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概论重点

合集下载

社会政策概论考点

社会政策概论考点

1. 公共政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概念:政府或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政策: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基本特点:1.公共性2.权威性3.价值性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2. 社会保护的概念概念: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3. 欧洲工业化对社会政策实践的作用书234. 《贝弗里奇报告》的诞生及其影响5. 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研究的三个长处和两个不足长处:1.蒂特马肯定了价值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认为社会政策研究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

2.蒂特马斯认为社会科学既不是价值中立的,也不可能离开客观事实,因此主张把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建立在事实和可以验证的证据基础之上。

3.对于蒂特马斯来讲,社会政策的论题比社会服务广泛得多。

坏处:1.单一的价值取向2.非理论的去向。

6. 个人需要的内容和基本类型(布莱德萧的需要概念)个人需要:个人的社会需要是个人或人群生活中的实际条件未能达到该社会认为应该达到的标准,因而引发各种问题。

规范性需要:感觉到的需要:表达出来的需要:比较的需要;7. 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基本需要中的作用(P68)1.社会政策能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针对人们的种种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并提供相关的社会服务,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因此,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

2.局限性:a.社会政策只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b.在现实的社会政策实践中。

即使是基本需要也无法完全通过社会政策来满足。

c.社会政策总是表现出非个性化特征。

8. 社会问题的含义,特点(P71—P72)社会问题可以被认为是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9. 社会歧视的定义(P74)社会歧视是指社会中的某些个人和群体因性别,种族,出生地域以及其他一些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而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第三版)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第三版)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知识点整理)1、政策(名解):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其基本特征包括:1)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作为规则体系,表现为各种法律、条例等;作为行动体系,表现为制定各种计划方案的行动过程,以及过程中投入的人力和经费等。

2)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指的是政策行动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体系,由特定的组织发起和实施的行动体系。

3)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目的性在于政策是为达成组织目标,方向性在于政策对行动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4)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2、公共政策(名解):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其基本特点有:1)公共性。

政策主体公共性——一般由代表公共权威的组织来制定和组织实施。

政策对象公共性——面向社会大众。

政策目标公共性——为了社会公共利益。

政策过程公共性——制定实施等过程有公众广泛参与,信息公开。

2)权威性。

政策制定权威性——由政府等具有公共权威的组织制定。

政策实施权威性——政策一旦做出,必须得到有效的执行。

3)价值性。

反映政府的价值目标。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社会性指,公共政策致力于实现多数人共同遵循的价值目标,符合全社会共同利益,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拥护。

群体性指,任何社会都存在群体间的利益分化,公共政策是在各个利益群体间实施强制性的利益再分配,这个过程很难做到绝对公平。

这就使不同利益群体间出现矛盾冲突。

公共政策行动只能尽可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追求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3、公共政策的目标与意义(增加篇幅):以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在政策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考虑社会中各个群体的利益差异,尽可能兼顾和协调各群体的利益。

第一,通过利益综合性原则,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

第二,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

第三,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精简版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精简版

名词解释1.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1)社会性价值: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值体系,或者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价值述求,而不是只反映少数群体的价值立场。

2)社会性目标:是指它一般不是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基本需要,以增强社会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3)社会性行动:是指社会政策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行动。

2.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3.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1)公共卫生:是指在向社会提供预防性卫生服务方面采取的公共性行动,其中包括疾病控制、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行动。

2)医疗服务政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4.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以福利性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5.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

6.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7.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组织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而采取的政策。

社会福利服务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8.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制度。

更具体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抵偿提供物质服务或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9.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关信平第三版《社会政策概论》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关信平第三版《社会政策概论》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1、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1)社会政策的主体2)社会政策的对象3)社会政策的资源4)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2、社会政策的主体有哪些,社会政策主体在政策行动中扮演什么角色?(简答)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是指发起社会政策行动或提供相关服务的行动者,主要有政府、各种各样的组织、群体和个人。

其中,政府是社会政策行动主体中最主要的部分。

社会政策主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1)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

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首先是为满足民众的基本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承担责任的组织或个人。

2)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

社会政策行动是一种有组织的公共行动,除了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之外,还需要由特定的机构来承担组织的任务,包括制定政策法规、调动各种资源、协调各方行动等等。

