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 ——“治未病”健康工程
携手并进 推进中医“治未病”体系建设——“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初具雏形
![携手并进 推进中医“治未病”体系建设——“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初具雏形](https://img.taocdn.com/s3/m/c24215076c85ec3a87c2c57b.png)
下图:本次高峰论坛受到 多家媒体美注
论坛在 青岛举行 ,标志 着军 队 “ 治未病 ”健目
工程试 点工作在全军卫生系统正式启动;1月2 O 日,作为全国 “ 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区,构
中医特 色预 防保腱服务体 系启动仪式 .上 海 [ E
长 宁 区隆 重 举 行 ,这 是 首 个城 市 区 级 的 试 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 国科学 院院士 、中国中西医结 保健 服务的科技 策略 ,并提 出了研究
“ 健康状态”思路。 中国科学院 力学研究所研 究 员、 中国生物医学 工程 学会原副 理事长陶
点 的报告 。在分析 中西 医对疾病 、
12 1
HEAL H ZON T HORI
祖莱的报告 ,从巨系统工程学的 角度
携手并进 推进中医 “ 治未病’体系建设 ’
— —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初具雏形
责绾 I 晶晶
腊
讲持“主 工回治旨 中取强康 刚局副家 程,础 话得未 医顾发 副局部 实总病 药长表 局卫长 ,的上 施成 健 他结” 管王了 长生、 所基 在绩 理国 主部国
,
健康的认识 的区别基础 上 ,阐述 了在 医学模式调 整 、医学 目的转变的 背景 下 应 如 何更 加 全 面 地认 识 疾 病 、健 康 ,重点提出维护 和提升人 的健 康状 态是 “ 治未病 ”的逻辑起点。
论述 了个体人健康状态是维护和 促进
人 的健 康 的关 键 。
中国中医 药科 技开发交流 中心 、 炎黄 东方 ( 北京 )踺 康 科技 有 限 公
司、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 公司三方 合作 发起 “ 未病战略联盟 ” ,同时 治 三方联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业技 能 鉴定指导 中心 ( 国家 中医药 管理局中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实施方案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6a4855804d2b160b4ec048.png)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中健组委[2013]003号中医“治未病”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体现了预防医学理念,更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近几年来在我国社区医疗机构逐步推进。
但在推进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健康管理的运行机制还比较薄弱,居民对参与中医“治未病”管理的优势以及防病治病的道理认知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这对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均有一定影响。
为配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社区医疗机构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决定在全国实施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公共卫生项目为契机,以设立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指导机构为抓手,积极支持开展中医评估、中医辨识及中医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组织主体与实施载体(一)组织主体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
(二)实施载体以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确定的社区治未病管理服务机构为实施载体。
(三)服务体系分为三个层级: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指导基地、指导中心、指导站。
三、主要任务(一)开展业务培训。
组织有关专家对设立的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指导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治未病”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工作流程,掌握体质辨识的基本方法。
(二)加强健康教育力度,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在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活动中,增加中医预防保健、养生调摄等内容,普及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与技术方法。
(三)应用“治未病”理念,开展中医药预防疾病工作。
如:哮喘的冬病夏治、高血压病穴位敷贴防治等,并在社区居民中宣传普及,使社区内的不同人群都能够享受到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
(四)建立社区居民中医特色健康状态信息库。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体质辨识服务项目,针对不同人群的体质状况做出健康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状态信息库”,形成“治未病”信息服务网络。
XXXX中医医院关于成立“治未病”领导小组小红头
![XXXX中医医院关于成立“治未病”领导小组小红头](https://img.taocdn.com/s3/m/542634e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9.png)
XXX中医医院“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设立中医“治未病”科,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要将“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医疗、预防、专业技术、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当中。
将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与“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有机结合,打造体现中医文化特色的中医综合服务区,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预防、养生、保健指导等服务。
二、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部门(一)成立XXX中医医院“治未病”健康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专家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三、工作职责:根据中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三个层次,医院整合优质资源。
成立“治未病”科,基本结构为:“治未病”科辖体检科和预防保健科,医教科负责各科室协调、督查工作;体检科和预防保健科分为总检部分,临床科室分检部分,医技科室分检部分;体质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指导、干预工作由中医药人员承担。
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对个体服务对象实施防病治病的中医诊疗措施。
“治未病”科拟开展中医诊疗项目10种以上。
1、领导小组、专家组主要职责:(1)积极开展“治未病”工程工作方案、相关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2)深入科室利用“专家巡诊”等方法,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导各科、站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持续改进。
(3)制定、审核本院治未病中心工作制度、工作计划、“治未病”干预措施及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4)指导、督导“治未病科”开展工作。
(5)承担中医健康教育讲师工作。
(6)承担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健康干预等工作。
2、相关科室主要职责:(1)针推科协助提供中医技术方法“治未病”干预,开展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工作等。
(2)预防保健科、各站负责开展体质辨识根据不同体质指导中医保健工作并记录于居民健康档案中;开展中医药健康咨询、讲座、宣传栏工作;开展妇女、儿童中医保健工作及重点人群中医药特色养生指导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a6d24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7.png)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为了促进人民健康,提高国民素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制订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该方案将综合运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手段,旨在从预防疾病的角度出发,提高人们的自我养生意识和能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一、背景与目标1.背景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传统中医药学注重“治未病”,强调预防和调理,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健康理念。
