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新生儿护理常规
产科护理常规
产科护理常规
1. 产前准备
- 确保产妇的身体状况良好,不存在严重的孕期并发症。
- 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包括血压、血糖、体重等指标监测。
- 为产妇提供合适的营养和饮食建议,保证营养充足。
- 帮助产妇准备生育计划和出生计划。
- 提供产妇和家属心理支持和教育。
2. 分娩过程护理
- 监测产妇的宫缩情况和胎儿心率,确保安全。
- 给予产妇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按摩、热敷等。
- 协助产妇保持正确的呼吸和姿势。
- 提供产妇和家属心理支持和鼓励。
- 协助医生进行分娩操作,如剖宫产等。
3. 产后护理
- 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 协助新生儿喂养,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 为产妇提供恢复期护理,包括清洁、伤口处理等。
- 提供产妇和家属产后护理指导,如产后康复锻炼、乳房按摩等。
- 协助产妇处理产后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
4. 出院指导
- 提供产妇和家属关于早期育儿的指导,如新生儿护理、喂养
技巧等。
- 告知产妇家属产后定期复诊和检查的重要性。
- 提供卫生和卫生保健方面的建议,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等。
- 解答产妇和家属的疑问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
以上是产科护理的常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和补充。
产科护理旨在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提供全面
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产科护理常规
第二节产科一、产科一般护理1. 入院护理孕妇入院时,接诊护士应热情接待,护送至床边及时通知医生看病人,由责任护士做好入院介绍及婴儿安全管理制度宣教。
2. 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超过37.5℃连测体温4次。
观察血压变化,异常者进行血压监测。
(2)专科病情观察了解围生保健检查情况;检查胎方位,了解宫口开大情况及胎先露入盆程度;初产妇或有难产史的经产妇,需做骨盆外测量;严密观察宫缩及胎心变化,注意临产征兆及异常情况的发生,初产妇宫口开大1.5cm或经产妇有正规宫缩,可送至产房待产。
3.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适量脂肪及糖类,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
妊娠合并疾病者按医嘱要求落实饮食。
4. 监测体重每周测量体重1次,每周体重超过0.5kg 时应告知医生。
5. 心理护理鼓励孕妇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好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
6. 消毒隔离孕妇合并传染病者,应做好床边隔离,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7. 健康教育(1)指导孕妇正确计数胎动方法:早、中、晚各监测胎动1次,每次1小时,3次的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次数,如12小时的胎动次数<10次或每小时<3次,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取左侧卧位。
胎动消失后,胎心在24小时内也会消失,应予以重视,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每天监测胎动可预测胎儿的安危。
(2)指导孕妇休息时尽量取左侧卧位,左侧卧位可减轻妊娠期右旋子宫对腹部下腔静脉的压迫,从而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量。
(3)指导孕妇间断氧气吸入,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
二、产褥期护理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至非孕期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
一般为6周。
【护理常规】1. 休息与体位会阴无伤口者取自由卧位,有伤口者宜健侧卧位或平卧,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便恢复体力。
鼓励产后24小时内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 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和富于营养的饮食,适量的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常规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常规
凡胎龄达到37周至不足42周,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上者,称足月新生儿。
1.转入病房后,即刻核对:胸牌、腕带、性别,出生时间及分
娩方式等新生儿信息。
若发现新生儿有畸形或先天性缺陷时,应立即向产妇及家属说明,并让其亲自查看。
2.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应注意保暖,保持室温22~24℃,湿度55%~65%。
3.取侧卧位(最好右侧卧位),预防误吸。
4.观察新生儿的体温、面色、反应、呼吸、哭声、吸吮力、哺乳量及肌张力等,检查脐部有无渗血。
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每天监测新生儿黄疸指数,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母婴同室时母、婴分离不得超过1小时∕天。
6.测体重1次∕天,若生理体重下降6%以上,应报告医师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7.淋浴1次∕天,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干燥。
脐部用75%乙醇1~2次∕天,保持干燥。
8.记录大小便次数及性状,24小时内无尿者,应加强喂养,24小时无大便者,应检查有无肠道畸形,并应报告医师。
9.执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并指导协助母亲哺乳,做到早接
触、早吮吸、早开奶,鼓励按需哺乳,频繁吸吮,刺激乳汁分泌,母乳不足者,遵医嘱酌情给予补充。
10.出生24小时内,无特殊情况者,做好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
11.出生2~3天适时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出生72小时后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
12.出院时全面体检,核对新生儿腕带、胸牌上的床号、姓名、性别,确定无误后,将新生儿包好,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
产科护理常规
