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的概念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导论第10章面向对象分析

软件工程导论第10章面向对象分析

易于理解,同时减少了代码冗余和重复,提高了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03
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
面向对象分析鼓励使用抽象和封装技术,使得软件组件更加模块化和可
重用,减少了重复开发的工作量,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
02
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步骤
问题识别
总结词
明确问题的本质和范围
详细描述
在面向对象分析中,问题识别是首要步骤,它要求对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明确, 包括确定问题的范围、目标、限制条件等,以便为后续的分析和设计工作提供 清晰的方向。
面向对象分析的优势与不足
过度抽象
面向对象分析有时会过度抽象,导致 系统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和实现。
缺乏对系统流程的关注
面向对象分析更关注静态结构,可能 忽略系统流程和动态行为。
面向对象分析与传统分析方法的结合使用
在实际软件开发中,可以结合 面向对象分析和传统分析方法, 取长补短,提高软件开发的效
率和成功率。
05
面向对象分析与传统分析方法的 比较
传统分析方法的问题与挑战
缺乏对系统整体结构的考虑
传统分析方法往往只关注单个功能或模块,忽略了系统整体的结 构和关系。
难以处理复杂系统
对于复杂系统,传统分析方法难以有效地进行抽象和建模。
难以维护和扩展
由于缺乏整体结构和面向对象的思维,传统分析方法构建的系统往 往难以维护和扩展。
对象是指系统中具有明确边界和状态 的结构,它可以包含数据和操作,并 且具有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等特 征。
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
封装
封装是将对象的属性和操作封装 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实体, 对外隐藏内部实现细节,只通过 接口与外界交互。
继承
继承是指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 性和方法,并且可以扩展或修改 它们,从而实现代码的重用和扩 展。

软件工程第十一章面向对象设计

软件工程第十一章面向对象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01
抽象类是一种不能被实例化的 类,它只能被其他类继承。
02
抽象类可以包含抽象方法和具 体方法。抽象方法是没有具体 实现的方法,需要在继承抽象 类的子类中实现。
03
通过继承抽象类,子类可以继 承抽象类的属性和方法,并且 可以重写或实现抽象类中的方 法。
接口与抽象类的选择
在设计软件时,选择使用接口还是抽象类取决于具体需求和设计目标。
关系
关系描述了对象之间的交互和联系。 常见的关系包括关联、聚合和继承。
继承与多态的设计
继承
继承是一种实现代码重用的方式,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可以扩展或覆盖它们。通过继承,可以建 立类之间的层次结构,使得代码更加清晰和易于维护。
多态
多态是指一个接口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或者一个对象可以有多种形态。多态可以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使得程序更加易于维护和修改。
02
类与对象的设计
类的定义与属性
类的定义
类是对象的抽象,它描述了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类定义了对象的结构、行为和关系。
属性
属性是类中用于描述对象状态的变量。每个对象都有其自己的属性值,这些属性值决定了对象的状态 。
对象的行为与关系
行为
行为是类中定义的方法,用于描述对 象可以执行的操作。方法定义了对象 的行为和功能。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它们都应 该依赖于抽象。
面向对象设计的优势
提高代码可重用性
通过类和继承实现代码重用,减少重 复代码。
提高代码可维护性
面向对象设计使得代码结构更加清晰, 易于理解和维护。
提高开发效率
通过快速原型开发,快速构建软件系 统。

