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配型配合物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二)配位体(Ligand, L)
1.Lewis碱(可给出电子) 配位原子——配位体分子中,直接与中心离 子 (原子)结合的原子。常见的有: H- C N O F P S Cl Se Br I 2.配位体分类 (教材P.231表10-2) 配位体
单齿配位体 多齿配位体 — 每个配体分子离子
总的离解方程式: [Cu (NH3)4]2+ = Cu2+ + 4NH3
K = 1 / 4 =2.5710-13
“配合物”与复盐之间无绝对界限
Mn NH3
M n C2 H 4
KPt C2 H 4 Cl3 (W、C、Zeise salt,1825年)
Fe C5 H5 2 或FeCp2
顺一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铂(Ⅱ) 读作”顺式二氯两个三苯基膦合铂(Ⅱ)” 2.无机配体 : 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最后阳离子 . 例2:
K[PtCl3 NH3 ]
三氯•氨合铂(Ⅱ)酸钾
3.同类配体: 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 例3:NH3前,H2O后 : [CONH3 5 H 2O]Cl 3 三氯化五氨•水合钴(Ⅲ)
二茂铁(Ferrocene)
C5H
5 2
环戊二烯基阴离子 C5H6-
三. 配合物的定义
配合物定义——由若干能给出电子对 或非定域电子的分子或离子(称“配位 体”),与具有可以接受电子的空的价轨 道的中心离了(或中心原子)结合,按一 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而形成的结构单元, 称为“配合单元”;含有“配合单元”的 物质,称为“配合物”(旧称“络合物”, Complex)。
例5:
NH3 2 ] 氨基•硝基•氨合铂(Ⅱ) [PtNH2 NO2
6.同一配体有两个不同配位原子:
第八章配合物的制备word资料9页
第八章配合物的制备配合物数目庞大,制备方法也种类繁多,千差万别。
在此仅就最通用的方法给以介绍。
第一节利用配体取代反应合成配合物1、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1)用金属盐水溶液直接与配体反应[Cu(H2O)4]SO4 + 4NH3[Cu(NH3)4]SO4 溶液颜色由浅蓝变为深蓝。
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乙醇,就可得到配合物的深蓝色的结晶。
也适合于Ni2+、Co2+及Zn2+, 但不适合与Fe3+、Al3+、Ti4+, 这是由于NH3·H2O = NH4+ + OH-因此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2)对于惰性配合物,取代反应要求苛刻的条件。
如制备K3[Rh(C2O4)3],需将K3[RhCl6]与K2C2O4的浓溶液煮沸2小时,然后蒸发溶液,可得产物的结晶。
K3[RhCl6] +3K2C2O4K3[Rh(C2O4)3] + 6KCl3)有时被取代的配体不止一种,如:[Co(NH3)5Cl]Cl2+ 3en [Co(en)3]Cl3 +5NH3有时可得到部分取代的配合物:K2[PtCl4] + en [Pt(en)Cl2] + 2KCl2、非水溶剂中的取代反应使用非水溶剂的原因:A、防止水解(如Fe3+、Al3+、Ti4+);B、使不溶于水的配体可溶解;C、配体的配位能力不及水。
1)[Cr(en)3]Cl3的合成在水中反应时CrCl3.6H2O + en Cr(OH)3↓可在乙醚中,按如下方法合成:en KI AgCl无水Cr2(SO4)3溶液[Cr(en)3]I3 [Cr(en)3]Cl3溶液中的产物可通过蒸发结晶或加入乙醇制得。
2)[Ni(phen)3]Cl2(phen为邻菲咯啉)由于phen不溶于水,因而可将其溶于与水能混溶的溶剂中,然后再将其加到金属离子的浓溶液中进行反应。
NiCl2·6H2O(aq) + phen(乙醇) [Ni(phen)3]Cl23)[Ni(EtOH)6](ClO4)2的合成NaClO4无水NiCl2 + EtOH [Ni(EtOH)6]Cl2 [Ni(EtOH)6](ClO4)2在水溶液中:[Ni(EtOH)6]2++ H2O [Ni(H2O)6]2++ EtOH3、固体配合物热分解(固态取代反应)1)[Cu(H2O)4]SO4.H2O = [CuSO4]+5H2O (加热)2)2[Co(H2O)6]Cl2 = Co[CoCl4] +12H2O (加热)变色硅胶的原理(粉红、蓝色)3)[Rh(NH3)5H2O]I3 = [Rh(NH3)5I]I2+ H2O (100℃)4)[Pt(NH3)4]Cl2 = trans-[Pt(NH3)2Cl2] + 2NH3 (250℃)5)[Cr(en)3](NCS)3 = trans-[Cr(en)2(NCS)2]NCS + en (130℃)6)[Cr(en)3]Cl3 = cis-[Cr(en)2Cl2]Cl + en (210℃)第二节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合成配合物1、金属的氧化最好的氧化剂是O2或H2O2,不会引入杂质。
