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教案第一册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高二年级课标要求: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原因。
课标解读:“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是本节重点内容之一。
前承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动,后接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是太阳辐射在地表时空分布规律的具体表现,是理解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气候带、自然带形成的知识基础,也是理解人地协调的知识基础。
“说明”表示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此项地理意义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是重中之重,同时这些规律形成的原因也需要理解。
教学目标: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等方式完成有关学习任务,从而认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的原因。
(重点)2、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重点)3、分析说明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有关的生活现象。
(难点)五、教学思路:1、“看图说话”为明线,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独立思考等方式边看图边解锁任务,完成4大规律的学习;2、情境创设“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为暗线,在掌握地理规律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解决生活的地理问题。
六、教学过程:提问:以上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你能说出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吗?看图说话一读教材10页图1.15,完成以下任务:1、找到不同节气日出日落时间;2、根据该地不同节气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长。
思考:昼夜长短为何有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对太阳辐射带来什么影响?学生看图简单计算,回顾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迅速回答。
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铺陈。
看图说话二太阳高度即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读教材10页图1.15,完成以下任务:学生根据老师提供概念,观察图片,说出不同从“看图说话一”的“计算”到本阶段的“对比”,适1、说出日出、日落太阳高度;2、对比该地不同节气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8: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时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教学目标』1.用动画演示法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规律;2.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正午太阳高度3.能从地球运动导致的自然变化中理解四季划分和五带形成。
『教学重难点』1.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2.一年四季中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的视频,说明日期不同,升国旗的时间也不一样,引出问题:天安门升国旗的时间是以天亮为准呢还是以日出的时刻为准?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主题内容师:请同学们看图并阅读课本P18课文回答:1、什么是昼弧?2、什么是夜弧?3、昼夜弧长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是什么?4、比较图中昼夜弧的长短生:看图和阅读教材后回答。
师:总结,昼夜弧长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昼弧长则昼长,夜弧长则夜长,昼弧与夜弧相等则昼夜等长。
并引导学生通过昼夜弧的度数怎么样计算昼夜长短?生: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昼长+夜长=24小时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三幅图,说说在二分二至日赤道上的昼夜状况如何?生:观察图片后回答:赤道上始终是昼夜平分师:进入第一个探究,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探究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观察以后叫一位同学回答。
生:通过动画的观察得出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结论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晨昏线的位置也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师:进行点评和强调得出探究的第一个结论。
师:继续进行第二个探究:请同学们先观察地球公转运动的动画后活动探究: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说出在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夜长短状况如何?跟纬度有什么关系?生:认真观察动画并带着问题思考,并得出二分二至日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是: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二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第2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①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00-日出时间)×2=(日落 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00-日落时间)×2。 (3)特殊地点的昼夜计算。 ①赤道上:昼长=夜长=12小时。 ②极昼区:昼长=24小时,夜长=0小时。 ③极夜区:昼长=0小时,夜长=24小时。
(2)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故除春、秋分日外,某地点昼长或夜长越接 近12小时,越靠近赤道,纬度也就越低。
(3)同一地点,距春分日或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想一想1: 春秋分昼夜都等分,如何判断是春分还是秋分? 【答案】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来判断,春分日后北半球昼变长、夜 变短;秋分日后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小技巧: 根据昼夜长短判断直射点位置 (1)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 (2)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 (3)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
①概念:□15太__阳__光__线__与地平面的夹角,又称太阳高度。
②数值: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 度是0°。
③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正午时的太阳高度,其计算公式为H=90° -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纬度分布。
每年有□21 ___两_____次直射
[小提醒]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并非都达到了一年中 的最大值。
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而不 是在夏至日,但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时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四季更替
(1)形成:由于 □22 昼__夜__长__短__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太阳辐射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一教案:第1-5章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教学目标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2.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很久以前,人们一度认为地球上之所以有白天和黑夜,是因为太阳围着地球转动,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地球一直在自转才是造成日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
于是人们开始探索由此引发的下一个问题,即:地球已经自转了45亿年,它的初始动力来自于哪里?对于这个问题,牛顿曾说地球自转是因为“被踢了一脚”,是谁“踢”的这一脚呢?牛顿的答案是:上帝。
大家都知道,虽然牛顿提出的这种观点,可以完美地解释宇宙万物为何可以如此有条不紊的运行,但是这种观点却是不可证伪的,因此不在现代科学的研究范围内。
