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构造描述
8.油藏描述
(1)产生的油藏模型的质量依赖于所假设的随机函数的模型和所具有的数据, 在数据很少的情况下,很难验证所假设的模型是否与实际的地质条件相符合;
(2)变异函数的模拟带有许多的主观性,而涉及多变量的交叉变异函数的模拟 受到线性区域化模型的限制,使得模拟很难正确进行;
(3)如何综合应用各种地质信息及生产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一)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
斯仑贝谢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技术 。重点是应用于油气田开发阶段的油藏动态监测及最终采收率的评 价。
过去油藏模拟,是根据取心井或试井资料把油藏的垂直剖面分成几 个单元,计算每个单元孔渗平均值,忽略了小范围的非均质性和垂 向渗透层屏障(隔夹层)作用。用这样的参数只能建立一个失真的 地质模型,使模拟失效,将导致开发决策的失误。而测井资料是唯 一能控制深度且能逐英尺测试的方法。因而基于测井资料的油藏描 述可能具有最高的精度。同时也强调了岩心、测试及测井资料的综 合应用,以得出一个适用于全油田模拟输入的储集层模型,从而实 现了从单井评价到多井评价的飞跃。
3. 以测井为主体的描述
继70年代斯仑贝谢公司提出的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技术,又于1985年将三维 地震及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e)资料引入油藏描述的井间相关对比研 究中。
研究现状: (1)1992年油藏描述研究内容及方法为: ①关键井研究; ②测井资料标准化; ③单井综合测井评价; ④多井处理研究,井间地层对比; ⑤渗透率及单井动态模拟研究; ⑥储层参数集总及储集层绘图。
开发阶段利用开发地震技术,即高分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地震层析技术、多 波多分量解释技术、垂直地震剖面技术、振幅炮检距分析等对储层进行井间、 井外地区的储层静态描述及动态监测,查明构造细微变化及油气水层分布。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也称储集层描述,源自英文Reservoir Description。
油藏描述是一项油气田综合研究与评价的技术体系。
它以地质学、构造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以及油层物理学、渗流力学、数学地质学等相关学科为理论指导,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试油、试采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特征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建立三维油藏地质模型,为制定和优化开发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油藏描述是研究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参数在三维空间中的特征及分布状态的技术体系。
对油藏描述概念进行理解:①要以与研究油藏地质有关学科的最新理论为基础②要以计算机及自动成图技术为手段,这是与传统油藏研究的主要区别③综合运用地质、物探、测井、试油试采等各项资料油藏描述发展历程 1.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1970-1980)。
油藏描述技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由斯仑贝谢公司最早提出。
它是以测井服务为目的,以“油藏描述讲座”形式向世界各地推出油藏描述技术服务。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在文献出现“油藏描述”。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关键井研究;②测井资料归一化;③渗透率分析;④参数集总与绘图。
2.多学科协同油藏描述(1980-1990)。
1985年将三维地震资料及VSP(垂直地震)资料引入油藏描述的测井井间相关研究中。
斯伦贝谢公司油藏描述强调以测井为主体的模式化的技术,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及最终的储层三维模型。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地质油藏描述技术;②测井油藏描述技术;③地震油藏描述技术;④油藏工程油藏描述技术。
3.多学科一体化描述(1990年-)。
单一学科技术发展虽然进步很大,但各自都存在不利的方面,因而在1990年以来逐步向多学科一体化描述发展,提倡地质、物探、测井研究人员与油藏工程师协同工作,发展边缘科学及计算机的“地学平台”,以多种应用数学方法贯穿研究始终,应用地质、物探、测井、测试等多学科相关信息,以数据库为支柱,以计算机为手段,由复合型研究人员对油藏进行四维定量化研究并给以可视化描述、表征及预测的技术。
油藏描述断层PPT精选文档
方法: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将作为研究对象的连续体简化为由有限个单元组成
的离散化模型,再用计算机对离散化模型求数值解。
•.
•17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五、地应力研究
(2)现今应力场研究 意义: 揭示研究区现今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与油气分布的
关系,为油井压裂施工和油气井合理布局提供重要依据 。
方法: ①声发射法; ②钻孔崩落法
大小,就可以确定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
B.通过成像测井确定钻孔崩落的方位,即为最小
主应力方向。
•.
•21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井
眼
井
崩
眼
落
崩
落
•.
•22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五、地应力研究
③井壁压裂法
A.平行于井轴纵向延伸
,成对出现两条黑色条带;
B.成180度对称分布;
C.压裂缝可以切割井壁
的地质事件,但不可能出现
概述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一、研究意义 1、构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
二、断层的类型
•.
