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囊肿的MRI和CT影像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骶骨肿瘤CT 与MRI 诊断分析(附33 例报告)

骶骨肿瘤CT 与MRI 诊断分析(附33 例报告)

收稿日期:2010-03-04 作者简介:王中领(1979-),男,江苏宿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功能影像学。

*通讯作者doi:10.3969/j.issn.1009-881X.2010.03.055骶骨肿瘤CT 与MRI 诊断分析(附33例报告)王中领,郭 亮*,李勇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江苏苏州 215006)摘要:目的 分析骶骨肿瘤的CT 与MRI 的表现特征以及探讨其误诊原因。

方法 回顾分析了33例骶骨肿瘤的CT 和MRI 表现。

20例骶骨原发肿瘤及3例转移瘤均经临床病理证实,10例转移瘤有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

结果 4例神经鞘瘤均见骶孔扩大,其中肿瘤实性部分显著强化。

分节征象见于6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和1例淋巴瘤。

6例少见原发骶骨肿瘤误诊为脊索瘤、神经源性肿瘤及转移瘤;3例无明确原发肿瘤的转移瘤误诊为脊索瘤及多发性骨髓瘤。

结论 CT 和MRI 多平面成像对骶骨肿瘤显示清晰,两者结合有利于显示骶骨肿瘤的病变范围,分节现象,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以及骶孔扩大和破坏程度。

对骶骨肿瘤特征性、不典型影像表现认识不足以及医师缺乏经验成为误诊主要原因。

关键词:骶骨肿瘤;X 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图法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1X(2010)03-0482-03CT and MRI Manifestation Analysis on 33 cases of Sacral TumorsWANG Zhong-ling,GUO Liang,LI Yong-gang(Department of Imaging,The First Af fi liated Hospital to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CT and MRI manifestations and explore the misdiagnostic cause. Methods Both CT and MRI characteristic in 33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20 cases with sacral primary tumors and 3 cases secondary tumors veri fi ed by pathology,10 cases of secondary tumors have primarytumors history. Results Sacral foramen involvement was seen in 4 cases,solid part of tumors shows well enha-ncement,sacral tumor were segmental on sagittal MR images,sacral chordoma(n =2),lymphoma(n =1),secondary tumors(n =6).6 cases of primary tumors were misdiagnosed as chordoma,malignant neurilemmona and secondary tumors;3 case of metastatic tumors were misdiagnosed as chordoma and multiple myeloma.Conclusion Sacral tumors can be clearly delineated on CT combined with MRI muitiple section images,such as ranges,segment,sacral pores destruct and enlargment.The causes of misdiagnosis were characteristic and non-typical sign of sacrum tumour realizes insuf fi ciently and lack of experience.Key words :Sacral neoplasms;X-ray computer;Megnetic resonance imaging骶骨肿瘤种类繁多,各肿瘤缺乏特征的临床表现,CT 平扫和三维重建与MRI 多平面成像结合检查,可以充分显示骶骨肿瘤内部及周围结构。

骶管囊肿百科名片

骶管囊肿百科名片
骶管囊肿百科名片乱,如骶骨脊膜囊肿、TARLOV囊肿(神经根周围囊肿)、骶管内蛛网膜囊肿、骶管内硬膜外囊肿、骶管滑膜囊肿等。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先天性的硬膜憩室或蛛网膜疝,是硬膜的一种先天性缺陷。根据囊肿内是否有神经纤维或细胞,可将骶管囊肿分为单纯型和神经根型两种类型。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交通孔为瓣膜样。
骶管囊肿综述 对骶管囊肿的研究最早见于1938年TARLOV[1]在30 例尸体解剖中首次发现了骶神经根囊肿,1972年片冈治[2]将其统称为骶神经根囊肿。第二类是蛛网膜囊肿,由蛛网膜包绕脑脊液开成袋状结构构成。临床上常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肿瘤等。由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骶神经根囊肿的临床发病率约1%~4.6%,该病往往累及骶2~3神经后支或背侧神经节,MRI和椎管造影可以明确其部位和大小,其中70%为无症状者,患者可出现下腰痛、坐骨神经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以及骶尾部会阴区麻木不适,仅有1/5的患者需要手术干预[7]。 1 骶神经根囊肿发病机制 骶神经根囊肿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TARLOV[1]认为与创伤有关,他认为创伤后蛛网膜下隙出血,红细胞蓄积,阻碍神经外膜静脉回流,引起蛛网膜下隙扩张,逐渐形成了囊肿。Paulsen [7]等人认为:囊肿通过一个活瓣(阀门)与蛛网膜下隙相通,活瓣只允许脑脊液进入,但脑脊液无法流出,这样液体逐渐蓄积形成囊肿。BARTELS等[8]认为先天性、创伤性、退行性和炎症改变均可诱发本病。但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先天性或自发性硬膜憩室或蛛网膜疝,在腹压增大或动脉搏动时,脑脊液的压力增高,脑脊液通过蛛网膜薄弱处逐渐流入先天性缺陷的憩室而形成囊。 2 骶管囊肿的分类 Goyal[9]等提出了椎管内囊肿的新分类方法,将椎管内囊肿分为5类:(1)神经周围囊肿及神经根憩室----位于

MRI在诊断骶管囊肿中的应用

MRI在诊断骶管囊肿中的应用
号, 信号 均匀 , 与脑 脊液 信号 一致 ; 囊 壁 呈均 一菲 薄 , 囊 壁无结 节 。 结论 骶 管囊 肿 的 MR I 表现具 有 特 征性 。 MR I
是 诊断骶 管囊 肿 的理想检 查方 法 。
【 关键 词】 图分类 号1 R 4 4 5 . 2
1 . 2检 查 方 法
及 分 类较 混乱 , 如骶 骨脊 膜囊 肿 、 T a r l o v囊肿 ( 神经 根 6例 。
周 围囊肿 ) 、 骶 管 内蛛 网膜 囊 肿 、 骶 管 内硬 膜外 囊 肿 、
骶 管 滑膜囊肿 等 。 多数 学者认 为 它是先 天性 的硬 膜憩
内是否有 神经 纤维 或 细胞 , 可 将 骶管囊 肿 分为 单纯 型
[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s a c r a l c a n a l c y s t b y MRI a n d i t s c l i n 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 Me t h o d s
wa s u n i f o r m wi t h o u t n o d u l e s .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MRI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o f s a c r l a c a n a l c y s t h a s i t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a n d MRI i s a i d e l a me t h o d or f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s a c r a l c a n a l c y s t .

