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分类与整理(二)》教学反思
![《分类与整理(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7b11372fc4ffe473268ab4d.png)
《分类与整理(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分类整理教学是在学生仔细观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在分类时做到心中有数。
再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表的生成过程,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但是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本节课放手让学生操作,放手让学生说,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学生从参与数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学会了按多个标准分类,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对学生的独立思考给予充分的尊重,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与表达的空间,教师真正成为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也在积极的情感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有4个点,一只青蛙从A点跳到D点,停留5分钟后再跳到B点,然后停留5分钟后再跳到C点,停留5分钟后跳回A点,则下面比较准确地描述青蛙与A点之间距离的是()图。
A.B.C.D.2.小区有一块长方形的地(如图),B为中点。
物业公司计划在其中一部分种月季花,剩下的部分种草坪,草坪的面积是()m2。
A.9 B.27 C.36 D.543.在2019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小丽从4件上衣和3条裤子中挑选1一件上衣和1条裤子,捐给贫困学校的孩子,她有()种不同的捐法。
A.3 B.4 C.7 D.124.关于“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B.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C.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D.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5.2009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天数相比是( )A.第一季度多一天 B.天数相等 C.第二季度多1天6.71以内3和5的公倍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7.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圆柱的高是圆锥的高的2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A .B .C .D .8.商店里以同样的价格卖出了两件大衣,其中一件赚了,一件亏了,总体来讲这家商店是( ) A .赚了 B .亏了 C .不赚也不亏 D .无法确定9.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这个正方形周长的( )A .B .C .D .10.李庄有旱田12公顷,恰好是水田的 ,这个庄有水田( )A .84公顷B .48公顷C .80公顷D .40公顷二、填空题11.1.25与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______,它们的比值是_____.12.一个容积是100立方厘米的水杯(即这个水杯装满水时,水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内有一部分水,盛盛向杯中放入了一个小正方体,水溢出了20立方厘米。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2344ff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7.png)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分类》教学反思
![《分类》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b40430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a.png)
《分类》教学反思《分类》教学反思1一、优点:课前温馨提示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并按照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的听课状态。
梳理总结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并帮助学生形成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缺点:1.学生在使用统计表分类整理时,很多学生并不能明白用表格的形式如何正确呈现,或者即使使用了表格在表头处依然有很多学生把表格的总人数写在应该空起来的位置。
本节课堂发现了这个问题,并跟学生多次强调了,希望学生能改正过来三、改进措施:课堂上还是要多关注后进生,鼓励孩子多进行积极连麦,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理解存在困难得地方,才可以达到课堂互动的真实效果。
拍照确实可以很有效地进行沟通,通过拍照放学学生对使用统计表进行统计还存在较大问题,需要让学生明白如何使用统计表进行整理,并进行一定的绘制统计表格练习。
《分类》教学反思2一、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认识1、教材分析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
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2、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学体会而数学________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1、利用知识迁移引入,同时体现数学源于生活。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接着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钟面,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度数,量出度数后提问:你能根据这些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吗?学生产生疑问,接着我说:学了这节课的知识,大家就能对角进行分类了。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7f883c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7.png)
《分类与整理》反思性说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在快乐中去学数学。
《分类与整理》是新教材的一节融合《分类》与《统计》的一节新课。
本章内容分为两节课,第一课时《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是《简单统计表》。
我们所讲的是第一课时,在此次活动中我们的教案经过了四次的修改,最后敲定了本节课的设计。
结合本节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反思。
一、教材分析《课标》中1——3年级学段目标:“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事物实行比较、排列和分类活动中,体验活动和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本单元主要是协助学生掌握初步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为此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实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协助学生提升动手操作、团结合作及数学表达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对垃圾分放经验,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矿泉水瓶、废纸等放于讲桌,并巧设情境:“谁能帮老师收拾一下讲桌,使其变得干净整洁?”待学生收拾完毕之后,再追问“你是怎样放的?”学生根据日常老师的要求很容易地引出:瓶子放在一起,废纸放在一起,教师也就很自然地引出分类的概念进而引出课题。
因为垃圾的分类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数学与生活的链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良好地渗透了环保教育。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教师为每组学生精心准备了自制的纸气球,让学生观察“这些气球有什么不一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形状、颜色”,这为后面分气球提供了依据。
最新幼儿园食物分类教案大班 分类与的教学反思(大全9篇)
![最新幼儿园食物分类教案大班 分类与的教学反思(大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34b47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7.png)
最新幼儿园食物分类教案大班分类与的教学反思(大全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Pdf下载Word下载下载Pdf文档最新幼儿园食物分类教案大班分类与的教学反思(大全9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幼儿园食物分类教案大班篇一《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通过整理气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习把一些物体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
新教材在此课中,第一次渗透统计知识,呈现了一个象形统计图和一个不完整的表。