•1
上盘下降
正断层
•.
•2
逆断层
•.
上盘上升
•3
水平错动
平移断层
•.
•4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一.油藏断层分级
一级 断层 二级断层 三级断层 四级断层
是断陷内影响二级构造带形成与发育的主
为向往断继与干致占距承落二四断,油可性差级级层延田达断在断断,伸断数层1层层走长0层千。类0是向达总m米活似油与1以数0,动,田凹上的k延时多m上陷,8伸间以与0分内延%长长上凹布主以伸度,,陷较要上长达往落或多构,度数往差凹的造落数十贯达陷断走差千千穿数内层向小米米于百的,基,,,一米构往本一走。一 个造般构走在造向2旋一0-回5致0的。m始,是终延划。伸分它长断一度块般1区-2是的k凹m重,陷要主或依要盆据延地。伸的 边方界向仍以平行凹陷内构造走向为主。四级断
1.1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
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三、油藏描述的任务 1. 阐明油藏的构造面貌. 2. 沉积相和微相的类型与展布规律. 3. 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和大小. 4. 储层参数分布和非均质性及微观特征. 5. 油藏内流体性质和分布规律. 6. 建立油藏地质模型(包括静态模型和预测模 型),计算石油储量和进行油藏综合评价。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
(3)沉积(微)相
① 阐明油田沉积物源及其方向、沉积体系、
沉积相模式;
② 编制出典型的沉积相剖面、沉积相平面图
或沉积微相平面图;
③ 建立沉积相三维立体模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
(4) 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研究主要应用显微薄片、铸体片、
阴极射线、扫描电镜和结合其他资料阐明油田储
(1)油藏评价阶段 (2)开发设计阶段 (3)方案实施阶段 (4)管理调整阶段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
二、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
(1)油藏评价阶段
油藏一经发现工业油气流之后即进入油藏评价阶段。
主要任务:提高勘探程度,提交探明储量 资料基础:少量探井、评价井和地震
研究内容:圈闭形态 、 油气水系统、流体性质、储层分布
主要任务: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和钻开发井的工程实施方案
基础资料:探井、评价井、少数开发井和地震 研究内容:构造方面 油气水研究 储层描述:相、四性、对比、分布、评价
建立油藏和储层地质模型
第一章 绪论
动静态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和技术
动静态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和技术动静态精细油藏是指储层中油水分布与流动状况相对复杂的油藏。
在这种油藏中,油水界面的变动频繁,储量分布不均匀,储层渗透率差异大,流体性质复杂,难以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
因此,针对动静态精细油藏的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
一、动静态精细油藏描述方法:1.目视描述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描述油藏、储层的基本特征,如油水界面的形态、断层的分布、储层孔隙结构等。
2.孔隙特征分析法:通过岩心切片的显微观测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技术,研究储层中的孔隙特征,包括孔径、孔隙度、孔隙连通性等,为进一步研究剩余油分布提供基础数据。
3.测井揭示法:通过采用测井技术,获得储层的物性参数,如渗透率、饱和度等,从而分析储层的流体性质和剩余油分布情况。
4.静测法:通过进行压力临近稳定的恒流生产试验,获得动态压力数据,并通过解压分析和生产预测计算,得到储层的动态物性参数和剩余油分布。
二、动静态精细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1.三维地质模型构建:通过采样岩心、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等,结合地质学原理和平面地质分析方法,构建动静态精细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储层厚度、岩性、构造等信息。
2.压力历史匹配法:利用历史生产数据和动态压力数据,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油藏的生产过程,更新储层的渗透率、储量等参数,进一步优化剩余油分布预测。
3.产量反演法: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反演,得到剩余油分布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从而提供预测剩余油储量和开采方式的依据。
4.储层可视化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储层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图像,实现对储层的直观观察和分析,进一步揭示剩余油分布的规律。
总之,动静态精细油藏的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物理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结合实地观察和实验分析,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获得全面准确的储层信息,为精细油藏的开发和油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油藏描述概念总结
一名词解释1. 储层表征(ReservoirCharacterization ):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性质、识别地质信息及空间变化的过程。
2. 油藏地质模型是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
是油气藏类型、几何形态、规模、油藏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及流体分布的高度概括。
3•储层静态模型针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
4•储层参数分布模型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在三维空间变化和分布的表征模型。
5.确定性建模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即试图从已知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如井 点出发,推测出点间确定的、唯一的、真实的储层参数。
从上式可以看出,胶结率反映了胶结作用降低砂体原始孔隙体积的百分数,亦即反映了胶结作用的强度。
7•油层组油层组为岩性、电性和物性、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砂层组的组合,是一相对的“不等时同亚相”沉积复合体。