配位化合物
1 该配合物中心原子M是什么元素?氧化态多大?给出推论过程。 设每个配体A中含N原子y个。则配合物中M与N的个数比为
nM : nN = 21.68/MM : 31.04/14 = 1 :(2y + 2) MA = 19.56(y+1) , y=2(设y为其他自然数均不合题意), 得 MM = 58.7 (g/mol) 查周期表,M = Ni 由配体 (NO2)x 的两个氮氧键不等长, 推断配体为单齿配体,配位原子为O, 故配体为ONO -,因此,Ni的氧化数为+2。
例(2008)EDTA是乙二胺四乙酸的英文名称的缩写, 市售试剂是其二水合二钠盐。 (1)画出EDTA二钠盐水溶液中浓度最高的阴离子的 结构简式。
-
OOC
CH2 N
-
OOC
H2 C C H2
C H2 H
H H2 C N COOCOO-
H2C
(2) Ca(EDTA)2-溶液可用于静脉点滴以排除体内的 铅。写出这个排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Pb2+ 表示铅) 。 Pb2+ + Ca(EDTA)2- = Ca 2+ + Pb (EDTA)2(3)能否用EDTA二钠盐溶液代替Ca(EDTA)2- 溶 液排铅?为什么? 不能。若直接用EDTA二钠盐溶液,EDTA阴离子不仅 13 和Pb2+反应, 也和体内的Ca2+结合造成钙的流失。
螯合物中的环称为螯环。多基配位体 又称为螯合剂。中心离子与螯合剂个数之 比称为螯合比。 例:[Cu(en)2]2+ 中, 螯合比 = 1︰2 [Zn(EDTA)]2-中,螯合比 = 1︰1
上一页 下一页
17 本章目录
螯合物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其中又以 五员环、六员环最稳定,环越多越稳定。
第八章 新型配合物
3、空间结构和成键情况
(1)、空间结构 二元单核 [Ni(CO)4] [M(CO)5] 金属羰基 (M=Fe, 配合物 Ru,Os) 立体结构 正四面体 三角双锥体 [M(CO)6] (M=Cr,Mo, W) 正八面体
(2)、成键情况
在单核金属羰基配合物中,一方面一氧 化碳分子都是以其碳原子提供的孤对电子与金 属原子形成σ配键。 CO的分子轨道式可写成:
Co形成的双核羰基配合物Co2(CO)8有两 种异构体见图8.2。在溶液中二者处于平衡状态, 而固态Co2(CO)8的结构为图8.2(b)。从图 8.2(a)表示的结构易于看出其符合18电子规则。
OC CO
OC
OC Co
CO
CO
Co CO CO
OC Co OC Co
CO
CO OC (a)
OC (b) CO
150℃,15Mpa
Na(diglyme)2][V(CO)6]
[Na(diglyme)2][V(CO)6]
H3PO4 [V(CO)6] + H2 50℃
250℃,20Mpa Re (CO) +7CO Re2O7+17CO 2 10 2 在这个反应中CO既作为配位剂,同时也作为 还原剂。 2、性质
例如:
2px
,这三个反键分子轨道都是空的,其中
π *2py分子轨道(以xy平面为对称平面的π *分子 轨道)可接受Cr的dxy轨道上的电子而形成反馈 π 键,π *2pz分子轨道(以xz平面为对称平面的 π *分子轨道)可接受Cr的dxz轨道上的电子而形
成反馈π 键。
如果没有反馈π键的形成,金属羰基配合物将 不会稳定。 因为CO是弱的σ电子给予体,而且在二元 的金属羰基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氧化态被认为是 零,因此它与阳离子不同,不利于接受配体提供的 孤对电子而形成σ配键。反馈π键的形成可减少由 于形成σ配键而引起的中心原子上积聚的负电荷, 对σ配键的形成有利。 另一方面,σ配键的形成使中心原子上积聚 负电荷,使配体部分地带正电,又有利于反馈π键 的形成。因此σ配键和反馈π键起到相互配合、相 互促进的作用。因此,将有关配合物中同时存在着 这两种键称为σ—π配键。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 配离子与形成体的电荷数
()
3
Ag(S 2O3 ) 2 ,
(2)
Pt Cl 3 (NH 3 )
(3)
K 3 Fe (CN) 6
赤血盐 ,
(2)
K 4 Fe (CN) 6
(3)
(0)
Co Cl 3 (NH 3 )3 , Fe(CO) 5
黄血盐
12
13
←
← ←
← ← ←
(1) 内界与外界
32
8.4.1 价键理论 (valence bond theory)
同一原子内,轨道的杂化和不同原子间轨道的重叠构成了共价键 理论的核心论点之一.这里把第二章的s-p杂化轨道扩大到d轨道上 ,形成s-p-d杂化轨道.