产科护理(一)产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分娩前护理】1) 热情接待孕妇入院,介绍病室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护士、科主任及护士长,测量生命体征、磅体重并询问病史,连同病历送入待产室进行产科检查,做好各项记录。
2) 通知当班医生,遵医嘱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及胎心监护。
3)嘱孕妇尽量左侧卧位,注意休息。
4) 教会孕妇自数胎动,如有胎动过多或过少及时报告医生5)指导孕妇进营养丰富的饮食,富含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铁、钙、纤维素,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
6) 室内定时通风换气,温湿度适宜。
7) 观察生命体征及产程进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8)讲解分娩配合、产褥期保健及母乳喂养知识。
9) 如剖宫产则按剖宫产术前护理。
【分娩后护理】1) 产妇返回病房,当班护士应与助产士做好床旁交接,了解分娩过程,按摩子宫,协助产妇卧床休息。
2) 观察子宫复旧及阴道流血情况。
产后24小时内每2小时按摩子宫一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鼓励产妇多喝水喝汤,产后4-6小时协助排尿,必要时遵医嘱导尿。
4) 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体温超过37.5'C以上者每日测四次,连续三天平稳后改每日一次5)指导产妇每日会阴清洗二次,保持会阴清洁。
6)观察会阴伤口愈合情况,如异常报告医生。
7)嘱产妇早开奶,做好乳房护理。
8) 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协助必要的生活护理。
9) 剖宫产按剖宫产术后护理。
【健康指导】1) 宜进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素食物,多喝汤类饮食。
2)室温宜22—24℃,相对湿度50%—70%, 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3) 指导母乳喂养,提供母乳喂养知识。
4) 指导新生儿护理方法,如新生儿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新生洗浴等。
5) 保持外阴清洁及个人卫生,每日会阴清洗。
6)产后42天禁止性生活及盆浴,42天后采取避孕措施,指导产妇选择适合的避孕方法,一般顺产后3个月剖宫产后半年可以放环避孕。
7) 嘱产妇于产后42天携婴儿回医院进行产后健康体检。
妇产科入院护理常规
妇产科入院护理常规妇产科入院护理是指对妇女和新生儿进行入院后的护理工作。
这项工作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妇产科入院护理的常规。
一、入院前的准备工作入院前,护士需要准备好各种相关的器械和设备,确保一切的准备工作都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她们的病情和需求,为她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导。
二、入院手续的办理当患者到达医院时,护士需要帮助她们办理入院手续,包括填写入院登记表、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等。
此外,护士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便更好地了解她们的病情。
三、入院后的护理工作1. 住院环境的安排护士需要确保患者住院的环境整洁、舒适,并提供必要的卫生用品和生活用品。
同时,还要注意维护患者的隐私和安全,确保她们的个人财物不受损失。
2. 病情观察和记录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
此外,还需要观察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疼痛管理妇产科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程度的疼痛,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人差异,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方案。
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支持等方式,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4. 产后护理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护士需要保证新生儿的营养摄入、体温调节、皮肤护理等方面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指导产妇正确哺乳、进行会阴护理等,促进产后康复。
5. 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在妇产科入院护理中,护士还需要给予患者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
产妇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护士需要耐心倾听她们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6. 家属教育和指导妇产科入院护理不仅关注患者自身的需求,还需要关注她们的家属。
护士需要为家属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者,并减轻他们的焦虑和负担。
7. 出院准备和指导当患者即将出院时,护士需要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并指导她们进行出院准备工作。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产科病房护理是指在产科病房中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的常规护理工作。
产科病房是一个专门为孕妇和新生儿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场所,旨在确保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一、孕妇护理常规1. 体格检查:护士应定期对孕妇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观察孕妇的一般状况和体重的变化。
2. 饮食护理: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护士应监测孕妇的饮食摄入情况,并提供必要的营养咨询和指导。
3. 活动护理:鼓励孕妇适度活动,如散步、做适当的体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
护士应指导孕妇正确的姿势和活动方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4. 皮肤护理:护士应定期检查孕妇的皮肤状况,特别是褥疮和水肿等问题。
保持孕妇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摩擦和过度按摩。
5. 心理护理:孕妇在产科病房中可能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护士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孕妇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6. 疼痛管理:产妇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应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镇痛、热敷、按摩等。