整节课我注重让学生感受、体会分类与整理的过程,渗透分类、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达,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上完课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反思:1、我对教材稍微进行了拓展,让学生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时,突然出现一个心形和和一个五角星,让学生帮他们添加到统计表和统计图中。
2、练习时,学生的作业反馈中出现部分学生对象形统计图没有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涂色或把全部图形都涂上颜色,这是我授课中疏忽的知识点,发现后我先引导学生看例子,发现学生还有涂错的,我又把错误的作业展示出来,时间关系导致这个练习题没有处理完整。
课下我就在反思,从摆统计图到涂统计图中间没有过度好,应该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是怎样涂梨的?学生弄清题意再做。
今后,我要做到:精心备课,注意课堂生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同组课老师多交流,使课堂成为是老师、学生喜欢的有魅力的舞台。
幼儿园食物分类教案大班篇二我觉得整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另外,焦老师还在这节课中创设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7390d14b73f242326c5f0d.png)
人教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一、教材分析《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也是人教版新修订的内容,教材为了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将分类与统计合编在一起。
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而不是正式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它为以后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打下了基础。
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外,也要让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感知分类的意义;并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分类有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结果,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类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乐于助人的意识,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颜色”“形状”等字卡、学生操作小卡片(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小卡片、记录表格)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小律动:活跃课堂气氛《We will rock you》(二)探究新知1.引入概念:出示课题《分类与整理》,请学生齐读课题,说一说自己对“分类与整理”的理解和认识,带着疑问开始进入新的学习。
2.复习导入:(1)口算下列算式:1+3= 2+2= 3+3= 0+6=0+4= 2+4= 1+5=(2)以开火车的形式请学生快速口算出结果,学生说的时候老师进行整理,将算式按“得数是6”和“得数是4”分别放成两列。
(3)学生观察算式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总结学生发现表示“分类的意义”(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就是分类),并请学生观察算式分类的依据引出“分类标准”的概念即将事物“按...来分”。
(3)通过不同的图片(不同颜色的气球、不同的图形、课本中的情境图)来说明分类标准的不唯一。
3.学习如何分类以及分类结果的整理。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5篇)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b8442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7.png)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5篇)《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1《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学校数学一班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通过整理气球,让同学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习把一些物体按肯定的标准分类,并初步把握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
新教材在此课中,第一次渗透统计学问,呈现了一个象形统计图和一个不完好的表。
整节课我注意让同学感受、体会分类与整理的过程,渗透分类、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同学动手操作、完成表达,培育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力量。
上完课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反思:1、我对教材略微进行了拓展,让同学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分时,突然消失一个心形和和一个五角星,让同学帮他们添加到统计表和统计图中。
2、练习时,同学的作业反馈中消失部分同学对象形统计图没有根据从下往上的挨次涂色或把全部图形都涂上颜色,这是我授课中疏忽的学问点,发觉后我先引导同学看例子,发觉同学还有涂错的,我又把错误的作业展现出来,时间关系导致这个练习题没有处理完好。
课下我就在反思,从摆统计图到涂统计图中间没有过度好,应当先让同学说说题中是怎样涂梨的?同学弄清题意再做。
另外,应让同学观看图片没整理时和整理后的改变,体会统计与整理的作用。
这一点我是没有想到的,说明我对教材讨论的还不深。
3、最终我让同学把教室的同学分类,有说按胖瘦分,有说按凹凸分,后来有一个同学说按凹凸排座位,我应加一问量校服时按什么分比较合适?让同学体会不怜悯境下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分类赐予提升,并不是让同学单纯地会分。
教学时我没抓住这个生成。
今后,我要做到:细心备课,留意课堂生成,提高驾驭课堂的力量,和同组课老师多沟通,使课堂成为是老师、同学喜爱的有魅力的舞台。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2本课开头先通过一段视频让同学了解分类的概念,这样设计可以使同学对“分类”这一抽象概念有了形象的熟悉,有利于同学顺当进入新知的学习。
然后让同学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参加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表达了同学的主体地位。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54ebb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7.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一、教学内容:《分类与整理》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概念;2. 能够应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归类和整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2.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与整理。
四、教学难点:1. 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进行归类和整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种类的物品;2. 学生课桌上准备白纸和铅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提前将不同类别的物品准备好,并将其分别放在教室的不同角落。
然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观察物品,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2. 讲解新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带领学生发现规律和特征,然后解释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将物品分类和整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方法。
3. 实践练习(15分钟)学生将教室中已经放置好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物品的特征,并帮助学生确定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学生在白纸上画出分类和整理的图表,并标注好每一类的特征。
4. 讨论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整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总结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概念,并运用方法对物品进行归类和整理。
教师通过观察物品的特征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示范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在讨论总结环节,教师及时解决了学生在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了分类和整理的要点。
