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烷乙烯乙炔燃烧实验现象分析及其探讨
用化学方法鉴别乙烷乙烯乙炔
用化学方法鉴别乙烷乙烯乙炔乙烷(C2H6)、乙烯(C2H4)和乙炔(C2H2)是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一些鉴别这三种化合物的化学方法。
1. 燃烧试验:乙烷、乙烯和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6 + 7/2 O2 > 2 CO2 + 3 H2O;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 + 3 O2 > 2 CO2 + 2 H2O;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 + 5 O2 > 4 CO2 + 2 H2O。
因此,通过观察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生成物,可以区分这三种化合物。
2. 碘化试验:乙烷、乙烯和乙炔在碘化亚铜溶液中反应会得到不同的产物。
乙烷和乙炔不会与碘化亚铜反应,而乙烯会使溶液从蓝色变为深红色。
这是因为乙烯能够参与亲电加成反应,与碘化亚铜反应生成红色的乙烯铜络合物。
3. 溴化试验:乙烷、乙烯和乙炔可以通过与溴的反应进行区分。
乙烷和乙烯与溴反应较慢,需要加热才能触发反应,产生溴化乙基或溴化乙烯。
乙炔则能够迅速与溴反应,在常温下生成二溴乙烯。
这是因为乙炔中含有两个炔键,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4. 熏蒸试验:乙烷、乙烯和乙炔可以通过醋酸铜粉的熏蒸试验进行鉴别。
醋酸铜粉吸附能力的大小与化合物的不饱和程度有关。
乙炔由于含有最多的不饱和键,与醋酸铜粉反应最明显;乙烯次之;乙烷几乎不与醋酸铜粉发生反应。
以上是一些通过化学方法鉴别乙烷、乙烯和乙炔的常用实验。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条件、反应物浓度和观察方法等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实施实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判断。
总结起来,通过燃烧试验、碘化试验、溴化试验和熏蒸试验等化学方法,可以鉴别乙烷、乙烯和乙炔这三种化合物。
这些方法是基于不同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观察不同产物或反应情况来进行鉴别。
同时,需要注意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轻烃燃烧分析报告
轻烃燃烧分析报告一、引言轻烃是指碳数较低的烃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是化石燃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轻烃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能源供给以及民用燃烧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对轻烃燃烧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燃烧特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在实验室中,我们选择了甲烷和乙烷作为代表性的轻烃,进行了燃烧特性分析实验。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气体燃烧室、测温仪、气体分析仪等。
首先,在燃烧室中点燃甲烷和乙烷,控制烟气的排放温度和流速,收集一定量的燃烧产物进行分析。
然后利用气体分析仪对烟气中的主要成分进行检测,并记录下温度、氧气浓度和燃烧产物的排放量。
三、燃烧特性分析1. 温度变化分析通过实验测得,甲烷和乙烷的燃烧产生的最高温度分别约为2000℃和2200℃。
随着燃烧过程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并在燃烧峰值时达到最高温度。
然后,温度会逐渐下降,直至燃烧停止。
甲烷和乙烷的燃烧曲线相似,但乙烷的燃烧峰值温度高于甲烷,说明乙烷的燃烧产生的热能更高。
2. 氧气浓度变化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燃烧开始时氧气浓度较高,随着燃烧过程的进行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甲烷和乙烷作为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消耗了大量的氧气。
随着燃烧的继续,剩余的氧气浓度降低,最终导致燃烧停止。
3. 燃烧产物分析利用气体分析仪对燃烧产物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甲烷和乙烷的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其中,甲烷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占燃烧产物的大多数,而乙烷的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量相对均衡。
另外,轻烃的燃烧还可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例如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这些物质对环境和人体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四、环境影响分析轻烃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此外,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携带能力具有影响。
氮氧化物则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成分,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乙炔燃烧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乙炔燃烧反应的动力学研究乙炔(C₂H₂)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然而,在许多应用过程中,如电焊、火焰喷射器等,乙炔燃烧是不可避免的反应。
因此,对乙炔燃烧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乙炔的应用性能和安全操作。
一、乙炔燃烧反应基本特点乙炔燃烧反应是一种高温、高能量、快速反应,其基本特点是:1、燃烧过程自身产生的高温会促进反应的进行,一旦反应开始,就会产生大量的放热与放光。
2、乙炔与氧气的反应生成的产物主要有水和二氧化碳,同时可能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3、乙炔燃烧反应是一种复合反应,包含着多个中间反应步骤。
在这些中间反应步骤中,生成的自由基和中间产物是支配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
二、乙炔燃烧反应的动力学研究乙炔燃烧反应的动力学研究是指对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反应热力学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计算的过程,并试图探究乙炔燃烧反应的本质特征。
1、反应速率乙炔燃烧反应的速率可以用燃烧速度来描述。
燃烧速度又可分为居里-海奇森(C-H)速度和居里-海氏(C-O)速度。
居里-海奇森速度反应主要关注乙炔与氧气的反应速率,其燃烧速度与温度和乙炔浓度成正比,与氧气浓度成二次方正比。
居里-海氏速度反应则关注产物生成的速率,即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反应的速率。
