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合集下载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州府制度的演变 与作用
行省制的设立与 意义
行政区划变革对 国家统一和发展 的贡献
对现代行政区划改革的启示
尊重历史传统:借鉴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为现代行政区划改革提供 历史依据。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经济、文化等特点,合理划分行政区划,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精简高效: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经济发展提 供更好的服务。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 概述
THEME TEMPLATE
行政区划定义与演变
定义:行政区划是国家 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 划分的区域。因此,行 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
演变:中国古代行政区 划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 段,包括郡县制、州制、 府制、省制等。在各个 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 划分标准和层级都有所 不同,但总体来说,都 是为了便于国家管理和 维护地方治安。
民主法治:加强民主监督,完善法律法规,保障行政区划改革的科学性和 公正性。
感谢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HEME TEMPLATE
行政区划的形成与演变:介绍了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形成背景、 演变过程及其与文化传承的关联。
行政区划对文化传承的挑战:分 析了行政区划在文化传承中可能 带来的挑战,如文化同质化、文 化断层等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行政区划对文化传承的促进:阐 述了行政区划在文化传承中的积 极作用,如促进文化交流、推动 文化创新等。
行政区划与民族融合的未来展望:在新的历史时期,行政区划与民族融合将继续发展,促 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行政区划与地方风俗习惯
行政区划对地方风俗习惯的影响 不同行政区划下的特色风俗习惯 行政区划变迁与风俗习惯的演变 当代行政区划与地方风俗习惯的融合发展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春秋时期:以县为主,边地设郡。

战国时期:边地郡大,逐步在郡下分置数县;内地事多,在数县之上逐步置郡统辖,渐渐形成郡统县的两级行政区划。

秦:郡县制正式确立。

郡相当于现在的省。

西汉:郡、国并存,县级行政区划已有县、国、邑、道之别。

武帝时,出现了“州”的概念。

东汉:郡,国下辖县、邑、道、侯国。

州由虚的行政监察机构变为一级政区实体,开始出现州—郡—县的三级行政区划制度。

隋:州领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开始。

州、郡两名曾经迭相改用。

唐:道—府(州)—县制。

后期为道—节度使—府(州)—县制。

宋:改道为路,最基本的是路—州—县;州级单位有府、州、军、监。

元:行省(省)出现,以行省—路—府或州—县四级区划系统为主。

出现与路并列的直隶府、直隶州。

明:省(布政使司)—府—州—县的四级区划系统为主。

清:各地不同。

概括来说是省-府/直隶州/直隶厅—散厅/散州/县三级区划。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汉代州的职能
最初州只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与郡没有行政 隶属关系,刺史不是常设官员,没有固定的治 所。 西汉末刺史(或称州牧)权势有所增大 。 东汉初刺史常驻地方,有了治所,但东汉 大部分时间里,州是监察区而不是行政区,刺 史仍然不直接干预地方行政。
中央
刺史部 长官:刺史
郡:太守
县:令
汉武帝之后
东汉末年州成为地方一级政区
2、畿服说
《国语·周语》作甸、侯、宾、要、荒五服, 以五百里为差; 《禹贡》作甸、侯、绥、要、荒五服,以五 百里为差; 《逸周书·职方》称方千里内为王圻(qí), 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九服。
3、分封制
(1)夏、商的封国
(2)西周的分封制
夏的方国
商的方国
西周形成比较完备的等级分封制。 宗周、成周为王畿区,由周王直接统治;王 畿区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诸侯。周王在王畿内、 诸侯在封国内,又按宗法制度把土地和人民分封 给卿、大夫,卿、大夫又对士进行分封,这样天 子、诸侯、卿大夫均有直接统治区和间接统治区, 形成多层次有不同隶属关系的政权和政区系统。
保留着分封制的残痕
春秋战国时期的县 县的规模相差悬殊
5、郡的出现 春秋时代仅见的郡名两例: 鲁僖公九年(前651年),晋国公子夷吾对秦公 子挚讲, “君实有郡县”。 ——《国语· 晋语》 鲁哀公二年(前493年),赵简子曰:“克敌 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战国时各Biblioteka 已普遍置郡,且多置于各国的边远地区。
郡 长官:守 县(道): 令
诸侯王国
侯国(邑)
支郡:

