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学生校内外行为差别论文

合集下载

传统美德论文(5篇)

传统美德论文(5篇)

传统美德论文(5篇)传统美德论文(5篇)传统美德论文范文第1篇学校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教育同学学会做人,因此,从当今新的历史时代动身仔细总结、讨论中国古代道德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推动学校思想品德课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传统美德?今日我们应当继承哪些美德?这是我们在争论此问题时首先应当明确的。

中国几千年的道德文化为我们供应了很多可借鉴的东西,就道德内容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善为本的人伦思想。

与人为善是传统道德中很重要的内容,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做人之本。

其中强调,在与人交往时要温柔、友爱、忠厚、和善。

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外要“爱人”,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相爱”,要“爱人犹己”,都强调了要善待他人,对人有仁爱之心。

另外,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强调要讲谦让,替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教人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要只顾自己、不想他人。

在这种道德伦理思想支配下,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良好的社会风尚,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讲谦让、懂礼貌等等。

这种谦和、和善的人伦思想,正是我们今日待人处世、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应提倡的。

其次,自谦自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

对己严、对人宽始终作为传统美德流传至今,它强调做人要虚心、谨慎,不能傲慢自满。

事情没有做好,首先要“反求诸己”,从自己这里找缘由。

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都强调了在为人处世上要严于解剖自己,对待他人要宽容,不苛求于人。

传统道德观还强调,当自己强于人时要“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当自己不如人时,不要嫉妒人,“毋以己拙而忌人之能”。

这些都是很好的品质。

今日,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我们提倡要敢于表现自己参加竞争,这种自谦自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思想还需要不需要呢?我认为,不但需要,而且还有它特别的意义。

我们讲竞争不是资本主义的相互倾轧,在竞争中更需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心胸宽敞,能与人合作。

浅谈在大学生中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浅谈在大学生中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浅谈在大学生中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摘要: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力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

为达到教育效果,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传统道德,也就没有现代道德。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道德传统基础上进行的传承、变革和创新。

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伦理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转型而急剧变化,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也日趋多元化。

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加之改革开放,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传入,人们的道德修养也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

加之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两头六位长辈共同呵护这一个小皇帝或小公主,对其照顾唯恐不周,自小养成了他们自私、任性、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的不良习气。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令人堪忧。

一、当代大学生丢失传统美德的突出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1、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降,社会责任感不强。

某网站作过一次调查,当代大学生在校潜心钻研学问的占了不到20%,玩乐型的和到学校混文凭的大学生却占到60%以上。

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然而多数学生上网并非是为研究学问和求知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了从网上获得乐趣。

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之称的中国有着深厚久远的传统道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人传诵。

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精华,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反映着个人自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所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一、幼儿传统美德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经济不断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思想,新观念注入了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可随之而来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缺失。

纵观人们生活方式、道德意识、价值观、幸福观等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人深思和担忧。

金钱至上、安逸享乐、贪污腐败、互相攀比、极端个人主义等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已经侵蚀和正在影响着年轻而幼小的心灵。

一些孩子不知道孝敬父母,更谈不上尊敬他人,不懂得奢侈、浪费是可耻的,更有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和劳动,对家长、老师消极抵触等等。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及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更离不开社会的现实生活,离不开幼儿直接接触的社会环境的潜意识影响,时代变革更使小学生思想超前接触社会,特别是独生代的到来,众星捧月,身居“皇位”,在被幸福包围的同时,“孝、礼、勤、诚”等传统美德常被淡化,所有的生活琐事家长全包,不用孩子张口,吃、穿、用、玩,应有尽有,档次不凡。

传统美德缺失现状为我们敲响了道德教育的警钟,为此,中央做出系列重大举措。

十六大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

学生中华传统美德培养途径论文

学生中华传统美德培养途径论文

学生中华传统美德培养途径论文摘要:弘扬传统美德教育是强国教育、富民教育、育人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责无旁贷,充分利用好学校这一场所,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净化学生的心灵,实现传统美德教育基础化,真正落实“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指示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珍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道德高尚的接班人。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文化,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其中之精华。

传统美德实质上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品质、优秀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所在。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就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作用。

