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氓》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氓》
背景3: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 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 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 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女子的悲剧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
❖问题探讨4:
❖ 你认为新时代的女性应该有怎样的爱 情婚姻观?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 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伟大爱情,要讲求奉献,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冷 暖相依。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 背景1:《氓》大致产生于春秋初期至中期即东周时期。这 时期,那“崩”而尚在的“礼”,仍极大地束缚着人们的道 德观念和日常行为。《诗经·南山》说:“取妻如之何?必告 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直到孟子的时候,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 母、国人皆贱之。” 一张无形大网就这样从家庭一直撒向社 会,令人窒息。而《氓》诗里的女主人公,恰恰就生活在这 样的大背景下。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氓》。
2.试着把对《氓》的理解与感悟写下来, 形成文字。
❖ 泮:pàn
预习检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氓》省级一等奖课件
《氓》省级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诗经》中的名篇《氓》。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诗经》选读中的《氓》一诗。
详细内容涉及诗的背景、意义、韵律、意象、主题等,通过对诗句的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氓》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
2. 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氓》中的韵律、意象等诗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氓》中韵律、意象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氓》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诗经》选读、《氓》课文注释、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描绘古代社会风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生活的想象,进而引入《氓》的学习。
2. 背景介绍:讲解《氓》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氓》,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分析韵律、意象等诗歌技巧。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句的意象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句子,分析其意象和表达效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氓》2. 主要内容:背景介绍诗句解读韵律、意象分析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句话的意象和表达效果。
请谈谈你对《氓》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通过描绘氓的勤劳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氓的同情和关注,同时反映了古代社会现实。
《氓》通过描绘氓的生活境遇,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弱者的关爱,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逐句解读诗句,让学生深入理解《氓》的韵律、意象等诗歌技巧,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氓》省级一等奖课件
《氓》省级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诗经》中的名篇《氓》。
该篇章属于《诗经·国风·周南》,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一个被负心汉抛弃的女子的内心独白,描述了她从甜蜜的热恋到痛苦的失恋的心路历程,以及她坚决与过去决裂的决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氓》的文学背景、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认识和理解,学会欣赏古人的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氓》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和审美情趣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古代女子失恋的图画,引起学生对爱情悲剧的关注,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氓》的文学背景、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
对诗中的关键字词、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3. 例题讲解:挑选诗中的典型例句,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分析其比兴手法及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比兴手法,创作一首简短的诗句,以加深对比兴手法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氓》中所反映出的女性地位、爱情观念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她的评价。
答案示例:女子在诗中表现出忠诚、坚定、勇敢的性格特点,面对氓的变心,她坚决与之决裂,展现出独立的人格尊严。
2. 作业题目:运用比兴手法,创作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五言诗。
答案示例:花开花落情难留,水波荡漾思悠悠。
山盟海誓空对月,岁月无声换白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氓》的内涵,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诗经》中的其他篇章,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 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卫风氓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设计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升思辨能力,促进其深刻性、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提升。