(1) 价键理论的要点
● 形成体(M)有空轨道,配位体(L)有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
Ag(NH 3 )2 Cl
中配 外 心位 界 离体 子
Ni(CO) 4 CoCl3 (NH3 )3
中配 心位 原体 子
中 心配 离位 子体
配离子
形成体 — 中心离子或原子(central ion or central atom)
(配分子) 配位体 — 中性分子或阴离子
形成体 — 提供空轨道 电子对接受体 Lewis酸 配位体 — 提供孤对电子 电子对给予体 Lewis碱
8
(三)配位数
配合物中,直接与中心离子(或原子)配 位的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中心离子(或原子)的 配位数。
一般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数为2、4、 6。中心离子的配位数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中 心离子和配体的电荷、体积和电子层结构,以 及配合物形成时温度和反应物的浓度等。
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电 荷的代数和。
08第八节配位化合物
Cu2+ + 4NH3
Cu2++ 4NH3
[Cu(NH3)4]2+
前者是配离子的解离反响,后者那么是配离子的生成反响。
与之相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分别叫做配离子的解离常数〔 K不
稳〕和生成常数〔 K稳〕
K稳=1/K不稳
K稳与K不稳表示了K的意义, K稳越大,离子越稳定〔故 亦称稳定常数〕,K不稳越大,配离子越不稳定〔故亦称不 稳定常数〕 。
K 不稳Fe(CN)63 K 不稳Fe(CN)64
0.059lg1036.9 1043.6
-
Fe3 / Fe2 x
0.059lg107
0.0597
-
Fe3 / Fe2 x
0.413
x 0.770.413 0.36(V)
硬软酸碱理论〔HSAB〕
➢ 硬碱:电负性大、半径小、难被氧化、不易变形 的原子为配位原子的碱,F-, OH-
1-3 配合物的化学式和命名
解:
[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Ⅲ) [Pt(NH3)2(NO2)(NH2)] 一氨基一硝基二氨合铂(Ⅱ) [Co(NH3)5(NO2)]SO4 硫酸一硝基五氨合钴(Ⅲ) [Co(en)2(NO2)Cl]SCN 硫氰酸化一氯一硝基二乙二胺合钴(Ⅲ) [Pt(NO2)(NH3)(NH2OH)(Py)]Cl 氯化一硝基一氨一羟氨一吡啶合铂(Ⅱ)
配离子电荷分别为 +1、+2、-3 、0 、0
1-3 配合物的化学式和命名
1. 配合物的化学式 书写原那么如下:
含配离子的配合物,其化学式中阳离子写在 前,阴离子在后。 如:K 3 F e (C N )6 、 C u (N H 4 )4 S O 4
无机化学: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无机化学:第八章配位化合物第八章配位化合物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及其组成定义:把由一定数目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与阳离子或原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称配合单元。
含有配合单元(配位键)的化合物即配合物。
配合物可看成是一类由简单化合物反应生成的复杂化合物。
配合单元相对稳定,存在于晶体及溶液中,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离解为简单组成的部分。
配位键——由配体单方面提供电子对给中心原子(离子)而形成的共价键。
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又称“配合物形成体”。
特征:带有空轨道。
组成中心离子的元素种类:◆能充当中心离子的元素几乎遍及元素周期表的各个区域,但常见的是金属离子,尤其是一些过渡金属离子,如[Co(NH3)6]3+、[Fe(CN)6]4—、[HgI4]2—。
◆高氧化态非金属元素原子:如B、Si、P等形成[ BF4]—、[SiF6]2—、PF6—。
◆金属元素电中性原子:如[ Ni(CO)4]、[ Fe(CO)5]、[Cr(CO)6]配合物的组成: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组成。
内界为配合物的特征部分(即配位个体),是一个在溶液中相当稳定的整体,在配合物的化学式中以方括号表明。
方括号以外的离子构成配合物的外界。
内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结合,故在水溶液中易解离出外界离子,而内界即配合单元很难发生离解。