7. 产前准备:护士应指导孕妇进行产前准备,包括了解分娩的过程和技巧、学习正确的呼吸和放松方法,以及了解产后护理等。
二、新生儿护理常规1. 新生儿观察:护士应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观察,包括检查呼吸、心率、体温、皮肤颜色、反射活动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 喂养护理:护士应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体重,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
对于母乳喂养,护士应提供正确的哺乳指导和支持。
对于人工喂养,护士应准备好奶瓶和配方奶,并按照医嘱进行喂养。
3. 温度调节:新生儿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敏感,容易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护士应保持产房的适宜温度,并根据新生儿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环境温度和衣物。
4. 睡眠护理:新生儿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促进生长和发育。
护士应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避免噪音和刺激,帮助新生儿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妇产科护理常规完整版
妇产科护理常规完整版
一、孕妇护理:
1.孕前指导:包括注意营养、生活习惯、健康锻炼等方面的指导,提
醒孕妇预防孕妇疾病,如妊娠中毒症、妊娠糖尿病等;
2.孕期营养指导:包括合理膳食搭配、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孕妇体重监测:关注孕妇的体重变化,预防孕期过度肥胖或不足造
成的健康问题;
4.孕妇常规体检:包括血压、体重、腹围的监测,以及定期妊娠检查;
二、产妇护理:
1.产前准备:包括清洁、准备分娩所需物品等;
2.助产技术:协助产妇进行分娩,包括宫缩观察、胎儿心率监测、侧
切缝合等;
3.产后护理:包括身体清洁、缝合伤口护理、催乳、产后排尿和排便等;
5.乳房护理: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技巧,预防乳房疼痛、乳腺炎等问题;
6.家属教育:指导产妇的家属正确照顾产妇,提供母婴护理知识。
三、新生儿护理:
1.新生儿清洁:清洗新生儿身体、头发、面部等,保持清洁卫生;
2.新生儿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监测新生儿的吃奶量和排
便次数;
3.身体观察: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新生儿早期预防接种:指导家长熟悉和正确实施新生儿早期疫苗接种;
5.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尿布疹和湿疹等皮肤问题;
6.家属教育:指导家属正确照顾新生儿,提供产后恢复和母婴护理知识。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包括孕妇护理、产妇护理和新生儿护理。
护士应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孕妇、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
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引言概述: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是指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医院在产科病房内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些制度旨在提供全面的照护和监测,确保新生儿能够得到最好的保健和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新生儿监测与评估1.1 体征监测: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定期监测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皮肤颜色、肌张力等指标,以确保新生儿的生理状况正常。
1.2 食量和排泄监测:医护人员需要记录新生儿的饮食量、尿量和大便情况,以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排泄功能正常。
1.3 发育评估:通过对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生儿的发育异常,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新生儿喂养管理2.1 母乳喂养: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鼓励母乳喂养,医护人员会提供相关指导和支持,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母乳营养。
2.2 配方奶喂养: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医护人员会根据医嘱进行配方奶喂养,并确保喂养方式正确、卫生条件良好。
2.3 喂养记录:医护人员会详细记录新生儿的喂养时间、方式和量,以便及时评估新生儿的营养状况和调整喂养计划。
三、新生儿护理3.1 温度调节: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要求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同时为新生儿提供适当的衣物和床上用品,以防止新生儿受寒或过热。
3.2 尿布更换:医护人员会定期更换新生儿的尿布,保持其干燥和清洁,避免尿布疹等皮肤问题的发生。
3.3 皮肤护理:医护人员会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涤剂为新生儿进行皮肤清洁和护理,以保持其皮肤的健康和干净。
四、新生儿安全管理4.1 安全睡眠: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要求将新生儿放置在安全的睡眠环境中,避免窒息和其他睡眠相关的意外事件发生。
4.2 防止感染:医护人员要求严格遵循洗手和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新生儿不受到感染的风险。
4.3 安全抱持和携带:医护人员会教会家长正确的抱持和携带新生儿的方法,以避免意外摔伤或其他伤害。
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
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引言概述: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是指针对新生儿在产科病房的护理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的内容。
一、新生儿护理团队的建立1.1 确定专业护理团队:产科病房应设立专门的新生儿护理团队,包括产科医生、儿科医生、产科护士和儿科护士等专业人员。
1.2 制定护理团队职责:明确每一个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