3)资源提供者。

社会政策行动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社会政策的资源从总体上看来的全社会,但在具体的社会政策行动过程中,需要社会中各类组织和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向社会政策行动提供各种资源。

4)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所有在社会政策框架内,以各种方式参与提供相关社会服务的机构和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担任了社会政策行动主体的任务。

3、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层次。

1)责任层次。

各类行动者在社会政策行动中所负责任的大小是不同的,并由此在各个国家和各个不同的时期中形成不同的主体责任模式。

例如,社会福利中的“制度模式”和“剩余模式”。

制度模式体现的是以政府为主的责任模式,剩余模式则体现的是其他主体为主的责任模式。

2)角色层次。

在参与社会政策行动的各类行动者中,按其所担当角色的重要性差异可将其分为不同的角色层次。

其中,最高的角色层次是社会政策行动的总责任者,其次是社会政策行动的资源提供者,最主要的是经费提供者,最后是具体的社会服务提供者。

3)公共行政层次。

从公共行政体系的角度看,社会政策的主体行动者包括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方政府,社区组织等层次的梯次结构。

在公共行政层次上的责任划分有两种相反的原则,一种是“低层次责任原则”,另一种是“高层次责任原则”,低层次责任原则要求在满足民众需要的公共行动中首先由较低层次的机构负责,只有当低层次机构确实无法满足需要时,较高层次的组织才介入。

黄晨熹《社会政策》重要知识点总结

黄晨熹《社会政策》重要知识点总结

社会政策第一章社会政策概论1.社会政策的定义:在特定的情境中,以国家或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力量,为实现社会均衡发展和增进社会福利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表现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条例、措施、准则、方针和办法及相关策略。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展历史、政策规范的内容、提供的服务及政府扮演的角色等方面。

3.公共政策的主体: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在整个公共政策的周期中进行能动活动的组织和人员,这些人包括参加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4.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

它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内容:⑴第一个层面是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所要改变的状态,这种政策客体就是作为政策问题的社会公共问题。

⑵它的第二个层面是公共政策执行中所要直接作用的对象,它主要是处在社会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内的政策的行为准则所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

一般称为公共政策的标的群体或目标团体。

⑶第三个层面是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5.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⑴二者区别:所谓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准确地说是指社会政策与不包括社会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的区别①二者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具有不同的性质,公共政策主要涉及的是不具有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的公共供给,而社会政策主要涉及的是可以排他性地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和服务,即私益物品和收费物品,这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供给的物品和服务。

②二者增进社会福利的路径不同,社会政策供给一部分私益物品和服务,因此,从道理上说,它增进社会福利主要是通过满足个人的某些需求,通过增进个人福利来增进社会福利;而不包括社会政策的其他公共政策则是通过增进社会福利来增进个人福利的。

③决定二者的大前提不同,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从一开始提出就是“科学范式”,通过科学方法来制定公共政策。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社会政策概论旨在介绍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社会政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以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充分的知识和理解。

本大纲将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涵盖社会政策的概述、国家社会政策、国际社会政策、社会政策实践和社会政策评估。

正文内容:一、社会政策的概述1. 社会政策的定义和范围2. 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3. 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5. 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二、国家社会政策1. 国家社会政策的概念和目标2. 国家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机制3. 国家社会政策与公共服务的关系4. 国家社会政策与社区发展的关系5. 国家社会政策的评估和监督三、国际社会政策1. 国际社会政策的概念和范畴2. 国际社会政策的制定机构和机制3. 国际社会政策的影响和作用4. 国际社会政策与全球发展的关系5. 国际社会政策的挑战和机遇四、社会政策实践1. 社会政策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社会政策实践的角色和责任3. 社会政策实践的领域和对象4. 社会政策实践的挑战和解决方案5. 社会政策实践的案例分析五、社会政策评估1. 社会政策评估的概念和目的2. 社会政策评估的方法和指标3. 社会政策评估的层次和流程4. 社会政策评估的挑战和改进5. 社会政策评估的重要性和价值总结:本教学大纲介绍了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

通过对社会政策的概述,国家社会政策,国际社会政策,社会政策实践和社会政策评估的分析,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社会政策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获得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高社会政策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对于培养社会政策专业人才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政策概论学习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学习要点