其速率与温度、氧气浓度、乙炔浓度有关。
2、反应机理乙炔燃烧反应的机理被分为三个时间段:预混区、燃烧区和混合区。
在燃烧区,反应速率加快,产生的自由基和中间产物成为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
反应机理的分析可以用到化学动力学模型。
在甲烷燃烧反应中,有着广泛应用的GRI机理模型(Gas Research Institute),也使用在一些乙炔燃烧反应的研究中。
3、热力学乙炔燃烧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是指与反应有关的热学性质和数据。
这些数据有助于计算反应速率常数、燃烧温度、反应生成热等信息。
其中,最重要的热力学参数是热值和热容。
热值是指每个乙炔分子参与反应释放的热量,单位为焦耳。
烃燃烧规律及其应用
烃燃烧规律及其应用解烃燃烧题时有许多规律可寻觅,这里就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作总结并结合例题进行应用。
一、烃燃烧耗氧方面1.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x+y/4)的数值,其值越大,耗氧越多,反之越少。
2.质量相同的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CH y中y的数值,y值越大耗氧越多,反之耗氧越少。
例1.等质量的乙烯和乙烷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关系是( c )A.前者大 B.相等 C.后者大 D.无法比较解析:等质量的乙烯和乙烷比较相当于CH2和CH3比较,按照规律,氢原子数多的耗氧量大,所以答案是C.例2.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大的是(⑤)①甲烷②2-甲基丁烷③2-甲基-1-丁稀④苯⑤己烷⑥1-己烯解析:按照规律可知:⑤>⑥>④>②>③>①,所以答案是⑤。
二、烃燃烧产物的量和烃的组成关系1.质量相同的烃完全燃烧时生成CO2量的多少决定于Y/X值,且与Y/X值成正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量多少决定于CH y中Y值,且与Y值成正比。
2.最简式相同的烃无论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混合物总质量必然,完全燃烧生成CO2的总量和H2O的总量维持不变。
3.含氢质量百分比相等的烃,只要总质量必然,任意比混和,完全燃烧生成水的量维持不变。
一样含碳质量百分比相等的烃,只要总质量必然,任意比混和,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维持不变。
例1.下列各组物质中,只要总质量必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和,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也老是定值的是(BC )A.丙烷和丙稀 B.乙烯和环丙烷 C.乙烯和丁烯 D.甲烷和乙烷解析:按照规律这组物质的最简式应相同,所以答案是BC。
例2.排出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量的大小顺序:①CH4②C3H6③C4H8④C6H6⑤C3H4⑥C3H8 .解析:生成CO2的量顺序可以按照Y/X值来比较,所以顺序是:④>⑤>②=③>⑥>①。
乙炔的燃爆现象及安全使用_钟林
乙炔的燃爆现象及安全使用钟林(山东省高压容器厂,济南,250101)摘要本文从乙炔的结构、自燃点、最小点火能等方面介绍乙炔是特别危险的燃爆气体,并提出了安全使用措施。
关键词乙炔燃爆措施The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 of Acetylene and It c s Safe UseZhong L in(Shandong High Pressure Container Factory,Jinan,250101)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self-igniting point,mine-light a fine of energ y of acetylene,the very dangerous flam mable gas.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of safe use. Keywords acetylene,combustion,explosion,measures溶解乙炔从发明到广泛使用至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真正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始于二战,在我国推广使用亦有近20年的历史。
溶解乙炔是把乙炔加压溶解到盛有丙酮及硅酸盐填料的钢瓶中储存备用,使用时乙炔又从钢瓶中释出。
使用极为方便。
乙炔是工业上切割板材最常用的气体之一。
乙炔极易燃烧、分解、爆炸,而且破坏力极大,国内外爆炸事故屡屡发生。
近年来,乙炔设备的生产条件、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在不断改善,乙炔的充装,钢瓶的流通使用及检验等环节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和联网,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但我国有的地区和单位仍存在管理不善或认识不足等问题,本文旨在对乙炔的燃爆性质及安全措施方面作一具体介绍。
1乙炔的燃爆特性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由电石制得乙炔,常带有磷化氢和硫化氢的臭味。
乙炔比空气轻,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乙炔分子的结构是由碳碳三键)))1个R键和2个相互垂直的P键组成。
乙烷乙烯乙炔的鉴别
乙烷、乙烯和乙炔是碳氢化合物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有明显的差异。通过观察它们的燃烧性质以及与其他试剂的反应,可以进行有效的鉴别。乙烷的特征是单键,乙烯的特征是双键,乙炔的特征是三键。鉴别乙烷、乙烯和乙炔,可以通过火焰颜色、燃烧产物、溴水试剂等方法进行鉴别。
乙烷乙烯乙炔的鉴别
引言
乙烷、乙烯和乙炔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三种碳氢化合物。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鉴别。本文将介绍乙烷、乙烯和乙炔的鉴别方法。
乙烷的鉴别
结构特点
乙烷是一种饱和烃,其分子中只含有C-C单键。乙烷的化学式为C2H6。
鉴别方法
乙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鉴别乙烷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火焰颜色测试:将一定量的乙烷放置于火焰中,观察火焰颜色。乙烷燃烧时的火焰为蓝色。2.燃烧产物测试:将乙烷与氯水反应,观察产物。乙烷与氯水反应生成氯代乙烷。
乙烯的鉴别
结构特点
乙烯是一种含有碳碳双键的烯烃,其分子中含有一个C-C双键。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以下方法:1.燃烧性质测试:将乙烯放入火焰中,观察火焰特征。乙烯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2.溴水试剂测试:向乙烯溶液中滴加溴水试剂,观察反应。乙烯与溴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乙炔的鉴别
结构特点
乙炔是一种含有碳碳三键的炔烃,其分子中含有一个C-C三键。乙炔的化学式为C2H2。
鉴别方法
乙炔为无色气体,鉴别乙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燃烧性质测试:将乙炔放入火焰中,观察火焰特征。乙炔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红色,且有黑色烟雾产生。2.添加溴水测试:向乙炔溶液中滴加溴水试剂,观察反应。乙炔与溴水反应生成1,2,2-三溴乙烷。