软件工程第9章 面向对象方法学

软件工程第9章  面向对象方法学

9.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9.1.1.面向对象方法学的要点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要点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是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使开发软件的方法与过程 尽可能接近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也就是使描 述问题的问题空间(也称为问题域)与实现解法的解空间(也称为 求解域)在结构上尽可能一致。
9.2 面向对象的概念
3.消息(massage) 例如,MyCircle是一个半径为4cm、圆心位于(100,200)的
Circle类的对象,也就是Circle类的一个实例,当要求它以绿 颜色在屏幕上显示自己时,在C++语言中应该向它发下列消 息:
MyCircle.Show(GREEN); 其中,MyCircle是接收消息的对象的名字,Show是消息选择 符(即消息名),圆括号内的GREEN是消息的变元。当 MyCircle接收到这个消息后,将执行在Circle类中所定义的 Show操作。
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以对象为核心,用这种技术开发出的软 件系统由对象组成。对象是由描述内部状态表示静态属性的 数据,以及可以对这些数据施加的操作(对象的动态行为), 封装在一起所构成的统一体。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基本原理是,使用现实世界的概念抽象 地思考问题从而自然地解决问题。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基本原则是按照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建立 问题域的模型,开发出尽可能直观、自然地表现求解方法的 软件系统。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中使用的对象,是对客观世 界中实体的抽象。
9.2 面向对象的概念
4.方法(method)
方法就是对象所能执行的操作,也就是类中所定义的服务 。方法描述了对象执行操作的算法,响应消息的方法。在 C++语言中把方法称为成员函数。 5.属性(attribute)

软件工程 比较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

软件工程 比较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

软件工程一、引言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有效管理软件项目,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软件工程的概念应运而生。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按照系统化、规范化、定量化和可重复性的方式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

在软件工程中,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是两种常用的开发方法。

本文将对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在软件工程中的优劣和适用场景。

二、结构化方法2.1 定义和特点结构化方法是一种基于数据流和流程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将软件系统视为一系列逐步细化的模块,通过分析数据流和流程来设计和实现软件系统。

结构化方法强调模块化、层次化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以确保程序逻辑清晰、易于理解和修改。

2.2 优点1.结构化方法强调模块化,将软件系统分解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程序易于理解、修改和测试,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2.结构化方法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先设计系统的总体框架,再逐步细化到具体的模块。

这种逐步细化的设计方式使得开发过程更加可控,项目管理更加容易。

同时,自顶向下的设计过程也便于团队协作和分工。

3.结构化方法将程序逻辑分解为一系列有序的步骤,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这种严格的输入输出规定使得程序的设计和测试更加方便。

4.结构化方法在软件开发初期就明确定义了数据流和流程,使得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软件系统的整体架构,从而减少了项目失败的风险。

2.3 缺点1.结构化方法的设计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详细分析系统的数据流和流程。

对于较大规模的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工作量较大,容易导致项目开发周期延长。

2.结构化方法强调模块化,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模块化的设计可能不够灵活和强大。

这就需要在设计阶段尽可能考虑全部的需求和功能,否则可能会在后期的修改过程中遇到困难。

三、面向对象3.1 定义和特点面向对象是一种以对象为基础的软件开发方法。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软件系统由一组相互作用的对象组成。

面向对象设计模型

面向对象设计模型

面向对象设计模型引言面向对象设计模型是软件工程中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法,通过将事物抽象为对象,然后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解决问题。

面向对象设计模型有助于构建可维护、可重用和可扩展的软件系统。

本文将介绍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应用它来设计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什么是面向对象设计模型面向对象设计模型是一种软件设计方法,它将事物抽象为对象,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来进行通信和协作。

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核心概念包括封装、继承和多态。

•封装:封装是将数据和行为组合到一个对象中,并对外部隐藏对象的内部细节。

通过封装,可以将复杂的系统拆分为多个简单的对象,每个对象只需关注自身的责任和行为。

•继承:继承是一种机制,允许在现有的类基础上创建新的类,并且继承原有类的属性和方法。

通过继承,可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减少重复编写类似的代码。

•多态:多态是指同一种方法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不同对象所属的类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通过多态,可以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目标是创建易于理解、可重用、可扩展和可维护的软件系统。

它强调将系统分解为小而简单的对象,每个对象都有明确的职责和行为。

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可以实现系统的功能。

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设计原则面向对象设计模型遵循一些设计原则,这些原则有助于创建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设计原则:1.单一职责原则(SRP):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责任,在软件设计中,应该将不同的职责分离到不同的类中。

这样可以提高类的内聚性和代码的可读性。

2.开放封闭原则(OCP):软件系统的设计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这意味着通过添加新的代码来扩展系统的功能,而不是修改已有的代码。

