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人教版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最新]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卷2(语文)附答案及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卷2(语文)附答案及解析
C. 文章中瑞母亲 嫌贫爱富与扶贫工作人员的爱心接力形成了鲜明对照,凸显出扶贫工作人员的伟大。
D. 文章结尾部分以整齐的排比句罗列了斑竹村扶贫工作成功后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扶贫工作的赞美。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内涵和内容。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同的电脑,但透过屏幕却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表情、同一副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C.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出最现代的艺术品质。
D.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艺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不远千里去观赏的原因是该剧实现了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C.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取得成功,应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
D.现在有最好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的百老汇,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语文)
使用时间:2020年12月20日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要想骨骼健康,就得补钙”,这已是深入人心的观念,很多人也把补钙,应该作为一生的计划,殊不知,一味地补钙并不代表可以让骨骼吸收钙、留住钙。

②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

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③在香港,旺角弥敦道27号全线恢复行车。

不过入夜后,在弥敦道附近的豉油街与西洋菜南街交界,再有大批示威者,警员到场维持秩序。

A、贯串颠扑不破聚积B、贯穿牢不可破聚积C、贯穿颠扑不破聚集D、贯串牢不可破聚集1.【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E。

【解析】贯穿:除了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之外,还指“连贯、穿过、通过”,既可用于抽象的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

贯串:一般只用于较抽象的事物。

“一生”是具体事物,所以用“贯穿”;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比喻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很多道理”应用“颠扑不破”;“聚积”一般多用于具体事物,职粮食用品、钱物货物、图书杂志等。

“聚集”,侧重强调的是由分散而集合在一处,一般指人或事。

所以第三处应用“聚集”。

故选“C”。

2. 下列诗句与“疏松影落空坛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A. 曲径通幽芳草香B. 细草香闲小洞幽C. 锦屏春短碧纱暗D. 晚凉天净月华开2.【试题答案】B【试题考点】此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

【试题解析】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可先分析能与“疏松”相对的词,从“词性一致”的角度分析,只有“晚凉”对不相对,故排除D两项;再看“影落”这个词性,只有“通幽”不相对,故排除A 两项;再从“平仄相对”的角度分析,“空坛静”音为“平平仄”,须对“仄仄平”,“碧纱暗”音为“仄平仄”,A项“小洞幽”为对“仄仄平”,故可排除C。

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年级8月摸底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年级8月摸底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贵阳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年级8月摸底考试语文2020年8月注意事项:1.本试题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中华民族素有化危为机的辩证思维,将一次次磨难变为前进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就是她饱经数千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的思想利器。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

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发展史始终贯穿着化危为机的生存智慧。

这种智慧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智力和智能,而是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这种智慧是一种经验思维,是中华民族根据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各种偶然性所做出的未雨绸缪。

这种智慧也是一种超验思维,是预防事物发展结果与中华民族愿望相背离的超前性思维方式。

细究历史上王朝兴衰更迭,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善于居安思危者强,勇于化危为机者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古训,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善于化危为机的辩证生存智慧。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动力。

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危机每加重一分,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勇往直前的动力就增添一分,危机越严重,创新动力就越大。

春秋时期,混战不断,四夷交侵,礼崩乐坏,多重危机促使孔子罄竭心力建立六经经典文化体系,推动思想的繁荣发展,构筑了中华民族赖以存在的精神命脉与文化根基。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落为一个“备受外来蛮夷欺凌的衰弱民族”,国家民族的危亡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挽救了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2020-2021人教版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最新]

2020-2021人教版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最新]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运流。

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

河南省2021届新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河南省2021届新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河南省2020年高三学期初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1. C 2. D 3. C (二)4. D 5. C (三)7. D二、古诗文阅读(一)10. C 11. A 12. B (二)14. D三、语言文字应用17.C 18. D 19. B非选择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二)6. ①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

②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③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表现形式之一。

(三)8. ①多采用对话形式,更能表现人物之间的心理活动以及形象。

②语言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③采用了少量诗意的语言,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性。

9. ①作者认为的爱情是美好、单纯、自然,是情到深处的情难自禁,爱情在这么诗情画意的地方就会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②作者在文章中用乡长释放了这一对夫妻,表示了对这种爱情观的肯定③作品中的乡长也对他们错误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批评,体现了作者虽然对这种爱情观肯定,但也说明要尊重行为规范。