骶管神经根鞘囊肿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特点

骶管神经根鞘囊肿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特点

结果: 例 中2 例无明显骸神经受损表 2 4 5
现, 仅表现为腰部不适;1 例 有腰骸部疼痛 下肢麻木无力 感觉异常 二便异常等骸神经受损表 7

所 有 病例 M R 图像 上 均清 晰显 示孤 管神 经根 稍 囊种 的位 里 大 小 数 目 形 态 以及 对郁 近 结构
的压迫 , 在 T w l i
临 床 资 料
5 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大多数患者因无临床症状 0 .5 m 一 .o cm 之 间(平 均 2 .2 em ) 神经 根鞘囊 肿
(图 1) ,其中 2 例信号略高于脑脊液信号 ; 代W l上为 均匀高信号 , 囊壁为低或等信号 , 壁薄均匀(图 2 4 ) ;
几w FLA I 上高信号被抑制 ,表现为均匀低信号, 囊 / R 肿边 界 清 晰 , 有 时部 分 不 能 显 示 ;咒 W / SP R 上 腰 骼 I
Sa d , 196 8 ;73 (2 ) :169 . n 3 .韩 淑珍 , 王斌 ,范 宇 , 等 .2 例乳 腺错 构 瘤 的临床 病 3
理分析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 1, 8( 1) : . 0 1 6
4 .F s e C ih r J , H an 少A M ,R bi s n L , e a b o no t l .

关键词
神经根鞘 囊肿 ;骸管;M R ;诊断;临床表现 I 明显异常改变 囊肿最常见形态为长椭圆形, 大小在 在T w l i 上表现为 均匀 低信 号 , 与脑脊 液信号相 似
能管神经根鞘囊肿是常见的脊神经疾病之一, 也
或检查方法的限制而漏诊 , 而有症状患者由于其临床 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各种原因导致 的椎管狭窄 症状相似 , 常常被误诊 笔者 收集本 院 42 例骸管囊 肿的病例 , 分析和总结其临床特点及 M R 表现 I

