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

内容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数学课堂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主阵地,我们应该践行课改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关键在于通过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应该要由知识的解说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让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利用教材去获取新知,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探究乐趣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新课标要求将数学课堂由过去的结果性课程变成过程性课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就要求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开展研究性学习。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例如在数学选修1-1的第二章“圆锥曲线”中没有介绍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但课本上有这样一道习题,“点P与定点(2,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X=8距离之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我们知道这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导出第二定义,所以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己做出这道题的答案(题目本身不难,学生很快就能得出这是椭圆),大部分学生可能做出答案就满足了,觉得很简单,也能知道定点就是椭圆的焦点,感觉很良好!这时我适时提问,从学生最近思维发展区设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我说“原来这样也能得出椭圆,不用两个定点一个

定长那么多条件……”这时大部分学生又开始关注这道题,经过重新审题后开始有学生反驳我的说法,“虽然没有两个定点,但是有定直线还有一个比值……”。我继续设置问题,“对,可是那个比值和这个椭圆是有固定关系吗?定直线又和椭圆是什么关系?”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经过一番研究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比值的结论是一致的,正好是离心率,但是定

直线却出现了分歧,有人说是ac x =,有人说是c

a x 2

=,为了得出准确结论,我引导学生分两组分别进行证明:一组以(c,0)为定点,以ac x =为定直线,定比

为离心率求证猜想;另一组以(c,0)为定点,以c

a x 2

=为定直线,定比为离心率求证猜想。椭圆的第二定义呼之欲出!学生们在经过证明得出正确结论后,体验到了研究题目探究知识的乐趣,同时也体会到了和同学协作的愉快,气氛热烈但又有点“小富即安”,于是我趁热打铁追问同学们,“椭圆有非常漂亮的对称性,但是这条线的存在是不是有点破坏椭圆的美感?”气氛有点冷却,但不长时间学生就反应过来,猜想一定还有对称的另一条,于是各小组论证自己的猜想,然后向大家汇报自己的成果。在焦点和准线的对应上又设置问题,层层推进,学生们最终得出了椭圆的第二定义,完善了椭圆的性质,在愉快的体验中结束一节数学课。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性质等等。 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式设为依据,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带着探索

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紧密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实际问题渗透学生自主创新性的研究型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它不是一种机械运动,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可以有各种派系、各种模式,但我们只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在教学组织的环节上,教师要努力使“数学知识问题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在知识形成的“关键点”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适时引导,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不是学习死记硬背的东西,而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数学思维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