附件4:《社会政策概论》课程学习要点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政策的基本特征2.社会政策的定义3.社会政策的实质4.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5.“社会福利”概念的含义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6.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7.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8.美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9.西方“福利国家”危机10.拉丁美洲国家社会政策发展的一般情况11.韩国社会政策发展简况第三章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12.社会政策概念的提出13.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14.美国社会政策研究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15.个人需要的内容和基本类型16.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17.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基本需要中的作用18.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19.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20.社会政策主体的基本含义21.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22.当代各国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主要的责任和作用23.现阶段社会政策主体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24.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普惠型福利模式与选择性福利模式25.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受益者”26.社会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和间接受益者分析27.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受损者28.哪些人和群体是社会政策的受损者29.什么是“弱势群体”30.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机制31.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方式32.民间的资源调动方式33.什么是社会支出34.什么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35.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36.在社会政策实践中引入市场机制的优点及问题37.我国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38.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39.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40.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其他因素41.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42.制定实施细则的主要方式43.社会政策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44.社会政策管理的组织模式45.福利管理中的漏洞问题46.社会政策评估的含义和重要性47.社会政策变动的方式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48.“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49.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主张价值关联的倾向50.公平与效率51.人道主义与人权观念对社会政策的影响52.“第三条道路”第九章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53.社会政策水平的评价指标54.社会政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5.社会政策行动效率测量中的特殊性56.提高社会政策行动效率的基本要求57.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微观分析58.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政策的政治及社会分析59.关于国家性质的理论60.国家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角色61.在社会政策领域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62.社会政策与利益集团63.公民参与的方式64.不同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社会政策65.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66.全球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67.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策发展的影响68.国际组织影响社会政策的方式69.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议题。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当代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要为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提供福利性帮助、、、、、、从理论上看,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社会政策的出发点;从实践上看,各项社会政策行动的范围、水平和实施方式都要从人们的实际出发。

●社会政策中的需要概念,是指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即个体和社会为了维系其生存并求得发展而必须设法获得满足的摄取状态。

(人的需要,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具有社会性的意义)●个人需要的内容和基本类型社会行政学观点:个人的社会需要是个人或人群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经济学观点:需要是购买力为基础的对某些产品与服务的要求。

政治经济观点:需要是与特定的目标相联系的,并必须以某种策略去达到。

●英国学者布莱德萧对需要概念进行分类:第一规范性需要,这种需要是业已建立起来的标准与实际存在的状况比较之下所产生(贫困线);第二是感觉的需要,,侧重于由个人表达引起个人的感觉与经验的需要。

(感觉的需要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第三是表达的需要。

这是“感觉”的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结果。

(弱势群体的示威请愿)。

第四是比较的需要。

●个人需要层次的刚性与弹性:人类的某些需要是整个社会必须保证其满足的,这意味着人的某些基本需要是社会政策所面对的具有不变性质的“刚性”的需要。

对于这些刚性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需要的弹性表现。

1、家庭和家族、亲友、邻里和民间慈善团体(宗教组织)●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2、市场机制3、非营利机构●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中的作用:1.有效性:调动社会资源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2.局限性1)个人的需要在内容和层次上都是很复杂的,任何一项社会政策都不可能满足人们的全部需要2)在现实中(有时候)即使连基本的需要都无法满足3)非个性化:即社会政策具有一般性特征●个人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1)从基本需要的满足方向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基本需要不断地扩大,带动了社会政策范围的扩大2)从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上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程度不断提高,带动社会政策水平的提高3)从基本需要满足的方式看,个人多层次的需要,要求多层次的社会政策体系。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

1. 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具有明确的具体内容;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2. 社会政策的实质: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3.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的区别:1.绝大部分的社会政策一般都是由政府行政机构或其委托的机构来组织实施,因此社会行政系统可看成是社会政策的执行系统。

2.政府行政机构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常常起到关键作用。

4.我国社会政策转型期的特点:1.更加注重社会分工,政策目标从“少数人先富起来”转变为全社会“共同富裕”,强调共同建设,共同享有;2.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政策主体从注重经济发展的GDP提高转变为重视经济协调发展,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3.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城乡政策从“重城轻乡”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三农问题”从“基础地位”到“首要位置”,再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4.更加重视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福利水成为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6. 社会需要的内容和层次:1.社会的整合:指一个社会的各个部分之间保持联结的状态。