这样可以减少系统的风险,提高可维护性。

3.里氏替换原则(LSP):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掉它们的父类型。

这意味着在使用继承时,子类不应该破坏父类的特性和约束。

这样可以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可扩展。

4.接口隔离原则(ISP):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而不是一个总接口。

面向对象设计知识点

面向对象设计知识点

面向对象设计知识点面向对象设计(Object-Oriented Design,简称OOD)是软件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以对象为基本构建单元的设计方法。

对象是由数据属性(属性)和操作方法(方法)组成的封装体,通过类的定义来创建对象。

面向对象设计具有灵活、模块化、易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软件系统开发场景。

本文将介绍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封装、继承、多态和抽象等。

一、封装封装是面向对象设计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将数据和行为封装在一个对象内部,对象对外部隐藏了具体的实现细节,只暴露出一组接口供其他对象使用。

封装可以有效地保护对象的数据,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在封装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 数据隐藏:将对象的数据设置为私有(private)属性,通过公有(public)方法来获取和修改数据,确保对象数据的访问受到限制。

2. 隐藏实现细节:对象应该将内部的实现细节隐藏起来,只提供有限的接口给外部使用,这样可以避免外部对对象的依赖,同时也方便后续对实现进行修改和优化。

二、继承继承是面向对象设计中实现代码重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继承,一个类可以继承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或修改。

被继承的类称为父类或基类,继承的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

继承有以下特点:1. 单继承和多继承:单继承表示一个子类只能继承自一个父类,而多继承允许一个子类同时继承自多个父类。

2. 继承关系:子类继承了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可以添加新的属性和方法或覆盖父类的方法。

3. 代码复用:继承可以避免重复编写相同的代码,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

三、多态多态是面向对象设计的重要特性,它允许子类对象对父类的方法进行不同的实现。

多态性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父类引用指向不同子类的对象,并根据实际的子类类型来调用相应的方法。

多态性的特点包括:1. 重写(覆盖):子类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特定逻辑。

2. 动态绑定:运行时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来动态地调用方法,而不是根据引用类型来确定调用哪个方法。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是软件工程领域中的一种方法论,用于解决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

本文将对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常用方法进行介绍,并附带答案和解析。

第一部分: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面向对象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旨在理解问题域并建立领域模型。

面向对象分析有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 对象(Object):对象是系统中的一个实体,包含数据和方法。

对象可以是具体的实物、虚拟的概念或一组相关的数据和行为。

2. 类(Class):类是一种抽象的定义,描述了一组具有相同特征和行为的对象。

3. 属性(Attribute):属性是对象的特征,用于描述对象的状态。

4. 方法(Method):方法是对象的行为,用于描述对象可以执行的操作。

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需求收集:收集系统的需求,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了解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 领域建模:对现实世界的问题域进行抽象和建模,识别出系统中的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需求分析与规约:通过使用用例、活动图和状态图等工具对需求进行分析和规约,明确功能和交互细节。

4. 领域模型验证:与利益相关者验证领域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确保模型能够满足系统需求。

第二部分:面向对象设计(Object-oriented design)面向对象设计是在面向对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领域模型,为系统的实现提供指导。

面向对象设计有以下几个常用方法:1. 类图(Class diagram):类图用于展示类、属性和方法之间的关系。

类图包括类的名称、属性和方法,并通过关联、继承和聚合等关系展示类之间的联系。

2. 对象图(Object diagram):对象图用于展示类的实例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化表示,展示了系统在某一时刻的对象及其特定的属性值。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概念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概念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概念简介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论,它的设计和实现基于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概念。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将软件系统分解为各个对象,并通过对象之间的通信和交互来实现系统的功能。

它强调模块化、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灵活性,并提供了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来指导软件项目的开发。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核心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范式,它包含以下基本概念:类(Class)类是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概念,它定义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一个类可以看作是一种模板或者蓝图,用来创建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

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中,类是构建复杂系统的基础。

对象(Object)对象是类的实例化结果,是具体的个体。

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状态和行为,可以对外提供一定的接口。

对象是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单位,系统中的所有功能都是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实现的。