如何从小培养小学生的传统美德,通过实践我认为品生(品社)课与少先队活动密切配合是中华传统美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以课导行品生(品社)课的教学知是基础,行是目的。

不但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重要的目的是导之以行。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及课标上的相关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课的内容去指导学生的行为,更好的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如教学《成长的脚印》一课时:课前,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以及这三个时期的脚印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

上课时,用课件展示两组照片,并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

通过观看照片及一组由小到大的脚印,使原本静止不动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

然后,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

孩子们兴奋的讲述着自己成长中难忘的故事,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教育很自然的在本课中得到了体现。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议论文范文(精选6篇)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议论文范文(精选6篇)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议论文范文(精选6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议论文范文(精选6篇)相信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特别是其中的议论文,更是常见,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的,即议论文的“三要素”。

那么写这类作文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议论文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更要学习、遵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把中华民族美德时刻记心中。

“懂礼貌,讲文明”是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一点。

在何时何地,文明礼貌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育我要讲文明,懂礼貌,告诉我“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那时起,“讲文明,懂礼貌”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也使我养成了“懂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

现在,随着社会各界人士不断的呼吁人们:懂礼貌,讲文明,渐渐地人们不再那么没有礼貌了。

公交车让座的人越来越多了;在大街上没有人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了;公共场所没有人再吸烟、大声喧哗了……这些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也能体现出人们的变化。

所以,我们人人都应该“懂礼貌,讲文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等名言都是写“诚信”在生活中必不可少。

诚信待人,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次,宋庆龄奶奶去幼儿园对小朋友许下承诺,“六一”儿童节那天和小朋友们一起过节日。

可是那天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会来了,当她们失望地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时,宋庆龄奶奶的车奇迹般地出现在校园门口,孩子们惊喜地笑了,老师用激动的心情紧紧握住了宋庆龄奶奶的手,宋庆龄奶奶对老师说了一句话:“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

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美育教育提出的要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渊远流长。

我们这一代要让学生们继承祖国传统美育的优秀成果,对当今学生的成长发展,对祖国的未来与建设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让传统美德在课堂上闪光。

让传统美育之花尽相绽放。

现在将我的一些做法心得介绍如下:一、在阅读教学中感受美语文是一座色彩缤纷的绚烂的大花园,传统的美育就是花园中一朵奇葩,语文学科在知识性和人文性关照中,不能缺少美育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如在《桂林山水》等课文中让学生感受祖国地域广大,山河之美丽。

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让学生体会战士的民族气节,面对死亡的大义凛然气概,这些美德相关文章,我都不忘美德之教育。

二、在对古诗吟诵中体验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就蕴含着许多美德教育的诗篇,这些诗词中,我利用似的格律特点,抓住吟诵这一关键环节,在吟诵中教学生体验美。

在《明月》一诗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在和同学吟诵中,学生领悟古人惜时的可贵,从而激励自己不荒废时光。

在教《劝学》和《观书有感》的诗中,我利用朗读,背诵齐读等形式,让学生体悟人应该从小事做起,立志勤学,勉励自己。

勤奋向上,同学们从这些诗歌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此外,古诗中还蕴藏着热爱家乡,生产劳动,关心百姓疾苦,爱惜粮食。

关心老人,母爱,兄弟团结孝敬父母等优秀作品,每教一课。

我都努力去挖掘诗中蕴含教育,让学生在求知做人中均获得教育,让两者相得益彰。

三、在故事中传播美我在执教《拐弯处的回头》一课时,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我摔倒了,爸爸没有理睬”的这一情节。

让学生讨论,让学生体验父母亲对儿女的爱的另一种做法,让同学们能从深的地方,从更广阔的空间去对父母的爱的理解,让爱不能停留在表面上,更让爱体现在孩子成长中,同学们通过这一课,对爱有了深刻认识,达到了美德的教育,这样教育从实际出发,受了很好的效果。

践行传统美德_初三议论文600字

践行传统美德_初三议论文600字

践行传统美德_初三议论文600字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社会风气的变迁,一些传统美德逐渐淡化,甚至丧失。