关于骶管内囊肿24例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特点

关于骶管内囊肿24例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特点

关于骶管内囊肿24例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特点【关键词】骶尾部关键词: 骶尾部;蛛网膜;囊肿;医学影像学;临床诊断学摘要: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影像学和临床特点,以助于临床诊断. 方法观察24例经手术证实的骶管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X线片,CT,造影后CT,MRI等影像学资料中的影像改变,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手术中的病理特点. 结果 X线片,CT,及MRI中均可显示出骶骨的骨性改变,造影后CT囊肿内造影剂显影,MRI可以清楚的显示出囊肿呈长T1及T2信号,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 结论 MRI是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的硬膜缺陷所致.Keywords:sacrococcygeal region;arachnoid;cyst;imagingmedicine;clinical diagnosisAbstract:AIM To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arachnoid cyst in the sacral canal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ability to diagnose it.METHODS The imag-ing changes including X-ray,CT,CT following myelography and MRI were assessed in24patients with operation-proved arachnoid cysts in sacral canal,and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e and pathologies were asloanalysed.RESULTS Bone erosion sometimes was observed in X-ray,but often in CT and MRI.CT after myelography demonstrated contrast fill-ing of the arachnoid cyst in sacral canal.Long T1and T2 signals of the cysts were clearly shown in MRI,and the sig-nal density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cerebrospinal fluid.Clini-cal symptoms were caused by compression of sacralnerve.Generally,there were communicating holes between cysts and thecal sacs.CONCLUSION MRI allows us to predict better the arachnoid cyst in sacral canal,and the cyst seems to arise as a result of congenital defect of thecal dura.0 引言骶管内蛛网膜囊肿临床上少见,而且以往由于影像学手段的限制,以及对该病的特殊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常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以往文献都是个别的病案报道[1-7] .我们对1989年以来诊治的24例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该病的影像学特点,分析了该病临床表现的特征性,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自1989年开始,经椎管造影,CT,MRI明确诊断并经手术治疗的骶管内囊肿患者共24(男8,女16)例,年龄20~66(平均41)岁.1.2 方法总结分析患者的主诉,临床症状及体征,特别注意患者有无骶神经根受压症状,如会阴部疼痛和大小便障碍等.所有24例患者术前均行骶骨正侧位X线片,腰椎CT检查;5例患者行骶骨CT检查;1例患者行椎管内造影后CT检查;22例患者行MRI检查.骶骨形态的改变,囊肿的部位,数目,形态及大小,并与手术中所见相比较,手术中切除的囊肿壁均送病理检查,分析骶管囊肿的临床特点.2 结果2.1 临床表现以腰骶部疼痛,下肢的坐骨神经痛以及间歇性跛行为主诉的共22例,其中13例有会阴部烧灼不适感,或者鞍区感觉麻木;排尿障碍9例.以单侧肢体肌肉萎缩为主诉的1例,此例患者并无疼痛和马尾神经受损表现.大便无力为主述,无其他任何不适的1例.病史1mo~10a,平均24.9mo. 2.2 影像学结果2.2.1 X线表现阳性者5例.骨盆平片可见骶骨中线区骶2,3平面有一椭圆或圆形透亮区,侧位片可见骶骨椎体后缘有一浅弧形压迹,囊肿较大者骶管扩大,骶管后壁很薄.2.2.2 CT检查可见骶管内密集的软组织阴影,密度值与脑脊液相同(CT值=5),压迫相邻的骶神经根或硬膜囊,骶骨椎板变薄,骶椎的椎体后缘受压失去正常的半月形弧度,椎管明显扩大;1例造影后的CT除了上述骶骨的骨性改变外,密集的软组织即囊肿内因充满了造影剂而与周围组织区别清楚.2.2.3 MRI检查骶管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影,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呈高信号,表现为长T1和长T2像,信号密度与脑脊液相同.囊肿的数目,最多者有4个.凡囊肿呈葫芦形的,经手术证实均为两个囊肿的影像重叠所至,而不是一个囊肿.2.3 手术病理局麻下行常规椎板减压术,见骶骨椎板往往受压变得菲薄,有的椎板已经穿破.显露骶管后,即见囊肿位于骶管内硬膜外,近端与硬膜囊相连,张力较大,周围骶管壁的骨质有不同程度的压蚀.切开囊肿壁,自囊肿内流出清亮的脑脊液.囊肿的数目单发的18例,2个囊肿3例,3个囊肿的1例,4个囊肿的3例.其中有2例3个囊肿内没有神经走行.囊肿以单发和内有神经走行者为多.囊内走行的神经与囊壁内表面无粘连,颜色及质地正常.囊壁的外表面压迫相邻的神经根,且粘连紧密,不易剥离.试图剥离时,极为敏感,患者疼痛难忍而放弃.囊肿上极常有一小孔即‘交通孔’与硬膜囊相通,嘱患者用力咳嗽以增加腹压时,有脑脊液自交通孔流入囊内;该孔也是囊内神经自硬膜囊穿出进入囊肿内的通道.有2例患者的交通孔不明显,脑脊液流出不明显.所有囊肿切除后送病理检查,报告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未见上皮成分,符合蛛网膜囊肿的诊断.3 讨论3.1 骶管内囊肿的病因骶管内囊肿的来源尚有争论[8],有的学者认为是由于神经根鞘扩张所致;有的学者认为和脊柱退变或创伤有关;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硬脊膜的先天性缺陷,在腹压增加或动脉搏动时,脑脊液的流体静压增高[5,6,9,10],使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的薄弱处逐渐流入先天性缺陷的憩室内形成,这一薄弱处即形成了交通孔.在此组病例中,仅有2例术中没有发现明确的交通孔,其余病例均有明确的交通孔.即使这2例患者术后也有明确的脑脊液渗出,说明囊肿仍然与硬膜囊相同,只不过交通孔较小术中肉眼无法辨别而已.因此,我们认为骶管内囊肿的发生是由于硬脊膜的先天缺陷所致,而且认为交通孔有瓣膜样和非瓣膜样之分.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囊肿的交通孔可能是一个瓣膜样通道[9],使流入憩室内的脑脊液不能回流,随年龄的增长,流入的脑脊液越来越多,形成的蛛网膜囊肿越来越大,压迫周围的神经根,从而引起临床症状.我们在手术中观察到让患者腹部用力增加腹压时,脑脊液通过交通孔流入囊肿内,但我们没有观察到头低位时脑脊液可以回流,据此,我们认为交通孔是瓣膜样.对个别没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交通孔不是瓣膜样,脑脊液可以自由的通过交通孔在硬膜囊和囊肿内流通,囊肿内的压力与硬膜囊内的压力一致,所以不会引起临床症状.在骶神经根鞘与硬脊膜的延续处,蛛网膜较薄弱,因此,骶管内蛛网膜囊肿常常是骶神经根囊肿.本组共有3个囊肿内没有神经根,说明骶管内囊肿是蛛网膜囊肿,而不单纯是骶神经根囊肿.3.2 骶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常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骶管内肿瘤相混淆.该组病例中,最长的1例患者误诊为椎间盘突出长达10a.骶管囊肿以压迫骶神经根为主,所以临床上也有其特点:常有骶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如骶尾部的疼痛,会阴部的烧灼不适感,麻木感,大小便障碍;有的患者以会阴部的不适及疼痛感为主要症状.本组25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55%)有骶神经根受压的表现.这种骶神经受压的临床症状在椎间盘突出巨大或椎间盘突出破入椎管时才容易出现,所以对于腰椎CT扫描显示不足以解释骶神经根受压的表现时,要考虑到骶管内囊肿的可能性.骶管内囊肿的临床症状是囊肿与周围骨壁挤压周围的骶丛神经引起的,囊内神经仅受囊肿内增高的流体静压影响.手术当中我们也发现,囊肿的外壁与其他神经根粘连严重,常常无法分离,而囊内神经根与内壁无任何粘连.3.3 影像学特点X线片对于怀疑骶管囊肿的患者,应该常规拍摄骶骨正侧位片,对于病程长,囊肿较大的患者,骶骨的骨质破坏较重的,可以有阳性发现,但是多数患者平片上没有阳性发现[1,2] .此组病例24例患者仅5例患者有阳性发现,因此诊断意义不大.CT扫描:正常的骶骨CT扫描中,骶骨椎体的后缘有一个半月形的弧度突向骶管.在骶管囊肿的患者中,骶骨CT常显示该弧度的不光滑,甚至该弧度消失,骶管明显扩大,椎板变薄;分辨率较高的CT可以显示出骶管内密集的软组织影,压迫相邻的神经根.本组25例患者仅有5例行骶骨CT扫描,均有阳性发现,所以CT扫描对于有临床症状者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2] .但是多数患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而行腰椎CT检查,扫描部位一般在L5S1间隙以上,而骶管囊肿一般在S2~S3以下,漏诊率较高.所以对于临床上诊断为椎间盘突出CT没有明显发现时,为避免漏诊骶管囊肿,不妨向下多扫描几个平面.椎管内造影:造影剂可以由蛛网膜下腔经交通孔进入囊内显影.本组1例造影后CT清楚的显示了囊肿的形态.但在囊肿的交通孔很小时,造影剂进入囊肿内较慢时,易造成假阴性.另外,椎管内造影的并发症,如腰痛,粘连性蛛网膜炎等,也不容忽视.本组这例椎管内造影的患者,手术后大小便及腿部症状完全消失,但腰部造影穿刺部位的疼痛使患者站立不能超过0.5h,经理疗等保守治疗2a后才缓解.我们认为,在有了MRI这种无创伤的检查的今天,应尽量减少这种创伤性的检查.核磁共振: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极高的价值,不仅可以清楚的显示囊肿所在的部位,形态和大小,而且可与其他的疾病相鉴别.骶管囊肿信号和脑脊液相同是它的独特之处,即长T1和长T2信号[3,4,11],而周围的脂肪组织在T2加权像上信号低于脑脊液.在冠状位上,平行于骶神经根的位置扫描,可以清楚的显示囊肿的数目.对于X线,CT,椎管造影显示不出的囊肿,MRI均可以清楚的显示出来.许多患者因其他原因行腰骶MRI检查偶然发现囊肿,由于没有任何症状,未给与特殊治疗.参考文献[1]Friedman H,Weinberg PE.Imaging sacral nerve root cysts [J].Surg Neurol,1986;26:585-590.[2]Willinsky RA,Fazl puted tomography of a sacral per-ineural cyst [J].J Computer Assis Tomogr,1985;9(3):599-601.[3]Blank W,Brawanski A.Intrasacral meningeal cyst demonstrat-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Neurosurg Rev,1992;15:323.[4]Su CC,Shirane R,Okubo T,Kayama T,Yoshimoto T.Surgi-cal treatment of a sacral nerve root cyst with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in an85year-old patient:Case report [J].Surg Neurol,1996;45:283-286.[5]Carrillo R.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 for symptomatic sacral nerve root cysts:An adjuvant diagnostic procedure and/or alternative treatment?Technical case report [J].Neurosurgery,1998;42(4):952-953.[6]Artels RH,van Overbeeke JJ.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 for symptomatic sacral nerve root cysts:An adjuvant diagnostic procedure and/or alternative treatment?Technical case report [J].Neurosurgery,1997;40(4):861-864.[7]Pleasure SJ,Abosch A,Friedman J,Ko NU,Barbaro N,Dil-lon W,Fishman RA,Poncelet AN.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resulting in stupor caused by diencepphalic com-pression [J].Neurology,1998;50:1854-1857.[8]Goyal RN,Benoit BG,Belanger MEG.Intraspinal cysts:A classific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J].Spine,1987;12(3):209-213.[9]Williams B.Sciatica caused by sacral-nerve-root cysts [J].Lancet,1971;16:137.[10]Plews JL,Jacobson B.Sciatica caused by sacral-nerve-root cysts [J].Lancet,1970;17:799.[11]Mummaneni PV,Pitts LH,McCormack BM,Corroo JM,We-instein PR.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sacral Tarl-vo cysts [J].Neurosurgery,2000;47(1):74-79.。

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诊断中MRI与CT的临床价值比较

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诊断中MRI与CT的临床价值比较

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诊断中MRI与CT的临床价值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和骨盆骶髂关节,引起慢性的关节炎和骨质变化。