&储能参数储能参数(h 、炉、S )eo1. 油藏描述:油藏描述(ReservoirDescription ),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用地质、地震、测井及计算机手段,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油藏在三度空间特征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体系。
2. 储层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是比静态模型精度更高的储层地质模型,它具有对控制点间及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能作一定精度的内插和外推预测的功能。
3. 有效厚度夹层是指在工业油流的储层中达不到有效厚度标准的各类岩层。
4. 流体单元模型流体单元模型是由许多流动单元块体(指根据影响流体在岩石中流动的地质参数在储层中进一步划分的纵横向连续的储集带,在该带中,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参数在各处都相似,并且岩层特点在各处也相似)镶嵌组合而成的模型,属于离散模型的范畴。
5. 随机建模是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一组等概率储层模型的方法。
油藏描述
两项措施:新井精细挖潜 、老井综合治理 (主要措施:补孔改层 挖掘层间剩余油、 堵水调剖 挖掘油层内部生产潜力、注采调配 改善水驱效果、压裂酸化 改善低渗透油 田开发效果)
一个提高:对开发效果进行预测并经济评价。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根据挖潜措施和 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预测,预测出增加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提高程度,并进行经济评 价。根据开发效果预测和经济评价结果,确定可实施的措施和方案。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本程序、技术和方法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本程序是:建立地层、构造、储层、流体、油藏五个模型,应用地 质综合分析、水淹层测井解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综合分析四项技术,搞 清剩余油在层间、层内、平面三个分布,提出新井精细挖潜和老井综合治理两项措施, 做好开发效果预测及经济评价,达到提高采收率、提高经济可采储量。
三、储层地质模型
(1)储层地质模型及分级 (2)沉积相的分尺度描述 (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分尺度描述 (4)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 (5)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四、流体模型
•描述内容 •描述方法 五、油藏地质模型及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 •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评价
油藏描述
----Reservoir Description
亮点、暗点、平点、.AVO油气检测层、.间速度差DIVA分析、道 积分技术在烃检测中的应用、FUZZY综合判别在油气预测中应用
(四) 、 4D地震技术
(五) 、裂缝地震检测技术
第二讲:油藏描述的基本内容
一、地层格架模型 1、地层划分对比的分级 油藏描述的首要工作是进行油藏地层格架描述。通过这项 工作,建立油藏的各级地层格架,明确油藏描述的各级尺度。 在正确的尺度下,描述油藏的各部分,最终建立正确的油藏 地质模型。 根据划分对比的规模可以分为: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油田 地层划分对比及油藏地层划分对比。 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是在含油气盆地范围内的对比,一般是 “组”的规模对比;油田地层划分对比一般是在含油气洼陷 内的对比,一般是“段”的规模对比;油藏地层划分对比则 是在一个具体的油藏范围内的对比,一般是“砂层组或小层” 规模的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一般是在高层次划分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 即:高级别的划分对比控制低级别的地层划分对比。由此可 见,要想做好油藏地层划分对比(小层划分对比),就要做 好盆地级及油田级的地层划分对比。
油藏背斜描述
油藏背斜描述如果说褶皱构造是油田的骨架,那么油藏背斜就是油田的血液。
所以一个完整的油藏背斜通常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
储量丰富:形成油藏背斜的岩层都有很高的含油气和产油气的物性(见表1)。
2。
垂向上的边界比较清楚:油藏的生、储、盖等不仅在平面上分布均匀而且在纵剖面上也显示出连续而规则的递变关系。
水驱期。
储量增长快、速度大。
随着压力的升高和温度的降低储量下降的幅度逐渐减小,随着油水比的增加,储量不断增加。
有些地区还发现了裂缝型油藏,由于产层的裂缝和断层对储量的影响,目前正在研究中。
3.主要含水层砂岩分布广泛,这些层段容易出砂,对油井而言流动的砂比固相的更为有利。
同时,砂岩可以储存一定的石油,由于受到地层温度、压力及渗透率的影响,油层压力不同部位不同,在生产中要注意合理的开采时间,使砂岩油藏得到充分利用。
这种情况对油井的施工工艺尤其重要。
通常情况下应尽量采取裸眼完井,钻井过程中应避免对砂岩的破坏,避免或减少井筒的堵塞和垮塌。
保持压力稳定。
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并实现油藏开发的最终目标。
4.储集空间由于上述原因,油藏背斜的储层横向连通性好,几乎是一个储油空间;储层纵向延伸深,分布广,油藏非均质性好。
据统计,世界上发现的油藏中背斜油藏占80%,而我国内蒙古乌审旗苏吉盖油田油藏背斜所占的比例就更大。
此外,背斜中垂向上隔层发育,垂向上储层分布多样性,有些地区背斜又具有多期的层段接触,使得储集体多样化。
油藏背斜上方地形闭塞,通道不畅,纵向长,横向窄,形成很厚的“皮壳”油藏。
储量在1-2亿吨左右。
但是,油藏背斜虽然资源丰富,却具有形成时间早,开发难度大,油水损失严重,采收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故开发技术也十分复杂,针对其缺陷,应根据其特点,采用适当的开发技术。
根据我国的地质条件,开发技术应该遵循:①在有利于防止污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油田的自然能力,提高油田采收率;②在保持和扩大油气田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防止水和瓦斯突出;③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开发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逐步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开发工艺;④在矿场上继续推广和应用油层水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
什么是油藏描述?
