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特点: • 继承了古代都城的传统规划手法——三套城墙和 中轴线布局,而且城墙形式更加规整、轴线对称 更加突出; • 规则宫殿与不规则的园囿有机结合; • 完善的上、下水道系统; • 城市的规划建设始终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专人 负责从选址、勘测到修筑下水道,再营建宫殿。 • 把道家思想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如道家的风水观。
3.6.3总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征
• 城市形态不规则,围墙不规则; • 主要街道平行昌江,次要街道垂直于昌江,形成方格网状 道路系统;沿江集中了码头和许多商店; • 城市的经济主要依靠制造瓷器,大量的生活物资依赖外界 输入。 • 城内集中了大量的工业,民窑与居住地区混杂,城中心无 关庙无高墙防御。 • 城市规模不大,但人口较多,主要是居民和手工业者;
3.2.2明代北京城
城址: • 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 • 为利于防守,并考虑到大都城北部比较荒凉,“缩其城之 北五里”; • 将元大都内宫殿尽行拆除; • 城南移。
城市营建: (1)营建紫禁城; (2)开拓南城; (3)开辟天安门前宫廷广场;
(4)在紫禁城北面堆筑景山; (5)在城北原元代中心阁的位臵上,分别建造了鼓楼和钟 楼;
四、明清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 城市主体结构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并 有所发展; •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增加,在城门外形成 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建筑显著 增多; • 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防御设施体系 更加坚固与完善; • 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
• 形成东南湖 区、西北山 区和东北草 原的布局。 • 避暑山庄及 周围寺庙是 一个紧密关 联的有机整 体,避暑山 庄朴素淡雅, 其周围寺庙 金碧辉煌。
“热河自皇祖建立山庄以来, 迄今六十余年,户口日滋, 耕桑益辟,俨然一大都会” 乾隆四十七年时人口已增 至46万,道光时增至78万。
3.6明清时期手工业城市——景德镇
3.2.3清代北京城
• 城市格局基本没有变化,西北郊修建了几处离宫和园林, “三山五园”; • 居住坊发生变化,明居民区划分为37个,清为10个,将 内城居民迁出至外城,满族人住内城,为王亲贵族府第及 八旗营房; • 仓库集中在城市东部,商品流通运输由城东的大运河承担; • 城市除有原有的佛教寺庙外,新建了一些喇嘛庙。
3.3.2成都
•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号称陆海” • 秦汉建的成都城位于今成都城内西南部,分为太城与少城。 • 明代成都城在宋元土城基础上修筑,1378年朱椿在成都大 城内筑蜀王府城又称皇城。 • 康熙五十七年,分西南隅为满城,亦称为少城,有五城门 四城楼,八条大街和三十二小巷,专为旗军和家属住地。
3.3明清时期地区中心城市
3.3.1西安
明朝的西安城是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唐末, 长安城屡 遭破坏, 城大人少。 唐末军阀 韩建在原 皇城的基 础上重修 子城。 明初, 朱元璋册 封次子为 秦王,对 原有城池 加以扩建, 城垣向北、 东两面扩 展,面积 扩大了1/4 崇 祯年间, 增筑了 东、西、 南、北 四关 “郭 城”。 清 代,西 安城的 东北部 划分为 满族居 住区。
2.7北京最终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地位 原因: • 政治上可以控制广大地区; • 经济上可以繁庶地区; • 军事上有险可守; • 交通上往来便利; • 接近统治王朝的根据地。
三、重要城市建设布局
• • • • • • • 明清时期的南京城 元明清时期的北京城 明清时期地区中心城市——西安、成都。。。 明代的边防重镇——大同、宣府。。。 清代皇家园林城市——承德 明清时期工商业、手工业城市——扬州、景德镇。。。 明清时期的市镇——乌镇、南翔镇。。。
3.2元明清时代的北京城
北京城的发展历史: • 周初出现居民点并发展成城镇; • 战国时期为燕国都城,称为蓟城,是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 的贸易中心,也是军事重镇; • 晚唐以后,先后被辽、金占领,曾做为辽国的陪都和金国 的国都; • 元朝在此建都,称为大都。
3.2.1元大都
大都城城址的选择: • 北京背后三面环山,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 在辽代的南京城和金代的中都城城址东北部; • 公元1215年中都被破坏,金代中都东北郊外的大宁宫,幸 得保全; • 东北郊外有丰沛的水源。
道路系统 • 干道系统由城门引出、垂直相交,基本呈井字形, 整齐方正。 • 南北向道路贯穿全城,东西向道路受海子和皇城 的阻隔,形成若干丁字街,皇城同各城门口和干 道之间联系方便, • 干道宽度约为25米,街巷宽度只有6-7米。
水系和排水 • 两条水系:一是由高粱河、海子、通惠河 构成漕运系统;另一条是金水河、太液池 构成宫苑内用水系统。城内居民用水,则 主要依靠井水。 • 城市排水是在干道两侧用石条砌筑宽约1米 的明渠,将废水通过城墙下预先构筑的涵 洞排出城外。
3.6.1城市概况 位于赣东北,丘陵地区,昌江边上,东北稍高,西南 较低。出产大量的优质制瓷原料高岭土和制釉的原料。 3.6历史概况 “新平冶陶,始于汉兴”,已有两年多年制陶历史。 宋代成为南方的制瓷中心;元代设臵“浮梁瓷局”和官办 “枢府”窑,逐渐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两代是全盛时 期,曾名昌南镇,后因景德年间制的瓷器而闻名天下,赐 名景德镇。
布局形制: • 城市形态呈近方形,北面两门,东、南、西三面各三门, 四角建角楼;城外设瓮城、吊桥,城桓周围环绕设护城河。 • 有三重城桓,形成外城、皇城(内城)、宫城。皇城位于 城南中央,宫城在皇城内偏东部、全城的中轴线上。社稷、 太庙分别位于皇城西、东,市位于皇城的正北面鼓楼一带; • 大都城的北部正中建筑遗址甚少。
复习题: 简述宋朝东京城的城市布局以及绘制其 简图。
2.4沿江、沿运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