如[Cu (NH3)4] SO4↓↓↓中心原子,配位体,外界在配合物中同中心原子/离子配位的分子如NH3、H2O或阴离子如Cl—、CN—、SCN—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
配体属于Lewis碱,都含有孤对电子,是电子对的给予体。
中配体无机化学配位化学CO 一氧化碳羰基OH—氢氧根离子羟基NO2—亚硝酸根硝基ONO—亚硝酸根亚硝酸根SCN—硫氰酸根硫氰酸根NCS—硫氰酸根异硫氰酸根Cl—氯离子氯配位体中与中心离子(或原子)直接成键的离子称为配位原子。
配位体所提供的孤对电子即是配位原子所具有的孤对电子。
常见的配位原子有:F、Cl、Br、配位体分类——单齿配体和多齿配体单齿配体:一个配位体只提供1个孤对电子与1个中心离子结合形成1个配位键。
8 配位化合物
(三)配合物的组成 [ Cu ( NH3 )4 ]
中心离子 配位体 配位数 内 界 外
SOstry
无机化学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三)配合物的组成 1
1.中心原子
一般是金属阳离子,特别是过渡金 属离子。 形成体位于配合物的中心,一般具 有较高的有效核电荷,原子核外有能成 键的空轨道,是电子对的接受体。
但有一些就不是这样的情况。
Inorganic Chemistry
演示实验
BaCl2溶液
CuSO4溶液
示有 SO42-
NaOH溶液
CuSO4溶液
示有Cu2+
BaCl2溶液
CuSO4溶液+过量氨水
示有 SO42-
NaOH溶液
CuSO4溶液+过量氨水
未能查出Cu2+
此时会有 无水乙醇 什么现象?
X射线晶体衍射证明为 [Cu(NH3)4]SO4
Inorganic Chemistry
①
无机化学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4.配离子的电荷数
配离子的电荷等于中心原子和配体二者 电荷的代数和。由于配合物是电中性的,所 以也可根据外界离子的总电荷来确定配离子 的电荷。 同样,由配离子的电荷也可计算出中心 原子的氧化数。 如 K4[Fe(CN)6]中形成体的电荷数为+2。
无机化学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周期数(离子半径): Cr(CN)63-, Mo(CN)74中心原子的影响
PtIICl42-, PtIVCl62氧化数: 体积大小:AlF63-, AlCl4-
配体的影响
电荷:SiF62-, SiO44外界条件的影响:配体浓度 Ni(CN)42- + CN- (过量) = Ni(CN)53Inorganic Chemistry
第8章配合化合物
8.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s ),简称配合物。
最初的这类化合物都是由稳定存在的简单化合物进一步结合而形成的。
如•等。
后来发现绝大多数的无机化合物,包括盐类的水合晶体,都是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的,它们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有机体中。
对配合物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加深和丰富了人们对化学元素性质的认识,推动了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无机化学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的新配合物的发现、合成及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又促过了配合物研究的迅速发展,配合物化学已从无机化学的分支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配位化学。
本章将简要地介绍有关配合物的基础知识。
•8.1.1 配合物的定义•配合物一般是指由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与其他分子或离子以配合键结合而成的复杂离子或化合物。
例如•等都是配合物。
第8章配位化合物336CoCl NH ⋅232PtCl NH ⋅23()()KCN Fe CN Fe CN ⋅⋅[]234()Cu NH +[]32()Ag NH +[]46()Fe CN -[]4()Al OH -[]333()CoCl NH ⋅()4Ni CO ⎡⎤⎣⎦下一页8.1.1 配合物的定义•这些复杂离子所带电荷的不同,可分为•配阳离子如•配阴离子如。
•严格来说,只有配离子与相反电荷的离子组成的电中性化合物才能称为配合物,•如但有些配位个体本身不带电荷,是中性分子如。
这样的配位个体也是配合物。
所以,在配位化学中,配离子和配合物通常不作严格区分,有时也将配离子称为配合物。