FONT-FAMILY: }
.SubTitle{ FONT-FAMILY:FONT-FAMILY
} .IntroTitle{
FONT-FAMILY:FONT-FAMILY } .SmallTitle{
FONT-FAMILY:FONT-FAMILY }பைடு நூலகம்.Author{
FONT-FAMILY:FONT-FAMILY } .Source{
什么是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是对油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定量描述和预测的综合研 究和评价的技术。油藏描述的最终成果是建立反映油藏圈闭几何形态 及其边界条件、储集特征和渗流特征、流体性质及分布特征的三维或 四维油藏地质模型。
它把地质、地震、测井、测试和计算机技术等融为一体,对油藏的构 造、储层属性及其内部流体性质的空间分布进行描述、综合研究,最 终建立一个三维、定量的油藏地质模型,从而为合理开发这一油(气) 藏制定开发战略和技术措施提供必要的和可靠的地质依据。实践证明, 油田自发现之日起到最后废弃,每一项开发战略决策的制定、调整、 实施都是以油藏描述为基础的。 .NoUser{
FONT-FAMILY:FONT-FAMILY } .Abstract{
FONT-FAMILY:FONT-FAMILY
}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油藏是地球深部岩石中储存的石油和天然气。
其地质特征决定了油藏的储量和开发难度,因此对油藏地质特征的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进行试析。
一、油藏地质特征1. 岩性特征油藏地质特征的第一要素是岩性。
油藏主要分布在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中。
砂岩和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储集和渗透性,是理想的储油岩石;而页岩储层因孔隙度小、渗透性差,开发难度较大。
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油气聚集的重要条件之一。
构造主要包括褶皱、断裂和隆起等。
褶皱和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有利于形成富集区;而隆起区域则是优质的储集地带。
3. 地层特征地层对油气的富集和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厚度较大、孔隙度高的地层更容易形成油气聚集;不同地层之间的渗透性差异也会影响油气的储集和开发。
4. 地层流体特征地层流体是油藏地质特征的关键之一。
地层流体包括原油、天然气和水等,其类型和含量对油气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二、开发对策1. 采用综合地质解释技术针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等技术,进行精细的地质解释,准确评价油藏的储量和产能,为后续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油藏开发方案在了解油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开发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可以采用水平井、注水开采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3. 加强油藏管理和监测对油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油藏开发中的问题,保证油田的稳定生产。
4. 探索新的勘探技术不断推进勘探技术的创新,探索新的油气聚集机理和富集规律,为新的油气资源储备奠定基础。
5. 强化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在油藏开发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因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并确保作业安全。
通过对油藏地质特征的详细分析和科学的开发对策,可以更好地实现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同时保障油田的稳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石油工程中的油藏开采技术
石油工程中的油藏开采技术一、引言石油工程是指将地下的石油资源开采出来,加工成能源化工产品的过程。
油藏开采技术是石油工程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它关系到石油开采的效率、成本以及石油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本文将从油藏类型、井型设计、采油方式、增产技术等方面介绍油藏开采技术,旨在深入掌握石油工程中的采油技术。
二、油藏类型油藏根据其地质构造特征可以分为岩性油藏、构造油藏和虚拟油藏。
其中岩性油藏常见于砂岩、泥岩、灰岩等岩石地层中,通常属于非均质性油藏,采用水平井等技术进行开采。
构造油藏是指石油储藏在构造变动较大的区域中,如地裂带、断裂带、褶皱带等,通常属于均质性油藏,采用正常井、斜井等技术进行开采。