实验报告烃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烃的结构和分类;2. 掌握烃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等;3. 研究烃的化学性质,如燃烧、氧化、加成等;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烃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分子中碳原子间键合方式的不同,烃可分为链烃和环烃两大类。
链烃又分为烷烃、烯烃和炔烃。
烃的性质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量筒、滴管、蒸馏烧瓶、冷凝管、集气瓶、酒精灯、酒精、氧气、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铁粉等。
2. 试剂:甲烷、乙烷、乙烯、乙炔、苯、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铁粉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烃的物理性质(1)观察烷烃(甲烷、乙烷)的沸点、密度等性质;(2)观察烯烃(乙烯、乙炔)的沸点、密度等性质;(3)观察芳香烃(苯)的沸点、密度等性质。
2. 研究烃的化学性质(1)烃的燃烧:取少量烃,点燃后观察火焰颜色、燃烧产物等;(2)烃的氧化:取少量烃,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烃的加成:取少量烯烃或炔烃,加入溴水,观察溴水颜色变化;(4)烃的取代:取少量烃,加入铁粉,观察反应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烃的物理性质(1)烷烃:甲烷和乙烷均为无色气体,沸点分别为-161.5℃和-88.6℃。
密度随分子量增加而降低。
(2)烯烃:乙烯和乙炔均为无色气体,沸点分别为-103.7℃和-84.0℃。
密度随分子量增加而降低。
(3)芳香烃:苯为无色液体,沸点为80.1℃,密度为0.879g/mL。
2. 烃的化学性质(1)烃的燃烧:烷烃、烯烃和炔烃均能燃烧,火焰颜色分别为蓝色、黄色和紫色。
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2)烃的氧化:烯烃和炔烃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无色。
(3)烃的加成:烯烃和炔烃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溴水颜色由棕色变为无色。
(4)烃的取代:烷烃在铁粉催化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代烷和氢溴酸。
化学选修5学案:课堂探究第二章第一节 脂肪烃第2课时含解析
课堂探究探究一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性质比较·问题导引·甲烷、乙烯、乙炔的燃烧实验图溴的四氯代碳溶液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1.分别描述乙炔、乙烯和甲烷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
提示:乙炔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乙烯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甲烷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将乙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溶液均褪色,发生反应的类型分别是什么?提示:溴与乙炔发生加成反应;乙炔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名师精讲烷烃、烯烃、炔烃结构与化学性质的比较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3 mol Cl 2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A .CH≡CHB .CH 2===CH 2C .CH≡C—CH 3D .解析:某烃和HCl 发生加成反应,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由此可知该烃为炔烃或二烯烃,B、D不合题意;加成反应后0。
5 mol 生成物分子有3 mol H原子可以被取代,即1 mol生成物分子中有6 mol H原子可以被取代,其中2 mol H原子来自HCl,原炔烃分子中有4个H原子,C对。
答案:C易错警示本题计算氢原子时,容易忽视加成过程中引入的氢原子。
变式训练1含有一个三键的炔烃,氢化后的结构简式如下,此炔烃可能有的结构简式有()A.4种B.3种C.2种D.1种解析:三键加成后每个碳原子上至少有两个氢原子,因此炔烃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答案:C探究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及注意事项·问题导引·1.写出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反应方程式.为什么实验室用食盐水代替蒸馏水?提示:CaC2+2H2O―→Ca(OH)2+CHCH↑由于CaC2与水反应剧烈,使用食盐水,可降低反应速率.2.实验室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吗?提示:实验室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因为①CaC2易溶于水,不能随用、随停;②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的Ca(OH)2呈糊状易堵塞球形漏斗。
3.由电石制得的乙炔中往往含有H2S、PH3等,如何除去杂质。
乙烷乙烯乙炔的比较
资源信息表11.3 煤化工和乙炔(共3课时)第3课时乙烷、乙烯、乙炔的比较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介绍常见的塑料,让学生体验化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另一个方面是通过对乙烷、乙烯、乙炔的比较,形成比较、归纳、推断、演绎能力;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系统认识物质的方法;体会乙烷、乙烯和乙炔分子的对称美。
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根据学生对塑料合成、特性等了解不多、不深的特点,采用实物或投影相关资料,用讲解的方式介绍常见的塑料合成、特性及用途;在比较乙烷、乙烯、乙炔的教学时,采用让学生自己讨论、练习、交流、归纳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乙烷、乙烯、乙炔的认识,同时体验科学系统认识物质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常识性知道几种常见塑料性能、用途。
(2)通过乙烷、乙烯和乙炔之间的比较,知道烃烷、烯烷和炔烷组成、结构与性质特点;学会从原理着手设计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乙烷、乙烯和乙炔分子结构的比较,以及实验室制取乙烯和乙炔装置的选择、条件控制,体验科学的实验与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研制、应用的未来,体验化学的魅力,激发学化学、用化学的热情。
(2)通过对乙烷、乙烯和乙炔的比较,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领悟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乙烷、乙烯和乙炔组成、结构与性质的比较。