[]32()Ag NH +[]46()Fe CN -[]4()Al OH -[]32()Ag NH Cl []46()K Fe CN []4()Na Al OH []333()CoCl NH ⋅()4Ni CO ⎡⎤⎣⎦[]234()Cu NH +[]344()Cu NH SO 上一页下一页8.1.2 配合物的组成•(1) 中心离了(或原子)•占据配离子中心位置的离子,通常把它叫做中心离子,例如•中的Cu 2+、中的Fe 2+。
08-4配合物的类型
8.4.3 原子簇化合物(簇合物)
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原子以金属-金 属键 (M-M键) 直接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如 [Re2Cl8]2- 有24个电子成键,其中: 16个形成Re-Cl键 8个形成Re-Re四重键 即填充在一个σ轨道 两个π轨道 一个δ轨道
第 8章 配位化合物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8.4 配合物的类型
第 8章 配位化合物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8.4 配合物的类型
8.4.2 羰基化合物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
配合物的形成体(过渡金属)与一定数目 配体结合, 以使其周围的电子数等于同 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电子数 (即有效原 子序数)
第 8章 配位化合物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8.4 配合物的类型
第 8章 配位化合物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8.4 配合物的类型Fra bibliotek8.4.2 螯合物
螯合物 Kf
特性:1.特殊的稳定性
一般配合物 Kf
[Cu(en)2]2+ 1.0×1020 [Cu(NH3)4]2+ 2.09×1013 [Zn(en)2]2+ 6.8×1010 [Zn(NH3)4]2+ 2.88×109
8.4.2 螯合物
螯合剂
螯合剂: 形成螯合物的配合剂。一般为 含有O、S、N、P 等配位原子的有机多 齿配体。配位原子之间相隔两个或三个 其它原子。 NH2CH2CH2NH2 en 乙二胺 乙酰丙酮 CH3COCH2COCH3 Hacac H2NCH2CH2CH2NH2 pn 丙二胺 H4edta 乙二胺四乙酸
8.4.1 简单配合物 由单齿配体与中心离子 直接配位形成的配合物 如 [Cu(NH3)4]SO4、[Ag(NH3)2]Cl、 K4[Fe(CN)6]、(NH4)3[Cr(NCS)6]、 [PtCl2(NH3)2]、[CrCl2(H2O)4]Cl、 [Co(NH3)5(H2O)]Cl3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没有磁场
样 品 磁 铁 磁 铁
顺磁性
反磁性
测定配合物的磁矩
n /B
单电子个数与磁矩的理论值 0 1 2 3 4 0.00 1.73 2.83 3.87 4.90
某些过渡金属离子的自旋磁矩
5 5.92
中心离子 Ti3+
n 1 2
μ/μB(计算值) 1.73 2.83 3.87 4.90 5.92
3.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取决于中心
原子所提供杂化轨道的数目和类型。
杂化轨道要点 1. 在成键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 互影响,同一原子中参加成键的几个能 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进行混合,重新 分配能量和空间方向,组成几个数目相 等的杂化轨道
2. 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原子轨 道最大重叠
3. 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空间取 得最大键角 4. 杂化轨道又分为等性杂化和不等 性杂化两种 5. 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 sp3 > sp2 > sp > p > s
NaCN,KCN剧毒,是由于CN–有毒性。 K3[Fe(CN)6]却没有明显的毒性,因
为其水溶液中几乎没有游离的CN–,而形
成了[Fe(CN)6]3- 复杂离子。
配离子:阳离子(或原子)与一定数目的阴离 子或中性分子以配位键结合成的复杂离子。 配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 [Cu(NH3)4]2+ 配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 [Fe(CN)6]3配位分子:有些配离子的组成形式本身 不带电荷。如:[Ni(CO)4];[Pt(NH3)2Cl2]
Solution