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要说地球自转是因为“被踢了一脚”,那么是谁“踢”的这一脚呢?由于现在还没有制造出时间机器,我们并不能回到45亿年前进行实地勘察,所以科学家只有根据之前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以及观测到的各种现象来推测这个问题的答案。
就目前来看,在诸多理论中,“星云假说”在科学界得到的认同度是最高的。
[新课教学]: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作地球的自转。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思考】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学生: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旋转。
2.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3.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日。
(1)以太阳为参照物,则1日的时间长度为24时,称为太阳日。
(2)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则1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称为恒星日。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地球运动与昼夜长短变化关系的理解。
2.教学方法:采用个人练习、小组互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活动:完成以下练习题:
a.解释地球自转、公转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b.绘制地球五带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会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地球运动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昼夜长短变化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关爱自然的情感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阐述地球运动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以及不同纬度、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举例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3.教师引导:通过动态演示地球运动过程,解释地球自转、公转对昼夜长短变化的作用原理。
4.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地球运动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培养地理思维和解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地球运动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如GIS、遥感等,辅助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球运动现象,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3.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a.通过动态演示、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运动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b.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纬度、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掌握地球五带昼夜长短的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8: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8: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教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时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教学目标』1.用动画演示法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规律;2.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正午太阳高度3.能从地球运动导致的自然变化中理解四季划分和五带形成。
『教学重难点』1.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2.一年四季中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的视频,说明日期不同,升国旗的时间也不一样,引出问题:天安门升国旗的时间是以天亮为准呢还是以日出的时刻为准?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主题内容师:请同学们看图并阅读课本P18课文回答:1、什么是昼弧?2、什么是夜弧?3、昼夜弧长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是什么?4、比较图中昼夜弧的长短生:看图和阅读教材后回答。
师:总结,昼夜弧长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昼弧长则昼长,夜弧长则夜长,昼弧与夜弧相等则昼夜等长。
并引导学生通过昼夜弧的度数怎么样计算昼夜长短?生: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昼长+夜长=24小时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三幅图,说说在二分二至日赤道上的昼夜状况如何?生:观察图片后回答:赤道上始终是昼夜平分师:进入第一个探究,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探究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观察以后叫一位同学回答。
生:通过动画的观察得出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结论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晨昏线的位置也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师:进行点评和强调得出探究的第一个结论。
师:继续进行第二个探究:请同学们先观察地球公转运动的动画后活动探究: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说出在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夜长短状况如何?跟纬度有什么关系?生:认真观察动画并带着问题思考,并得出二分二至日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是: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二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高中地理必修1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时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教学目的』1.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四季和五带的概念。
2.理解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理解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掌握计算不同纬度太阳高度的方法。
3.进一步掌握不同时间的晨昏线的画法学会分析世界各地昼夜长短的关系。
4.了解地球上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重难点』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讲授过程』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2、计算二分二至时的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首先找出地方时十二点所在经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3、规律:4、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5、计算:H=90°-|θ-δ|(θ为某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夏半年用“+”,冬半年用“-”。
)(举例):夏至日,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分析):夏至日:δ=23°26′N;θ为济南的纬度=37°N;此时是夏半年H=90°-37°+23°26′=76°26′(练习):冬至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H=90°-40°-23°26′=26°34′[承转]计算几个点的日出时间根据几个点的日出时间来计算昼长(将图转换一下~关于昼弧与夜弧)总结此时的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季节移动)。
地球侧视图1. 地球侧视图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日照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赤道为一条居中直线。
居中的一条经线也为直线,其余各条经线为弧线。
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垂直,并平分赤道。