基于学生在人物形象分析时容易概念化、平面化、给人物贴标签的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深入文本,摆脱原有的“模式化"认知,深入解读、思辨,获得新的阅读感受,在更为全面的观感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丰盈着自己的情感体验。
以往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基本停留在女子视角下的人物形象,本设计尝试新的讲法,力图突围学生固有的思维,获得多元的解读。
细处详读是生发思维的根本,经由细节探寻,捕捉联系与矛盾,深入分析,合理论证,准确推断,就可以形成丰富的思辨空间。
二、学情分析:所教授的高二学生擅长形象性思维,理性思维不足。
平时的课堂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存在着几种问题:不能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概括,不能全面地去解读人物,思辨力不够,容易跳出文本自我想象。
基于此,引导学生如何多元而有界的去概括人物形象,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教学目标:1.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多元地解读人物形象。
2.学会抓住文本细节,基于文本进行合理的想象。
3.通过人物形象的解读,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四、学习重难点:重点: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多元地解读人物形象。
难点:学会抓住文本细节,基于文本进行合理的想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有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
比如爱,浪漫,思念,执着,孤独,追求,伤逝。
所以古老的《诗经》,至今还能感动我们。
今天我们就走进《诗经》中的经典篇目《氓》,一起品味那爱的情伤。
(二)美译古诗,向名家挑战。
上节课我们对这首古诗进行了翻译,这是老师选出的大家余冠英先生对《氓》的翻译,我们来读一读。
小伙走来笑嘻嘻,拿着布币来换丝。
不是为了来买丝,借机找我谈婚事。
谈完送你过淇水,一直送你到顿丘。
不是我要延婚期,是你没找好媒人。
请你不要生我气,定下秋天为婚期。
(男生读)登上残破的墙垣,心中念你望复关。
《氓》一等奖教学公开课课件
2023-11-07•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教学资源与支持服务•学生活动与作业布置目•《氓》课文解读与教学案例分析录01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氓》一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等知识;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讲解、讨论、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价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表达;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朗读法运用讲解技巧,对诗歌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使讲解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讲解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讨论法将《氓》与其他爱情诗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同时引入现代爱情观的讨论,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比较法使用PPT等多媒体工具,展示诗歌原文、注释、插图、音频等材料;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如诗歌朗诵、文化讲座等。
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如诗人背景、作品评价等;建立班级学习平台,方便学生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网络资源教学工具的选择与应用02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选取《氓》作为教学内容该诗歌内容丰富,涵盖了爱情、婚姻、社会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安排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从诗歌背景介绍到文本解读,再到主题探讨和比较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展开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展开对诗歌的解读和分析,包括对字词、句子、修辞等方面的讲解,以及对主题、风格、比较等方面的探讨。
导入通过播放《氓》的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归纳与总结在完成对诗歌的解读和比较分析后,进行归纳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氓》课堂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氓》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当代女作家安意如如此评价《诗经》“《诗经》是彼岸花,即使无法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上节课,通过复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诗经》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作为现实主义的源头,它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今天我们就一同领略《诗经•氓》中的卫女形象给予后世文学的深刻影响。
二、细读文本,探究卫女形象师:《氓》作为《诗经》中一首较为完备的叙事性的抒情长诗,把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婚变的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
因其叙述女子的一生,故依据时间顺序将女子的回忆与现实交错呈现。
那么,将回忆与现实勾连在一起的是哪个自然段?用什么方法将二者相融?生1:第三自然段。
用了比兴的手法。
师:既然是回忆,着重写了女子对爱情与婚姻的深刻反省,那么最能体现这一反省的是哪句诗中的哪个字眼呢?生2:“犹可说也”中的“说”字。
师:“说”字只强调了“脱身”,并不能体现女子对爱情婚姻的深刻反省。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
生3:“无与士耽”中的“耽”字。
“耽”是沉溺的意思,这里以劝诫的口吻告诉女子不要与男子沉溺于爱情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反省。
师:很好。
“耽”字,即“沉溺”,也有“耽搁”的意味。
女子沉醉于爱情之中难以自拔,男子一旦变心,女子被弃或被耽搁就成了必然。
整首诗中女子在爱情和婚姻中“耽”的表现是什么呢?请大家找出相关诗句并分析。
生4:“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女子送“氓”渡过淇水,既是对其“来即我谋”的内心认可,也是她对男子依依不舍,情义绵绵的体现。
师:这事实上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哪种感情?生:(齐答)痴情。
师:对,也就是同学们概括的“依依不舍,情意绵绵”。
还有哪位同学能找到相关诗句?生5:“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男子埋怨女子拖延婚期,女子赶紧辩解,错误不在自己,而是男子没有好的媒人。
如此迁就男子,足见她对男子用心之专。