根据计算磁矩的近似公式 µ =[n(n+2)]1/2 n 4 n 5 n 1 n 3 n 0 是外轨型络合物 是外轨型络合物 是内轨型络合物 是外轨型络合物 是内轨型络合物
配合物的结构
2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一 ,配合物的生成
配离子(先看一个实验) NH3H2O NH3H2O过量 乙醇
CuSO4
Cu2(OH)2SO4
Cu(NH3)4 2+
Cu(NH3)4SO4
(蓝色溶液) (浅蓝色沉淀) (深蓝色溶液) (深蓝色晶体)
溶液中存在稳定的配离子Cu(NH3)42+
第一节,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三 ,配合物的命名
1,配阳离子配合物: 某酸(化)+ ||: 配位数+配体名:|| + 合+中心离子(中心离子氧化态) 酸化 [Cu(NH3)4] SO4 [CoCl2(NH3)3(H2O)]Cl 2,配阴离子配合物: ||: 配位数+配体:|| + 合+ 中心离子 (中心离子氧化态)+ 酸+某 K3[Fe(CN)6] K[PtCl3(NH3)] [Pt(NH3)6][PtCl4] 7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六氰合铁(Ⅲ)酸钾 合 Ⅲ 三氯一氨合铂(Ⅱ)酸钾 合 Ⅱ 四氯合铂(Ⅱ)酸六氨合铂(Ⅱ) 合 Ⅱ 合 Ⅱ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硫酸四氨合铜(Ⅱ) 合 Ⅱ 氯化二氯一水三氨合钴(Ⅱ) 合 Ⅱ
第二节,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一,配合物的价键理论(2/6)
Ni + 4 CO C C
O O
N i(C O ) 4 σ C π HC
O
O
π酸配合物:[PtCl3CH2=CH2]中, CH2=CH2提供双键上的离域电 子给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
Cl
CH2
Pt CH2
Cl Cl
下一页 返回
大学化学-第八章配位化合物上课用1
11
二、配合物的命名
1.配阴离子配合物
K 2[SiF 6 ] K[PtCl 5(NH 3 )] Na[Co(CO) 4 ]
2.配阳离子配合物
六氟合硅酸钾 五氯·氨合铂(Ⅳ)酸钾 四羰基合钴(-Ⅰ)酸钠
[Zn(NH3)4]Cl2
二氯化四氨合锌
[Co(ONO)(HN3)5]SO4硫酸亚硝酸根·五氨合钴(Ⅲ)
逐级稳定常数 Ki [ML]
▲ 若为多种无机配体时,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 ▲ 若含有多种配体时,先无机后有机,先简单后复杂. ▲ 若为同类配体时,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 顺序排列,如先NH3 后 H2O
[Pt2C(lN3H)2] 二氯·二氨合铂(Ⅱ)
[C OoN NO3H 5]S 4 O硫酸亚硝酸根·五氨合钴(Ⅲ)
大学化学
大学化学
8
§ 8.2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和命名
3、特殊配合物
✓金属羰基配合物 如Ni(CO)
✓簇状配合物
如(W6Cl12)Cl6
✓有机金属配合物 如二茂铁
✓大环配合物
✓多酸配合物
大学化学
9
二、配合物的命名
命名时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
(1)命名顺序 从后向前,或从右向左进行。 (2)内、外界之间加“酸”或“化”分开。
K
θ 3
103.04
Cu(NH3 )32 NH3 Cu(NH 3 )24
K
θ 4
102.3
K 1 θK 2 θK 3 θK 4 θ4 θ
β4
[Cu(NH3 )24 ] [Cu2 ][NH3 ]4
θ越大,表示形成配离子 的倾向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积累不稳定常数 ’
1
大学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混配型配合物当存在多种配体时,金属离子可以和多种配体形成混配型配合物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配体A .B .C 与同一种中心离子M 形成的配合物称为混配型配合物。
一种金属离子与一种配体形成的配合物常称为二元配合物,而一种金属离子同时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配体所形成的配合物(即混配型配合物)称为多元配合物 MAB ――三元配合物 MABC ―――四元配合物第一节 混配型配合物的形成条件 一. 配位饱和原理若金属离子能分别与两种配体单独发生配位反应,当单一型配合物中金属离子未达到最高配位数时,在有其它配体存在的情况政,很容易与之进一步配合形成更稳定的配位饱和的混配型配合物。
例:N (CH 2COOH )3 + Cd 2+ = Cd(nta)-因Cd 的配位数在此为4,但Cd 的最高配位数可为6,因此,可以进一步和其它的配位体形成混配型配合物。
