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概念

一、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曾用网将草场罩起来,结果草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的草却长势良好。在草场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吃草籽和昆虫的鸟又往往被狐和鹰等动物捕食。由此可见,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草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可大可小,一片森林、一条河流、一个湖泊、一块农田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组成成分及各部分的功能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方式的不同,

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改变,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图)。亦可用以下图示表示: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食物链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生产者。

2.食物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在某生态系统中,蚱蜢以青草为食,青蛙可以捕食蚱蜢,又可以被蛇捕食。在这条食物链中,青草作为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蚱蜢为初级消费者,青蛙为次级消费者,蛇则为三级消费者。

图例:

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实际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并不像食物链所表达的那么简单,一种肉食性动物可以吃多种植食性动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也可以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许多条食物链,而且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状联系。

1.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如图)

2.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网就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波动或毁灭。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只要某一个物种突然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个食物网,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即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二、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物质循环的特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同,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进行的。通过物质循环,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无机环境也得到了不断更新。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在美国的罗亚岛上,狼是驼鹿的唯一天敌,而驼鹿也是狼唯一的食物来源,狼和驼鹿完全依靠彼此生存而生存。20世纪50~90年代,科学家对岛上驼鹿的数量与狼的数量进行了持续调查,结果如下表。

罗亚岛上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

20世纪50~90年代,驼鹿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狼的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当驼鹿数量增加时,因为食物丰富,狼的数量相应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又致使驼鹿数量下降,应为猎物减少,狼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狼的减少减轻了驼鹿的生存压力,驼鹿数量又会增加,狼的数量随后也会增加。狼和驼鹿的数量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使两者的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不断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过这种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例如,如果草场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造成土地沙化,草场会很难恢复。

例题1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 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

B.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C. 一片麦地

D. 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思路分析: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它们都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答案:C

例题2“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水分

思路分析: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实际是分解者将枯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起作用的是分解者。

答案:C

例题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出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A. 螳螂→蝉→黄雀

B. 树→螳螂→蝉→黄雀

C. 蝉→螳螂→黄雀

D. 树→蝉→螳螂→黄雀

思路分析:食物链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食物关系,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中的箭头一定指向捕食者。故此成语中的生物用食物链可表示为:树→蝉→螳螂→黄雀。

答案:D

例题4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草、虫、鸟和鹰,其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A. 草→虫→鸟→鹰

B. 草←虫←鸟←鹰

C. 虫→草→鸟→鹰

D. 鸟→虫→鹰→草

思路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草→虫→鸟→鹰”。

答案:A

例题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了一幅壮美的草原风光。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主要应控制什么生物的数量,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壮美的风光依旧()

A.草

B. 牛和羊

C. 狼

D. 蛇

思路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故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应该控制牛、羊的数量,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让壮美的风光依旧,牛、羊的数量增加会使草的数量减少,草的减少会破坏生态平衡。

答案:B

1.(泰州)校园绿地生态系统中的蚯蚓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枯枝败叶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A. 非生物的物质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2.下列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A. 阳光

B. 野兔

C. 牧草

D. 细菌

3.(锦州)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一条是()

A. 朽木→真菌→松鼠

B. 草→野兔→狐狸

C. 老鼠→蛇→鹰

D. 黄鼠狼→蛇→田鼠→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