(最低层次的需要)2.维持一定的秩序:有序的社会是人们在行动上具有一致性的社会。

3.社会稳定及和谐:4.社会需要: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7. 社会问题的特点:1.客观性:社会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它独立于人们的意志之外,其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可以减轻社会问题的危害程度,却不能彻底地解决社会问题。

2.主观性: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界定具有主观性。

3.社会性:表现在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内容和形式、后果、责任和解决的方法与过程具有社会性。

4.过程性: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上会存在特定的社会问题。

5.普遍性、持久性、群体性、变异性、周期性。

8. 当代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社会不平等问题;贫困问题;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环境、资源与生态恶化问题;犯罪与其他越轨行为问题;社会歧视问题;健康与疾病问题;居住环境问题;其他各种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一)2024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一)2024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一)引言概述:社会政策是指国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制定与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社会各方面的行为和活动进行指导、调控和引导的一种行动。

社会政策概论旨在深入了解社会政策的相关知识点,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提高。

正文内容:一、社会政策的含义与概括1. 社会政策的定义2. 社会政策的目标和职能3. 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4. 社会政策的分类与特点5. 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和意义二、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 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和程序2. 社会政策的制定依据和原则3. 社会政策的实施机制和方法4. 社会政策的评估和调整5. 社会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三、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和内容1. 教育和就业政策2. 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3. 健康和医疗政策4. 住房和城市政策5.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政策四、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和经验借鉴1. 发达国家的社会政策模式2.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策实践3. 社会政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4. 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5. 社会政策的跨国交流与交流机制五、社会政策的前景与展望1. 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2. 社会政策的创新和改革3. 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4. 社会政策的重点和重要议题5. 社会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挑战总结:本文概述了社会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发展历程;介绍了社会政策的制定、评估和实施机制;探讨了社会政策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健康、住房、城市、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内容;比较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策实践;展望了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希望通过对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的掌握,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提高。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社会工作专业的童鞋可以看看)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社会工作专业的童鞋可以看看)

人的需要: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和社会存在物为维持生存发展和享受,以及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外部条件的依赖及其获得这些条件的主观愿望,特点:社会性、发展性、多样性、弹性/刚性社会整体需要:社会整体运行发展所要达到的条件,包括必要的社会秩序、社会稳定、社会整合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的条件社会问题:对社会整体和社会成员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不能接受,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特点: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的关系:1社会政策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其目标之一2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有效满足,是衡量社会政策效果的标准3社会政策在满足人的需要时具有局限性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的关系:(1)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1解决社会问题是政府的职责,2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3从具体上看,社会政策行动通过公民参与和民主程序,并采用科学方法和具体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更加公平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 4社会政策采取必要立法形式和行动手段,使其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行动具有严肃、强制、权威性,5政府通过社会政策可以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更有效的满足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2)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复杂性1有限性,资源有限只好解决最急迫的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的覆盖面有限 2对政策、问题的分析和界定可能存在偏差3社会政策行动如果设计和执行不好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反而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或者说在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时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4政策的落实往往是通过科层组织自上而下的实施,结果可能在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出现政策走样的情况,从而影响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有效性。

5在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和个民间组织之间的协调不好或者民众参与不足都会导致社会政策的目标偏离,影响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有效性。

住房政策的意义:1住房政策在满足人们的住房需要、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在所有的人类需要中,住房是其最基本的需要之一。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重点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重点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重点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政府开始通过一定的社会政策,通过向人们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来达到社会管理的目标。

社会政策的定义: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社会保障政策的涵义: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名词解释)劳动就业政策的涵义:一般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的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社会福利的涵义: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国家和政府部门的社会政策常常是以各种法律和法规的形式表达的。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贫困和风险不再仅仅是由于个人原因而造成,而更主要的是由于社会的原因即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而造成的。

“福利国家”一词首见于英国坎特伯雷大教主威廉邓普1941年所著的《公民与教徒》一书。

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他不只是社会保险或公费医疗,也不只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助计划,甚至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总和。

《贝弗里奇报告》的诞生及其影响:P26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探讨在战后应该如何改进其社会保障及福利体制。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为战后重建社会福利而由贝弗里奇委员会于1942年11月提出的《关于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即《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的目的是要消除社会中的“五大病害”:匮乏、疾病、无知、肮脏和懒惰。