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过程中,影像学检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本文将从MRI和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分析。

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它对软组织有很好的分辨能力。

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中,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骶骼关节的软组织结构和骨骼变化,包括关节面的炎症、关节囊肿胀和骨质增生等病变。

MRI还可以对骶髂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肿胀和炎症进行准确显示,有助于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MRI和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的诊断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强,能够清晰显示骶骼关节的软组织结构和炎症病变;CT对骨骼结构和骨性病变的显示更为清晰,能够准确显示骶骼关节的骨性病变。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结合MRI和CT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的病变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影像学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中。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以结合代谢成像和解剖成像,对病变组织的生物学代谢活动进行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骶骼关节的病变和评估炎症活动程度。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可以对骨髓炎进行准确显示,有助于早期发现骶骼关节的炎症和骨质变化。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必要结合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骶管内脊膜囊肿的MR诊断及临床分析

骶管内脊膜囊肿的MR诊断及临床分析
高 模 糊 及 出现 条 索 影 , 液 较 为 常 见 , 者 有 发 热 和 血 象 升 高 积 患
・2 3 ・ 0
Bo d r R J Br i a R S, Ye B M , e a . Co p td res , em n h t 1 m ue
tmo rp y f op s uel yt J . J o u Asi o g ah o cru lta css[ ] C mp t st s
Ra i g a h c ,2 0 2 ( : 8 — 01 d0 r p is 0 2, 2 4) 7 5 8 .
( 3 Do k ,W a a b ,Ok m u a A ,e 1 2 h eM t na e Y u r ta .Co mpr he s v R e n ieM
维普资讯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 筮 鲞筮 塑 07
肿 和 肿 瘤 相 鉴 别 。 位 妊 娠 常 发 生 在 输 卵 管 , 床 有 停 经 和 异 临 H G 升 高 , 助 于两 者 鉴 别 。盆 腔 脓 肿 常 伴 有 周 围脂 肪 密 度 增 C 有
i gn idn sng n clgc meg nisJ .JC mp tAsit ma igf ig y eoo ie re c ] o u ss n i eI -
To mo r g ,2 0 2 ( ): 6 — 7 . 0 3, 7 4 5 4 5 0
a ss o ct pli a ue f aue evc i p n:s பைடு நூலகம்tu o T idn s[ ] p crm f C f ig J . n
p e n n y o to r g a c u c me[ ] f r s u d Me ,2 0 , 0( ) 8 l J ?J U | a o n d 0 1 2 8 : 2 一 t

疼痛科CT引导骶管囊肿抽吸加生物蛋白胶粘堵术诊疗常规

疼痛科CT引导骶管囊肿抽吸加生物蛋白胶粘堵术诊疗常规

疼痛科CT引导骶管囊肿抽吸加生物蛋白胶粘堵术诊疗常规骶管囊肿发病机理不明,多数学者认为是先天性或自发性硬脊膜或蛛网膜疝,是硬脊膜的一种先天性缺陷。

其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内肿瘤相似,故常被误诊或漏诊。

在腰骶椎MRI检查患者中,有1.5%~5%发现有骶管囊肿,70%的骶管囊肿患者可产生临床症状。

CT引导骶管囊肿抽吸加生物蛋白胶粘堵术是治疗骶管囊肿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基本原理: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骶管囊肿,抽出部分囊液后,将生物蛋白胶注入囊腔,充填囊肿空间,阻塞囊肿通道,防止脑脊液进入囊腔内;通过术后纤维母细胞的增生使囊腔粘连闭塞,从而使囊肿逐渐变小或消失。

一、适应证:1、经MRI、CT或脊髓造影等检查确诊为骶管囊肿,且临床症状较重,经保守治疗无效者;2、骶管囊肿经手术治疗失败者;3、骶管囊肿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者经微创治疗后仍有腰骶部症状者。

二、禁忌证:1、合并椎管内肿瘤。

2、合并严重慢性器质性疾病失代偿期。

3、凝血功能障碍。

4、腰骶部皮肤感染。

5、严重药物过敏史。

6、合并精神疾患不能配合治疗。

三、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骶管囊肿多发生在S1-S3,可引起骶神经受累的表现,如腰骶部钝痛、下肢乏力、沉重麻木等症状,与体位有关,尤其在咳嗽、打喷嚏、站立、弯腰及下蹲等动作时易诱发,可伴有腰骶部麻木感,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阴道内烧灼痛、性交痛,甚至会阴部麻木、小便困难,不能久坐等;如囊肿发生在L5-S1,可引起下肢麻痛,需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

以上症状在劳累、受凉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体检多无明显阳性体征。

2、影像学诊断:腰骶椎MRI:囊肿位于骶管腔内(L5~S4),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T1W1囊液呈现与脑脊液信号相似的低信号,T2W2囊液呈现与脑脊液样高信号,增强扫描囊液和囊壁不强化;普通骶尾骨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骶骨裂、骶骨受压缺损;骶椎CT可显示骶管囊肿的横截面,囊肿的CT值较低(与脑脊液相似)。

腰骶管内囊肿的CT、MR诊断分析

腰骶管内囊肿的CT、MR诊断分析

腰骶管内囊肿的CT、MR诊断分析
张英
【期刊名称】《《CT理论与应用研究》》
【年(卷),期】2006(015)004
【摘要】目的探讨腰骶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骶管内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并评价CT、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MRI检查19例,CT检查11例。

结果在19例腰骶管内囊肿中,肠源性囊肿2例,脊膜囊肿17例;2例多发,其余均为单发;有11例行CT检查,检出囊肿7例;19例全行MRI检查,均查出囊肿。

结论MRI是椎管内囊肿的最佳检查方法,MRI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并指导手术治疗。

CT对该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张英
【作者单位】山东菏泽市立医院CT室山东省菏泽274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骶管内囊肿14例诊断分析 [J], 杨华;邢维平;尚显文
2.腰骶部椎管内囊肿的CT、MRI诊断分析 [J], 相爱华;张英;囤荣耀
3.腰骶管内脊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J], 刘时璋;常彦海;徐洪海;李勇;袁景和
4.胸腰骶段椎管内脊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J], 朱劲松;廖文波
5.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MRI诊断分析 [J], 霍现英;张玉祥;李永军;陈国忠;张贵平;刘涛;郭建华;司丽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骶管内脊膜囊肿的低场MRI诊断及临床对照

