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3-13岁儿童适用)
3-6岁自闭症康复标准

3-6岁自闭症康复标准
对于3-6岁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标准主要基于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功能。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标准:
1. 沟通技能:能够理解和回应简单的指令,能够使用简单的词汇进行交流,能够理解和表达基本的情感和需求。
2. 社交技能:能够参与简单的社交活动,如分享、轮流、拥抱等,能够理解和遵守基本的社交规则。
3. 学习和认知技能:能够学习和理解基本的学科知识,如形状、颜色、数字等,能够使用基本的认知技能,如分类、比较、记忆等。
4. 日常生活技能:能够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任务,如穿衣、吃饭、洗手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我照顾。
5. 感知和动作技能:能够有效地感知环境,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能够执行简单的动作,如走路、跑步、跳等。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标准,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独特的,康复过程应该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定制的。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儿童孤单症评定量表(CARS)儿童孤单症(自闭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是一个具有诊断意义的经尺度化了的量表,是由E.Schopler(美国粹者,中文译名:斯考普勒).R.J.Reichler和B.R.Renner于1980年所编制的,评分尺度如下:总分低于30分:初步断定为无孤单症;3060分:有孤单症;个中3037分:为轻到中度孤单症;3760分,并至少有5项的评分高于3分:重度孤单症.(本量表总分为60分.)注:可有1.5.2.5等分数.介于1和2之间的症状评为1.5分,依此类推.儿童孤单症(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制造出来应用后,又经专家学者们修订了两次.儿童孤单症评定量表(CARS)是今朝应用最广的孤单症(自闭症)测试评定量表之一,实用于2岁以上儿童,信度.效度较好,其不但能区分孤单症(自闭症)和弱智,并且还能断定孤单症的轻重程度,故有较大的实用性.在临床操纵中,医师.心理师及其他专业研讨人员等应经由过程直接不雅察.与家长访谈.剖析已有病历记载等多种方法收集材料,在此基本上再作出评定.一. 人际关系1分与年纪相当:与年纪相符的大方.自卫及暗示不合意或家人诉说的或不雅察到的一些稍微的大方.焦躁.困扰,但与同龄孩子比拟程度其实不轻微.2分轻度平常:缺少一些眼力接触,不肯意.躲避.过火大方,对检讨者反响有轻度缺点,有时过度依附怙恃.3分中度平常:有时儿童表示出孤单冷淡,引起儿童留意要消费较长时光和较大的尽力,少少自动接触他人,常躲避人,要用劲打搅他才干得到反响.4分轻微平常:强烈地躲避,老是显得孤单冷淡,毫不睬会成人所作所为,儿童对检讨者很少反响,只有检讨者强烈地干扰,才干产生反响.二. 模拟(词和动作)1分与年纪相当:与年纪相符的模拟2分轻度平常:大多半时光内能模拟简略的行动,偶然在督促下或延迟一会能模拟3分中度平常:部分时光能模拟,但常在检讨者极大的请求下才模拟4分轻微平常:很罕用说话或活动模拟他人.三. 情感反响1分与年纪相当:与年纪.情境相顺应的情感反响(高兴.不高兴)和兴致,经由过程面部神色姿态的变更来表达2分轻度平常:偶然表示出某种不恰当的情感类型和程度,有时反响与客不雅情形或事物毫无接洽3分中度平常:不恰当的情感的示意,反响相当受限或过火,或往往与刺激无关4分轻微平常:对情形少少有情感反响,或反响极不恰当.四. 躯体应用才能1分与年纪相当:与年纪相顺应的应用和意识2分轻度平常:可见一些稍微平常,诸如蠢笨.反复动作.调和性差等情形3分中度平常:有中度特别的手指或身材姿态功效掉调的现象,动摇扭转,手指摆动,脚尖行走4分轻微平常:消失于3分的一些平常活动,但强度更高.频率更多,即使受到他人禁止,或儿童在从事别的的活动时均中断消失五. 与非性命物体的关系1分与年纪相当:合适年纪的兴致应用和摸索2分轻度平常:轻度的对器械缺少兴致或不恰当地应用物体,象婴儿一样咬器械,猛敲器械,或者留恋于物体发出的吱吱啼声或不断地开灯.关灯3分中度平常:对多半物体缺少兴致或表示有些特别,如反复迁移转变某件物体,反复用手指尖捏起器械,扭转轮子或对某部分入神,这些行动可部分地或临时地改正.4分轻微平常:轻微的对物体的不恰当的兴致.应用和探讨,如上边产生的情形频仍的产生,很难转移其留意力.六. 对情形变更的顺应1分与年纪相当:对情形转变产生与年纪相顺应的反响.2分轻度平常:对情形转变产生某些转变,偏向保持某一物体活动或保持雷同的反响情势,但很快能转变过来.3分中度平常:儿童谢绝转变日常程序,对情形转变消失焦躁.兴奋的现象,当干扰他时很难被吸引过来.4分轻微平常:对转变产生轻微的反响,假如保持把情形的变更强加给他,该儿童可能朝气或极不合作,以暴怒作为反响.七. 视觉反响1分与年纪相当:合适年纪的视觉反响,可与其他感到体系反响整合2分轻度平常:有时必须提示儿童去留意物体,有时全神灌注于“镜像”,有时躲避眼力接触,有时注视空间,有时入神于灯光3分中度平常:经常要提示正在干什么,爱好不雅看光明的物体即使强制他也只有很少的眼力接触,盯着看人或注视空间4分轻微平常:对物体和人消失普遍轻微的视觉躲避,也可能表示出上面描写的特异性视觉模式,入神于应用“余光”.八. 听觉反响1分与年纪相当:合适年纪的听觉反响2分轻度平常:对听觉刺激或某些特别声音缺少一些反响,反响可能延迟,有时必须反复声音刺激,有时对大的声音迟钝或对此声音分心,有时会被无关的声音搞得心乱如麻.3分中度平常:对声音的反响常消失变更,往往必须反复数次刺激才产生反响,或对某些声音迟钝(如很轻易吃惊.捂上耳朵等)4分轻微平常:对声音周全躲避,对声音类型不加留意或极端迟钝.九. 近处感到反响1分与年纪相当:对痛苦悲伤产生恰当强度的反响,正常触觉和嗅觉.2分轻度平常:儿童可能不断地将一些器械塞进口重,也许一次又一次地闻.尝不克不及吃的器械,对捏或其他稍微痛刺激消失疏忽或过度反响.3分中度平常:儿童可能比较留恋触.闻.舔物品某人.对痛觉也表示出必定程度的平常反响,过度迟钝或迟钝.4分轻微平常:儿童留恋嗅.舔物品,而很罕用正常的方法去感到.摸索物品,对痛觉可能过火迟钝或迟钝.十. 焦炙反响1分与年纪相当:对情境产生与年纪相顺应的反响,并且反响无延伸.2分轻度平常:轻度焦炙反响.3分中度平常:中度焦炙反响.4分轻微平常:轻微的焦炙反响,儿童在会面的一段时光内可能不克不及坐下,或很畏惧,或退缩,且安慰他们是极端艰苦的,有时又会不辨安全.十一. 说话交换1分与年纪相当:合适年纪的说话2分轻度平常:说话迟钝,多半说话有意义,但有一点模拟说话或代词错用.3分中度平常:缺少说话,或有意义的说话与不恰当的说话相混杂(模拟言语或莫名其妙的话)4分轻微平常:不克不及应用有意义的说话,并且儿童可能消失成熟性尖叫或怪异的.动物样声音.或者是相似言语的噪音.十二. 非说话交换1分与年纪相当:与年纪相符的非说话性交换2分轻度平常:非说话交换迟钝,来往仅为简略的或暧昧的反响,如指出或去取他想要的器械3分中度平常:缺少非说话来往,不会应用非说话来往,或不会对非说话来往作出反响,也许拉着成人的手走向本身所想要的器械,但不克不及用姿态来标明本身的欲望,或不克不及用手指向要的器械4分轻微平常:特别怪僻的和不成懂得的非说话的来往十三. 活动程度1分与年纪相当:指出活动程度,不久不多动亦许多动2分轻度平常:轻度不安静,或有轻度活动迟缓,但一般可掌握3分中度平常:活动相当多,并且掌握其活动量有艰苦,或者相当不活动或活动迟缓,检讨者很频仍地掌握或以极大尽力才干得到反响4分轻微平常:极不正常的活动程度要么是不断,要么是冷淡的,对任何事宜很难有反响,差不久不多不竭地须要大人掌握十四. 智力功效1分与年纪相当:正常智力功效,无迟钝的证据2分轻度平常:轻度智力低下,技巧低下表示在各个范畴3分中度平常:中度智力低下,某些技巧显著迟钝,其他的接近年纪程度4分轻微平常:智力功效轻微障碍,某些技巧表示迟钝,别的一些在年纪程度以上或不平常十五. 总的印象1分与年纪相当:不是孤单症2分轻度平常:稍微的或轻度孤单症3分中度平常:孤单症的中度现象4分轻微平常:平常多的孤单症现象。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量表)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CARS时间:2006-10-23 08:15来源:转载作者:佚名点击:686次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如表11-4由评定者使用,包括15个评定项目。
每一项都附加说明,指出检查要点,让评定者有统一的观察重点与操作方法。
]本量表是按1、2、3、4四级标准评分。