他设想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综合的和基本上涵盖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险体制,以取代旧的国民保险计划。

新的社会保险体制的主要特点有:以均等给付和均等供款为基础,充分满足最低限度的生计需求,由被保险者、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负责其经费来源。

当然,社会保险不可能把所有的国民都包括在内。

因而对与社会保险范围以外的人,贝弗里奇提议建立一个国民救助系统予以救助,以补充社会保险系统的不足。

《社会政策概论》课件

《社会政策概论》课件

社会政策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社会不平等问题
人口老龄化问题
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性别差距等社会不 平等问题依然存在,对社会政策的制定和 实施提出了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满足老年人 的养老需求成为社会政策需要关注的重要 问题。
移民问题
公共服务的提供问题
随着全球移民数量的增加,如何处理移民 的社会融入、权益保障等问题成为社会政 策面临的挑战。
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 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福利。
社会政策的范围
包括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涵盖了从微观 到宏观的社会各个领域。
社会政策的目的和功能
01
02
03
目的
社会政策的目的是提高社 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和 稳定,保障人民的生存和 发展权益。
生等方面的政策。
社会管理政策
涉及社会稳定和安全等 方面的政策,如户籍管
理、社区管理等。
社会政策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有效的社会政策可以促进经 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政策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会有不同 的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 的社会政策。
住房政策
总结词
住房政策旨在解决公民的住房问题,提供安 全、舒适、负担得起的住房条件。
详细描述
住房政策包括保障性住房、商品房政策等多 个方面。保障性住房政策是为低收入家庭提 供住房保障,如公租房、廉租房等;商品房 政策则是为了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同时,政府还会 出台相关政策来调控房价,保障公民的住房 权益。

社会政策重点(精简)概要

社会政策重点(精简)概要

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社会政策的内涵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3、社会政策主体1、社会政策的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2、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1)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2)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3)资源提供者(4)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3、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层次(1)责任层次(2)角色层次(3)公共行政层次4、社会政策对象1、社会政策对象也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

2、社会政策对象的分类:(1)一般性对象和专门的对象社会政策的一般性对象,是指社会政策指向社会中的普通民众。

社会政策的专门对象是指社会中需要某些专门化社会服务的群体。

(2)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看,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普遍性对象和特殊服务对象。

普遍性对象,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不考虑个人需求的差异,而向全社会或某些专门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提供无差异的福利服务。

特殊服务对象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有针对性地帮助社会中某些具有特殊困难的个体成员。

5、社会政策资源1、社会政策的资源,即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2、社会政策资源的形式(1)资金性资源是指直接投入资金,或者投入可以换算成资金的物资。

(2)非资金性资源,一般是指不能换算成资金的投入项目,例如志愿者服务等。

6、社会政策运行机制1、含义:即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2、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重要性A.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规范社会政策行动中各个行动者的行为。

B.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社会政策行动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C.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公共服务方式与个人自由选择。

7、价值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点界定和划分。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二)2024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二)2024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二)引言概述:社会政策是指国家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行动和举措的总称。

社会政策具有广泛的涵盖领域和复杂的内容,涉及到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健康、住房等方面。

在本文中,将重点探讨社会政策的相关知识点。

正文:一、社会保障政策1. 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目标2. 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和种类3. 社会保障政策的设计原则4.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和管理机制5.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二、教育政策1. 教育政策的特点及重要性2. 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关系3. 教育政策的目标和实施途径4.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优化5.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三、就业政策1. 就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2. 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手段3. 就业促进的政策措施与效果评估4. 就业培训和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5. 就业政策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四、健康政策1. 健康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2. 公共卫生与健康政策的关系3. 健康保障制度和政策的设计原则4. 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政策手段5. 健康政策的挑战与改革方向五、住房政策1. 住房政策的定义和目标2. 住房市场与住房政策的关系3. 住房改革与保障制度的发展4. 住房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调控5. 住房政策的创新与经验借鉴总结:社会政策是国家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和实施的行动和举措,涵盖领域广泛、内容复杂。

本文从社会保障政策、教育政策、就业政策、健康政策和住房政策等五个大点出发,分别阐述了相应的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政策面临的挑战,为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做出更有效的贡献。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要点