封装(Encapsulation)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种特性,它将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封装在一个类中,通过提供公共接口来访问和修改数据。

封装可以隐藏内部的实现细节,使得对象的使用更加简单和安全。

继承(Inheritance)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种机制,它允许一个类直接从另一个类继承属性和方法。

通过继承,子类可以获得父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修改。

继承是实现代码复用和模块化的重要手段。

多态(Polymorphism)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允许同一操作在不同对象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通过多态,可以编写更加灵活和可扩展的代码,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对象类型来选择不同的行为。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重要原则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还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和规范,以指导软件项目的开发: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单一职责原则要求一个类只有一个责任,即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这样可以使得类的设计更加简单和清晰,并且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强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向客观世界或问题域中的事物,采用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普遍运用的思维方法,直观、自然地描述客观世界中的有关事物。

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1.抽象性把众多的事物进行归纳、分类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经常采用的思维方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分类的意思,分类所依据的原则是抽象。

抽象(Abstract)就是忽略事物中与当前目标无关的非本质特征,更充分地注意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本质特征。

从而找出事物的共性,并把具有共性的事物划为一类,得到一个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考察学生张华这个对象时,就只关心他的班级、学号、成绩等,而忽略他的身高、体重等信息。

因此,抽象性是对事物的抽象概括描述,实现了客观世界向计算机世界的转化。

将客观事物抽象成对象及类是比较难的过程,也是面向对象方法的第一步。

2.封装性封装(Encapsulation)就是把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结合成一个独立的单位,并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细节。

封装有两个含义:一是把对象的全部属性和行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独立单位。

对象的属性值(除了公有的属性值)只能由这个对象的行为来读取和修改;二是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细节,对外形成一道屏障,与外部的联系只能通过外部接口实现。

封装的结果使对象以外的部分不能随意存取对象的内部属性,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外部错误对它的影响,大大减小了查错和排错的难度。

另一方面,当对象内部进行修改时,由于它只通过少量的外部接口对外提供服务,因此同样减小了内部的修改对外部的影响。

封装机制将对象的使用者与设计者分开,使用者不必知道对象行为实现的细节,只需要用设计者提供的外部接口让对象去做。

封装的结果实际上隐蔽了复杂性,并提供了代码重用性,从而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难度。

3.继承性继承(Inheritance)是一种联结类与类的层次模型。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VS
多态
多态是指一个接口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或者一个对象可以表现出多种形态。多态 可以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 程序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多态的实现方 式包括方法重载和方法重写。
04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与实现
Java语言中的面向对象编程
总结词
Java语言是面向对象编程的经典语言,具有 丰富的类库和强大的跨平台能力。
详细描述
Java语言支持类和对象的概念,通过封装、 继承和多态等面向对象特性,实现代码的可 重用性和可维护性。Java提供了丰富的类库, 包括集合框架、输入输出流、网络编程等, 方便开发者进行各种应用开发。此外,Java 的跨平台能力使得一次编写,处处运行的成 为可能。
C语言中的面向对象编程
要点一
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聚合关系的特例,表示一个类是另一个类的内部组成部分。组合关系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部分和整体之间通常存在明确的包含关系。
设计继承与多态性
继承
继承是一种代码重用机制,子类可以继 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可以添加或覆 盖父类的行为。继承表示一种“是一个 ”的关系,例如“猫是一个动物”。
微服务架构
01
微服务架构将应用程序拆分为多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独立 运行、独立扩展。
02
通过API进行通信,实现服务间的交互。
03
总结:微服务架构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便于维 护和更新。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自动化代码生成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自动生成代码,提高开发 效率。
代码审查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目录
Contents
•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概述 • 面向对象分析 • 面向对象设计 •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与实现 •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实践 •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未来发展来自 01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 面向对象的技术