汉 初
汉代郡国分布
西汉时期103郡国中,秦岭淮河以南只有 29个,而关东地区达50郡,说明西汉时黄河 中下游仍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区。 问题:关东的地域范围?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历史专题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1)秦:郡县制。

(2)汉: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3)隋:州、县两级制。

⑷唐:道、州、县三级。

宋:道(或称路)、州(或称府)、县三级制。

⑹元: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⑺明:承宣布政司(习惯仍称行省)以下设府、县。

⑻清:省、道、府、县2.演变特点:(1)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变化多发生在混乱时期;一级行政区变化较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

(史实: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史实: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逐渐演化为州一级行政机构。

发生在政权交替混乱时期的史实:唐朝的藩镇;元朝的行省制。

一级行政区变化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史实:一级行政区秦汉为郡,元为行省;县级基本未动。

)(2)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

元代以前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或山川形便);元代以后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或犬牙交错)。

(元以前: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元后:“犬牙交错”原则,避免行政区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的吻合。

各自的优点: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顺应了封建社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区域内部经济的交流发展和形成独立的经济体;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

“犬牙交错”原则:有利于削弱地方经济实力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强化中央集权。

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抗御自然灾害;对内部交通、文化交流产生了不良影响。

)(3)深层特征: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主动性与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地方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

(4)整体特征:二级三级制是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主体;局部而言:县是中国历史最稳定的一级政区;州的地位不断降低。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萌芽时期这个时期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即从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郡县制为止。

国家的产生,是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条件.在原始社会,人们按氏族、部落进行生产和生活,根本不需要行政区划,也没有地域区划的概念,正如《礼记·礼运》篇所述,那时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逐步出现了私有制,产生了阶级,形成了国家.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有效地控制被统治阶级,需要实行分区分级管理,于是产生了形成各种各样行政区划的可能性。

但是,并不是产生国家的同时也必然出现行政区划。

夏、商两代和西周,都还没有完善的地方行政制度,当时也不可能对整个国家进行全面的行政区划,无论是“方国”,还是“诸侯国",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与夏、商、周王朝之间都只是松散的臣属关系。

春秋以后,县、郡的出现才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肇始。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州服制说在本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夏、商、西周王朝存在着“十二州”、“九州"、“五服”等行政区划.最典型的如《汉书·地理志序》所云:“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

……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

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

”即说黄帝时已有州制,尧因洪水之灾,分中国为十二州,禹治水后更改为九州,以后又把中国分为五服.实际上,所谓夏、商、周代的“十二州”、“九州"、“五服”之说都仅是种种传说而已。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十二州说它是传说中的尧舜氏族社会时代的行政区划制度,起于《尚书·尧典》的“肇十有二州”.西汉学者谷永(前?—前4年)最先把“肇十有二州”解释为“尧遭洪水,天下分绝十二州”。

古代行政区划等级

古代行政区划等级

古代行政区划等级
古代行政区划等级,是指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架构, 是历史上对疆域、行政单位及部门的实质性划分。

古代行政区划等级,在古代中国的不同时期,有其独特的设置,经历了从封建到帝国的多个阶段,其等级有所不同,根据《史记·汉书》的记载,古代行政区划等级是由由大到小、由上而下逐级构成的,具体有:
一、中央政权:即中央政府,是最高级别政权,其下设有“三公”、“九官”等机构,由皇帝掌握最高权力,统治天下。

二、省(州):即中央政府所划定的行政区域,是古代行政区划等级中的一级,由地方官员管理,具有相当的自治权,实行有所不同的法律和税收制度。

三、县:古代最小的行政区,实施本地政令,担任全县的行政管理工作,由县令管理,被誉为“县令之国”。

四、乡:古代乡是行政区划等级中的最小单位,在乡里,人们居住、耕种、办理业务,有自己的行政机构和镇守,由乡长管理。

五、村:古代村是乡下最小的行政单位,村头称“头”,村民称“民”,由村头担任行政工作,一般人口不超过1000人。

六、社:是古代农民社会组织,由家族构成,由家长担任负责人,社会宗族关系严格,社长担任管理者,并就社内事务做出决定。

古代行政区划等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历史上对疆域、行政单位及部门的实质性划分,它的发展表明,古代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政区划制度,为后世构建现代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也反映出古代中国社会的结构特征和实质内容。