骶管内脊膜囊肿的低场MRI诊断及临床对照

骶管内脊膜囊肿的低场MRI诊断及临床对照肖平;方向军;谭理连;罗祖孝【期刊名称】《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年(卷),期】2005(033)001【摘要】目的探讨骶管内脊膜囊肿的MRI的表现特点,并作临床对照分析. 方法本组19例,按是否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采用MR T1WI矢状面、T2WI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描,2例加做增强扫描. 结果 19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有症状组11例,无症状组8例.囊肿多呈卵圆形、囊袋形,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变化一致.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囊肿前后径分别为1.6~2.7 cm、0.8~1.6 cm,其发生于S2、S3分别为8例、4例,出现骶骨骨质受压吸收分别为9例、3例. 结论对于骶管内脊膜囊肿,MRI诊断明确,定位精确,囊肿的大小、部位及骶骨骨质受压吸收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出现有关.【总页数】3页(P48-50)【作者】肖平;方向军;谭理连;罗祖孝【作者单位】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衡阳,421001;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衡阳,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相关文献】1.骶管内脊膜囊肿的低场MRI表现及其分析 [J], 谷洪;徐毅;郑健辉;张茂根2.磁共振脊髓成像(MRM)诊断骶管脊膜囊肿——兼与常规MRI比较 [J], 王剑;刘海和;常新民3.腰骶管内脊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J], 刘时璋;常彦海;徐洪海;李勇;袁景和4.骶管内脊膜囊肿的MR诊断与鉴别 [J], 王焕辉5.骶管内脊膜囊肿的MR诊断及临床分析 [J], 季洪兵;郑春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脊髓成像(MRM)诊断骶管脊膜囊肿——兼与常规MRI比较

磁共振脊髓成像(MRM)诊断骶管脊膜囊肿——兼与常规MRI比较

作中冠状扫描后重建 的 图像 如果旋 转 到矢状 方 向观察 图像
不尽人意 , 之亦然 , 细观察最 好是在 长 T 反 精 R特长 T E值 不 能变化 的情况下冠状 矢 状分别 扫 描后 图像重 建这 样获得 的 图像质量较高 , 信息丢 失较 少 ; 曲较平 直 患者往 往可获 得 腰 满意的 MR 图像 , M 神经根鞘 显示较清晰 , 这就提示我们有冠
接受 , M 与常规 M I MR R 图像结 合 , 获得 病变信 息更 为全 面 ,
客观 。一般椎管 造影 是经皮腰穿 , 造影剂 注入脊髓 腔与周 将
2 结果
采用 s E序列作 MR常规成 像后 , 用 的主要 技术 参 数 采 为快 速 自旋 回波序列 ( S / S 、 T E F E) 重、 道蠕 动和 血管搏 动伪影 片 的 M 肠
影响较小 , 图像 质量 比磁共振胰 胆道成像 ( R P 、 其 E C ) 磁共振 尿路成像 ( U) MR 更稳定 , 更接近 x线脊髓 造影 , 良好 冠状 有 矢状图像并 可旋 转观察 , 图像 包括 范 围广 , 影像分 析原 则与 注: B一可变带 宽 , D一延长动力学 范围 , C一流动 补 V E F 偿 S P一方形象 素 q x线脊髓造 影相 同 , 比轴位 图像 更易 为临床 和放射科 医生所
几 乎没有 , 可以立体地 观察 骶管囊 肿 与毗邻组织 病理 或 并 生理的解剖关系 , 其次是 F E重 T WI图像 ,骶管囊肿 与脊 S 2 髓 腔有信号强度 的差别 , 但这种 差别 弱于 MR 的图像效 果 M

但 常规的 s E序列对 MR 起着 必不可少的互补作用 。 M
静 呼吸 , 卧体 位并 保 持不 动 , 常 规矢 状 面 S T WI、 仰 在 E1

骶管囊肿的治疗选择了解手术和非手术疗法

骶管囊肿的治疗选择了解手术和非手术疗法

囊肿大小:影 响手术难度和
成功率
囊肿位置:影 响周围组织结 构和功能,可 能影响治疗方
案选择
囊肿与神经根 的关系:可能 影响手术风险
和预后
囊肿与椎管的 关系:可能影 响手术方式和
效果
疼痛程度:疼痛程度是影响治疗选 择的重要因素,严重疼痛可能需要 手术治疗。
神经压迫:如果囊肿压迫神经,导 致神经功能障碍,可能需要手术治 疗。
观察等待适用于无 症状的骶管囊肿患 者
定期复查,监测囊 肿的变化情况
避免剧烈运动,减 少囊肿破裂的风险
若囊肿增大或出现 症状,考虑手术治 疗
骶管囊肿治疗选择 的影响因素
儿童患者:手 术治疗为主, 保守治疗为辅
青少年患者: 手术治疗为主, 保守治疗为辅
成年患者:手 术治疗为主, 保守治疗为辅
老年患者:保 守治疗为主, 手术治疗为辅
制定治疗 方案:根 据评估结 果和患者 因素,选 择合适的 治疗方法
跟踪治疗 效果:定 期复查, 根据病情 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
评估病情:了解 囊肿的大小、位 置、症状等
考虑患者年龄、 身体状况、治疗 意愿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法:手术、药 物、物理治疗等
定期复查:监测 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成功率:90%以上
术后疼痛缓解率:80%以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术后复发率:5%以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术后功能恢复率:70%以上
骶管囊肿的非手术 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 洛芬等,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
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苯妥英 钠等,用于缓解神经根压迫和疼 痛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 松等,用于减轻神经根压迫和炎 症

骶管囊肿的诊断过程常见的医学检查和影像技术

骶管囊肿的诊断过程常见的医学检查和影像技术

触诊:触摸患者的骶骨、 腰椎等部位,检查是否有
肿块、压痛等
叩诊:敲击患者的骶骨、 腰椎等部位,检查是否有
叩击痛等
量诊:测量患者的身高、 体重、腰围等指标,评估
患者的身体状况
神经功能评估
目的: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包括感觉、运 动、自主神经等功能
方法:采用神经功能评估量表,如ASIA评分、 MMT评分等
异常表现:压力 过高或过低,可 能提示脑脊液循 环障碍或颅内压 异常
神经电生理检查
目的:评估神经 传导功能和肌肉 功能
方法:包括神经 传导速度、肌电 图、诱发电位等
应用:诊断神经 肌肉疾病、评估 手术效果等
注意事项:需要 专业医生操作, 确保检查结果的 准确性和安全性
影像学检查
X光检查:用于观 察骨骼和关节情况
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如腰椎 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
询问患者生活习惯,如久坐、 久站、运动习惯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了解患者症状,如腰痛、腿 痛、麻木等
添加标题
询问患者家族史,如家族中 有无类似疾病患者
添加标题
询问患者工作环境,如长时 间弯腰、负重等
体格检查
视诊:观察患者的体态、 姿势、步态等
应用:诊断骶管 囊肿,观察囊肿 大小、位置和形 态
注意事项:孕妇 和儿童应尽量避 免X线检查,以 减少辐射伤害
CT检查
CT检查优点:分辨率高,能 够清晰地显示骶管囊肿的形 态和位置
CT检查原理:利用X射线和 计算机技术生成横断面图像
CT检查适应症:适用于诊断 骶管囊肿和其他脊柱疾病
CT检查注意事项:检查前需 去除金属物品,检查过程中
超声检查:用于观 察内脏和胎儿情况