||师:这正说明女子在热恋中,看男子什么都是好的,即使是暴躁的性格,无理的发怒,又>何尝不会误解为男子的热切焦急,何尝不会感到甜蜜爱意。
《氓》公开课一等奖(课堂PPT)
结构梳理
本诗共六节,可按女主人公的经历,分为 恋爱、婚变、决绝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节2),写女主人公恋爱结婚。
第二部分( 3~节5),写女主人公婚变遭弃。
第三部分( 节6 ),写女主人公决绝离开。
走进课文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了解大意 注意重点词语解释
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忠厚的样子
交换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经》是我国 第一部 诗歌总集。
收入 从西周到春秋
时3期05的
诗汉歌以前被称为首《。诗》或《 诗三百》 。
内容: 风 雅 颂 手法: 赋 比 兴
诗经六义
形式: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诗经》
风 -------- 民间乐歌 雅 -------- 宫廷乐歌 颂 -------- 宗庙乐歌和舞歌 赋---------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人物赏析
“恋爱”(1、2节)
温柔体贴 善解人意 忠贞痴情
可爱之处
人物赏析
“婚变”(3—5节)
勤劳能干 吃苦耐劳
可敬之处
人物赏析
“决绝”(6节)
清醒理智 坚强刚烈
可贵之处
人物赏析
女主人公形象:
–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忠贞痴情
敢爱敢恨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
《氓》省级一等奖课件
《氓》省级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氓》这首古诗。
该内容出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章《诗的鉴赏》第二节《诗经》的鉴赏。
详细内容包括诗的字词解释、背景分析、意境体会、艺术特色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氓》的字词、句意,了解其背景;2. 体会并表达《氓》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3. 掌握《氓》的艺术特色,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氓》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以及对其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氓》的背景分析、意境体会及艺术特色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氓》的原文、注释、背景介绍、意境描绘、艺术特色分析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诚信问题,进而引出《氓》的主题;2. 讲解:详细讲解《氓》的字词、句意、背景;3. 例题讲解:挑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体会其意境;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氓》的故事,并进行讨论;六、板书设计1. 《氓》2. 主要内容:字词解释背景分析意境体会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氓》中的五个生僻字词;用自己的话概括《氓》的故事情节;分析《氓》中的一个艺术特色,并举例说明。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诗经》的其他篇章,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氓》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以及对其意境的把握;2. 教学重点:《氓》的背景分析、意境体会及艺术特色的掌握;3.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解释《氓》中的生僻字词、概括故事情节、分析艺术特色。
一、生僻字词的理解《氓》这首诗中出现了一些生僻字词,如“蚩蚩”、“贸丝”等。
这些字词的理解是学生阅读和鉴赏古诗的障碍。
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等奖说教材:(一)教材地位《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特点,分析比兴手法。
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说学法:学生学法: 1、讨论交流法 2、个性展示法 3、课堂辩论法设计意图:讨论交流的法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形成自我观点后的沟通交流,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更有助于学生新观点的形成和完善。
个性展示法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书面的鉴赏分析打好基础。
课堂辩论法的应用使得课堂不同的观点立场相互较量,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探究。
说教法:教师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归纳法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永远离不开朗读法,在本次课的设计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包括配乐朗诵,学生朗诵喜欢的诗句,背读和教师引读。
让读书声读书声真正的弥漫在诗歌的课堂。
本课以以主问题的设计带起全文的赏析,因此学生的分析鉴赏在课堂的呈现上会显得有些零散,教师借用点拨、归纳的方法,结合板书的设计能够增强课堂的条理性,使得学生的发言更清晰。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被誉为诗歌的王国。
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上溯到《诗经》,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追溯到《离骚》。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诗经》中的《氓》。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氓》
《氓》朗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基本知识。
2、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
2、抓住重要词句,读懂情感。
3、结合情节,体会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及其抗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朗读技巧,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初中阶段学过《诗经》中的《关雎》《蒹葭》,由同学齐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诵读提示:诗经以四言为主,采用“二二”结构形式。
2、重温《诗经》:《诗经》是我国的诗歌总集,又称《》和《》,搜集了从公元前世纪到世纪的诗歌,共篇。
《诗经》分为、、、三大类,表现手法分为、、。
开创了我国的源头。
(二)、诵读指导诗歌之美在于语言,语言之魅力在于品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氓》的语言之美,体会其中透射的情感之美。
1、初读诗歌1)、学生试读2)、教师范读小结提示: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重读词语提示(泣涕涟涟、载笑载言、无与士耽、至于暴矣、躬自悼矣、老使我怨、亦已焉哉、兮、矣);读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领会其回环往复之美。