四、教学用品媒体:电脑、投影仪五、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引入:出示或投影日常生活中用的塑料制品:食品袋、包装袋、电灯开关等。
教师讲解:几种常见的塑料的合成、特性、用途。
学生讨论:合成PVC塑料原料主要有焦炭、石灰石、水、食盐等,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合成PVC塑料的过程。
学生练习:书本P36-37上作业11.3,并归纳乙烷、乙烯、乙炔的异同点。
师生交流:1.比较物质一般从那几个方面进行?2.乙烷、乙烯、乙炔组成、结构有什么特点?3.推断乙烷、乙烯、乙炔的化学性质的异同点? 4.实验室制取甲烷、乙烯、乙炔的异同点?归纳小结:比较甲烷(乙烷)、乙烯、乙炔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实验室制取。
乙炔
(2)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O2 + H2O
褪色的速度:乙烯>乙炔, 因为乙烯比乙炔活泼
KMnO4 + H2SO4+ C2H2→ MnSO4+ K2SO4+ CO2↑+ H2O
2.加成反应(X2、H2、HX)
①与溴水加成:使溴水褪色
1, 2—二溴乙烯
1, 1, 2, 2—四溴乙烷
C C
HOH Ca + HOH
C H + Ca(OH)2 C H
练习: CaC2和ZnC2、Al4C3、Mg2C3、 Li2C2等都同属离子型碳化物,请通 过对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 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写出下列反 应的产物: A.ZnC2水解生成 ( C2H2) CH 4) B.Al4C3水解生成 ( C H C.Mg2C3水解生成 ( 3 4) D.Li2C2水解生成 ( C2H2)
结构式
键的类别 键角 键长(10-10米) 键能(KJ/mol) 空间各原子的 位子
C—C 109º 28ˊ 1.54 348
C==C 120º 1.33 615
1800 1.20 812
2C和2H在同 一直线上
2C和6H不在 2C和4H在 同一平面上 同一平面上
一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碳化钙(CaC2、俗名:电石) 2、反应原理: CaC2+2H—OH C2H2↑+Ca(OH)2 水
氧炔焰:乙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在O2中燃
烧,产生的氧炔焰温度高达3000℃以上,可 用于切割、焊接金属。
发生爆炸的乙炔气罐 2005年10月7日,广州某地一乙炔气厂发生爆炸。事 故原因是乙炔装运补给点出现意外,引发了乙炔仓库爆 炸,厂房严重受损,多人伤亡,爆炸产生的火苗还导致 周边山林起火,所幸抢险得力,山火被及时扑灭。
高中化学选修《乙炔炔烃》教学设计
乙炔炔烃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乙炔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炔烃的结构特点、通式和通性。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类比思维的能力:乙烯、乙炔在结构和化学性质上的相似和差异性,烯烃和炔烃在结构、性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上的相似和差异性,都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好时机。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乙烯和乙炔分子结构的特点,学生会认为乙炔与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速度铋乙烯要快。
教师应通过事先提出观察要求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思考其原因。
情感目标:1.工业上用的氧炔焰切割,照明用的乙炔灯等都是乙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乙炔的化学性质,体会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通过介绍聚氯乙烯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难点:乙炔的结构和主要性质教学过程:引言:这节课将要学习的乙炔俗称电石气。
它是用电石和水反应产生的。
我国古时对此曾有“器中放石几块,滴水则产气,点之则燃”的记载。
板书:一、实验室制乙炔讨论:制取乙炔的装置。
播放视频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提出:为什么实验室制备的乙炔有臭味?(由电石产生的乙炔因常混有、等杂质而有特殊难闻的臭味。
)讲述:乙炔的物理性质。
过渡:下面我们来研究乙炔的结构。
请同学推测乙炔的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板书:略指导操作:请同学试着插接乙炔分子的结构模型。
分析:教师评价学生所插乙炔结构展示: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设疑: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根据结构推断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乙炔的化学性质演示或者播放视频:乙炔的可燃性板书:1.氧化反应a.乙炔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设疑:为什么乙炔燃烧有浓烈的黑烟?讲述: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
提出:乙烯和溴水反应是由于乙烯中一个键断裂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炔和溴水反应过程是怎样的?用方程式表示。
用化学方法鉴别乙烷乙烯乙炔
用化学方法鉴别乙烷乙烯乙炔乙烷、乙烯和乙炔是化学中常见的有机物,它们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在外观上很难直接区分。
因此,需要借助化学方法来鉴别它们。
本文将介绍用化学方法鉴别乙烷、乙烯和乙炔的步骤和原理。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溴水来鉴别这三种化合物。
溴水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在室温下为液态,可以溶解在水中。
对于乙烷、乙烯和乙炔,它们分别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当溴水与乙烷接触时,由于乙烷是一种饱和烃,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溴水的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而当溴水与乙烯接触时,由于乙烯是一种不饱和烃,会发生加成反应,溴水的颜色会由淡黄色变成无色。
对于乙炔来说,它也是一种不饱和烃,但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不会和溴水发生反应,因此溴水的颜色依然是淡黄色。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初步鉴别出这三种化合物。
除了溴水试剂外,我们还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来鉴别乙烷、乙烯和乙炔。
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当高锰酸钾溶液与乙烷接触时,由于乙烷是一种饱和烃,不会发生化学反应,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也不会发生变化。