然而,践行传统美德对于人们的道德修养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认为,践行传统美德应从个人行为、家庭教育、社会意识三个方面来加强。

首先,要从个人行为入手,实行自律。

现代人常常享受自由、随意的生活方式,而忽视了自律的重要性。

人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自律能够使我们的自由行使不使其他人受到影响,还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律是一种素质,能够使我们减少不良行为,保持规矩、遵纪守法,坚持中庸之道,不偏激、不过分,把握节度,减少社会冲突,增强良好人格的塑造。

其次,要从家庭教育入手,推崇美德。

我国家长长期以来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古代圣人的言行为典范,强调让儿女明事理、读经书、修身养性。

这种家教模式是值得推崇的。

我们可多让孩子接触到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如百家姓、三字经等,培养孩子对传统美德的兴趣和向往。

同时,家庭亲情的培养也应该得到重视,亲情关系不仅是维系家庭社会和谐的基石,更是孩子人生的启蒙。

最后,要从社会意识入手,提倡公德。

公德是一种不折不扣为社会做贡献的品格,是人们公民意识的体现。

具体而言,公德应具备:服从法律、积极参与义务工作、保护和维护公共设施、爱护社会环境和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等。

公德意识的强化可以从优秀文化传承、制度建设、日常行为等多方面来推动。

例如,在公共场合,不随意吸烟,不在地上乱扔垃圾,遵守公共秩序,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公正、诚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践行传统美德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要从个人行为、家庭教育、社会意识三个方面来加强,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不断加强公众对传统美德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大众的文化素质与品德修养,让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更加鲜明的光芒。

传统美德教学实践(3篇)

传统美德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对于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传统美德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传统美德教育的现状,探讨了传统美德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我国学校教育提供参考。

一、引言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和等价值观。

这些美德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基石,对于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美德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传统美德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

二、传统美德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传统美德教育课程设置不足,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美德教育往往以灌输式、说教式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庭对传统美德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导致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缺陷。

4. 社会风气影响:随着社会变革,一些不良风气侵蚀了青少年的心灵,使得传统美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三、传统美德教学的方法和策略1. 丰富教学内容:将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如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美德教育。

2.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敬老爱幼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美德的内涵。

4. 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对家长的传统美德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5. 社会风气引导:倡导文明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6. 教师素质提升:加强教师传统美德教育素养培训,提高教师对传统美德教育的认识和教学能力。

四、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小学开展“孝道教育”主题活动,通过讲述孝道故事、组织孝道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传承孝道美德。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传数千载,是德育工作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

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自身的繁衍、兴衰、发展中所形成的带有跨时代性的诸中美好情操和品德的统称。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强不息”的思想。

《老子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

自强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

自强的规范要求自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

自信的人才能自主,才不对别人抱有幻想,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

信心就是力量,力量来源于信心。

人因为失去信心而自我委缩,人也因怀有信心而自立自强。

怀有自信心的人,才会坚持自主意见,坚持对自身潜力的开发。

自强规范依赖自信心的支持,自信心是自强规范的必备要素。

自强规范必然要求自勉,自己勉励自己,自己鼓舞自己。

也就是凝发自己的积极性,自己作为自己的动力源,自己开动自己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2阳春三月,春风和煦,万木吐绿,百花盛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个季节的我们,也特别的活泼好动。

然而,我们在活泼好动之余,有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言谈举止,文明了吗?礼貌了吗?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也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

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

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现象。

譬如,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与我们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总能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总能目睹到同学之间不该发生的指责与大骂的“唇枪舌战”。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精选8篇)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精选8篇)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精选8篇)中华传统美德充满了真善美,教会了历代中国人怎样立德做人、怎样治国理政,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800字(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有五千年多年的文化个历史,而我国文化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页是传统美德。

这些美德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还为五千年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先从家庭说起,一个家庭要和谐美满,最重要的是敬老爱幼。

自古至今,人们一直在传承这一精神。

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字经》上有“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这句谚语吧,它讲的是一位东汉人黄香,他的母亲在他9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黄香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了父亲的身上。

冬天的寒夜非常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给父亲把被窝用自己的身热暖,才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的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持蒲扇给父亲扇。

