的业绩?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
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他生长在京口农家,后做了东晋的将领,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
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亲北伐中原的气慨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
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
封:古代在山上筑坛
祭天的仪式。
这里指“封山”。
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洽区西北郊。
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
赢得:剩得,落得。
仓皇北顾,在仓皇败退牛,回头北望追兵,宋文帝有“北顾涕交流”诗句记此次失败,本想建立战功,结果却落得个大败而还,北顾追兵,仓惶失措。
⑦四十三年:此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作者出守京口时,上距词人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已四十三年。
扬州路:指
今江苏扬州一带。
这三句是说:四十三年后的今天,登亭遥望扬州一带,当年抗金烽火,记忆犹新。
⑧可堪:犹“岂堪”、“那堪”,即怎能忍受得了。
堪,忍受。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追击王玄谟,驻军长江北岸瓜步山(在今江苏六合东南)在山上修建一座行宫,后称佛狸祠白佛狸即拓跋焘的小名。
神鸦:飞来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社日祭神的鼓乐声,旧俗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这三句是说,人们忘记了过去的历史,竟在佛狸祠下迎神赛社,一片太平景象,真有不堪回首之感。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木将,善用兵,晚年被人陷害而出奔魏国,后秦攻赵,赵王想再
用廉颇,怕他已衰老,派使者去探看。
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了使者,要他回赵后说廉颇的坏话,使者回赵后,就捏造廉颇虽然年老,饭量还很大,但—刻儿工夫就拉了好几次屎。
赵王听后认为廉颇已经不中用了,便不去召他回赵。
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三句是说,作者是老当益壮,以廉颇自比,期望能得到重用,为国效劳,但又有谁来给予重视和关怀呢? [说明]
这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1205)六十六年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
词人面对锦绣河山,怀古喻今,抒发志不得伸、不被重用的忧愤情怀,全词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上片怀念孙权、刘裕。
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
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妁历史事实,忠告朝郯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评价是中肯的。
本词运用了五个典故。
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
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元嘉草草……仓惶北顾
文帝统治二十余年,府库充盈,器杖精良,国家日久无事,也正应了那句"无事生非"之语,恰巧又有彭城太守王玄谟迎合文帝经略中原之意,不时慷慨进言,勾起刘义隆一腔热血。
他对侍臣讲,"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
"追慕汉朝霍去病伐匈奴,在狼居胥封山告天,以临瀚海的雄图伟业。
正如王夫之所言:"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南朝自东晋谢玄以北府兵击破苻坚,威振淮北;刘裕平广固,入长安,尽有河南之地,破姚兴,败拓拨嗣,也是倚仗北府兵。
接下来刘裕南返改朝换代,深觉自己的几个儿子没有盖世英才,听任王镇恶沈田子等人内哄关中。
文帝即位后,深惧权臣,连一个檀道济也容不得,大将凋零,原先北府兵老的老,少的少,青黄不接,已经没有战斗力。
攻略黄河以南之地后,宋军只想守住这些地方。
而河南恰恰是四战之地,攻易守难。
沿千里黄河屯戍置守,战线过长,每处即可轻松被击破。
黄河虽是天险,冬天结冰后就成平地,无船即可冲杀过来。
真正想攻败北朝,是要有一鼓作气进攻河北的雄
心。
元嘉八年第一次北伐时,北魏谋臣崔浩根据宋兵分布早已判定宋军不过是固河自守,没有北渡的想法。
宋朝只有青州剌史刘兴祖有远见,他上表进言,说应该进兵河北,堵塞太行山各个隘口,将北魏遏于山西之内,河北平定,河南自然归宋所有。
可惜的是,刘义隆比起刘裕要差得多,没有采纳这一良策,难怪拓拨焘不无轻蔑地讲:"龟鳖小竖,何能为也!"这位北魏太武帝拓拨焘是一代雄王,他击灭赫连勃勃的大夏国,平灭北燕,又亲自率军八击柔然,使得柔然极大削弱,西迁至欧洲,窜逃的败军后来成为威震欧洲的阿尔瓦人。
北伐未成,北魏大举反击。
秋高马肥之际,北魏铁骑不仅尽夺河南,还大举南进,直抵长江北岸。
十二月,魏王亲自到达建康对面的爪步山上,军鼓之声震天盖地,宋军各线溃退,建康城内居民都"荷担而立",值钱的东西都放在挑筐里,随时准备逃亡。
幸亏性命交关之际,南朝有薛安都、鲁方平、张畅、臧质,沈璞等血性男儿,战至流血凝肘而不退,保全了彭城、盱眙等重镇,坚壁清野,拖延到雨季,终于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迫使魏兵北返。
史载:"魏人凡破南兖、徐、兖、豫、寿、冀六州,杀伤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
所过郡县,赤地无余,春燕归,巢于林木。
......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
"
封狼居胥
原指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齎,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
”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生子当如孙仲谋
是曹操在一次和孙权交战后发出的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演义里的。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三国演义》里曹操,指师南下,兵临濡须,遥望东吴战船,“各分队伍,依次摆列,旗分五色,军器鲜明”,不禁对年轻英俊、治军有方的孙权发出的赞叹。
这首词中“年少万兜鍪,坐短江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是词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对三国吴主孙权的赞扬。
而孙权也堪当此誉。
佛狸祠
“佛狸”是北魏魏文帝拓跋焘的小名,“佛狸祠”也就是他死后供奉他的庙宇的名字而已,没有什么特殊的典故含义。
寄奴
灭掉后秦的刘裕的小名,没啥特别的典故。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具体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