二、古诗文阅读(一)13. (1)后来王安石掌管国政,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

(2)王安石性格固执(刚愎自用),遇到事情不考虑可不可,对不对,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二)15. ①炼字独特。

两个动词“随”和“趁”,特别传神,“随”是跟从,读者似乎感觉到水的流动;“趁”是追逐,读者似乎感觉到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

②使用了拟人手法。

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江月”和“山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灵动。

③前后照应。

“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路出”,构思巧妙。

(三)16.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管弦呕哑多于世人之言语三、语言文字应用20. ①古诗文本身所具有的节奏韵律②具有优美旋律的声音形式③只有通过有声的吟诵才能表达出来21. 示例:空中课堂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实时交互功能,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课堂形式。

贵阳市2021年届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卷及答案

贵阳市2021年届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卷及答案

贵阳市2021年届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卷及答案贵阳市普通高中_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不久前,已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贴上了一个恐怖标签——〝类SARS〞病毒.尽管它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世卫组织发言人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世卫组织在声明中称,自从_年发现这种新病毒后,很多感染者都表现出了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难,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未知的是这种新型病毒是怎么出现,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瑞士科学家的报告指出:〝日前,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更易于侵入人体,其复制能力高于曾造成极大恐慌的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目前多个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病毒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近年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中的一个,〝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_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_年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以及这次高致死率的新型冠状病毒,无一例外都是动物宿主体内的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虽然与_年报告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都能够引起严重疾病,且呈现出高病死率,但SARS冠状病毒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然而,自去年9月在沙特首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以来,世卫组织共收到成员国通报的确诊病例34例,至少18人死亡.〝这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局限于中东地区,存在人人传播的可能性,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与地区均存在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谭文杰说.但他也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近期不会在人类中引发大规模感染流行,〝目前尚无证据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备持续和稳定的人际传播能力,且病源已明确,快速实验室诊断方法也已建立,世界卫生组织各成员国已采取了加强监测.检测与宣传等防控措施,病例接触者及普通公众感染的风险较低.〞(摘编自李颖《〝类SARS〞病毒到底有多厉害》)1.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型冠状病毒又叫〝类SARS〞病毒,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二者有明显区别.B.新型冠状病毒复制能力高于SARS病毒,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C.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一样,都是近年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之一.D.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相比,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后者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很多病毒感染者都表现出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B.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C.谭文杰指出: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D.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于其宿主细胞内,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一旦传染给人类,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卫组织在声明中表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出现的.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还是未知.B.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不会使宿主患病,但当其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时,人类由于对其缺少免疫力,便会因此而患病.C.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人传播的可能,各地均有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但近期不会在人类中引发大规模感染流行.D.目前尚未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备持续稳定的人际传播能力,且病源明确,能诊断能防控,病例接触者及普通公众感染的风险较低.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隋文献皇后独孤氏,讳伽罗,河南洛阳人,周大司马.卫公信之女也.信见文帝有奇表,故以后妻焉.帝与后相得,誓无异生之子.后姊为周明帝后,长女为周宣帝后;贵戚之盛,莫与为比,而后每谦卑自守.及周宣帝崩,隋文居禁中,总百揆.后使李圆通谓文帝曰:〝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及帝受禅,立为皇后.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直八百万,幽州总管殷寿白后市之.后曰:〝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百寮闻而毕贺.帝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宫官伺帝,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候帝退朝而同反宴寝,相顾欣然.后姑子都督崔长仁犯法当斩,文帝以后故免之.后曰:〝国家之事,焉可顾私!〞长仁竟坐死.异母弟陀以猫鬼巫蛊咒诅于后,坐当死.后三日不食,为之请命曰:〝陀若蠹政害民者,不敢言.今坐为妾身,请其命.〞后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尉迟迥女孙有关色,帝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得幸.后伺帝听朝,阴杀之.上大怒,单骑从苑中出,入山谷间三十余里.高颍.杨素等追及,帝太息曰:〝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高颍曰:〝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帝意少解,驻马良久,夜方还宫.后自此意颇折.初,后以高颍是父之家客,甚见亲礼.至是,闻颍谓己为一妇人,因以衔恨.又以颍夫人死,其妾生男,益不善之,渐加谮毁.帝亦每事唯后言是用.后见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劝帝斥之.时皇太子多内宠,妃元氏暴薨,后意太子爱妾云氏害之,由是讽帝,黜高颍,竟废太子立晋王广,皆后之谋也.仁寿二年八月甲子,其夜,后崩于永安宫,时年五十九,葬于太陵.(节选自《北史__183;列传第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勉:勉强B.长仁竟坐死坐:触犯法律C.闻颍谓己为一妇人,因以衔恨衔:藏在心中D.由是讽帝,黜高颍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独孤皇后在政治上对隋文帝有帮助的一组是(3分)①而后每谦卑自守②后使李圆通谓文帝③使宫官伺帝,政有所失,随则匡谏④候帝退朝而同反宴寝,相顾欣然⑤长仁竟坐死⑥后伺帝听朝,阴杀之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独孤伽罗家世显赫却谦逊自守;虽有仁爱之心,却生性善妒,在触及根本利益时决不手软,果敢坚决.B.独孤皇后曾经买下总价为八百万的明珠分赏给有功的将士,这件事朝野传诵,得到百官交口称赞.C.独孤皇后公私分明,表兄犯王法,文帝有意免罪,她却不徇私情;异母弟因诅咒她获罪,她反为其请命.D.独孤皇后曾因为高颍是父亲的家客,对其亲近礼遇,后来因高颍轻视自己只是一介妇人而怀恨在心.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直八百万,幽州总管殷寿白后市之.(5分)(2)陀若蠹政害民者,不敢言.今坐为妾身,请其命.(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水调歌无名氏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8.诗歌一.二句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写景顺序?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9.〝壮士连营候鼓鼙〞一句中的〝候〞字在有些选本中写作〝听〞,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0(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2)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3)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蜀道难》)。