每级评分意义依次为“与年龄相当的行为表现”、“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严重异常。
每一级评分又有具体的描述性说明,以期不同的评分者之间尽可能一致。
本量表最高分为60分。
总分60分。
总分低于30分则评分为非孤独症:总分等于高于36分并且至少有5项的评分高于3分,则评为重度孤独症:总分在30~36分之间,并且低于3分项目不到5项,则评为轻至中度孤独症。
表11-4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一、人际关系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2分轻度异常:缺乏一些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3分中度异常: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4分严重异常:强烈地回避,儿童对检查者很少反应,只有检查强烈地干扰,才能产生反应二、模仿(词和动作)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模仿2分轻度异常:大部分时间都模仿,有时激动,有时延缓3分中度异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才有时模仿4分严重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别人三、情感反应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愉快、不愉快)和兴趣,通过面部表情姿势的变化来表达2分轻度异常:对不同的情感刺激有些缺乏相应的反应,情感可能受限或过分3分中度异常:不适当的情感意示,反应相当受限或过分,或往往与刺激无关4分严重异常:极刻权的情感反应,对检查者坚持改变的怀境很少产生适当的反应四、躯体运用能力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适应的利用和意识2分轻度异常:躯体运用方面有点特殊(如某些刻板运动、笨拙、缺乏协调性)3分中度异常:有中度物殊的手指或身体姿势功能失调的征象,摇动旋转,手指摆动,脚尖行走4分严重异常:如上所述的情况严重广泛地发生五、与非生命物体的的关系1分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兴趣运用和探索2分轻度异常:轻度的对东西缺乏兴趣或不适当地使用物体,像婴儿一样咬东西,猛敲东西,或者迷恋于物体发出的吱吱叫声或不停地开灯、关灯3分中度异常:对多数物体缺乏兴趣或表现有些特别,如重返转动某件物体,反复用手指尖捏起东西,旋转轮子4分严重异常:对改产生严重的反应,假如坚持把环境的变化强加给他,该儿童可能逃跑六、对环境变化的适应1分与年龄相当:对环境改变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2分轻度异常:对环境改变产生某些反应,倾向维持某一物体活动或坚持相同的反应形式3分中度异常:对环境改变出现烦躁、沮丧的征象,当干扰他时很难被吸引过来4分严重异常:对改变产生严重的反应,假如坚持把环境的变化强加给他,该项儿童可能逃跑七、视觉反应1分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视觉反应,可与其他感觉系统反应整合2分轻度异常:有时必须提醒儿童去注意物体,有时全神贯注于“镜像”,有时回避眼光接触,有时凝视空间,有时着迷于灯光3分中度异常:经常要提醒正在干什么,喜欢观看亮的物体,即使强迫他,也只有很少的眼光接触,盯着看人或凝视空时4分严重异常:对物体和人存在广泛严重的视觉回避,着迷于使用“余光”八. 听觉反应1分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听觉反应2分轻度异常:对听觉刺激或某些特殊声音缺乏一些反应,反应可能延迟,有时必须重复声音刺激,有时对大的声音敏感或对此声音分心3分中度异常:对听觉不构成反应,或必须重复数次刺激才产生反应,或对某些声音敏感(如很容易受惊、捂上耳朵等)4分严重异常:对声音全面回避,对声音类型不加注意或极度敏感九. 近处感觉反应1分与年龄相当:对疼痛产生适当强度的反应,正常触觉和嗅觉2分轻度异常:对疼痛或轻度触碰、气味、味道等有点缺乏适当的反应,有时出现一些婴儿吸吮物体的表现3分中度异常:对疼痛或意外伤害缺乏反应,比较集中于触觉、嗅觉、味觉4分严重异常:过度的集中于触觉的探究感觉,而不是功能的作用(吸吮、舔或摩擦),完全忽略疼痛或过分地做出反应十. 焦虑反应1分与年龄相当:对情境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并且反应无延长2分轻度异常:轻度焦虑反应3分中度异常:中度焦虑反应4分严重异常:严重的焦虑反应,儿童在会见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不能坐下,或很害怕,或退缩等十一. 语言交流1分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语言2分轻度异常:语言迟钝,多数语言有意义,但有一点模仿语言3分中度异常:缺乏语言,或有意义的语言与不适当的语言相混淆(模仿言语或莫名其妙的话)4分严重异常:严重的不正常言语,实质上缺乏可理解的语言或运用特殊的离奇的语言十二. 非语言交流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非语言性交流2分轻度异常:非语言交流迟钝,交往仅为简单的或含糊的反应,如指出或去取他想要的东西3分中度异常:缺乏非语言交往,不会利用非语言交往,或不会对非语言交往做出反应4分严重异常:特别古怪的和不可理解的非语言的交往十三. 活动水平1分与年龄相当:指出活动水平,不多动亦不少动2分轻度异常:轻度不安静,或有轻度活动缓慢,但一般可控制3分中度异常:活动相当多,并且控制其活动量有困难,或者相当不活动或运动缓慢,检查者很频繁地控制或以极大努力才能得到反应4分严重异常:极不正常的活动水平要么是不停,要么是冷淡的,对任何事件很难有反应,差不多不断地需要大人控制十四. 智力功能1分与年龄相当:正常智力功能,无迟钝的证据2分轻度异常:轻度智力低下,技能低下表现在各个领域3分中度异常:中度智力低下,某些技能明显迟钝,其他的接近年龄水平4分严重异常:智力功能严重障碍,某些技能表现迟钝,另外一些在年龄水平以上或不寻常十五. 总的印象1分与年龄相当:不是孤独症2分轻度异常:轻微的或轻度孤独症3分中度异常:孤独症的中度征象4分严重异常:非常多的孤独症征象。
孤独症儿童训练方法

孤独症儿童训练方法
孤独症儿童训练方法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但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训练方法:
1. 应用行为分析(ABA):ABA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通过分析孩子的行为和环境,将目标行为划分为小步骤,并逐步引导孩子达到目标。
ABA强调积极的激励措施,帮助孩子建立新的技能和行为。
2. 社交技能训练:为了帮助孩子发展社交技能,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游戏和模拟等方法。
孩子可以通过模仿和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学习和理解社交互动的规则和技巧。
3. 沟通和语言训练: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图像、图片卡片和互动游戏等辅助工具,帮助孩子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意思。
4. 情绪管理训练:很多孤独症儿童可能面临情绪管理的困难。
通过教授情绪辨别和情绪管理的技巧,帮助他们学会适当地表达并处理自己的情绪。
5.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帮助孩子学习和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生活习惯、自我管理等。
这些技能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6. 软性技能训练:这些技能包括注意力、专注力、记忆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通过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这些技能并应用
于日常生活中。
7. 家庭支持和协同:为了有效地帮助孤独症儿童,建议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参与到孩子的训练中。
提供家庭支持和家庭训练,可以加强孩子的学习成果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这些训练方法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和评估,以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幼儿教师考编名词解释