二分日时,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将任意一条纬线平分为昼弧、夜弧);二至日时,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除赤道上昼夜平分外,其它各条纬线的昼弧与夜弧都不相等。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
第一章
地理
内容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程标准呈现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当地昼
夜变化的特点并了解四季的更替,增强区域认知素养
结合实例,说明 2.通过观测当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解释其变
地球运动的地 化原理及其产生的影响,提高综合思维素养
探究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
[情境探究] 杭州(30°N)的王先生在家中阳台外侧设计了一款可进行调节的活动遮阳 板,以实现良好的遮阳和采光效果。其中遮阳板长度和高度均可根据室内 光照需求进行调节。
结合材料探究: (1)若遮阳板长度、高度不变,作图并说明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室内获得的光 照最多的节气。(综合思维) 提示
理意义
3.结合身边的生产、生活现象,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理
论,解释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等现实中的实际
问题,提高地理实践力素养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意义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用来描述 太阳辐射 在地表的分布 因时因地的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反映 日照时间 的长短。 (2)正午太阳高度反映 太阳辐射 的强弱。 2.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与夜弧、昼长与夜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①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昼弧和夜弧等长,昼夜 等长 。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①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 90° ;
②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 0° 。
(2)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降低。
1.2地球的公转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导学案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021-2022学年度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的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能够说出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2. 括出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3.学会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重点关注】1.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知识清单】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变化:指地球各纬度带上昼夜长短的变化。
2.昼夜长短状况的判断--------看“弧长”晨昏圈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弧和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夜,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
3.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夜,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现象。
如上图所示:4.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①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同线等长)。
②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为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
特别提醒:除春、秋分日外,昼长越接近12小时,则表明此地靠近赤道。
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
(3)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
(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 极昼(极夜),南,北极点各约有 极昼、 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 。
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需时间 ,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地区极昼;而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运行时间 ,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3节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的更替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的更替学习目标理解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进而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取决于昼弧和夜弧的长短(1)昼孤和夜孤的界线:晨昏线。
(2)特点⎪⎪⎪ —昼弧长于夜弧:昼长夜短—昼弧短于夜弧:昼短夜长—昼弧等于夜弧:昼夜等长2.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①______________。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②______________。
(3)北半球夏半年(③________日至④________日)a .北半球各地⎩⎪⎨⎪⎧昼长⑤夜长纬度越高,⑥ 北极附近出现⑦b .夏至日北半球⎩⎪⎨⎪⎧ 各地昼长达一年中⑧ 极昼范围达⑨ c .南半球情况相反。
(4)北半球冬半年(⑩______日至次年⑪______日)a .北半球各地⎩⎪⎨⎪⎧ 昼长⑫夜长纬度越高,⑬北极附近出现⑭b .冬至日北半球⎩⎪⎨⎪⎧ 各地夜长达一年中⑮ 极夜范围达⑯ c .南半球情况相反。
二、四季的更替1.成因⎪⎪⎪⎪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太阳辐射的时间变化⇒四季更替2.纬度差异(1)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的是:⑱______________。
(2)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也不明显的是:高纬度地区。
(3)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⑲________________。
三、五带的划分1.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3.划分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昼夜长短变化1.下图中AEF弧线是晨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右图中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2)图中各点中太阳高度角大于0°的点是__________。
(3)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E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时。
考查点二四季、五带的划分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教学设计第一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天文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图表、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布置课后作业: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现象,撰写观察报告。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撰写一篇观察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报告内容需包括观察时间、地点、方法,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和感悟。
2.制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要求模型能直观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以及产生的昼夜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3.地理图表的观察、分析和解读能力。
4.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是什么?