黄香九岁便知道孝敬父亲,足以证明敬老爱幼的精神作文从古代就开始了。

古人曰“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的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表现。

但在近百年来,人们往往忽视这个不起眼的“传统美德”,一些优秀的美德被遭到破坏。

现在人们有了雄厚的经济,往往以为得到了全部,但是他们错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的慢慢的吞噬你的灵魂。

”传统的美德是五千年来中国流动的血液,如果我们把这个主要的血液堵塞,那还谈得上什么“中国”!中国传统美德的博大精神,它会使我们中国人感到自豪,它会使我们中国的力量凝聚起来,如果没有了它,中国会逐步走向灭亡……传承和发展中华的文化和美德是每个华夏儿女的义务,更是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的说出:“我是中国人!”从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到诸子百家盛况,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从现在每年的“感动中国”,到齐心共筑的“中国梦”,无一不体现我们的中华精神,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我校于1997年8月至2000年7月开展中华传美教育实验研究。

三年来,在市课题组的领导指导下,经过我校各实验班级的相互配合,统一运作,本课题已完成实验任务。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大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在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发生了变化。

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虚而入,诱发一些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蔓延。

这种思潮已给青少年一代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地破坏了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严重地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因此,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已刻不容缓。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是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民族振兴强盛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在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要求和江泽民、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指示;根据广西教育学会桂教会字(1997)03号《关于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全校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搞好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决定参加全国教育科研“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的实验研究,组织部分班级率先进行子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研究,并成立课题研究小驵,在市课题组的领导下开展实践研究工作。

“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整合的实践研究

“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整合的实践研究

“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整合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新杨中学是地处桃浦地区的普通公办初级中学,具有“导入人口集中、弱势群体集聚、城郊结合集弱”三个显著特点。

学校从实际出发、更从学生的发展着眼,既把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校的“安身立命”之本,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底线工程”;把“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学校的“道德风景线”。

在“尊重教育”的学校文化的浸润下,我们以“传统美德教育”为基本点、核心点、生长点,架构行为规范教育的网络,引导学生围绕“传美扬善”的目标,彰显“好习惯成就好未来”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优良美德伴我行”中扬帆远航!“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整合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基于对“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核心理念“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把握;基于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城市精神的把握,始终重视和强调:传统美德教育应该通过行为规范教育来外显和内化,两者之间是相互相承、相互依托的。

行为表现如果不能彰显传统美德,所谓的表现就没有内涵和深度;反之,传统美德一旦离开了一定的行为表现,同样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过程(一)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贯穿在课题研究始终的研究策略,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用行动来“以点带面、及时总结、逐步推广”,重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们召开了开题报告会,中期交流会。

课题组定期召开例会进行研讨,尤其是以班主任的研讨实践为主要的行动模式。

2、文献研究法:课题组认真学习“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的相关文献,了解当前行为“行为规范教育”和“传美美德教育”的最新探索实践,为本课题聚焦的“两者整合教育”的研究提供基础性的参考依据。

3、案例研究法:利用网络的交互作用和班主任研修的实践阵地,分头收集他人开展“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整合教育的有关案例,注意向他人借鉴经验,从中归纳出有价值的教育模式和指导方法,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科学的基础。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论文中华传统美德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是我国传统美德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人的一种崇高精神和道德追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论文篇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历代流传下来的。

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和进行全面素质教育,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美德教育1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 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前赴后继, 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 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

得到普遍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含以下几方面。

1.1 崇尚伦理道德所谓“在其位, 谋其政;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要求形成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道德价值体系, 作为个人必须要有做人的底线。

每个人都有相适应的个人的地位、责任、义务和权利。

说自己该说的话, 做自己该做的事。

1.2 注重人文理性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实体存在, 重视人的精神存在, 注重对人进行礼乐的教化。

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 人被看作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根本。

天地之间人为先、人为贵, 重视人生、重视人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构成了以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

1.3 强调和谐观念即一种天人关系的和谐,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过无不及的行事原则。

而这当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天人合一”。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 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事物的方法论。