幼儿教师考编名词解释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6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活动.7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8独立自主性原则: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
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9发泄法:是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平衡。
孤独症行为筛查量表ABC

孤独症行为筛查量表(ABC) 孤独症行为筛查量表(ABC)是一种用于孤独症儿童行为筛查的工具。
以下是关于ABC的详细介绍。
一、ABC的发展历程ABC量表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孤独症研究和评估小组(ASDRE)开发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和识别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征。
该量表由父母或照顾者完成,旨在评估儿童在5个年龄组别(2-3岁,3-4岁,4-5岁,5-6岁,和6-10岁)中的社交互动、语言和交流技能、重复性行为和兴趣、感知觉反应、社交反应和情绪反应等方面的行为表现。
二、ABC的可靠性ABC的可靠性已被多个研究证实。
一项对ABC进行元分析的研究发现,在2-3岁年龄组中,AB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7和0.78;在3-4岁年龄组中,分别为0.89和0.81;在4-5岁年龄组中,分别为0.86和0.76;在5-6岁年龄组中,分别为0.83和0.72;在6-10岁年龄组中,分别为0.77和0.66。
这些数据表明,ABC在各个年龄组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三、ABC的使用方法使用ABC的过程相对简单。
首先,父母或照顾者需要回答关于孩子行为的一些问题。
每个问题的回答分为4个等级,从“从不”(0分)到“总是如此”(3分)。
在回答完所有问题后,将每个领域(社交互动、语言和交流技能等)的分数相加,得到该领域的总分。
如果总分超过所设定的临界值,则可能存在孤独症行为。
然而,最终的诊断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
四、ABC的优点与局限性ABC的优点在于其全面性,涵盖了孤独症的多个核心症状。
同时,其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广大范围的人群。
然而,ABC并非绝对完美的评估工具。
其局限性包括对于年幼的儿童或语言能力较弱的儿童可能存在一些难度。
同时,它并非绝对可靠的诊断工具,需要配合专业的临床诊断才能确定。
此外,有研究发现一些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可能存在与孤独症行为有类似表现的行为特征,这可能影响ABC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应用。
五、未来的研究方向对于ABC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进一步了解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情况,以便开发出更具有普适性的评估工具。
孤独症儿童康复评估标准

孤独症儿童康复评估标准
1.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量表(PEP-3)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量表(PEP-3)适用于2岁至7.5岁的孤独症儿童,是目前孤独症儿童综合评估的主要工具。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明确儿童的强弱项,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内容包括发展部分副测验和行为部分副测验,涵盖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大肌肉、模仿等各个方面。
此外,还包括儿童照顾者报告,涵盖问题行为、个人自理、适应行为等方面。
2.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及安置程序(VB-MAPP)
VB-MAPP是一套针对孤独症及其他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语言和社会能力的评估程序。
它包括发育里程碑评估、语言行为评估、社交技能评估、学习行为评估和综合评估等五个部分。
VB-MAPP旨在评估孤独症儿童在语言、社交等方面的能力,为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3.孤独症儿童评估系统
孤独症儿童评估系统适用于0-6岁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孤独症及其他广泛发育障碍儿童。
该系统根据中残联制定的孤独症儿童评估量表的评估标准开发,结合信息处理技术,形成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包含八大领域评估:感知觉、粗大动作、语言与沟通、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情绪与行为。
标准化评估工具,含100类评估工具,使评估数据更准确。
通过以上评估工具,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孤独症儿童的能力和发展需求,为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目标和计划,帮助孤独症儿童克服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对康复训练过程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确保康复效果,为孤独症儿童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的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9.23•【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文件解读一、制定背景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病因不清,一般起病于3岁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等心理发育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7‰。
儿童孤独症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治疗途径是康复训练,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如能在3岁前接受科学干预,可不同程度改善患儿症状和预后。
因此,对儿童孤独症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为进一步完善儿童孤独症服务链条,推进儿童心理保健服务网络建设,促进儿童孤独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我委在深入调研、系统总结基础上,制定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服务规范》)。
二、主要内容《服务规范》由7个部分和8个附件组成。
一是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常住的0~6岁儿童;二是服务目的, 主要为提高儿童家长孤独症科学知识知晓率,规范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服务,提升干预效果,减少精神残疾发生,促进儿童健康;三是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筛查(初筛、复筛)、诊断、干预康复4部分内容。