1.3 开展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护理团队成员进行新生儿护理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
二、新生儿健康监测与评估2.1 定期体格检查:对新生儿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包括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2 专业评估工具:采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神经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
2.3 高危新生儿护理: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危新生儿,要进行更加细致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其健康稳定。
三、新生儿喂养管理3.1 母乳喂养宣传:积极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3.2 奶量监测:监测新生儿的进食量和体重变化,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3.3 配方奶喂养: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要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并进行正确喂养。
四、新生儿感染预防与控制4.1 消毒措施:严格执行产房和护理用具的消毒制度,确保新生儿的环境清洁卫生。
4.2 手卫生宣教: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宣教,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3 隔离护理:对于有传染病史或者感染风险的新生儿,要进行隔离护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五、新生儿家属教育与支持5.1 产后护理指导:为新生儿家属提供产后护理指导,包括新生儿喂养、生活护理、常见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5.2 心理支持:关注新生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服务。
5.3 定期回访:建立新生儿家属档案,定期进行回访,了解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家庭生活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注意事项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注意事项
产科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乎到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以下是产科一般护理的常规注意事项:
1. 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产妇生命体征的监测是产科护理的基
本工作。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监测,以及产妇的意识状
态和疼痛程度的评估。
2. 观察产程,护士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产程,包括宫缩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以及胎儿的心率。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
医生。
3. 保持产妇的卫生,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护士需要协助产妇进行个人卫生护理,保持外阴和会阴的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4. 鼓励产妇进行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产程,护
士可以鼓励产妇进行适当的活动,如走动、换姿势等,有助于减轻
产妇的疼痛和促进胎儿的下降。
5. 提供情绪支持,分娩是一次身心都需要极大支持的过程,护
士需要给予产妇充分的情绪支持,鼓励她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减轻
焦虑和恐惧。
6. 产后护理,产后护理同样重要,护士需要密切观察产妇产后
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排尿情况等,并对产妇进行产后护理教育,指导她们正确哺乳、个人卫生和恢复锻炼等。
以上是产科一般护理的常规注意事项,护士需要在工作中严格
遵守这些注意事项,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妇产科临床护理常规
妇产科临床护理常规第一章、生理产科护理常规(一)、产科一般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做好入院评估及健康教育,做好护理记录。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及舒适。
每日湿式清扫地面2次,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
3.一般产妇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饮食,特殊情况饮食遵医嘱。
4.入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每天3次,连续3天无异常者改每天1次。
体温在37.5℃以上者每天4次,39℃以上者每4小时1次,39.5℃以上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每天记录大便1次。
5.根据有无产兆,将患者送入待产室或病房,遵医嘱进行分级护理;观察胎心及产兆,根据医嘱监测胎心次数,如有胎心异常者予以吸氧,左侧卧位,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如有胎膜破裂者嘱患者卧床,听胎心音并立即报告医师。
6.经常巡视患者,了解病情,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及健康指导,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7.根据患者心理特征,实施心理护理。
(二”第一产程护理常规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临产后立即送入待产室。
助产士热情接待患者,作好环境介绍,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强化教育,帮助患者掌握分娩时的呼吸技巧和躯体放松技巧,以便顺利渡过分娩全过程。
3.认真查看门诊资料,掌握患者孕期动态,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产时评估。
4.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清洁及空气清新。
5.注意患者的营养,鼓励少量多次进食,以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为宜,并注意摄入足够水份。
6.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每隔4〜6小时测量血压1次,特殊患者按医嘱执行。
潜伏期每1〜2小时、活跃期每15-30分钟听胎心1次,每次听诊1分钟,每小时观察宫缩1次,必要时做胎心监护。
适时在宫缩时进行肛查或阴道检查,并及时做好记录。