而当高锰酸钾溶液与乙烯接触时,由于乙烯是一种不饱和烃,会发生部分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淡直至无色。
对于乙炔来说,它也是一种不饱和烃,但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不会和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依然是紫红色。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鉴别出这三种化合物。
在实际的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结合以上两种方法,通过观察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变化,来鉴别乙烷、乙烯和乙炔。
当然,这只是初步的鉴别方法,如果需要更精确的鉴别,还需要借助其他仪器和方法,比如红外光谱、质谱等。
总的来说,通过化学方法鉴别乙烷、乙烯和乙炔,可以利用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的特性和反应来进行初步的鉴别。
这对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分离和鉴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方法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乙烷乙烯乙炔燃烧实验现象分析及其探讨
乙烷乙烯乙炔燃烧实验现象分析及其探讨摘要从键能、反应速率、含碳量、反应历程等方面分析探讨,得出乙烷乙烯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由分子结构中单双叁键活泼性不同造成的结论,否定了长期以来的含碳量评价标准,肯定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论断。
关键词燃烧黑烟含碳量不饱和键1 提出问题通常不完全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不足量时的燃烧反应,但根据乙烷、乙烯、乙炔燃烧反应方程知等量的乙烷、乙烯、乙炔完全燃烧需氧量依次减少(见表1),而空气中氧气量基本恒定,所以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理论上乙炔应该最为充分,乙烯次之,乙烷最不完全。
但是教材认为乙烯乙炔含碳量增加使燃烧不充分冒黑烟[1],也有人将原因归结为键能不同[2],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呢?2 实验观察如图1所示排水集气法。
自左端通甲烷入双孔玻璃容器,至右端冒气泡集气满止。
换导气管点燃装置,点燃、观察现象;然后收集乙烯、乙炔、丁烷重复上述操作。
注意保持集气瓶位置固定,确保水压相同气流速度一致,在相同条件下实验可认为气体中含水量相同。
观察到的现象如教材所述[1]:乙烯火焰较明亮有黑烟,乙炔火焰明亮且有大量黑烟,而甲烷火焰淡弱没有黑烟。
经实验观察丁烷燃烧现象和甲烷类似,只是火焰较亮放出热量更多,也没有黑烟。
所以推测乙烷丙烷燃烧现象也是如此(见表2)。
做教材中插图所示实验[1]:分别制取甲烷、乙烯、乙炔3瓶气体,同时点燃观察燃烧时间长短,发现乙炔燃烧时间最短,乙烯次之,甲烷最长。
3 分析探讨上述现象最大区别有2点:火焰是否明亮、是否有黑烟。
由现象表明烷烃在空气中能完全燃烧,乙烯乙炔燃烧不完全有细微分散的碳颗粒产生,黑烟便是这些细微分散的颗粒,这些碳粒受灼热而发光,而且随含碳量的增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颗粒越多,火焰越明亮,因此乙炔曾作为照明气使用。
本文就乙烷、乙烯、乙炔燃烧现象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3.1 键能原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的过程,乙烷乙烯乙炔都含有C-H 键,生成产物又完全相同,所以我们认为在燃烧过程其决定作用的是C-C键。
乙炔火灾事故分析及
乙炔火灾事故分析及乙炔火灾事故的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分析的是火灾事故的起因,如何引发了乙炔气体的泄漏或者引燃。
乙炔气体的泄漏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操作不当、管道破裂等原因导致的。
而乙炔气体的引燃可能是由于静电、火花、热源等外部因素引起的。
对于火灾事故的起因要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后续的预防措施。
其次,要分析的是火灾事故的扩散和影响。
乙炔气体的燃烧温度极高,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很容易造成火势的迅速扩大,对生产设施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乙炔火灾不仅会对生产设施的设备造成损坏,还会对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同时也会对周边社区和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因此,对于火灾事故的扩散和影响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找出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另外,要分析的是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处置。
一旦发生乙炔火灾事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和处置措施,尽快控制火势,确保人员的安全,保护环境的健康。
应急处理和处置包括火灾报警、人员疏散、灭火救援、污染防控等方面,要对不同的情况和场景进行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以确保应急处理和处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最后,还要分析的是火灾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改善措施。
针对乙炔火灾事故的起因和影响,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改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和影响。
防范措施包括设备定期检查维护、操作规范训练、紧急应急预案制定、监控报警系统安装等方面,要全面系统地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防范和控制,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乙炔火灾事故的分析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评估。
只有对火灾事故的起因、影响、应急处理、防范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乙炔火灾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同时,也可以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提高对乙炔火灾事故的防范和控制能力,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和影响。
乙烯乙炔乙烷杂化轨道判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乙烯乙炔乙烷杂化轨道判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乙烯、乙炔和乙烷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化合物。
