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课件
合集下载
《诗词曲五首》PPT演示课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咏雪
送别
试将此诗分成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咏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诗
咏雪——瀚海雪景图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请替换文字内容,添加相关标题,修改文字
动人民的穷困生活;有的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 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痛苦;有的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追求美好爱情的 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
愿望;有的揭露了贵族的腐朽生活和社会的黑暗。 请替换文字内容,添加相关标题,修改文字 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zhé sàn lán
ch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
送别——风雪送客图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塞气候的什么特点?那个字用得好?
风狂雪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诗。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侧面描绘出边塞的寒冷。同时写出了边 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诗词曲五首》课件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 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有 侥幸心理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退出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此诗为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 其代表作之一。约作于祥兴二年(1279)
──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之时
。元军元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
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时,他出示了此诗以明志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意志坚强
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
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合作探究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
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辛酸和愤懑不平。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 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 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
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3、颈联两人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
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
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叙事
国家危难 命运艰辛 形势险恶
比喻
对偶
追忆抗元经历,表现 忧国之痛和以死明 志、为国捐躯的豪 情壮志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
诗词曲五首课件
诗词赏析
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 催”一句表达了作者离乡多年后回到故 乡,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乡音未 改,这表明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十分深
厚。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句则通过儿童的问候表达了作者对故 乡的陌生感,也暗示了他离乡时间之久
。
整首诗情感真挚、朴实自然,语言平易 近人,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
0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介绍
总结词
中国唐代著名诗人
详细描述
王勃,字子安,出生于唐代绛州龙门,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与杨炯、卢 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
诗词背景
总结词
送别诗,表达离别之情
详细描述
此诗是王勃在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前往蜀州任职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与 朋友分别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唐代诗人王之涣,字季陵,出 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
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 ,与同时代的李白、杜甫并称 “盛唐三杰”。
王之涣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 园、边塞风光而著称,他的作 品风格豪放、意境深远。
诗词背景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中的经典之 作。
该诗描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远眺黄河滚滚,视野开阔,气 势磅礴,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诗词赏析
总结词
情景交融、气象宏伟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篇,既点明了诗人与朋友分别的地点,又描绘出了送别时的景象。诗人 通过使用“望”字,将视线拉远,展现出宏伟的气象。同时,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整首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23《诗词曲五首》课件(共74张PPT)
色彩: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 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
动态: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 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 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 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 担忧。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白雪歌”
咏雪(天气情况)
诗题
人物(诗人、武判官)
“送武判官
归京”
事件(归京)
再读诗歌,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10句)从不同侧面咏雪。
第二部分
(11-18句) 送别
(11-14)宴请归客与送客出辕门时 大雪奇寒的景象; (15-18)送别依依不舍的心情。
细读感悟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大义。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 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 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 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动态: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 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 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 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 担忧。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白雪歌”
咏雪(天气情况)
诗题
人物(诗人、武判官)
“送武判官
归京”
事件(归京)
再读诗歌,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10句)从不同侧面咏雪。
第二部分
(11-18句) 送别
(11-14)宴请归客与送客出辕门时 大雪奇寒的景象; (15-18)送别依依不舍的心情。
细读感悟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大义。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 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 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 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诗词曲五首》精品ppt课件
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 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 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 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 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轻敌而亡国。
学习《过零丁洋
整体感知
1. 读准节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习《赤壁》
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读通诗意 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戟还没有腐蚀,自己 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台中深锁的 就会是二乔。
文本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 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 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 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 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 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 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 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做铺垫。 2. 历史上一般怎样评价赤壁之战?诗人是怎样评 价赤壁之战的? 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多赞美之词。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 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 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文本探究