虚拟油藏是指石油储藏在孔隙或裂缝中,通常分布在石灰岩、砂岩、深水碳酸盐岩等地层中,采用酸化、压裂等技术进行开采。
三、井型设计井型设计是指根据油藏类型、开采方式,设计出最适合开采的井的类型。
传统的井型设计通常有正常垂直井、定向井、斜井、水平井等。
随着石油技术的不断发展,深水钻井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横向井、分支井、压力维持井等井型也不断涌现。
在井型设计中,还需考虑井口设施、钻井施工技术以及现代化技术应用等因素。
四、采油方式采油方式是指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选择合适的采油方式进行开采的技术。
常见的采油方式有自然采油、人工提高采收率和注水采油等。
其中自然采油是指自然压力将石油推向地表,并通过管道输送到加工厂进行加工;人工提高采收率则是通过减小油井储量,增加油井出油速度,提高采油效率;注水采油是指通过向井中注入水或人工化学药剂,降低油井储量的同时,增加油井出油量,使油藏得到更加高效的开采。
五、增产技术增产技术是指为了提高采油效率,延长油藏寿命而采用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增产技术有酸化处理、压裂技术、水驱技术、蒸汽吞吐采油等。
其中酸化处理是指将化学药剂注入油井中,降低地层渗透系数,提高油井采油效率;压裂技术则是在岩石中打入高压液体使沟槽扩大,使原本流动受限的油被释放出来;水驱技术是通过喷水或注入水与油混合形成乳状液,降低油井压力,提高采油效率;蒸汽吞吐采油则是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油井中,使原本粘稠的油变得流动,提高采油效率。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一、油藏地质特征油藏地质特征是指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孔隙结构、渗透性、地层厚度、地下水条件等因素对油气运聚和保存的影响。
良好的地质特征是油气储量丰富、开发效果好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对油藏地质特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1. 地质构造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对于油气的聚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的地质构造条件会导致油气的富集区域有所不同。
背斜、凹陷等地质构造对于油气的形成和积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油气勘探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油田的地质构造特征,确定有利于油气富集的地质构造区域,以便指导勘探工作的展开。
2. 岩性特征岩性特征对于储层岩石的渗透性、孔隙度等属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不同的岩性特征会导致储层的物性参数有所不同,因此在勘探中需要充分了解油气层的岩性特征,以便确定合适的开采技术和方法。
3. 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孔隙结构和渗透性是储层岩石的重要物性参数,对于油气的运移和储集具有关键的影响。
不同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会导致储层的储量和生产率有所不同。
了解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分布规律,对于确定油气勘探和开发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地层厚度地层厚度是储层的另一个重要物性参数,对于油气的储集和生产率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地层厚度越大,储量和生产率就越高。
因此在勘探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储层的地层厚度分布规律,选择合适的钻探位置和方向。
5. 地下水条件地下水条件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的运移和压力变化会影响油气的运移和储集,在油气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影响,确保油气的安全开发。
二、油藏地质开发对策1. 根据地质特征合理部署钻探工作根据油藏的地质特征,合理部署钻探工作是油气勘探的首要任务。
只有在了解了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孔隙结构、渗透性、地层厚度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钻探位置和方向,才能更好地开展勘探工作。
2. 合理确定开采技术和方案根据油藏的地质特征,合理确定开采技术和方案是油气开发的关键。
油藏分类
其实3楼的说的很好,但生物礁油气藏不属于岩性油气藏,而是属于地层油气藏的范围,其中也有一些漏掉的,我再补充补充。
上面所说的