Cd + nta + nL===CdntaL]][][[][L nta Cd CdntaL =β其中L 可为Cl, Br, I 等。
有关的β值见下表表1 Cd 与nta 和X 的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由实验事实可以归纳:1 高价的金属离子易形成稳定的混配型配合物,这是因为高态的金属离子有较高的配位数。
2 周期数高的金属离子易形成混配型配合物,第三.四周期的元素配位数大多数为6,第五.六周期的元素的可达8甚至更多,例如铌钽的配位数可达7或8。
只有一种配体时,饱和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常因空间位阻.静电斥力等的作用而难以实现,特别是配体为有机配体时更是如此,因为有机配体通常为多齿配体,形成的螯环具有一定的张力。
如用大小搭配适当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配体同时饱和金属离子的配 数则比较容易实现。
一般说来,当配位数>=4时,混配型配合物的形成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 类聚效应 即物以类聚的意思。
指两种软硬度相似的配体容易共存于金属离子的内界,形成混配型配合物。
反之,软硬度相差较大的两种配体则较难共同形成混配型配合物。
如F -为硬碱,而CN -为软碱,很难形成混配型配合物。
而Cl - 与I -,Br -与I -,Br - 与Cl -均可和Ag +形成混配型配合物。
在Ag +-S 2O 32--X -(卤素离子)即有类聚效应,在Ag +-S 2O 32--X -体系中S 2O 32-属于软碱,而X -离子的硬度的大小顺序为:F ->Cl ->Br ->I -因此形成的AgS 2O 3X 混配型配合物的次序也应随F -.Cl -.Br -.I -增大。
(Ag + ) 是软酸表2 Ag +-S 2--X -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如下:+三. 竞争能力相当原理几种配体共存于一个体系中时,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A 其中一种配体的配位能力远远比其它配体强,在数量上又点优,溶液中只可能存在单一型的配合物。
如Ag-F-CN 体系,只可能形成Ag-CN 间的配合物。
B 若其中某一配体X 的配位能力比另一配体Y 的差,但其数量多,浓度高,此时也可能形成混配型配合物MXY ,形成混配型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生成单一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大小,而且还决定于溶液中配体浓度的大小,即当溶液中满足:i MZ i MY i MX Z Y X iii][][][βββ≈≈即:[MX I ]≈[MY I ]≈[MZ I ]此时表明X .Y .Z 对金属离子的竞争能力相当, 容易形成混配型配合物 四 形成混配型配合物的条件的选择 配体的选择:1) 形成MX I Y j Z k 的首要条件是X .Y .Z 必须能和M 配位 2) X .Y .Z 的性质不能相差过予悬殊3) X .Y .Z 与M 形成的二元配合物构型最好相同 4) 若配体X 为多齿配体(体积大),则配体Y .Z 应选择体积小.结构简单的单齿或双齿配体。
能存在混配型配合物时,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配合物有多种: 如M -A -B 体系,可能有的配合物为: MA ,MA 2,MA 3。
,MB ,MB 2,MB 3,MAB ,MAB 2,MAB 3,MA 2B ,MA 2B 2,MA 2B 3等。
第二节 溶液中混配型配合物的实验研究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三元配合物,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 确定其组成B 测定其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常用的方法:1 电位法,2 pH 法3 分光光度法。
一、电位法电位法适合测定配体之一为不加合质子或另一种也不加合质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测定。
对M -A -B 体系,设配位反应为 M +iA +jB =MA i B jji j i ij B A M B MA ][]][[][=β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总浓度[M]T 为: [M]T =[M]+[MA]+[MAB]+[MAB 2] +[MB]+[MA 2]+[MA 3]+[MB 2]+[MB 3] =∑∑==Ii Jj j i B MA 00][=∑∑==I i Jj j i ij B A M 00][][][β将[M]移到左边,令F =][][M M T,有 F =][][M M T=∑∑==I i Jj j i ij B A 00][][β可以组成浓差电池进行测定。