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_特点与教育

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_特点与教育

通,面积小,海水浅,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影响,如渤海、波罗的海。

领海,内海完全处于所有国的主权下,非经该国允许他国船舶不得进入。

其上空是领空的一部分,受该国主权管辖。

外国飞机和其他航空器非经许可不得在其领空飞行,外国飞机特别是军用飞机,侵入一国领空是对该国主权的侵犯。

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是极其严重的对中国主权和领空的侵犯。

5 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具有特定法律制定的区域,其宽度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在这种法律制度下,沿海国家享有对该海域的自然资源勘探、开发、养护的主权,并享有在海域进行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人工岛屿与其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的管辖权。

其他国家则享有在海域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至1996年全世界有80个国家宣布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中国沿海也申请有专属经济区。

美军用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在中国沿海专属经济区上空。

虽根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所有国家在一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飞越自由,但该公约同时规定,在行使此自由时,应顾及和尊重沿海国的权利。

美军侦察机的侦察行为明显违反该规定,早已超越了飞越自由!的范畴。

因此,美军无论是闯入我领空的事实还是在我专属经济区上空的非法行为,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更不要说在此范围内撞毁我军用飞机的嚣张霸道行径了。

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特点与教育∀张言顺(江苏省溧水县中学#211200)##一、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一)奴隶社会时期夏朝时,国家表现为囊括诸侯与方国的一种国家联盟,诸侯与方国中是一些城邦及其附属的村落组成的小国,是拥有相当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商朝时,商王直接统治区域称内服,即王畿所在地,诸侯统治区域叫外服。

外服诸侯与商王是一种君臣关系,因此该地方行政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其中势力强大的外服诸侯称方伯!。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度,是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并有宗法制、礼乐制等相配套。

中国的行政区划与地形

中国的行政区划与地形

读出长江沿线的省级行政单位 青、藏、川、云、渝、鄂、湘、 皖、赣、苏、沪、浙、
读出黄河沿线的省级行政单位
青、川、甘、宁、内蒙古、 陕、晋、豫、鲁
阿尔泰山 8
10 天山山脉
阴山山脉 9 太 贺兰山 祁连山脉 11 行 17 2 山 脉 秦岭 16 巫 3山 横 雪 14 断 峰4 山 山 脉 南岭 15
四 川
大 兴 1 安 岭
长 白 5 山 脉
昆仑山脉 12
喜马拉雅山脉
13
武 夷 山 6 脉
台 湾 7 山 脉
(2)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
青 唐古拉山
海 安 江 苏


西藏自治区
重 庆
云 南



上海
江 西
湖 南
东 海
流经11个省、自治区
(3)黄河流经的省区
甘 青 海
宁 夏
山 西
陕 西 河南
渤海
山东

中国的行政区划与地形
历史上的地方行政区划
秦:郡、县、乡、亭(里) 汉、晋:州、郡、县、乡、亭(里) 隋:州(郡)、县、乡、亭(里) 唐:道、州(府)、县、乡、里 宋:路、州(府)、县、乡、保 明:省、府(州)、县、乡、村 元:行省、路、州(府)、县、乡、村 清:省、府(州)、县、乡、保
1、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②黄河中下游四省二市:
3、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
③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 ④北部:边疆一区内蒙古自治区
⑤南部沿海:四省一区(两特)
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台湾省及香港特别行 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简述秦至清代行政区划演变的历史.

简述秦至清代行政区划演变的历史.

简述秦至清代行政区划演变的历史.
中国从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经过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朝代的不断演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政区划体系。

秦朝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汉朝沿袭了郡县制,并增设了州这一级行政区划。

唐朝时期,将全国分为十道,道下设州、县。

宋朝时期,将全国分为十五路,路下设州、县。

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十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明朝时期,废除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两京十三省,省下设府、州、县。

清朝时期,基本沿袭了明朝的行政区划,但增设了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等特殊行政区。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演变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的不断加强和细化。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表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表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表一、古代行政区划1. 夏、商、周时期: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国家行政区划主要以封邑为单位。