2020年10月广西南宁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毕业班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10月广西南宁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毕业班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广西南宁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摸底考试(一模)语文试题2020年10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第一部集中记录神话片段和原始思维的奇书曰《山海经》,是极其富有象征意味的。

它呼唤着山川湖海的精灵和魂魄,黏附着泥土和方域。

更值得珍视的是,《山海经》吉光片羽般展示了初民以神话思维所构想和理解的人间的“历史”。

英雄神话在《山海经》中出现了,它是初民在形式中以自身的意志、力量和智慧与天地比试高低,凭借惊天动地的行为对意志、力量和智慧赋予崇高的礼赞。

“不量力,欲追日景”是世人对于夸父的志趣和命运的一种异说。

但夸父之驰名古今,完全得力于《海外北经》的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行文有囊括六合、举重若轻的气魄。

夸父逐日的目的并未明言,目的就是光芒逼人地显示自我存在的逐日行为本身,他由此成为失败了的悲剧英雄,成为悲剧英雄之后,还要弃杖成林,福荫后世。

在这里,一种生命的强力、意志的强力,简直是力透纸背了。

精卫填海的故事较为单纯。

《北山经》说: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故”。

鸟的形状、色彩、鸣叫,是温婉动人的,想不到其内中包含着如此不可摧折的复仇意志:“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这幅画面与夸父逐日相映成趣,一者气势磅礴,一者幽邃精微。

西山、东海足见其远,小鸟微木与浩瀚沧海形成强烈的反差,谱出一曲小与大相较量的意志之歌。

原始的力之美也存在于英雄神话与战争神话相交织之中。

例如,黄帝与蚩尤之战。

2021届全国课标卷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五)(word档原卷+答案+解析)

2021届全国课标卷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五)(word档原卷+答案+解析)

2021届全国课标卷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五)(word档原卷+答案+解析)2021年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五)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拓展人生的宽度郑伟钦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

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

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知定力不足。

“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

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

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

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知才具不足。

改革之路漫长而又充满险阻。

进入全面攻坚期,工作在一线的党员干部,更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读书学习,从中把握精神、汲取知识,增强本领、提高水平。

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读书无止境。

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

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

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

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

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

2020-2021学年上学期人教版高三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语文)

2020-2021学年上学期人教版高三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语文)

绝密★启用前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三模拟考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语文试题第15页(共10页)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河南省2021届新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2021届新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2020年高三学期初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持续壮大这种力量,必须提高文化产业内容原创能力,加快构建鼓励原创的制度。

原创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市场扩张的发展红利趋于减小,简单地引进、模仿,甚至是抄袭,已被广泛诟病且已触碰底线。

提高文化内容原创能力,是我 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一直以来国家基本的政策导向。