例如《黄帝内经》论述问题的一大特色就是把天、地、人三者结合起来统一考察。

它无形中让人形成了从联系中和整体中看待问题、强调整体、强调和谐的思维方式。

1.4 倡导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人们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 面对现实的状况所产生的一种理性思考, 是以沉毅的思想面对显示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理智富于远见的精神状态, 是充满了辨证思维和中和思维的理性精神,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论文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论文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论文篇一:浅谈如何在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浅谈如何在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

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青年一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在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其中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是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己宽人、先人后己、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

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

因此,我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必须进行科学分析,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不断综合创新。

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

我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可采用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开设传统美德课等形式进行教育可以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开设班队会、故事会等,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系统地灌输传统美德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

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学”的古人古事。

浅谈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论文doc

浅谈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论文doc

浅谈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传统美德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积累而成的优秀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它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道德教育陷入困境。

青少年道德素质严重滑坡:一些小学生比吃比穿、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甘当小"皇帝"、小"公主";更有甚者,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临下,且日趋低龄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不矫正这种扭曲,要培养一代跨世纪的人才是很难实现的。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启蒙期,小学教育是每一个公民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站。

所以,培养小学生从小具备创新精神而不失传统美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特长的专门人才。

那么如何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我认为可采用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诵读训练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其价值永恒不朽,历久而弥新,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开发和利用文化经典,对提升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把《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以及《唐诗》、《宋词》等文化经典列入校本教材,进入课堂。

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视角,将经典诵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为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诵读和理解,学校可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使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到彼此间的相互传诵。

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深邃含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到“知而行”,逐步达到“行更知”的道德教育途径。

二、通过校园文化设计进行熏陶学校要在校园内形成传统美德教育的浓浓氛围,善于设计。

中华传统美德论文总结

中华传统美德论文总结

中华传统美德论文总结中华传统美德论文总结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传统美德论文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中华传统美德论文总结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深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等的总和。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博大精深,一般包含以下内容,如仁爱精神、律己精神、诚信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克己奉公精神、见利思义的观念、自强不息的精神等等。

中华传统美德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民族、为国家的未来和前途舍生取义、克己奉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赞歌,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一、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在高校中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

但是,也有的大学生表现出自私自利、思想狭隘、对他人对社会漠不关心;有的大学生表现出过分追求享乐、盲目攀比、慵懒懈怠等现象。

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否高尚,是否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修养,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

因此,为了将大学生都培养成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必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二、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孝道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起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研究学生校内外行为的差别与对策为数不少的小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行为表现有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他们在校内是手工制作和公益劳动的小能手,在家里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在校内是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小积极,在校外却是乱涂乱画、攀折花木的“小捣蛋”……这种校内表现好校外表现差的现象,已成为当前小学生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在现阶段,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外部影响时有矛盾,甚至截然相反,使小学生迷惑不解,无所适从,常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学生之所以在校内表现好,主要是因为学校一般都有比较好的外部条件,包括导向机制、教育方法和校园环境,基本上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积极的进取状态之中。

再说小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道德需求,但他们还没有自觉地道德意识,这种需要只是作为可能性而存在,只是通过对社会规范外在权威的道德与尊重来体现。

正因为如此,下面四种因素对他们来说,具有特殊的影响,而且正是这些,校内与校外更形成了强烈的鲜明对照,从而使学生的行为在校内外产生了迥然不同的结果。

一、权威的影响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对老师更是无限的信赖和尊敬。

教师提出的要求都能奉若“圣旨”,口头上能服从,行动上能执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而在家里,学生的地位“摇身一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都围着他们转,对其百依百顺,唯恐服侍不周。

于是,他们可以撒娇、任性、我行我素,
吧行为规范抛到九霄云外。

二、制度的约束
学校里有着各种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学习常规》等等,由于制度的严肃性,就可以发挥规范学生行为的效力,学生不会故意违反而招来不光彩的批评和其他处罚。

而在现在家庭里,一般没有什么家规家法。

“龙子凤女”更受到多方袒护。

总之,一离开学校,学生基本上解除“紧箍”不受约束。

三、舆论的制约
小学生生活在集体中,都想在集体中占有合法的地位,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荣誉。

舆论是集体影响个人的重要机制,对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制约作用,在舆论的压力下,学生会在不同程度上变得规矩起来。