它们在工业和生物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研究和理解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机理时,对它们的电子结构有深入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乙烯是一种双键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由两个碳原子通过一个简单的π键连接而成。
这种双键结构赋予了乙烯许多特殊的性质,例如它的反应活性高和分子构型的柔性等。
乙烯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产业、化学合成和有机合成等领域。
乙炔是一种三键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由两个碳原子通过一个三键连接而成。
乙炔由于其高度的不饱和度和反应活性而具有特殊的性质。
在有机合成中,乙炔常被用作重要的反应试剂和中间体,例如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和聚合物。
乙烷是一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它由两个碳原子通过一个单键连接而成。
乙烷的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因此其化学性质相对较为惰性。
由于乙烷分子上没有不饱和键,其反应性相对较低,但乙烷作为烷烃化合物的代表,仍然在石油化工、能源领域和生物领域等有重要的应用。
了解乙烯、乙炔和乙烷的结构与性质有助于我们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和预测。
而乙烯乙炔乙烷杂化轨道的判断是研究这些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对乙烯、乙炔和乙烷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介绍,并重点探讨乙烯乙炔乙烷的杂化轨道判断以及杂化轨道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乙烯、乙炔和乙烷这三种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文章将围绕着这三种化合物展开,探究它们的杂化轨道以及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清晰地列出整篇文章的目录,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最后,在目的部分,我们将明确论文的研究目标,即探讨乙烯、乙炔和乙烷的杂化轨道判断以及这些杂化轨道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乙烷乙烯乙炔燃烧实验现象分析及其探讨
乙烷乙烯乙炔燃烧实验现象分析及其探讨摘要从键能、反应速率、含碳量、反应历程等方面分析探讨,得出乙烷乙烯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由分子结构中单双叁键活泼性不同造成的结论,否定了长期以来的含碳量评价标准,肯定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论断。
关键词燃烧黑烟含碳量不饱和键1 提出问题通常不完全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不足量时的燃烧反应,但根据乙烷、乙烯、乙炔燃烧反应方程知等量的乙烷、乙烯、乙炔完全燃烧需氧量依次减少(见表1),而空气中氧气量基本恒定,所以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理论上乙炔应该最为充分,乙烯次之,乙烷最不完全。
但是教材认为乙烯乙炔含碳量增加使燃烧不充分冒黑烟[1],也有人将原因归结为键能不同[2],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呢?2 实验观察如图1所示排水集气法。
自左端通甲烷入双孔玻璃容器,至右端冒气泡集气满止。
换导气管点燃装置,点燃、观察现象;然后收集乙烯、乙炔、丁烷重复上述操作。
注意保持集气瓶位置固定,确保水压相同气流速度一致,在相同条件下实验可认为气体中含水量相同。
观察到的现象如教材所述[1]:乙烯火焰较明亮有黑烟,乙炔火焰明亮且有大量黑烟,而甲烷火焰淡弱没有黑烟。
经实验观察丁烷燃烧现象和甲烷类似,只是火焰较亮放出热量更多,也没有黑烟。
所以推测乙烷丙烷燃烧现象也是如此(见表2)。
做教材中插图所示实验[1]:分别制取甲烷、乙烯、乙炔3瓶气体,同时点燃观察燃烧时间长短,发现乙炔燃烧时间最短,乙烯次之,甲烷最长。
3 分析探讨上述现象最大区别有2点:火焰是否明亮、是否有黑烟。
由现象表明烷烃在空气中能完全燃烧,乙烯乙炔燃烧不完全有细微分散的碳颗粒产生,黑烟便是这些细微分散的颗粒,这些碳粒受灼热而发光,而且随含碳量的增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颗粒越多,火焰越明亮,因此乙炔曾作为照明气使用。
本文就乙烷、乙烯、乙炔燃烧现象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3.1 键能原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的过程,乙烷乙烯乙炔都含有C-H 键,生成产物又完全相同,所以我们认为在燃烧过程其决定作用的是C-C键。
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现象
乙炔气体单分解爆炸例子乙炔气体,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又有点神秘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乙炔气体单分解爆炸这个事儿。
你知道吗,乙炔气体就像一个脾气很暴躁的小怪兽。
平时呢,它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好像人畜无害的样子。
可是一旦某些条件满足了,它就会突然“发狂”,发生单分解爆炸。
这就好比一颗原本平静的小炸弹,突然被点着了导火索,然后“轰”的一下就炸开了。
乙炔气体单分解爆炸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这得从它的分子结构说起。
乙炔分子就像一个很脆弱又很不稳定的小团体,内部结构有点像搭得不太稳的积木。
当外界给了它一定的刺激,比如说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或者压力突然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个脆弱的分子结构就像那摇摇欲坠的积木一样,一下子就崩塌了。
这种崩塌可不是简单的散架,而是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就像水库决堤一样,汹涌澎湃,不可阻挡。
这能量一旦释放出来,周围的东西可就遭了殃,那场面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了一个平静的小村庄。
咱们再打个比方吧。
乙炔气体单分解爆炸就像一个原本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这个笼子就是它正常的稳定状态。
如果这个笼子受到了破坏,比如说高温就像一把火在烧这个笼子,或者高压就像有人在用力挤压这个笼子,那野兽就会冲破笼子跑出来,横冲直撞,造成极大的破坏。
这破坏可不得了,就像一场地震在一个小镇上发生了,房屋倒塌,道路毁坏,一片狼藉。
在工业生产或者实验室里,要是遇到乙炔气体,那可得小心再小心。
要是不小心让它发生了单分解爆炸,那后果不堪设想。
就好比你在厨房里做饭,要是不小心把炉灶旁边的煤气罐弄出问题了,那可是会引发大灾难的。
这乙炔气体单分解爆炸也一样,可能会把好好的设备炸得粉碎,就像把一个精美的瓷器摔在地上,瞬间变得粉碎。
而且还可能会伤到周围的人,这就像一颗子弹飞出去,可能会击中无辜的人一样。
那怎么才能避免乙炔气体单分解爆炸呢?这就像是要驯服那个暴躁的小怪兽一样。