四是服务机构和人员技术要求,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孤独症诊断机构和干预康复机构的房屋、设备、人员等配备提出要求;五是任务分工,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孤独症诊断机构和干预康复机构,省级和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分工和职责;六是工作要求,主要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推动和保障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和干预康复服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七是评估指标,提出初筛率、复筛率和诊断率等3个指标,推动各地加强工作评估。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儿童孤独症(自闭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是一个具有诊断意义的经标准化了的量表,是由 E.Schopler(美国学者,中文译名:斯考普勒)、R.J。
Reichler 和B。
R.Renner于1980年所编制的,评分标准如下:总分低于30分:初步判断为无孤独症;30-60分:有孤独症;其中30—37分:为轻到中度孤独症;37—60分,并至少有5项的评分高于3分:重度孤独症。
(本量表总分为60分。
)注:可有1.5、2.5等分数。
介于1和2之间的症状评为1。
5分,依此类推。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制作出来使用后,又经专家学者们修订了两次.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是目前使用最广的孤独症(自闭症)测试评定量表之一,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信度、效度较好,其不仅能区分孤独症(自闭症)和弱智,而且还能判断孤独症的轻重程度,故有较大的实用性。
在临床操作中,医师、心理师及其他专业研究人员等应通过直接观察、与家长访谈、分析已有病历纪录等多种方式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再作出评定。
一. 人际关系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或家人诉说的或观察到的一些轻微的害羞、烦躁、困扰,但与同龄孩子相比程度并不严重。
2分轻度异常:缺乏一些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有时过度依赖父母。
3分中度异常:有时儿童表现出孤独冷漠,引起儿童注意要花费较长时间和较大的努力,极少主动接触他人,常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
4分严重异常:强烈地回避,总是显得孤独冷漠,毫不理会成人所作所为,儿童对检查者很少反应,只有检查者强烈地干扰,才能产生反应.二. 模仿(词和动作)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模仿2分轻度异常:大多数时间内能模仿简单的行为,偶尔在督促下或延迟一会能模仿3分中度异常:部分时间能模仿,但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才模仿4分严重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别人。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1. 引言儿童孤独症,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了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表现。
为了准确评估孤独症症状的严重程度,研究者开发了各种量表和工具。
本文介绍了一种常用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和研究者进行孤独症症状的评估和监测。
2.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概述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是一种结构化的评估工具,用于评估儿童在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表现方面的困难程度。
该量表由一系列问题组成,涵盖了孩子的兴趣、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社交技能、重复性行为等方面。
评定量表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客观且可重复的评估框架,帮助医生和研究者判断孩子是否符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3.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的应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研究领域。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使用该量表来帮助诊断孤独症,并评估孩子的症状严重程度。
量表结果还可用于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监测干预效果的变化。
在研究领域,量表常被用于评估孤独症的发病率、病理机制以及干预措施的效果等。
4.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的具体内容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由多个子项组成,每个子项包含若干个问题。
以下是该量表的一些示例子项:4.1 社交互动(Social Interaction)该子项包含一系列问题,评估儿童在社交情境中的行为和能力。
例如:1.是否喜欢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2.是否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3.是否能根据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理解他们的感受?4.2 言语和非言语交流(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该子项评估儿童在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方面的能力和困难。
例如:1.是否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2.是否能理解他人的指令和问题?3.是否能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与他人进行交流?4.3 重复性行为和狭隘兴趣(Repetitive Behavior and Restricted Interests)该子项评估儿童在重复性行为和狭隘兴趣方面的特点。
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

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项目评分S R B L S ⅠⅡⅢⅣⅤ1.喜欢长时间的自身旋转 42.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很快就“忘记” 2 3.经常没有接触环境或进行交往的要求 44.往往不能接受简单的指令(如坐下、来这儿等) 15.不会玩玩具等(如没完没了地转动或乱扔、乱揉等) 26.视觉辨别能力差[如对一种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或位置等)的辨别能力差]27.无交往性微笑(如无社交性微笑,即不会与人点头、招呼、微笑) 28.代词运用的颠倒或混乱(如把“你”说成“我”等等) 39.长时间的总拿着某件东西 310.似乎不在听人说话,以致怀疑他(她)有听力问题 311.说话无抑扬顿挫(不合音调),无节奏 4 12.长时间的摇摆身体 413.要去拿什么东西,但又不是身体所能达到的地方(即对自身与物体距离估计不足)214.对环境和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产生强烈反应 3 15.当和其他人在一起时,对呼唤他的名字无反应 2 16.经常做出前冲、旋转,脚尖行走,手指轻掐轻弹等动作 417.对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或情感没有反应 318.说话时很少用“是”或“我”等词 2 19.有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似乎与智力低下不相符合 4 20.不能执行简单的含有介词语句的指令(如把球放在盒子上或把球放在盒子里)121.有时对很大的声音不产生吃惊的反应(可能让人感到儿童是聋子)322.经常拍打手 423.发大脾气或经常发点脾气 3 24.主动回避与别人进行眼光接触 425.