2、再读诗歌1)、学生再读教师提示:要求学生完整的理解诗意。
明确: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一位女子被丈夫氓抛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并最终与丈夫决绝的经过。
部编版高中语文一等奖课件《氓》优秀PPT(共24张)
文本解读: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19。自我徂尔20,三岁食贫21。淇水汤汤22, 渐车帷裳23。女也不爽24,士贰其行25。士也罔极26,二三其德27。
【注释】 19.陨(yǔn):坠落,掉下。这里用黄叶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黄:变黄。20.徂(cú)尔:
嫁到你家。徂,往。21.食贫:过贫穷的生活。22.汤(shāng)汤:水势浩大的样子。23.渐(jiān): 浸湿。帷(wéi)裳(cháng):车旁的布幔。24.爽:差错,过失。25.贰:有二心。这里指爱情不 专一。26.罔:无,没有;极:标准,准则。27.二三其德:在品德上三心二意,言行为前后不一 致。
【注释】 8.乘:登上。垝(guǐ)垣(yuán):倒塌的墙壁。垝,倒塌。垣,墙壁。9.复关:卫国地名,
指“氓”所居之地。10.涕:眼泪。涟涟:涕泪下流貌。11.载(zài):动词词头,助词,无义。 12.尔卜尔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草占卦叫做“筮”。13.体: 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无咎(jiù)言:就是无凶卦。咎,不吉利,灾祸。14.贿:财物, 指嫁妆,妆奁。
【译文】 登上那残破的墙,遥望那复关,没看见复关,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终于看见了复关,我就又说 又笑,你用龟板占卜,用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文本解读: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5。于嗟鸠兮16,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 与士耽17!士之耽兮,犹可说也18。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译文】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着布匹来换丝。(其实)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送你渡过 淇水,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 (我们的)婚期吧。
文本解读:
《氓》公开课一等奖(课堂)
《氓》公开课一等奖(课堂)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氓》。
这是一首古代民歌,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社会的反抗。
课文通过描写一个被社会压迫、欺凌的女性形象“氓”,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民的痛苦。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会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难点: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氓”的图片,让学生对“氓”的形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2. 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见解。
3. 实践: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
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导一个小品,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4. 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氓人物形象:弱者、受欺凌、坚强、反抗故事情节:受压迫、抗争、追求自由深刻思想:对社会不公的揭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氓》的大意。
答案:课文《氓》通过描写一个被社会压迫、欺凌的女性形象“氓”,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民的痛苦,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社会的反抗。
2. 请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答案:课文通过对“氓”的描写,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压迫的反抗,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坚强和勇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课文《氓》的理解程度较高,能够较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但在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的把握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氓》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氓》优秀教案第一部分:教案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氓》这个词的含义和起源;2. 分析《氓》中所展示的社会现象和问题;3. 探讨《氓》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4. 提高学生的批判思考和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1. 《氓》这个词的定义和词源;2. 文化背景:《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3. 《氓》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4. 《氓》中所展示的社会问题和现象;5. 《氓》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
教学重点:1. 分析《氓》中所展示的社会问题和现象;2. 探讨《氓》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
教学难点:1. 理解《氓》中所涉及的古代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人思考和批判性分析。
第二部分:教师活动教师活动1:引入《氓》活动目标:激发学生对《氓》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这个词的定义和词源。
教师活动2:讲解《氓》的文化背景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3:介绍《氓》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活动目标: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氓》的故事情节,以及故事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现象。
教师活动4: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社会问题活动目标:帮助学生分析《氓》中所展示的社会问题和现象,并促使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师活动5:探讨《氓》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活动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氓》给我们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反思和启示。