首先得控制好温度,不能让它热得太过分,就像不能让一个小火苗变成熊熊大火一样。
乙烷乙烯乙炔的碳氢键键长
乙烷乙烯乙炔的碳氢键键长
乙烷、乙烯、乙炔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结构都包含碳氢键。
碳氢键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常见的化学键之一,它连接着碳原子和氢原子,是有机化学反应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乙烷、乙烯、乙炔的碳氢键键长。
1. 乙烷的碳氢键键长
乙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化学式为C2H6,分子结构中包含一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
乙烷的碳氢键键长为1.09埃,其中碳原子与相邻的两个氢原子的键长为1.09埃,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之间的键长也为1.54埃。
2. 乙烯的碳氢键键长
乙烯是一种无色气体,化学式为C2H4,分子结构中包含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
乙烯的碳氢键键长为1.08埃,其中碳原子与相邻的一个氢原子的键长为1.08埃,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之间的双键键长为1.34埃。
3. 乙炔的碳氢键键长
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化学式为C2H2,分子结构中包含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乙炔的碳氢键键长为1.06埃,其中碳原子与相邻的一个氢原子的键长为1.06埃,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之间的三键键长为1.20埃。
总结: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乙烷、乙烯、乙炔的碳氢键键长依次递
减,这是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同所导致的。
乙烷分子中只有单键,碳氢键键长较长;乙烯分子中有一个双键,碳氢键键长相对于乙烷缩短;乙炔分子中有一个三键,碳氢键键长相对于乙烯再次缩短。
这些信息对于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乙烷着火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
乙烷着火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乙烷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乙烷的蒸汽着火可以源自外部热或内部热激发的火焰,因此在乙烷的蒸汽体系着火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乙烷着火化学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机理研究为主题,旨在为乙烷蒸气体系着火过程提供独具研究价值的理论依据,同时,对乙烷和其他烃类物质在蒸气着火过程中的动力学机理也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文介绍了乙烷着火动力学机理的实验研究进展。
实验室研究表明,乙烷着火过程中存在许多重要的反应机理,包括分子碰撞、自由基反应、自聚、加热和热失控等。
这些反应机理有助于乙烷的燃烧和转化,并有助于着火过程的模拟,从而更好地了解乙烷蒸汽着火过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
其次,本文介绍了乙烷着火动力学机理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显示,乙烷的蒸汽体系着火可以分为快速反应模型和慢速反应模型。
快速反应模型主要考虑乙烷的燃烧反应,而慢速反应模型则考虑乙烷的转化反应。
大量的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反应机理可以更细致和准确地描述乙烷着火过程中的反应机理。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乙烷蒸汽体系着火过程中的动力学机理,并结合实验和理论研究,深入分析了乙烷着火反应机理。
本文还探讨了快速反应模型和慢速反应模型描述乙烷着火过程的可能性,为乙烷及其他烃类化合物着火过程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值得庆幸的是,本文的研究结果已被出版在领域期刊《化学工程科学》上,成为国内外着火研究的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本文从实验和理论的角度来探讨乙烷着火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为乙烷和其他烃类物质的着火过程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未来,本文将继续深入探索乙烷及其他烃类物质在蒸汽体系着火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为乙烷及其他烃类物质的着火安全性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烷乙烯乙炔燃烧实验现象分析及其探讨
摘要从键能、反应速率、含碳量、反应历程等方面分析探讨,得出乙烷乙烯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由分子结构中单双叁键活泼性不同造成的结论,否定了长期以来的含碳量评价标准,肯定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论断。
关键词燃烧黑烟含碳量不饱和键
1 提出问题
通常不完全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不足量时的燃烧反应,但根据乙烷、乙烯、乙炔燃烧反应方程知等量的乙烷、乙烯、乙炔完全燃烧需氧量依次减少(见表1),而空气中氧气量基本恒定,所以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理论上乙炔应该最为充分,乙烯次之,乙烷最不完全。
但是教材认为乙烯乙炔含碳量增加使燃烧不充分冒黑烟[1],也有人将原因归结为键能不同[2],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呢?
2 实验观察
如图1所示排水集气法。
自左端通甲烷入双孔玻璃容器,至右端冒气泡集气满止。
换导气管点燃装置,点燃、观察现象;然后收集乙烯、乙炔、丁烷重复上
述操作。
注意保持集气瓶位置固定,确保水压相同气流速度一致,在相同条件下实验可认为气体中含水量相同。
观察到的现象如教材所述[1]:乙烯火焰较明亮有黑烟,乙炔火焰明亮且有大量黑烟,而甲烷火焰淡弱没有黑烟。
经实验观察丁烷燃烧现象和甲烷类似,只是火焰较亮放出热量更多,也没有黑烟。
所以推测乙烷丙烷燃烧现象也是如此(见表2)。
做教材中插图所示实验[1]:分别制取甲烷、乙烯、乙炔3瓶气体,同时点燃观察燃烧时间长短,发现乙炔燃烧时间最短,乙烯次之,甲烷最长。
3 分析探讨
上述现象最大区别有2点:火焰是否明亮、是否有黑烟。
由现象表明烷烃在空气中能完全燃烧,乙烯乙炔燃烧不完全有细微分散的碳颗粒产生,黑烟便是这
些细微分散的颗粒,这些碳粒受灼热而发光,而且随含碳量的增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颗粒越多,火焰越明亮,因此乙炔曾作为照明气使用。
本文就乙烷、乙烯、乙炔燃烧现象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3.1 键能原因
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的过程,乙烷乙烯乙炔都含有C-H 键,生成产物又完全相同,所以我们认为在燃烧过程其决定作用的是C-C键。