1,政策概念的定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P52,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P6特点:①公共性(最突出特点之一);②权威性(包括政策制定中的权威性和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③价值性(即指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④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3,社会政策的定义: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P11特点:①社会政策是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而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行动②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特征,其中包括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价值③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④社会政策坚持福利性原则⑤社会政策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①两者具有相同的目标,解决社会民众的基本需要问题②两者具有共同的原则③从制度和组织体系上看,两者均属于一个共同的社会福利体系④从功能关系上看,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4,社会福利的概念的含义:是指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广大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

5,社会问题: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特征①客观性②主观性③社会性④过程性积极作用:第一,社会政策能及时地回应社会问题向社会发出的挑战,就是说,作为社会政策的主体,国家或政府能够在社会问题出现的情况下,采取社会政策措施积极地干预社会过程,从而解决问题。

第二,从社会政策的过程来看,最初的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界定、政策模型的选择,随后的决策、实施以及评估和反馈,都有一整套科学的程序,加上公民参与、民主讨论机制的作用,社会政策的科学性得到了更有利的保证,从而使社会政策在解决神会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 知识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 知识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知识要点政策: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1)公共性:即公共政策是面向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的政策,而不是处理政府或其他任何一个组织的内部事务。

(2)权威性:一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权威性;二是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3)价值性: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做出判断,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决定公共政策的走向。

所谓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则是指某种政策行动相对其他行动而言的重要性程度,这种相对的重要性不是纯粹由客观事实来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由社会中的组织、利益群体或个人按其利益及主观偏好为基础而做出的主观判断。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一方面,制定和实施的某些公共政策能够符合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公共政策的走向往往与某些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实施公共政策实际上就是政府在各个利益群体之间实施强制性的利益分配。

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一)区别1、二者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具有不同的性质2、二者增进社会福利的路径不同3、决定二者的大前提不同。

公共政策:通过科学方法来制定公共政策。

但是社会政策的产生和形成经常是由于提出它们的人的信仰体系或价值观念。

(二)共同点(形成过程中的)1、一项具体的政策的确定往往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

2、确定下来的政策的设计、执行都应该主要以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的运用为主,以此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

(三)二者之间不确定的界限。

原因之一就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不确定我国社会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特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其他政策文件需要:指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即个体和社会为了维系其生存并求得发展而必须设法获得满足的摄取状态。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

社会政策概论第一讲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理性的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照顾老年人、贫穷者、病患及无助者?”“为什么我们需要社会服务及社会工作者?”“为什么人们不能为他们自己的生活负责?”“谁是社会政策的受惠人?”一.政策的基本特征1.含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它组织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政策是由特定的组织制订方案与规则,并按照预定的方案和规则来调动资源和实施行动的过程;(2)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政策是达到目标的重要手段,其本身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方向性是指对组织中的各种行动具有规范和引导方向的作用。

(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二.公共政策1.含义: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特点:(1)公共性:面向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体现为政策主体的公共性、政策对象的公共性、政策目标的公共性、政策过程的公共性(2)权威性:政府的权威来看于民众的授权;政府具有在国家机器支撑下的强制性的社会管理权;政府具有超越地方社会以上大范围的行政控制体系;政府可通过国家主权的原则抵制外来干预,以保持自己在国内公共事务中的最高权威(3)价值性: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作出判断,以此来决策公共政策的走向(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公共政策走向与某些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2.公共政策的层次:(1)基层社区:可以由社区权威机构制定和实施的基层社区公共政策行动;(2)地方性公共政策体系;(3)全国性公共政策体系;(4)国际性、区域性及全球性公共政策体系3.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领域:国防政策、外交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等目标与意义:(1)公共政策应通过利益综合原则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2)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关照原则和补偿原则;(3)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4)公共政策应该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5)应该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三.社会政策的诸多定义1.1873年,德国的一批经济学教授为解决当时的劳动问题,组织了“德国社会政策学会”,即社会政策一词的由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社会政策概论l● 考察题型:一、填空二、不定项选择三、名词解释四、论述题(展开、深?入)l● 复习要点:一、社会政策1、社会政策的概念:政府,政党或其它社会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尤其是在社会福利事业?方?面的政策。