面对当前的健康挑战,借鉴中医药学的预防理念非常有必要。
2.目标该工程的目标是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推广中医药学中的预防理念,以达到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减少疾病发生的目标。
二、主要内容1.提高公众健康意识2.健康体检与评估建立健康体检对照系统,通过常规体检指标与中医体质辨析等手段,对个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以帮助人们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3.中医药预防保健指导组织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指导活动,通过中医药理论和诊断方法,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养生策略和中医药保健方案。
以中药调理、针灸、拔罐等方法,帮助人们减轻疲劳、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中医药养生体验中心建设在各地建设中医药养生体验中心,提供中医药保健服务。
包括推拿按摩、中药蒸汽浴、草药泡脚等项目,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让人们亲身体验中医药的魅力。
5.“治未病”中医药研究与推广加大“治未病”方向的中医药研究力度,鼓励科研单位和中医药专家深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预防保健服务。
三、实施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大众媒体、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对该工程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健康预防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凝聚社会共识。
3.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将中医药预防保健纳入国家卫生保健体制。
整合现有资源,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搭建医患沟通平台,实现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互补发展。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5a688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f.png)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一、目标1.提高公众健康意识,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预防胜于治疗的重要性。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公众实施健康饮食、适量锻炼等健康行为。
3.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根据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健康计划。
4.降低慢性病和疾病发病率,促进全民健康。
二、实施步骤1.建立健康宣传教育平台建立通过电视、网络、移动应用等多种渠道宣传健康知识和预防疾病的方法,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2.建立全民体检制度通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在全国范围建立全民免费体检制度,对公众进行身体状况的全面检查,排查潜在疾病风险。
3.建立个体化健康档案对每个体检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个体的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生活环境等信息,为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4.提供个性化健康评估根据个体的健康档案和体检结果,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评估,针对个体的风险因素和慢性病发病易感性进行评估。
5.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根据个体的健康评估结果,为每个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定期体检、药物预防等内容。
7.设立健康奖励机制通过建立健康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健康管理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如参加定期体检者可以享受优惠待遇等。
8.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监督机制,对其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公众得到优质的服务。
三、预期效果1.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形成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
2.降低慢性病和疾病发病率,减轻医疗负担。
3.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改善整体生活质量。
4.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5.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机会增加。
治未病实施方案
![治未病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9c2d6a10661ed9ac51f30a.png)
阿旗中医医院“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一)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1、建立质量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质量管理工作。
2、制定“治未病”科发展方针、目标、任务,营造“治未病”理念及内涵文化。
3、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考核。
(二)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专家组。
主要职责:1)积极开展”治未病”诊疗方案和相关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2)深入管辖区利用“问题导入法”、“专家巡诊”、“标杆管理”等方法,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导乡镇医院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持续改进。
三、基本原则1、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
2、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
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3、坚持以实践为核心。
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四、实施计划措施(一)2011年具体措施1.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设立“治未病”科,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载体;购置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
2.初步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
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治理体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构思
![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治理体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构思](https://img.taocdn.com/s3/m/9c0907e6bed5b9f3f90f1cff.png)
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治理体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构思【摘要】在了解国内外健康治理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医药在健康治理中的特色和优势,提出了构建以“治未病”工程为框架、以信息资源治理及共享平台为依托、以多种预防保健工程为补充的中医药特色健康治理体系的构思。
【关键词】健康治理体系;治未病;中医药特色随着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愈来愈注重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健康治理(health management)理念亦慢慢深切到人们的生活理念当中,已成为备受关注的保健新课题。
健康治理要紧包括健康调查、健康评估、健康干与3个方面。
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实践中以其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式、系统的理论体系,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突出的奉献。
现在,“治未病”工程已慢慢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治未病”工程属公共卫生范围,与国外健康治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国外健康治理体系更具中国特色。