2.5边陲地区的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扩展 • 西南地区 • 西北地区 • 东北地区
2.6沿海大中港口城市停滞与衰落,地方小港口城镇 兴起与发展
• 明代实行闭关和海禁,原因:“倭寇之患”和欧洲殖民主 义者东来 • 清朝,为镇压郑成功在台湾的抗清运动,对海禁更严。设 立江海、浙海、闽海和粤海四大海关。之后又关闭了厦门、 宁波等口岸。 • 众多小型港口城镇有了兴起和发展
3.1明清时期的南京城
发展的几个阶段 • 定都前,建设着重于军事、农业; • 设应天府,修建城墙、皇宫、太庙和祭祀建筑,更名南京; • 定都南京,成为唯一的都城,再次大规模的建设; • 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称为留都。
总体布局: • 城东南为皇宫所在的 政治区; • 中南部原江宁府城部 分主要为手工业、商 业、和居民区; • 东北部为军事区; • 北部鸡笼山南侧多分 布为学校和寺庙,是 文化区。 • 南京采取街巷制,以 户籍管理居住地带。
• 南京的人口: 明初为70万人左 右;至明代中叶,发 展到120万人左右。 明初和明朝中叶,南 京一直是全国人口最 多的城市。
明清南京城的四个特点: • 中国古代城市中典型的不规则都城,顺应地形, 从防御角度出发修建; • 皇城、宫城为中国的传统都城形式——规则的方 形,有中轴线,左祖右社,前朝后寝; • 整个城市布局不严整,分三个区,相互联系不紧 密; • 南京城在自然地形环绕中,建筑、环境、山水融 为一体。
3.4明代的边防重镇——大同
• 历史概况 春秋战国时赵国在此筑城屯兵,秦为平城县治地,汉 为抗击匈奴成为北方军事重镇,魏晋南北朝时北魏曾建都 于此,金、元、明清时期均设大同县或大同府。
• 城市布局 为正方形,周围总长13里, 设城门四,大街十字形正对四 个城门。
• 关厢地区 明景泰间,巡抚年富于城北筑 一小城,周长六里,清代为兵营; 天顺间巡抚韩雍续建东小城、南 小城,并挖壕沟,以加强对主城 的防御。
• 明代城市大类可分为四种类型: 1、政治型城市; 2、 工商业型城市(纺织业中心,粮食业 中心,南北商业及交易中心,印刷及文具 交易中心,边地及各族茶马互市中心) 3、对外贸易港口型城市; 4、边防军事重镇。
2.2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特点
由于农业商品化和城乡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所致。 (1)明政府提倡 “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者 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2)经济作物较粮食收益高“蚕桑之利,莫盛于湖 (州),大约良地一亩,可得叶八十个。计其一岁垦锄壅
明清成都城建设的几个特点:
• 皇城与外城方向错臵。 • 道路网布局分大城、皇城与少城三个系统,大城结合倾斜 的古城势而成的方格网系统;皇城为正南北向道路系统; 西部少城为鱼脊式的道路系统。 • 民居多为轻巧的穿斗木架、白墙青瓦组成四合院,临街多 建骑楼、重檐。
• 明代边防重镇——大同 • 清代皇家园林城市——承德 • 明清时期工商业、手工业城市——扬州、 景德镇
3.5清代皇家园林城市——承德
• 历史概况 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西南距北京230公里。元代 为蒙古族的牧马场地;明代先为兴州五卫,后并入诺音卫; 清康熙设臵围场,以训练满、蒙八旗军,之后修建行宫。
• 营建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 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 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二十六景”。 第二阶段: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 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 景。
培之费,大约不过二两,而其利倍之。” (3)实物地租货币化。
2.3众多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地区市镇蓬勃兴起
由于商品经济发达,加上清代农村人口的急速增长, 原来在唐宋时期形成的为数有限的农村市镇已远不能适应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到明清时期农村小城镇有了大量发 展。 四大名镇: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朱仙镇
明清时期的城市
一、社会背景
• 明朝(公元1368—1683)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 洪武,建立了明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 建王朝。 明朝疆域在嘉靖以前大体上是“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 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
百四里”。
• 大力提倡经济作物的种植,不仅使一些荒废的土地被充分 利用,更直接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 • 官营的手工业如采铁、铸铜、造船、制瓷、织染、军器火 药的制作等等有很大发展。 • 出现了私营较大规模的手工作坊,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 • 地方性和行业性的会馆纷纷设立。 • 为防御北方蒙古残余势力,设立了九个驻兵重镇,并沿线 修筑长城。同时在国内也兴起了一个筑城高潮。
• 清朝(公元1631—1911)
由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 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性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二、城市发展的特点
2.1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
• 明代府级城市140, 宋代府级城市30。 《明史·地理志》:“终明之世,为直隶者二:曰京师、曰 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曰山西、曰河南、曰 陕西、曰四川、曰湖广、曰浙江、曰江西、曰福建、曰广 东、曰广西、曰云南、曰贵州。其统之府百有四十,州百 九十有三,县千一百三十有八,羁縻之府十有九,州四十 有七,县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