7,做好心理护理,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
8.注意患者的休息及膀胱排空情况,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和补液,鼓励待产妇每2~4小时排尿1次,做好外阴皮肤准备。
9.胎膜破裂后,立即听胎心,注意羊水的性状、颜色和量,同时记录破膜时间,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产科病房护理常规:产科病房护理是指针对产后妇女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包括妇女的身体护理、产后恢复、婴儿的喂养和护理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科病房护理常规的内容。
一、妇女的身体护理:1. 产后身体观察:护士应每日观察妇女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伤口护理:对于剖宫产或产妇有会阴切口的情况,护士需要每日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3. 乳房护理:护士应指导产妇正确哺乳姿势,每次哺乳后帮助产妇将乳房清洗干净,并观察乳头是否有裂伤或红肿等异常情况。
4. 排尿护理:护士应鼓励产妇多饮水,每日观察产妇的排尿情况,及时排空尿液,避免尿潴留。
二、产后恢复:1. 产后康复体操:护士应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体操,帮助恢复产妇的身体功能和形体。
2. 心理护理:产妇在产后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产后抑郁,护士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产妇调整情绪。
3. 营养指导:护士应给予产妇合理的营养指导,包括膳食搭配和补充维生素等,促进产妇的康复。
三、婴儿的喂养和护理:1. 婴儿喂养:护士应指导产妇正确喂养婴儿的方法,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对于母乳喂养,护士应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频率。
2. 婴儿护理:护士应教会产妇正确的婴儿护理方法,包括洗澡、更换尿布、清洁婴儿口腔等。
护士还应观察婴儿的体温、皮肤颜色、大小便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四、其他护理常规:1. 安全护理:护士应确保产妇和婴儿的安全,包括床栏的使用、防止跌倒等。
2. 环境卫生:护士应保持产房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3. 家属教育:护士应向产妇的家属提供产后护理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正确照顾产妇和婴儿。
总结:产科病房护理常规是为了保障产妇和婴儿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产妇和婴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通过妇女的身体护理、产后恢复、婴儿的喂养和护理等方面的工作,护士能够帮助产妇尽快恢复健康,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入室时观察新生儿全身情况(有无畸形、面色、呼吸、肢体活动、全身皮肤情况、头颅情况、脐部情况)。
2、出生24小时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哭声、呕吐、脐带创面、胎便。
3、每日观察新生儿体重、体温、吸吮、大小便及新生儿一般情况(面色、呼吸、哭声、脐带等)。
【护理措施】
1、入室时查新生儿全身情况,核对产妇床号、姓名,婴儿性别、手圈、婴儿病历及儿童保健卡,系好胸牌,洗净头面部,穿衣兜尿布,备好婴儿车。
测量体温,如体温≥36℃时,送至产妇身边行母乳喂养宣教;体温<36℃,在电暖箱复温至体温正常。
2、出生24小时内婴儿侧卧位(以右侧为主)。
3、每日沐浴、测体重1次,脐部护理1次,定时换尿布;测体温每日2次,体温在37.5℃以上,应测体温每日4次,至平稳。
体温>38.5℃行物理降温,并根据医嘱对症处理。
4、如出生后>24小时无尿、无胎便排出,通知医生。
5、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于右臂三角肌,接种卡介苗于左臂三角肌下缘(对暂不宜接种者除外)。
6、进行新生儿抚触。
【健康教育】
1、指导产妇正确喂养婴儿,婴儿用品注意清洁卫生。
2、指导产妇及家属进行婴儿护理(换尿布、抱婴儿、拍背打嗝、婴儿穿衣等)。
3、告诉产妇及家属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取得配合。
4、指导产妇及家属观察卡介苗接种反应,并告知复查时间。
5、指导产妇及家属出院后新生儿脐部、眼部、臀部、皮肤等护理方法。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产科病房护理是指对于孕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在产科病房,护士需要提供全面、细致和专业的护理,确保孕妇和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产科病房护理的常规内容:1. 孕妇护理:- 孕妇的入院评估:护士需要进行孕妇的详细评估,包括孕期、病史、过敏史等。
- 孕妇的体征观察:护士需要定期观察孕妇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
- 孕妇的疼痛管理:护士需要了解孕妇的疼痛程度并赋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按摩等。
- 孕妇的营养管理:护士需要监测孕妇的饮食摄入情况,确保孕妇获得足够的营养。
- 孕妇的卫生护理:护士需要协助孕妇进行个人卫生护理,如洗澡、更换衣物等。
2.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的入院评估:护士需要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入院评估,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测量。
- 新生儿的体征观察:护士需要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皮肤颜色等体征,并记录。
- 新生儿的喂养管理: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及时赋予新生儿母乳或者配方奶,并监测喂养量和排尿情况。
- 新生儿的皮肤护理:护士需要定期给新生儿进行皮肤护理,如清洁、涂抹防护霜等。
- 新生儿的安全保护:护士需要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如正确使用婴儿床、避免交叉感染等。
3. 产房护理:- 分娩准备:护士需要为即将分娩的孕妇准备好所需物品,如产妇床、器械等。
- 分娩过程监护:护士需要密切观察孕妇的宫缩情况、胎心监护等,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 分娩后护理:护士需要对产妇进行产后护理,包括催乳、清洁、伤口处理等。
- 新生儿抢救:护士需要具备新生儿抢救的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措施。
4. 情绪支持:- 孕妇和家属的情绪支持:护士需要倾听孕妇和家属的情绪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 产后抑郁筛查:护士需要对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的筛查,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干预。