b.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c.如何运用地理图表分析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2.小组分享:各小组将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提问。
(四)课堂练习
1.判断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教案】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备课人课型新授课审核人授课日期核心素养目标1.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能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环境观、科学价值观。
2.综合思维: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并能解释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等问题。
3.区域认知:了解公转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
4.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思政目标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人地和谐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重点: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难点:掌握太阳直射情况与太阳高度、二分二至的关系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备共案个案设计新课导入问题引领: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知地球公转,导入新课。
每年冬至日前后的正午时分左右,故宫乾清宫内的“正大光明”匾额,会由西向东被地面金砖反射的阳光照亮,出现“点亮金匾”的奇特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认识公转时的形态以及运动轨迹。
新课讲授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学生模拟活动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一名组长,1名模拟太阳,1名模拟地球,1名解说员。
要求:展示出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展示动画:2.小结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与轨道面夹角保持为66.5°。
3.在图中分别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注:学生上讲台来画出来新课讲授4.思维提升:如果地球是直立的,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小结: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地球上不会出现四季交替。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问题引领:季节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是指对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
你可以想象太阳光由光束组成。
阳光直射地球表面时,地面单位面积照射的光束,会比太阳斜射时地面单位面积照射的光束多,得到光束越多的地区气温就高,相反温度就低。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优质课件教
导入:早晨,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天安门广场所在地平线相平时,为北京天安门的升旗时间,日期不同,升旗时间也有所差异。
例如,每年1月11日为7时36分,6月6日为4时36分,在此期间平均每日提前约1分钟。
结合材料探究:为什么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1月11日为7时36分,而6月6日为4时36分?提示 1月11日处于北半球冬半年(9月23日前后至次年 3月21日前后),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于6时;6月6日处于北半球夏半年(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6时。
黄赤交角的影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
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之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思一思:①什么是太阳直射点?②太阳直射点为什么会移动?③太阳直射点怎么移动?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和夜弧概念: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昼弧是指纬线位于白昼的部分,夜弧是指纬线位于黑夜的部分。
2.昼夜长短①表示: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的关系,可以用这个地方所在纬线上的昼弧和夜弧的关系来表示。
②昼夜长短的三种情况:◆昼弧长则昼长,昼长夜短,如图30°N上的昼夜情况◆昼弧夜弧相等,昼夜等长,如图赤道上的昼夜情况◆夜弧长则夜长,昼短夜长,如图30°S上的昼夜情况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即昼夜等长③昼夜长短的变化过程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移动→昼夜弧变化→昼夜长短变化a、时间变化(同地不同时)即在同一地点,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b、空间变化(同时不同地)即在同一时间,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a、昼夜长短的时间(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反之)•看“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通过地理课件的演示,观察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
(地理实践力)2.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总结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综合思维)3。
运用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及其意义。
(人地协调观)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和夜弧: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与它所在纬线昼弧与夜弧的长度有关.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2.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
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到最大.(3)北半球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
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范围也达到最大。
(4)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时.二、四季的更替1.天文四季(1)表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2)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出现明显的四季变化。
(3)划分①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起点.②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起点.2.气候四季(1)划分目的:与气候变化相吻合。
(2)划分方法:北温带国家多把3、4、5月确定为春季,6、7、8月确定为夏季,9、10、11月确定为秋季,12月和次年1、2月确定为冬季。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
(1)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别越大。
()(2)自9月1日到教师节,我国各地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3)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短。
()(4)全球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特征明显;低纬度、高纬度地区“四季模糊”,特征相似。
()(5)太阳直射点所在地()A.昼最长夜最短B.太阳高度最大C.昼夜等长D.昼长夜短[提示](1)×二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其余时间,除了极昼极夜的地区外,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别越大。
(2)√自9月1日到教师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因此我国各地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3)×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4)√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不大,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大,全年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多,全年皆夏,没有真正意义的冬季,季节更替不明显.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很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很小,获得太阳辐射能较少,全年皆冬,没有真正意义的夏季,季节更替也不明显。