拒绝别人接触或拥抱 426.有时对很痛苦的刺激如摔伤、割破或注射不引起反应 327.身体表现很僵硬,很难抱住(如打挺) 328.当被抱时,让人感到他肌肉松弛(不紧贴着抱他的人) 229.以姿势、手势表示所渴望得到的东西,而不倾向用语言表示 2 30.常用脚尖走路 231.用咬人、撞人、踢人等来伤害他人 2 32.不断地重复短句 3 33.游戏时不模仿其他儿童 334.当强光直接照射眼睛时,经常不眨眼 135.以撞头、咬手等行为来自伤 236.想要什么东西不能等待(一想要什么就马上要得到什么) 2 37.不能指出5个以上物体的名称 138.不能发展任何友谊(不会和小朋友来往交朋友) 439.有许多声音的时候常常盖着耳朵 440.经常旋转碰撞物体 441.在训练大小便方面有困难(不会控制大小便) 1 42.一天只能提出5个以内的要求 2 43.经常受到惊吓或非常焦虑、不安 344.在正常光线下斜眼、闭眼、皱眉 345.若没有别人的经常帮助,不会自己给自己穿衣 1 46.一遍一遍重复一些声音或词 3 47.瞪着眼看人,好像要“看穿”似的 448.重复别人的问话和回答 4 49.经常不能意识所处的环境.并且可能对危险情况不在意 24 50.特别喜欢摆弄某种单调的东西,或着迷于某种游戏、活动等(如来回的走或跑、没完没了地蹦,跳、拍、敲)51.对周围东西喜欢触摸、嗅和(或)尝 352.对生人常无视觉反应(对来人不看) 3453.纠缠在一些复杂的仪式行为上,就像缠在魔圈内(如走路一定要走一定的路线,饭前或睡前或干什么以前一定要把什么东西摆在什么地方或做什么动作,否则就不睡、不吃等)54.经常毁坏东西(如玩具、家里的一切用具很快就弄破了) 255.在2岁半以前就发现该儿童发育延迟 13 56.在日常生活中至今仅会用15个但又不超过30个短句来进行交往57.长期凝视一个地方(呆呆地看一处) 4。
特殊教育学--自闭症(孤独症)的儿童概述

特殊教育学——孤独症(自闭症)儿童概述自闭症儿童概述一、自闭症儿童概述与分类(一)自闭症儿童的概念到目前为止,有关自闭症的概念还只是描述性的概念与分类性的界定。
1991年美国教育部门对自闭症给出了以下的定义:“自闭症意味着一种发展性障碍,对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交流以及社会性相互作用都带来了显著影响。
通常在三岁前症状已出现,广泛地影响教育成绩。
另一显著特点是他们好进行反复行为和刻板运动,抵抗环境的变化和日常生活规律的变化,并且总拘泥于一种感觉体验的反应。
如果一般教育不适合他们,孩子的教育成绩受到广泛影响的话,是因为他们有着严重的情绪障碍。
”在美国精神医学会主编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和世界卫生组织所主编的《国际疾病分类》都是把自闭症归为一种广泛的发展障碍。
下面我们来看这种广泛的发展障碍涉及哪些方面。
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自闭症儿童有四个主要的症状或特点:一是多在三岁前发生;二是有明显的语言交流障碍;三是伴有固着性、刻板性行为;四是对周围环境表现出明显的漠不关心,缺乏社会互动。
我国台湾地区的教科学书《特殊教育通论》将自闭症儿童定义为:“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示的沟通、社会互动、行为及兴趣表现上有严重问题,造成在学习上及生活适应上有显著困难者。
”早期的研究多从婴儿精神病、早发性精神病的角度来归纳自闭症儿童的特征,认为自闭症或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症状是离群、沉湎于幻想世界;缄默不语,或自言自语,姿势古怪保持无意义的刻板行为等等,往往将一些有生命的动物和无生命的事物混为一谈。
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幼年期(3岁以前)的广泛性的发展障碍。
最近的一些研究,多少改变了最初认为自闭症等同于早期儿童精神病或儿童精神分裂的观点。
自闭症儿童主要临床表现是:(1)社交困难,患者显得特别孤独,不喜欢也不会与别人交流(2)对父母没有依恋之情,对人更为冷漠,但对陌生人也无怯生之感(3)没有眼对眼的注视,不会用眼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4)语言发展迟钝,特别是表现出严重的语言沟通障碍,多呈现出刻板性和重复性语言(5)多表现也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缺乏变化,行为固执有的研究认为,自闭症儿童没有明显的智力障碍,但大多数的研究认为一部分自闭症儿童伴有轻度的弱智,智商在60左右。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通常是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和《儿童孤独症评估量表》来确定的。
以下是常见的诊断标准:
1. 持续性社交-沟通障碍:表现为与同龄人进行适当的非言语
和言语交流困难。
2. 刻板和重复性行为、兴趣和活动模式:表现为强调某些特定的兴趣,对其他方面的兴趣有限;坚持某种特定的日常行为模式;重复言语或运动等。
3. 固守和刚性思维模式:表现为固执己见,对改变有抵触情绪;以刚性和固守的方式思考和理解事物。
4. 感知-感觉特异性:对于感觉刺激(如光线、声音、触觉等)的反应异常敏感或反应不足。
5. 症状必须在儿童早期发生:症状必须在儿童早期(通常在3
岁前)出现,并导致明显的社交、学习和职能障碍。
6. 排除其他可能原因: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以上症状的病因,如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等。
这些标准仅为常见的诊断标准,诊断儿童孤独症通常需要医生、心理学家或专业评估师进行综合评估,使用多种方法和工具来确定孩子是否符合诊断标准。
儿童孤独症ppt课件

家庭教育指点
为家长提供关于孤独症儿 童教育和家庭训练的指点 ,帮助他们了解如何更好 地支持孩子的发展。
建立互助小组
组织家长之间的互助小组 ,让他们分享经验、互相 支持和鼓励。
为儿童提供的支持
个性化教育计划
为孤独症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 计划,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语言和沟通训练
提供语言和沟通训练,帮助孩子 提高语言能力和沟通技能。
教育干预的目标是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如语言疗法、感 知觉训练、适应性教育等。这些训练通常在专门的学校或康复机构进行,需要家长积极
参与和支持。
职业训练
总结词
职业训练是针对儿童孤独症成年后的生活和 工作进行的训练,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 支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诊断标准
3. 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和行为。 B:存在以下(至少)1种认知、语言或运动发展方面的迟缓或特殊
1. 智力发展迟缓;
诊断标准
01
2. 语言发展迟缓;
02
03
04
3. 运动发展特殊。
C:症状持续存在,且在多种 场合下表现一致。
D:症状对日常生活、学习和 社交功能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
评估工具
定义与特点
语言沟通困难
孤独症儿童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存在困难,可能表现为鹦鹉式模仿或无法正确使用人称代词。
定义与特点
社交障碍
孤独症儿童在与人交往和建立情感联系方面存在障碍,可能表现为对他人情感反应的缺失或不适当地 表达自己的情感。
பைடு நூலகம்义与特点
01
兴趣狭窄和重复行为
02
孤独症儿童可能对某些事物表现 出过度的兴趣,并反复进行某些 行为或动作,如旋转物品或排列 物品。
abc孤独症行为量表评分标准

一、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
该量表适用于8个月-28岁的人群,简单方便,但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ABC共57个项目,主要评估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自我照顾能力等几个方面。
每个项目4级评分,总分≥31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样症状,总分≥67分提示存在孤独症样症状。
二、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
该量表针对2-15岁的人群,适用于儿保门诊、幼儿园、学校等对儿童进行快速筛查。
共14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2级或3级评分。