5. 环境管理:- 病房的清洁和消毒:护士需要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 病房的安全管理:护士需要确保病房的安全,如防止跌倒、防火等。
妇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常规一、窒息1、概念:是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而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
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智能异常等远期后遗症。
2、临床特点:根据窒息程度可分为轻度和重度两个阶段,能相互转化。
评价常采用Apgar评分,对新生儿五项观察指标,即出生5分钟评分,有助于诊断及判断预后。
(1)轻度窒息,又称青紫窒息,评分为4-7分,全身皮肤青紫色,呼吸表浅或不规律,心跳规则,强而有力,心率常减慢(80-120次/分),肌肉有强度,对外界刺激又反应,喉反射存在,若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重度窒息。
(2)中度窒息又称苍白窒息,评分为0-3分,皮肤苍白阙冷,指(趾)端及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心音弱,心率少于80次/分,喉反射消失,肌肉张力松弛,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3、医疗目标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对高危妊娠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处理。
产妇临产后须严密观察产程,经常听胎心,观察羊水颜色等,发现异常积极处理。
严格掌握产科手术指标,操作规程,避免发生胎儿损伤。
分娩前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4、护理目标(1)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能清理干净,恢复自主呼吸,抢救成功。
(2)母亲恐惧消失,并配合医生、护理人员,护理好婴儿。
(3)新生儿出院时体温、血常规正常。
(4)母亲没有发生并发症。
5、护理问题新生儿(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中羊水粘液有关。
(2)体液不足与有效体液量丧失,调节机制无效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新生儿抵抗力下降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母亲(1)恐惧与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有关。
(2)预感性悲哀与现实的或预感的丧失新生儿及可能留有后遗症有关。
6、专科评估(1)病史(2)身体状况(3)辅助检查7、护理措施(1)凡估计胎儿出生后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者,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氧气、保暖、急救药品及器械等。
妇产科护理常规完整版
妇产科护理常规完整版妇产科护理是指对孕妇、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综合护理的一项特殊护理工作。
在妇产科护理中,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妇产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能够对孕妇、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以下是妇产科护理的常规内容:一、孕妇的护理:1.孕妇的早期护理:了解孕妇的个人信息,包括孕周、孕次、孕龄、妊娠病史等,并进行体格检查。
2.孕妇的中期和晚期护理:了解孕妇身体的变化情况,包括孕妇体重、血压、腹部尺寸等,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对产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孕妇的营养护理:根据孕妇的需要,合理调配膳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发育。
二、产妇的护理:1.产前准备:为产妇提供安全舒适的产房环境,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确保产妇产前检查的顺利进行。
2.分娩过程护理:了解产程的三个阶段,根据产妇的疼痛程度和需求,提供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按摩、热敷和无痛分娩等。
3.产后护理:观察产妇出血情况,进行会阴伤口护理,确保产妇的生殖道恢复正常,同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和乳房护理,指导产妇正确哺乳。
三、新生儿的护理:1.新生儿常规护理:包括测量新生儿的身高、体重、体温和头围等,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黄疸情况和排尿、排便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新生儿喂养护理:宣教母亲正确哺乳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新生儿正确吸吮、咀嚼和吞咽,并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提供新生儿奶粉喂养所需的设备和知识。
3.新生儿保暖护理: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根据孕龄和环境温度提供相应的保暖措施,如给予足够的衣物和使用保温箱等。
四、产后康复护理:1.产后康复宣教:为产妇提供产后恢复的相关知识,教育产妇正确锻炼骨盆底肌肉和阴道等,避免盆底脏器下垂和尿失禁等问题的发生。
2.心理护理:了解产妇的心理需求和困惑,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产妇顺利适应产后生活的变化,预防产后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新生儿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婴儿的健康和成长。
下面是新生儿护理的常规步骤和注意事项:1.温度调节:新生儿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生体温过低或过高的情况。
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室温适宜,并使用被褥和衣物来维持婴儿的体温。
2.饮食喂养:新生儿的喂养主要以母乳为主,母乳对婴儿的健康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在喂养过程中,要确保婴儿正确吮吸乳房,并保持乳头清洁,避免感染。
3.婴儿的睡眠:新生儿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促进身体的发育。
在睡眠过程中,要确保婴儿睡在平坦的床上,并防止遮挡婴儿的呼吸道。
4.身体清洁: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容易受到刺激。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涤剂来清洁婴儿的皮肤,并避免使用过多的洗涤剂。