软件工程 面向对象的技术

1. Coda方法的OOA
类与对象层 属性层 服务层
类的边界 实例的边界 实例连接
属性 消息连接
服务
结构层
主题层
泛化与特化结构 主题
整体与部分结构
图4.10 分析过程的五个层次
在Coda方法中, 构 造 和 评 审 OOA 概 念模型的顺序由五 个层次组成:类与 对象、属性、服务、 结构和主题
这五个层次表 示分析的不同侧面。
继承是使用现存的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定义的 技术。是父类和子类之间共享数据结构和方法的机制, 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
继承性分:
单重继承:一个子类只有一个父类。即子类只继承 一个父类的数据结构和方法。
多重继承:一个子类可有多个父类。继承多个父类 的数据结构和方法。
基类
现存类定义 父类(基类)
继承
图 4.3 继承性
良好的接口,子系统内的类相互协作。标识问题本身 的并发性,为子系统分配处理器。
系统内部
保险单 填写界面
保险单
客户
数据库界面 (abstract)
Oracle 界面 Sybasec界面
子系统的分解是关键,可以有分层和分块:
分层:将软件系统组织为层次结构,每层是一个子系 统。分层结构又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
类具有属性,用数据结构来描述类的属性, 类具有操作,它是对象的行为的抽象,操作实现 的过程称为方法(method) ,方法有方法名,方法体 和参数。
由于对象是类的实例,在进行分析和设计时, 通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类上,而不是具体的对象上。
对象和类的描述
类和对象一般采用“名字”、“属性”和“运算”来描 述。
基本概念: 问题域(problem domain) — 被开发系统的应用领域。 系统责任(system responsibilities) — 所开发的系统应 具备的职能。

什么是面向对象

什么是面向对象

①什么是面向对象?个人理解,面向对象是一种思想。

所谓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开篇就定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前半句话就是面向对象的体现,把世界万物都作为对象来考虑。

面向对象的思想已经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

如,面向对象的分析(OOA,Object Oriented Analysis),面向对象的设计(OOD,Object Oriented Design)、以及我们经常说的面向对象的编程实现(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1)对象。

对象是人们要进行研究的任何事物,从最简单的整数到复杂的飞机等均可看作对象,它不仅能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示抽象的规则、计划或事件。

(2)对象的状态和行为。

对象具有状态,一个对象用数据值来描述它的状态。

对象还有操作,用于改变对象的状态,对象及其操作就是对象的行为。

对象实现了数据和操作的结合,使数据和操作封装于对象的统一体中(3)类。

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

因此,对象的抽象是类,类的具体化就是对象,也可以说类的实例是对象。

类具有属性,它是对象的状态的抽象,用数据结构来描述类的属性。

类具有操作,它是对象的行为的抽象,用操作名和实现该操作的方法来描述。

(4)类的结构。

在客观世界中有若干类,这些类之间有一定的结构关系。

通常有两种主要的结构关系,即一般--具体结构关系,整体--部分结构关系。

一般——具体结构称为分类结构,也可以说是“或”关系,或者是“is a”关系。

整体——部分结构称为组装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与”关系,或者是“has a”关系。

(5)消息和方法。

对象之间进行通信的结构叫做消息。

在对象的操作中,当一个消息发送给某个对象时,消息包含接收对象去执行某种操作的信息。

发送一条消息至少要包括说明接受消息的对象名、发送给该对象的消息名(即对象名、方法名)。

一般还要对参数加以说明,参数可以是认识该消息的对象所知道的变量名,或者是所有对象都知道的全局变量名。

《软件工程》教学课件CH7-1面向对象的概念

《软件工程》教学课件CH7-1面向对象的概念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建模


软件开发需要把问题解决模型化。 模型化是理解一个复杂系统的工具; 模型是系统早期抽象的重要结构; 常用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模型 Rumbaugh 等人的 OMT 模型 Coad 和 Yourdon 的模型 Booch 开发模型 UML 统一建模语言
面向对象的特点

抽象性:对象的数据抽象和行为抽象; 封装性:信息隐蔽; 共享性: 同一类中所有实例共享数据结构和行为特征; 同一应用中所有实例通过继承共享数据结构和 行为特征; 不同应用中所有实例通过复用共享数据结构和 行为特征
对象