MRI对骶部硬膜外囊肿的诊断意义

MRI对骶部硬膜外囊肿的诊断意义

MRI对骶部硬膜外囊肿的诊断意义摘要目的:探讨骶部硬膜外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分析。

方法:本组12例均行腰骶部及盆骨X线片检查,其中9例行CT扫描,11例行MRI检查,5例行脊髓造影。

结果:本组影像检查X线诊断率14%,CT诊断率50%,MRI、脊髓造影检查诊断率100%。

结论:骶部硬膜外囊肿影像学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对该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本组12例通过影像的各种检查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提高影像诊断价值。

关键词骶部硬膜外囊肿诊断影像学MRI扫描骶部硬膜外囊肿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椎管内良性肿瘤,也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原因之一,以往因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得不到有效治疗。

2004~2007年对12例骶部硬膜外囊腫行影像学检查确诊并经手术证实,现结合影像学的检查分析加以讨论。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男女比例12:1;年龄28~66岁,平均47岁;发病时间05~2年。

临床症状:腰骶部钝痛11例(95%);下肢放射性疼痛9例(75%);运动后异常(58%);感觉异常7例;无症状2例。

本组12例均行腰骶部及盆骨X线检查,其中11例行MRI检查,9例行CT扫描,5例行脊髓造影。

结果本组术前9例临床误诊为其他疾病,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症等约75%。

X线片阳性表现2例,诊断率约167%;CT阳性表现4例,诊断率444%;MRI检查11例,诊断率100%。

12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硬膜外囊肿,其中椎管内型9例、椎管外型2例、混合型1例。

本组5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症,2例合并先天性隐性骶椎裂。

手术后2例仍感腰骶疼痛,其他未发现症状加重和复发病例。

讨论骶部硬膜外囊肿是临床发病率极低的椎管内良性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起源于硬脊膜或蛛网膜组织。

在椎管内生长,造成椎管腔改变的为椎管内型,来源于硬膜囊下方,发病率约70%;通过椎间孔或骶骨裂孔在椎管外生长,造成骶椎管外骨质改变者椎管外型,来源于神经根的硬膜袖处约15%;两者兼有者称为混合型约15%。

骶管囊肿的MRI、CT影像对比研究

骶管囊肿的MRI、CT影像对比研究

骶管囊肿的MRI、CT影像对比研究
周永红; 符有文; 刘文慈; 罗泽斌; 陈武标
【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
【年(卷),期】2008(006)001
【摘要】目的评价MRI和CT对骶管囊肿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骶管囊肿的MRI与CT表现,5例仅行MRI检查,8例同时做CT 和MRI。

结果骶管囊肿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囊肿信号表现与脑脊液一致,对病变的定性明显优于CT。

结论MRI可作为一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骶管囊肿患者进行诊断和追踪,CT的优势在于能清楚地表现相邻骨质改变,两者相结合是诊断骶管囊肿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周永红; 符有文; 刘文慈; 罗泽斌; 陈武标
【作者单位】524001 广东省湛江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 R814.42
【相关文献】
1.MRI对骶部硬膜外囊肿的诊断意义 [J], 陈丽;邱雨
2.3.0T-MRI3D-SPACE序列显示神经根与骶管囊肿的关系 [J], 魏海港;李传亭;张和平;靳海英
3.假囊肿型胎粪性腹膜炎的产前MRI和产后CT影像表现 [J], 江肖松;关键;林玲;孙灿辉;李子平;刘明娟;郭燕
4.HASTE MRI脊髓成像对骶管内囊肿诊断的临床评价 [J], 刘广保;谭子琨;林竹强
5.MRI在诊断骶管囊肿中的应用 [J], 汪寒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RI在诊断骶管囊肿中的应用

MRI在诊断骶管囊肿中的应用

MRI在诊断骶管囊肿中的应用目的探讨骶管囊肿的MRI诊断及相关临床表现特点。

方法分析36例骶管囊肿患者的MRI特征,并评价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36例骶管囊肿呈囊袋形、串珠状、圆形、卵圆形;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囊壁呈均一菲薄,囊壁无结节。

结论骶管囊肿的MRI 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是诊断骶管囊肿的理想检查方法。

标签:骶管;囊肿;磁共振;诊断骶管囊肿是指发生于骶管内的囊性病变,其命名及分类较混乱,如骶骨脊膜囊肿、Tarlov囊肿(神经根周围囊肿)、骶管内蛛网膜囊肿、骶管内硬膜外囊肿、骶管滑膜囊肿等。

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先天性的硬膜憩室或蛛网膜疝,是硬膜的一种先天性缺陷[1]。

根据囊肿内是否有神经纤维或细胞,可将骶管囊肿分为单纯型和神经根型两种类型,其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交通孔为瓣膜样。

MRI是断层成像技术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取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

MRI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20世纪80年代被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

随着医学的进步,MRI已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中。

据报道,MRI是诊断骶管囊肿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36例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骶管囊肿患者的MRI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的36例骶管囊肿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23~76岁,平均46岁;其中,25例以腰骶部疼痛为主,9例伴有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3例伴有会阴部烧灼感,间歇性跛行5例,无明显症状者6例。

1.2 检查方法采用安科公司生产的OpenMark 4000型磁共振扫描仪,全部使用体线圈进行扫描。

所有患者均采用FSE序列行矢状位T1WI(TR/TE:710/22 ms,THK:5.0 mm,FOV:350×350),T2WI(TR/TE:4000/105 ms,THK:5.0 mm,FOV:350×350),横断位T1WI(TR/TE:910/22 ms,THK:5.0mm,FOV:300×300),T2WI(TR/TE:4000/102 ms,THK:5.0 mm,FOV:300×300)。

【影像基础】骶管囊肿的分型

【影像基础】骶管囊肿的分型

【影像基础】骶管囊肿的分型Nabors I型不含有神经根的硬膜外囊肿Nabors IA型不含脊神经根的脊神经根硬膜外囊肿,又称硬膜外脊膜囊肿、硬膜外蛛网膜囊肿,好发于中下胸段脊髓背侧,多具有家族性,或与脊柱强直、幼年期脊柱后凸和脊柱后凸畸形有关。

临床上以青年人多见,可产生脊髓压迫症状,出现疼痛和不明确的感觉障碍平面。

MRI上可见病变位于中下胸段脊髓背侧,导致脊髓受压、硬膜外脂肪推移。

Nabors IB型不含脊神经根的骶神经根囊肿,又称骶管脊膜膨出、隐性骶管脊膜膨出,多位于骶管S1-3水平,常为多发性。

可能相关的疾病包括幼年期脊柱后凸、类风湿脊柱强直和神经纤维瘤病。

多见于成年人,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一般无症状,不伴有神经功能障碍。

MRI上可见病变位于骶管内,与硬脊膜囊之间有脂肪相隔。

Nabors II型含有神经根的硬膜外囊肿,又称Tarlov神经束膜囊肿、脊神经根憩室。

可能与脊神经根鞘内创伤性出血导致神经内膜和束膜之间潜在的腔隙异常扩张形成囊肿,或因脊神经根远端的蛛网膜异常增生阻碍脑脊液的正常流动而形成囊肿。

多见于成年人,约1/4有临床症状,可表现为神经源性跛行、下腰痛、坐骨神经痛和慢性会阴部痛,有时会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和反射改变。