(5)B[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就昼夜长短而言,除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外,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相反的半球昼短夜长。
就太阳高度而言,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最大,为90°。
]昼夜长短的变化材料下面两个表格为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节选)。
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夏季节选)时间内容备注7:20—7:40起床7:40—8:00早操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冬季节选)时间内容备注7:40—8:00起床8:00—8:20早操问题1(综合思维)夏季作息时间为什么比冬季作息时间提前?提示:夏季白昼时间比冬季长,日出早。
问题2(综合思维)九月份新学期开学至立冬节气期间,白天和黑夜分别有什么变化?提示: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
问题3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什么关系?提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错误!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4.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5.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夜弧求昼长、夜长(昼弧、夜弧的长短反映昼夜长短)昼长时数=错误!夜长时数=错误!(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长、夜长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时)×2夜长=24时-昼长(3)根据相关性计算①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
②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
如40°N的地区昼长是15小时,则40°S的地区夜长为15小时。
[拓展延伸]昼夜长短与太阳的方位(与日影朝向相反)1.日出、日落太阳的方位①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晨昏线与极昼、极夜边缘纬线的切点)外,全球其余各地均是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则是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②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外,全球其余各地均是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则是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③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均是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④时间变化规律是:同一地点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同直射点的移动一致.2.正午太阳的方位正午日影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太阳直射的纬线上,太阳处于天顶(正上方)上.②太阳直射纬线以北的地区,太阳处于正南方。
③太阳直射纬线以南的地区,太阳处于正北方。
1.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C点的昼长为()A.24小时B.12小时C.20小时D.10小时(2)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A.太原B.长春C.南昌D.昆明(1)C(2)B[第(1)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C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5∶1,昼夜之和是24小时,所以其昼长约是20小时。
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所示日期为夏至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且位置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枯荣,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
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国人却通过观天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从惊蛰到芒种,从霜降到大雪,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四季。
问题1(综合思维)四季的成因是什么?提示:四季的形成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关。
问题2(综合思维)我国与众不同的四季是如何划分的?提示:我国的四季与欧美四季的划分有明显不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基础划分的。
错误!1.四季产生的原因从天文现象上看,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
如下图所示:2.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3.不同的四季的划分方法2.读五带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D.低纬度地区(2)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A.寒带的范围变大B.温带的范围变大C.热带的范围变小D.寒带的范围变小(1)B(2)A[第(1)题,热带地区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全年皆夏,四季变化不明显;位于南、北两极地区的寒带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全年皆冬,四季变化不明显;低纬度(0°~30°)地区有热带分布,全年皆夏;只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南、北温带,一年中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季节更替最明显.第(2)题,黄赤交角的大小对五带的划分影响很大。
如果热带的纬度范围变为赤道到南、北纬30°,那么寒带的纬度范围为从南、北纬60°到南、北纬90°。
由此可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地理实践力:观察地球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分布特点地球同纬度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且昼夜变化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天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
具体如下图所示:下图是甲、乙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关于地心对称B.关于地轴对称C.关于赤道对称D.关于极点对称(2)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h的值是()A.23。
5°B.43°C.47°D.66。
5°(3)下列关于该日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正午太阳方位相同B.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C.乙地有极昼极夜现象D.乙地位于南美洲(1)A(2)C(3)B[第(1)题,根据甲地的昼长与乙地的夜长相等,故判断两地南北纬相反,纬度相等.且两地的正午时间相差12小时,可判断两地的经度相差180°.第(2)题,根据北半球夏至日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可判断乙地位于北半球,甲地位于南半球,设两地的纬度为X,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
5°N,利用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
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甲地位于南半球,且甲地的太阳高度最大,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4时30分,故当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
][素养立意]本题组通过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考查了昼夜长短对称分布规律的应用等,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题组1昼夜长短的变化(生活中的地理)下表为某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1。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A.地球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1.B 2.C[第1题,三地相比较①昼夜变化幅度大,②昼夜变化幅度小,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
第2题,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北京昼长夜短,并且昼渐长。
因此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题组2四季的更替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