如一旦受到表扬,更会使学生受到鼓舞。

为此,他们都会竭力以公认的信条来约束自己。

但离开了集体这种舆论便不复存在。

至于家长的训诫,因为不具有威慑力量而被视为耳边风,因此小学生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

四、榜样的作用
小学生的模仿力比较强,尤其是英雄模范人物,更能激起他们的敬仰之情,并成为效仿的的楷模。

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正面榜样,无论是书本上的,故事中的,还是生活在学生周围的,都能引起学生的羡慕,而萌生模仿的意向。

但在校外,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学生难分是非好坏。

由于小学生的特点所致,对那些消极的、阴暗的
侧面,包括家庭成员中的不端行为,常常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尝试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产生副作用。

综上所述,如何使小学生在校外表现符合行为规范的要求,达到校内外表现一致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通过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一方面应加强和改善校内的教育机制,另一方面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优化学校外部环境,以充分满足学生积极向上的正当需要,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即学校还没有完全摆脱“分数至上”观念的羁绊,或多或少的把德育单纯地看做“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为“分数”服务,简单、生硬的指令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尽管这种“说教”和“管教”在现象上能暂时见效,但由于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故只能治表,不能治本。

教育者必须首先在观念上克服这种急功近利的倾向,把思想品德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上,真正从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培养道德习惯的全方位来加强德育工作,是学生逐步形成知行统一,表里如一的良好品德。

2.强化正面导向机制
在树立榜样的时候。

一定要充分揭示其思想本质,通过对榜样的宣传,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道德要求及其社会意义,以引起情绪上的共鸣,进而以榜样为标准,调节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念头和行为。

不能让学生单纯地、机械地模仿榜样的外部
特征,或形式主义的做几件好人好事。

表扬先进时,重在宣传人物的美好心灵及其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带来的好处,避免把求得表扬和奖励变成学生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使学生想入非非,甚至产生不道德的行为。

导向要多渠道、经常化合灵活多样。

3.培养道德评价能力
如果只是让学生领会道德标准,而不能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很难形成道德观念,也不可能理解道德行为、方式的社会意义,更谈不上在道德实践中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我们应该结合语文教学或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对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分析,对生活中某些行为进行剖析,对班级中的典型事件评析,并结合选举、操行评定,阶段和期末总结,对他人对自己进行实际的评价。

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加强自我控制,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对错误言行及其后果的剖析,可以增强学生的羞耻感和爱憎观念,从而使自己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择优从善。

4.建立校外考核制度
考核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督促、检查、评估和激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措施,但如果只对校内进行考核,这种强化在空间和时间上却只是局部的,因而也是低效的。

为了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我们必须补充校外考核内容,建立校外考核制度,使考核更趋全面,更加科学。

校外可以包括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

采用自我评定、家长评定、学生互相评定、和教师评定想结合的方法。

此外可以适当征求学生所在街道领导和邻里的意见,以求考核结果的真
实正确,完善考核制度,可以促使学生随时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直至养成习惯。

5.组建社区群体组织
合群是是小学生的共性,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十分厌倦那种寂寞、单调、枯燥、乏味的孤单生活。

离开了学校,他们仍然会找伙伴一起说笑、玩耍、游戏和温习功课。

由于那是一种非组织性的群体,他们的活动很少会以社会道德准则作为行动的指南,而较多的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甚至会蕴藏一定的危险。

优化少先队校外组织,建立校内外两套机制,双轨并行,既可以满足学生合群的需要,有可以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自我教育作用,使学生的校外生活能在规范的指导下过得愉快、健康、有意义。

6.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子女学好成才,和老师的愿望完全一致,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的前途和基础。

家长一般苦于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所以常常出现事半功倍、事与愿违的现象。

学校可采取多种途径、多样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努力使家长不仅能了解掌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特别是在家应知应会的内容,而且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加强教育,督促和检查、并认真做好对子女在家的行为考核工作,做到对子女的优点和成绩不加虚报和夸大,对缺点和错误不去缩小和掩盖。

家长和教师在教育上的一致,可以减少和杜绝学生校内外表现不同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