油藏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分类的科学性、分类的实用性以及油气藏的概念进行分类的。
比较全的分法如下:
1、构造油气藏(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构造裂缝油气藏和岩体刺穿油气藏)
其中:
背斜油气藏又分: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和滚动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又分:断鼻油气藏、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复杂断层断块油气藏和逆断层断块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又分:盐体刺穿油气藏、泥火山刺穿油气藏和岩浆岩体刺穿油气藏;
2、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生物礁油气藏)
其中: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又分:潜伏剥蚀突起油气藏和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
3、岩性油气藏(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4、水动力油气藏(构造鼻型水动力油气藏和单斜型水动力油气藏)
5、复合油气藏(构造-地层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水动力油气藏)。
油藏描述 总结
1.油藏描述定义、目的、特色
油藏描述是指一个油(气)藏发现后,对其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的综合描述。
A.油藏描述是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试油及试采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手段,对油(气)藏特征及属性等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
B.油藏描述的目的及任务:建立油田开发所需的油藏地质模型,最后计算储量,优化开发
方案和油藏管理,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和钻井成功率
C.油藏描述的特色:以综合性、定量化、可视化为特色,广泛使用计算机,并自动绘制反映油藏特征的各种图件,充分展示油藏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
2.地层对比方法( 岩石、生物、层序、切片、等高 ),断层的判断
A、岩石地层学方法
a.岩性法
b.沉积旋回法
c.标志层法
d.重矿物法
2、生物地层学方法
3、地球物理学方法
3.构造研究(断层在同向轴的反应,构造图的绘制)
4.储层研究(1.连通性影响因素;沉积环境《浊流、河流下切、成岩、蚀流》)
判断连通方法;井间干扰法、油气性质、注水分析、示踪剂、地球化学信息
2.储层分布描述:厚度变化,连续性及它的分布,判别有利储层区域
5裂缝描述
6.裂缝预测方法( 构造曲率预测地震方法“蚂蚁追踪”测井方法: 双侧向岩心描述:梅花图)。
石油工程 第三章油藏构造描述
③井壁压裂法 压裂缝特征:
A.平行于井轴纵向延伸,成对
出现的两条黑色条带; B.成180度对称分布; C.压裂缝可以切割井壁上的任 何地质事件,但不可能出现它被切 割的特征。 方位确定: 压裂缝的走向就是最大水平主应
依据断层附近油水井的生产 动态资料,可以准确地判断 该断层的封闭性
油藏构造研究
7. 断层两盘的声波测井信息
声波时差增大
声波 时差 变小
封闭型断层声波时差特征
开启型断层声波时差特征
油藏构造研究 四、地应力研究
(1)成藏期构造应力场 概念:指油气藏在形成时期正在活动或演化的构造应力场。 意义:有利于正确揭示油气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高产富 集控制因素,同时对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以及油田施工 设计,都有重要的意义。
方法: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将作为研究对象的连续体简化为由有限个单元组成的离散 化模型,再用计算机对离散化模型求数值解
油藏构造研究
(2)现今应力场研究
意义:揭示研究区现今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与油气分 布的关系,为油井压裂施工和油气井合理布局提供重 要依据。
方法: ①声发射法; ②钻孔崩落法
油藏构造研究
①声发射法 原理:基于声发射活动中的凯瑟效应。
(4)不整合面解释
平行不整合的特点是上下构造层之间存在侵蚀面,但产状一
致,这种不整合难以在时间剖面上识别。但是,因为不整合
面受到长期风化剥蚀而凹凸不平,往往产生绕射波,并且波
阻抗变化大,使不整合面的反射波振幅和波形变化也大,正
是利用这些特点可以识别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容易识别,它表现为两组或两组以上视速度具 明显差异的反射波同时存在,并且沿水平方向这两组以上 的波逐渐靠拢、合并,不整合面以下的反射波相位依次被 不整合面上的反射波相位代替,最后尖灭消失。此外,也 有时会出现象平行不整合那样的绕射彼及反射波的特点。
