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7e4b046bec0975f465e2cb.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比较阅读10篇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比较阅读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c40c4b2f60ddccda38a0fb.png)
(2)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笋的)形状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6.【甲】文表达了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中同样表明张岱 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 溪破其中出。
7.【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译文】【乙】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向南,有山峰向东 环绕而下。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从峡谷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 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 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 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门扇,上 面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6.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
量词
独自
隔断
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
溪水名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4c9c2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8.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3aa3e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9.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对比阅读部编版(含答案解析)阅读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选段)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隐土之北/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D.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链接材料】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④之矣。
”曰:“奚⑤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⑥,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⑦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新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⑧。
”——《歧路亡羊》节选(有删减)注释:①杨子:即杨朱,战国时哲学家;②党:乡党,邻友;③竖:仆人;④亡:逃;⑤奚:怎么,表疑问;⑥之:去,往;⑦怪:(认为)……奇怪;⑧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丢失了根本(生命)。
部编版新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初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
![部编版新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初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https://img.taocdn.com/s3/m/c7c0ce57f5335a8103d22025.png)
课文全解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译文】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 土的北边。” [诸:相当于“之于”。隐土:古代传说中的 地名。]
课文全解
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 箕(jī)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 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 上。 [遂:于是。率:率领。荷:肩负、扛。叩: 敲、打。垦:开垦。箕畚:簸箕。这里是“用 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课文全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它们)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 北边。 [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山西、河南 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的地区。河阳:黄河 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 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课文全解
内容 (1)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 分析 理位置,为下文愚公移山做铺垫。 段落 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评析
课文全解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 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拿着蛇,所以叫 操蛇之神。操,持。不已:不停止。帝:神话 中的天帝。]
课文全解
内容 (5)幼童帮助移山表明愚公移山得到众人 分析 支持,与下文智叟的表现形成对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运土石路程 遥远,费时费力,侧面写出移山之难。 段落 写愚公提议移山,并开始移山。这是故 评析 事的开端。本段重点叙述了针对移山的 前三种态度:①杂然相许;②其妻献疑 ;③京城氏遗男跳往助之。
课文全解
内容 (2)愚公移山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分析 迂也。移山的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3)“其妻献疑”摆出了移山客观存 在的困难,让人们明白移山工程十分艰 巨,表明愚公之妻对移山的关心。众人 针对愚公之妻所“疑”纷纷献计献策, 表明他们对移山的积极态度。(4)“遂率 子孙……渤海之尾”分别从移山人数之少 、工具之简陋、路途之遥远三方面烘托 愚公移山的意志与决心。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b4f12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3.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三峡》郦道元,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沿溯.阻绝___________(2)良.多趣味___________(3)空谷传响.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第①段写出了“山之高”的特点,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欣然..起行( )(2)盖.竹柏影也( )6.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本文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8.文中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这三者都为写人服务,写人又为突出“闲”,请你写出文中的几个闲。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161f1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9.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___欲伐越,问计___。
___曰:“臣闻兵不厌诈,诈可制敌。
臣有一计,可以使越王自灭。
”___:“___也?”___曰:“陛下设一美女,令人以珍宝献之越王,越___,必为所动,召入后宫,而陛下乘机发兵,___必不戒备,可一举而定也。
”___其计,遂命人选美女,以珍宝献之越王。
___见之,大喜,召入后宫。
___发兵,越___,慌不可终,遂败于___之手。
选自《史记》)【注释】___:___,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
越: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浙江省南部。
1.文中“兵不厌诈,诈可制敌”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为什么要问___如何伐越?___给出的计策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述计策的过程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指战争中可以使用欺骗手段来制敌,而欺骗是不会用尽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45fae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e.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所包含的文言文古文及其译文。
古文1:《论语·学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研究并时常温它,难道不让人开心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让人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
古文2:《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漂亮的雎鸠在河洲上喧哗。
腼腆的女子,君子善媒。
古文3:《庄子·齐物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译文:北冥之中有一种鱼,名叫鲲。
鲲的体型之大,千里之外也不可知。
古文4:《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王肃之妻有罪,怒而杀之。
试以王之法视之说之,王怒,曰:“夫命也,不得不行。
”译文:王肃的妻子犯了罪,他生气后将其杀了。
有人用王的法律来视察并说情,王发怒说:“命令一出,就不能不执行。
”
古文5:《孙子兵法·谋攻》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谋始于使人,成于不失其机。
译文:所以用兵的方法,对方力量是自己的十倍就围困之,五倍就进攻之,对方力量超过自己的二倍就分割之。