教师活动6:总结教学内容活动目标: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复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部分:学生活动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展示活动目标: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氓》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活动2:小组讨论《氓》的社会问题活动目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就《氓》中所展示的社会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
学生活动3:个人思考和写作活动目标:学生个人进行思考和写作,围绕《氓》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进行文章创作。
学生活动4:集体讨论和分享活动目标:学生集体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写作成果,互相借鉴和学习。
诗经《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诗经《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诗经《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诗经《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新课导语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古今中外,不知演绎了多少动人的爱情故事,有的幸福,有的凄婉,有的热烈,有的含蓄,有的让人心向往之,有的令人荡气回肠……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来聆听那里所发生的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
二、积累·整合1、识记下列字的字音:氓:méng 蚩:chī 匪:fěi 淇:qí 愆:qiān 将:qiāng 垝:guǐ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渐:jiān 裳:cháng 靡:mǐ 咥:xì 隰:xí 角:jiǎo2、制作知识卡片:⑴ 卡片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才更名为“诗经”。
⑵ 卡片二:《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 卡片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文言文《氓》教学设计一等奖
1、文言文《氓》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2、文言文《氓》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一、课前热身**知识梳理:1、注音并解释: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2、通假字:氓之蚩蚩于嗟鸠兮犹可说也隰则有泮不可说也3、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 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分析】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的文化血脉里,成为中国人倾诉的方式,沟通的方式,甚至思维的方式。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主题是“诗意的探寻”。
本单元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诗歌七首:现实主义《诗经》中的《氓》和浪漫主义《楚辞》中的《离骚》、中国古典叙事诗的代表《孔雀东南飞》、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蜀相》、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和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的《扬州慢》。
这七首古诗词那么文化意蕴丰厚,读来朗朗上口。
首先要重视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其次要细细品读,多角度多层面探求作品的“诗意";同时要感受当时社会背景下诗人的“诗心”和诗歌的艺术魅力并且探讨古诗的价值和在当下的意义。
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主要学习内容为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涉及的核心素养是“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
围绕“诗意的探寻”这一人文主题,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的学习。
可以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等探求作品的“诗意”;还可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出发,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发现“诗意”,探讨古典诗歌在当下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和文化的传承。
研习本单元作品,探寻诗意,感受诗人的心跳,领悟不同时代诗歌的风格及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赋比兴手法;2.自由诵读,听视频范读,在诵读中感悟诗歌韵味;3.精读《氓》,积累文言字词,熟悉诗歌的故事情节;4.分析主人公心路历程,探究爱情悲剧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1)《氓》这首诗,讲述了一场两千多年前的爱情故事。
回忆与爱情有关的诗句0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梳理故事情节,
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传说宋神宗年间,辽国派遣使者来中原。
翰林学士苏东坡奉命招待。
辽使者出一联:“三光日月星”,谁知,苏东坡略一思索,就对出下联:“四诗风雅颂。
”何谓“四诗风雅颂”?(请学生作答)今天我们来学习草根文学——《诗经国风>中的一篇《氓》。
二、朗读课文,自由提问
三、合作探究:淇水的作用
中国文学中的爱情故事大多与“河”或与“水”有关,比如《牛郎织女》《白蛇传》,而本文中的爱情仍与水有关。
文中“淇水”出现三次,请分析淇水有何作用?(讨论后,学生板书)
四、分析、评价女主人公这一形象
1、分析形象一定要结合文本
2、当女主人公选择了离开,和曾经的爱人说再见的时候,也是我们看到了女主人公活出了自我,活出了尊严的时候,此时的她,
摆脱了婚姻的牢笼,却又面临着生命的绝境,也许她“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所有的一切再不与他相关,用现在流行的一部电影《何以笙箫默》的台词:爱,不将就。
都说这样的女人最美——“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也许正因如此,她才得以永久站立于《诗经》之中。
这样的形象还有很多,比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她他们就像一道浩浩荡荡的文化长河,在人类的精神史中绵延不绝,熠熠生辉。
五、作业:分析诗中男主人公形象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