油藏地质学第4章油藏描述资料
㈤岩心录井资料应用
1. 考察古生物特征; 2. 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 3. 研究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关系,以及与电性的关系 4. 掌握生油特征及其他地化特征; 5. 观察岩性、沉积结构与构造、判断沉积环境; 6.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位置等; 7. 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四、油藏描述资料
基础前提:各种资料齐全准确 1.直接资料:岩心、岩屑录井资料、分析鉴定数据 2.间接资料:物探、测井、试油、试采 归纳起来包括:钻井地质资料
物探资料 测井资料 试油试采资料 动态资料
§1 钻井地质资料
地质录井的主要项目有:岩心录井、岩屑录井、钻时录井、钻 井液录井、气测录井。 一、岩屑录井资料
气测录井方式有两种:随钻气测与循环气测 应用:记录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
及时发现油气, 预报井喷。
§2 物探资料
一 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
㈠概念
地震勘探(Seismic Exploration):就是人工手段激发地震 波,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 构造,寻找油气藏的技术方法。
㈣ 油气水分布及性质 1. 油气水分布 2. 油气水界面与过渡带 3. 流体分布的控制因素 4. 流体性质
㈤ 地层压力、温度系统
㈥ 渗滤物理特征
1. 润湿性 2. 相对渗透率 3.毛细管力 4. 水驱油效率 5. 敏感性研究
㈦ 驱动能量和驱动类型
1.天然水头能量 2. 边、底水能量 3.弹性能量 4.气顶能量 5.溶解气能量 6. 重力能量
油田开发不同阶段的油藏描述
勘探开发【关健词】油藏描述;油田;剩余油;饱和度众所周知,大量的剩余油存在于地层之中,面对这部分原油,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但是针对它的开采,本来就是一个很具有挑战的问题。
只有了解到剩余油如何在地层中分布、存在以及储层的构造,我们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而目前使用的地震监测方式却只能在宏观上对地层给出认识,精细描述远远达不到。
因此,我们只有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建立地质知识和储层预测规律,才能很大程度提高储层的认识。
1 我们一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油藏进行描述1.1 勘探阶段油藏描述建立含油气地质模型,描述油气藏形态,揭示油气藏内部构造和油气分布,指导勘探部署。
那么在这一部分,我们所要收集的主要资料有:区域地层、构造特征、区域沉积背景、油气生成、油气运移和油气藏形成条件。
岩心、岩屑、气测、泥浆等录井资料。
岩石物理分析、岩石学分析、岩石力学分析和岩石化学性质分析。
我们主要的描述有:(1)圈闭描述。
层位标定、编制油组(或油气层)顶面圈闭形态图、圈闭特征描述与圈闭发育史、圈闭构造发育史、圈闭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2)沉积相研究。
主要确定目标区目的层段的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的时空展布。
层序划分与对比、单井项研究(岩心相分析、测井相分析和单井划相)、地震相分析、沉积相综合研究、沉积相对储盖层发育的控制(沉积相与储层岩性、储集物性、盖层岩性发育和分布的控制规律)。
(3)储盖层描述。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储层储集特征研究、测井储层解释、地震储层横向预测、储层综合评价、盖层描述与评价。
(4)油气藏特征描述。
油气解释及油气水系统划分(层间和井间对比分析,确定流体性质和变化规律)、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和油气分布规律)、含油气边界的确定、油气水性质及其分布、油气层压力和温度特征(油气层温度、地温梯度及变化特征)、油气井产能(日产量、采油强度和采油指数)。
(5)油藏地质模型和油藏综合评价。
油气储量计算(控制储量、探明储量和预测可采储量)、油藏地质模型、油气藏综合评价(油气富集高产部位和分布情况)、经济评价和开发可行性评价(油气储量丰度、经济效益和可行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藏构造描述
返回
表2 原始井斜数据表
┌──┬──┬────┬───┬───┐
│序号│井深│斜度 │方位角│水平距│
│ │(m) │(度分) │(度分)│ (m) │
│││
│
││Βιβλιοθήκη ├──┼──┼────┼───┼───┤
│││
│
│
│
├──┼──┼────┼───┼───┤
│││
│
│
│
├──┼──┼────┼───┼───┤
油藏构造描述
一、油藏构造描述的主要内容 二、油藏构造描述方法、流程图 三、油藏构造描述程序 四、裂缝描述
油藏构造描述