MRI上病变位于硬脊膜囊侧方,囊内有神经根存在。

Nabors IIA型含有脊神经根的脊神经根硬膜外囊肿,累及颈、胸、腰椎神经根。

Nabors IIB型含有脊神经根的骶神经根囊肿,一般位于S2-3水平脊神经节或其远端。

Nabors III型脊神经根硬膜内囊肿,又称脊髓硬膜内脊膜囊肿、硬膜内脊膜囊肿。

多见于脊髓背侧,以胸段多见。

多见于成年人,可产生脊髓压迫症状。

MRI上可见脊髓受压,受压的脊髓周围为脑脊液信号。

先天性型源于先天性蛛网膜囊带状突起,蛛网膜小梁异常增生,导致脑脊液流动受阻并形成囊肿。

后天获得型常继发于外伤、感染和肿瘤所致的粘连性蛛网膜炎。

骶管囊肿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骶管囊肿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骶管囊肿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临床分析史振宅;刘铁彪;李卫杰;石冬峰;刘磊【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3(035)010【总页数】2页(P1514-1515)【关键词】骶管囊肿;诊断;显微手术【作者】史振宅;刘铁彪;李卫杰;石冬峰;刘磊【作者单位】071200,河北省安国市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7骶管囊肿是指发生于骶管内的囊性病变,其临床发病率约1% ~4.6%[1],慢性腰腿痛是其主要症状,常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长期门诊治疗。

随着MRI的广泛应用,其诊断及治疗成功率得到提高。

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例骶管囊肿患者,均由MRI诊断后显微镜下行囊肿切除术,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31~58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年;随诊3个月~3年无复发。

1.2 临床表现 4例患者均有骨科、康复科多次门诊治疗史,均有腰骶部钝痛,且呈进行性加重,与体位有关,坐立位加重,平卧位后症状减轻,合并会阴部麻木1例,下肢麻木无力1例。

体征:腰骶部叩击痛4例,会阴部感觉减退1例,下肢肌力感觉减退1例。

1.3 影像学检查 4例患者均行腰骶部正侧位X线片,腰骶部CI及MRI检查。

2例患者骶骨X线侧位显示骶骨侵蚀表现,骶管前壁有凹陷性低密度影,椎板变薄。

腰骶部 CT为5 mm薄层扫描,重点区域2 mm,分别取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并三维成像,4例患者均可见椎板吸收,骨质变薄,呈弧形凹陷,骶管内囊性占位,与脑脊液密度一致。

全部病例均行MRI,可见骶管内囊性占位,呈圆形或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MRI强化不明显,2例患者合并腰椎间盘突出。

1.4 手术方法全部病例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骶部正中切口,切口缘用付肾盐水(肾上腺素0.25 mg:0.9%氯化钠溶液20 ml)20 ml 皮下浸润以减少出血。

骶管囊肿影像诊断及治疗

骶管囊肿影像诊断及治疗

骶管囊肿影像诊断及治疗
孙伟;王琨;周令飞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1(013)006
【摘要】①目的探讨骶管囊肿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②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骶管囊肿患者的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③结果 MRI容易显示病灶,行X线及CT检查多不易发现.骶管囊肿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临床症状与体位改变关系密切.本组32例骶管囊肿患者中9例临床症状明显者采取手术治疗,症状改善明显.④结论 MRI是骶管囊肿诊断的主要依据.对MRI确诊骶管囊肿较大且临床症状明显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总页数】2页(P787-788)
【作者】孙伟;王琨;周令飞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泗洪,223900;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泗洪,223900;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泗洪,2239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2
【相关文献】
1.骶尾旁入路治疗复发性骶前囊肿1例 [J], 姜洋;李博;李海
2.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封闭囊肿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 [J], 肖辉;孙正望;孔金海;钟南哲;王静;缪吴军;钱明;杨建;刘铁龙
3.经骶尾入路手术治疗43例骶前发育性囊肿的疗效分析 [J], 张迪;苏丹;胡邦;彭慧;任东林
4.经骶尾部入路术式治疗骶前囊肿患者的临床效果 [J], 张西玲;郭萌军
5.椎板减压囊肿切除硬膜修补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 [J], 郑晨颖;贾育松;丁洪磊;孙旗;李晋玉;陈江;白春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骶管囊肿的MRI和CT影像对比研究【摘要】目的评价MRI和CT对骶管囊肿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骶管囊肿的MRI与CT表现, 5例仅行MRI检查,8例同时做CT和MRI。

结果骶管囊肿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囊肿信号表现与脑脊液一致,对病变的定性明显优于CT。

结论 MRI可作为一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骶管囊肿患者进行诊断和追踪,CT的优势在于能清楚地表现相邻骨质改变,两者相结合是诊断骶管囊肿是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骶管囊肿磁共振成像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MRI and CT diagnosis of Sacral canal cyst. Methods The CT and MRI features of surgery and pathology proved sacral canal cyst in 13 patient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Among of them, 5 cases were performed with MRI, and 8 cases with both CT and MRI. Results Sacral canal cyst have characteristics MRI appearances and could be diagnosed before operation, the cysts were being in accord with CSF signal. MRI is superior to CT in the nature diagnostic of sacral canal cyst. Conclusion MRI is suitable for routine imaging investigation in diagnosis andfollow-up of sacral canal cyst, CT can clearly show bone destruction. CT and MRI were effective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sacral canal cyst.Key words Sacral canal cy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mgraphy, X-ray computed蛛网膜囊肿指脑脊液被包裹在蛛网膜所形袋状结构而构成的囊肿,椎管内蛛网膜囊肿也称为椎管内脊膜囊肿[1],较常见部位是在骶管内。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骶管蛛网膜囊肿(简称骶管囊肿)比较容易发现,而临床上腰腿痛症状有相当部分是由于骶管囊肿所引起的,为了进一步探讨骶管囊肿的影像特点,本文收集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3例骶管囊肿,进行MRI和CT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骶管囊肿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26~68岁,平均43.7岁,病史2个月~7年。

临床症状: 13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在腰骶部、单侧臀部、会阴部及下肢后外侧;其中腰骶部疼痛,单侧臀部疼痛及间歇性跛行10例,其中7例有会阴部烧灼感,4例排便障碍;另3例为单侧下肢疼痛,无马尾神经损伤的表现。

体征:腰骶部叩击痛13例,会阴部感觉减退7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6例,下肢肌力、感觉减退5例。