1.词的上下两阕各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有何深意? 我想驾着风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建成的 宫殿,高高在上,让人经受不住那份清寒。这句 话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 让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但他又顾虑“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 矛盾,也是针对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 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学习《过零丁洋
整体感知
1. 读准节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习《赤壁》
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读通诗意 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戟还没有腐蚀,自己 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台中深锁的 就会是二乔。
文本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 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 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 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 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 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 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 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做铺垫。 2. 历史上一般怎样评价赤壁之战?诗人是怎样评 价赤壁之战的? 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多赞美之词。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 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 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文本探究
1.词的上下两阕各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有何深意? 我想驾着风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建成的 宫殿,高高在上,让人经受不住那份清寒。这句 话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 让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但他又顾虑“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 矛盾,也是针对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 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42张ppt)
——《诗词曲五首》群文阅读
第二课时
目录
分
诵
类
读 诗
第 二
剖 析
第 一 部
词 话
部 分
觅 规
分战
律
争
比
较
第 三
阅 读
部 分
潜 思
索
知
人
论
第世
四 部
巧
分创
作
诵
壹 读
诗 词
话
战
争
印
诗词中的战争百态
五首古诗词为我们展现了古代战争 生活的方方面面。诗人词人们以不同的
视角表达着自己对战争的态度和认识。
请同学们结合诗词内容,思考你从中读
相同点:词和曲都是长短句,都是按歌唱的需要做 出的,它们性质是相同的,都属于音乐文学。
不同点:①词不可以随意增减字数,曲则可在规 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 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②在用韵上,词韵比曲韵的规定来得严格。 ③词的用词较为典雅,曲则可雅可俗。
初读诗歌明体裁
五首诗的体裁,按顺序依次是: 乐府诗 歌行体 宋词 律诗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课 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
堂
——第六单元导读
总
结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标志着我
课 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我们要想记住这些瑰
后 宝,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吟诵,去领会诗歌的优
作 美意境,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业
同学们,课后熟练背诵、默写这五首诗歌。
初中九年级语文
心忧家国 ,且战且歌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 恐,零丁洋成为元兵的俘虏自此我
第二课时
目录
分
诵
类
读 诗
第 二
剖 析
第 一 部
词 话
部 分
觅 规
分战
律
争
比
较
第 三
阅 读
部 分
潜 思
索
知
人
论
第世
四 部
巧
分创
作
诵
壹 读
诗 词
话
战
争
印
诗词中的战争百态
五首古诗词为我们展现了古代战争 生活的方方面面。诗人词人们以不同的
视角表达着自己对战争的态度和认识。
请同学们结合诗词内容,思考你从中读
相同点:词和曲都是长短句,都是按歌唱的需要做 出的,它们性质是相同的,都属于音乐文学。
不同点:①词不可以随意增减字数,曲则可在规 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 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②在用韵上,词韵比曲韵的规定来得严格。 ③词的用词较为典雅,曲则可雅可俗。
初读诗歌明体裁
五首诗的体裁,按顺序依次是: 乐府诗 歌行体 宋词 律诗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课 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
堂
——第六单元导读
总
结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标志着我
课 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我们要想记住这些瑰
后 宝,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吟诵,去领会诗歌的优
作 美意境,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业
同学们,课后熟练背诵、默写这五首诗歌。
初中九年级语文
心忧家国 ,且战且歌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 恐,零丁洋成为元兵的俘虏自此我
《诗词曲五首》课件(共6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舂谷 yí 饴
lěi lěi 累累 zhì 雉
ɡēnɡ 羹饭
1.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十五岁就应征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半路上遇到 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且看远处, 那是您的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摘些野谷舂米做饭, 摘下葵叶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与谁一起 分享。走出大门向东张望,泪水洒落在衣服上。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 等描写手法,表现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凉境遇。
诗歌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以哀景写哀情,体现了汉乐 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总写:十五从军 八十得归。
十 五
远望:
松柏冢累累。
从 近看:野兔野鸡
旅谷旅葵。
Hale Waihona Puke 军 征处境: 羹饭熟
饴阿谁。
心情: 东向看
泪沾衣。
兵役残酷 战乱频繁 灾难深重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 和“行”的颇多,二者没有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形式较自由。大抵模拟乐府诗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 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行”是乐曲的意思。
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为南朝鲍照独创。起初,歌行 体模拟两汉乐府,并自创格调,多为七言,也有五言、杂言, 可兼用长短句,形式自由、灵活,富于变化,可用于歌唱。
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 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说说其返 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返乡经历:
lěi lěi 累累 zhì 雉
ɡēnɡ 羹饭
1.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十五岁就应征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半路上遇到 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且看远处, 那是您的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摘些野谷舂米做饭, 摘下葵叶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与谁一起 分享。走出大门向东张望,泪水洒落在衣服上。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 等描写手法,表现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凉境遇。
诗歌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以哀景写哀情,体现了汉乐 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总写:十五从军 八十得归。
十 五
远望:
松柏冢累累。
从 近看:野兔野鸡
旅谷旅葵。
Hale Waihona Puke 军 征处境: 羹饭熟
饴阿谁。
心情: 东向看
泪沾衣。
兵役残酷 战乱频繁 灾难深重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 和“行”的颇多,二者没有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形式较自由。大抵模拟乐府诗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 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行”是乐曲的意思。
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为南朝鲍照独创。起初,歌行 体模拟两汉乐府,并自创格调,多为七言,也有五言、杂言, 可兼用长短句,形式自由、灵活,富于变化,可用于歌唱。
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 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说说其返 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返乡经历:
《诗词曲五首》PPT 图文
郁不平之气
————————————————。
诗人以大小乔的命运来 反映战争成败的句子是: __东__风_不__与_周__郎_便_,_______
_铜_雀__春_深__锁_二__乔_。___ 。
兴感之由 未销蚀的铁戟 表现英雄无用 是前朝之物 武之地的抑郁 不平之气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告诫统治者不 历史将会改写 要有侥幸心理
阅读理解Biblioteka 1.诗人对历 史的评价因 何而发?