油藏构造研究在油藏描述中是一个重要的 内容,进行油藏构造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油藏 的构造形态、断裂特征,进行断块划分,探讨 构造演化、形成机制,阐明构造对油气藏形成 和破坏的控制作用,从而揭示油气藏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和高产富集控制因素,为寻找更多的 油气藏服务。
│层 位 │斜深
│垂深│方位 │位移│
├─┬─┼─────┼──┼───┼──┤
│││
││
││
│ ├─┼─────┼──┼───┼──┤
│││
││
││
└─┴─┴─────油┴藏─构─造┴描─述──┴──┘
返回
井斜水平投影图
油藏构造描述
返回
①井位图要同时标上 地面井位和描述层的 地下井位,同一井的 两个井位点用一细线 相连,一般地下井位 的圈较地面井位稍小。 ②描述层的地下井位, 必须为严格进行井斜 和井深校正后的井的 位置,井点标记该点 目的层的海拔高度。
解释骨干剖面
绘断裂系统图
勾绘构造等值线
熟悉前人研究成果
利用联络剖面 进行反射波组闭合 把断点标在平面 图上分析断点组合
修饰图件
构造图
油藏构造描述
三维地震构造研究解释工作流程图
三、油藏构造描述程序
(1)资料收集 (2)地层对比 (3)编绘构造剖面图 (4)编制油藏剖面图 (5)构造发育史剖面图 (6)编绘平面构造图 (7)分析与描述
层
│最│方│深
│ │期│期│期│ │深│位├─┬─┼─┬─┼─┬─┬─┬─┬─┬─┬─┤大│位│度
│ │ │ │ │ │ │ │规│下│规│下│规│壁│联│下│人│水│固│井│ │
│ │ │ │ │ │ │ │格│入│格│入│格│厚│入│入│工│泥│井│斜│ │
│ │ │ │ │ │ │ │ │深│ │深│ │ │ │深│井│返│质│ │ │
│││││││││││││││││││││
─┼─┼─┼─┼─┼─┼─┼─┼─┼─┼─┼─┼─┼─┼─┼─┼─┼─┼─┼─┼─┼─
│││││││││││││││││││││
─┼─┼─┼─┼─┼─┼─┼─┼─┼─┼─┼─┼─┼─┼─┼─┼─┼─┼─┼─┼─┼─
│││││││││││││││││││││
─┴─┴─┴─┴─┴─┴─┴─┴─┴─┴─┴─┴─┴─┴─┴─┴─┴─┴─┴─┴─┴─
│││
│
│
│
└──┴──┴────┴───┴───┘
表3 井斜数据表
┌──┬──┬───┬──┬───┬──┐
│井号│ │总方位│ │总位移│ │
├──┼──┼───┼──┼───┼──┤
│完钻│斜深│
│最大│斜度 │ │
│井深├──┼───┤井斜├───┤ │
│ │垂深│
│ │深度 │ │
├──┴┬─┴───┼──┼───┼──┤
油藏构造描述
一、油藏构造描述的主要内容
• 构造位置及其与周边构造的关系 • 构造高点的位置及特点 • 构造范围及构造幅度(空间几何形态) • 构造内部断层的描述 • 裂缝描述 • 绘制构造剖面图、构造图及其它图件 • 建立构造总体几何形态的三维数据体
油藏构造描述
二、油藏构造描述研究方法及流程图
根据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资料情况,构造研究方 法分为以下两种: 1.勘探阶段:
以三维地震资料为主,结合钻井资料的研究方法 2.开发阶段:
以钻井资料为主,参考地震资料的研究方法
油藏构造描述
收集研究工作 所需全部资料
准备工作
编制标准井位底图
了解区域地层 发育状况
地层对比
建立该区标准 柱状全剖面
过井地震剖面解释 构造发育剖面分析
油藏剖面图 组合断层
断面图分析
平面断层组合
分析地层关系 油、气、水关系
构造特征, 作图层应包括所钻遇的全部地层。 3. 作图比例尺
把断点数据 标在井点上 分析断点组合
地震剖面
勾绘构造 等高线
把标准层数据 标在井点上, 分析构造形态
构造图
油藏构造描述
以钻井资料为主的构造研究工作流程图
收集研究工作 所需全部资料 观察剖面图
利用钻井对比 成果和速度资料
辨认断点位置 分析断层关系
加密测线解释
垂直剖面图
准备工作 建立构造轮廓
初步印象 确定层位 建立标准波
重油复藏式构地造层描述压力测井 高分辨率测井
表1 钻井基础数据表
─┬─┬─┬─┬─┬─┬─┬─┬─────────────────────┬─────
井│井│开│完│完│补│完│完│套 管 数 据
│井斜数据
号│别│钻│钻│井│心│钻│钻├───┬───┬─────────────┼─┬─┬─
│ │日│日│日│高│井│层│表 层│技 术│油
│ │ │ │ │ │ │ │ │度│ │度│ │ │ │度│底│高│量│ │ │
│││││││││││││││││││││
│ │ │ │ │m │m │ │in│m │in│m │in│mm│m │m │m │m │ │度│度│m
─┼─┼─┼─┼─┼─┼─┼─┼─┼─┼─┼─┼─┼─┼─┼─┼─┼─┼─┼─┼─┼─
油藏构造描述
标准井位图
(二) 地层对比 (三) 编绘构造剖面图
1.选择剖面的要求 (1)沿构造长轴方向作纵剖面图1张; (2)通过每个构造高点必须有横剖面图1张; (3)每条二、三、四级断层都应有剖面控制; (4)对于较复杂的构造应加密剖面。
油藏构造描述
2.作图层 构造剖面图应能反映所描述构造各时期的
油藏构造描述
(一) 资料收集
在开展构造描述之前,必须收集好以下各项资料: (1)地震资料:测线位置图、剖面图。 (2)描述区钻井基础数据表(表l)、
井斜数据表(表2、表3)、 井斜水平投影图。 (3)常规测井图, 描述区内所有井1:200的测井组合图
1:500标准测井图。 (4) 各类录井资料:录井图、岩心图。 (5)各种特殊测井资料,如 RFT、HDT等。 (6)动态资料:试油、试采、试气、投产情况。 (7)标准井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