整节课下来,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我还会加强课堂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精选8篇)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0576a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a.png)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精选8篇〕《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篇1《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通过整理气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习把一些物体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
教材在此课中第一次浸透统计知识,呈现了一个象形统计图和一个不完好的表。
整节课我注重让学生感受、体会分类与整理的过程,浸透分类、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达,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才能。
上完课我从以下方面进展了反思:学生的作业反应中出现局部学生对象形统计图没有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涂色或把没有把图形颜色涂满的现象。
出现这样现象,有我的忽略。
学生通过网课的形式学习知识,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额时间去考虑、尝试,也没有老师手把手的演示,所以孩子在写作业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细节错误。
另外也有一局部孩子由于父母上班,只能自己在家学习,自觉性和监视力度都不高,就造成了个别学生的偷懒现象,不看视频直接写作业。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是一张白纸,第一次接触新知非常重要,假如第一次承受知识有偏向,以后再去纠正就非常费力了。
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的才能比拟低,结合这些因素,在今后的网课学习中,我们将更加严格的挑选学习视频,遇到需要老师示范做题步骤或格式时,录制手把手练习的小视频及时分享在班级群中,方便学生参考和家长辅导。
同时还要催促家长,即使工作繁忙,对孩子学习的管理却不能松懈。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篇2一、优点:课前温馨提示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并按照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的听课状态。
梳理总结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并帮助学生形成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缺点:学生在使用统计表分类整理时,很多学生并不能明白用表格的形式如何正确呈现,或者即使使用了表格在表头处仍然有很多学生把表格的总人数写在应该空起来的位置。
本节课堂发现了这个问题,并跟学生屡次强调了,希望学生能改正过来三、改良措施:课堂上还是要多关注后进生,鼓励孩子多进展积极连麦,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理解存在困难得地方,才可以到达课堂互动的真实效果。
一年级数学第3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
![一年级数学第3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f7270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6.png)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一、教材解读分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例题设计由给定标准到自己选择标准,由单一标准到不同标准,由形象地表达分类结果到利用统计表去表达。
练习中由简单的基本训练到复杂的综合训练,由只记录结果到在记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提出问题等,难度在逐渐加大。
由于难度的加大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难易的坡度都很合适。
本单元的内容只有2道例题,教科书提供了贴切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情境中探究分类的方法。
例1呈现了三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类边计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
呈现形式虽然多样,但计数结果却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从而体会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例2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通过这样的编排,教科书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入学前早已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些事物同时又是学生十分熟悉或感兴趣的。
这样在教学时,学生的兴趣浓厚,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标准比较模糊,有些学生虽然学会了,但讲不清依据,教师还应给予帮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策略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分类的思想。
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表。
《分类与整理》单元教学反思
![《分类与整理》单元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8024678a300a6c30c229fcb.png)
《分类与整理》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学习时,先进性了单一标准分类的学习,以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气球等物体作为分类的学具,同学们兴致很高,整节课以讨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生们自由发表意见,动手操作,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在此基础上,有进行了不同标准分类的学习,整个课堂依然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对于“分类前,要先选择分类的标准,再进行分类。
选择的标准不同,分的的结果也不同”这个知识点掌握的还是很
不错的。
页脚内容。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与分类》名师教案汇编(含3个教案)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与分类》名师教案汇编(含3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328e5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08.png)
第三单元整理与分类单元说明:本单元知识点由“整理房间”与“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组成的。
本单元开展的分类活动十分简单,仅要求学生把一些原来无序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但却渗透着分类思想的启蒙教学,它对学生后续认识数、发现数的特征、认识图形的特征及正确认识统计图都有重要的迁移作用。
建议如下:1.整理与分类在“整理房间”的情境活动中,主要通过学生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体会分类需要一定的标准;在“一起来分类”的情境活动中,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分类的思想,同时又引出了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通过这两个情境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设计各种具体的活动,如整理书包、整理书柜、整理房间等,使学生逐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
2.关于复习。
复习时要放手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逐一归纳回顾本单元知识点。
按照先梳理知识点,再进行相应的练习的方法进行。
此外,要注意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当中,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意识。
3.1整理房间【课题名称】第1课时整理房间【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3页~44页。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按一定的标准将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3.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房间”的故事情境,体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整理房间的习惯。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精品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我的家是一个温暖又舒适的小家,这是我的房间。
我喜欢我的房间,你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交流自己的家的样子。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的小家整理得井井有条吧!(板书:整理房间)【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创设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整理房间的课题中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最新)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9cfecb9a45177232e60a2b0.png)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列;在比较、分类、排列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标、表格)呈现分类结果,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而传统的教学是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过分要求听、及、模仿,它不仅不能促使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这节课的优点是从生活切入数学,激发学习欲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不是把”分类“作为知识点来讲授,或者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分类的含义,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食物,如给气球分类。