——折戟沉 沙铁未销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 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 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 诱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由于 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 他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三国 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记起历史上 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从而为下 文铺垫。
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 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 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的修辞。
理解颈联中“惶恐”、“零丁”含义
第一“惶恐”“零丁” 是地名,第二个“惶 恐”“零丁”写出了形 势的险恶和情况的危苦。 表达了作者忧愤和深感 孤苦伶仃之情。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时元军的都统帅张弘范逼迫 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 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 绝,并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作 为回答。
《过零丁洋》是一首大义 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爱国主 义激情,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 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 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首诗意境雄浑,气势豪 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 铜雀春深锁二乔。瑜援助,大乔小乔两位
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 铜雀台里。
————————————————。
诗人以大小乔的命运来 反映战争成败的句子是: __东__风_不__与_周__郎_便_,_______
_铜_雀__春_深__锁_二__乔_。___ 。
兴感之由 未销蚀的铁戟 表现英雄无用 是前朝之物 武之地的抑郁 不平之气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告诫统治者不 历史将会改写 要有侥幸心理
阅读理解Biblioteka 1.诗人对历 史的评价因 何而发?
——折戟沉 沙铁未销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 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 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 诱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由于 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 他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三国 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记起历史上 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从而为下 文铺垫。
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 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 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的修辞。
理解颈联中“惶恐”、“零丁”含义
第一“惶恐”“零丁” 是地名,第二个“惶 恐”“零丁”写出了形 势的险恶和情况的危苦。 表达了作者忧愤和深感 孤苦伶仃之情。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时元军的都统帅张弘范逼迫 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 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 绝,并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作 为回答。
《过零丁洋》是一首大义 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爱国主 义激情,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 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 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首诗意境雄浑,气势豪 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 铜雀春深锁二乔。瑜援助,大乔小乔两位
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 铜雀台里。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
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
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铜雀台里。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文理解: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已, 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 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内在联系?
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③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 (范成大)
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崔道融) 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作者小传】
(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 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曾 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 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 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 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 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 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 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 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 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 格清逸而豪放。
张 养 浩
写作背景
当时关中大旱,饥 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 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 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 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 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 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 赈济灾民,因此途经潼 关。后因积劳成疾,客 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 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 强烈的忧患意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 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 爱国的丹心永垂史册。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21岁 读经书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 起兵抗元。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 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 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 人亡,孤苦伶仃。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 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 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 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 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 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 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 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 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 风味。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曲分三层:
第一层(前三句)描写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中, “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以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引出下文。
文天祥
作者介绍:
•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 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 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 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 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 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 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 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 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 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
山坡羊 潼关怀古
曲牌名
题目
张养浩
元代曲作者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 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 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 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 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 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 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 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 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 予以简略介绍。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 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 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 的思想感情。 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 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 活。
积累: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公元772-824年)字梦得,河南洛 阳人,有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文学 家、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 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 晚年任太子宾客。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 三年后,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样被 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 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 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 赠。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兴感之由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若非东风之便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 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 有侥幸心理
感慨咏叹
历史将会改写
【简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 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 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 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 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 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 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填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人借酒振奋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
2、诗中引用典故的诗句____________. 3、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七绝
用典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阅读理解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 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这两句诗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 了哲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有所见所想。 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 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 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阅读理解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 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 痛苦、寂寞
阅读理解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 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阅读理解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 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 的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用典
辛酸、愤懑
悲痛、怅惘
比喻
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
积极、昂扬
辛 酸 愤 懑 、 坚 定 乐 观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 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情。
表达对战争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 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思想感情: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 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 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 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杜 牧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
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 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 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 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 名,并称“小李杜” 。有《樊川文 集》。
写作背景:
祥兴元年(1278)十 二月,文天祥兵败被 俘。第二年元月,元 军出珠江口,进攻南 宋最后据点崖山,文 天祥被押解同行,过 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叙事
国家危难 命运艰辛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比喻
追忆抗元经历,表 现忧国之痛和以 对偶 死明志、为国捐 躯的豪情壮志
抒情
舍生取义
名垂青史
知识 拓展
爱国诗词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 李清照《乌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 柳宗元《韦道安》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 于谦《立春日感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 谭嗣同《狱中题壁》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 徐锡麟《出塞》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