2级评分总分≥7分或3级评分总分≥14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问题。
三、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CARS是最常用的诊断工具,适用于2岁以上的人群,是根据儿童的表现和正常儿童的表现有多大的区别来进行评定的,行为越异常,得分将越高。
该量表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4级评分。
总分<30分为非孤独症,总分30-36分为轻至中度孤独症,总分≥36分为重度孤独症。
四、其他评定量表
还交流和象征性行为发展评定量表,主要用于评估婴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象征行为的发展水平,分为沟通、语言和象征性行为三个因子;心理教育评定量表,可评定患儿的语言、认知、交往、精细、粗大运动的发展水平及发育水平;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主要是面对父母和养育者的访谈,涵盖了儿童的社会交往、互动、技能、沟通、重复刻板行为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多用于稍微大点的儿童……
无论是选择哪一种,都应注意,量表只是间接反映,主要还是靠精神科专业医生的精神检查,以及体格检查,还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资料收集综合起来,才可以考
虑自闭症的诊断,不可“妄加断言”。
儿童孤独症的症状和特征

儿童孤独症的症状和特征儿童孤独症,也被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常常在儿童早期就能够显示出来。
儿童孤独症患者在沟通、社交互动和行为表现上存在一些独特的特征和症状。
以下将详细介绍儿童孤独症的症状和特征。
1. 沟通困难儿童孤独症患者常常面临着沟通困难。
他们可能在语言发展方面存在滞后,或者完全不能流利地与他人沟通。
有些孩子可能完全不会说话,而另一些孩子则可能反复重复某些话语或短语。
此外,他们可能无法正确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如眼神接触、姿势和手势,这使得他们难以理解他人的表达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2. 社交交往问题儿童孤独症患者往往在社交交往方面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无法与同龄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表现出对他人的兴趣不足或无法理解他人情感和意图。
他们可能会避开眼神接触,缺乏同理心和理解他人的情绪。
此外,他们也可能对与他人的共同兴趣缺乏兴趣,使得社交互动变得困难。
3. 刻板、重复性行为儿童孤独症患者通常表现出刻板、重复性行为。
他们可能会坚持执行某些特定的行为模式,如摇晃身体、手指纹理等,并且非常难以从这些行为中分心。
此外,他们对环境的改变可能会表现出过度敏感或不适应,反应强烈,例如,对声音、光线或触觉刺激的过度反应。
4. 异常感官体验许多儿童孤独症患者还经历着异常感官体验。
他们可能对某些刺激过敏或过度敏感,例如嘈杂的声音、强烈的味道或光线。
相反地,他们也可能对某些刺激没有反应,例如高温、嗅觉刺激或疼痛。
5. 限定兴趣和活动儿童孤独症患者通常对特定的兴趣领域表现出非常高的兴趣,并且可能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些特定的兴趣之中。
他们对其他领域的兴趣可能很少或没有,缺乏广泛的兴趣爱好。
总结起来,儿童孤独症的症状和特征包括与他人沟通困难、社交交往问题、刻板、重复性行为、异常感官体验和限定兴趣和活动。
这些特征常常使得儿童孤独症患者与其他儿童和社交环境脱节,需要家庭、教育机构和专业医疗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医学课件)儿童孤独症-演示课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神经递质失衡
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神经递质失衡,如血清素、多巴胺和谷氨酸 等神经递质的异常。这些失衡可能影响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导致孤独症症状 。
03
临床表现与评估
社交障碍表现
1 2 3
缺乏与他人分享情感和兴趣
孤独症儿童往往难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和 兴趣,如不会通过眼神交流、身体动作等表达 情感和需求。
社会因素
社会包容度、政策支持、康复资源等社会因素对孤独症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早期筛查与诊断
早期筛查和诊断有利于孤独症患者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提高预后效果。
家庭教育与康复计划
01
家庭教育
家长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学习如何与孤独症孩子建立良好关系,引导
孩子进行正确的社交和沟通。
02
康复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包括认知、语言、社交等康复训练,帮助
波动,如突然变得焦躁、沮丧或兴奋。
02
行为问题
孤独症儿童可能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攻击他人、自伤、尖叫或大
声喊叫等。
03
焦虑和压力反应
孤独症儿童可能对陌生环境、未知事物或社交互动感到焦虑或压力反
应,如出现回避、哭闹或抗拒行为。
04
治疗与干预
行为干预方法
1 2 3
行为干预
是儿童孤独症干预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制定 明确的目标,采用奖励、消退、强化等手段, 帮助儿童建立适应性行为。
情绪和行为问题
孤独症儿童可能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容 易焦虑、抑郁或出现攻击性行为。
02
病因探讨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多项研究表明,孤独症有家族聚集现象,并与多个基因相关 。部分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神经发育异常,增加孤独症的风险 。
最全儿童孤独症知识手册评定量表

最全儿童孤独症知识手册评定量表儿童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了孩子们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刻板重复行为。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儿童孤独症,专家们开发了一系列评定量表。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全儿童孤独症知识手册评定量表,帮助家长和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发展情况。
1. ABC评定量表ABC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是一种有助于识别儿童孤独症症状的常用工具。
它包括经典孤独症症状、语言和沟通障碍以及刻板重复行为等方面的评估项目。
评定量表适用于2至18岁的儿童,通过家长或照顾者的观察,对孩子在不同领域的行为进行评估和记录。
2. CARS评定量表CARS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是一种常用的儿童孤独症评定工具。
该评定量表包括15项观察项目,涵盖了与儿童孤独症相关的社交互动、沟通、行为和刻板重复行为等方面。
该评定量表既可以由专业人士进行评估,也可由家长参与评估,并借助示意图对不同行为进行评分。
3. ADOS评定量表ADOS评定量表(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儿童孤独症的观察性评定工具。
该评定量表包含不同年龄和语言水平的孩子们所需的模块,通过模拟社交互动、沟通和刻板行为等情境,观察和评估孩子表现出的孤独症症状。
ADOS评定量表通常由专业人士进行评估,需要特定的培训和熟练度。
4. ASQ评定量表ASQ评定量表(Autism Screening Questionnaire)是一种简化版的儿童孤独症筛查工具。
该评定量表包含约20个问题,用于评估儿童在社交互动、沟通、注意力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ASQ评定量表可以由家长或照顾者进行评估,也可以在医疗机构或学校环境中进行使用,是一种简便、快速的筛查工具。
儿童孤独症的原因、症状及治疗