由表1可知,乙炔的叁键键能最大,乙烯的双键键能次之,乙烷的单键键能最小。
那么是不是叁键断裂最困难单键断裂最容易呢[2]?我们知道叁双键是不饱和键化学性质活泼,而单键是饱和键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譬如教材中实验:甲烷乙烯乙炔分别通入高锰酸钾溶液,后两个使紫色褪去便是佐证[1]。
从物质的可燃性来比较,我们知道可燃物燃点高低表明可燃物的易燃程度[5];由表1可知,乙炔的着火点远低于乙烯乙烷,说明乙炔最容易燃烧活泼性最强。
所以并不是叁键断裂最困难,而恰恰是单键具有饱和性最难断裂,故键能大小并不是造成燃烧不充分冒黑烟的原因。
3.2 反应速率
我们知道乙烯乙炔在氧气中能完全燃烧没有黑烟,而且比在空气中燃烧时的温度高,乙炔焰的温度最高可达3 000 ℃以上,工业上利用其燃烧可切割或焊接金属[6]。
乙烷乙烯乙炔在氧气中燃烧达到的温度依次增高(见表1)似乎和含碳量增加有关,实际上相同质量的H2燃烧热是C的4倍多[7],所以含碳量高并不能产生更多的热量,相反使热量减少也无助于产生高温。
更让人奇怪的是乙炔的ΔrHθm最小(见表1)产生温度却最高,究竟为什么呢?通过3瓶气体燃烧实验对比说明乙炔燃烧速率最大(虽然甲烷不存在C-C键不能代表乙烷,但是这足以说明乙烷、乙烯。
乙炔燃烧反应速率不同),单位时间内需氧量也最多,而纯氧的浓度远大于空气中氧的浓度,乙炔在纯氧中燃烧的速率比在空气中要快很多,燃烧速率快,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多,因此温度必然要高[5]。
即使也有不完全燃烧产生碳颗粒,但由于氧气浓度高碳也会和氧气继续燃烧而不冒黑烟。
相反空气虽然有很大容量,其中的氧气也足够任何一种可燃物燃烧之用,但是单位体积的氧气量却是非常有限,实际生活上往往通过调节空气流量使可燃物完全燃烧,如家用灶具使出气孔和燃烧孔间有足够的空间,并使燃烧孔分散成环状尽可能多和空气接触以此提高燃烧效果。
所以乙炔、乙烯在空气中不能充分燃烧主要是因为燃烧反应速率快单位时间需氧量大,而空气中氧气浓度低无法满足造成的。
3.3 含碳量
那么含碳量会不会影响反应速率?会不会造成乙烷、乙烯、乙炔燃烧现象不同呢?我们知道烷烃的含碳量介于75%和85.7%间,炔烃介于92.3%和85.7%间,而烯烃的是85.7%,所以含碳量85.7%是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分界线。
我们比较甲烷到丁烷的燃烧(见表2),发现燃烧现象基本相同都没有冒黑烟,都能完全燃烧,并没有随含碳量的增加而不完全燃烧。
由于含碳量更大的烷烃是液体和固体,考虑到已不具有对比性所以没有实验研究。
不过我们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把液态固态烷烃转化成气体形式,然后在空气中燃烧也一定能完全燃烧,如汽油(C5-C9烷烃)气态燃烧时并不冒黑烟。
可见含碳量85.7%是是否冒黑烟的一个界限。
那么为什么是85.7%呢?我们认为含碳量85.7%这个貌似无法逾越的鸿沟并不是根本原因,而是一个表面现象,根本的原因是不饱和键性质活泼造成的,是由分子结构决定的。
可见用含碳量高低解释完全燃烧与否并不是最合理的根本的解释,只不过是用一种现象解释另一种现象而已。
3.4 反应历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乙烷、乙烯、乙炔是否完全燃烧,一方面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另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性质。
他们虽都是烃类,但由于官能团性质不同导致反应历程不同,那么为什么不饱和烃类燃烧反应速率快呢?我们知道乙炔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受热时可分解碳和氢同时放出大量的热[5],当乙炔燃烧开始时放出大量的热使还没反应的乙炔受热分解,同时又放出大量的热使更多的乙炔分解引起连锁反应。
如果不及时散热造成压力急剧增加,常温下也会引起爆炸,因而在使用运输或储藏乙炔时不能像液化气一样简单压缩钢瓶中,而采用浸有丙酮的多孔性物质吸收后储存在钢瓶中[5]。
从标准摩尔反应焓来看燃烧和分解都是放热反应(见表3),且分解反应的ΔrHθm也相当大,分解反应的ΔrGθm <0说明分解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所以有大量的碳颗粒产生。
同样乙烯燃烧时也有类似现象,只不过没有乙炔放热量大,没有乙炔分解更剧烈,所以乙烯燃烧冒黑烟量不如乙炔浓。
其他的烷烃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而放热反应通常较吸热反应容易进行,且烷烃分解反应的ΔrGθm>0说明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见表4),所以烷烃很难分解,即使含碳量更高的丁烷也没有分解产生碳。
另从燃烧学的角度讲,分解产生的碳颗粒是固体,而气体燃烧较固体燃烧均匀、完全,燃烧效率高;碳的燃烧是多相反应,它的反应速率很大程度由空气中的氧的浓度控制[7],而空气中氧气不及纯氧气,所以乙炔分解的碳颗粒无法完全燃烧,而纯氧中则能完全燃烧[8]。
工业上裂解天然气制取乙炔时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温加热,然后急骤冷却防止乙炔继续裂解生成碳便是例证[5]。
4 质疑含碳量作为评价标准
那么为什么人们长期以来始终把乙烯、乙炔在空气中燃烧不充分冒黑烟归结为含碳质量分数高呢?究其原因有:其一,人们把可燃物是否完全燃烧简单地归结到氧气量的多少,根本没有从可燃物自身考虑;其二,通常简单地认为碳完全燃烧需氧量大于氢气完全燃烧需氧量(实际上相同物质的量时才成立,相同质量
时氢气需氧量大,而教材中恰好忽略了这一点,特别强调燃烧不充分是含碳质量分数高造成的),故在相同的条件下,把乙炔、乙烯不完全燃烧归结到含碳量高;其三,由于燃烧反应是非常剧烈的化学反应,实验时很难区分乙烷、乙烯、乙炔究竟那个快,测定反应速率更加困难,因而无法了解反应的实质;其四,乙烷、乙烯、乙炔含碳量的高低和燃烧是否完全恰好是一致的,因而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常使问题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忽略了反应的本质。
5 结论
总之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认为乙烷、乙烯、乙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不同主要是因为乙烯、乙炔分子结构中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的活泼性造成的,由于不饱和键反应速率快单位时间需氧量大,而空气中氧气浓度低无法满足其需要造成的。
教材中把含碳量的高低作为燃烧是否完全的解释是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乙烷、乙烯、乙炔分子结构中单双叁键官能团活泼性不同。
本文得到华东理工大学杨云博士指导一并感谢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高中化学.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吴孙富.化学教学,2003,(12):45-46
[3] 徐昌华等.化验员必读.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1994
[4] 宋世谟等.物理化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 徐寿昌.有机化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 /forum/detail555156_1.html.可燃物的性质.2004-10-23
[7]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8] /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96.燃烧过程中碳黑颗粒生成机理的研究进展.200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