2. 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国家行政区划分为郡、县两级。

3. 汉朝:行政区划仍采用郡县制,但增设州、郡两级。

4. 魏晋南北朝: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组成,州为最高行政单位。

5. 隋朝:行政区划继续沿用州、郡、县三级制度,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

6. 唐朝:行政区划中的州设有刺史,郡县设有县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 宋朝:行政区划采用路、州、县三级制度,增设经略使、路都总管等职位。

8. 元朝:行政区划设路、行省、州、县四级,实行行省制。

9. 明朝:行政区划采用路、府、州、县四级制度,府为地方政府的最高级别。

10. 清朝:行政区划继续沿用明朝制度,但对地方行政进行了一些调整。

二、近代行政区划1. 中华民国:行政区划设省、道、府、州、县五级,但在内战期间,行政区划发生了多次调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行政区划设立省、市、县三级,后来逐渐调整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县五级。

三、现代行政区划1. 省级行政区:中国现行行政区划设立了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 地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下设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

3. 县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下设县级行政区,包括县、市辖区、自治县、旗、自治旗、市辖县等。

4. 乡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下设乡级行政区,包括乡、镇、街道办事处等。

5. 村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下设村级行政区,包括村、居民委员会等。

总结: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从封建制度到现代行政体制的建立,行政区划的演变体现了国家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随着国家的发展,行政区划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 历史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 历史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历史中国行政区划体系自古以来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不过在各个朝代的变迁中也有不同的体系和划分。

从古代到近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不断发展和演变,经历了诸多变化。

古代的中国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分为州、郡、县等,不同朝代还有不同的划分和称呼。

在近代,中国的行政区划经历了清朝的州县制、民国时期的省直辖市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划分。

如今,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已经比较完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层级划分,下设市、县、自治县等。

在不断的改革和调整中,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行政区划调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旨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行政区划的划分可能会发生变化,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发展差异、人口迁移等现实情况。

除此之外,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中国还会进行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改革,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此外,中国还将一些特别行政区的成功经验运用于其他地区,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和能力现代化。

总的来说,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将会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抓紧中国现代化的脚步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行政区划体系也将随之不断优化。

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协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中国将不断完善行政区划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此外,中国还将继续推动行政体制改革,注重探索符合国情和地方特色的行政管理模式,提高地方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

同时,加强行政区域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补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将会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适应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变迁

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变迁

明朝将一省之权分属“三司”:承 宣布政使司,设左、右承宣布政使,掌 管一省之行政权;提刑按察使司,设按 察使,掌管一省之刑名按劾之事;都指 挥使司,设都指挥使,掌管一省军事。 “三司”彼此互不统属,互相牵制, 分别向中央负责,以避免行省权力过 分集中。
自宣德以后开始有派部(六部)、院( 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巡抚”职 衔督抚地方的临时措施。
二、 宋朝路、府(州)、县三级制 1、“道”制的演变——“路” 制 宋初仍沿行“道”制,分全国为 十三道。 2、北宋的二十三路
北宋路初期极不稳定,省并频繁。 997年(至道三年)始定为15路:
至1085年(元丰八年)定为23路。
另有开封府,属路一级单位,为 京师所在,统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但列在23路之外。 3、宋代的府州军监制
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迁都南京, 废“道”,复行省、县二级制;特 别行政区改称省(热河、绥远、察哈 尔、西康);另建宁夏省、青海省; 直隶和奉天改为河北省和辽宁省。
2、民国时期地方行政区划
(1).二十八省:江苏、浙江、 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 西康、河北、山东、山西、河南、 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广东、 广西、云南、贵州、辽宁、吉林、 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 宁夏、新疆。
●加上内史,共计四十二个郡级单位。 ●秦在郡下设县,实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 制度。全国约有县1000个。 ●郡的行政长官为郡守、郡丞、郡尉; ●县为令或长,县丞、县尉是县令或县长 的佐理,丞管司法,尉掌武事。 县以下为乡、亭,10里为1亭;10亭为一 乡。 ●乡官为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亭设亭长。
清代将明代临时性的总督巡抚 发展成为常设机构。巡抚的设置依 行省的区划而置,乾隆年间直隶、 两江、闽浙、两湖、陕甘,两广、 云贵,四川八总督成为定制。