孤独症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又称婴儿孤独症。
1943年最早由Kanner以“情感接触中孤独性障碍”为题报告了本征。
过去曾经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但现在的研究认为,孤独症并不是缺乏温暖的教养环境所造成的,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
孤独症被分在广泛性发育障碍中,因为它对人们的许多生活领域都产生影响。
由于孤独症包含了许多症状,因此它经常被看做是一组精神障碍而不是单独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明显损害或发育不良,兴趣及活动范围的明显狭窄。
这些症状的表现程度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但是,孤独症患者通常有出色的记忆力、数学技能、或音乐天赋,这常常使专家们惊叹不已。
现在科学家们发现,那些被认为是造成孤独症的基因,可能也会造就数学、音乐、和其它方面的天才。
[1]孤独症一、医学生物学成因孤独症的医学生物学原因,可能是遗传学因素、免疫因素、生化因素、孕产期因素等。
孤独症的成因极为复杂,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是否发病,取决于各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很难在孤独症患者个体身上确认出一种共有的医学成因。
孤独症可能是因为许多不同的医学成因(如:遗传、病毒感染、孕产期危险因素、其他原因),造成了特定脑结构或脑功能的损伤所致。
至于损伤的具体部位、机制如何,仍待进一步研究。
1、遗传学因素对有孤独症患者的家族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孤独症同胞患病率为2%-8%,是一般人群发病率的50-200倍。
双生子研究则显示,同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60%,异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0。
这些证据证明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发病的重要原因。
2、免疫因素最近的不少研究发现,免疫功能障碍可能与孤独症的发生或发展存在着某种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如何,目前还说法不一。
主要观点,包括自身免疫因素、病毒感染学说、免疫接种因素。
自身免疫因素的提出者发现,孤独症患者脑部组织的免疫反应比正常人活跃,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区域是小脑(Pardo,20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教育孤独症是以沟通人际关系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个例。
作为孤独者儿童的家长,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孤独症儿童,他们尽管言行与正常儿童有较大差异,他们也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一分子,是正在成长、发育着的儿童。
所以,每位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都必须清楚儿童的共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过分强调他们的缺陷,才不至于把无端的溺爱当成关心,才不至于把一切不良行为都归结为不可查明的病因上。
然而,在强调共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家长以及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教育在儿童整体教育当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家长尤其是父母成为主要执行人。
在教育训练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决定着教育的效果。
在此前提下,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就迫在眉睫。
概括来说,家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对孩子要有实事求是的期望。
只其中包括不可重治疗轻教育;不可对孩子的期望过低或过高;2、家庭和睦、互敬互爱。
父母必须具备乐观、坚强的心理素质;家庭人员中必须采用一致的方法确立相互理解的合作体系。
3、家长努力学习有关理论以及进行矫正技能、有的放矢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步骤:1、仔细观察,深入了解,进行科学测评。
家长在掌握孩子的主要特征基础上,仔细观察,详细记录。
(1)对孩子一日的饮食,几点吃饭,吃了那些食物,有哪些主要成分。
(2)对孩子的睡眠时间,睡眠频率等加以记录。
(3)关注孩子的注意集中情况,兴趣爱好,专注于某一事物的时间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4)更重要的是记录孩子在什么时间发生什么行为,行为的内容是什么,持续的时间,发生的频率,导致该行为发生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家长处理的方式方法,效果等。
这样对孩子越仔细,就越能“对症下药”进行训练,家长就越自信,而自信又是教育训练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仔细观察记录的情况下,请专业人员进一步制图,分析总结,摸索规律。
2、制定教育训练的短、中、长期目标,建立系统的目标体系。
首先制定出较短时间内既能达到的目标,它可以在几天或几周内达到。
中长期目标则是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要达到的结果。
可以是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
这可以与专门机构的指导下制定。
3、教育训练的实施。
首先,家长要树立信心,家庭成员共同协作,相互激励,坚定信念。
其次,训练中密切注意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以激励孩子。
并密切与专业人员配合,统一思想,对计划做出调整,使训练达到预期效果。
十二、多动症:儿童智力发育的大敌玲玲是个聪明的女孩,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可最近不知怎么回事,考试成绩明显下降,老师反映她平时上课虽然很守纪律,也能认真听讲,但让她回答问题时,总是不知所云。
玲玲的家长也发现她在家做作业、复习功课时心不在焉,周围的一点点动静都会让她分心,作业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且常常是错误百出。
于是,玲玲的父母带她来到儿童保健门诊,医生询问了有关情况,经进一步检查后诊断为"注意分散型多动症"。
可在爸爸妈妈眼中,玲玲是个文静的孩子,怎么会得多动症呢?1、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简称。
儿童多动综合征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
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部分病例无活动过多表现)、情绪不稳、行为异常、冲动任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在国外,儿童多动症一般称为儿童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D。
心理学把注意分为主动注意(有意注意)和被动注意(无意注意)两种,主动注意即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意志,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被动注意则是由于客观事物吸引了观察者的注意力,他可以随意地、无需毅力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物上。
两种注意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性、是否需要集中注意力。
多动症患儿的注意障碍主要是主动注意能力减弱和被动注意能力相对亢进,这就是他们学习时无法集中精力,看电视、玩游戏机时却能目不转睛的主要原因。
当然,多动症并非如其名字那样,所有患儿都有活动过多的症状。
除了"多动为主型"的患儿以活动过多为主要症状外,多动症还有以注意力涣散、"见异思迁"为主要表现的"注意分散为主型",以及两者症状兼有的"混合型"。