现在的关键问 题是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原创的政策,使之系统化、制度化。

构建鼓励原创的制度,就是要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激励作 用,主要是针对文化产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制定一系列旨在提高文化内容原创能力的措施。

要尊重内容原创,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调动专业和非专业人士进行文化内容原创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释放蕴藏于其中的内容原创的巨大潜能。

最重要的则是要构建激励内容原创 的动力机制,以确保内容原创者的合理利益,并使其能够合理分享所创内容二次利用或多次利 用的经济收益。

鼓励原创的制度,一是要强化原创内容的产业化支持。

以文化创业者和小微文化企业为对象,充分利用“双创”示范基地和各类众创空间,打造促使原创内容产业化的全程服务体系,帮助更多的原创内容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后进入市场。

二是要制定文化企业文化内容研发的稅收支持政策。

以文化企业为对象,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重视文化内容研发,加大相应的投入力 度。

江苏省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江苏省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江苏省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2.D3.D4.①采用多种论证方式,论证充分。

采用举例论证,以李辉、梁鸿的作品为例,证明非虚构写作表现了当代作家对历史、现实的积极主动、微观化、现场直击式的深度介入。

采用对比论证,将不同作家进行对比,强调了非虚构写作对于作家在介入性写作方面的激发及意义。

②论证客观,既写到“非虚构写作”的价值,也兼顾到其艺术性偏弱的不足。

③用语严谨,“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我认为"等语言,表述严密不留漏洞,表现了论证思维的缜密。

(答对第①点得2分,第②点、第③点任意一点得2分。

)5.①基于事实的“真实”。

用纪实的形式,调查、暴露现实问题。

②文学的“真实”。

寻找一种叙事模式,能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表现作者对现实真实的观察和思考。

③阅读体验的真实。

非虚构文学更具现实感,使读者变为剧中人。

( 答对一条得2分,共6分)6.C7.D8.①枣农管理枣树,写出了枣农对古枣树的爱护和精心栽培;②赞美沙区人民为古枣园世代相守、默默耕耘、铁骨铮铮的品格。

9.①感受到古枣园历史的悠久;②感受到古枣园蓬勃的生机;③感受到沙区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坚守;④感受到国家政策对当地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0.A11.D12.C13.(1)你率领一万多乌合之众奔赴京师,这与驱赶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

(2)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14.①国家危急,却无人应召;②以身报国,希望感召忠臣义士。

【参考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

他二十岁参加进士考试,在集英殿答对论策。

文天祥用效法上天、自强不息来应对回答,文章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

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

”不久,他父亲逝世,回家守丧。

咸淳九年,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

2020年高考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郭全中:知识付费的本质是有效满足用户获取知识的刚需,在前互联网时代,重点在于如何组织和生产知识,而在互联网时代,核心是如何在严重过载的信息中找到适合用户需求的知识。
董一鸣:知识付费的本质,我认为是一种“咨询、培训服务的延伸”,也是一种“花钱买别人的时间”的行为。过去我们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会找到专家或者有经验的人士请教,经常费时费力还需要搭人情,而知识付费平台的产生和近三年来的蓬勃发展,我认为其实提供的是一种精准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咨询服务,令我们解决问题变得更便捷了。
D.否定中国哲学和广义哲学的关联性,就是对中国文化缺乏自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知乎、得到等一众知识付费产品的相继推出,知识付费大量兴起,用户总量井喷式爆发。艾媒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总量为0.93亿。这一数据随着知识付费产业的发展,在飞速上升。下图是市场知识付费排行榜了,苏兄还是快快解决这燃眉之急吧。”刘巽说着,眼睛一亮,弯下腰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有了!苏兄,你我何不将此等纸张收集卖去?”
⑧“不可不可!”苏舜钦急忙摆手,“此乃衙署之物,朝廷也有禁令,不可私占。”
⑨“苏兄迂腐!不过废纸耳,百无一用。你我此举实乃废物再用,又合皇上克俭戒奢之倡,有何不可?”刘巽说着就开始捡起来。
业界指出,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除了适应移动化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从整体产业上看,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体需要扩大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付费的发展。
(摘编自《“知识付费”行业走向理性》)
A.近年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付费产业的兴起,不仅得益于知乎、得到等一系列知识付费产品的相继推出,也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贵阳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贵阳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贵阳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年级8月摸底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语文2020年8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A(3分)【解析】B错,这种预判不一定完全精准;C错,表述绝对;D错,不是充分条件。