但是本节课没有充足的教具,学生无法动手操作,使得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分类的过程,只能靠课件播放,学生观察并回答自己的分类想法或方法。
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分类,我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实际生活,举了一个关于超市的例子:如果超市乱摆乱放物品,你能很快的找到自己要购买的商品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接着追问买水果如果买水果能不能到服装区区购买?为什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分类?分类后如何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体验分类带来的方便。
教学过程中,为了弥补教具的不足,我还是就地取材,让学生用小棒分类、用不同图形分类。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发现和交流,发展学生探索与合作的意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时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调控好课堂的秩序,该静则静该动则动;学生在给“人”分类时有的说按人的高矮分、按穿着的颜色分、按胖瘦分等,这些分类的标准是分得太细还是不符合分的标准。
《3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3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415bb3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7.png)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分类与整理,并从中发现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体验分类与整理的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分类与整理的习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和方法,正确地进行分类与整理。
2.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创新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发现规律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图片、实物等。
2. 准备实践活动材料:各种实物或图片。
3.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分类与整理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4. 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机缘参与活动。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准备一些物品(如:文具、玩具、水果等),让学生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并说一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评判,并引出课题——分类与整理。
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环节二:探究新知,完成任务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尝试按照某一标准进行分类和整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然后动手操作,完成分类和整理。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完成任务后,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讲解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进行评判和补充。
教师对评判进行总结和评判,并引出其他的分类标准和方法(如:按颜色、形状、材质等),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分类标准和方法之间的差别和优劣。
环节三:稳固应用,拓展提高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班级学生兴趣爱好的分类统计、某商场物品的分类摆放等),让学生尝试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分析数据和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完成任务后积极发言展示自己的效果。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baea37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c.png)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情况2.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情况3.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情况4. 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情况5. 学生参与度的反馈与改进情况6. 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与反思情况7. 班级管理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分析8. 家校合作在分类与整理教学中的作用9. 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与提升10. 教学改进与创新的方向与建议1.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情况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是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对学生具有激励和引导作用。
在这个反思中,可以分析自己是否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特点,设置了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并通过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分析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例:在分类与整理的教学中,可以设定目标为:能够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分类的方式,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在教学结束后,通过让学生分类已知物品的方式检测,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
2.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情况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是有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的。
在这个反思中,分析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与孩子的实际需求相符,是否有条理和层次,是否科学合理,可操作性。
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可以通过增加图片,利用场景实例等多种方式让内容更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比如让学生分类不同颜色的糖果,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形状等特点,让学生掌握分类整理的方法。
3.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情况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这个反思中,分析教学中是否采用多种方法,如体验、互动、合作学习等手段,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活性。
例:在分类与整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互动交流,分享阅读资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且借助科技手段辅助和提升教学效果。
4. 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情况教学资源包括各种图书、多媒体资料、游戏等。
在这个反思中,分析自己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类教学资源,能否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例:在分类整理的教学中,我可以获取各种实物、图片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摸索等方式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95547a416fc700aba68fc13.png)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使学生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自主地利用已有生活积累领悟分类的含义。