13例中5例仅做MRI检查,8例同时做CT和MRI;MRI机采用美国GE公司0.5T或1.5T超导型双梯度磁共振成像系统,选用表面线圈,常规选用SE、FSE 序列行矢状、横断T1及T2扫描,两种机型所用的TR、TE不同,矩阵为192×256或256×256,视野为22~25cm,层厚为4mm,层间隔为 1mm,6例患者按照0.1mmol/kg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进行增强扫描。

CT机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CR型全身CT机或美国GE全身双螺旋机,扫描层厚及层距为5mm,重点区层厚2mm,分别采用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

2 结果2.1 囊肿位置及形态: 13例骶管囊肿位于骶椎椎体后方骶管内,于骶1-3水平11例,骶4水平2例;囊肿不突出椎体之外时呈圆形或卵圆形10例(图1-4),3例囊肿较大时突出于椎体之外呈不规则分叶状改变(图5-8)。

所有囊肿均界限清晰,边缘光滑。

2.2 囊肿大小:本组病例中囊肿最小直径为1.5cm,最大的为4.0cmX5.0cmX6.0cm。

2.3 MRI及CT特征:13例MRI检查T1WI均见囊状与脑脊液信号相同的低信号(图3、图6),T2WI显示为高信号(图2、7),可有薄的囊壁,增强扫描囊壁及病灶内均无强化(图4、8),MR显示相应骶骨改变欠清 (图4); CT示4例病灶囊样密度明显,4例未发现骶管囊肿,3例骨窗有明显骶骨骨质侵蚀,主要表现为骶椎管扩大,椎体边缘不规整,呈花边样改变(图1、5)。

2.4 手术病理 13例患者均行手术囊肿切除治疗,术中可见椎管内骶神经处囊性肿物,呈灰白色,囊壁菲薄,上下两极与神经干相衔接,囊内液体均呈清亮状态,稀薄,病理所见为神经纤维囊腔,符合骶管蛛网膜囊肿诊断。

3 讨论3.1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骶管内蛛网膜囊肿形成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肯定[2、3],多数学者以为其发病与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和(或)硬膜膜发育不良有关。

硬脊膜先天发育有缺陷,当腹压增加或动脉搏动时,脑脊液的流体静压增高,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的薄弱处流入先天性的憩室而形成囊肿,这一薄弱处即形成了交通孔。

囊肿的交通处有瓣膜和无瓣膜之分,有瓣膜,流入的脑脊液不能回流,随着时间的延长,流入的脑脊液愈多,形成蛛网膜囊肿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神经产生临床症状[4];骶管蛛网膜囊肿临床症状可能与囊肿的大小、张力程度有关,囊肿越大,张力越高其临床症状越重,骶管囊肿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骶部钝痛、下肢麻木感,部分患者有放射痛,膀胱功能障碍等,本组病例以反复腰痛伴下肢感觉障碍为主;无瓣膜,则脑脊液随体位改变自由进出,对神经的压迫不明显则无临床症状。

也有学者[5、6]认为骶管内脊膜囊肿也可后天获得,如外伤造成的硬膜囊局部损伤等也可以是其形成的原因,本组13例骶管囊肿均无明确外伤诱因,故作者认为先天因素是骶管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

3.2 CT及MRI特点:骶管囊肿因其位置的特殊性,临床表现又与其他椎管内疾病相似而未引起人们的重视,CT扫描腰椎间盘不容易注意骶管情况而漏扫,除非骶管囊肿引起明显骶管骨质吸收, CT的密度分辨率最高,对囊肿周围骨质结构的改变显示最佳,评价囊肿对椎管骨壁的压迫性骨质吸收优于MR,若结合增强扫描,亦能大致确定囊肿的性质;但是由于受骨伪影及分辨率的影响,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CT上显示欠清晰,由于MRI对水的敏感度很高,囊性病灶的诊断中,CT不及MRI;MRI因其无创,软组织分辨力高,多方位成像又无骨伪影,能较好显示囊肿大小、数目、分布、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MRI表现:(1)囊肿位于骶管内,呈卵圆形,串珠状及不规则形,可以单发或多发,本组骶管蛛网膜囊肿大部分呈卵圆形的单发囊肿;(2)囊肿境界清楚,囊壁菲薄,信号与脑脊液相似,T1WI呈均匀一致的低信号,T2WI呈均匀的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及囊液无强化,本组MR信号特点均典型明显。

(3)囊肿主要位于骶1-3椎平面骶管内,本组位于此位置有11例。

有学者报道[5]骶管囊肿较大或靠近椎间孔时,可以穿过椎间孔突出外,形成“分叉征”或“脑脊液喷射征”,本组未见“脑脊液喷射征”典型表现。

3.3 鉴别诊断(1)影像方面鉴别:一般不需与该位置实质性肿瘤鉴别,主要与囊性神经鞘瘤、表皮样囊肿鉴别,囊性神经鞘瘤T2WI囊液信号较脑脊液信号高,囊壁较厚,囊壁强化明显,而蛛网膜囊肿囊肿菲薄、无强化,表皮样囊肿来源于皮肤和表皮残余组织,T1WI其信号高于脑脊液信号,而且囊内信号多不均匀,同时可伴有皮肤窦道、椎体畸形,其次与肠源性囊肿、寄生虫性囊肿相鉴别。

(2)临床鉴别:骶管内蛛网膜囊肿常与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症状相混淆,但前者除腰腿痛外,常伴有骶丛神经受压,如出现骶尾部的疼痛,会阴部烧灼感、麻木、大小便障碍等,所以当临床上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不能解释的骶神经受压表现的患者,应进行MR检查确定骶管是否有骶管囊肿存在。

3.4 治疗如果MRI显示囊肿存在而无症状,则只需随访复查。

有以下情况可以考虑手术:(1)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非手术治疗无效,影响生活或工作。

(2)腰腿痛伴下肢无力,感觉减退者。

(3)会阴部疼痛或感觉减退,大小便、性功能障碍者。

(4)囊肿巨大,骶管明显扩大,椎体破坏严重者。

综上所述,MRI可作为一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骶管囊肿患者进行诊断和追踪,CT的优势在于能清楚地表现相邻骨质改变,两者相结合是诊断骶管囊肿是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如能同时使用,对骶骨囊肿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术前、预后有较全面的、清晰的了解。

参考文献1 鱼博浪.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鉴别诊断[M].第2版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762 张云枢,陈学强,罗庆华,等.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MR表现及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3:173 Tao HR ,Wang QP, Li XK, et al. Imaging and clinical featuers of arachnoid cysts in sacral eanal: analysis of 24cases[J]. Orthop JChin ,2002,9:3254 Landsers J, Seex K. Sacral perineural cysts :imaging and treatment options[J].Br J Neurosurg,2002,16:1825 张明,鱼博浪,王璐,等.椎管内脊膜囊肿的MR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746 Li Fs, Chen RG, Chen HH.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epidural araehnoid eysts in saeral (Affiliated7 cases)[J]. Orthop J Chin ,2003,11:627 谭利华,彭述平,伍玉枝,等.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影像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3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