古代正式行政区域的划分

古代正式行政区域的划分

古代正式行政区域的划分一、古代行政区域的背景古代行政区域的划分是为了方便统治者管理国家和实施政策。

在古代,行政区域的划分通常是以地理、政治和行政等因素为基础的。

二、古代中国行政区域的划分1. 封邑:封邑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域之一,是贵族、官员和功臣的封地。

封邑通常是根据功勋和地位的高低来划分的,贵族和官员的封邑通常比较大,而功臣的封邑相对较小。

2. 郡县:郡县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域,是国家的基层行政单位。

郡县的划分是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和资源等因素来确定的。

郡县的行政机构由太守和县令等官员组成,负责地方行政管理和税收征收等事务。

3. 道府:道府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份。

道府的划分是根据地理位置和行政需要来确定的,一个道府下辖若干个郡县。

道府的行政机构由巡抚和提学等官员组成,负责统一管理该地区的政务和军事。

4. 京师:京师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域,通常是指国家的首都。

京师的行政机构由尚书等官员组成,负责中央政务的管理和决策。

三、古代罗马行政区域的划分1. 市邦:市邦是古代罗马的行政区域,是由城市和周围地区组成的政治实体。

市邦的划分是根据地理位置和行政需要来确定的,每个市邦都有自己的政府和行政机构。

2. 省份:省份是古代罗马的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州或省。

罗马帝国的省份是根据行政和军事需要来划分的,每个省份都由一位总督来管理。

3. 属地:属地是古代罗马的行政区域,是指那些没有完全融入罗马帝国的地区。

属地通常是指边远地区、边界地区或被征服的地区,这些地区由军事指挥官来管理。

四、古代埃及行政区域的划分1. 省:省是古代埃及的行政区域,是根据地理位置和行政需要来划分的。

每个省都由一位总督来管理,负责地方行政和税收等事务。

2. 府:府是古代埃及的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县。

府的划分是根据地理位置和行政需要来确定的,每个府都由一位官员来管理。

3. 城市:城市是古代埃及的行政区域,是根据人口和行政需要来划分的。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先秦时期,直到清朝灭亡。

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是一种以城邦为基础的分层系统,由贵族、官吏和百姓共同组成。

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由朝纲大类和省衙署小类组成。

朝纲大类由普通官员统治,又称“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全国性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事务。

省衙署小类由布衣官吏统治,又称“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事务。

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变化,有的时候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权力,有的时候中央政府拥有更大的权力。

而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
等方面的变化。

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虽然有其特点,但是也有其缺点,如缺乏统一性、行政效率低下
以及政府权力滥用等,这些问题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总之,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
代政治的发展历史,而且也为当代的政治思想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历史专题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1)秦:郡县制。

(2)汉: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3)隋:州、县两级制。

⑷唐:道、州、县三级。

宋:道(或称路)、州(或称府)、县三级制。

⑹元: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⑺明:承宣布政司(习惯仍称行省)以下设府、县。

⑻清:省、道、府、县2、演变特点:(1)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变化多发生在混乱时期;一级行政区变化较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

(史实: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史实: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逐渐演化为州一级行政机构。

发生在政权交替混乱时期的史实:唐朝的藩镇;元朝的行省制。

一级行政区变化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史实:一级行政区秦汉为郡,元为行省;县级基本未动。

)(2)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依经济与人口变化不断调整。

元代以前与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或山川形便);元代以后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或犬牙交错)。

(元以前:与经济区、自然区与文化区相吻合;元后:“犬牙交错”原则,避免行政区与经济区、自然区与文化区的吻合。

各自的优点:与经济区、自然区与文化区相吻合:顺应了封建社会的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区域内部经济的交流发展与形成独立的经济体;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

“犬牙交错”原则:有利于削弱地方经济实力与文化认同感;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强化中央集权。

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与抗御自然灾害;对内部交通、文化交流产生了不良影响。

)(3)深层特征: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主动性与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地方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

(4)整体特征:二级三级制就是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主体;局部而言:县就是中国历史最稳定的一级政区;州的地位不断降低。

3、对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整体评价:⑴积极: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便于征发徭役、兵役,征收赋税,管理地方治安;有利于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分类