计谋从派人开始,成功在于不失去战机。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古文及其译文,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古文,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84865f05087632311212c1.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9ade00227916888486d758.png)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②,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好.鸟相鸣B、丞相自.若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丞相熟.视久之/但手熟.尔D、索笔疾.书/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二)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道.而饥渴/独行其道.B、如.子之言/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C、甚.敬/急湍甚.箭D、将何.以报我/何.苦而不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分)(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命羿曰/亚夫乃.传言开壁门B、发.无不中/舜发.于畎亩之中C、若.羿也/若.儿戏耳D、人能遗.其喜惧/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3、用自己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59b77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f.png)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学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二、鲁人徙越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ecc44a702d276a201292e20.png)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二)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5ac6fd531711cc7931b716fe.png)
部编版初二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满衣裳。
”注释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二)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摧:崩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上.甚削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B.无逾.此者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十二章》)C.久之.春冬之.时(《三峡》)D.忽见.层崖之上见.往事耳(《孙权劝学》)(解析:A.上面向上;B.超过,越过;C.凑足音节,无实义结构助词,的;D.看见了解。
)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突然看见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头攀岩上去。
(2)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不一会儿草根也禁不住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
4.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示例】选文主要运用侧面描写,《三峡》主要运用正面描写。
附参考译文:突然看见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头攀岩上去。
(悬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只好)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
不一会儿草根也禁不住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但是石头也不牢固,踩一下就掉落,攀一下也掉落,偶尔能找到一个稍微牢固的石头,脚绷紧了,手抓住了,就像平贴在崖壁上,不能移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援助,想往下也没有地方,这是我生平经历的最危险的境况。
过了好长时间,(我)先试着找到两手两脚周围牢固的石头,然后身体悬空挪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挪动一只脚,一只手和一只脚抓牢以后,又悬空挪动另一只手和另一只脚,幸亏石头没有掉落;手脚又感到没有力气好像要自己坠落,很久之后,幸好攀上去了。
(三)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①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②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③受贬,由参知政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每:常常。
②沃:洗。
③谗:说别人坏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范仲淹二岁而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B.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C.或.夜昏怠或.王命急宣(《三峡》)D.奋不顾.身顾.野有麦场(《狼》)(解析:A.幼年丧父古时王侯的自称;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有时;D.爱惜看,视。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从选文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材料用自己的话简答。
【示例】胸有大志,关心、热爱国家的人;如:年轻时,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官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讨论天下事,不顾自身利益。
附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决心努力刻苦读书,有时读书读到夜晚疲惫困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使自己头脑清醒。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及自身的利益。
以至于有人说他的坏话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为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砺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只是刚刚满足自己罢了。
(他)经常诵读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
父期公,衡阳太守。
兄盛公,高尚不仕①。
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州里重其德行。
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
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仕:做官。
②辟:征召。
③主簿:官职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慕:倾慕(2)州里重.其德行重:推重,看重(3)凝之悉.散之亲属悉:全,都2.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
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示例】重其德行。
刘凝之不慕荣华,安于俭苦。
附参考译文: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
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
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没有做官。
凝之倾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
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品德行为。
州里多次尊敬地推举他任西曹主簿,(他)不就任。
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凝之把钱财全部分散给了亲友。
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五)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③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⑥,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⑦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⑧,恂恂⑨如儒生。
每辞官⑩,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休舍:休息。
②课:督促。
③注坡:从斜坡上急驰而下。
④束刍:捆束喂牲口的草。
束,捆。
刍,喂牲口的草。
⑤徇:示众。
⑥统制:当时的武官名。
⑦蹙额:皱眉愁苦的样子。
⑧雅歌投壶:唱雅歌,做投壶游戏。
这里形容儒将风度。
⑨恂恂:谦和的样子。
⑩辞官:这里指辞谢升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或.问:“天下何时太平”或:有人(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以:用来(3)凡有所举.举:行动(4)东南民力竭.矣竭:用尽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飞妻问劳其家。
岳飞的妻子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
(2)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都能获胜。
4.岳飞是古代名将,请结合本文,说说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示例】号令严明,体恤下属,关心百姓,礼贤下士,不重名利。
附参考译文: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回答说:“当文官不爱钱财,武官不害怕牺牲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
”每当军队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爬斜坡、跳壕沟,都是让他们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
士兵只要向老百姓索取一根麻绳捆束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
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意接纳,可是没有敢擅入的。
岳家军号称“宁可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屋子烧火取暖,宁可饿死也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充饥”。
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调药。
将士远征,岳飞的妻子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
有战死的,为他流泪痛苦并且抚育他的孩子。
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手下的官兵,一丝一毫也不占有。
岳飞善于以少击众。
凡是有所行动,就召集手下军官,计策定了后才开战,因此攻打都能获胜。
所以敌人评论岳家军说:“动摇山容易,动摇岳家军难。
”每次调运军粮,(岳飞)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
(岳飞)每次辞谢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1、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谢觉哉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