5.排便和排尿:新生儿的排便和排尿是正常发育的重要指标。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婴儿的排便和排尿情况,以确保他们的肠胃功能正常。
6.穿着适宜的衣物:新生儿的衣物应该柔软、透气,以保持婴儿的舒适感。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婴儿的衣物是否合适,松紧是否适中,以确保婴儿的舒适度。
7.定期体检:新生儿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以监测他们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在护理过程中,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带婴儿去定期体检,并及时接种疫苗,以预防疾病。
8.注意身体部位的护理:新生儿的头部、眼睛、鼻子、耳朵和肚脐部位需要特别注意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要使用干净柔软的纱布或棉球,轻轻擦洗,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
特别是在清洁婴儿的耳朵和眼睛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
9.预防传染病: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病菌。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卫生,避免让婴儿接触有感染性的物品和人员。
10.给予适当的关爱和陪伴:新生儿需要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在护理过程中,要给予婴儿足够的爱抚和亲密接触,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总之,新生儿的护理需要细心和耐心,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室温适宜,饮食喂养要正确,睡眠环境要安全,身体清洁要注意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涤剂,穿着适宜的衣物,定期体检,注意身体部位的护理,预防传染病,给予适当的关爱和陪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危重疾病抢救及护理脐带脱垂抢救及护理1、缓解脐带压迫①脐先露采取臀高头低位,脐带对侧的侧俯卧位。
②脐带脱垂可采取脐带还纳术。
③充盈膀胱或者经阴道上推先露,以缓解对脐带的压迫,直至剖宫产将胎儿娩出。
2、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①给氧。
②静脉点滴葡萄糖及维生素C。
3、分娩方式的选择:①宫口开全,先露已降至盆底:立即阴道助产;②宫口未开全,先露未达盆底,不具备助产条件者,立即就地行剖宫产手术。
4、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甲状腺危象抢救及护理1. 请内科医生会诊,共同用药或转内科病房治疗。
2. 药物治疗:①丙硫氧嘧啶:一次口服或经胃管给药600—1200mg,以后每日维持量300—600mg,分三次口服。
②碘溶液:每6时一次,每日20—30滴。
③普萘洛尔:口服20—30mg,每6时一次,紧急情况下可采用静脉注射1—5mg(单次应用),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的反应。
前置胎盘的抢救及护理1、一旦诊断明确或者高度可疑,应立即住院,在确保母亲安全的前提下,期待胎儿生存,降低婴儿死亡率。
2、给予补血、止血,及时做好输血及手术准备。
(根据出血量多少、有无休克、孕龄、胎位、胎儿是否存活及宫口开大的程度,选择处理方法)3、期待疗法:多用于部分性或边缘性前置胎盘,阴道出血不多,胎儿存活者。
①住院观察,绝对卧床休息。
②每日氧气吸入3次,每次20-30分钟。
③给予补血药物纠正贫血。
④应用宫缩抑制剂:硫酸镁、沙丁胺醇等防止早产。
⑤宫颈内口环扎术:根据颈管长度选用,防止子宫颈口扩大,有助延长孕龄。
缝合时,加用宫缩抑制剂,采用硬膜外麻醉。
⑥期待至妊娠36周,主动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4、终止妊娠:①终止妊娠指征:⑴孕妇反复多量出血致贫血甚至休克者,无论胎儿是否成熟,均应立即终止妊娠。
⑵胎龄达36周以后,胎儿成熟度检查提示胎儿肺成熟者。
②终止妊娠方式:剖宫产术:⑴为前置胎盘的主要分娩方式,子宫切口的选择以避开胎盘为原则。
⑵胎儿娩出后,子宫体部注射催产素或麦角新碱,切口边缘以卵圆钳钳夹止血。
⑶胎盘未及时娩出者,迅速徒手剥离胎盘。
若胎盘剥离面出血,可用明胶海绵上放凝血酶或巴曲酶,快速置出血部位,再加沙垫压迫10分钟[4]若剥离困难,胎盘粘连或植入并出血多者,应选择切除子宫。
[5]若局部渗血,用可吸收线局部“8”字缝合,或宫腔及下段填纱24小时后阴道抽出。
[6]以上方法无效,可行子宫动脉、髂内动脉结扎术,或行子宫全切术或次全子宫切除术。
阴道分娩:⑴仅适用于边缘性前置胎盘、枕先露、流血不多,估计在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
⑵决定阴道分娩后,先行人工破膜,破膜后胎头下降压迫胎盘止血,并可促进子宫收缩加速分娩。
⑶若破膜后胎先露下降不理想,仍有出血,应立即改行剖宫产术。
胎盘早剥抢救及护理1. 一般处理:输液、备血、给氧、抢救休克等应急措施。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完善各项检查,根据病情补充血容量、输血等。
2. 及时终止妊娠①经阴道分娩:⑴经产妇,轻型病例,一般情况较好,估计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可经阴道分娩。
⑵先行破膜,使羊水缓慢流出,用腹带包裹腹部,起到压迫胎盘,使之不再继续剥离的作用。
⑶必要时静脉滴注催产素,缩短产程。
⑷产程中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缩情况及胎心。
有条件可行全程胎心监护。
②剖宫产:⑴重型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
⑵轻型胎盘早剥,出现胎儿窘迫征象,需抢救胎儿者。
⑶重型胎盘早剥,产妇病情恶化,虽胎儿已死亡,但不能立即经阴道分娩者。
⑷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
并发症及处理:①产后出血:胎儿、胎盘娩出后,及时宫体注射催产素并按摩子宫。
⑴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胎盘卒中,配以热盐水纱垫湿热敷子宫,若不奏效,可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或用可吸收线大“8”字缝合卒中部位浆肌层。
⑵若不能控制出血或发生DIC,应行子宫切除术②DIC及凝血功能障碍:重型早剥及胎死宫内者,出现皮下注射部位出血、尿血、咯血及呕血等,提示DIC发生,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③急性肾功能衰竭:易发生在有重度妊高征,出现失血性休克并发DIC的患者。
记尿量、补充血容量,每小时尿量小于17ml时,应给20%甘露醇250ml快速滴注,或速尿40mg静推。
严密监测肾功能,必要时行透析疗法羊水栓塞抢救及护理1. 抗过敏:地塞米松20—40mg静脉滴注或氢化考地松300—400mg静脉滴注2. 解除肺动脉高压:罂粟碱30—90mg静脉或阿托品1--2mg,氨茶碱250—500mg静脉滴注3. 加压给氧4. 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多巴胺20—80mg、阿拉明20—80mg、酚妥拉明20—40mg静脉滴注5. 抗心衰营养心肌:西地兰0.4mg静脉滴注,ATP、辅酶A、细胞色素C6. 纠正DIC:①高凝阶段:肝素50mg、潘生丁200—400mg、阿司匹林0.75mg、右旋糖酐、抑肽酶2—4万U静脉滴注,②消耗性低凝期:补充凝血因子、输新鲜血、输纤维蛋白原、vitk20—40mg静脉滴注,③纤溶阶段:6—氨基己酸4—6g、止血芳酸100—300mg、立止血1KU、新凝灵600mg。