在教学上我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实行教学,突出了我们数学的研究课题,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实物分类,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水平。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
所以我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我安排了“分气球”的环节,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而且学会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又学会了把已知数据实行整理,又能让学生让数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安排了邮递员送信的教学环节,每4个人分为一组,小组讨论合作对卡片实行分类,然后实行表格的填写,也就是整理的过程,分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分类与整理的过程,学生们兴趣很浓,提升了课堂效果。
这节课虽然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1、我在每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完之后,都应该实行小结,而我忽视了这点。
2 、我在课堂中的语言不够精练简洁,应该多给学生自己倾听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养成独自思考的习惯。
3、在学生要思考和回答问题时我应适时点拨指导,不应该替学生说出答案或是说出后半句,都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而且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己组织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能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永远得不到提升。
如:教师问“这些气球能够按什么实行分类?分为几类?每一类有几个?能够让学生试着用完整的话回答,如果回答不好,老师在实行指导,相信通过几次练习,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水平会得到提升。
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善,争取做到更好!。
《分类与整理》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分类与整理》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5c307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5.png)
《分类与整理》的教学反思《分类与整理》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类与整理》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类与整理》的教学反思篇1《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通过整理气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习把一些物体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
新教材在此课中,第一次渗透统计知识,呈现了一个象形统计图和一个不完整的表。
整节课我注重让学生感受、体会分类与整理的过程,渗透分类、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达,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上完课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反思:1、我对教材稍微进行了拓展,让学生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时,突然出现一个心形和和一个五角星,让学生帮他们添加到统计表和统计图中。
2、练习时,学生的作业反馈中出现部分学生对象形统计图没有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涂色或把全部图形都涂上颜色,这是我授课中疏忽的知识点,发现后我先引导学生看例子,发现学生还有涂错的,我又把错误的作业展示出来,时间关系导致这个练习题没有处理完整。
课下我就在反思,从摆统计图到涂统计图中间没有过度好,应该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是怎样涂梨的?学生弄清题意再做。
另外,课后和王校长沟通时,王校长告诉我,这个练习题完成后,应让学生观察图片没整理时和整理后的变化,体会统计与整理的作用。
这一点我是没有想到的,说明我对教材研究的还不深。
3、最后我让学生把教室的学生分类,有说按胖瘦分,有说按高低分,后来有一个学生说按高低排座位,我应加一问量校服时按什么分比较合适?让学生体会不同情境下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分类给予提升,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会分。
教学时我没抓住这个生成、今后,我要做到:精心备课,注意课堂生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同组课老师多交流,使课堂成为是老师、学生喜欢的有魅力的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兰坪县城区第一完全小学张小利
课题:《单一标准的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效果:优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投篮比赛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体育比赛中的统计得分用到的就是统计知识,学生对于此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小动物投篮比赛的场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对统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下一个环节的调查统计指明了方向。
出彩之处: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统计的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的结果。
在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起用小方格来表示红花的盆数,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这种表示方法,为下一个环节正式的统计图的出现奠定基础。
不足之处: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时我要学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对学生来讲是个比较生疏的方法,要指导练习。
我给学生推荐了用写“正”字的方法,就让他们来统计,结果发现有的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在这里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今后要注意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才是。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准备更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更深入的把握教材,以便使课堂时间安排更合理更有效更深入。
也许每节课不能面面俱到,但我们教师应该争取。
课题:《不同标准的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
教学效果:良
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在“分类与整理”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使学生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自主地利用已有生活积累领悟分类的含义。
出彩之处:
整节课我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实物分类,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
所以我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我安排了“分气球”的环节,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而且学会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又学会了把已知数据进行整理,又能让学生让数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不足之处:
这节课虽然经过了经心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1、我在每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完之后,都应该进行小结,而我忽视了这点。
2 、我在课堂中的语言不够精练简洁,应该多给学生自己倾听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养成独自思考的习惯。
3、在学生要思考和回答问题时我应适时点拨指导,不应该替学生说出答案或是说出后半句,都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而且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己组织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能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永远得不到提升。
如:教师问“这些气球可以按什么进行分类?分为几类?每一类有几个?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完整的话回答,如果回答不好,老师再进行指导,相信通过几次练习,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会得到提高。
改进措施:
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己组织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