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是 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由一组属性和一组对 属性进行操作的服务组成。 属性一般只能通过执行对象的操作来改变。
2)
a.
b.
c.
3)
a. b.
活动定义了工作人员所执行的工作。有 3 类 步骤: 思考步骤 执行步骤 评审步骤 制品是过程生产、修改或使用的一种信息。 RUP 的制品分为 5 个信息集。 管理集:计划制品、操作制品 需求集:构想文档、项目相关人员需求、 用例模型和业务模型
c.
d.
e.
4)
设计集:设计模型、软件体系结构描述、 测试模型 实现集:源代码和可执行程序、相关数据 结构和数据文档 实施集:安装资料、用户文档、培训材料 工作流用来描述生成结果的活动序列,用以 描述工作人员之间的交互。在 RUP 中共有 9 个核心过程工作流,包括 6 个核心工程工作 流和 3 个核心支持工作流。

用例和参与者的事例 银行储户通过自动取款机(自动柜员机)提款, 转账或检查账户余额。用一组用例表达如下: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一、引言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简称OOAD)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方法论,用于解决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问题。

本文将介绍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概念、原则和过程,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其重要性和应用。

二、概念解析1. 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简称OOA):通过识别和描述系统所涉及的对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对象的属性和行为,从而确定系统需求和问题领域的分析方法。

2. 面向对象设计(Object-Oriented Design,简称OOD):基于面向对象分析的结果,通过定义类、抽象数据类型、方法、接口等概念,设计出系统的结构和组织,以及类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三、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简称SRP):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保证类的内聚性和高内聚性。

2. 开放封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简称OCP):系统中的类、模块等应该对拓展开放,对修改封闭,通过继承、接口等方式实现。

3.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简称LSP):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即子类必须能够替换基类。

4.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简称DIP):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底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于具体,具体应该依赖于抽象。

5.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简称ISP):客户端不应该依赖于它不需要的接口,接口应该进行细化拆分以适应不同的场景和客户端需求。

6.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简称LoD):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减少耦合性,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软件工程面向对象和传统的方法

软件工程面向对象和传统的方法

软件工程面向对象和传统的方法
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即瀑布模型,强调线性、顺序和文档化,包含以下流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环节。

在传统方法中,重视完备的文档和详细的设计规范,强调每个阶段的结束和输出成果物。

该方法在过去可行,但难以适应软件开发快速变化的环境。

而面向对象方法则强调以对象为中心,将软件系统分解成对象,并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实现系统功能。

它将封装、继承和多态作为基本概念,旨在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与传统方法相比,面向对象方法更加灵活,具有更好的代码模块化和可复用性,因此成为当前主流的开发模型。

总的来说,传统方法着重于流程和文档,而面向对象方法则更注重代码质量和系统架构的设计。

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面向对象方法将会继续发展壮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的概念
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论,将软件系统中的实体(对象)作为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构造块,并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实现系统功能。

面向对象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类和对象:类是一组具有相似特征和行为的对象的模板,对象则是类的一个实例。

类定义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通过创建对象可以使用类的属性和方法。

2. 封装:封装是指将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封装在对象内部,通过访问权限(公有、私有、受保护)控制对象的属性和方法的可见性和访问性。

封装隐藏了对象的内部实现细节,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3. 继承:继承是指通过已有的类创建新的类,新的类继承了已有类的属性和方法,并可以添加新的属性和方法。

继承实现了代码的重用和扩展,减少了重复编写代码的工作量。

4. 多态:多态是指同一种操作或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对象上,并产生不同的结果。

通过多态,可以在运行时确定要调用的具体方法或操作,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5. 抽象:抽象是指将对象的共同属性和行为抽象出来形成类,抽象类只包含了对象的共性而没有具体的实现。

抽象类可以通过继承来实现具体的功能,抽象类也可以通过接口来定义对象的行为。

抽象化使得软件系统更易于理解和修改。

面向对象的思想强调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抽象成对象的集合,通过对对象的管理和交互来解决问题。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能够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软件设计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