7.纠正肾衰:速尿40mg静推,利尿酸50—100mg静推,甘露醇250ml 静脉滴注8.选用广谱抗生素:首选头孢类9.产科处理:第一产程:抑制宫缩,迅速剖宫产终止妊娠。
第二产程:助产,缩短第二产程,禁用宫缩剂。
产后:检查修补产道损伤,剥离胎盘,必要时子宫切除。
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1. 根据不同病因采用相应措施:如子宫收缩不良应用宫缩剂、按摩子宫等。
2. 开放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
3. 组成抢救小组,人员包括产科大夫、产科护士、麻科大夫。
持续导尿、记尿量;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急查血常规、血凝四项、血生化;合血备血等。
4. 迅速补液,20分钟内补液1000ml,后40分钟补液1000ml,好转后6小时内再补1000ml,按先晶体后胶体补液原则进行。
5. 血HCT维持在30%左右,孕产妇死亡率最低,故输血应维持血HCT在30%左右为宜,最好输新鲜全血。
6.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多巴胺20mg+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速;酚妥拉明20mg+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速。
7. 其他药物应用:如阿托品、654—2、东莨菪碱。
如有电解质紊乱表现,给予纠正。
8. 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
9. 护肾:在补足液体的时若每小时尿量小于17ml,予速尿20mg 静推;必要时加倍给予。
10. 护心:若有心衰表现,给予西地兰0.4mg静脉点滴。
11. 必要时果断行子宫切除术原发病心衰的抢救及护理1. 半卧位或坐位,高流量吸氧(6-8L/分)或者加压供氧。
2. 镇静剂:吗啡10mg肌肉注射,或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
3. 洋地黄药物的应用:对充血性心衰效果好,对肺心病、心肌炎等心衰疗效较差。
4. 对低排高阻型心衰,予强心利尿;如西地兰0.2-0.4mg加入25%葡萄糖20ml,缓慢静脉注射,与此同时可给予速尿20-40mg静脉注射。
5. 发生急性肺水肿时,可给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解除支气管的痉挛,缓解肺水肿。
6. 及时终止妊娠。
7. 产后72小时内,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率、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严防心衰及感染的发生。
8. 产后4小时内要绝对卧床休息,其后继续保证充分休息,根据心功能情况,产后至少2周后方可出院。
9. 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自临产至产后1周,无感染方可停药,尤其是预防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主要用要为青霉素等。
10. 心功能级Ⅰ-Ⅱ者可以哺乳,但应避免劳累,心功能Ⅲ-Ⅳ者,不宜哺乳,及时退奶。
11. 不宜再妊娠者,产后心功能良好且稳定者,可于产后1周行绝育手术,如有心衰,带心衰控制后再手术。
12. 产后如果心率超过100次/分,仍需继续应用强心药。
重症肝炎合并妊娠的抢救及护理1. 应请肝病科医生协同处理。
2. 预防与治疗肝性脑病:①饮食与热量:低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补充大量维生素。
必要时补充新鲜血浆和白蛋白。
②抑制肠道内产生和吸收毒性物质。
③脱氨药及支链氨基酸的应用。
④预防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3. 调节免疫功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4. 预防和治疗DIC:①动态观察血小板、PT、APTT、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②肝素应用的问题:重症肝炎在应用肝素时,必须补充新鲜血液、血浆。
③在DIC治疗中复方丹参的作用较肝素缓和、安全。
6. 积极治疗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肾衰等)。
7. 产科处理:①早孕发病者首先治疗肝炎,病情好转后应尽早行人工流产术。
②中孕发病时,因手术危险性大,一般不宜终止妊娠;但个别重症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病情继续发展,亦可考虑终止妊娠。
③晚期妊娠发病者,宜积极保肝治疗24小时后尽早终止妊娠。
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术,应做好输血准备,备好新鲜血、新鲜冰冻血浆、浓缩红细胞、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
④产后注意观察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
⑤抗生素预防感染,选用肝损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
⑥回奶时避免应用雌激素。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抢救及护理1. 此病凶险,处理难度大,应请肝病科医生协同处理。
2. 一般治疗:①卧床休息。
②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饮食。
③纠正低血糖、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3. 使用保肝药物和维生素C、K、ATP、辅酶A等。
4. 成分输血纠正凝血因子的消耗,大量冷冻新鲜血浆可补充凝血因子,输人体血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降低脑水肿发生率。
5.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短时间使用可保护肾小管上皮。
6. 换血及血浆置换。
7. 其他(纠正及治疗并发症)。
8. 使用H2受体阻滞剂,维持胃液PH>5避免发生应激性溃疡。
9. 肾功能衰竭,利尿剂无效时可行透析疗法、人工肾等治疗。
10. 纠正休克,改善微循环障碍。
11. 产科处理:①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时,无论病情轻重病程早晚应尽快终止妊娠。
②剖宫产适用于短期内无分娩可能者。
采用硬膜外麻醉,不应全麻。
③若胎死宫内,短期内不能经阴分娩者也应行剖宫产术。
④若剖宫产时发生凝血障碍,出血不止,经缩宫剂等保守治疗无效宜行子宫全切术。
术后禁用镇静止痛剂。
⑤若宫颈条件好,胎儿较小,估计短期内分娩者亦可考虑经阴道分娩(或引产)。
⑥产后应注意休息,不宜哺乳。
围产期心衰抢救及护理1.半卧位给氧,持续心电监护,持续导尿,计出入量。
2.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硝酸甘油、消心痛、多巴胺、酚妥拉明等治疗3. 强心、利尿:西地兰0.4mg,速尿20—40mg4. 应用镇静剂:度冷丁50—100mg肌注、吗啡5—10mg肌注5. 产科处理:短时间内可经阴道分娩则缩短第二产程,行阴道助产;无产兆或短时间内无法经阴道分娩者,宜采用剖宫产术终止妊娠,采用硬膜外麻醉,产后腹部加压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