中医“治未病”在健康干与方面充分发挥了中医健康保健及诊疗技术的特色和优势,专门是在饮食保健、运动、针灸推拿、心理等非药物自然疗法上有着多种简便廉验的干与方法。
从我国国情、医疗模式、饮食健康文化的角度来看,“治未病”表现了中国特色的健康治理体系理念。
笔者以为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治理体系,能够“治未病”工程为框架、以信息资源治理及共享平台为依托,以多种中医药预防保健工程为补充,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各类健康治理资源,在借鉴国外健康治理体会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治理工程,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符合我国实际、顺应健康理念进展趋势的健康治理体系。
1国内外健康治理概况11国外健康治理模式美国健康治理模式 [1] :尽管美国有记录的健康治理理论研究只有20连年的历史,可是健康治理思路的实践却可追溯到70连年前。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医疗技术的推行和进展、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的发生率大幅度增加,美国医疗费用随之迅速上涨。
健康治理理念应需而生,健康治理策略要紧包括生活方式治理、需求治理、疾病治理、灾难性病伤治理、残疾治理和综合人群健康治理6种 [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https://img.taocdn.com/s3/m/63826e6baf45b307e9719731.png)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的十七大确定了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及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
2007年,国务院领导同志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并就建立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作出了重要指示。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一、工程目标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治未病”工作的运行机制。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服务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的示范体系。
3、总结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即“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4、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5、建立、完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评价体系。
二、组织主体与实施载体(一)组织主体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
(二)实施载体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
2.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及推广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及推广](https://img.taocdn.com/s3/m/ec84f13ac8d376eeafaa317d.png)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及推广摘要:中医药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基本预防及养生保健经验,这是我国在健康管理方面有着其它国家不能比拟的优势。
我国在结合时代转变带来新的健康管理理念、知识及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管理的各个要素之中,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从中医治未病和健康管理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对目前健康管理运行模式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的设想和建议,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管理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生命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期望寿命的延长及慢性病、亚健康人群的上升,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日益增长,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理念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理念之中,已成为备受关注的保健新课题。
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实践中以其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医药在多年的实践积累中已经完善了该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疾病预防及养生保健的经验,在健康管理方面有着其独特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理念应用在新时代的健康管理中,并融入健康管理理念、知识及管理体系等各个要素,构建富有特色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将为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管理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为推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出重要贡献。
一、新历史文化背景下构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战略意义1.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民生需求。
当今,或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健康不断受到生态恶化的挑战,人类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健康与寿命问题。
随人类需求,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研究对象由“病”转向“人”,医学发展面临的根本任务逐渐变为防治疾病、增进健康、个性化诊疗,而这些理念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
治未病实施方案(3篇)
![治未病实施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ba688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1.png)
治未病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加强___领导(一)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
1、建立质量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质量管理工作。
2、制定“治未病”科发展方针、目标、任务,营造“治未病”理念及内涵文化。
3、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考核。
(二)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专家组。
主要职责。
1)积极开展”治未病”诊疗方案和相关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2)深入管辖区利用“问题导入法”、“专家巡诊”、“标杆管理”等方法,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导乡镇医院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持续改进。
三、基本原则1、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
2、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
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3、坚持以实践为核心。
科研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四、实施计划措施(一)___年具体措施1.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设立“治未病”科,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载体;购置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
2.初步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
服务对象面对社___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4f1bf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2.png)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推出“治未病”健康工程。
该工程旨在通过中医药理念和方法,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全民健康。
二、工程内容1.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中医药知识和“治未病”理念,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