2.C(3分)【解析】文中没有运用对比法。

3.C(3分)【解析】强加因果,儒家文化的地位与礼崩乐坏无直接因果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B(3分)【解析】总体来看,粮食总量虽能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但是局部地区仍可能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5.C(3分)【解析】原文说的是夏粮生产“问题不大”,而不是“可以得到保证”,而且文中提到的“夏粮”是指冬小麦,不包含稻谷。

6.①生产有保障: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春耕春播稳步进行,粮食生产有保障。

②库存有保障: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可以实现粮食自给。

③政策有保障: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出台相关政策保证粮食生产者的利益,调动其积极性。

(6分。

每点2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D(3分)【解析】作者认为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笔下的人物也不乏浪漫主义色彩,但是“浪漫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不是一个概念。

8.①绍兴是鲁迅小说中鲁镇的原型。

②绍兴孕育了鲁迅,鲁迅用作品创造了鲁镇,绍兴与鲁镇联系紧密。

③这是作者游览绍兴时的独特感受,作者身处绍兴,仿佛置身鲁迅笔下的鲁镇,绍兴与鲁镇融为一体。

(6分。

每点2分)9.①用以概括文章的内容:绍兴黑夜的大排档和白日的老街,引发了作者关于鲁镇的联想与感悟。

②用以形象揭示鲁迅作品的特点:既揭露黑暗,又传递光明。

③用以象征鲁迅的特点:既有现实的冷峻,又有浪漫的温情。

(6分。

每点2分)高三摸底答案语文第1页(共4页)。

2020年9月XXX2021届高三毕业班(新高考)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9月XXX2021届高三毕业班(新高考)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9月XXX2021届高三毕业班(新高考)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主流发展经济学是结构主义。

当时发展经济学家的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成发达国家。

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高是因为他们有当时先进的资本密集型大工业,而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是因为以农业或自然资源产业为主,两者产业结构不同。

这一观点看似有理,因此,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这种政策框架,通常能在开始时带来由投资拉动的快速经济增长,但等这些产业建立以后,就陷入停滞状态,导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未缩小,反而拉大。

换而言之,按照发展经济学“第一版”——“结构主义”制定的政策是失败的。

到了80年代,发展经济学进入第二版:“新自由主义”。

当时观点认为,发展XXX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单纯靠政府干预,很容易建立理论模型证明,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增加国民财富,也会创造租金,导致寻租而生腐败和贪污,拉大收入分配差距。

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在20世纪80、90年代广为传播,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以“休克疗法”推行市场化、自由化与私有化,一次性地消除各种政府干预,并紧缩政府开支,保持财政收支平衡,这样才能把市场经济成功地建立起来。

材料一讲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版本: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结构主义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同造成的,而发展中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干预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但是这种政策框架在实践中失败了。

新自由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由于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造成的,因此必须推行市场化、自由化与私有化,消除各种政府干预,才能成功地建立市场经济。

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题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题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题新人教版(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瞭望liào 肄业yì编纂zuăn 书声琅琅lăngB.锁钥yào 症结zhēng 手绢juàn 两肋插刀lèC.压轴zhóu 巷道hàng 匕首bǐ煽风点火shānD.侧歪zhāi 颀长qí徇私xùn 模棱两可lé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吉祥筚路蓝缕不记其数擢发难数B.九霄独当一面对簿公堂改弦更章C.沉湎高屋建瓴旁征博引焕然一新D.和蔼面面具到前倨后恭雷厉风行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D.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4、下面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律诗,顺序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①青楼自管弦②新知遭薄俗③凄凉宝剑篇④旧好隔良缘⑤销愁斗几千⑥羁泊欲穷年⑦黄叶仍风雨⑧心断新丰酒A、③⑥⑦①②④⑤⑧B、③⑥⑦①②④⑧⑤C、③⑥②④⑦①⑧⑤D、⑦①③⑥②④⑤⑧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

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

2020-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模)测试(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模)测试(含答案)

汉七十多岁,他的老伴,还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姑娘,都在二十多年前不幸死去了;剩下一个幺女儿,跟着就嫁到五十多里以外的七里场。