[M]T支持电解质 A ,B 配体 [M]T支持电解质E =][][ln M M nF RT T=lnnFRT ∑∑==I i Jj j i ijB A 00][][β实际过程中,溶液中M 的配位数是有一定限度的,形成的配合物的种类也不是无限多的。
将F 式子中展开:F =]...)[][][][(...)][][][1(331221110133022010B A A A A A A +++++++++βββββββ +2321221202]...)[][][][(B A A A ++++ββββ测定过程中,可先固定A 配体的浓度不变,而仅仅变化配体B 的浓度,则F 的关系式成为: F =a+b[B]+c[B]2+d[B]3+… 其中:a=...)][][][1(33022010++++A A A βββ b=...)][][][(3312211101++++A A A ββββ c=...)][][][(321221202++++A A A ββββ d=在[A]=[A]1的情况下,变化[B],可测得一系列的F ,数据处理步骤: 1 以F 对[B]作图,2 根据图求出在[A]=[A]1下的a, b, c, d 等值,此时它们应为常数,它们仅仅与[A]有关,即有a(A 1), b(A 1), c(A 1), d(A 1)3 在固定另一个[A]=[A]2的条件下,变化[B],求出a(A 2), b(A 2), c(A-2), d(A 2)4 在固定另一个[A]=[A]j 的条件下,变化[B],求出a(A j ), b(A j ), c(A j ), d(A j )求得a,b,c,d的各组数据为:a(A1); a(A2); ….a(A i); …b(A1); b(A2); b(A i);c(A1); c(A2); c(A i);d(A1); d(A2); d(A i);实质上,a,b,c,d都是[A]的函数,其形式上a,b,c,d都和F具有相同的形式。
以a,b,c,d对[A]作图可以求出所有的稳定常数。
电位法的优点:理论上可以测出所有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包括单一型的配合物和混配型配合物。
由W.B.Schaap和D.L.McMasters在1961年提出。
缺点:实验过程复杂,数据处理繁琐。
2 pH法pH法的数据处理较为简单,但适用的体系多为配体A、B都是有机配体的体系。
和单一型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一样,是由测量pH的变化来进行的。
对于两种配体A、B都为有机配体的情况,用pH法研究混配型配合物时一般可分成以下几类:1)两种配体同时与金属离子结合直接生成混配型配合物;2)分两步形成混配型配合物,但形成MA的反应尚未完成,MAB 便已开始形成;3)完全分两步形成混配型配合物,即形成MA完全后再开始形成MAB其中第三种情况较为常见。
选定其中的一种作为第一配体,另一种为第二配体。
选择的依据主要取决于配体的碱性及各自与金属离子形成单一配合物的稳定性。
● 如果两种配体与M 单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相近,则可考虑加质子常数小的配体为第一配体,加质子常数小,则在较低的pH 下,配体即可与M 配位。
● 如果两配体的加质子常数相近,则可考虑与金属离子单一配合物稳定常数大的配体为第一配体,另一种为第二配体。
总体:选择在低pH 范围内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为第一配体。
大多数情况下,只研究MAB 型的混配型配合物,在实验中往往控制[M]T :[A]T :[B]T =1:1:1,M 与A 配位后,还可再与B 配位形成MAB 。
当M 与A 配位后,可认为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已形成MA ,因此研究配位反应,实际上是研究: MA + iB=MAB Iii i B MA MAB ]][[][1=β 由于认为A 已与M 完全配位,故溶液中游离的,未与M 配位的A 也可以忽略不计,其数据处理方法,相对说来较为简单。
[M]T =[MA]+[MAB]+[MAB 2]+…. [B]T =∑∑==++mi ni i i MAB i B H B 11][][][[H]T =∑=-+mi i OH H B H i 1][][][=∑=-+mi i H i OH H H i B 1][][][][β[B]=∑=+-mi iH iT H i OH H H 1][][][][β令的总浓度的总浓度配位的配体已与M B M n B ==∑∑==+ni i ni iMAB MA MAB i 11][][][=∑∑==+n i ini iiB B i i 111][1][1ββ=Tmi i T M B H B B ][])[]([][1∑=+-第三节 混配型配合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