2、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1)综合性:是以多学科的知识为基础的。

(2)应?用性:注重学科的实务应?用和操作。

(3)价值关联性:和价值密切相关,是?一个隐含价值的过程。

3、社会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社会政策实践4、社会政策的范围(主要领域):(1)社会保障政策。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5、社会政策的四?大要素:(1)社会政策的主体:① 含义:指的是发起或参与这?一?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当代社会政策中,主体?一般包括政府和其他各种组织。

② 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A.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

B.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

C.资源提供者。

D.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③ 社会服务领域中的组织体系:A.政府组织。

B.?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C.志愿者组织。

D.就业组织(雇主)。

E.互动组织。

F.初级群体。

G.商业性服务机构。

④ 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A.组织者:a.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承担?首要责任。

b.负责把握社会需求状况。

c.制定社会政策法规体系和?行动规划。

d.规范社会各类组织和个?人在政策?行动中的责任。

e.协调各类组织。

f.组织政策?方案的实施等。

B.资源提供者:a.只有政府有能?力、有效地调动庞?大的公共资源。

b.政府调动的最基本?方式----制定法律,依托公共?行政体系,通过税收和公共财政等;同时,政府还负责监督各类组织依法承担其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应负的财政责任,以及通过各种政策优惠和宣传?鼓动等?方式?鼓励各类组织的资源?支持。

C.社会服务提供者:即政府直接建?立和管理公共社会服务机构,如:?老?人院、医院、公?立学校、?儿童福利院等,提供各类福利性社会服务。

⑤ ?非营利组织:A.含义:是指以不盈利为?目标的社会服务组织。

B.特点:a.?非营利性,即不以盈利为?目标。

b.福利性,其提供的社会服务价格往往低于同类营利组织。

c.公共性,资产和运?行费?用有?一定?比例是来?自公共资源的?支持。

d.多元化的资源?支持系统。

(2)社会政策的对象:① 含义: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

② 分类:?一般性对象和专门的对象,以及普遍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3)社会政策的资源:① 含义:是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② 分类:资?金性资源(直接投?入资?金或投?入可以换算成资?金的物质)和?非资?金性资源(如志愿服务)。

③ 调动?方式:A.政府调动资源:a.税收b.专项收费B.?非政府组织调动资源:a.社会集资b.社会捐赠c.志愿者服务d.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④ 政府投?入资源的途径:A.税收投?入:通过统?一的税收得到财政收?入,然后再根据需要来安排在社会事务?方?面的财政?支出。

B.专项收费投?入:具有强制性特点,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还可分为“受益者收费”“?非受益者收费” 。

C.其他资助?方式----减免税费:虽然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但其效果是为了?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并帮助穷?人和特殊困难者,因此应该算是政府社会?支出的?一种。

分为对个?人的减免和对组织的减免。

D.其他资助?方式---?人员调配和物资调拨,前者指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调动一些机关及下属机构的?工作?人员,去从事?一些社会服务?工作,后者是指物资调拨?支配落后地区,帮助贫困者和其他困难者。

(4)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① 含义: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② 重要性:A.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规范社会政策?行动中各个?行动者的?行为。

B.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社会政策?行动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C.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公共服务?方式与个?人?自由选择。

③ 社会政策?行动的资?金供应模式:A.需求导向型B.预算约束型④ 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A.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

B.政府补贴供应?方C.政府补贴需求?方6、社会政策的制定:(1)社会政策的制定者:①?立法机关:指中央和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② ?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③ 政党:是核?心?力量。

④ 利益集团:是由共同?立场、观点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

⑤ 公民:最?广泛的间接制定者。

(2)社会政策的制定原则:① 社会效率和公正原则:兼顾?二者,社会公正要求社会政策的价值确?立和覆盖?面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社会效率要求社会政策必须有利于激励劳动者积极性,在最?小投?入成本下,获得最?大?支出。

② 系统原则:部门间横向联系。

③ 连续性原则:时间上纵向联系。

④ 可?行性原则:经济上的可?行性、政治上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3)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① 确?立社会政策议程。

② 社会政策的?方案设计。

③ 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

④ 社会政策的试点。

⑤ 社会政策的审批与?文本发布。

7、社会政策的执?行:(1)社会政策的执?行原则:① 坚定性原则:是由社会政策本?身固有的属性决定的,具有?高度原则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② 创造性原则:从实际出发,遵循实践标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是社会政策得到迅速的全?面的实现。