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分类

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分类一、皇城皇城是古代行政区划中最高级别的地方,是君主的居住地和政府机构所在地。

在古代中国,皇城通常位于都城的中心,是权力的象征。

皇城内部划分有宫殿、庙宇、行宫等各种建筑,为国家政务和皇室活动提供了场所。

二、都城都城是指古代国家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都城通常设有行宫、官署、市场等机构,是君主和政府处理国家事务的地方。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都城,如北京的紫禁城、南京的紫金山等。

三、州县州县是古代行政区划中的中级单位,负责辖区内的行政管理和司法事务。

州县下设有衙门和县学等机构,负责处理人民的诉讼案件、管理土地和征收赋税等事务。

在中国历史上,州县设有许多,如洛阳、长安等。

四、乡镇乡镇是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基层单位,负责辖区内的日常管理和社会事务。

乡镇下设有乡官和村官等机构,负责组织农田水利、征收租税和组织军事等事务。

在中国历史上,乡镇是农业社会中最基本的行政单位。

五、村落村落是古代行政区划中的最小单位,是农民的居住地和生产中心。

村落通常由若干户人家组成,有村长和村民委员会等机构,负责管理村内事务和协调村民的利益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村落是农业社会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六、府邸府邸是古代行政区划中的特殊单位,一般是指高级官员的住所和办公地。

府邸通常设有府治和府衙等机构,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政务和司法事务。

在中国历史上,府邸是地方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衙门衙门是古代行政区划中的行政机构,负责处理辖区内的政务和司法事务。

衙门通常设有知府和各种官员,负责管理行政区域的治安、征收赋税和审判案件等事务。

在中国历史上,衙门是地方政府的代表。

八、官署官署是古代行政区划中的政府机构,负责管理辖区内的行政和经济事务。

官署通常设有官员和吏员等人员,负责处理政务、征收赋税和管理土地等事务。

在中国历史上,官署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市镇市镇是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商业和居住中心,负责辖区内的商业和市政事务。

古代行政区划

古代行政区划

古代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大家平时会关注古代行政区划吗?关于古代行政区划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行政区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行政区划基本概念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化史》第八章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组织系统。

国家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有效地控制各个地域,通常在其所辖的领土范围内按照自然地理的条件、政治经济的状况、民族和人口的分布、历史的传统以及军事的需要,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级次的若干行政区,这种划分叫做行政区划。

世界各国的行政区划的级次和名称是互不相同的。

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中国现阶段的行政区划主要是,在中央政府之下实行省、县两级制;美国主要是州(Prefecture)、县(County)或市(City);苏联主要是州(ОбласТъ)、区(PaЙОH);法国主要是省(Province)、区或县(District);英国主要是郡(Shire)、县(County)。

即使在一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的级次和名称也不是一定相同的,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沿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古代行政区划萌芽时期这个时期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即从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郡县制为止。

国家的产生,是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条件。

在原始社会,人们按氏族、部落进行生产和生活,根本不需要行政区划,也没有地域区划的概念,正如《礼记·礼运》篇所述,那时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逐步出现了私有制,产生了阶级,形成了国家。

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有效地控制被统治阶级,需要实行分区分级管理,于是产生了形成各种各样行政区划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春秋时期:以县为主,边地设郡。

战国时期:边地郡大,逐步在郡下分置数县;内地事多,在数县之上逐步置郡统辖,渐渐形成郡统县的两级行政区划。

秦:郡县制正式确立。

郡相当于现在的省。

西汉:郡、国并存,县级行政区划已有县、国、邑、道之别。

武帝时,出现了“州”的概念。

东汉:郡,国下辖县、邑、道、侯国。

州由虚的行政监察机构变为一级政区实体,开始出现州—郡—县的三级行政区划制度。

隋:州领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开始。

州、郡两名曾经迭相改用。

唐:道—府(州)—县制。

后期为道—节度使—府(州)—县制。

宋:改道为路,最基本的是路—州—县;州级单位有府、州、军、监。

元:行省(省)出现,以行省—路—府或州—县四级区划系统为主。

出现与路并列的直隶府、直隶州。

明:省(布政使司)—府—州—县的四级区划系统为主。

清:各地不同。

概括来说是省-府/直隶州/直隶厅—散厅/散州/县三级区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