③农历六月开头,炎阳炽烈地在落溪坪的顶上照耀,把田野持久地置于他的光照和灼热之中。

山上的树,斜坡上的包谷,平坝上的秧子,还有所有的草丛和灌木丛,都不得不紧迫地用自己的须根向土地吮吸。

土地的水分仿佛全被吸到茎和叶片上来了,以至桐树的阔叶展开到最大,包谷的叶片伸延到最长,瓜藤牵连到好远好远,秧子呢,则严严实实地遮没了整整一坝水田。

除了静静的石板路依旧蜿蜒外,整个落溪坪的山野一片润湿、饱满而凝重的碧绿,浓郁到仿佛透不过一口气来。

④正午过后不久,刘三老汉独自一人,伏身在斜坡的一片包谷林之中,茂密的叶片完全把他淹没了。

他的长衫前襟撩起来,掖在腰间的布带上,佝偻的脊背深深地躬着,握了一只水瓢,一步步往包谷林的深处挪动,乱纷纷的、油绿到发黑的包谷叶,在他的身边像刀剑一样交错,笼罩着一片静止不动的、叫人心慌意乱的闷热。

每移动一步,衣襟都把包谷叶牵擦得窸窸作响,同时有更猛烈的溽热扑到人的脸上。

那些伸到面颊上来的叶片,是无法撩拨开的,尖梢刺着他的干枝桠一样的手背,叶齿从他的瘦黑的脸上划过,绒毛粘上他的细细的脖颈,汗水跟着就沾湿了那些碎屑,并深深的没到划出来的细小的口子里去,让人的脸和手都是火辣辣的。

⑤泥土渴透了,在叶片底下,包谷的藻红色的罩根一株株的露出来,像爪子一样紧紧地抓住土地,和土块牢牢地埋在一起。

一只很大的黑蚂蚁,匆匆地钻到裂开的泥缝里去了。

一支淡绿色的青蛙,倏地从眼前跳开。

后来,刘三老汉终于谨慎地把木瓢贴近一株包谷的罩根,把水灌进筋络一般的细根的空隙里,让水从那儿浸到泥土里去。

水刚一粘着泥土,就发出吱吱的声响,又细碎又清晰,一点也不流淌,马上就被吸干了,在细根的周围留下一小圈淡淡的影子。

眼看那影子很快地淡下去,一会儿就只剩下一点差不多不能辨认的痕迹。

⑥过后他摸索着从包谷林里退出来,在旁边的草梗上慢慢地坐下,阳光太炽热了,那些车前草和铁丝草发烫,热乎乎的湿气一下子传到他的腿上,一只青蛙跳出来,跌落进他的衣襟,背上有一根细细的金线,绿得仿佛透明,喉头急促地起伏,也好像渴得厉害,跟着又跳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
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
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
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
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
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
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
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
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运流。

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
肯同流合污。

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

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

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繇到底犯了什么天条
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

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
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

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
崇高。

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
更完美的境地。

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
逐流两个方面。

C .“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
解而不他迁,等等。

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
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最后投身泪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
理想无法实现。

B.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
格更为坚实和完美。

C.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
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

D.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谨严。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
而毫不动摇的精神。

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
原的为人准则之一。

C.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
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D.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
独立,横而不流兮”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畸形化的“天价片酬”现象,说到底还是中国影视产业不成熟的产物。

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制作成本还未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重大牌明星的“眼球效应”而轻后续的技术制作,而这些正是形成“天价片酬”的重要原因。

“天价片酬”现象存在多年,却一直未能得
到有效改观。

这表明单纯的市场调节或许难以改变,但主管部门的干预调节如何适度和有效,同样考验智慧。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通告中表示,将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
紧制定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

通过行业自身的调节形成合理机制,这或许也是
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摘编自《长江商报》2016年8月31日)
材料二
2012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对照目前影视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一些影视产品偏离了先进文化方向,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比如现在清宫剧流行,剧情雷同模式化,荧屏上豪华贵气的宫廷别院、
披金戴银的皇室贵胄,演绎着奢华糜烂、纸醉金迷、尔虞我诈的宫廷生活,主子、奴才互称,如此文化产品只是传播封建、享乐、奴役等思想,难以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健康的精神
食粮,难以提供正能量。

当前影视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制约,或许并不是资金问题,如果真缺钱,明星大腕高额片酬从而何来?当前影视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许是专业人才素质、创意、产权保护、文化价值观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影视产品就无法成为社会的正能量,而钱不是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