象玲玲患的就是"注意分散型多动症"。
2、多动症有哪些症状?多动症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影响很大,其核心症状是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这种不足在注意方面、动作方面、意志情感方面都有明显表现。
一、注意力集中困难一般来说,正常儿童的神经系统到六岁时,自控能力可发育到70-80%,可集中注意力20分钟到40分钟。
而多动症儿童思想容易开小差,一堂课中能认真听讲的时间只有5-10分钟甚至更短,看似安静地坐在那里,其实满脑都在想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作业时大部分注意力也在关心周围的动静,以致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玲玲会出现答非所问、心不在焉的情况。
也正因为他们的主动注意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发生分散而随境变迁,并同时对多种刺激产生反应,所以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注意力集中困难除表现在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走神、作业马虎外,在生活中则表现为几乎做任何事情都杂乱无章,虎头蛇尾,如自己房间里的东西乱七八糟,文具课本容易损坏,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等等。
值得研究的是,有些多动症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很好地去完成,如对有趣的电视、游戏、故事也会相对集中注意力,这算不算多动症?这要看他在学习、上课等需要有意识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是否还能做到,一般来说,如果做不到,则上述注意应是被动注意,属轻度多动症范围(重度多动症患儿对任何事物都不能集中注意力)。
对于轻度多动症,引导其对学习等事物的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其注意力,循序渐进是有效果的。
二、活动表现过多多动症儿童由于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涣散常导致活动过多,其特征如下:多动症状在婴儿和学前期就有所表现。
如婴儿时好哭闹,睡眠少,手脚舞动,进食排便没有规律;会走后到处走动,片刻不停,衣服易弄破,还易发生外伤碰撞。
上幼儿园了也是坐立不安,不守秩序。
活动过多,且无目的性,动作花样频繁,做事有始无终。
如上课用笔乱写乱画,小动作不断,一会玩文具,一会咬指甲,一会做鬼脸,老师讲课也敢大喊大叫地打断,甚至在课堂上乱跑,不听管教。
即使吃饭、看电视时也不安静,边吃边说话,一会要喝水,一会又小便,让旁人难以忍受。
而正常的儿童,活泼好动都有其目的性,如课上抢着嚷着回答问题,表现自己;看电视节目自己不吭声,也不许别人讲话;顽皮儿童死缠着要买喜爱的玩具,或做恶作剧,这都不算是多动症状。
行为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无法自制。
摆弄玩具、闹钟、收音机等东西弄坏了也毫不在意;和别的孩子打架,欺侮小同学;喜欢爬上爬下,翻墙上树,跨越栏杆,却不知有何危险性,对老师家长的劝说教导都置若罔闻,屡教不改。
三、冲动任性多动症儿童意志薄弱、耐受力差,遇到问题缺乏信心,不去想解决的办法,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很差。
遇事易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心血来潮不计后果,放任自流,好发脾气,倔强任性,在家稍不如意就对父母大吵大闹,摔东西,掀饭桌。
在学校和别的同学一块玩时也没耐心等待轮换,要么抢先,要么就不玩了。
他们大多性情执拗,行为冒失,无礼貌,爱滋事,这与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有关,也有其自身的致病因素,对其采用药物和心理综合治疗,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
四、动作的精细与协调困难多动症儿童动作笨拙,精细度和协调性差,穿衣服、扣钮扣和系鞋带时动作缓慢且容易扣错,用剪刀或其它工具动作不灵活,走路摇摆不成直线,做体操跟不上节拍或做错。
通过指鼻试验、点指试验和翻手试验也可反映出多动症儿童动作笨拙或协调性差的问题,有些学者把这些轻微的异常体征称为软性神经征,作为诊断治疗的参考指标。
五、学习困难大约60%的多动症儿童存在学习困难。
多动症儿童的智商一般无问题,不能把智力低下导致的学习困难归入多动症范畴,同样也不能误认为多动症儿童的学习困难是智力低下所致。
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任性、意志薄弱,也有的是因为有学习能力障碍,即由于认知缺陷造成的学习功能紊乱。
六、情绪不稳定多动症儿童的情绪很不稳定,具有冲动性和易变性的特征。
自制力较弱,容易激惹,情绪波动大,易怒、易哭、易冲动;个性倔强、固执、急躁,轻微的刺激即能引起强烈的反应,常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甚至打架伤人,破坏东西;做游戏缺乏耐心,做作业粗枝大叶,课堂捣乱,干扰别人学习等等。
十三、营养不良与孤独症饮食影响到人体的内环境。
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会导致儿童孤独症。
任何的生命活动都是生化反应的结果。
为了给生化反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必须维护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
营养不良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发育不良,造成很多脑部疾患,包括精神疾患,儿童孤独症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相关新闻/资料:“吃出来”的孤独症许栩,全球新闻搜索网近些年来,西欧和日本的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儿童孤独症患者呈增多的趋势,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
我国儿童心理卫生学专家指出:国内儿童孤独症患者已超过50万。
其典型特征是性情孤独——有的表现为神情淡漠,行为迟钝;有的则表现为恐惧胆怯,整日沉默寡言;也有的异常敏感,情绪易于激动或暴怒。
对于儿童孤独症的发生机理,过去认为是由于脑部机能障碍及后天教育方式不当所致。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亦与过量食用“酸性食物”密切相关。
现代生活中,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的“营养型”、“精细型”食物充满人们的餐桌,而蔬菜、杂粮等“粗食”摄入偏少。
科学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分和动物性食物中的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易于形成酸性物质,故有人把富含磷、硫、氯等成分的食物统称为“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杂粮等食物中富含钾、钠、钙、镁等成分,在人体内表现为碱性,这些食物被统称为“碱性食物”。
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PH值为7.35左右。
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若过量食用肉类、糖类等酸性食品,则易使血液等体液酸性化,呈现“酸性体质”。
儿童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过食酸性食品的儿童,会渐进性地出现一系列症候——手足发凉,容易感冒,皮肤抵抗力降低,常哭闹不安,免疫功能亦下降;严重者殃及大脑功能——体内缺乏钾、钠、钙、鲜、锌等碱性矿物质离子,这些矿物质离子是大脑发育和维持大脑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若摄入量过少,则可导致思维功能紊乱,对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我国人民在生活水平提高很快,粗粮正逐渐被细粮所代替,饮食精细化,食物类型亦在改变,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膳食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