③整体性原则:把社会政策的执?行作为有机整体,发挥整体效应。

④ 时效性:社会政策?方案?一经做出,就必须及时果断的付诸实施。

(2)社会政策的执?行步骤:① 制定实施细则。

② 确定具体的资?金及其他资源的来源及使?用?方式。

③ 建?立?高效率的服务传递模式。

④ 建?立有效的组织及管理模式。

8、社会政策的作?用:(1)积极功能:保护既有制度,保护既得利益实现社会控制和保障社会安全。

(2)消极功能:抑制?革命,产?生依赖,增加?生产成本,挫伤市场机制,带来官僚机构。

(3)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功能;调节经济运?行功能;激励劳动积极性功能。

(4)社会功能:收?入在分配功能;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功能;社会政策控制功能。

(5)政治功能:社会管理功能;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功能;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稳定社会。

9、社会政策的评估:(1)含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管理?行为。

(2)特点:① 是有组织的?行为。

② 科学性和客观性。

③ 权威性。

(3)意义:① 是检验社会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

② 是决定社会政策修正、调整、继续或中?止的重要依据。

③ 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

④ 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4)评估者:领导、政策执?行机构、专家和群众。

(5)标准:① ?行动标准、收效标准和效率标准。

② 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

10、社会政策的调整、变动?方式:(1)社会政策的修订。

(2)社会政策的改?革。

(3)社会政策的终?止。

二、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的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范围:(1)各国政策包括:国防政策、外交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其他特殊政策等。

(2)还有的研究者强调公共政策特指国内的公共政策,不包括外交和国防政策。

3、公共政策特点:(1)公共性(2)权威性(3)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4)价值性6、公共政策的?目标:为了维护社会中公众的共同利益。

(1)应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

(2)应通过利益分配兼顾到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

(3)应考虑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应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

(5)应注意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三、其他1、政策的基本特征:(1)是有组织的活动。

(2)是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3)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是规则体系和?行动体系的结合。

2、《贝弗?里奇报告》:(1)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关于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

(2)提出了福利国家的原则是:充分就业原则、普遍性原则、政府全?面介?入原则。

(3)?目的是消除社会的“五?大病害” :匮乏、疾病、?无知、肮脏、懒惰。

(4)在战后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综合的和基本上覆盖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险体制,以取代旧的国民保险计划。

并以国民救助系统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

3、《伊丽莎?白济贫法》:(1)这是西?方社会政策发端的标志。

(2)背景:中世纪欧洲,需要帮助的?人越来越多,但同时,教会和私?人机构的救援难以应付需要。

(3)英国,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分析:① 济贫法的救助中,社会控制多于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

② 济贫法严格规定了受惠?人的资格,提供的救助也有限,并且短期为主,受惠者还要付出尊严和?自主权为代价。

③ 但?无论如何,这项法律奠定了300多年来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并为其他国家所效仿。

④ 1834年《新济贫法》依然沿袭这种济贫原则。

4、福利国家:(1)含义: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它不只是社会保险或公费医疗,也不只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助计划,甚?至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总和。

(2)“福利国家”?一词?首见于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邓普1941年所著《公民与教徒》?一书。

邓?氏依据welfare和warfare在字形和读?音的相似之处,巧妙?生动地提出由welfare state(福利国家)来代替纳粹德国式的warfare state (战争国家)。

5、台湾社会政策体系的受保?人群:公、军、劳、农四?大体系,军、公、教?人员的保障待遇优于劳?工、农民和其他?人员。

6、国家福利模式:(1)含义:指由政府负责为民众提供各种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福利模式。

(2)优点:① 可以为社会提供普遍性的、?大规模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② 可以很好地调动社会资源,能够保证社会政策?行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③ 更好地体现福利性特点,在体现社会公平、社会保护和其他社会价值?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3)缺点:① 政府部门缺乏改进?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动?力。

② 会导致?一些?人对政府的福利依赖,降低?自?身努?力的动?力。

③ 过多包办社会福利服务,可能导致政府在此领域的垄断,抑制?自由竞争,并妨碍受益者对服务的?自由选择。

7、弱势群体相关内容:(1)产?生原因:① ?自?身?方?面:由于其?身体状况、?自?身?文化技术素质的局限,?而导致在经济、社会、政治?生活中能?力的低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