2.中医药健康体验馆在各地设立中医药健康体验馆,让人们亲身体验中医药的疗效和养生保健方法,增强对中医药的信任和了解。
3.建立中医药健康档案通过建立中医药健康档案,收集个体的健康信息,为个体精准提供中医药健康指导和个性化保健方案。
4.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培训面向医务人员、中医药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健康素养。
5.建立中医药医疗机构网络通过建立中医药医疗机构网络,提供便捷的中医服务,为广大民众提供全方位的中医药健康管理。
6.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
7.深化中医药科研与临床研究加大中医药科研与临床研究力度,提高中医药的疗效和临床应用水平,为“治未病”提供科学依据。
8.开展社会调查与政策研究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和政策研究,了解民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与认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治未病”实施。
三、工程推进方式1.中央与地方合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
地方政府将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
2.联合行业协会与社会机构3.制定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落地情况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工程方案。
四、预期效果1.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和中医药知识培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治未病--人类健康工程
![治未病--人类健康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81b069cb58f5f61fb7366662.png)
•新医学模式
中国传统医学
自然科学
*人文
‘范式’(Paradigm)的突破
― 科学必须以这样的途径来形成, 使它能充分说明人类的一切主要的 和根本的问题和行为,并完全胜任 地对付着一切”。
—— G • 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新思维:模式转变的必然
●现代(生物)医学:人的生命&健康
敌体
疾病
对抗医学
开放性肺结核 取自《医学的含意》
T • MeKeown,1982
光环下的事实(二)
●
“容易清洗且平价的棉制内裤,以及带来光亮 的透明玻璃的使用,对于防治感染和发炎的 贡献其实比药物和诊疗的总和更大” (R· Dubos , 抗生素研究的先驱) ● “整个20世纪人类赢得了40年的生命,现代 医学的贡献不过是其中的7年” (D · Jackson, CDC, 环卫中心主任) ● “说到底,现代医学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么 具有影响力‖(T · Mckeown)对于国民健康 水平的影响仅是10%(J · Blech)
严峻的事实
美国: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医疗危机最深重!!! ● 医疗技术水平/BME&制药产业/人均医保投入 NO.1 医疗保健效果(WHO ) NO.37 人均预期寿命(2007) NO.42 ● 危机的历程: 1950-1976,人均医疗费用 302.6% 平均寿命无明显提高 1980-1990: GDP 1.2% 11.5% 克林顿(1992):医保改革、健康管理…… 1992-2002: 翻了一番 2002-2012: 将再翻一番 2004占: GDP 15% ~国防开支 ~社会保险 极限: GDP 25% ‚2028年美国医疗保健体系将无钱可用!” 2005年 每30秒钟,1人因大病破产 个人破产50%因由医疗费用造成
对建立“治未病”中医健康工程智库共享平台的建议
![对建立“治未病”中医健康工程智库共享平台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2849eec59eef8c75ebfb3dd.png)
对建立“治未病”中医健康工程智库共享平台的建议一、建设智库的必要性智库即智囊机构,是指由专家组成、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
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智库的研究与开发,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在此基础上建议成立“治未病”中医健康工程智库。
二、目的与意义“治未病”的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1/ 9建设“治未病”中医健康工程智库是瞄准我国发展战略目标,服务于我国学科创新方向,为扩充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添砖加瓦”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依托该“治未病”中医健康工程智库,可以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一方面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開展国家尺度的中医医疗问题的仿真模拟实验,直接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服务于国家在医疗方面的重大发展战略和宏观决策,既是一个崭新的科研领域,又是国家管理能力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建设该共享平台的目的与意义可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服务国家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育和建设该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推动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有效地服务于国家宏观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的培育和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治未病”健康工程
前言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的医疗体系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虽然中国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一直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经济水平不均等诸多原因,中国的健康管理体系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随着“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实施,中国政府正大力推动“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健
康管理体系。
“治未病”健康工程简介
“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在人体健康的基础上,从生活
方式、环境卫生、营养保健等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和保健,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中国政府将“治未病”理念融入到健康管理体系中,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治未病”健康工程,旨在通过科技手段和全社会力量加强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
1. 健康风险评估
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从而有效预测疾病风险和制定相应健康管理方案。
2. 健康管理服务
将“治未病”理念融入到健康管理服务中,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全人群、全过程、
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预防、干预、康复和照顾等方面。
3. 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
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社会健
康意识的提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4. 数据统计和分析
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数据库,统计、分析和评估各类健康数据和信息,提供科
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优化健康管理和健康政策制定。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效果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1. 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
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使更多人意识到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全民的健康水平。
2. 降低了医疗成本
通过对各类健康数据和信息的统计、分析和评估,制定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政策,降低了医疗保健的成本,减轻了患病者和家庭的负担。
3. 促进了经济发展
通过推动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为全球公共卫生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结语
作为一个正在追求发展和繁荣的国家,中国正通过推动“治未病”健康工程,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中国特色的“治未病”健康工程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